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孝敬老人的作文
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做到孝親敬老之前請先做到感恩,學會感恩你才能真正的孝親敬老。下面我給大家帶來孝敬老人的作文五篇,歡迎大家閱讀。
《史記》中說:「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父母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啟蒙老師,是天下最疼愛自己的人。倘若沒有父母的撫養,自己能從一棵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嗎?世間最可報答的人是誰?我看是父母親和一些老人。自己本事再大,官職再高,也不能忘本,不能過河拆橋。正如一首詩中寫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乳恩。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能承望他愛別人呢?
小時侯,聽祖父講過這么個故事。故事說:有一個老人,他眼花耳聾,膝蓋不停地哆嗦著,總是把碗哆嗦到地上,他兒子和兒媳婦便把他趕下飯桌,讓他用木板吃飯,老人的孫子看見了,也想用木板給他父母做碗,讓父母老了以後用。父母知道後,明白自己錯了,把老人接上了飯桌和他們一起吃飯。這個故事說明了你做什麼,你的後代也會跟你學。
有時我們回憶過去,你有沒有想過,是誰給我們這么美好的童年?當我們很小的時候,父母用了很長的時間教你用湯匙、用筷子教你吃飯,教你系鞋帶、梳頭發,或許你不會在意,認為那是理所應當的,但是,每一個事情都是他們用心血去教的。
老人,家家戶戶都有,大家並不陌生。他們是我們的長輩,他們辛勤勞動了一輩子,對我們的社會貢獻不少。尊敬老人既是對老人的關心與照顧,又是繼承前輩們"財富"的需要。敬老愛老的美德是黑夜裡的一盞燈;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美德,其實就是需要幫助時,伸過來的一隻溫暖的手;需要談心時,遞上來的一顆火熱的心;需要關心時的一句親切慰問。只有在這種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間的溫馨與美好;才能遠離孤獨,才能欣慰地走完屬於他們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個世界充滿歡聲笑語。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做到敬老,愛老,助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人人都會老,人人都敬老,社會會更美好的。
孝親敬老是我們的責任,每句問候、每首歌、每道菜都能成為孝親敬老的美德。他們付出了,我們要回報他們,讓他們知道,他們的辛苦沒有白費!
最後我想說:「孝親敬老,人人做好!」
孝親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敬老,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記得有一次,我和妹妹徐赫坐公交車。這時,上來了一位老奶奶,而當時車里已經沒有座位了,老奶奶只好站著。我看見老奶奶沒有座位,便想起身讓座,可妹妹徐赫把我拉住了:「姐姐,我們可是要到金沙灘呢,現在才到「卓亭廣場」,如果你站起來,可是要站很長時間的呀!」我批評她說:「孝親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敬老,我們當然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了,你們老師沒有教過你嗎?況且,我們怎能把我們的美德給丟了呢?」妹妹慚愧的低下了頭。我起身對老奶奶說:「奶奶,您坐吧。」這時,全車的人都在看著我,老奶奶說:「不了不了,真是個好孩子,你坐吧。」我連忙說:「不用,還是您坐吧!」說著,便把老奶奶拉到了座位上,老奶奶誇我道:「現在的孩子真有禮貌!」雖然我是站著到金沙灘的',可我心裡比吃了蜜還甜,妹妹都有點羨慕我剛才的舉動了呢!
孝親敬老,不是用嘴把說的,而是靠實際行動,從身邊小事做起!
眼看就要到春節了,家裡更是忙得措手不及。看著家裡凌亂不堪的樣子,伴著樓下爆竹的刺耳響聲,心中難免會亂亂的,實在不行就收拾收拾吧,好給去買年貨的媽媽一個驚喜。
沏上一杯茶,打開音樂,就這樣,別有一番情趣的開始了這一天。
要想干好一件事精必須首先擁有一個好心情。今天是大年三十除夕,明天就是期盼已久的春節了,我要把家裡打掃的乾乾凈凈的,過一個好年。
早上總是令人心情愉悅的,我伸了個懶腰,走向陽台,拿出掃把和簸箕。接著掃起來客廳和卧室,覺得挺輕松的,想起媽媽平時老是說我把地弄得亂亂的臟臟的也難掃,現在也不覺得特別難掃啊!
掃完了地,接下來我把客廳拖了一遍。拖地之前需要擰兩下拖把,把水分擠出來在拖地。我來到衛生間,倒著拿著拖把,雖然見過媽媽以前是如何擰得,但卻無從下手,於是就分條一條一條地把拖把總算是擰得差不多了。讓後我從客廳拖到卧室從卧室拖到廚房再拖到衛生間。脫到一半的時候就累了,腰酸脖子疼,渾身還乏力。拖完的時候,我乾脆一頭扎到床上,不想爬起來了。
不一會,我起來了,看著令人發慌的姐姐的卧室——地上一片片的雜物,桌子上一堆堆的書,床上一坨坨的被子,整個都成了七零八落的雜物堆放處!我倒是不累,就是多花費了一點時間,還原了姐姐的卧室本該有的容貌。
下午吃完飯,我便下去洗我自己的車。哦——簡直是臟透了!車前的那兩根鋼棍上爬滿了油,黑乎乎的。我拿了一塊布,小心翼翼的把油擦了下來。可惜了我的布啊——渾身臟透了!為了表達歉意,我把它安放在了樓下的垃圾箱里。
下午四點左右,我和姐姐出去貼門對,媽媽和爸爸忙著煮肉,剁餃子餡。第一次貼門對的我在姐姐的指導下,自己也貼了對聯,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到了晚上,我們一家人吃完飯,站在陽台上看著煙花,我下樓拿起一掛鞭炮和一個打火機,選擇了一塊合適的地方。隨後,噼里啪啦的聲音便傳入我的耳朵,此時此刻是如此紅火熱鬧。我笑了,笑得是那麼甜,因為我的笑里包含著勞動的艱辛,成長的喜悅以及孝親敬長的中華美德。
忙碌了一天的父母們,對於他們來說,我們是否也應該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孝心敬父母,和諧一家親,勞動最光榮!
在我們成長的每一天,是誰為我們傾注了所有的心血?是我們可敬的爸爸媽媽。有人說,世界上所有的光榮和偉大都來自母愛,父母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做兒女的責任。最近我讀了《孝在我心中》這本書,我一次又一次地為書中的故事深深地感動。這里有奧運冠軍孝順父母的情懷,有久病床前的孝心媳婦,有情系養母的山村孩子,有火海救母的壯舉,有感人的孝心接力,有小兒郎擎起的一片天,有把蘋果留給媽媽吃的鄉村女孩……一篇篇,一行行,都是愛的濃縮。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要數把蘋果留給媽媽吃小東艷。小東艷的媽媽患小兒麻痹症,天生就有嚴重智障,走不了路,後來父親去世了,小東艷勇敢地挑起了照顧媽媽的重擔。她給媽媽蒸饅頭,幫媽媽洗臉洗腳,晚上睡覺時,她害怕睡覺著涼了,就和媽媽蓋一床被子,別人送給她一個蘋果,她都要留給媽媽吃。讀到這里,我想到了古代有名的孝子——郯子。郯子的父母年紀大了,身體不好,郯子總是精心照料他們。有一天,郯子的父母想喝鹿乳,他就上山去找。可是,鹿群很難接近,他只好披著鹿皮混在鹿群中。幾天之後,郯子終於得到了鹿乳,滿足了父母的要求。小東艷和郯子照料父母是多麼的精心啊!
孝順父母尊長輩,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順父母的傳世佳話數不勝數。沈雲英忠孝雙全,狄仁傑望雲思親,孝女緹縈上書救父,孝子孟宗哭竹生筍……這些故事多麼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弟子規》告訴了我們許多孝順父母的道理。比如:父母呼,應無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冬則溫,夏則清。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對父母多一份感恩的心。當父母回到家時,我們應該及時給父母開門,遞上一雙拖鞋;吃完飯後,要及時收拾碗筷,減輕父母的負擔;天冷了,我們應該給父母端上一盆洗腳水。我們要做父母的「小棉襖」,不要做父母的「小煩惱」。
孝是一種美德,一種承擔,一種責任,是一種對父母長輩的感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要在家庭盡孝心,在學校獻關心,在社會鑄愛心,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我原本幸福的家庭,因爸媽的離婚而變得支離破碎,媽媽改嫁,爸爸離家出走,我像飄零的樹葉飄忽不定,我只得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媽艱難度日。爺爺奶奶沒有工作,也沒有退休金,只靠幾畝田地維持生活,我的到來更加重了他們的負擔。看著爺爺奶奶的滿頭白發,弓箭似的腰板觸動了我的心靈。我決定想辦法減少家庭的負擔,我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早上起床,爭著幫奶奶擇菜、洗菜、收拾碗筷、擦桌子、掃地等。周末我會自己去洗我的衣服,奶奶看到我的舉動,總是偷偷地抹眼淚,我知道是我連累了他們。爸爸外出打工,已經好幾年沒有音訊了,連一分錢都不給奶媽寄啊,「爸爸,你在哪裡,你知不知道兒子想你啊,你不養我,為什麼要把我帶到這世上來啊?」
每當秋收季節,六、七十歲的爺爺奶奶還要下地幹活,為了節省些錢,地里的活再累,他們也不捨得包出去。為了我的學習,奶奶從來就不捨得耽誤我上學,每次放學後,奶奶不在家,我都會做好飯等著他們,吃飯後我會給爺爺奶媽捶捶背,揉揉肩,盡量讓爺爺奶奶減輕些疲勞。
為了報答爺爺奶奶的養育之恩,我發奮讀書,當別人出去玩的時候,我要抽出時間寫作業,為的是能在家替爺爺奶奶多做些家務;課堂上我積極回答問題,熱心幫助同學,在老師和同學的關懷下,我的成績一直在班裡遙遙領先,考初中的時候,我是班級第一名,上學期期末考試,我是第五名。每當我把獎狀送到爺爺奶奶的手裡的時候,他們總會高興得獎賞我一頓「大餐」,而他們總是偷偷地吃鹹菜,我會趁他們不注意的時候,把好吃的放進爺爺奶奶的碗里。每當這時,奶奶總會激動地說:「俺的猛子真是個好孩子,好好學習,讓奶奶也光榮光榮。」我看著奶奶枯樹皮似的的手,滿含熱淚地回應奶奶:「我的好奶奶,你放心吧,我會給您爭氣的。」
奶奶知道我愛吃大米,每周末回家都會給我蒸米吃,而他們只是吃一些饅頭,喝一些水,我不忍心獨吞「美餐」,就威脅奶奶說:「你們不吃,我也不吃,否則,我就把米倒掉。」奶奶知道我的心思,就會順從我的意思,看著他們吃得那麼香,我會露出會心的笑容。
孝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百善孝為先,我們應該懷揣一顆感恩之心,去孝敬我們的父母,去感恩我們身邊的一切,那就讓「孝」在我們的民族發揚光大,讓「孝」在中行華大地遍地開花吧。
最後祝願大家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Ⅱ 弘揚孝道美德徵文
所謂百善孝為先,我們應該繼承並弘揚這種美德傳統。下面是我准備的弘揚孝道美德徵文,歡迎閱讀。
「每逢佳節倍思親」。清明節時,人們都要以各種形式祭祀已故的親人,以表示對他們的懷念。此時,不管他們祭祀的形式怎樣,都是為了表達晚輩對長輩的一片孝心。許多墳墓前擺滿了豐厚的祭品,成堆的紙錢,甚至還要有紙做的家用電器。要在老人去世後,燒給他們好好的「享福」一番。我不禁要問:「這種孝心值多少錢?為什麼你們的孝心只能在這一節日里淋漓盡致的表現呢?」
其實,平日里,自己吃大魚大肉,睡高檔床鋪,穿高檔西服;而老人只能吃些殘羹冷飯,穿破舊的衣服,睡草鋪的床。自己住明亮舒適的新房,把老人安排在舊房或低矮潮濕灰暗的破房子里居住生活,定期供給糧食,在「施捨」少許錢財。這種情況大有人在。每個人都會變老,而自己的做法會給孩子帶來些什麼?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思考。當自己也到了這樣的年齡,孩子也會不會跟自己一樣對待長輩,造成孝心的惡性循環。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古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就是非常孝敬母親的人。
徐霞客懂得母親的艱辛,從來不在吃穿上提出什麼要求,讓母親為難。他的襪子破了,母親給他做一雙新的,他卻捨不得穿,仍然穿著那雙滿是補丁的舊襪子。徐霞客放學後,只要有時間,總是幫著母親幹活。只要他能做的事,都主動去做,他常為能減輕母親的一點勞累而高興。
後來,徐霞客對母親更加體貼孝敬。在生活上,他盡心盡力地侍奉老母親;在精神上,他時時寬慰老母親。他專門為老母親建造了一所房屋,取名為「晴山堂」,祝願老母親像天空一樣晴朗,像高山一樣健康長壽。他還請畫家繪制了一幅「秋圃晨機圖」,歌頌這位激勵自己在科學道路上奮勇攀登一個又一個高峰的偉大母親。「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但斷裂,永無連接。
少年兒童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從小會體貼孝敬父母,了解他們的疾苦,體諒他們的困難,理解他們的心情。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神州大地處處盛開的美景;古往今來,孝順父母的故事、佳話、美談縈繞於心、滋潤著我們的心田。
百善孝為先,真正懂得「孝」的人才是有正確人生觀的人。在父母的呵護下,我一點點「發芽」,一點點成長;我不是一出生就是天才,所謂的天賦也不是與生俱來,父母誘導我開卷有益,指引讓我飽讀詩書,培養我對音樂的興趣,讓我學習鋼琴,陶冶情操、開闊視野;父母更是身體力行教給了我做人的道理。
孝需要去領悟,去感受,才能真正理解、實踐。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大年夜的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說笑、聊新年的打算、回憶起一些往事、趣事,一家人是那麼的和諧,其樂融融。這時爸爸給奶奶端上一盆熱洗腳水說:「媽媽我給您泡腳,您辛苦了!」,媽媽也湊過來給奶奶按摩,這就是孝道吧!親戚好友聚會,父母向老人家敬酒,祝福的話語是那麼的甜,從他們的臉上和眼神可見對老人誠心誠意的敬重。這些都感染著我,那樣的場面時時縈繞在我的腦海里,我也想效仿爸爸媽媽孝順老人。
孝順父母不要等,不要抱著「等長大了,賺錢養活父母,現在什麼都不做」的想法。孝順父母要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父母沒日沒夜、廢寢忘食的工作,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時,遞上拖鞋、端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茶;飯後為爸爸媽媽送上一杯水;回家了跟爸爸媽媽問好;離開家裡告訴爸爸媽媽去哪裡等等。孝敬父母不需要等長大,爸爸媽媽在慢慢地老去。
孟郊的詩句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的恩情是難以報答的,我們只有從小做起,自我獨立,分擔家務,傳承中華文化孝道之風。我要多學習一些孝文化,做一個孝順的好少年。
弘揚孝道,傳承美德,孝順是一盞明燈,將照亮我的路。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歷史上,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事跡,其中在24孝中,有一則是「閔子騫勸父感後母」。感人至深。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為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後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於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面前說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系。
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後娘為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一點也不暖和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裡能禦寒呢?所以,子騫穿著覺得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一樣。而這位後母反而向丈夫說:「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了,故意稱冷。」
一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為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馬的韁繩,將韁繩掉到了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了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內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後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後妻像木頭一樣,獃獃地立著,羞愧得無話可說。子騫跪在父親面前,哭著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為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後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的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Ⅲ 百善孝為先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百善孝為先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古至今,一直流傳著「尊老愛幼」這個中華傳統美德。告訴大家要尊敬長輩、愛護晚輩。像《三字經》、《弟子規》以及很多古詩詞里,都有記載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經典傳頌,現實生活中,我的姥姥就是一個例子。
我的太姥今年83歲了,平時就只有一個嗜好-喋喋不休。一不留神她就氣得火冒三丈,「熱鬧」的氣氛摻雜著罵罵咧咧的語氣,全家人像被洪水淹沒似的透不過氣來,而我的姥姥卻平心靜氣,耐心的做著自己的事情。太姥姥年紀大了,記不住事情。記得有一次,她自己走丟了,找不到回家的路。幸好遇到了好心人報警,警察叔叔耐心詢問著太姥姥的家庭情況,可太姥姥想不起來姥姥的姓名和電話,警察叔叔查閱了太姥姥的戶口信息,這才找到了舅老爺的電話。就在警察叔叔幫太姥姥找家的同時,我的姥姥早已急的不可開焦,問遍了周圍鄰居,找遍了小區的各個角落。直到舅老爺打來了平安電話,姥姥心裡的石頭才算落了地。雖然當時我不在場,但我能感受到姥姥的心裡風起雲涌及找到太姥後的泣不成聲。
太姥姥經常為了一點小事,而大發脾氣,姥姥都是以心平氣和的語氣安慰太姥姥,太姥姥反倒採取更加暴力的方式來「反擊」姥姥,正因為這樣,我們姊妹幾個都有幾分害怕太姥,可姥姥通常都默默承受,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她的媽媽。並且教育我們說:「太太是我們的親人,是家裡唯一的老人,不要等到她不在了,才想起心疼她、照顧她。」慢慢地我發現,太姥姥雖然是一個善於強詞奪理的人,可背後卻是一個慈祥的老人。
我的姥姥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人,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她的媽媽,呵護著我們這些晚輩。她身上所體現的中華傳統美德,深深的感染著我,孝是一種美德,百善孝為先,我要把這種美德在我身上傳承和發揚。
孝順,要從自己做起。
前幾天,我剛放學,發現媽媽正在校門口向我招手,我高興極了,飛跑過去,撲到媽媽懷里。回到家,媽媽又顧不得休息,拿起筆,寫起材料來。原來,媽媽為了讓我高興,不管多忙都擠出時間來學校接我。多麼偉大的母愛!
我感動極了,神秘兮兮地把她拉到床上,給她端上了熱乎乎的開水,給她捶背、按摩。媽媽對我這突如其來的驚喜高興壞了。欣喜地對我說:「兒子真是長大了!懂得回報了!」當時,我的心裡好像吃了蜂蜜一樣甜。
還有一次,媽媽爸爸去辦事。只有我一個人在家。我呆得又煩又悶,心裡堵得慌。眼珠一轉,一條「計謀」湧上心頭。當時正好是中午,媽爸一會回來肯定會餓的,不如給他們做一個拼盤如何?
說干就干。我立刻把各種水果的皮扒下來,切成小塊,放在了果盤中。可是,一個無敵難題出現在我的面前。茶水怎麼燒呀!我坐在沙發上冥思苦想爸爸泡茶的步驟:先從櫃子里取出茶葉,用燒好的熱水把它們倒進養生壺里。熱水、茶葉都准備好了,可養生壺哪裡去了?我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
壺呀壺呀!你在和我開玩笑嗎。我本想放棄,但又想讓父母高興,於是,我四處尋找,終於找到了養生壺。拼盤做好了!茶水也沏好了,成就感在我心中洋溢。
這時「叮咚」門鈴響了。爸爸媽媽回來了。望著他們驚喜的眼神,我突然覺得。剛才的那些困難都是小菜一碟,不算什麼。
孟郊曾在《遊子吟》中寫道:「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報答不了父母深深的恩情,但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讓父母高興。
弘揚孝道文化,匯聚中華孝道。浩瀚如雲,那一首首綺麗的詩篇撩動了多少人的心弦。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而今,曾記否,孝的真正含義。
孝,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有多少人還記得孝的蘊味深長?泱泱華夏,是否記得「百善孝為先」的真正令人思考的美德?古人雲:孝,乃中華的文化,不可遺忘的資產。何為孝?學子們不停地思索著:孝乃孝心,給親人沏一杯熱茶,一句暖心的話,一次對父母的報答等乃是孝。
曾幾時,一個人獨自倚於窗頭,望著那天空,思索著,在記憶的深處翻找著,什麼是孝?一位名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孝是泱泱大國的傳統美德,是民族復興的根源。一個「孝」字蘊含了多少希望!孝是落葉對大樹培育它的感恩,化作春泥又護花。只有孝心的人才會理會孝道之深遠。
孝於尊老而扶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對老人一聲關心是一句孝心,千里之外送暖心,孝是做人之本,道德之首,根源之處,感恩之地。孝道文化,匯於心頭,是否孝對於老人的一聲關愛的話,在二十四孝圖中,多少感人肺腑的畫面,撩動了多少人的心弦,點點滴滴的感恩匯聚而形成了孝道,一件不曾關懷的事,也曾匯成了一道孝的風景線。
孝心,孝道,做人之根本,無論是一句安慰關心的話,還是對長輩、親人的關心,那都是孝的表現。不知幾時,「孝」已經逐漸在我心中生根,現已經形成了一顆大樹,那是用感恩的淚水凝聚形成的一片蒼穹。
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做人之本。朋友,請讓我們攜手去尋找,傳承孝的文化,弘揚孝的諧和。孝道已在心中逐漸匯聚、升華……
孝是中國人民最重要的品行,在外面行善不如先照顧好自己的父母,因為善心固然重要,可一顆孝心才是最寶貴的。
我聽過這么一個關於孝心的故事:
一對母子相依為命,兒子沉迷於迷信,天天燒香拜佛,妄想修成正果,於是家務和地里的活便只有他那可憐的年邁母親一個人做了。一天,兒子聽說一座杳無人煙的大山裡有一位高僧,他想終於找到修不成正果的原因了——自己需要高僧的指點啊!於是兒子背著行李,背著母親,歷經千辛萬苦來到了那座大山裡,找到了高僧並向他提出了他的疑問,高僧想了想對他說,那個為你赤腳開門的人就是真正的佛了。那之後兒子叩遍了所有寺廟的大門,給他開門的沒有一個是佛,他們都穿了鞋,滿腹疑問的兒子,垂頭喪氣地回到了家,敲響了那扇吱呀作響的門,母親急忙跑來,淚流滿面地哭著:「我的兒,你總算回來了!」兒子低頭一看,原來母親才是佛——那個赤腳為自己開門的人!
有句是這么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樹想要停止擺動,可風不願意停。樹是客觀事物,風就如同不停流逝的時間,一眨眼便不見了蹤影。子女長大了才知道要孝敬父母,而父母卻早已被時光之神掠去了大部分的時間。
也許會有人覺得,孝不是件容易的事,自己的事情都那麼忙,哪有空孝順父母呢?其實孝很容易,成年人僅僅是在茶餘飯後陪父母聊聊天,小孩能為父母做的,不過是為他們分擔一些家務,在他們累的時候端上一杯溫熱的茶罷了。這有何難呢?難道你沒有一點點時間去陪陪父母嗎?
最近是重陽節,希望每個人都做到《孝經》里說的「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指導老師點評:小作者真正理解了「孝」的含義,孝從點滴的小事做起。
人生短短幾十載,能和生我們、養我們、疼我們、愛我們的父母一齊度過的時光又有多少?
陳毅孝敬父母,幫母親洗尿褲。「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很好地孝敬長輩,那麼他肯定是一個優秀的人。
其實,孝敬不必須要物質上的表現,一個簡單的關心,一句直白的問候,幫媽媽做做家務,陪母親聊聊天,都是在向母親孝敬。
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們再也不要覺得,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我們更不要對父母的艱辛付出和無限關愛,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甚至怨氣沖天。因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此刻要行動起來,動一動手,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解渴;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孝敬父母原先就這么簡單。
人們通常說,家庭是人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課堂,而父母便是這個課堂中從始至終的老師。我們是在這個課堂上咿呀學語,用稚嫩的聲音喊出第一聲「媽媽」,搖搖晃晃地邁出人生的第一步。
或許,你的父母不能給予你金錢、地位、以及名譽,但是父母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育成人。
所以,父母對兒女的恩情,是天下最深厚、最久遠、最牢固、最無私的。朋友們,珍惜這僅有的時光,來孝敬父母吧!
許多時候,我們總覺得父母有他們自己的生活圈子,自己會照顧自己,我們盡可能地不去打擾他們,給他們點錢就可以了,就算是盡到孝心了。其實,父母更需要的是子女們的關愛和理解。一個問候的電話,一次家庭聚會,哪怕是請子女們來吃一餐他們自己親手做的飯菜,他們都會覺得十分滿足的。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它之所以流傳久遠,倍感親切,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旋律優美,而更重要的是它道出了人間真諦,常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為家作出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
有時候,父母就像一個孩子,為他們做一點小事情,就好似對他們的特別寵愛一般,就會像個孩子般似的開心滿足地笑著,正如老子所言的復歸於嬰兒。從小到老,我們一直是父母眼裡的孩子,但年邁的父母,又何嘗不是我們心靈上的孩子?在他們論分記秒所過的日子裡,我們還能為他們做些什麼,才能不會留下更多的遺憾呢?
其實,只要想想還有什麼是我們能夠做到的,坐在父母身邊旁,給他們捶捶背,然後像哄小孩子一樣教他們改掉一些多年來形成的、有害健康的不良習慣,叮囑他們多吃點兒有營養的食品,少操心,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老年集體活動之類的交流。
有位哲人曾經說過: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步入老齡化的父母,在生活上、精神上越來越需要子女孝順,而且這種孝敬主要應該表現在親情上,而絕非全都可以用金錢或僱傭個保姆來替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子女孝敬父母的機會逐漸減少,商機錯過還會再來,而失去父母健在的孝敬機會,那就會時不再來,會遺憾終身。
親愛的爸爸媽媽:
你們好!時光匆匆,歲月流逝。轉眼間,我已從牙牙學語的嬰兒長成一個乖巧的女孩,從我發出第一聲啼哭開始,你們就是我最要感謝的人了。我感謝媽媽為了生下我而痛苦的分娩;感謝爸爸媽媽給了我一個溫暖的家。鳥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而我,最應該做的就是孝順父母。爸爸媽媽從小教會我,感恩與孝順,是一個兒女最應該做的事了。媽媽說過,我需要感謝我生命中的每一個過客。我應該感恩我的媽媽,她無私的奉獻給我,她流水一般的母愛。爸爸說過,我需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太多了。如果說,媽媽的愛是流水一般女的母愛,爸爸的愛,一定像是山一般沉穩。
古人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樸民風。
爸爸媽媽無私的給予我們這么多的`愛,而我們卻與朋友攀比美麗的衣服;見到誰有好玩的玩具就哭著鬧著想要,仔細想一想,這些真的是我們應該做的事嗎?還曾記得,小時候的我幼稚的認為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是應該應分的,應為他們就必須對我們好。其實不是這樣的,爸爸媽媽其實可以不這么用心的對我們,如果他們不這么用心的對我們的話,他們會怎麼樣嗎?不,當然不會。爸爸媽媽是最愛我們的人,你是否在他們生日的時候送上一句「生日快樂」,你是否在他們疲倦的時候為他們送上一杯熱茶?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世界吧!身邊其實處處都有愛,只是我們從未發現而已。爸爸媽媽,感謝你們對我無私的愛,謝謝你們,我愛你們!
你們的女兒:唐雨晴
前一個星期,老師發的,《親子閱讀》中的《百善孝為先》這篇文章讓我深深震撼了我裡面的為兒子的母親日夜操勞,老了卻享受不到晚年的生活。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位老母親為兒子操勞到晚年,妻子嫌這位母親沒品味,就已離婚來要挾他,他回到老家想起了以前母親為了要把她留下來,而兒子叫媽媽別扔下他,母親最終還是沒留下他。可是他又想陪你下半身的是妻子。我兒子回到家,只見岳母和妻子正瘋狂的將老太太的生活用品扔出門外。最後還是到了老人院。
隨著自己越長越大,看著父母親臉龐從年輕變憔悴,頭發從烏絲變白發,動作從迅捷變緩慢多心疼!父母總是將最好、最珍貴的留給我們,像蠟燭不停地燃燒自己,照亮孩子!而我呢!有沒有騰出一個空間給我的父母,或者只是當我需要停泊岸時,才會想起他們,其實父母需要的真的不多,只是一句隨意的問候「爸,媽你今天好嗎?」隨意買的夜宵,一頓普通不過的晚餐,睡前幫他們蓋蓋被子,天冷幫他們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讓他們高興溫馨很久。有時,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後如何對待我。那現在,我有沒有如此對待我的父母?我相信,人是環環相扣的;現在,你如何對待你父母;以後,你的子女就如何對你,朋友,人世間最難報的就是父母之恩,願我們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意思是: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裡的長輩。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老人,愛護年幼的小孩,這是我們應有的品德。
在二十四孝的故事中,有孝感動天,親嘗湯葯,嚙指痛心,蘆衣順母,鹿乳奉親,戲綵娛親,賣身葬父等故事,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春秋時期字路百里負米的故事。
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字路四處打工掙錢,掙到錢,就到百里之外的集市裡買米回家煮給父母吃,直到他們去世!
子路的行為是可貴的,他的行為是無人能比的,他的行為是值得學習的,他的行為深深的感動了我,他是我們的榜樣!
就像我媽媽,她每個星期都會回姥姥家二次,每次都會拿些生活用品,每次都會幫姥姥姥爺幹活並且和他們聊聊家常……媽媽的這些行為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了。媽媽你就是我的榜樣!
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我們讓父母的付出得到自己的回報,哪怕是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問候的話語,一個小小的祝福,父母也會看在眼裡,喜在心裡。孝心是無價的,它不需要任何的補償。
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輝,讓我們永遠記的孝的存在,時刻提醒著我們盡孝!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和睦,更快樂!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百善孝為先,拾金不昧,見義勇為,誠實守信,和睦相處等等。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做到拾金不昧,撿到別人的東西要主動歸還給別人。
有一次,我在街上的時候,看見一位阿姨坐在街上哭,我和媽媽就過去看看,我們看見那裡圍了很多人,都在那裡看這位阿姨到底怎麼了,遇到什麼事情了要在街上哭。
那裡人太多,根本就進不去,都被別人給圍了起來,我就問了旁邊的叔叔這個阿姨怎麼了。這個叔叔說這個阿姨剛才從銀行里取出一萬元現金,但是錢已經沒有了。我問叔叔錢怎麼沒有了,是被人給偷走的,還是怎麼了。叔叔說不是被偷的,像是自己不小心弄丟的。唉;這錢也不是一個小數目啊!能不著急嗎。
大家都問了這個阿姨錢是在哪丟的,她說錢是在一個計程車的車上丟掉是下車時忘記拿了。現在車都走了,錢肯定是回不來了。這個阿姨坐在那兒一邊抱怨自己沒有腦子,一邊抱怨自己不小心。還在那裡哭,我和媽媽都勸她不要哭了,還問他暴力處理器還有什麼重要的東西。阿姨說有身份證,銀行卡,別的什麼都沒有了。
後來,這個司機把這些錢,銀行卡和身份證交給了警察,警察根據身份證找到了這位阿姨,並且把東西換給了這位阿姨,叫她以後小心一點,別那麼不小心了。要不是你今天遇到了好人,錢就會不來了。阿姨的錢找回來了,阿姨非常的高興,還要主動謝謝這個司機。
古人吟:「百善孝為先。」人世間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孝」。
人要有孝道。我認為孝不是憑嘴說說,也不是等以後買大房子給父母住,而是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比如給母親梳頭,給父親洗腳……。這都是「孝」。孝並不需要什麼驚天動地的事。只要在寒冷的冬天給父母給長輩送上一杯溫水,這都會讓父母,長輩的內心溫暖無比。
談起「孝道」這讓我想起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窮苦的家庭里有一對可憐的母女。這個小女孩的母親癱瘓了,住進了醫院,五歲的小女孩從此就負擔起了照顧媽媽的責任,她每天給媽媽換尿布,端尿盆,逗媽媽開心,給媽媽洗臉。這些小事感動了多少人。
故事中的小女孩僅僅只有五歲,但是她卻做了這么多孝事,這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雖然我們不需要這樣驚天動地。但是我們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和父母頂嘴,頂撞父母,對父母沒有耐心。
當我們看見父母做了讓我們不如意的事時,我們應該包容他們。想一想小時候媽媽對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當我們犯錯時,父母當然是耐心地教育我們,而不是又打又罵。我們應該多抽時間陪一陪父母。好好地孝順他們。我們的寬容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敬。
請不要讓父母在等待了,快快獻出自己的孝心吧!把他們放在心底里。
百善孝為先。孝是什麼?是兒女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每一個人都心存孝敬,可又有多少人盡了自我的孝心呢?
其實做有孝心的兒女並不難,只看你有沒有這份孝心。也許是一件華麗的皮草,也許是一件普通的外衣;也許是一桌豐盛的酒席,也許是一桌家常便飯;也許是一棟豪宅,也許是一間平房。可它們在孝心的天秤上是等值的。古時候無論是人主、人臣、還是士民,都是很有孝心的。《孝行覽?孝行》中說:「務本莫貴於孝。人主孝,則名章榮,下服聽,天下譽。人臣孝,則事君忠,處官廉,臨難死。士民孝,則耕耘疾,守戰固,不罷北。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務,而萬事之紀也。」是啊,確定做人的根本,沒有比孝道更重要的了。
父母含辛茹苦養育子女,子女長大成人,為事業拼搏,為名利奮斗,功成名就,衣錦還鄉時,應對的卻是父母的一方墳墓。這人間杯具不知何能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請不要等到功成名就時再盡孝心,就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盡你一份孝心吧!作為學生的我們,就應怎樣孝順父母呢?我們不僅僅要努力學習,用最好的成績回報他們,還要聽從他們的教誨,更要學會關心他們,就像他們關心我們一樣。開門時的一句問候,疲憊時的一杯白水,沖突時的一次退讓就會讓父母心滿意足。
不要忘記時光的流逝,不要忘記生命的不堪一擊,更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抓緊時光吧,抓緊你每一刻能夠盡孝的時光吧,時光是不會等待你的。
百善孝為先,父母給予我們很多卻從不向我們索取,我們難道不應該孝敬他們嗎?是的,孝心能使家庭關系更加和睦,長輩與晚輩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
媽媽生病了,只能待在家中休息。我正在看一本書解悶,這時媽媽對我說,讓我幫她去門口的葯店買一瓶葯。按理說外面寒風凜冽,人是不願意出去的,但為了能使媽媽更快點好起來,我披上棉襖就出門了,從樓下往窗戶里看,媽媽坐在窗前,似乎還在對我微笑呢。適逢木棧道整修,路多被封死了。但為了能快點回家不讓媽媽擔心,我依然突破了「封鎖線「,向葯店進發。突然一座臨時只有一根木頭構成的獨木橋在我的眼前「跳」了出來,沒辦法,我只好從上面走過去,我屏住呼吸,小心的一步一步往前走,幸好獨木橋不長,我只走了五六步就接近了對岸,我縱身一躍,跳了過去,腳踏在了地面上,這才放心了下來。
五分鍾後,我走到了葯店,葯店的營業員阿姨親切地對我說:「是不是你媽媽讓你來買葯的?」我回答道:「是的.」臉上帶著自豪感。太陽是溫暖的,天氣也不像隆冬時節慣常的那樣寒冷,不知什麼時候我已經回到了家。媽媽接過了葯,疲憊的臉上也露出了笑意,對我說了聲謝謝。而我也對媽媽說,下次我還幫你買葯。
每個人的孝順,都是從平時的小事開始的。
家風如一個花園,散發著迷人的芳香;家風如一場春雨,浸潤著我的心靈;家風如一盞燈,照亮著我成長的道路。在我們家每個人的心中都無形地刻著「百善孝為先」這五個字。
依稀記得一年級那年的暑假,爺爺因為在工作時,不慎大腿骨折,在富陽骨傷科醫院住了一個多月。住院期間,爸爸媽媽忙前忙後,照顧得很周到。但是出院時,爺爺還不能下地走路,甚至也不能坐車。爺爺家在龍門古鎮裡面,爸爸只好借了一輛雙輪車,讓爺爺躺在雙輪車里,拉著爺爺回家。雙輪車慢慢地啟動了,爸爸吃力地拉著,手上的青筋條條綻出,臉上一顆顆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滾落下來,臉頰漲得像一塊燒了許久的鐵塊。我趕緊上前幫爸爸擦汗,但是爸爸卻說:「沒事,不是很累,當作鍛煉身體罷了。」我知道爸爸嘴上說不累,其實心裡累得慌,畢竟現在爸爸體力活幹得少,平時又缺少鍛煉。因為爸爸擔心爺爺長時間躺在雙輪車中會很不舒服,想讓爺爺早點到家。爸爸一步一步艱難的堅持著,就算再累也沒有歇息,因為爸爸內心懷著孝順的力量。
媽媽對長輩們也很孝順,逢年過節總會給他們買衣服,平時回家總是搶著幫他們做一些家務。我在爸媽的影響下,也明白了孝順的重要,每次回爺爺(或外公)家,總會親熱地叫他們,或者給他們敲敲背。這些生活中的小事都透露著我們良好的家風——孝順。
孝順的家風,既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也讓我們一家人和睦相處。「百善孝為先」這幾個字,我會一直銘記在心並傳承下去。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我家的家規就是「孝」,要孝敬長輩,尊敬師長。
記得有一次,我們一家子歡聚一堂,其樂融融地享受著與家人團聚的天倫之樂。菜一會兒就上齊了,桌上那誘人的香味,令人垂涎三尺。
我從花園跑進來,拿起筷子夾起菜就往嘴裡送,嘴還沒有碰到菜,菜就被一隻手給打掉在了飯桌上,我火冒三丈說:「是誰呀,有病吧。」拿筷子的手還沒有伸回來,抬頭一看,爸爸那張十分嚴肅的臉就在我旁邊,眼神告訴我不可以。「爸爸,為什麼......」,爸爸打斷了我,嚴厲地說:「吃飯要等勞動的人到齊了,再開始。」我捂住被爸爸打疼的手找理由說:「現在都什麼年代了,還要等人到齊再吃,那麼多規矩。我先吃,吃完了好快去做作業嘛。」「你要懂得尊重長輩,有禮貌,奶奶還在廚房沒有來,要一起分享勞動成果。做作業固然重要,一味地只追求學識,在生活中沒有禮貌、素養,終究還是一個殘缺的人。」爸爸耐心地說。
我帶著抵觸的情緒聽了這些話,根本沒有懂得話中的道理,心裡還是不高興,起身就走,逃到了房間里,把門一甩,任由身體滑落到地上……
隨便我怎樣,爸爸就是沒有來理睬我。事後,我冷靜地想了想,發現爸爸說得對,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有素質的人,應當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家庭中,要孝敬長輩,就要懂得尊重、禮讓、體貼、幫助……
孝敬老人、關愛老人、幫助老人是我們每個人的職責,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一代代人應該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