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以孝順為話題的作文800字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順是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該做到的,自古以來,我們民族就有許多孝順父母的故事。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以孝順為話題的作文800字,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在古代,就把孝當做了第一位,由此可見,“孝”是有多麼的重要。但是,古往今來,又有誰能真真正正的做到這一點?又有多少人為了“孝”而抱憾終身……
三國時期的名將“夏侯惇”在一次與梟雄曹操的對戰中,被曹操用弓箭射中了左眼,夏侯惇本想把箭支拔出來,卻連左眼也拔了出來,他大吼一聲:“父精母血,不可棄也!”,說完便將左眼吃了下去。這需要多麼大的毅力和決心?需要多麼孝敬父母才可以做到這一點?就連和他對戰的曹操都在一旁自嘆不如!
“因為連年戰亂,使得董永的父親死在了戰亂中。而董永,卻因為戰亂,連給父親安葬的費用都沒有。最後沒有辦法,只得將自己賣到一富豪家為奴從而換取安葬費用。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一個在樹下哭泣的女子。女子聲稱無家可歸,兩人一見鍾情,不久兩人便結為夫婦,女子用一個月的時間就編織三百匹綢緞,將董永從富豪家贖了回來。之後便對董永說:“我本是天帝之女,因為被你的孝心而感動,所以特地下凡來與你結為夫婦,將你贖身,但現在我要走了……”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這便是大家所熟知的“董永賣身葬父”。當今社會,科技文明雖然發展的愈來愈快,不說“賣身葬父”,就連父母都會不管不問,難道就沒有感到愧疚嗎?難道就沒有一點兒痛心嗎?
當你在外地燈紅酒綠、花天酒地時,有沒有那麼一刻想過家中那蒼老的父母?當你連過年都只是敷衍的時候,又何時想過父母的心情、看到過父母那擔憂、遺憾、渴望的眼神?你永遠都只是冷冷淡淡……仔細想想,父母生你的時候承受了多大的痛苦?而當看到生下的是你時,又是多麼地高興和開心。一有什麼事情想到的必定最先是你,而你又何曾想過父母那為你默默的付出。只是一味的埋怨,嫌父母啰嗦、邋遢……慚愧嗎?
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才想起了父母為我們的付出,不要等到真正失去了父母的時候才驀然發現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多麼的令父母寒心。“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百善孝為先!
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尊老愛幼,孝親敬老的英雄模範。比如:一個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孟佩傑;抱著年老母親曬太陽的洪祖龍;奶奶的好孫子馬鵬飛;10歲的王依萌照顧腦癱哥哥……這些感人的事跡,已經深深的刻在人們的腦海里,他(她)的故事讓人永遠銘記!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故事是“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孟佩傑”。請看她的故事吧!
“臨汾最美女孩”孟佩傑當選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
5歲那年,她爸爸遭遇車禍身亡,媽媽將她送給別人撫養。在新的家庭里,她還沒過上好日子,養母劉芳英3年後癱瘓,養父不堪生活壓力,出走再沒回來。絕望中,劉芳英企圖自殺,但她放在枕頭下的40多粒葯片被小佩傑發現。孟佩傑對養母說:“媽,你別死,媽媽不死就是我的天,您活著就是我的心勁兒,有媽就有家!”從此,8歲的孟佩傑就挑起照顧養母的重擔。
“女兒最大的優點是有孝心,愛心和耐心。”劉芳英說。為配合醫院的治療,孟佩傑每天要幫養母做200個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鍾。這是多麼辛苦啊!碰上劉芳英排便困難,孟佩傑就用手指一點一點的摳出來。
20XX年,孟佩傑考上了大學,經過考慮,她決定帶著養母上大學。暑假,她頂著烈日上街發廣告傳單,拿到工資的第一件事就是買養母愛吃的紅燒肉。孟佩傑的願望是畢業後做一名小學老師,和養母簡單快樂的生活。
聽了孟佩傑的故事,你的內心是否有所感觸。都是同齡人,我們,每天什麼都不幹,而孟佩傑已挑起家庭的重擔。當我們還在熟睡,她已起床做飯。當我們還在玩耍時,她在家裡照顧養母。這是多麽大的差距。
如果我們可以多多孝敬長輩,不惹父母生氣,看到馬路邊的爺爺奶奶去扶一把,在公交車上讓讓座等等的,從這些小事做起,相信自己,我們也會成為孝親敬老的模範!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順是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該做到的。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孝敬父母的故事。
相信小黃香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吧。小黃香九歲時,他的母親就去世了,於是,他將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到了父親的身上。天冷了,他就給父親暖被窩,等父親的被窩暖熱了再回到自己冰冷的被窩里;天熱了,他給父親扇涼席、驅蚊子,讓父親睡個安穩覺,自己卻熱得滿頭大汗。
當讀完了小黃香的故事後,我的內心在深深地沉思:以往都是爸爸媽媽在照顧我們,我們在爸爸媽媽的百般呵護中長大,可是我們卻沒有為他們做過什麼事。我們為什麼不能像這些古人一樣,孝順自己的父母呢?於是,從那時起,我開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孝順父母。
有一次,爸爸去工廠里上班,一直到了晚上六點半還沒有回來,等得我心中焦急萬分。於是,我吃好晚飯,就飛似的地跑到樓下,向前探著身子焦急地注視著前方。這時,天空陰了下來,好像是要下雨了,開始爸爸還是沒有回來,我的內心更加焦急起來。終於,爸爸那疲憊的身影在雨中出現了。等爸爸進了居民樓後,我連忙幫他把沉重的工具、文件提上去,還扶著爸爸上樓,爸爸見了,臉上露出了快樂的笑。等爸爸進屋,換好了衣服躺在床上休息時,我又給他拿來了滾燙的熱水袋,幫他放在腳下墊好。爸爸看了,臉上又露出了欣慰的笑。突然,我聽到了爸爸的肚子在“咕咕”叫,我猜想,肯定是在外面勞累了一天,肚子餓了。於是,我又去給爸爸拿了幾個巧克力派。爸爸吃著巧克力派,幸福地笑了。這時,我又發現,爸爸一隻手在拿著派吃,另一隻手卻在不停地揉背。於是,我又捲起袖管,幫爸爸錘起背來。我給爸爸捶背時錘得恰到好處,可是我自己卻腰酸得很。爸爸見了,忍不住了,激動地對我說:“兒子,你太懂事了,爸爸自己來,你別累著了。”我笑著說:“這有什麼,比起你每天在外辛苦地勞動,這算不了什麼。”爸爸聽了,緊緊抱住了我,抱得那麼緊,那麼緊……
㈡ 孝親敬老的故事50字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0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0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㈢ 孝優秀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孝優秀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何為「孝」?「孝」字的組成為上「老」下「子」,意味要尊重長輩。「孝」也是一種善,古人說「百善孝為先」,想做一個德行良好的人,那麼首先要尊重長輩,而「孝」也是從中國古老的禮儀流傳至今的,是一種悠久的文化。
「孝」並不是人們剛出生就知道該怎麼做的,也不是說說就能做到的,「孝」是由長輩以身作則,如同聖火一樣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的而我們將來也要以身作則,教會我們的子女「孝」該怎麼做。
如果一家之中的孩子很孝順,那麼他的父母也一定是孝順的子女,而我就生活在一個充滿孝道的家庭中。爸爸是最注重孝道的,爺爺奶奶走得早,他便把外公外婆當做自己的親生父母一般看待。,每個星期一定會給外公外婆打一個電話問候,每年回家去的第一個地放就是外公外婆家。媽媽對孝也是注重萬分,爸爸每次讓她給外公外婆打電話但她總是說煩,然而在爸爸給外公外婆打電話時,她總是搶過電話,跟外公外婆講上十幾分鍾。
外公外婆在農村生活,到夏天後,天氣b不僅熱,蚊子還多,而兩位老人年近七旬,怎麼忍受得住這種折磨?記得是在20xx年的暑假,爸爸放下繁忙的工作開了六個多小時的車程到外公外婆家找人裝了空調,還在那陪了外公外婆一個多星期,爸爸在家裡總是威風凜凜的樣子,然而到外公外婆家後就像變了個人一樣,對外公外婆輕聲細語,就連他不愛做的家務也一並承擔了,當爸爸看見外公外婆的廁所又臟又臭時,他毫不猶豫地重新把廁所裝修了一遍。這種行為怎麼不叫人敬佩呢?
爸媽每天回家都是帶著一身的汗,他們多想一回家就看到熱騰騰的飯菜擺在桌子上,有冰涼的水可以喝啊!但是並沒有,只是因為我的懶惰。現在想想,那時的我是有多麼不懂事啊!爸媽為了我那麼辛苦的付出,而我卻對此視而不見,絲毫不懂得感恩。可現在我會力所能及的干一點家務,切菜切到手指,不要緊,因為我是為了幫助父母而流血的;開水潑到身上了,不燙,因為我是為父母而受傷的,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在推動我去做這些我百般厭惡的事,等我回過頭才知道,自己已經被父母的「孝」所傳染了。
「我為自己付出」,「我為父母付出」,現在我們往往都說自己是後者,但其實我們選擇的是前者,「孝」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孝敬父母一時簡單,但孝敬父母一世卻是難上加難。同理,父母為我們奉獻一生,也是難上加難之事,那麼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孝敬父母一生呢?
父母在我心中點燃了「孝」的火苗,我要用自己的行動,讓它越燃越旺,並將「孝」永遠傳承下去!
孝順,這個詞在我們生活非常熟悉每天都聽到看到感受到。提到它,我們總會不由自主的與老人長輩聯繫到一起。孝敬長輩,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是我們理所當然應盡的義務和品德。可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做到「孝」了么?知道孝又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順」呢?
記得前幾天在網上看到這樣一篇新聞。一個已被父母養育到大學畢業的男士,因爸爸媽媽沒能給提供首付買房竟刀捅父母致母親死亡。我想每個看到這篇報道是心裡都會非常很震驚?不能理解這個學生,這是生養我們的父母,多麼可怕怎麼忍心做出這樣的無德無孝殘忍之事?沒有房基礎差去工作奮斗么怎麼可以去傷害父母?光想去啃老以後又給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榜樣?如果這個學生以後還在社會上工作生活,試想他還有自己在空間么?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敢傷害,那麼他還會對誰好呢?哪家工作單位敢用這樣的人,又有哪個人敢和這樣可怕的無情義的人交朋友?他怎麼可能會有「順」這個詞?沒有了「孝」做人的根本,他不可能有「順」啊!
當然,如果社會上到處充斥這樣的例子,那麼我們的環境就太不容樂觀暗無天日了。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很多,有王祥的卧病求鯉、漢文帝的親嘗湯葯等。現在令我們感動的很多,20xx感動中國的臨汾女孩孟佩傑12年照顧繼母的感人故事,上大學也沒放棄帶上繼母。這美好的孝道品德在市民中建立起很高的威信良好的形象,每周都有好心人去幫她照顧母親,聽說沒畢業就有學校提前申請要她這樣品德的學生去工作。是啊,誰不願和善良的有孝心的人在一起,因為那份感覺是溫暖的向上的,有孝心的人也許做不出轟轟烈烈的大事,但他會處處得到他人的關心支持「順」的方向會也會屬於向他!你信么?
孝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善念,百善孝為先!古人說「人有善念,天必佑之」,就是老天爺都會保佑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做事能不順么?
曾經聽人說過,如果把人比喻成一顆大樹,父母是我們的根,要想這顆樹枝繁葉茂,必須要養育好根!說得多好!我們中國有5000年傳統文化,我們常讀的《弟子規》也把「首孝悌」作為第一條,這是指導我們的言行的寶典和根本啊!孝順孝順有「孝」方可「順」,我們要做一個受人歡迎的有品德的人,我們都希望人與人之間生活在一個溫暖的有人情味的環境里。那麼做一個孝順的人,這是我們的根本,是必須的!
夏日的驕陽炙烤著大地,沒有一絲風,只有知了在樹上沒完沒了地唱著:「知了、知了……」
樓下地下室新搬來的老爺爺騎著輛三輪車回來了,車上面裝滿了各種回收來的廢品,猛烈的大陽把他的皮膚曬得黝黑,汗水打濕了他花白的頭發,順著臉頰滴下。
前面好像出了什麼事,我跑上前一看,原先是一個人暈倒了,可能是中暑了吧。從衣著上像是外地打工的。幾個人圍著指指點點,卻沒有一個人上前幫忙。這時,老爺爺擠開人群,蹲下身子瞧了瞧,皺著眉頭朝四周望瞭望,「誰有車子搭一程,速度快的!」
見沒人搭理,他毫不猶豫地推來自己的三輪車,把貨卸了下來,把那個人抱上車往醫院的方向騎去。望著他的背影,心想:他還真是熱心腸啊!
之後,我經常在街上看到這位老爺爺。有時,偶爾遇見了,就把喝完的礦泉水瓶子給他,有時候,遇到斜坡,我也會忍不住上去推一把。我明白老爺爺一個人住在地下室里,一天賺不到幾個錢,只能艱難地生活著,但是他卻毫不吝嗇,遇到有困難的人,就會伸出援助之手。
星期天,我學習完回家,沒想到好好的天,說變就變,下起了傾盆大雨,甚至還出現了幾道閃電。我趕緊跑到一個屋檐下避雨。當我正焦急地等待時,看到老爺爺從遠處騎過來,他也看見了我,一會兒,他把車騎到我身旁。
「上來吧!」老爺爺朝我招招手。
「你搭別人吧,這天……我……我不坐車。」我摸摸口袋,身無分文,怎樣好意思上他的車呢況且,雨天但是三輪車夫們賺錢的節日呀!
「我順路回家。走吧——」說著,老爺爺已經把車頭調轉方向,還隨手拿起抹布把濕漉漉的車座擦了一遍。
坐上車的那一刻,我見著老爺爺的衣裳緊貼著背脊,被雨水浸透了,也許更多的是汗水。
一路上,我望著飛珠滾落的雨簾,聽著淅淅瀝瀝的雨聲,我默默地,不知為何一句話也沒有說。
「到了。快上樓吧!」還是一句極其樸素的話語。
望著老爺爺的三輪車漸漸消失在雨中,老爺爺的背影也漸漸模糊,我反而覺得他的形象越來越高大。
俗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孝,一個簡簡單單的字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從一個嬰兒呱呱墜地的那一刻,我們的父母就要為我們操勞了,他們日夜不停,無時無刻地守護著我們。如今,他們的雙鬢已經斑白,我們更應該從現在開始用心去關心、愛護,孝順我們的父母。
時至今日,我們以為文明的觀念,使得『孝』這個文明傳統已經倍加深入人心。可是我卻要說「不」。其實,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還存在著不孝之人。我曾經讀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對夫妻,他們的父親老了,吃飯時,不是把菜弄掉就是把碗打碎,他們很嫌棄他,就拿一個木碗給他,到吃飯時把他趕到小黑屋裡,這個父親每天只能在小黑屋裡默默的流著眼淚。
後來,這對夫妻有了孩子。一天,吃完飯後,孩子對媽媽要了錢,說是要到集市上買小木碗,媽媽問他要買木碗干什麼?兒子義正言辭地說:「等你們老了以後,給你們到黑屋子裡吃飯呀!」這對夫妻聽了,馬上把父親從黑屋子裡接出來,好好的侍奉他。是啊,這對夫妻開始沒有想過,自己也有老的那一天,就把父親趕出去,這是多麼不孝啊!直到這個孩子的一席話語,他們才意識到錯誤,都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你不孝父母,必有孩子不孝你。父母是給我們生命的恩人,我們有責任義不容辭地照顧他們。如果不盡人情地去孝順父母,那麼這跟禽畜有什麼區別呢?
古時的孔融從小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讓給弟弟妹妹和哥哥姐姐,自己卻吃最小的。要知道,從小就孝順是一種美德。仔細回想:夏天那一盤甘爽的西瓜,冬天那一碗溫熱的湯面,學習時那一句溫馨的提示……父母總是在暗處默默地做我們成長的基石,卻從不會抱怨苦和累。父母給了我生命,撫養我長大,這份重於泰山的養育之恩我們究竟該如何報答呢?是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還是要做個舉世聞名的偉人?不,這些都不需要,我們只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就可以讓父母為我們的孝順之心而感動,會讓父母心中湧起很大的波瀾。如:幫父母捶捶背,在父母勞累之餘的一杯溫開水,幫父母洗洗腳,認真學習……這些事足以讓父母感受到愛,這就是我們對他們最好的回報!孝不能等待,不要等到父母都白發蒼蒼了再報答。孝,就如同冬日裡暖心的熱茶,如同沙漠里的一滴水。那麼平凡卻又是那麼的必須。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傳承我國幾千年來的孝道文化,讓孝道之花在我心中永遠綻放!
語有雲:百善孝為先。想想確實如此。父母不僅要生我養我,還要負責教導我,使我成為無害於社會的人,的確不容易啊!一個人若是連含辛茹苦哺育自己的父母都照顧不好,不願對他們行善,誰又會相信你會對他人好呢?烏鴉尚知反哺,羊羔尚明跪乳,我們呢?
我想若是能在父母生病時對他們悉心照顧,不怨不嫌便是孝了吧。鄰居家的兒媳婦就做的很好!當她婆婆生病時兒媳婦卻跑前跑後,全心全意地侍候她,這一照顧就是一年。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呀!誰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呀!鄰居家的兒媳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記實了這一點!
不僅體現在生病這樣的突發事件上,而且更多地體現在平時生活中給予老人的關愛。不久前,爺爺和媽媽就因為一碗剩餃子引發一場激烈的爭論。正是炎熱的夏季,那天中午時有一碗餃子沒吃完,便放在了桌子上。爺爺下午下班回家後看到了,想到:面對這已經在高溫中署放五個小時的一碗餃子心存疑慮,會不會壞呀!酷夏,食物一般不能在外面放太長時間,否則會變質的。可又感到扔了太浪費了,便說:「我吃吧。」媽媽看到,急忙說:「您別吃了,如果真要吃,還是我吃吧。」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吵了起來了,終於以媽媽的勝利而告終。這可能就是善意的爭吵吧!這可能還是「孝」的表現吧!盡管議爭的方式的盡「孝」。
平時爸媽對我們子女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對爺爺奶奶的照料雖然也是一無可厚非,但沒有更多的時和精力。有時,我就想:會不會有一天我也這樣呢,直到「子欲孝而親不在」的時候,才想到我原來可以做得更好。於是,我要趁我沒有負擔時,盡力對他們好幫奶奶掃掃地,擦擦桌子,幫爺爺捶捶背,替媽媽洗洗碗筷,給爸爸揉揉肩,盡自己所能,盡管我知道我能做的很少很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可我以減輕親人的負擔,哪怕杯水車薪。
孝不能只放在嘴上,而是要拿出具體的行動。讓我們一起努力,對老人一份關愛對父母多一份體貼,爭取使得親人過得快樂,任意。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父母,也會老去,那時我們對「孝」這個字會有更深的認識和更簡單的要求吧。
古語有雲「百善孝為先」。作為中華文化傳統美德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孝」經歷了幾千年的滄桑風雨還是流傳了下來。為了盡孝於家庭,人們可以放棄很多。
孝是一種陪伴。
從56歲的王天軍背著八旬老母看社火的新聞中,我們看到的是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愛。而這種愛的源泉,也一定是母親在青春年華時,對孩子無限的操勞與默默無私的付出。
央視的廣告中,曾有過這樣的畫面:小時候,母親教我系鞋帶,教我拿筷子,教我做各種各樣的事,時間慢慢流逝,「我」慢慢長大了,蒼白卻悄悄爬上了母親的發梢。有一天,她忘記了怎麼系鞋帶,怎麼拿筷子,這時候,我們不能忘。我們是否可以像當年她教我們時那樣,給她系鞋帶,喂他飯菜,是否可以經常伴她左右,帶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呢?
不要忘記,是母親用時光做籌碼,換取了我們的成長和幸福,在她容顏老去之時,我們也應當為她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孝是一種牽掛。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遠在家鄉的母親,對外出遠游的孩子,是一種無聲的牽掛;而遠在他鄉的遊子,對故鄉,對母親,又何曾停止過思念?
俗話說的好,「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溫暖的岸」。人們在外工作,為的是賺錢養家,而工作久了,總會止不住向著故鄉的方向駐足遠望,總會想在勞累之餘聽聽電話那頭熟悉的鄉音,問一聲「爸媽,您們過的好嗎?」這微不足道的問候,包含了遊子深深的眷念。
孝是一種付出。
從李之春放棄高薪回家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明白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做出這種犧牲的。他明白即使自己賺再多的錢,也無法填補「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憂傷。如今母親年邁,正是需要自己的時候,他就像《陳情表》中的李密那樣,放棄自己的榮華富貴,只為一個「孝」字,只為在有生之年,做一件不令自己遺憾的事情。
無論哪個時代,孝都是值得被傳承,應當被傳承的美德。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付出行動,讓這個社會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讓每一位父親,母親,都能感受到來自兒女的溫暖。
百善孝為先,千年永不變。
我的母親是一個普通人,但我從她身上看到了一種非常優秀的品質——孝心。
就在上個寒假,一個陰雲密布的日子,上午9:30一段急促的電話聲響起,接著媽媽接了電話。幾句話的時間,電話就掛上了,然後我走出房間,問:『』誰打來的?」「你奶奶剛打給我電話,我有事要出去一趟,你自己一個人在家呆著,如果我回來晚了你就自己去吃飯吧。」她一邊說一邊收拾著東西,手上動作很快,臉上帶著焦急。帶上包幾個快步就走到門口,鞋子還沒穿好就推開門走了出去。「幫我關下門。」留下這句話進電梯走了,都沒有回頭看一眼。「什麼事這么著急?」我嘀咕著關上了門。
到了12:00媽媽還沒回來,我就去外面吃了午飯。又到了4:30媽媽還是沒回來,我不由有些著急。於是就坐在沙發上等她回家。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三個小時過去了……媽媽還是沒有回家。我在沙發上都快睡著了。這時我聽到了鑰匙開門的聲音,一下子從沙發上彈了起來。「媽,你回來了。」媽媽點了點頭算是回應,然後直接二話不說就去洗了個澡。她洗好後我問她幹嘛去了,她說:「早上你奶奶打電話來告訴我說你曾祖母的身體狀況變差了,讓我去看看,然後我就去接她然後再去醫院。"「那也不用早上9:30出去現在才回來吧。」「我還照顧了她一下午吶,」於是她就進了房間。幾分鍾後我再去看的時候她已經睡著了。
還有一次一個燥熱的日子,七月的太陽照在木地板上摸上去都有些發燙,媽媽帶著微微汗珠回到了家但沒幾分鍾又出去了,這么熱的天她跑出去幹嘛呀。晚上,媽媽回來地很晚,當時我已經睡了。後來我才知道,這次她也是去照顧曾祖母了。曾祖母家離我家20千米的路啊,她住的那間房也沒有空調,夏天的感覺肯定是很悶熱的。但媽媽卻在那裡待了8,9個小時而且寸步不離。
聽奶奶和其他一些長輩聊天時都說我媽媽有孝心,每個親戚病了都帶一大堆東西來看望,相比一些其他的長輩好多了什麼的。其實我媽媽認為對長輩孝順本就是應該的,不能把上了年紀的長輩當作一種負擔,就應好好照顧他們。
活是活著呢,活得咋樣?你給父母拿來山珍海味,但是就隨手往桌上一礅,然後冷淡無比的來一聲:「吃吧。」看見老娘在洗衣服,很不耐煩地來句:「我來。」這就是孝?孝敬本應使父母快樂,你就那麼多不耐煩,他們能樂得起來嗎?父母只需要物質上的「養」,就不需要精神上的「敬」?不但需要,而且老人需要的比我們更多。缺少了「敬」的「養」,一定是態度出現了問題,這個態度問題主要還是在於為人子女者的孝心不是根於誠篤。
孝道作為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作為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准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孝道被當作封建糟粕遭到否定。的確,傳統孝道不免糟粕。孝經有雲:「毛發色膚取之於父母,稍有損耗是為不孝」,這有些苛刻;丁蘭「刻木求親」稍有做作與誇張;郭巨「埋兒奉母」之舉也未免迂腐。「順者為孝」也有些不人性;至於「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讓子亡,子不能不亡」就更讓我們難以接收了。我們這么想不為過。我們不需要那麼做,更不必要那麼做,可是孝道本身所具備的.美德特質我們沒有資格否定。
孝道作為維系和促進以家庭為細胞的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絕對應該發揚光大,而且誓在必行。從風俗角度上說,這更是極為重要的。元代張養浩說:「蓋自上而下者謂之風,因上而成者謂之俗,故風俗,國家之元氣,風俗厚則元氣盛……風俗薄則元氣衰……」元代御史上奏時也說過:「國家以風俗為本,……而風俗厚為治之至要也。」對於當今社會的風俗如何,筆者不敢妄下言論。簡單說來我們起碼得有個全國上下都一致的觀點吧!
一個民族的強大是因為整個民族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使,有相同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這就形成了強大的民族凝聚力。說到此處似乎與孝道甚遠了,也過於理想化,然而離我們最近的、最實際的、也是最容易普及的統一民風不正是孝道嗎?一個人還不能愛自己的家、自己的家人,又如何去愛別人的家,乃至於國家這個大家庭呢?連最容易的「風」也形成不了,那隻能眼看著「瘋」了。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也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發揚光大了孝道,再談其他的也就不遠了。
人秋,母親的手漸漸失去水分。乾燥、滿是毛刺的指尖,土黃的手背,這是我握住母親手時的第一印象。
「這是你外婆給我的『遺傳基因』,我的手幾乎和她老人家的一模一樣+就算失散了,憑這也是可以找回的。」母親揚起眉毛,自豪地說。
玩笑歸玩笑,我尋思著怎麼能讓母親舒服地熬過整個乾燥的秋冬。
「這還不簡單!買一支護手霜,好點兒的,用不了幾個錢!」好友知道我的心思後興沖沖地向我提議一
也對,我轉身沖回家中,抱起心愛的小豬「撲滿」,狠狠地向桌角砸去。四分五裂的瓷片差點兒刺傷了我的手,可看到滿地金黃閃亮的硬幣,轉瞬又有了小小的快樂。
我把硬幣塞滿了整個褲袋,昂首挺胸地走進超市。一番挑挑揀揀,終於在收銀員詫異的目光中,傾盡所有財產,買下了一支護手霜,樂悠悠地看著它在包裝盒裡發出柔和的光芒。
「媽,媽,你出來嘛……」我撒嬌加「無賴」地把媽媽從工作室里拖了出來。
媽媽是個典型的工作狂,工作時最討厭別人打擾。
「怎麼了?」媽媽怒氣沖沖,兩道眉毛交織在一起。
「喏,給,記得等一下再看。」我把禮物遞給她,轉身就跑了。
我心裡打起了小九九:媽媽看到時的表情會怎樣?待會兒又會怎麼誇我呢?……自言自語到臉紅,一切都等媽媽回家再說吧!
「餘霞收夕霏」,夕陽扯攏了黑幕,留下余暉的溫柔。時間一聲不吭,似乎停滯不前,等待的時間過得極其艱難。
一陣清脆的鑰匙聲,母親終於回來了。我快步迎上,一把握住了母親的手。
還是那麼硌人,皺紋依然清晰,皮膚依然發黃。我的臉上寫滿了失望。
「對不起了,我把護手霜轉送給更需要它的人了!」母親疲憊的臉上露出一絲溫柔。
我聽了勃然大怒:「那是我用心愛的『撲滿』小豬換來的,你把我的『撲滿』送給別人,為什麼?」
「我也是女兒,而女兒是母親最貼心的『小棉襖』,也應該是最疼母親的。」
我語塞,原來是外婆——那個與母親和我血脈相連的老人。
「外婆很喜歡這份禮物。真的,謝謝你,女兒,你提醒了我『孝』字應該如何書寫。」
母親硌人的手撫過我的臉頰,我心裡癢癢的。我垂下頭,盡量用發絲掩蓋我通紅的眼睛……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從小到大,是父母養育了我們。父母給我們的愛比泰山還重,比海還深,我們為什麼不應該孝敬父母呢?
其實,在我上二年級的時候,對孝敬父母這件事並不在意。那時候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每天依然樂呵呵的,所以我很「霸道」,遇到不開心的事就要和他們大吵一架,可是,通過這件事後,我慢慢懂得了孝敬父母。
那是讀三年級時,我的學習成績退步了,老師讓我叫了家長。 老師與媽媽的談話,我一字不漏地聽了,聽後我很難過。爸爸、媽媽為了能讓我好好讀書,他們兩商量決定讓媽媽每天在家給我做飯、洗衣服、檢查作業,田地里的一切農活全部由我爸爸承擔,爸爸為了使自己家的糧食、蔬菜有個好收成,每做一件事都非常仔細、認真,起早貪黑,一天下來,不知爸爸有多麼疲憊,媽媽每天做了家裡的一切事務,還盡量想辦法有時候給我輔導作業,就算累的腰酸背疼,媽媽也不會叫一聲苦。想到這兒,我的鼻子不禁感到有一股酸酸滋味,父母這么辛苦,我還吵他們、鬧他們,如今,我的學習成績又下降了,這怎麼對得起父母呢?
現在,我已經上五年級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多,我更加體會到了父母為了養育我們的辛苦。父母辛辛苦苦的養育了我們,我們的成績如果不好,日常生活中不懂事,對父母大呼小叫,你可知為我們操碎了心的父親母親內心有多麼傷心、難過嗎?
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必須報答父母,當父母難受時,要對父母多一點關心,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要麻煩父母;當父母休息時,為父母輕輕蓋上一件衣服……這么多孝敬父母的事,為什麼我們不去做呢?
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要孝敬父母。當然,給父母最好的回報就是——好好學習,成績優異!
父母的愛是無私,是情願的,在他們為我做出了事以後,我都不懂得回報父
母的愛,還去傷父母的心。而作為家庭中的一員,我也更應該懂得幫父母做一些家務,讓父母也體會到一些愛,我也要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㈣ 求現代的關於孝順的故事,100字左右就行,要6個
歷屆中國感動人物山西女孩孟佩傑被評為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她孝順母親的事跡不僅感動中國,也感動天下人的心。當養父走後,在她八歲的時候養母又生病癱瘓在床,伺候照料養母的重任就壓在她稚嫩的身上。而她的養母由於對生活失去信心准備自殺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小佩傑發現了,哭喚著把媽媽從死亡的陰影中拉回,使媽媽放棄自殺念頭鼓起重新生活的勇氣與女兒相依為命。八歲的小佩傑既要給媽媽做飯洗衣端屎倒尿,又要跑步到學校上課學習,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直到考進大學山西省臨汾師院。孟佩傑上大學再把癱瘓在床的媽媽領到山西省臨汾師院附近租屋伺候照料,四千多個日日夜夜伺候照料癱瘓在床養母,感動的媽媽淚如雨下,媽媽親口說出「雖然我是養母,但是她比親生的女兒都好!」,孟佩傑12年如一日照顧養母的故事感動了中國,感動了世界,感動了天下父母,也感動了天地人。
㈤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100字
1、孝順媳婦肖秀雲悉心照顧婆婆
1956年,肖秀雲開始照顧婆婆楊金枝和一家人的生活。58年過去了,肖秀雲一直堅持照顧婆婆,肖秀雲說,做孝順媳婦是自己一個簡單的想法。楊金枝,今年已經101歲,兒媳肖秀雲,今年已79歲。
楊金枝的獨子已過世近10年了,現在,兒媳肖秀雲和婆婆楊金枝住在八師一三四團下野地鎮鎮區保障性樓房一起共同生活,楊金枝的生活起居還和以前一樣都是肖秀雲照顧。
肖秀雲說,我和婆婆都出生於窮苦人家,我把婆婆當作自己的親娘一樣照顧,我有退休工資,婆婆也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平常她喜歡吃啥我就做啥,雞蛋糕、餃子等我都給她做著吃,她年齡大安的假牙,飯軟些她好吃。
2、母親身患重病不能自理 大學生背母求學
9月1日是學校開學的日子,當其他大學新生在家長的陪伴下走進大學校門的時候,來自肥城的學生於統帥卻是「背」著母親來到大學校園的。由於母親身患重病不能自理,從小學起,家庭的重擔就落到了他稚嫩的肩膀上,做飯、打理農活。
可這並沒有壓垮這個堅強的少年,初中畢業他以全鎮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鎮重點高中。此後,他開始了「背」起母親上學的日子。雖然於統帥每天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照顧母親,但是高考他依然考出了639分的高分,被中國石油大學青島校區錄取。
拿到錄取通知書,於統帥的心裡很高興,但也伴隨著不安。因為到青島上大學,他放心不下母親,母親放心不下他。於是,於統帥做了一個決定,背著母親來上大學。山東愛聯盟公益基金會長張瑛得知此事後,決定資助於統帥大學四年學費及租房費用,並為他們早早在石油大學附近租好了房子。
3、母親兩度突發腦溢血癱瘓,90後男孩背著母親求學
湖北武漢,從母親住院開始,邱炳強幾乎24小時在一旁照顧。
這個年輕人表現出了超乎其年齡的堅強和冷靜。由於近10年來長期照顧自己卧病的父母,他早已學會了護理技巧,這讓醫院的護士都驚訝不已。2008年10月,廣東電白縣沙琅鎮17歲少年邱炳強遭遇噩耗,父親舌癌不治去世。
但厄運依然沒走遠,2009年,母親周紅霞由於連續加班超時而暈倒,腦內大出血,術後脫離危險卻造成半身癱瘓,失語,需要人長時間在身邊護理。
正值高二的邱炳強決定休學一年,一方面接手各種毽球表演節目自己賺錢,一方面開始了漫漫的替母維權路,官司一打一年半,自寫上訴狀,許多大人都應付不了的繁雜手續他都一一嘗遍。
母親住院一年多,全靠邱炳強一人來照顧。2011年,邱炳強輾轉來到深圳市西鄉中學復讀,母子二人租住在學校附近,早中晚學校住處來回跑。
除了學習,邱炳強還是該校中國青少年毽球推廣中心的代課老師,上好文化課、堅持毽球訓練、表演賺錢、照顧母親,邱炳強事事安排妥當,2012年7月,他順利被武漢體育學院單招錄取。
4、歷屆中國感動人物山西女孩孟佩傑被評為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她孝順母親的事跡不僅感動中國,也感動天下人的心。當養父走後,在她八歲的時候養母又生病癱瘓在床,伺候照料養母的重任就壓在她稚嫩的身上。
而她的養母由於對生活失去信心准備自殺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小佩傑發現了,哭喚著把媽媽從死亡的陰影中拉回,使媽媽放棄自殺念頭鼓起重新生活的勇氣與女兒相依為命。
八歲的小佩傑既要給媽媽做飯洗衣端屎倒尿,又要跑步到學校上課學習,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直到考進大學山西省臨汾師院。
5、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
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
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㈥ 舜的故事
1、舜的故事一
他的父母和弟弟,一聽到舜富了,就頓起不良之心,設計陷害,要把舜的財產奪過來。一天,他們借修倉庫為名,想用一把火把舜燒死在倉庫里。
沒想到舜穿的是娥皇、女英給他的風衣,舜從大火中飛走了。一天,他們又借掏井為名,想投石下井把舜淹死在深井裡;沒料到舜穿了娥皇、女英給他的龍衣,又從井底遊走了。
一計不成,二計失敗,他們又借吃飯為名,酒中下毒,想要把舜毒死;然而舜有蛾皇、女英保護,事先讓他服了仙葯,毒酒下肚,也安然無事。
2、舜的故事二
當舜五十歲時,堯帝把天下大事託付給他。他總攝大權,統領百官,作了一系列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他向堯帝推薦了高陽氏蒼舒、叔達等才子八人,謂之"八愷"。
接著又舉薦了高辛氏伯奮、促堪等八位能人,謂之"八元"。這十六位賢人幫助他輔佐堯帝,把天下管理得很好;他在舉賢任能的同時,又把使勢倚強、橫暴不法的"四大凶神"作了懲處。
把號"窮奇"的共工流放到幽州,把號"渾沌"的歡兜發配到崇山,把號"桃杌"的鯀囚貶到羽山,把號"饕餮"的三苗驅逐到三危(今甘肅敦煌),於是天下大治大安。
堯帝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時間對他進行考察、培養和試用,直到完全可以放心了,這才把天下正式禪讓給他。
3、舜的故事三
舜做了堯的女婿,仍舊對父母孝順如初,可是這並沒有感化那班惡徒。後母見他成了家,有兩個漂亮的妻子和一群牛羊,國君還那麼看重他,心中萬分忌妒。
於是把象找來,母子倆策劃了一個害死舜的毒計。象早就對兩個美麗的嫂嫂垂涎三尺,所以母子一拍即合。晚上,狠婆娘跟瞎老頭一說,瞎老頭子心裡惦記著舜的財產,也點頭答應了。
一天,象來到舜家,對他說:「哥哥,爹叫你明天去幫助修修谷倉,別忘了早點來!」正在門前打麥的舜愉快地答應了。象走後,娥皇和女英忙從屋裡出來說:「不能去呀,他們要燒死你的!」
「怎麼辦呢?爹叫做事,不能不去呀!」舜有些為難。娥皇和女英想了想說:「不要緊,去吧!我們有一件繪著鳥形花紋的五綵衣裳,是當年九天玄女贈送的,你穿上它就可以化險為夷了。」
第二天一早,舜穿上五彩神衣,帶上工具便走了。幾個壞蛋見舜穿著花花綠綠的衣服來送死。心中暗自發笑。象在谷倉旁立起梯子,叫舜登上倉頂。
舜見上面確有幾處漏水的地方,就動手修補起來。這時象突然把梯子撤走,跟他母親運來一捆捆乾柴,把谷倉圍了個密密實實,然後瘋狂地將乾柴點燃,大火立刻熊熊燃燒起來。
舜在上面急忙大喊道:「爹爹,媽媽,你們這是干什麼呀?」後娘惡狠狠地獰笑道:「孩子,送你上天堂呀!你不是要做天子嗎?哈哈,哈哈……」
象一邊扇火一邊說:「你上天堂後,不用掛念嫂子,我會好好照顧她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瞎子瞽叟也跟著傻笑起來。
只有小妹妹果攵手沒有笑,站在遠處獃獃地望著。濃煙滾滾,烈火沖天。舜知道自己已經無法逃脫了,心想:自己一向孝順父母,以德感人。
沒有做過什麼虧心事,現在卻要被大火燒死,老天太無情了!想到這里,他張開雙臂,仰天高呼:「天啊,救救我吧!」
說來也怪,就在他張開雙臂、露出綵衣上的鳥形花紋時,忽然在紅亮的火光中變成了一隻五彩鳳凰,嘎嘎叫著飛上天空。
惡徒們看見這情景,一個個驚得目瞪口呆。一會兒,那隻彩鳳凰落到舜的院子,又變成了身穿五彩神衣的舜。
4、舜的故事四
谷倉下放火燒死舜的陰謀沒有得逞,可是惡徒們還不肯罷休。經過一陣子密謀,又一個罪惡的圈套預備好了。這回是瞎爹親自出馬。
「兒呀,」瞎老頭子坐在舜的炕邊,用竹竿點著地,厚著老臉說:「前些天那回事,都是你娘跟你弟弟乾的,爹不知道,我把他們罵了一頓。」舜溫順的笑了笑,沒有作聲。
「這回爹又有事來找你了,爹院子里那口井多年不淘,水都不是味了,明天你去幫助淘淘。」「爹,你放心,明天我一定早點去。」
瞽叟走後,舜把爹來找他淘井的事,告訴了妻子。兩個妻子忙說;「不能去呀,他們要淹死你的。」舜說:「爹親自來找,怎好不去呢?」
兩個妻子商量了一會兒,說:「不要緊,去吧!我們有一件繪著龍形彩紋的衣裳。是當年東海龍王贈送的。你把它穿在裡面,遇到危險,脫去外衣,就可以出現奇跡了。」
第二天早晨,舜把妻子拿出的龍形綵衣貼身穿上,帶著工具去給爹淘井。幾個惡徒一看舜沒有穿紅紅綠綠的奇裝異服,心中暗自高興,心想:這回叫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象拿來一條大繩子,系在舜的腰上,把他從井口放下去。剛剛放到井的中間,繩子突然被砍斷了,舜「撲通」一聲落進井底。
可是由於他早有準備,迅速脫去外衣,奇跡果然出現了:他立刻變成了一條金鱗閃閃矯健無比的游龍,從井中鑽入地下黃泉,然後又自由自在地從另一家的井口出來了。
惡徒們把繩子割斷後,便往井裡投石填土,把一口井塞得平平實實,又在上面踩了又踩。他們以為大功已經告成,高興得簡直要發狂了。
5、舜的故事五
相傳上古舜帝為民時,曾躬耕於無錫斗山之下。斗山有舜帝美麗動人的傳說。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舜帝,民間流傳曾在斗山躬耕,他辛勤勞動的精神感動了上天。
上天給他送來了風調雨順的天氣,還差遣大象為他耕地,燕雀為他銜谷播種。他愛護人民、造福於民:「潤天地、識氣象、憐眾生、護萬物、愛禽獸、睦友邦」。
倡導「天人協和、萬物共榮」之公德。舜還勤勤懇懇協助堯帝治理天下,埋頭辛苦工作28年,受到堯帝的信任和重用。
最後把他作為接班人,把部落聯盟首領(帝位)禪讓給舜,開創了上古史上所稱的「唐堯虞舜」太平盛世時代。
㈦ 孝順父母的故事
A. 名人孝順父母的故事
古代有很多孝順的典故,其中包括:郭巨埋兒奉母、曾參嚙指痛心、仲由百里負米、郯子鹿乳奉親、姜詩湧泉躍鯉,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名人孝順父母的故事如下:
1.嚙指痛心。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
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2.百里負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
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3.鹿乳奉親。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4.埋兒奉母。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
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5.湧泉躍鯉。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B.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1. 孝感動天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
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C. 中國歷史上孝敬父母的動人故事
1、卧冰求鯉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養他,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總是讓他打掃牛棚。父母生病,他忙著照顧父母,連衣帶都來不及解。
一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於冰上,忽然間冰化開,從裂縫處躍出兩條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繼母又想吃烤黃雀,但是黃雀很難抓,在王祥擔心之時,忽然有數十隻黃雀飛進他捕鳥的網中,他大喜,旋即又用來供奉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2、子路負米
仲由是周朝春秋時候魯國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從小家境貧寒,非常節儉。經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由覺得自己吃野菜沒關系,但怕父母營養不夠,身體不好,很是擔心。
家裡沒有米,為了讓父母吃到米,他必須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買到米,再背著米趕回家裡,奉養雙親。百里之外是非常遠的路程,也許現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兩次。可是一年四季經常如此,就極其不易。然而仲由卻甘之如飴。為了能讓父母吃到米,不論寒風烈日,都不辭辛勞地跑到百里之外買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氣非常寒冷,仲由頂著鵝毛大雪,踏著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腳被凍僵了。抱著米袋的雙手實在凍得不行,便停下來,放在嘴邊暖暖,然後繼續趕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浹背,仲由都不停下來歇息一會,只為了能早點回家給父母做可口的飯菜;遇到大雨時,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寧願淋濕自己也不讓大雨淋到米袋;刮風就更不在話下。
如此的艱辛,持之以恆,實在是不容易。
後來仲由的父母雙雙過世,他南下到了楚國。楚王聘他當官,給他很優厚的待遇。一出門就有上百輛的馬車跟隨,每年給的俸祿非常多。所吃的飯菜很豐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斷。過著富足的生活。
但他並沒有因為物質條件好而感到歡喜,反而時常的感嘆。因為他的父母已經不在了。他是多麼希望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過好生活;可是父母已經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負米百里之外奉養雙親,都永遠不可能了。
3、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4、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
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5、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
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D. 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孝親敬老小故事2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孝親敬老小故事3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孝親敬老小故事
從前有個家庭,只有一個老母親和一個兒子過活。母親做飯兒子種田,母親把全部精神都用在疼兒子上,做好飯等兒子來吃,一邊給兒子擦汗一邊給兒子端飯,中午把做好的飯送到地頭,晚上幫兒子洗腳,老母親把一切都奉獻給了兒子,可是兒子並不滿意,老是覺得母親做的不好,時常打罵母親。母親有時候心裡也有氣,可就是捨不得罵兒子。有一次他耕田到地頭休息時,看到地頭一烏鴉窩不只什麼原因落到地上,那老烏鴉和小烏鴉他都認識,可不知為什麼那老烏鴉行動困難,小烏鴉正銜著一隻蟲子送老烏鴉的嘴邊,那老烏鴉沒有接住蟲子掉到地上,小烏鴉趕忙銜起來再送到老烏鴉的嘴邊。這一幕讓這個兒子心驚了,想起母親的好,再想想自己對母親的不好,真是蟲獸不如。從些番然醒悟,決心做個孝子。當他回到家把熱水瑞到母親前並把母親的雙腳放進水盆的時候,母親淚水流下來了,兒子的淚水也流下來了
故事2
一個老太太92歲了,早年喪夫,自36年前二子三女各自獨立之後,她就輪流著在各子女家過活,原來是每家家都差不多十天左右,各個兒子、媳婦,女兒、女婿都對她很好,時間長了,她就過多地在二女家住下了,二女婿是個工人後來當個小官,靠工資生活,並不富裕,比其它幾個略有不如。但老太太就是覺得二女婿貼心,心理更安穩,住的時間長了二女婿把老太太的生活習性都掌握,雖然沒有多好的,但口味大都是隨著老太太轉的,一起生活了一年又一年,二女婿把父母都送走了,照顧老岳母的生活還是照舊。日復一日,簡單的生活過了36年了。老太太依然健康。
一則是「方觀承千里探親」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間,安徽桐城的方觀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親的故事,至今被人們傳為美談。
方觀承的祖父、父親都曾做過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獄使其祖父、父親因一朋友寫了一書而被株連,流放到黑龍江充軍服役,其家產也被沒收充公。年幼的方觀承兄弟無依無靠,只得到寺廟中暫棲其身。
在寺廟中,方觀承兄弟含淚度日,備嘗艱辛,但方觀承最想念的還是祖父和父親。他鼓足勇氣,向長老提出請求,允許他倆前往邊疆探望長輩。長老念及二人年幼,盡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極力勸阻。方觀承則懇求說:「祖父、父親遙在天涯,對家中親人望眼欲穿,我們若能前往,定會增添些許慰藉。為給二老一點安慰,我們即使受點折磨,遭受點艱難,也在所不辭。請長老思准,讓我們啟程。」
方家兄弟的義舉,感動了長老,長老送其路費,含淚目送他們踏上探親路程。
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飢挨餓,攙扶相行,衣破成條,腳生老繭。幾個月後,他們終於見到了二老。四人抱頭痛哭之後,祖父、父親心中為自己有這樣的孝順後代頓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倫之樂之中。
E. 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哪些
一、湧泉躍鯉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F.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50字!
一,恣蚊飽血: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二,扼虎救父: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三,哭竹生筍: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四,嘗糞憂心:庾黔婁,任縣令時赴任不滿十天,忽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要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全文
G. 孝敬父母的故事
一、
王祥,母親早逝,繼母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繼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當時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
二、
黃香,夏日裡的晚上,黃香在書房看書,看著看著忽然沒有了聲音,父母以為他睡了,但在他的房間里沒有他的人影,後來在自己的房間找到了他,父母問他:"你干什麼朝我們的床上扇扇子?」黃香回答說:「我給你們的床上扇扇子,是讓你們的床涼快些,兩老好早些安睡!」冬天的晚上,黃香先早早地去了父母的房間,鑽進父母的被子里,然被子暖和些,父母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小孩身上三把火,也給你們一把。」
H. 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廿四孝中的幾個故事:一、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I.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100字
1、孝順媳婦肖秀雲悉心照顧婆婆
1956年,肖秀雲開始照顧婆婆楊金枝和一家人的生活。58年過去了,肖秀雲一直堅持照顧婆婆,肖秀雲說,做孝順媳婦是自己一個簡單的想法。楊金枝,今年已經101歲,兒媳肖秀雲,今年已79歲。
楊金枝的獨子已過世近10年了,現在,兒媳肖秀雲和婆婆楊金枝住在八師一三四團下野地鎮鎮區保障性樓房一起共同生活,楊金枝的生活起居還和以前一樣都是肖秀雲照顧。
肖秀雲說,我和婆婆都出生於窮苦人家,我把婆婆當作自己的親娘一樣照顧,我有退休工資,婆婆也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平常她喜歡吃啥我就做啥,雞蛋糕、餃子等我都給她做著吃,她年齡大安的假牙,飯軟些她好吃。
2、母親身患重病不能自理 大學生背母求學
9月1日是學校開學的日子,當其他大學新生在家長的陪伴下走進大學校門的時候,來自肥城的學生於統帥卻是「背」著母親來到大學校園的。由於母親身患重病不能自理,從小學起,家庭的重擔就落到了他稚嫩的肩膀上,做飯、打理農活。
可這並沒有壓垮這個堅強的少年,初中畢業他以全鎮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鎮重點高中。此後,他開始了「背」起母親上學的日子。雖然於統帥每天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照顧母親,但是高考他依然考出了639分的高分,被中國石油大學青島校區錄取。
拿到錄取通知書,於統帥的心裡很高興,但也伴隨著不安。因為到青島上大學,他放心不下母親,母親放心不下他。於是,於統帥做了一個決定,背著母親來上大學。山東愛聯盟公益基金會長張瑛得知此事後,決定資助於統帥大學四年學費及租房費用,並為他們早早在石油大學附近租好了房子。
3、母親兩度突發腦溢血癱瘓,90後男孩背著母親求學
湖北武漢,從母親住院開始,邱炳強幾乎24小時在一旁照顧。
這個年輕人表現出了超乎其年齡的堅強和冷靜。由於近10年來長期照顧自己卧病的父母,他早已學會了護理技巧,這讓醫院的護士都驚訝不已。2008年10月,廣東電白縣沙琅鎮17歲少年邱炳強遭遇噩耗,父親舌癌不治去世。
但厄運依然沒走遠,2009年,母親周紅霞由於連續加班超時而暈倒,腦內大出血,術後脫離危險卻造成半身癱瘓,失語,需要人長時間在身邊護理。
正值高二的邱炳強決定休學一年,一方面接手各種毽球表演節目自己賺錢,一方面開始了漫漫的替母維權路,官司一打一年半,自寫上訴狀,許多大人都應付不了的繁雜手續他都一一嘗遍。
母親住院一年多,全靠邱炳強一人來照顧。2011年,邱炳強輾轉來到深圳市西鄉中學復讀,母子二人租住在學校附近,早中晚學校住處來回跑。
除了學習,邱炳強還是該校中國青少年毽球推廣中心的代課老師,上好文化課、堅持毽球訓練、表演賺錢、照顧母親,邱炳強事事安排妥當,2012年7月,他順利被武漢體育學院單招錄取。
4、歷屆中國感動人物山西女孩孟佩傑被評為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她孝順母親的事跡不僅感動中國,也感動天下人的心。當養父走後,在她八歲的時候養母又生病癱瘓在床,伺候照料養母的重任就壓在她稚嫩的身上。
而她的養母由於對生活失去信心准備自殺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小佩傑發現了,哭喚著把媽媽從死亡的陰影中拉回,使媽媽放棄自殺念頭鼓起重新生活的勇氣與女兒相依為命。
八歲的小佩傑既要給媽媽做飯洗衣端屎倒尿,又要跑步到學校上課學習,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直到考進大學山西省臨汾師院。
5、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
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
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