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弟子規孝敬父母三件事讀後感

弟子規孝敬父母三件事讀後感

發布時間:2025-01-29 07:21:10

❶ 弟子規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弟子規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讀後感1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弟子規》。讀了以後,我深受啟發,決定做一個孝敬長輩的好孩子。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它告訴我們:兄弟朋友要相互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會為我們當心。和睦就可以為父母減去一些擔憂。所以,我要和妹妹和睦相處,不吵架,不讓爸爸媽媽操心。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它的意思是:父母在叫我們,我們應該馬上過去,不能拖拖拉拉的,父母讓我們去做什麼,我們不能找借口,父母在教育我們的時候,要認真聽講,父母批評我們,要虛心接受。

以前爸爸媽媽批評我的時候,我總是嘟著嘴巴,愛生氣。有一次,我吃飯不認真,爸爸批評了我,我卻跟爸爸頂嘴,還大聲哭了起來。讀了《弟子規》後,我知道我這樣做是不對的,以後我要努力去改正錯誤,保證下次做好。上個星期天,媽媽突然肚子疼,我馬上拿來開水和葯給媽媽服下,叫媽媽躺在床上休息。爸爸回來後表揚了我,說我變得懂事又孝順了。通過誦讀《弟子規》,我變得聽話又乖巧,爸爸媽媽喜歡我,爺爺奶奶更疼我了。

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會時時刻刻用《弟子規》來提醒我該怎樣做人。

弟子規讀後感2

感恩親情我感激世界上一切事物,但我更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給了我生命以及無限的親情,這都尖於《弟子規》它使我明白,要對自己的父母心存感因。

隨年齡的增長,我的脾氣越來越大,性格越來越急躁,面對父母嘮嘮叨叨的教育,話語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有時面對父母的斥責,還會摔門而去,根本順父母的感受,當那天在房讀《弟子規》以後,我真正地知道自己錯了,並且錯得很過分。當自己摔而去時,並不曾顧及時父母的感受,沒有看到父母心碎的樣子。

感謝《弟子規》,它使我明白,為人於子,最應感激的就是我們的父母,因為父母比我光明,賦予了世界的生機。父母亦是如此,是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又是他們為了我們自己背後還有我們支持」;當你受冷落時,總會有兩個人出現在前面,伸出雙手給溫暖;當你受挫折香,還是這雙將你從困難中拉出,讓你沖破挫折走向成功。

我們應該對父母感因,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盡力孝順他們,不要在父母永遠離開的時候,才知道父母對自己的因重如山,才知道自己該盡的孝心沒有盡到。這是我讀《弟子規》悟出來的:感恩父母,不能等;回報父母,不能等;教順父母,不能等。我會用我最真實的,最實際的行動來回報父母。

弟子規讀後感3

這段時間我閱讀了《弟子規》。《弟子規》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典籍,它告訴我們如何從待人處事,如何學習,如何從各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與修養。我從《弟子規》中感受到聖人的諄諄教誨,讓我們受益匪淺。

當我讀到「有餘力,則學文」和「老易至,惜此時」時,我就想到了自己,雖然我經常會有空閑的時間,但我沒有好好利用它,沒有充分地用於學習,我深感慚愧。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就算以後你有再多的財富,再高的地位,再大的權力,想去換回那流失的光陰,那已經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作為學生,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抓緊時間看書和學習知識,努力塑造自己的品行,不讓時間在指尖悄悄溜走。

古人有很多愛珍惜時間的典範,董遇「巧用三餘」在冬天、夜晚和下雨的日子都努力讀書;司馬光也是如此,他做了一個「警枕」,用這個枕頭睡覺,很不舒服,頭只要一動就會滑下來,司馬光便會馬上驚醒,繼續奮起讀書。古人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呢?趁著青春年少,我們更應該惜時努力,讓青春綻放光彩。

弟子規不僅讓我們懂得珍惜時間,還讓我們明白,通過孝敬父母、尊重長輩、行善事、走正路,能真正塑造自我。這本書真是我的良師益友。

弟子規讀後感4

正確的抉擇,是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學習的效率,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貴在堅持,貴在力行。可是重要的還是要先立志。在教育中和孩子一起做,切勿只有要求,沒有行動;要求孩子,寬容自己。

以《弟子規》為准則,從小紮好教育的根基,否則,學再多的知識,只會長養孩子的浮華和傲慢。正所謂,心高氣傲,博學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我們要珍惜聖哲的教誨。時刻警惕自己的言行,要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以道德教育為綱領。道,是超越時空的大自然法則;道,五倫關系即為道,正是天道和人道。萬物如是,人亦如是,這就是老師常講的天人合一吧!

遵循天道,和諧人道。五倫關系中夫婦關系最重要,正所謂夫婦正,則五倫正。夫妻和諧了孩子才會有好的成長環境,從而潛移默化的建立了父子有親的關系,自古忠臣出於孝子之門,君臣之義等四種關系也隨之做到了。

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正是愛情的開始,如何經營呢?人與人相處,一定要相互尊敬,保持距離,做到相敬如賓,互相鼓勵,互相幫助,互相建立家庭道德,培養出能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好兒孫。因此,家庭里第一件大事【至要莫如教子】,夫婦是道,有別是德,別就是責任不同。

每個家庭、每對夫婦承擔好自己的責任,自己帶養自己的孩子,才能完全體會父母的辛勞和不易,學會孝字的第一堂課。

弟子規讀後感5

我讀了《弟子規》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離床喪三年居處變酒肉絕。」這句話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來對自己父母的喪禮是這樣重視的',父母死了之後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這三年裡他們要把屋子變得簡朴,樸素,不能有一點兒富貴的東西出現。但換回我們現代人能這樣做嗎?絕對不行!他們只能喪一個星期,過了一個星期,他們就到處去玩,喝酒吃肉類。現代人也不會把屋子變得樸素。

「冠必正,紐必結,襪必履,俱緊切」這句訓示教育我們外出時衣冠齊整。例如上學,一個人衣冠齊整,讓別人看上去就覺得這學校的校風一定很好,但如果一個人頭發不整齊、校服的紐扣沒扣好,讓別人看了就誤認為這學校的校風很差。所以一個人的形象很重要。現在的社會,你的形象也可能決定你的前途。假若兩個人同時去面試,學歷一樣,其他條件差不多,但一個衣冠整齊,講求衣服的衛生;一個不注重自己的衣著,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說老闆會選誰呢?當你找工作面試時,別人不但看你的學歷、能力,還要看你的形象呀。我們校園里也提倡過講究衣著整齊,形象要做好。所以我們從小講求衣著整齊,衣著的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我們以後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弟子規讀後感6

一年級上學期,趙老師教我們背誦了《弟子規》。老師邊教我們認讀、背誦《弟子規》,邊給我們講解其中的意思與道理,讓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

這一段告訴我父母叫我的時候,要立刻回答,不能遲緩; 父母親讓我做事的時候,要馬上去做,不能拖延時間偷懶。父母辛苦的養大孩子,做為孩子也要照料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有溫暖的床鋪休息,夏天要讓他們清爽涼快。早晨要向父母請安問早,晚上要替他們鋪好被子,侍候父母安睡。

我一生下來是一個只會哭的孩子,喝奶和大小便都得爸爸媽媽來照料,一天一天的把我養大,教育我、培養我,使我幸福,使我快樂。現在,爸爸媽媽接送我上學。他們上班很累了,還要給我做我最喜歡的飯菜,給我洗衣服,檢查作業。

這一切都是爸爸媽媽給我的,我要孝敬爸爸媽媽,聽爸爸媽媽的話,好好學習,尊敬老師,做一個懂得感恩、知道回報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7

《弟子規》裡面有兩句話:「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意思是: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使身體受到傷害,讓父母親憂慮。更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不可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使父母親蒙受恥辱。

在學校,我雖然是個女孩子,但是比男孩還淘氣,有時會摔傷,回家,媽媽是既生氣又心疼。我有決心要改掉亂跑亂跳的壞習慣。下課,我就靜靜的坐在教室里看書,有時候,就到操場走一走,漸漸的,我變文靜了。不再碰傷自己。媽媽說「讓媽媽不操心,這才是孝順的好孩子!」

媽媽最擔心的是我走丟。有一次,我跟同學去玩,沒有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到處找我都找不到,可急壞了爸爸媽媽。最後找到我,爸爸罵了我一頓。我很委屈,不就是一點小事嗎?幹嘛對我這么凶?後來我才知道媽媽太害怕了。把這件事情發到了班級的QQ群上了。有一個家長說:你以後要把女兒教好呀!原來是我做錯事,讓爸爸媽媽受驚嚇。他們才會這么生氣,我真的太不孝順了。

媽媽給我買了一塊兒童定位手錶,我就能隨時和爸爸媽媽保持聯系了,我用得很開心,爸爸媽媽也不用擔心了。我很快樂,爸爸媽媽也說我孝順。

孝順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保護自己身體,讓父母安心,保護心靈的健康,就是最好的孝順。

弟子規讀後感8

這天我讀了《弟子規》一書,最使難以忘懷並受到啟發的一段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段「弟子規」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推辭投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我們好,就應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輩教誡時,應當虛心理解,不可強詞奪理。讓父母生氣悲哀。看到那裡不由得我深感內疚,平時只要爸媽叫我,我都會假裝沒聽見,只管玩我的。媽媽要是讓我去做事,我會毫不猶豫地說讓爸爸去做,爸爸讓我去做事我會說我是你的奴隸嗎?每當爸媽教我怎樣做人處事時,我會一隻耳朵聽,一隻耳朵扔,把它當做耳旁風,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錯了事,爸媽說我,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辯護,把黑板說成白板才肯罷休,有時讓爸媽氣得哭笑不得。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麼的不懂事。從此以後,我要痛改前非,絕不犯錯,要聽爸媽的話,不再讓爸媽悲哀,做一個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9

誦讀中華經典,能讓我們意識到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能讓我們得到民族文化的滋養。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告訴我們要平等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還有多餘的精力,就學習有益的知識。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告訴我們不要讓身體輕易受到傷害,讓父母憂慮。不可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讓自己的德行受到損害,讓父母蒙受恥辱。

「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告訴我們借來的東西要及時歸還,以後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難。

「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告訴我們話說得多,不如說的少。只說該說的話,不要花言巧語騙人。不要說奸詐取巧的話。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告訴我們事情要加到別人身上之前,要反問自己喜不喜歡,如果連自己都不喜歡,就要立刻停止。

「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告訴我們如果不肯親近仁人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因為奸佞小人會乘虛而入,跑來親近我們,日積月累,我的言行舉止都會受影響,最終導致真個人生的失敗。

弟子規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要學習有益的知識、要孝敬父母、借來的東西要及時歸還、不要花言巧語騙人、不要和不肯親近仁人君子的小人做朋友。我的收獲很大。

弟子規讀後感10

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開始,《弟子規》教會我們在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擁有好的規則,好的心態。一日三餐、起床睡覺、工作學習、休息娛樂……都要有規則有秩序。

此章告訴我們應珍惜時間,儀表堂堂,擺放衣物要有固定的位置,按時睡覺,按時起床,好好飲食,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人生的基本做事准則。

做事更應該謙虛謹慎,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以前我總是做事沖動,上了初中,我們學了政治,我知道了情緒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要控制並駕馭情緒。讀了《弟子規》我知道了做事不能太勿忙,不要害怕困難,應該知難而進,也不要馬虎草率。即使是小事,也要認真對待。在忙亂中我們可能一時昏頭而做錯了它。

養成良好的習慣,更應有規律的安排時間,不糟踐時間,珍惜一分一秒去學習,一心一意地對待它。因為「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做一位炎黃子孫,傳承中華傳統,我會忘記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古訓,站就要像軍訓時一樣,腰挺直手放褲線,頭成嚴肅狀。坐也要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也嚴格地照著弟子規去做!

草兒的綠意匆匆是因為有大樹的陪伴,白雲的婀娜多姿是因為有藍天的陪伴,我的人生之所以豐富多彩是因為有您的陪伴——好的習慣。感謝您!

弟子規讀後感11

近一段時間,我和朋友們一起讀《弟子規簡說》,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學習《弟子規》我感觸最大的是「入則孝」中的「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一段。短短十八個字卻詳細的告訴我們為人子女應該關心自己的父母的冷暖,不論早上,晚上都應該探望一下父母,離家,回家都應該告訴父母一聲,免得讓父母擔心。

讀了幾句,我明白了我國歷來把「孝」列在做人准則首位的道理。孝順長輩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

在寒冷的冬天,我媽媽帶我騎車畫畫,北風呼呼地吹,媽媽給我戴上了一頂帽子,一副手套,穿上一件棉外套,暖和極了。我舒服地坐在媽媽背上。突然,我發現,在我「舒服」的時候,是媽媽在前面給我遮擋寒風,她沒有手套,頂著寒風努力地騎著。我心中很感動。媽媽幾乎將自己的一切精力地都放在我的身上,幾乎將所有的愛都給與了我。我只是享受著父母的關愛和無私的奉獻,習以為常,不知回報。

作為子女的我們應該為父母做一些你能做的事情。只要你盡全力去做,父母都會開心的!出門和回家的時候和父母打招呼,為父母端茶遞水,關心父母的身體。養育之恩無以回報,我們能做的就是心懷孝順,在日常生活中報以一聲問候,一份關心,一句祝福。

弟子規讀後感12

今天,陽光明媚。我到一樓下玩耍,媽媽見了我高興地問道:「作業做完了嗎?」我自信滿滿地答道:「早就做完了。」媽媽高興地上樓去了。

中午,我回到家。不小心把一個花瓶打碎了,我慌慌張張地拿來了掃把和垃圾桶把垃圾掃得乾乾凈凈。可是,我心想:要怎麼跟媽媽老老實實地交待呢?我想了又想,還是不要告訴媽媽了,媽媽看到我問:「孩子你怎麼了?」我傻獃獃地站在那裡,吞吞吐吐地說:「沒……怎……怎麼……」媽媽說:「有事情快說,別不說。」我的眼淚已經在眼眶裡打轉,當時我的眼圈已經紅了,眼睛也濕潤了,淚珠像黃豆大小似地流了下來。媽媽問:「你到底怎麼了?」我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說了出來,媽媽安慰我說:「沒事的,花瓶打碎了不要緊,就是不能撒謊呀!知道嗎?」我點了點頭。

我想起了《弟子規》裡面有一篇也講到,為人不能撒謊,要講誠信。我明白撒謊是不對的,我要謝謝《弟子規》,是它帶給我很多啟示,讓我改掉以前的小毛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的生活不能沒有《弟子規》。

《弟子規》就像你的導師,它就是一把讓人改過自新的鑰匙,它還是一個打開良好習慣的大門。讓我們愛上《弟子規》,和它做永遠的好夥伴吧!

弟子規讀後感13

今天上午 ,我坐在教室里看書,突然看見一天無所事事,嬉皮笑臉的盛光甫正在向黃鶴薷和宋子非自誇他會背《弟子規》的本事。

我快步上前拿出我的扇子一搖說:「是嗎?您好厲害呀!那請問《弟子規》講的是什麼?」他揚脖說:「就是三個字,三個字的唄,管它是什麼!」大家都哈哈大笑。我又說:「那就請盛少爺背一段總敘聽聽吧!」盛光甫抓耳撓腮,可就是說不出一句話來。我看他敗局已定,便說:「弟子規,聖人訓,首考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會,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講的是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應有的規范。」盛光甫大吃一驚,聽得目瞪口呆。我又說:「光說不做假把式,光做不說真把式,連說帶做全把式。」老師在一旁聽得津津有味,於是說:「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做人。做人要立志,立仁,自立,並兼學各種經典和生活知識,才能擁有高遠的智慧和實踐的勇氣,智勇雙全的人,必然不會偏離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達到目標。」

我希望人人都能認真閱讀《弟子規》,做一名正直,仁和,守信的君子!

弟子規讀後感14

暑假裡與孩子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它讓我和孩子明白和學會做人的許多道理,如何去學習,如何講究文明和禮貌。字里行間那小小的三個字,卻蘊含了許多大道理,讓我深有體會,告訴我們做人首先要孝順,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要與德行好的人打交道,遠離那些品行差的人。父母生病時,要日夜守在身邊照顧,湯葯要自己先嘗,然後讓父母喝。如果自己外出工作,一定要稟告父母,回來時也要和父母打聲招呼,以免父母牽掛,要體諒父母的不容易。《弟子規》是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寬容大量,什麼是親情,友情等等。通過讀《弟子規》希望孩子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能品悟出學習和做人的道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改掉自己的壞習慣。

《弟子規》是一面鏡子,對照它,我們應發揚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這雖然是一本並不起眼的小書,但是它卻包含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們應該好好讀讀這本書,懂得如何做一個好人,不要辜負作者的一片苦心。

弟子規讀後感15

我們學校每學期都開展讀書活動,這學期李老師要求我們回家讀《弟子規》,我們大家看完之後都受益匪淺,它雖然三字一句,但卻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

在這么多句三字經中,有幾句讓我印象很深。「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這一句話讓我的感觸非常深刻。以前,媽媽叫我起床我總想爭分奪秒地多睡一會兒,尤其是在寒風刺骨的冬天,自從讀了《弟子規》之後,每天早上媽媽一叫我便馬上起床,洗臉刷牙,吃早餐之後便去上學。這樣,我漸漸懂得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過光陰。」這一個道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讀到這一句時我想到我以前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忘了要聽父母的話。趕集時,看到好東西不管多貴都要買,一不隨意就大聲嚷嚷,有時還頂撞父母。學習了《弟子規》後,我一想,遇到事情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一定要聽從父母的教誨,對父母的話一定恭敬聆聽。要用平時言行來弘揚《弟子規》的精神。

中華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我不僅要學好《弟子規》,還要學好中華傳統文化。將這些教誨傳承下去。

❷ 孝道——讀《弟子規》有感

讀《弟子規》有感

《弟子規》這本書是學童們的生活規范,他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弟子規》主要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其中包含了親情,友情,孝俤,學習,等內容。

就拿孝俤來說吧,它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雲:「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個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弟子規》,<入則孝>中的一句話,讓我們印像深刻,「親愛我,孝向難,親憎我,孝方賢。」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親愛護子女,子女能孝順父母親,那是及其天然的事,這樣的孝順又有什麼困難呢?如果父母親了、討厭我們,卻還能夠用心盡孝,那才是難能可貴。一般人總認為,父母要對子女有所付出後,子女才要有行孝的義務,這和菜市場的討價還價有什麼區別呢?

作為我們青少年,能做到這點是非常值得贊賞和學習的。不過大多數人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都從來沒有為父母付出過,從來都只有索取。連古人都能夠做到的事情,何況我們呢?父母生我們,養育我們,為我們付出了巨大的辛勤和勞動。區區這點小事我們都做不到嗎?父母和子女有了代溝。子女不願意跟父母多多溝通。父母批評了我們,我們就怒氣沖天,頂撞父母,把父母當仇人一樣。家庭沒有了融洽的氣氛。其實父母這樣做都是為了我們好,只是他們的表達方式我們無法理解,但是我們應該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只有這樣父母和我們之間沒有了任何代溝,就像朋友一樣,可以互相說心裡話。小家庭和睦溫暖,那社會這個大家庭就更加安定了。希望古人能做到的事情,我們也能做到。人生在世父母與我們最親,給我們恩情也最重,努力學習侍奉父母的禮節,把孝道當成一項偉大的事業,用心經營,才能立足於天地之間。父慈子孝,不一定讓我們的家庭富裕有錢,不一定有花園別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卻可以建立天然和諧的秩序,讓我們活在安和勒逸的環境中。家,如果是一個人的堡壘,孝。就是堡壘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讓我們用孝行把家固成金石堡壘。

讀了《弟子規》讓我受益匪淺,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讓我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我要時時暢讀,把它當成自我反省的鏡子和行為的指針,不斷完善自我!

閱讀全文

與弟子規孝敬父母三件事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吸毒不得老年痴呆 瀏覽:455
自由職業者退休能領多少退休金 瀏覽:368
孝敬父母宣傳稿件 瀏覽:346
養生堂如何排毒 瀏覽:835
全國基礎養老金排行 瀏覽:898
宜昌體檢報告多少錢 瀏覽:292
吸入麻醉加重老年痴呆 瀏覽:831
養老保險認證軟體下載 瀏覽:354
個人交養老保險每年什麼時間交會適 瀏覽:77
2019社保沒有到退休年齡可以補嗎 瀏覽:926
重慶長壽區協信哪有狗賣 瀏覽:585
新農村養老保險每年交3000元每月能多少 瀏覽:698
天津河西區養老保險手冊補辦 瀏覽:530
適合中老年人彈的鋼琴曲 瀏覽:764
老年痴呆的人知道老伴去世嗎 瀏覽:97
北京市民政局認定的養老機構有哪些 瀏覽:987
保險怎麼算退休金 瀏覽:599
如何問父母要彩禮多少 瀏覽:835
包頭康樂養老院電話 瀏覽:611
江蘇退休工資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