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孝順父母的故事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舔犢之情,大地乃萬物之源,父母是生命之本。人生於世,長於世,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是父母辛勤地養育著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父母的悉心關懷、百般愛護和辛苦撫養下慢慢長大的。在人的一生中,對自己恩情最深的莫過於父母,所以說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
郯子鹿乳奉親,董永賣身葬父,陸績懷橘遺親……歷史上有很多孝敬父母的美談。縱觀古往今來的國家棟梁之材也都是非常孝敬父母的,所謂忠臣必出孝子之門。一代偉人毛澤東始終告誡人們不應該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在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後,他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敬愛的朱德元帥在《母親的回憶》中深情地說:「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與困難作斗爭的經驗,他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鼓勵我走上革命的道路」。為了報答母親的深恩,他不僅使母親生活上得到照顧,而且使母親看到自己的兒子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而進行英勇的斗爭,使母親在精神上得到了莫大的安慰。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意思是說,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父母兒女親情,是人類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人世間一切的愛都需要從愛父母開始。但在現實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卻有不少人喪失良知,把這種美德丟棄了。有的人成家立業後,自己住新樓房,卻讓父母住茅屋,父母衣食住行問題也在幾個子女之間「踢皮球」;對待生活也並不寬裕的父母,有的子女不是「敬老」,反而是「啃老」;有的視父母為保姆,恨不能把老人最後的力氣榨乾;有的把父母當累贅,甚至把老人趕出家門,乞討流浪。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受恩不忘,知恩必報,這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也即一個人的良心。一個人如果對付予自己生命的和辛勤哺育自己長大的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報答,不知孝敬,那就喪失了人生來就該有的良心,那是沒有道德可言的。試想,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人,又怎會是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呢?又怎麼能指望他去愛人民,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又怎麼能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呢?
做官首先要學會做人,做人,應該身先立德。孝敬父母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是做一個好人一個好官的基本道德要求。把考察一個幹部是否遵守「孝道」,作為提拔重用一個幹部的條件之一,是非常有必要而又切實可行的。這樣可以使更多有修養、有操守的優秀黨員幹部走上領導崗位,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❷ 古代孝順父母的故事 急
孝順的故事
★大白香象
在久遠的過去,有兩個國王,一是迦屍國王,一是比提醯國王.比提醯王因為擁有一隻力大無窮的香象,總是輕而易舉地就把迦屍王的軍隊打敗,迦屍國王為了一雪前恥,便對全國下達命令:「若有人能為國王抓來強壯的香象,必定重賞.」
當時,在山裡住了一隻大白香象,被人發現了,國王立刻派軍隊上山圍捕.這只強壯的大象竟然絲毫沒有逃跑的意思,溫馴的被帶回了宮中.國王得到這頭珍貴的白香象非常歡喜,為它蓋了一個漂亮的屋子,裡面鋪了非常柔軟的毯子,又給它上好的飲食,還請人彈琴給他聽,可是香象卻始終不願意進食.
迦屍國王非常著急,親自來看這頭香象,問道:「你為什麼不吃東西呢」香象回答:「我的父母住在山裡,年紀又老,眼睛也瞎了,無法自己去找水草來吃,一定餓壞了,只要想到這里,我就難過的吃不下東西……大王,您能不能放我回去孝養父母,等將來父母老死了,我會主動回來為陛下效命.」
迦屍國王聽了深受感動,便放這頭香象回到山中,同時頒令,全國皆要孝養,恭敬父母,若不孝者,將處以重罪.
過了幾年,老象往生了,大香象依約回到王宮,迦屍王高興極了,立刻派它進攻比提醯國.但是,香象卻反倒勸國王化干戈為玉帛,並願意前往比提醯國,作和平的使者,果然,香象真的化解了怨結,使兩國人民都能安居樂業.
★ 瀑布成美酒
從前在日本美濃國〈現在的日本歧埠縣〉有一位非常孝順的年輕人,他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便過世了,長久以來與父親倆人相依為命.他們的生活窮得連買米的錢都沒有.
父親很愛喝酒,可是連買米的錢都沒有,哪來的錢買酒喝呢年輕人知道父親一直想喝酒,每天出門的時候總會對父親說:「爸爸,我一定會努力工作,給您買些酒回來,請您多忍耐!」,可是,砍了一整天的木柴所賣的錢也只能買一頓飯菜回來,一想到父親有酒喝時高興的樣子,年輕人忍不住難過起來,一步一步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
做父親的實在也不忍心看著兒子每天從早到晚工作卻吃不飽一頓飯還要顧慮他有沒有酒喝,看兒子滿臉憂戚的樣子,他趕緊安慰兒子:「別煩惱了,我的好兒子啊,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已經很好了,酒不喝沒什麼關系的.」,聽到父親反過來安慰他,年輕人更難過,心想:「明天,明天我一定要買酒回來給父親喝.」
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沒亮,年輕人便出門往山裡頭去,從清早到黃昏,年輕人拚命砍柴,得到的數量也比平常多,「這樣應該夠買一壺酒了.」年輕人很滿意地看著今天努力的成績,然後背起捆好的木柴准備下山去賣,不過,天色已晚,年輕人又太慌忙,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掉進山谷里去了!
當他朦朦朧朧醒來時,聽到附近有流水聲,口渴的年輕人撐起摔疼的身體往流水聲的方向走去,發現就在附近的懸崖上有一條小瀑布,而且水質非常清澈.他彎下腰來掬起水嘗了一口,「哇!真好喝!」......「咦,這水好像有酒味 」年輕人覺得不可思議便再喝一口,「這是真的酒吧嗯,是酒沒錯.還是上等美味的酒呢!」,年輕人試了好幾次,最後他肯定這條小瀑布的水就是酒,便將系在腰間的空葫蘆取下來用來裝瀑布的酒水,想要帶回家去給父親喝.
年輕人連跑帶跳地回家,向等候已久的父親致歉:「爸爸對不起我今天回來晚了,因為不小心掉進山谷的緣故,讓您擔心了,請您原諒!」,父親看到兒子滿身污泥又全身是傷,心疼地撫摸兒子的頭發說:「平安回來就好,哪裡摔著了 趕緊擦擦葯吧!」
「爸爸,我沒關系.有件奇怪的事情要告訴您.我在掉進山谷後發現一條小瀑布,瀑布的水簡直是世上罕見!那水是上等的酒啊!您一定要喝喝看.這是做兒子的我送給您的禮物」,年輕人急忙拿下葫蘆並倒出酒來給父親享用.「真的嗎我來喝喝看.」父親驚訝地看著兒子倒出葫蘆里的水,半信半疑地試喝了一口,「啊,真的是酒,而且還是上等的好酒.」父親感動得都掉下淚來.「我的好兒子, 這一定是你的孝心感動上天,才會賜給我們這麼寶貴的禮物.」父親擁抱著兒子淚流滿面.父親不僅有酒可以喝,因為兒子每天都去瀑布取回酒水而天天飲用,長年的駝背竟然變直了!這件事情傳開來後,美濃國的君主也知道了年輕人的孝行,他傳來年輕人當面獎賞他:「你真是一位孝順的好孩子,為父親所做的一切實在令人欽佩,正符合武士精神,特此封你為美濃國的武士,你要努力唷!」從此以後,人們把那條流著酒水的小瀑布稱為「養老瀑布」.
孝經故事
★孝感動天
三皇五帝的虞朝(音如,遠古部落名,即有虞氏.)帝王舜(音信)本是個普通平民,父親瞽叟(瞽:音鼓,盲眼.叟:音手,老者.)是個瞎子,且品性固執,不懂禮儀.舜母早逝,瞽叟再娶,後母刁頑,常作惡言,並唆使舜父欲殺舜.後母生子名象,為人傲慢,亦對舜仇視.但是舜仍然對父母很孝順,對弟弟很友愛,設法避免禍害,但卻毫不怨恨,並承擔全家的勞動工作,常在歷山耕種.因為舜的孝行這麼難得,感動了上天,致使他耕種的時候,有象出來協助,有鳥幫他鋤草.
舜二十歲的時候,他的事跡已傳播很遠,到他三十歲的時候,當時的領袖帝堯為找尋替任的接班人而問計於四岳(四時之官),四岳一齊推薦了舜.於是帝堯決定深入對舜進行考察,便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又命九個兒子和舜一起工作,觀察他對內對外的為人.
舜成親後,要求妻子孝敬公婆,盡媳婦之道,關照弟弟,盡嫂嫂的本分,不可以因妻子的高貴出身而破壞家庭的規矩.舜對堯的九個兒子要求也很嚴格,一點也不遷就,使他們為人更敦厚謹慎,事事心存尊敬的態度.
舜在歷山耕作,由於和氣謙讓,同他一起開荒種地的人受到感染,變得能夠互讓,和洽相處,田界也不計較.舜去雷澤釣魚,那裡的人慢慢都能放下爭執, 互敬互讓.舜在河邊造陶器,仔細認真,不合格就重做,那些馬虎的人見了,感到慚愧,跟著漸漸也就做得精緻了.舜的品德在大家中產生很大感召力,人們都願意親近他.他住的地方本來很偏僻,但一年後就變成村落,兩年成了邑,三年成了都.
帝堯於是很賞識舜,獎賞給他高級衣料做的衣服,一架名貴的琴,一群牛羊,又為他修建了糧倉.舜的父親,後母和弟弟象看到,很為妒忌,一心暗害他,占為己有.瞽叟叫舜去清潔糧倉那高高的上蓋,然後暗中縱火,要燒死他.幸得娥皇,女英預先給舜准備了竹笠,一手一個張開如鳥的翅膀,乘風飄下而不死. 瞽叟又與象設計讓舜修井,然後推下沙泥土塊活埋他,得手之後三個人瓜分舜的財產,象要琴和舜的兩個妻子,而牛羊衣物糧倉歸瞽叟及後母.幸舜在兩個妻子安排下,預先在井旁鑿開一洞,下井後即藏身而得不死.他出來的時候,象正占據舜的房子撫弄那架名貴的琴,見到舜而終於感到慚愧不已.舜心中明知瞽叟,後母和象合計害他,但仍然和過去一樣,孝敬父母,友愛弟弟,並沒有一絲埋怨.
帝堯對舜經過長時間的考察,又分派工作讓舜去做,終於認為舜的品德確實好,而且能幹,能凝聚天下有能之士,使更多能人願意出來輔助政事,治理的地方父有義,母有慈,子女孝順,兄長愛護弟妹,弟妹恭敬兄長,遠近的部族都對舜異常尊敬,便將帝位傳給這賢人,這就是歷史上的所謂禪讓.舜以一介平民,一躍而為虞朝的帝王,純是孝與忠所致. 呂純陽師尊在《呂祖全書》中介紹了七十二位忠神,三十六位孝神,另五位忠孝神,合共一百一十三位,虞舜帝排於第一位,為「旋轉乾坤,純忠純孝,揖讓大德神聖,有虞大舜帝,無極至尊」,備極尊崇禮敬,要求我道中人,對各忠孝神之忠孝精神要「堅志奉行,細心體會」,「朝夕拜誦,廣布人間」.
三十六孝的故事
★舜的故事
黃帝的後裔舜,父親又聾又瞎,性情十分暴躁,母親則十分賢淑,使舜在母親的照料下,幼年過得相當美滿.
但後來他的母親得了重病,不久離開人世,自母親去世後,他父親的性情變得更壞.後來父親聚了繼室,生下了弟弟象.從此父親對繼母更加寵愛,而繼母是一心空狹窄的人,常在父親面前說舜的壞話,使舜常被父親責打.
但孝順的舜沒有因此而心生埋怨,仍然百般孝順.但繼母還是恐怕他會分去大半家業,因此常想把舜除掉.亦一次又一次設計陷害他.
雖然繼母和弟弟的不繼怕害,但舜從不介意,當他二十歲那年,他的孝行傳遍千里,天子堯亦由地方官吏的推薦而得見舜,他亦非常贊賞他的為人,便把兩個女兒嫁給舜,而舜的孝行最終亦感動了繼母和弟弟,一家人最終和和樂樂的過日子.而堯亦禪讓給舜.在舜的治理下,國家得以興盛太平.
★中興報國 (孝是顯揚父母的名聲,不只榮耀祖先,更便後代景仰)
夏朝王位傳到相的時候,寒浞把帝相殺了,謀奪了江山.而皇後這時已懷孕並逃回了娘家.沒多久便生了太子少康.皇後一手把少康帶大並常常告訴他要光復華夏.
當少康二十歲的時候,少康便遵從母親的教誨.離開了母後對達虞國.虞王見少康後,覺得他能成大業,因此把女兒嫁給他,還把綸縣及一旅的兵力送給他.
只有田一成,兵一旅的少康,勵精圖治,國富民安.相反,在京都安邑,在寒浞的殘暴統治下,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少康眼見復國時機已到,就聯絡父親之舊臣,一舉攻進京都,光復了國土.
「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順的人,善於繼承祖先的志願,善於記載祖先的事跡.在這裏,少康做到的,便是繼承祖先的志願.
★純孝感君 (孝是當自己有福時,要顧及雙親)
周朝潁孝叔,是春秋鄭國人,生平事母至孝.家裏有甚麼好吃的東西,都一定讓母親先吃.
當時,鄭國君主庄公因為母後和弟弟叔段造反,十分悲痛,在平亂後,把叔段打入天牢,而太後則被放逐到城潁,並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見」
一日,庄公請潁孝叔作客,但孝叔竟不吃眼前的一碗美味的肉.庄公感到奇怪並問其原因,孝叔則表示當看著美味的肉時便想起家中的母親,母親從未吃過如此美味的肉,因此自己也不敢吃,並希望庄公能把肉賞給母親吃.
當庄公聽到此番話後,突然顯得沈默悲痛的模樣.孝叔見狀便問個究竟,庄公便把母親和弟弟造反的經過說一遍,並把立誓「不到地下,不再相見」的經過告知孝叔.
孝叔想了一會,便指出只要掘一個地道,在地道中相會不就得了嗎 庄公立刻同意並派人處理,結果庄公便在地道中與母後相見,和好如初.孝叔不但自己行孝,還感動國君孝母,後人都稱他為「純孝」.
★立身行直 (我們不但要行孝,還要勸人行孝)
孔子名丘,字仲尼,周朝春秋魯國人,父親叔梁紇,是一飽學之士,母親顏徵,是叔梁紇的繼娶夫人.
孔子三歲時,父親不幸過世了,而由母親顏氏來撫養.仲尼自幼聰穎過人,而且事母至孝.
顏氏為了仲尼的將來,特地將當時有名的學者請來,教導仲尼.在母,嚴師的教導下,仲尼把當時所有的書籍冊冊讀通.而且對自身的學術和品德修養,更是不時的注意與求進.所以在年輕時的他,就已略有名望.
後來,孔子在魯國教學,宣揚仁愛之道,來自各方的學生,多至三千人,有特殊成就的就有七十二人.他教學生是身教重於言教,而且依各人的性向,給予不同的教育方式.並且常常以「不學禮,無以立」來教導學生.另外,孔子還從事著述工作,把為大的仁愛精神傳揚開去.
★綵衣娛親 (孝順沒有老幼之分,也沒有終止的時刻.)
老萊子,是周朝春秋時的楚國人,他自幼便十分孝順,在他七十歲時,兩老還健在.但兩老看見兒子日漸老去,便有自己已經去日無多的怠慨.老萊子見狀,便想了一個辦法,老萊子把自己打扮成孩童模樣,蹦蹦跳跳的到了父母面前,一邊嘻嘻哈哈大笑,一邊做出孩童嬉戲的動作.兩老看到兒子滑稽的動作,樂得呵呵大笑,把煩惱憂悶都忘了!從此,老萊子在父母前絕不提老字,而且還常常扮成孩童模樣,使兩老得到快樂的晚年.
★伍太太的故事
伍女士生長在十分窮困的家裡,總共有八個兄弟姊妹,而她是年紀最大的孩子.在她讀完小學之後,沒有錢可上國中,於是開始到工廠中做事.她興趣廣泛,曾在餐廳洗盤子,曾在路邊賣花,也曾在飯廳中煮菜.若干年前,他開始替工廠的老闆准備餐點,頓頓美味可口,深得老闆一家人傾心.
她今年五十齣頭,膝下有兩個孩子,一男一女,都孝順的不得了.在兒女們的不忍下,她堅持在工作之餘讀夜校,做一位年紀大的工人,年輕的學生.這跟近幾年來很注重的終身學習不謀而合,她確實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雖然夜間補校中,有的是比她更為年長的老公公,老太太,但要像她這樣在忙碌的繁務後,仍能孜孜不倦的學習,恐怕是少之又少了!而最使子女感到窩心的,是這位母親不論多累,總還會花上一大段時間與他們談心.對他們來說,這個女人已非單純的母親,同時更是難得的良師,益友!
母親節到了,兩個孩子殫心竭慮的考慮著,要送什麼禮物給媽媽呢 幾年來,他們都未曾慶祝過父親節,總要把這份情壓在母親節加倍送出.聽了他們的談話,讓人真的覺得,這兩個孩子好乖,好孝順!
「單霓,怎麼辦 那些手錶都好貴,我們根本負擔不起!」
「不過,有一些不是那麼貴呀!」
「可是,那些便宜的都像玩具一樣,讓人不喜歡!」
「我有個朋友,買了支名牌手錶,價錢不可思議的低,我們要不要也買買看 可是,那大概是仿冒品.」
「這個點子不好,媽媽她最討厭違法的事情,我們不能這樣做.」......突然,一輛公車在遠方停著,「那是幾號啊 我看不清楚......啊!我有個好主意了!」
於是,兩個孩子決定送母親一副眼鏡,以解除母親隨著年紀增長而每況愈下的視力所帶來的困擾.在孩子如此用心的積極籌畫下,伍太太過了一個又一個相當愉快的母親節.最使人欣慰的,是兩個孩子的孝順,不只在母親節.
★不肯吃飯的孩子----李家同
這個孩子傻傻的,孤兒院的修女告訴我他有點智能不足,不是很嚴重,他可以照顧自己.可是不會念書,在學校里念的是啟智班.
我每次問他任何問題,他都回答不知道,真把我氣得半死.
他腿部受傷了,修女把他送進了醫院,他的祖父是他的唯一親人,趕到醫院來陪他,因為修女不能二十四小時陪他.
他忽然不吃東西,因為是外傷,沒有什麼理由不吃東西,怎麼樣哄他,每次他都只吃一兩口青菜,其他什麼都不碰,他的祖父看他不吃,就將他的食物吃得一乾二凈,兩天下來,他仍只吃些青菜,祖父急了,趕緊打電話將修女找來.
這位對他頗為了解的修女也百思不得其解,她知道這孩子向來胃口奇佳,不吃東西必定有原因.可是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還是這位修女厲害,她猜這位孩子一定是怕他的祖父太窮,買不起東西吃,只好自己不吃,讓他的祖父吃個痛快.他祖父果真吃了,這下他更加相信只有自己挨餓才能使祖父有東西吃.
修女去樓下買了兩個便當,一個給他的祖父,一個給自己吃.他們一開始吃,這孩子立刻餓虎撲羊地將醫院送來的飯菜搶來大吃特吃,不僅吃完了醫院的伙食,還要修女去買一盒便當給他吃.
孩子同病房的病友們都鬆了一口氣,醫生護士都來看他吃飯,房裡幾乎要開一個慶祝會.
★只能祈禱的孩子----李家同
第一次在兒童中心看到這個孩子,大概是四年前,孩子只有六歲左右,跳跳蹦蹦地.他自動告訴我,「我媽媽走得太早,爸爸要做工,無法照顧我,只好送我到這里來.」我當時聽了很難過,因為這位只有六歲的孩子,居然用「我媽媽走得太早」這種詞語.
四年來,孩子越來越高,大約在耶誕節前幾天,我走進這所兒童中心的教堂,又看到了這個孩子,當時教堂里空無一人,只有這個孩子跪在聖母像前祈禱.
我問他是怎麼一回事,他說:「我爸爸生病了,我是一個小孩子,沒有能力替爸爸請好的醫生,只好祈求聖母保佑爸爸.」
在我離開教堂的時候,忍不住再回頭看一下,教堂里聖母像前面有一些燃燒的蠟燭,孩子跪在聖母像面前,抬著頭,燭光照在他的臉上,遠遠看去,極像一幅美麗的圖畫,也極適合用在聖誕卡上.
我當時就替孩子的爸爸高興,有幾個人能有如此孝順的孩子
❸ 古往今來關於孝的故事
❹ 感恩孝道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感恩孝道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自古以來,便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一說。換句話說,就是自己的身體是父母的一部分,不得輕易毀壞。這讓我想起了被曹操射瞎左眼的夏侯淳,在被射中時,本想把箭拔下來,卻把自己的眼珠也拔了下來,他大喝一聲:「父精母血,不可棄也!」於是就把自己的眼珠吃了,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他愛他的父母。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有些人也疏遠了父母,悖離了孝道。那些被疏遠的父母,就猶如曾經的一雙棉鞋,溫暖而舒適,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棉鞋」漸漸的變的破舊不堪,被放在一旁,不再看它。取而代之的是一雙華麗而又不大合腳的鞋子,而父母們卻只能邊嘆氣,邊擔憂的看著自己的兒女。
學會感恩,學會孝,因為,這能使黑色的夜空明亮些;能使白色的冬天溫暖些;能使火紅的心更赤誠些;能使父母的笑容更多些。有時候,孝與感恩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既然這樣,我們何樂不為呢?
初一:蒲睿昕
中國是一個很講究「孝」的國家。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要尊敬長輩,幫助父母,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或是給勞累了一天父母端杯茶、捶背等等的一些動作,都表達出了我們對父母的感恩,其實說是感恩,還不如說是一種於心底而發出的孝道。
換言之,一個人,最應該感恩、孝敬、尊敬的人,就是我們的父母。因為,他們總是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的時候給予我們幫助;總是在我們受到挫折時笑著鼓勵我們;總是在我們最無助的時候對我們說:「孩子,別怕,有爸媽呢」。舐犢情深,父母之愛,是偉大的。他們總是把最好的留給我們,無私的奉獻著,而我們能做的,也只有讓父母的臉上時常堆滿笑容,而不是淚光閃閃。因為我們快樂,父母就會快樂,相反,父母快樂,我們也會快樂。
我也愛我的父母。與大多數人一樣,他們總是無私的為我們奉獻著,總是那麼辛苦,那麼勞累。小時候,我把這當做天經地義,但是現在才發現,我們能回報給他們的,真的是太少太少。但他們從不想我們能給他們回報多少、能有多麼的優秀,只是想著,只要我們健康就好,這比什麼都重要。這么多年來,我一直想對我的父母說一句:謝謝您,一直支持著沒能讓您驕傲的我。
讓我們把感恩傳承下去!把孝道發揚光大!
當我們享受陽光的時候,是否想過感恩?當我們品味佳餚的時候,是否想過感恩?當我們默默索取的時候,是否想過感恩?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朋友,感恩,我們不該忽略。
感恩自然,我們不該忽略。春天,我感謝鳥兒為我高歌,感謝花兒為我綻放;夏天,我感謝烈日給我以磨練,感謝暴雨給我以洗禮;秋天,我感謝颯颯的秋風,感謝無邊的金色的稻田,感謝勤勞的農民伯伯;冬天,我感謝雪花為我飛舞,感謝狂風為我呼嘯。然而,總有一些貪得無厭的人不懂感恩。他們亂砍濫伐,污染藍天,污染河流,向大自然肆意掠奪。一時的橫財助長了貪念,於是,天空不再蔚藍,溪水不再清澈,沙漠取代了森林。
感恩父母,我們不該忽略。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沒有父母的含辛茹苦,就沒有我們的茁壯成長。感恩父母吧!因為,在我們傷病時,是父母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在我們回家後,是父母給我們遞上美味的菜餚,在我們失意和徘徊時,是父母始終堅定的支持著我們,給我們點上一盞前進的明燈。感恩父母,我會給工作後的父母遞上一杯熱茶,幫勞累的父母做家務,我還會好好學習,讓父母的臉上永遠是微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感恩父母,我們怎麼能忽略?
感恩老師,我們不該忽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我們敬愛的老師,又怎麼不是無私奉獻的春蠶和蠟炬呢?老師用粉筆在黑板上耕耘,老師用汗水將我們澆灌。是的,老師也有嚴厲的時候,老師也有不盡人意的時候。但是,老師給我們更多的又何嘗不是愛和關懷呢?我也曾是一個淘氣搗蛋的學生,也沒少讓老師生氣。可現在想起,我又是多麼的後悔呀!想想老師吧,熬夜工作的是他們,聲嘶力竭的是他們,受氣最多的也是他們;想想我們自己吧,老師所期待的回報僅僅是我們要好好學習呀!我敬愛的老師。
我們不該忽略。朋友是箭頭,是岔路口中指引方向的箭頭;朋友是扶持,是困難面前硬挺我們的扶持;朋友是朵花,是只會付出而不求回報的鮮花;朋友是太陽,給我們以溫暖,以光明享受陽光時,我會感恩;品味佳餚時,我會感恩;默默索取時,我會感恩。朋友,你呢?
當我們享受陽光的時候,是否想過感恩?當我們品味佳餚的時候,是否想過感恩?當我們默默索取的時候,是否想過感恩?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朋友,感恩,我們不該忽略.
感恩自然,我們不該忽略.春天,我感謝鳥兒為我高歌,感謝花兒為我綻放;夏天,我感謝烈日給我以磨練,感謝暴雨給我以洗禮;秋天,我感謝颯颯的秋風,感謝無邊的金色的稻田,感謝勤勞的農民伯伯;冬天,我感謝雪花為我飛舞,感謝狂風為我呼嘯.然而,總有一些貪得無厭的人不懂感恩.他們亂砍濫伐,污染藍天,污染河流,向大自然肆意掠奪.一時的橫財助長了貪念,於是,天空不再蔚藍,溪水不再清澈,沙漠取代了森林
感恩父母,我們不該忽略.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沒有父母的含辛茹苦,就沒有我們的茁壯成長.感恩父母吧!因為,在我們傷病時,是父母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在我們回家後,是父母給我們遞上美味的菜餚,在我們失意和徘徊時,是父母始終堅定的支持著我們,給我們點上一盞前進的明燈.感恩父母,我會給工作後的父母遞上一杯熱茶,幫勞累的父母做家務,我還會好好學習,讓父母的臉上永遠是微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感恩父母,我們怎麼能忽略?
感恩老師,我們不該忽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我們敬愛的老師,又怎麼不是無私奉獻的春蠶和蠟炬呢?老師用粉筆在黑板上耕耘,老師用汗水將我們澆灌.是的,老師也有嚴厲的時候,老師也有不盡人意的時候.但是,老師給我們更多的又何嘗不是愛和關懷呢?我也曾是一個淘氣搗蛋的學生,也沒少讓老師生氣.可現在想起,我又是多麼的後悔呀!想想老師吧,熬夜工作的是他們,聲嘶力竭的是他們,受氣最多的也是他們;想想我們自己吧,老師所期待的回報僅僅是我們要好好學習呀!我敬愛的老師.
我們不該忽略.朋友是箭頭,是岔路口中指引方向的箭頭;朋友是扶持,是困難面前硬挺我們的扶持;朋友是朵花,是只會付出而不求回報的鮮花;朋友是太陽,給我們以溫暖,以光明
享受陽光時,我會感恩;品味佳餚時,我會感恩;默默索取時,我會感恩.朋友,你呢?
我國具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擁有文明之國的美稱。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學會彬彬有禮,當然我們這新一代小學生更應該學傳統、行孝道、知感恩。
記得有一次,我走在路上,突然媽媽摔了一跤,我和弟弟連忙扶起媽媽。
此時,我想起了《弟子規》裡面許多的關於孝順的故事,於是我就想:我晚上一定要幫媽媽洗一次腳。到了晚上,媽媽剛要洗腳,我就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晚上我幫你洗次腳。不用了。媽媽說。沒關系,媽媽,我就幫你洗一次腳吧。我對媽媽說。好。。。。。。吧。。。。。。媽媽一邊抹著眼淚,一邊感動的說。媽媽疑惑的坐了下來,我把媽媽的鞋子脫了下來。我一邊看著一邊摸著媽媽那十個似乎已經變形的醜陋的腳趾頭,雖然我的表面上顯得十分的不在乎,可是我心裡卻漲滿了感動。
我幫著媽媽洗腳,我的心卻想著這十一年來和媽媽一起度過的酸甜苦辣咸。我心想:媽媽為了我和弟弟付出了許多,雖然媽媽對我和弟弟十分嚴格,但還是每次都把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給我和弟弟買零食、新衣服、玩具等等東西,而媽媽卻沒有給自己買新衣服。想到了這里,我都感動的流下了眼淚。媽媽發現了我的異樣,就低下頭親切的說:你怎麼了?我聽到了媽媽那句話,就伸出了自己的長臂,勾住了媽媽的脖子,對媽媽激動的說:媽媽我愛您!
親愛的同學們,趕快拿起我們手中的筆吧寫出我們的學傳統、行孝道、知感恩之路。我們的學傳統、行孝道、知感恩之路總是陽光明媚,晴空萬里,到底哪一縷陽光最耀眼?有人說是優異的學習成績、有人說是給予別人幫助、有人說是自己的生日、有人說是付出愛心去安慰人、有人說是自己快樂的一天、有人說是我們兒童過的最快樂的兒童節有人說是最快樂的春節。。。。。。
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當然我也不例外,而我卻覺得是就是要懂得感恩父母和要懂得孝順父母,那才是我們的美好的、完整的、陽光明媚的、晴空萬里的學傳統、行孝道、知感恩之路。
生命是一種榮幸,生命是一種奇跡。生命在茫茫宇宙中顯得那末微不足道,但卻是父母贈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父母從孩子的生命誕生起,就期盼著他一生的出色,為他繁忙,為他操勞。以感恩之心面對一切,那是一種樂意的奉獻,那是一種偉大的自覺,那是千萬條愛河匯成的恩情之海。
「可憐天下父母心。」有誰能感遭到,胎兒躁動時父親幸福的撫摩?有誰能感遭到,一朝分娩時母親忍耐的痛苦?當一個嬰兒呱呱墜地的時候,父母是滿懷激動的歡笑;當襁褓中的嬰兒不停地哭泣,父母表現最多的是耐心;當我們咿呀學語,叫出第一聲「爸爸」、「媽媽」的時候,父母回贈我們的是無數的親吻;當我們遭到挫折或布滿委屈時,父母的寬慰會及時撫平我們心靈的創傷,賦予我們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在成長中學會感恩,父母的關懷帶給我們無盡的快樂,父母的慈愛伴隨我們健康成長,父母是庇佑我們一生的「神」。
學會感恩孝道「百善孝為先。」父母無私的愛實在不希圖甚麼回報,但做子女的卻不能忘本,失往了一顆感恩的心,缺少了孝敬父母的意願和行動。當父母步進中年、逐漸朽邁時,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和支持。當你把第一次親手煎的雞蛋端給父母品味的時候,父母感覺是很香很香的;當你把一杯熱茶端給放工回來疲憊不堪的父母時,父母喝起來是很甜很甜的;當你學會洗衣服、起床疊被、整理屋子時,父母會感覺到你長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種親情,是一種愛,是一種美德,是家庭素養、社會前進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應遵守的道德規范。
學會感恩孝道「孝為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開往,就是博愛,就是學會愛他人,愛人民,愛祖國,愛人類。學會感恩的生活,每個人出生在故鄉故土,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成長,他都應當葉落回根、知恩圖報,都應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長大後要報效故鄉、報效祖國和人民。由孝道推衍開往,一個正直的人,還應當明白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扶貧濟困,除惡揚善,在感恩中成長,讓世界布滿愛,讓社會布滿真誠、仁慈和美好,讓人們都生活在溫馨幸福的環境當中。這就是大忠大孝,這就是孝行天下,這就是「天下為公」。
爸、媽:
你們好!二十個春秋,女兒第一次寫信給你們,感到很慚愧。為此,女兒和你們說聲「對不起」!
爸媽,是你們給了我生命,是你們哺育我成長,也是你們給我營造了一個溫馨的家。而我,卻從來沒有好好珍惜過。曾經,我認為這些都是你們應該做的,因為你們有義務撫養我。我從你們那所得到的一切,我都問心無愧,那時的我,真是太「『聰明」了。
當我生病的時候,是你們曰日夜夜的守候我,兩眼充滿了血絲;當我傷心的時候,是你們磨破嘴皮的安慰我,兩眼噙晗著淚水;當我失意的時候,是你們滿懷希望的鼓舞我,兩眼充滿了關懷。
每當回想著這一切,我的心如刀割般疼痛,為那時任性、倔強而心痛。因為那時的`我完全沒有體會到你們的關愛,反而是不斷地讓你們傷心、難過。
帶著高考的失落和惆悵,我來到了「藍天」。第一次遠離家鄉,離開你們的懷抱,才深深體會到了傷心寂寞的滋味。原來,自己一直就像襁褓中的嬰兒,離開了你們,我是多麼的脆弱。而我,又能做些什麼呢?只能在深夜裡偷偷地哭泣。
手機鈴聲響起,我接通了,裡面傳來媽媽您久違的聲音是那麼的親切,「巧,在那兒還習慣嗎?身體還好嗎?」說著說著,媽媽您就哭了,這是女兒第一次聽見您哭,而我的淚水也悄悄爬滿了臉頰。因為來到「藍天」,我第一次打電話給你們,只說了三個字我到了。「當我第二次打電話給你們,我學會了噓寒問暖,學會了給你們說說生活上的事,當我第三次打電話給你們,我會跟爸爸聊聊學習上的事,跟媽媽聊聊家常,當我爸媽,或許你們會詫異,女兒什麼時候變得懂事了,什麼時候變得會體貼關心人了。
爸媽,我想對你們說,是」藍天「讓我學會了感恩,是」藍天「讓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是」藍天「讓我沐浴在愛的世界裡。」藍天「師生都很熱情,他們讓我體會到了家的溫暖,體會到了關懷,體會到了愛。
爸媽,你們放心,我在」藍天「很好,生活的很快樂。
爸爸,天涼了,您要注意飲食,您的胃不好;媽媽,起風了,您要多穿衣服。你們一定要照顧好自己,不要太操勞。
爸媽,你們的健康就是女兒最大的幸福。
祝爸媽:身體健康!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世界自有人類活動以來,「孝」一直是
維系人類存在、傳承與發展的根本紐帶;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是動物演化成為人類最為光輝的人性。因而,就有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的典故流傳至今。動物尚存「天孝」,何況人類呢?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禮儀之邦,中國孝文化源遠流長。什麼是孝?中國最早的解釋是:善事父母為孝。孔子也說過:孝敬父母乃仁德之根本。概而言之,孝就是子女對父母、後輩對長輩的一種尊敬和責任,是一種善行和美德。
朋友,你看過古代的《二十四孝圖》嗎?你聽過「董永賣身葬父、子路借米孝敬父母、花木蘭代父從軍、許世友四跪慈母、孔繁森忠孝兩全」這些故事嗎?古往今來,從來不缺孝感動天的事例。
陳斌強是浙江省金華市冷水鎮中心學校的語文老師。為照顧好患嚴重老年痴呆症的母親,五年來,他每周都會用一條布條「綁著」母親在自己的身後,騎電瓶車30公里,往返於縣城與鄉下的道路上,風雨不改。面對入圍「感動中國」人選,陳斌強說:「照顧父母是份內的事,比起其他人做的偉大事情我顯得很平凡」。
十二歲的青島少年王鑫為了挽回身患白血病母親的生命,勇敢地為母親移植了造血幹細胞。王鑫捐髓救母的行動感動了青島許多群眾。人們自發為王鑫一家捐款,以表達對「孝子」的由衷敬佩。
然而令人心酸的是,在我們的身邊,也時常發生一些虐待老人、不孝敬父母的行為。或許,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但我認為,無論如何,這都不能成為人們不孝的理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總有一天,我們也會為人父、為人母,也將老去,又何以以身教子,傳送親情?
其實,每一個父母都是偉大的。辛苦奔波幾十年,兒女長大成人後,在天南地北有了自己的家。而年邁的父母,總是在他們熟悉的老家,默默地為兒女祈禱。他們不貪圖大魚大肉、大富大貴,只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兒女的一聲溫暖的問候、一個祝福的電話都會令他們心滿意足。而這些你又做到了嗎?
孝敬父母,天經地義;關愛老人,從現在做起。無論你有多忙,無論你在外打拚的日子有多苦,都不要忘了在遠方牽掛你的父母。若有空,請常回家看看!
現在,就像人們越來越懷念《卧虎藏龍》和《九歲暖席》的孝道一樣,也發現社會似乎偏離了軌道,越來越不孝。
孝和不孝的界限從來沒有被衡量過,但它始終屹立在人們的心中,像一個與生俱來的標桿。但是可能太長了。生銹了,搖搖欲墜。難怪很多人忽略了。我一度堅信,孝道的消失只是娛樂媒體的一種誇張,引起了人們越來越分散的關注,然後在父母的悉心呵護下自然而然地成長起來。然而,直到今天,當我們身邊的人開始上演所謂的「抄家之戰」時,他們突然醒悟,不孝。它已經變得像一場大流行的感冒,在社會的每個角落廣泛傳播,但很容易復發。
與物慾橫流的社會相比,《詩經》充滿了理想的烏托邦,就像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兩者的理想在於對「黃毛下垂,可以自得其樂」的描述。這是一個溫暖的社會,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所有的東西都是自然無污染的,連空氣都聞起來很香,親切流動的東西都是愛的力量。生活在其中,小孩子和老人自然被自信呵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的今天,孩子成了學習的機器,老人成了免費的保姆和經濟來源。赤裸裸的不是愛情,是利益紛爭。也許這有點極端,但這是不可避免的社會弊病。究其重點,犯罪不在社會管理,而是人們的價值取向出了問題,它只是一股巨大而微妙的力量,即使是強大的社會管理也無法逆轉。
怎樣才能讓社會重回正軌?由於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開始像某些人一樣焦慮不安,坐不住睡不著,甚至嘴裡有氣泡。但是,看著一群自得其樂的人,我心裡還是暗暗感嘆,可是我突然明白,只要自己擅長自己,還不夠嗎?當你到了父母的年齡,別忘了給他們愛和關心,就像他們現在給我的一樣。但我很清楚,這絕不是等價交換,因為父母給我們的遠遠超過我們能回饋的,毫無疑問。但是我們還是要盡力。
我是一個不善於表達感情的人,但也不錯。孝順不孝不需要軟軟華麗的字眼,只存在於日復一日的關心和放棄中。不然我就不是不孝之人了。
崇尚孝道生命是一種幸運,生命是一種奇跡。生命在茫茫宇宙中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但卻是父母贈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鴉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情
——題記
感恩祖國,賜予我們詩情畫意的河山,感恩青春,賦給我們繽紛多彩的夢。感恩老師,似蠟燭燃燒般的無私,更感恩父母,給予我們無盡的呵護與關愛
我曾經,體會不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對父母這般深情,甚至於覺得詩人太過矯情與做作,曾固執地認為,父母對我更多的是苛責,卻不曾發現,父母將無盡的關愛隱藏在心底,埋藏在點點滴滴
總是不曾注意到,過馬路時父母都會輕輕的牽起我的手,買菜父母總喜歡問我想吃什麼,在書桌台前總有一杯溫熱的牛奶........可面對這些,我回給他們的更多的是漠然與一句漫不經心的『』隨便『』,我後悔,漸漸地,我開始懂得了,父母的愛.......
剛回家,父母總會問我冷嗎,並將我冰冷的手貼近他們的臉頰,飯桌上,總有冒著熱氣的飯菜,生病時,父母焦急的面孔,感冒時,桌前的葯.......父母的愛,隱藏在點點滴滴
父母的愛,真的很簡單,但卻不平凡,父母的愛,是簡單,亦是偉大,面對猶如滔滔江海的愛,我想回報他們,才發現,自己竟似滴水,無以回報他們的愛,才發現自己是那麼的自私,面對他們的無私,我又能怎麼做?替他們捶肩捏背,為他們端茶,以優異的成績回報他們,不與他們拌嘴,可是,面對他們,自己做的這一切太過渺小。母親的分娩之痛,我體會不到,父親的勞累奔波,我亦感受不到,我又如何才能做到他們的那般無私,我唯有承載著他們的愛,駛向前方充滿荊棘的路,去擊碎前方的困難與阻礙
唯有感恩,感恩父母的苛刻,感恩父母的嘮叨,更感謝父母的愛,我會用感恩的心,感謝你們對我無盡的關愛
孝為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開去,就是博愛,就是學會愛他人,愛人民,愛祖國,愛人類。
每個人出生在家鄉故土,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成長,他都應該飲水思源、知恩圖報,應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長大後要報效家鄉、報效祖國和人民。由孝道推衍開去,一正直的人,還應該明白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扶貧濟困,除惡揚善,讓世界充滿愛,讓社會充滿真誠、善良和美好,讓人們都生活在溫馨和諧的環境之中。這就是大忠大孝,這就是行天下,這就是「天下為公」。
感恩」是個舶來詞,「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給的定義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感恩」是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對我們有恩情!
「感恩」是一種認同。這種認同應該是從我們的心靈里的一種認同。我們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給與我們的恩賜太多。沒有大自然誰也活不下去,這是最簡單的道理。對太陽的「感恩」,那是對溫暖的領悟,對藍天的「感恩」,那是我們對藍得一無所有的純凈的一種認可。對草原的「感恩」那是我們對「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嘆服。對大海的「感恩」,那是我們對兼收並蓄的一種傾聽。
「感恩」是一種回報。我們從母親的子宮里走出,而後母親用乳汁將我們哺育。而更偉大的是母親從不希望她得到什麼。就像太陽每天都會把她的溫暖給予我們,從不要求回報,但是我們必須明白「感恩」。
「感恩」是一種欽佩。這種欽佩應該是從我們血管里噴湧出的一種欽佩。
「感恩」之心,就是對世間所有人所有事物給予自己的幫助表示感激,銘記在心。
懷著一顆孝心,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生命是一種幸運,生命是一種奇跡。生命在茫茫宇宙中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但卻是父母贈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父母從孩子的生命誕生起,就期盼著他一生的精彩,為他忙碌,為他操勞。那是一種樂意的奉獻,那是一種偉大的自覺,那是千萬條愛河匯成的恩情之海。
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懂得感恩。牛羊有跪乳之恩,燕雀有反哺之恩,鴛鴦有摯愛之恩,就連肉眼看不見的草履蟲也知道媽媽的養育之恩。動植物尚且如此,何況人類乎!
記得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天,下起了傾盆大雨,一直持續到放學,「叮呤呤」,放學了,家長們陸陸續續來接孩子們,我老遠就看見爸爸打著雨傘來接我了,可雨傘太小了,只能容下一個人,爸爸親切地對我說:「寶貝,你打吧!」我當時很心疼。回到家,爸爸全身都是雨水,於是,他到卧室換衣服,我趁這時侯,把我杯子里熱乎乎的水倒進了爸爸的杯子里,爸爸從卧室里出來,我連忙把水杯遞到爸爸面前,爸爸一口氣喝光了水,臉上露出了笑容,像吃了山珍海味一樣滿足。爸爸抱起我,親了又親。爸爸的愛在一把雨傘里,我的愛在一個盛滿熱水的杯子里!
還有七歲時,我得了重感冒,因為爸爸不在家,媽媽帶我去醫院看病,醫生說必須打針,我很害怕,眼淚在我的眼眶裡打轉轉媽媽不停地安慰我叫我想些開心的事情。針打完了,媽媽背我回家,打了四天針,我的病才好了。媽媽的愛,在那幾句安慰的話里、在背我的所有辛勞里。我的愛在深深的感動里。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要像那株青青的小草一樣,來報答爸爸媽媽如春風般的愛。我們也要像爸爸媽媽愛我們一樣愛我們的爸爸媽媽。
精彩完美的人生,是懷著感激的人生。風中的風鈴再次響起,似乎在奏響一首感恩之歌,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個「明孝道知感恩」的好少年吧!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心並不需要用驚天動地的方式體現,只要真心實意地去感恩長輩,回報親人,便能使人的心頭感到點滴溫暖。
一天晚上,我夢見姥姥走在一條小路上,離我越來越遠,我奮力拔腿去追她,可卻無濟於事,她慢慢消失在了小路的盡頭……
「姥姥!」我驚醒了。原來是一場噩夢!姥姥聽見我的叫聲,連忙跑過來:「樂樂,怎麼了?」「沒什麼。」我漫不經心地答道。「哦!」聽到姥姥失落的聲音,我不禁看了她一眼,便愣住了。
歲月像一台石碾,從她額頭上碾過,留下了皺紋;時間像一桶顏料,倒在她頭上,留下了銀絲。從我記事起,我便一直由姥姥照顧,她為了我,被歲月摧殘得如此憔悴!可我卻不懂得感恩,經常嫌棄她做事磨蹭,說話啰嗦。我無地自容起來。我暗下決心,要彌補過失。
第二天晚上,姥姥照例出去散步,算好了她回家的時間,我打好一盆熱乎乎的水準備為她洗腳。
「叮咚!」門鈴響了。我馬上去開門,是姥姥!我趕緊把她迎進來,又輕輕地把她扶在沙發上坐好。緊接著,我又馬不停蹄地端來洗腳水:「姥姥,我給你洗腳。」
她愣住了一下,隨即喜笑顏開地說:「好,好啊……」姥姥把腳伸進水裡,「姥姥,燙嗎?」「不燙,水溫剛好!」我握著姥姥的腳,仔細洗好腳心,又搓搓腳背,最後慢慢地揉捏起她那粗糙的腳掌:「舒服嗎?姥姥?」「舒服,真是太舒服了,我的好孫子啊!」姥姥笑著回答。我又拿出干凈的毛巾,小心翼翼地擦乾她的腳。夜是那麼靜,我抬起頭,忽然發現,姥姥的眼角,閃爍著幸福的淚花……
「羊有跪哺之恩,鴉有反哺之情。」「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親人對我們付出甚多,索取甚少。我們也應懷著一顆孝心,感恩之心盡我們所能地去回報他們。
❺ 古往今來名人孝敬長輩的事例 越多越好 好的加分!
01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0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0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0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0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06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07 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09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10 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11 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12 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13 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14 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15 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16 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20 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 21 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22 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23 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24 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