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放紙鳶的寓意
放紙鳶的寓意是:求吉呈祥、消災免難。
紙鳶上的吉祥圖案運用人物、走獸、花鳥、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間諺語、吉語及神話故事為題材,通過借喻、比擬、雙關、象徵及諧音等表現手法,構成「一句吉語一圖案」的美術形式,賦予求吉呈祥、消災免難之意,寄託人們對幸福、長壽、喜慶等願望。
它因物喻義、物吉圖案,將情景物融為一體,因而主題鮮明突出,構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獨特的格調和濃烈的民族色彩。例如一對鳳鳥迎著太陽比翼飛翔的圖案,稱為「雙鳳朝陽」,它以豐富的寓意、變化多姿的圖案,體現了人們健康向上的進取精神和對美好幸福的追求。
發展歷史
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的時候,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
㈡ 重陽節晚輩給老人一碗水是什麼意思
是尊敬的意思。因「九九」與「久久」同音,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所以,重陽節又是我國的「老人節」。在重陽之日,晚輩攜著長輩,穿梭在山林田野間,乘著秋意,感受秋蘭飄香,將花鳥風月盡收眼底,將歡聲笑語珍藏於心,天倫之樂,不及此刻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