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陽節為什麼吃重陽糕
重陽節吃重陽糕屬於一種民俗習慣。重陽節的時候人們會吃重陽糕,這種習俗從古代沿襲至今,因為重陽節又被稱為登高節,而重陽糕中的「糕」與登高的「高」同音,就象徵著「步步高升」以及「百事俱高」的意思,是一種吉祥的象徵。
重陽節吃重陽糕的寓意:
1、送糕迎寧:隨著重陽節的不斷發展變化,重陽節還有敬老、愛老的意思,也被稱為敬老節,因此重陽節這天就有拿重陽糕孝敬老人的習俗,饋送親友,稱「送糕」。
2、步步高升:重陽節吃重陽糕,最早是由登高引申而來,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傳說登高可以避禍,那些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因為重陽糕「登高」的「高」,「糕」字與「高」同音,象徵「人往高處走」、「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祝福之意。
3、祛邪避災:其次就是重陽糕還有祛邪避災的意思;明人謝肇制在《五雜俎》中記述:「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可迎福接吉,消災避邪」。
2. 吃重陽糕的寓意
吃重陽糕的寓意是「糕」與「高」同音,象徵著「人往高處走」、「步步高」、「事事高」的美好祝福。
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又稱敬老節,人們要蒸重陽糕來敬老,蒸重陽糕的方法與蒸年糕的方法相同,但蒸出來的糕要小些,薄些,為了吃得漂亮,人們把重陽糕弄得五顏六色,並在糕面上撒上一些木樨,所以重陽糕又叫桂花凍。
重陽糕,因在重陽節吃而得名,是重陽節的傳統時令食品,重陽節起源於對天文現象的崇拜,由古代的豐收祭祀演變而來,孔子的《春秋》中就有記載,古人在九月收割莊稼的時候祭祀天帝和祖先,以感謝天帝和祖先的恩德。
重陽糕歷史
重陽糕在南朝時已有文字記載,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製法因地而異,主要有烙、蒸兩種,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夾餡並印雙羊,取「重陽」的意思,現在仍流行,重陽糕以米粉、豆粉等為原料,發酵,更點綴以棗、栗、杏仁等果饢、加糖蒸制而成,起於唐代以前,至宋代,汴京(今河南開封)、臨安(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盛行,在為普遍的習俗。
糕的製作,品種各目繁多,其上並插彩旗,極受兒童的喜愛,此後一直盛行不衰,直至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