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讀後感孔子文章孝敬父母感言
今年暑假,媽媽給我買了幾本課外讀物,其中一本是《孔子》裡面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教育了我。
在書中,我了解到:孔丘的父親叔梁紇有9個女兒,還有一個兒子,叫做孟皮,可他的腳有些毛病,所以叔梁紇不太滿意,他決定再去外求親。後來他父親和顏大人的女兒顏征結婚生下了孔子,漸漸的孔丘到了三歲,他聰慧過人,又活潑機靈。可就在這年十月,叔梁紇離開了人世。顏征對孔丘說:「孩子,娘是為你而活著的。」說罷,向曲阜城走去。在曼夫娘的幫助下,他們在曼夫娘家旁邊住下了。曼夫經常帶孔丘去教堂看祭祀,孔丘一回來就向媽媽問這問那,顏征看孔丘如此好學,就說:「孔丘,娘一天給你講一個故事,你要記住才行,好不好。」孔丘高興地直拍手。一天中午,孔丘要求媽媽教他讀書寫字,顏征十分高興,只用了半天的工夫就學會了200個生字。又愛上了ㄍ易》學,經過了長時間的努力,成為了大學問家。可孔丘覺得依然不夠,就駕起馬車,來到了洛陽,找到了老子,用了半年的時間,終於學富一車,回到了家鄉,並開了一家私塾,專門教學。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孔丘雖然丑,可他卻並不自卑,甚至比正常人更好學;更勤奮;更加的聰慧,並且他還十分的謙虛,雖然他聰慧過人,還滿腹經綸,可他依然要千里迢迢的去洛陽拜師學藝。小時候在家裡就幫媽媽燒火,洗衣,做飯,到了晚上,還和媽媽一起編草鞋。在以後的日子裡我一定要向孔丘學習上課認真聽講,聽老師的話,學習多動腦筋,回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認真完成作業的情況下多讀書多學習做個聽話孝順的好孩子。
❷ 閱讀孝親敬老的書籍,並寫出讀後感600字
《中國敬老愛老助老故事精華》是我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了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深深吸引著我!這本書詳細描寫了古今中外名人的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毛澤東,愛迪生,牛頓,富蘭克林……
陳毅作為新中國的一名元帥,日理萬機,但是他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母親。一有閑空,就去看望母親,給母親洗臟衣服。當我聽到他說他小時候天天尿褲子,甚至拉屎,都是她母親一次又一次的給他洗!他是永遠不會忘記母親為他做的點點滴滴與關愛!而我們更不該忘記小時候。這個時候,我想起了我的媽媽,想起了我的小時候後……
而在無數中國人民心中,子路,他是一個大孝子。他走幾十里路,給父母扛米;去山上采野菜,回家後用這些材料做飯菜,之後奉獻給自己的父母和鄉親們。他任勞任怨,不辭辛苦!若是換做成我們,能做到嗎?……
黃香在她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孝敬父母了:夏天的時候,蚊子很多,黃香的父母坐在院子里乘涼,那時候,黃香還小,看到到處是蚊子,就拿著扇子驅趕蚊蟲,可是總是被蚊子叮到,母親心疼她,便讓她不要在驅趕了,而小黃香卻執意要這樣做,並說道:「自古以來,尊敬父母都是如此……」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一切,為了我們的成長牽腸掛肚,操盡了心,勞盡了神。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是我們中國民族的傳統美德。而我們又為他們做了多少呢?
像我們現在的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多麼自私自利,對周圍的人和事情,漠不關心,眼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通過這次閱讀,呼喚了我的愛心,讓我懂得愛親人,愛他人,愛老人!愛社會是一種幸福,給他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❸ 24孝故事學生讀後感
《二十四孝》主要講了中國古代的二十四個孝敬父母的故事。其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親嘗湯葯》和《棄官尋母》。接下來是我為您整理的24孝故事學生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在周末,我讀了24孝故事,有了深深的觸動。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數那《採桑救母》了。
故事說:在某朝,有一孝子,為了逃避這民不聊生,而又常鬧旱災的地方,背著母親去逃荒。
他們來到荒山嶺,母親便餓了,對兒子說:兒啊,娘老啦,走不動了,我一個老骨頭了,不想連累你。你到了縣城,就享福了,你就別管我了!那怎麼行!"兒答道。"兒乃娘生,怎能舍娘而去?您等著,我這就找吃的去!兒子說完就走。
他來到一棵桑樹下,看見些桑葚,便高興起來,一邊採集,一邊說:娘有救了。
就在他說話時兩個強盜蹦了出來,張口便要錢,他大叫道,「我真的沒有錢!"一個強盜看了看他身上,對另一個說:「大哥,這小子一根毛都沒有。」強盜老大問:「你是誰來幹嘛?」那人把前因後果都說了一番,
啷個強盜感動了,便把午餐給了他,並把它放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想:這個人竟用孝心感動了惡人,這是不可思議的,由此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孝心能感化世間萬物,我以後要好好孝敬父母,努力學習,讓父母高興,越活越年輕!
美德是中國的一種偉大精神。最近我閱讀了道德故事——二十四孝,情節感人,讓人不禁被他們的孝道所感動,心中油然升騰起深深的敬佩。
《二十四孝》主要講了中國古代的二十四個孝敬蠢銷鍵父母的故事。其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親嘗湯葯》和《棄官尋母》。《親嘗湯葯》主要講述了漢文帝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怠慢。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以便母親隨時照用,母親所服的湯葯,他都親口嘗過後才讓母親服用。他在位二十四年,重德治,興禮儀,人丁興旺,使西漢十分發達。漢文帝作為一位皇帝如此孝順,怎能不讓人敬佩。他更讓我明白了一個人無論都忙,無論自己的事業多麼重要,我們都不能對父母不聞不問。不管工作多忙,不管路有多遠,都要心繫父母,都要常回家看看。其實父母要的並不多,一聲噓寒斗者問暖,足以撫慰他們孤獨寂寞的心靈。
更讓我感動的是《棄官尋母》。朱壽昌七歲時,生母被嫡母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朱壽昌做官後,行四方尋找母親。找到線索之後,他便棄官尋母。歷經千辛萬苦,他終於在陝西和母親相遇了。多麼感人的孝子啊!
這時一個聲音在腦海中不停地問:「孫天樂,你呢?你是一個孝子嗎?」「當然,可是有的時候……」有的時候我會因為一些小事,沖著媽媽發脾氣,讓媽媽很生氣。那一次,我用自己的壓歲錢買了兩包薯片,准備明天吃。可是第二天早上起來一看,媽媽竟然正在吃我的.薯片。我很生氣,對媽媽大吼道:「你為什麼吃我的薯片,你賠我。」「兒子,薯片這種油炸食品,你不能多吃,我煮了又有營養又好吃的雞蛋,你快起來吃吧。」「我不吃,我不吃,我就要你賠我的薯片。」就這樣我鬧得媽媽很頭疼。現在想想真慚愧啊!媽媽為了我的身體發育,讓我少吃不健康食品,我竟然沖她發脾氣。就算是又有營養又好吃的東西,我也不能只想著自己啊!
我以後一定孝順父母,一定不讓父母操心,更不能讓他們生氣。
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人們必須有的精神品質。而孝道是擁有美德的第一步,也帶巧是最重要的一步。有人說「教」就是孝道的文化。曾經我們可能都犯過錯,但我們只要好好學習孝道的文化,並踐行於我們的日常行為中,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是好人,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❹ 如何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讀後感
在閱讀《如何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之後,我深受觸動。書中描述了「我」向母親索要錢財的情景,目睹了她在艱苦的環境中工作,卻仍然毫不猶豫地滿足「我」的需求。那筆錢最終被用於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這個舉動反映出「我」對她的感激之情。
書中的情節讓我反思了自己的生活。盡管我們家庭的條件可能不像書中那樣艱苦,但母親的愛始終如一。記得小時候,因為一次氣管炎,我不得不住院。母親為了照顧我,陪我一起住在醫院里,每天為我測量體溫、照料飲食,無微不至。有一次,我因為渴望外面的雞爪和小吃,而在母親懷里哭泣。她溫柔地安慰我,承諾病癒後帶我出去吃,讓我對未來充滿期待。每天,我都因為想家而哭泣,母親總是耐心地安慰我,告訴我只要配合治療就能回家。打針時,我害怕得躲在母親身後,她則鼓勵我,承諾打完針後會給我買玩具。經過一個多月的陪伴,我終於康復出院,我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母愛是無處不在的,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夠用心去感受。母親的深沉愛意讓我更加了解她的內心世界。我們常說「媽媽我愛你」,但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際行動來表達。父母對我們的好,我們都銘記在心。因此,我們應該成為孝順的孩子,讓父母也能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愛和關懷。
❺ 二十四孝故事優秀讀後感
大家都說「百善孝為先」,這么多善舉當中孝是排在第一位的,然而,大家知道古代的人是怎樣盡孝心的嗎?這個暑假我讀了二十四孝的故事,讓我給大家講個卧冰求鯉的故事吧:
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因為小的時候失去了母親,後來繼母朱氏對他很不慈愛,還常常在王祥父親面前搬弄是非,父親漸漸對兒子也冷淡了。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王祥不計前嫌,為了能得到鯉魚,赤身卧在冰上,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禱告求到鯉魚,正在他禱告的時候,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突然跳謹改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他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供奉給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八鄉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大家看,王祥不僅有一顆純潔的孝心,我覺得他還有寬宏大度的品質,他的繼母居心不良對他心存厭惡,還借著父親百般刁難他,而王祥不管繼母怎樣,總是孝敬她,尊敬她,為了繼母的愛好歷經千辛萬苦。雖然故事的結尾沒有寫到繼母,但我想繼母一定被王祥的孝心感動了。
除了這個故事,二十四孝里還有忠孝雙全的沈雲英、打虎救父的楊香、棄官奉親的潘岳、賣身葬父的董永、都能給我們帶來感動。
讀完二十四孝,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我突然覺得滿足。因為我們現在不愁吃,不愁穿,一直在長輩的愛中成長。有什麼事都可以由家長代勞,我們有什麼需要他們總是盡量滿足,身體不舒服或受到打擊,前來關系的也是他們,指導學習,糾正錯誤的還是他們。長輩給予我們太多的愛,我們應該孝順他們,不用像古人那麼極端,泡一杯茶、捶一捶背、洗次腳、或是使成績提高往往就是孝順長輩的最好方法。
讓我們懷著一顆孝心孝敬長輩吧!
文章講作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感受,揭示封建孝道虛偽殘酷。作品著重分析「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性命,「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倫紀,誣蔑古人,教壞人」。作品當時反白話文、提倡復古傾向予以尖銳抨擊。
所謂《二十四孝圖》本講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書,主目宣揚封建孝道。但其「老萊娛親」「郭巨埋兒」「嘗糞憂心」令人發指。
先說說那個郭巨埋兒吧。說晉代有個叫郭巨,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家產分兩份,給兩個弟弟,自己獨養母親,母極孝。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就妻子商量:「兒子以再生,母親死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糧食好供養母親。」夫妻遂兒子抱出,挖坑埋。興好挖出壇金子,才免兒子死。
郭巨雖有孝心,但殺兒舉,卻有違人性,不合儒家「天地性,人貴」型首人本觀念。看似孝,其實殘忍。古有求神父母治病捨身,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念,今有父母治病獻五臟,極少有父母去殺人。節約糧食,就想自己親生兒子殺,則有違老母愛孫心,二則陷老母於不仁。所以有人這種孝舉,稱「愚孝。「
隨便翻《二十四孝圖》,這樣字眼映入眼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哭竹生筍」。「刻木事親」、「埋兒奉母」讓人感冷酷無情;「孝感動天」、「
假期讀了魯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圖》。這樣的一篇文章,雖然名叫《二十四孝圖》,但其實並沒有寫出如何孝順父母,沒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卧冰求鯉卻讓童年的魯迅產生了恐懼,他一直認為孝順父母無非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後,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從文章中可以讀出魯迅先生對封建制度的厭惡。試想這種常人不能做到的,卻又拚命引導要求人去做到,是便於統治,不從根本上解決貧窮問題,卻要求人們做出十分極端的行為並以此為孝道,而且還對這種孝道加以宣揚。
《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候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感受,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卜晌數殘酷,以及了中國兒童可憐,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進行了抨擊。
《二十四孝》這本書里的二十四個故事,每個都很精彩,每個都很感人。
像第十七個故事——《哭竹生筍》這個故事,它主要是講了晉朝的孟宗,年少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將他撫養成人。在母親的督促下,他終於有個成就。孟宗十分孝順。有一年,母親突然病倒了,難以咽下飯菜,只是很想喝竹筍煮的羹湯之類的東西。可當時是冬天,哪兒有新鮮的竹筍呢?孟宗跑到竹林里找啊找,可是找不著,他急得扶著竹子大哭。這時,奇跡發生了,他淚水飛灑處,都長出了新鮮的竹筍。孟宗很高興,挖了幾棵捧回家,精心做成羹湯,母親喝了湯,病也治癒了。
說是竹筍羹湯把孟母的病治好的,倒不如說是孟宗的孝心把孟母的病治好的。孟宗能力有限,自然會在如此矛盾的情況下手足無措。
但孝心還是感動了天地,使冬天長仙筍。無論這是真的故事還是神話,孟宗的孝心十分難得呀!
總之,《二十四孝》這本書幾乎每個故事都這么引人入勝,令人嘆為觀止。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准則,更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二十四孝故事》通過二十四個故事描述了古人的孝行,代表了當時社會和儒家的孝道觀。在我們今天看來,許多故事是不可思議的,像戲綵娛親的老萊子,埋兒奉母的郭巨,在我們現代人的觀念中是匪夷所思的,竟然能把自己的孩子埋了,這樣的父親值得學習嗎?這使我剛看《二十四孝故事》,就產生了這樣的疑問。但是,當我耐心把書本讀完後,竟為書中人物的孝心所感動。「久病床前無孝子」,這是當前許多老人的新聲,誰又能像劉恆那樣親嘗湯葯,為母擔憂,像王裒那樣日夜侍候在床前,衣不解帶地喂湯喂葯,像庾黔婁那樣為父嘗糞呢?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感動於這些孝子的一片孝心?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學習孝經人物中的一片真誠孝心,是我們學習的目的。對於現在不知孝為何物的「小皇帝」,我們更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孝經中的故事,學會孝敬父母,學會感恩。
最近幾天,我讀了《二十四孝故事》,一個個都吸引著我,但我最喜歡「賣身葬父」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讀完讓我深有感觸。
這個「賣身葬父」的主人公是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人,年紀幼小時母親早亡,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湖北),後來父親也死了,董永為把父親埋葬,吧自己賣給富農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與槐蔭下遇一女子,說她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個月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說自己是天上的仙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這《二十四孝故事》每一個都深深地吸引著我,我想:「我們應該學習《二十四孝故事》的主人公一樣孝敬父母和長輩,雖然不必像古人一樣,但我們也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報答他們,孝心能感動天地。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是關於二十四孝的簡單分析,從中有許多觀點都不太認同,於是特意查關於二十四孝的故事。今天便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因為只是針對她的文章異議所以只把不認同的地方寫出來,我把作者的原文發出來在括弧里的話便是我所想。
一、孝感動天。
有個孝子被後母等多次謀害,沒有被害死,兒子知道了,還是一樣孝順後母,於是感動了上天。這等於是鼓勵那樣惡劣的父母,不可取。(一個後母謀害孩子的.事似乎有很多,但這個兒子卻依然孝順後母怕是沒有太多人能做到,作者說這樣的行為是鼓勵惡劣的父母,我是贊同的,但是兒子的行為卻未必完全不可取,因為既然她成為了後母那就是父親的伴侶,我們該尊重她,對於一個後輩來說孝順長輩是不可推卸的責任,當然,這做後母的也該善待孩子,我認為兒子孝順母親的舉動該提倡,而後母的錯我想兒子也不該縱容,在適當的時候反抗和勸說是有必要的。)
二、蘆衣順母。
後母虐待孩子,冬天讓孩子穿蘆絮衣服,被父親發現後,父親要休掉後母,孩子為後母求情。後母孩子父親三者採取的方法都是錯誤的,不可取。(我認為,後母錯在虐待孩子,而父親錯在沒有勸解和對後母進行忠告,而孩子沒有錯。理由和上一條一樣。)
三、鹿乳奉親。
有個人披著鹿皮混進鹿群里擠鹿奶回家供養母親。有獵人要射鹿,他跑出來勸阻他,以免他以後無法擠鹿奶供奉母親。這是對他人不合理的要求,不可取。(為什麼不可取呢?難道只因為對他人的要求不合理嗎?來看看,對獵人來說的確是不合理,但是對母親難道不行嗎,都說孩子要孝順父母,難道你能眼看這母親餓死而不敢去做嗎?再者說獵人什麼做我們都無法阻止,但做為子女最起碼要為了父母著想不是嗎?所以他是沒有錯的,我們不能阻止別人什麼做,但至少自己要做到問心無愧,為了母親他做到了,所以我認為可取!)
四、戲綵娛親。
有個七十歲的老人,穿上戲裝小小孩耍戲,討父母歡心。和父母開開玩笑,給父母多點快樂,無可非議,但這樣的方式不值得提倡。(對這句我有個疑問,作者是說穿戲裝學小孩不可提倡呢還是惹父母開心不可提倡呢,難道作者你知道那個時代的生活嗎?那時候不是和現代一樣,可以讓父母去旅遊,也沒有這么豐富的生活。這古人的意思主要說我們孝順父母,而不是非得學那個老人一樣,我認為作者在這方面未免就太死板了)
五、賣身葬父。
父親死了,將自己賣身為奴來安葬父親。這是對人格尊嚴的褻瀆,也反映了社會的殘酷。不可取。(敢問作者,如果你深處於那個社會該什麼做呢?在古代,人死後的禮節是很重要的,就是現在的火葬也是因為環境和土地原因,中國人向來就是注重葬禮,這也是對長輩的一種敬意。雖然我我不懂什麼是社會的殘酷,但是關於人格的褻瀆我就不太認同了,子女孝順父母難到是褻瀆?)
六、聞雷泣墓。
有個人的母親生前很怕雷,去世後,每當聽打雷,兒子就去母親的墓前哭泣,並安慰母親收,不要害怕,你的兒子在這里。這一套純粹是欺世盜名,因為母親是聽不到的,所以他是作秀給眾人看,以表孝順。(先不說故事的真假,當一個人離去後,留下來的人總是會思念,那個人因為母親生前怕雷,所以一到打雷的時候就去母親墓前難道還不是親情?為什麼要去想這個人是作秀呢?就再者說,古人為什麼要把它列入二十四孝中?是為了後人學校他們對長輩的孝順,而不是其他,所以我認為作者想歪了)
在看了二十四孝故事後,能發現很多其實都是古人為了說明孝而假編的故事,就如泉勇躍魚、卧冰求鯉、哭竹生筍。想來古人為了後輩們學會孝順到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啊,或許其實是為了讓當時的人學里頭的思想?成為某種類似於宗教般的教徒?嘿嘿,對此就不再探討了。
❻ 孝敬父母故事讀後感
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孝敬父母故事讀後感,希望你喜歡。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關於孝敬父母的故事不計其數。陳毅孝敬父母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懷著崇敬的心情,我又一次讀了《孝敬父母》這篇文章。
陳毅是個元帥,平時很忙。一次,他抽空去看望癱瘓在床的母親。母親大小便不能自理,在陳毅進家門前,母親把尿褲扔掉了床下。陳毅進家門後,問母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只能把事實真相說了出來。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陳毅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有公務在身,卻不忘自己的母親。百忙抽空給母親洗尿褲。從這件小事,我看出來陳毅是個孝子。
我想起了我的事,在家裡,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更別說照顧父母了。從此以後我希望做個孝順父母,懂得照顧父母的好孩子。
同學們,我發誓要做個對父母恭敬、孝順的人。那你能做到嗎?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跡不勝枚舉。今天,我懷著崇敬的心情,閱讀了《孝敬父母》這篇文章。
文章主要講了少年時的陳毅很孝敬父母,常幫媽媽做事,從來不惹父母生氣。後來陳毅投身革命,由於工作很繁忙,長期在外,很少有機會能回家探望母親,總感到未盡做兒子的責任。一次,陳毅從國外訪問歸來,途徑家鄉,順道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他母親得知兒子要回來了,就忙叫人把那條尿濕的褲子塞到床下,不願讓兒子知道。陳毅發現了,執意要去洗褲子。當我讀到“不管當了多大的官,我都是您的兒子。您就把褲子拿出來,讓我來替您洗吧!”這句話時,我不禁想起平時的我,別說要我幫父母洗衣服了,我就連自己的衣服也都要爸爸媽媽洗,想起來,可真是慚愧啊!
讀完全文,我對陳毅孝敬父母的品質肅然起敬。《三字經》里曾提到過:“孝於親,所當執。”是啊!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他們這樣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們拉扯大,多辛苦啊!我們這些後代子孫難道就不應該好好回報他們嗎?!黃香從小就懂得“孝道”,夏天炎熱時,用扇子為父親扇涼枕席;冬天嚴寒時,以身為父親溫暖被子。大家想想,一個只有就九歲的孩子,就知道要孝敬父母,更何況我們這些少先隊員呢?我們更應該孝敬父母,做他們的榜樣啊!可我們,一個個,都是嬌貴的“小皇帝”、“小公主”,一個個,都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掌上明珠,爸爸媽媽含我們在嘴裡怕化了,捧我們在手上怕摔了,因此,我們都養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多不好啊!爸爸媽媽煮了白米飯,我們卻偏要吃零食;看到了別人有了漂亮的東西,我們就吵著要買,爸爸媽媽拗不過我們,只好依著我們;家裡的活用不著我們親自動手,爸爸媽媽們自己會乾的;房間里亂七八糟的,爸爸媽媽也會幫我們收拾干凈;每逢周末,吵著讓家長帶我們上公園玩,絲毫不顧他們的感受,家長只好從百忙之中抽出空來陪我們,我們簡直成了一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家庭小霸王”了!我們怎麼能跟陳毅比呢?
我的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陳毅爺爺那麼關心、體貼、孝順父母,而我們呢,又要這個又要那個,從來不想想父母有多辛苦。有時候,我們心情一不好還跟爸爸媽媽吵架、頂嘴,真是不應該啊!我們要自我反省一下:以後在家再也不跟父母發脾氣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就自己做,幫爸爸媽媽減輕負擔,再也不勞煩他們,再也不做“小皇帝”、“小公主”了!
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們應該好好報答他們,是嗎?從現在起,我們要做一個孝敬父母、尊敬和關心長輩的乖孩子,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做他們的“得意小幫手”,好嗎?我們要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初中三年級時,張九精的母親在一次火車事故中不幸遇難,使他對生活的苦難有了真正的理解。受此打擊,一開始,張九精的成績直線下降。在父親的鼓勵下,他又慢慢地緩過勁來,堅定了信心,考取了海南師范大學。大一下學期,那是他父親糖尿病病發最嚴重的時候。打電話時,他父親在電話那頭什麼也聽不見,無論張九精怎麼大聲地喊。在和父親的電話聯系中,張九精強烈地感覺到:無論從精神上還是身體上,父親的情況都非常糟糕,張九精心疼地落淚了。從那時起,張九精就在心裡暗下決心,一定要靠自己的雙手,通過自己的努力,盡力改善生活條件,得到經濟上的支撐,把父親接過來一起過,讓他生活得好一些。
從大一開始,張九精就踏上艱辛的勤工儉學之路,先後做過電器促銷、床上用品促銷、文具促銷和建築防水工程、家教等勤工儉學工作,靠勤勞改變生活處境,以早一點把父親接到身邊照料。2003年8月,拿到暑假做家教掙來的2000元後,張九精說服了患病的父親,並把他接到海南,
一到海南,等父親休息兩天後,張九精放棄了所有家教的時間,叫上幾個最要好的朋友,陪父親到海邊散心、游泳,細心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