A. 幼兒園感恩教育活動案例
2、了解重陽節是老年人的節日 活動准備:1、自編小故事:奶奶和小孫女。 2、畫筆、紙。 3、歌曲《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1、導入: 我們班的小朋友最喜歡聽故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奶奶和小孫女」 2、講故事:「有一位老奶奶,她有一個漂亮又聰明的小孫女,名字叫嬌嬌,嬌嬌...的爸爸媽媽都在很遠的地方上班,很少回來,她就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每天,奶奶都會給嬌嬌紮上漂亮的辮子,穿上干凈又好看的衣服,然後送她去幼兒園,嬌嬌已經上中班了,可是她不想自己走路,總是讓奶奶抱著,奶奶說:「我老了,抱不動你了」,嬌嬌不聽,又哭又鬧不去幼兒園,奶奶只好抱她去。 送下嬌嬌,奶奶趕快回家,因為她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給嬌嬌洗衣服;打掃房間的衛生,收拾被嬌嬌扔的到處都是的玩具;去市場買嬌嬌最愛吃的菜;天冷了,給嬌嬌縫一床暖和的小被子…有一天,嬌嬌在幼兒園等奶奶來接她,可是等了好長時間,小朋友都接走了,奶奶還沒來,後來,鄰居的阿姨來接嬌嬌,告訴她奶奶病了。嬌嬌回到家,看見奶奶躺在床上,不能陪她玩了,也不能給她做好吃的了,嬌嬌很傷心、她特別希望奶奶快點好起來。後來,奶奶病好了,嬌嬌也被爸爸媽媽接回去了,爸爸媽媽告訴她,奶奶太累了,年齡大了,不能再照顧嬌嬌了。可是嬌嬌非常想奶奶,她經常哭著要找奶奶,她說:我聽話,我再也不讓奶奶抱了。 補充: 心一班感恩教育活動案例:我愛爺爺奶奶 6、討論並啟發:送禮物、唱歌、跳舞、陪他們玩、買好吃的、說一句感恩的話等等 7、引導:老師有一個主意,我們現在來畫一幅畫,把你想送的禮物畫下來,回家送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8、指導幼兒繪畫(背景音樂——《感恩的心》) 9、展示作品,讓幼兒互相欣賞作品。 延伸:請幼兒回家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慶祝節日,利用接孩子的時間,和家長溝通,要求家長配合,適當提醒孩子。 活動反思:以重陽節為主線,並結合感恩課題及本班實際情況,(即平時由老人接送孩子人數居多,老人比較溺愛孩子,孩子在老人面前任性,不知道體諒和關心老人等),設計了這個活動。本活動旨在通過聽故事、講述、繪畫、唱歌跳舞等多種形式,讓幼兒體會和感受老人對自己的愛和付出,知道感恩,知道怎樣關心和愛他們,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感謝。活動中,利用了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的特點,結合幼兒自身經驗自編小故事,幼兒聽得非常入神,因為故事裡講的好像就是他自己。聽完故事後,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講述著自己的爺爺奶奶是怎麼愛自己的,為自己做了什麼事情。 在老師引導下,能夠知道爺爺奶奶年齡大了,他們也需要照顧,需要我們為他們做點事情,應該心疼他們,不要象嬌嬌一樣,把奶奶累病了。最後,孩子們用畫筆畫下了最想送給爺爺奶奶的禮物,有花、水果、玩具、漂亮的衣服、汽車等等。晚上,在家長的配合下,孩子們陪爺爺奶奶度過了一個愉快的節日。活動後,與家長進行了交流,家長紛紛反映,通過這次活動,孩子懂事了很多,有的改掉了一些任性、嬌氣的習慣,知道心疼人了,這對孩子今後發展也將是一個很好的影響。
B. 重陽節表揚幼兒園小朋友孝敬老人的話
重陽節表揚幼兒園小朋友孝敬老人的話介紹如下:
在這個重陽節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感謝每一位長輩的付出和愛,讓我們一起用行動表達我們對他們的孝敬和愛意。你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充滿愛的天使,讓這個世界因為你們而更加美好。
最後,我想對你們說,謝謝你們,你們真棒!
C. 重陽節的典故及意義是什麼
重陽節 是中國傳統節假日之一,和 中秋節 、 端午節 、 春節 齊名,下面我為大家收集整理了「重陽節的 典故 及意義是什麼」,歡迎閱讀與借鑒!
重陽節的典故及意義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准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2020年重陽節放不放假:不放假
重陽節不是法定節假日。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假日之一,和中秋節、端午節、春節齊名,但是重陽節和中秋節、端午節這些節日又有所不同,重陽節並不是國家法定節假日,所以重陽節不放假。
重陽節關於節日的起源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重陽的佳節祝福
1、為答謝各位親友對本人的支持,特在此佳節舉行大派送活動,凡在本人心中具有一定地位的朋友將獲得價值一毛的簡訊一條。祝:重陽節快樂!
2、秋風徐徐,九九重陽。賞著菊花,品味菊酒。登高遠望,家鄉。祝願飄泊在外的遊子們重陽節快樂,身體健康。
3、重陽登高賞菊花,簡訊祝願給你發,不論男女和老幼,祝願多多不嫌夠,不論貧窮和富貴,轉條簡訊不嫌累,重陽快樂,簡訊多多轉,鈔票多多賺!
4、又是一年九月九,相思成災盼聚首。平日忙碌無聚時,重陽佳節敘敘舊。只要和你見一面,也得喝杯團聚酒。祝願兄弟早歸家,無價友誼天長久。
5、在這九九重陽佳節之日,願你:所有的煩惱與憂愁都到,九霄雲外;財源如九州四海的寬廣;身體如九牛二虎般棒棒;最後祝你重陽快樂,幸福久久!
重陽節的起源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重陽節的 傳說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梁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里曾有此記載。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重陽節被立為才老人節。
重陽節的典故及意義是什麼相關 文章 :
★ 重陽節的起源地是哪裡
★ 重陽節為何會有登高的習俗
★ 重陽節孝敬老人的教育故事
★ 幼兒園大班重陽節活動方案範文
★ 重陽節活動方案最新合集
★ 最有意義的重陽節作文500字
★ 重陽節活動方案策劃書
★ 九九重陽節活動方案【5篇】
★ 重陽節主題徵文怎麼寫【5篇】
★ 重陽節主題活動策劃方案【5篇】
D. 幼兒園重陽節簡短小故事
重陽節的故事 1.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載:傳說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丶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 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丶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里的這個故事,並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2. 漢劉歆《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祖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被呂後害死後,戚夫人的侍女賈佩蘭也被驅逐出宮,嫁給扶風人段儒,閑談時曾提到她在宮廷時,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辟邪延壽。 3. 唐代詩人沈佺期《九日臨渭亭侍宴應製得長字》詩:「魏文頌菊蕊,漢武賜萸囊……,年年重九慶,日月奉天長」。 4. 《舊唐書·王勃傳》記載:王勃的《滕王閣序》就是在重陽節這一天寫出來的。當時王勃的父親擔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視父親,九月九日路過南昌時,洪州州牧閻伯嶼正在重修的滕王閣中宴請賓客及部屬,他想誇耀女婿吳子章(孟學士)的才氣,便事先拿出紙筆請賓客動筆作序,所有的賓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沒有人敢作。卻不料王勃事先並不知道州牧的用心,於是毫不謙讓接過紙筆。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氣,立即派人在旁邊看王勃書寫,誰知道王勃才氣不凡,蓄積已久的心情完全發泄出來,文章越寫越好,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詞句時,忍不住拍案叫絕!王勃從此一舉名震詩壇。
E. 重陽節新聞稿
10月15日在重陽節即將來臨之際,我們育英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手拿紅花走進社區,為老人們送去節日的祝福。
清晨我們大班四個班的100多名小朋友個個精神飽滿,在老師的帶領下,從幼兒園出發沿匯鑫小區到雙龍橋,為路上的老人送去節日的鮮花和溫馨的祝福,有的祝老人身體健康、有的祝老人長命百歲、還有的祝老人笑口常開,孩子們真誠的祝福和純真的笑臉給老人們帶去了歡樂。
通過這次活動使孩子們知道,不僅自己有「六一」兒童節,爺爺、奶奶也有他們自己的節日,懂得要關心尊敬老人,從而學著去關愛長輩,做個有孝心的孩子。
F. 幼兒園老師要怎麼給每一個孩子寫一篇故事
重陽糕 陽陽是重陽節生的,媽媽了生日蛋糕,還有各種顏色的糕點。 「媽媽,這是什麼?」陽陽從袋子里拿出一塊甜糕,上面還點了一個可愛的紅點。 「這是重陽糕。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重陽節我們要吃重陽糕呢。」 陽陽的小口水已經要流出來了,急著問:「媽媽,哪天過重陽節啊?」 「農歷九月九。是不是饞貓了?陽陽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一定是聽說要吃重陽糕了,才著急的鑽出來呢,」媽媽颳了記陽陽的小鼻頭,「所以你叫陽陽啊。」 陽陽打破砂鍋問到底:「那我們為什麼要過重陽節啊?」 媽媽道:「重陽節的來歷,可是一段故事呢,晚上你睡覺前,媽媽再給你講。」 陽陽最喜歡聽故事了,每天睡覺前都要聽一段故事。 今天,陽陽乖乖地洗完澡,爬到床上,等媽媽給他講重陽節的故事。 ---------------------------- 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個朝代叫「南朝」,有個人叫桓景的人跟著自己的老師到處游學。 有一天,老師告訴桓景:「徒弟啊,九月初九,你家會有災難降臨。」 桓景很擔心,問道:「那怎麼辦啊,老師有沒有好主意救我們全家?」 老師告訴他,到了那一天,要讓全家人都把裝有茱萸的香囊系在手臂上,一起去登山,喝菊花酒,這樣就可以避免災禍了。說完,就趕緊催桓景回家了。 到了九月初九,桓景按照老師教的辦法,帶全家人登山去了。回到家中,發現留在家裡的雞呀狗啊,全都得了莫名其妙的病,死掉了。而桓景與家人,因為聽了老師的話,逃過了一劫。 茱萸和菊花都是可以用來當葯的植物,都有解毒的功能,登到高處,就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這大概就是桓景一家人能夠祛邪避災的原因吧。於是,重陽節就有了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習慣。 因為登高的高字,與糕點的糕字重音了,於是重陽節又有了吃重陽糕的風俗。在古時候,這一天,爸爸媽媽會把重陽糕切一片,貼在孩子的額頭上,希望小寶貝們百事俱高、萬事如意。 --------------------------- 陽陽聽完故事,想了想,又問道:「那為什麼這一天叫重陽節呢?」 「因為這一天是九月初九,有兩個九啊,九在古時候稱為『陽數』,兩個陽數在一起,重疊了,就叫重陽。」 「媽媽,那重陽節那天,也在我的額頭上貼一片重陽糕吧,我要健健康康的,不讓媽媽操心。」
G. 適合幼兒園小朋友講的傳統節日的故事
◆七夕的傳說 很久以前,有一個跟著哥嫂過活的孤兒既聰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棄他,天不亮就趕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幾年後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狼心的嫂嫂只給他一間破瓦房和一頭老牛。從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同睡在那間破瓦房內。一天牛郎趕牛走進了一片陌生的樹林,這里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牛郎見到九個仙女駕著祥雲落在河邊的草地上,然後脫去五彩霓裳跳進清澈見底的河水裡,牛郎盯著一個最年輕最美麗的仙女。看入了神這時老牛突然說話了:「她是天上的織女,只要拿走五彩霓裳她就會做你的妻子。」牛郎悄悄地沿著樹拿走了織女的五彩霓裳。天近午時其它仙女紛紛穿起五彩霓裳駕著祥雲而去。唯獨找不到五彩霓裳的織女留下了。這時牛郎從樹背後走出請求織女做他的妻子,織女見牛郎忠厚老實勤勞健壯脈脈含羞的點點了頭。牛郎織女喜結良緣後男耕女織互敬互愛。兩年後織女生下一男一女。然而天帝聞知織女下嫁人間勃然大怒。七月初七王母奉旨帶著天兵天降捉了織女,悲痛欲絕的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蘿筐挑著兒女追上天去。眼看追上了王母撥下金簪一劃牛郎腳下立刻出現一條波濤洶涌的天河。肝腸寸斷的織女和挑兒女的牛郎一個在河東一個在河西遙望,泣哭聲感動了喜鵲霎時無數的喜鵲飛向天河搭起一座鵲橋牛郎織女終於可以在鵲橋上相會了,王母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橋上相會一次。 ◆重陽節的傳說 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的蹂躪。一場瘟疫奪走了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恆景病癒後辭別了妻子和鄉親決心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 。恆景訪遍名山高土終於打聽到東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在仙鶴指引下仙長終於收留了恆景仙長教他降妖劍術外又贈他一把降妖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武藝。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地」仙長送了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茯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恆景回到家鄉下百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後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吹來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瘟魔戛然止步臉色突變恆景手持降妖劍追下山來幾在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傳下來。
H. 幼兒園小朋友重陽節做什麼有意義的事
一、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重陽節是爺爺奶奶的節日。
2、使寶寶從小有關心爺爺奶奶的意識,為爺爺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
3、喜歡爺爺奶奶,願意表達愛爺爺奶奶的情感。
二、說說重陽節活動過程:
1、介紹重陽節:
師:寶寶們,知道農歷的九月初九是誰的節日嗎?
小結: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也叫「老人節」,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節日。
2、老師和寶寶一起唱歌曲《我的好奶奶》
老師:爺爺奶奶真辛苦,今天是他們的節日,我們一起來給他們過節好嗎?
三、我為爺爺、奶奶做餃子活動准備:
1、各色彩泥、泥工板。
2、《爺爺親、奶奶親》的音樂磁帶,活動過程:
談話,引起製作興趣、在音樂聲中,嘗試用團圓、壓扁、捏緊等方法為爺爺、奶奶做餃子。
四、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
活動准備: 童謠《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
活動過程:學習童謠《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嘗試用拍手錶現歌曲節奏、學習演唱歌曲。
五、吃重陽糕活動過程:
老師鼓勵寶寶把重陽糕給爺爺奶奶,隨後和他們一起品嘗。孩子們享受著老人們無限的關愛與呵護,在重陽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孩子們通過有意義的活動,表達出對爺爺奶奶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