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論文媳婦該不該孝敬公爹
對於匿名審稿的,可能掛導師沒有什麼用處。但是一般情況下,如果是導師的課題研究成果,最好還是掛上。
如何防止論文抄襲
在完成一篇研究型論文中,你必須首先拿出自己的原創思想,然後再參考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但你如何去分辨參考文獻與自己想法在文中的位置?如何正確地把這些參考文獻恰當地融入你的論文中?如果你改變了參考文獻作者的某些想法了,你是否仍然要提及原作者? 對這些問題答案的困惑往往導致了抄襲。如果你有類似的問題,或者是關心如何防止抄襲,小編建議使用下面的幫助。
咨詢你的導師
對抄襲仍有很多不解?如果您在很多網站或是論壇上仍不能找到答案,或者仍有很多疑惑,你應該咨詢你的導師。導師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很樂意回答這些問題的。
認真規劃好你的論文
認真規劃好你的論文是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步驟,它有助於防止抄襲。如果你已經確定好將要使用哪些參考文獻,那麼你就需要計劃如何把它們融入你的論文中。這意味著你必須在你的原創思想和從其他參考文獻中提取的想法之間做好平衡。擬好寫作提綱,或寫一篇論文聲明,其中明確地為你找到的文獻做好論證,將有助於區分你的原創思想和參考文獻中的觀點的界限。
做好有效記錄
寫作研究型論文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為你所有的參考文獻做好詳細的筆記,這樣可以使你在寫作之前擁有充足的參考資料。另一方面,過於簡單的筆記可能會導致許多問題 - 包括造成不恰當的引述和誤引,這兩種形式都是抄襲!為了避免您對參考文獻的混亂,可以嘗試使用不同顏色的字體,鋼筆,或鉛筆,並確保您清楚區分出你自己的觀點。此外,養成標記頁碼的習慣,並確保您參考文獻的書目信息或網頁地址皆被一一記錄完整。反之想要再找到他們以完成論文就非常困難了。
要清楚每個文獻及其作者表達的內容
即使你已經列舉了你的參考文獻,但你的措辭模稜兩可,往往掩蓋了它們的真正來源,造成無意剽竊。要確保當你將自己的思想與參考文獻作者的想法融在一起時,你總是能時刻明確區分開來。
懂得如何釋義
釋義是指用自己的語言重申參考文獻中作者的論述。僅僅改變原句里的幾個詞語不會使你的釋義變得合情合理。你必須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同時對原來的句子結構及詞語作出改變。此外,你應該記住,被釋義的文章仍要在你的論中中引述清楚。因為即便是你用自己的話語組織出來的語言,但是基本思想仍然是來源於它。
對你的參考文獻做好評估
並非所有的網路資源都是值得引用的,事實上,其中很多都存在著簡單的錯誤。那麼,你如何學會剔除糟粕呢?首先,請確保您知道該網頁文獻的作者,他們的寫作信息從何而來,以及他們是何時完成這些文章的(了解這些將有助於您避開抄襲)
最後你應該確定你所使用的參考文獻的可信度:作者是如何支持他們的思想的,以及寫作的質量,提供信息的准確性等等。
九品論文網、提供論文發表,職稱論文發表,教育論文發表,學術論文,建築論文發表,醫學論文發表。論文領域:教育,建築,經濟,管理,社科,醫學 ,文學 ,農業 ,體育 ,財會,科技,機械 ,計算機 ,法學,藝術,新聞,工程 ,交通 ,理工,護理等專業。
Ⅱ 我是大一新生!師修課的老師要求寫【百事孝為先】的論文!我不怎麼會寫論文!求助怎樣才能寫好這篇論文
這里有一篇類似的,只有大綱,你可以仿照著寫一下。
大學生論文:大學生孝道觀教育的探討
【中文摘要】在我中華民族,孝道,歷來是最基本的價值觀,也是的統美德之一。古諺道「德為成事之本,而孝為入德之門。」一個想要成就大事業的人必須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修養,而一個人是否有優良的品德,首先要從他是否以孝為先為重。那麼良好的道德修養是如何而來?我認為,良好的是以對人們的孝道的培養為根基。沒有教孝的根基,其他的品德便是空中閣樓。孝道對當代大學生高尚道德人格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代大學大學生是我國參與未來國際競爭的中堅力量;中華民族的希望,是中國青年群體的傑出代表。在他們的身上,即擔負著國家發展與建設的重擔,又是國家與民族的發展的希望,是祖國實現「四化」宏偉目標的主力軍。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孝道觀,實現人生價值,把其打造成適應社會發展的與時俱進的高素質人才,減少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構建和諧社會。本文通過深入研究孝道觀內涵及大學生孝道觀、生命觀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其二者與人生觀、價值觀、法制觀,思想道德品質等核心理論的內在聯系,明確其重要作用。本著理論聯系實際並為社會實踐服務的思想進行研究和分析論證,按照理論來源——價值分析——調查分析——對策思考的思路謀篇布局,將論文分為以下四個部分:第1章孝道觀教育的理論...
【關鍵詞】大學生孝道觀 孝道觀教育
【目錄】大學生孝道觀教育的探討
摘要
第1章 孝道觀教育的理論概述
1.1孝道觀教育培養的科學內涵
1.1.1 孝道觀的內涵
1.1.2 傳統孝道內容的現代轉化
1.2孝道觀的演進
1.3孝道觀的特徵
第2章 大學生孝道觀教育當代價值分析
2.1實施孝道觀教育的當代價值
2.1.1 促進家庭和諧美滿
2.1.2 有利於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2.1.3 促進當代大學生愛國守法的道德教育
2.1.4 孝道觀教育與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聯系
2.2強化孝道觀教育必須進行生命觀教育
2.2.1 生命觀教育的內涵與特徵
2.2.2 孝道觀教育與珍愛生命教育的內在聯系
2.2.3 孝道觀與生命觀教育對塑造大學生高尚道德人格的價值第3章 大學生孝道觀教育的現狀調查分析
3.1當代大學生孝道觀現狀調查
3.2大學生孝道觀教育的現狀分析
3.2.1 孝道教育觀念對大學生影響
3.2.2 孝文化環境影響孝道觀教育
3.2.3 孝道現代轉換對大學生孝道教育
第4章 加強當代大學生孝道觀教育的對策思考
4.1建立、健全當代大學生孝道觀教育系統
4.1.1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引領正確的孝道觀
4.1.2 加強當代大學生孝道的意識培養
4.1.3 理清大學生孝道觀方面的誤區,塑造大學生高尚道德人格
4.1.4 加大當代大學生孝道行為實踐活動
4.1.5 強化合力教育觀念,打造孝道觀教育的整體平台
4.2優化孝道觀教育環境
結論
參考文獻
Ⅲ 講中國古代「孝」的書和論文有哪些
有
看這里,網上資料,希望有所幫助
http://tieba..com/f?kz=95242542
漢代「以孝治天下」初探
孫景壇
內容摘要:漢代自武帝「崇尚儒學」 以後,思想上主要採用的是儒家的「孝治」, 兩漢都號稱「以孝治天下」。漢代從劉邦起就「重孝」,後來「孝」是漢初的輔助治國思想:惠帝表彰「孝悌」,呂後「舉孝授官」,文帝「置《孝經》博士」。漢代「以孝治天下」是武帝確立的,武帝在「孝治」上的重大舉措有二:一是確立了用人上的「舉孝廉」,另一是解決同姓王分封制弊端的「推恩令」。後來,漢代統治者不斷完善了有關「孝治」的立法。漢代「孝治」的原因,主要是由當時的同姓王分封制、小農經濟和「黃老之治」走向失敗,以及對漢初「孝治」的成功經驗的總結決定的。漢代「崇尚儒學」主要不是《五經》,而是《七經》,《七經》中最重要的又是《孝經》。《孝經》是漢代的必讀經,從中央到地方都要置「《孝經》師」,用人以《孝經》取士,《孝經》還是社會教化的工具。
關鍵詞:《五經》 《七經》 《孝經》 孝悌 舉孝廉 推恩令 以孝治天下
作者: 風魔1 2006-4-21 20:49 回復此發言
--------------------------------------------------------------------------------
2 回復:漢代「以孝治天下」初探
漢代「以孝治天下」之一瞥
漢代「以孝治天下」,原則上是自武帝始。因為漢代初期思想上主要以「黃老」治國,自武帝六年,「竇太後崩,武安侯田蚡為丞相,絀黃老、刑名百家言,延文學儒者數百人」[1],才主要以儒家思想治國。也就是說,只有從武帝尊儒後,「孝治」才能在漢代治國的主導思想中佔一席之地。
武帝在「以孝治天下」上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將「孝治」具體化為用人制度上的「舉孝廉」,二是用「孝治」解決了漢初自劉邦以來一直困擾漢統治者的政體問題。
關於「舉孝廉」:理論界都以《漢書·武帝紀》的「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為據,認為首次出現於武帝七年五月。其實,這里的「孝廉」雖連用,但仍「舉孝」是「舉孝」,「舉廉」是「舉廉」,即「舉孝一人、廉一人」。這只是對文帝時的「舉孝悌、力田、三老、廉吏」等政策的延續與發展。《漢書·文帝紀》載,文帝十二年,詔曰:「孝悌,天下之大順也;力田,為生之本也;三老,眾民之師也;廉吏,民之表也。朕甚嘉此二三大夫之行。今萬家之縣,雲無應令,豈實人情?是吏舉賢之道未備也。」武帝只不過是僅舉了「孝」和「廉」而已。武帝真正「舉孝廉」,據《漢書·武帝紀》載,是元朔六年冬十一月,武帝下詔說:「公卿大夫,所使總方略,壹統類,廣教化,美風俗也。夫本仁祖義,褒德祿賢,勸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由昌也。朕夙興夜寐,嘉與宇內之士臻於斯路。故旅耆老,復孝敬,選豪俊,講文學,稽參政事,祈進民心,深詔執事,興廉舉孝,庶幾成風,紹休聖緒。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並行,厥有我師。今或至闔郡而不薦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積行之君子雍於上聞也。二千石官長紀綱人倫,將何以佐朕燭幽隱,勸元元,厲蒸庶,崇鄉黨之訓哉?且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古之道也。其與中二千石、禮官、博士議不舉者罪。」有關部門在討論後回奏說:「古者,諸候貢士,壹適謂之好德,再適謂之賢賢,三適謂之有功,乃加九錫;不貢士,壹則黜爵,再則黜地,三而黜,爵、地畢矣。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與聞國政而無益於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退,此所以勸善黜惡也。今詔書昭先帝聖緒,令二千石舉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風易俗也。不舉孝,不奉詔,當以不敬論。不察廉,不勝任也,當免。」武帝正式批示「奏可」。這里的「舉孝廉」才是個專有名詞,即後來真正意義上的「舉孝廉」—— 「孝廉」是同一個人,不是分開的。「舉孝廉」在選舉時,主要考察的是「孝」,也不是「廉」,即一個人只要「孝」,就可被舉為「孝廉」。這里,「孝」必須是真實的,「廉」可以是潛在的,一個人只要「孝」就可能「廉」。「孝廉」在被選舉前不是官,只有被舉為「孝廉」,才能當官。「舉孝廉」此時被正式確定為用人制度。
關於政體問題:劉邦在建漢之初,由於異姓王的反叛,借鑒了西周初期「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經驗,刑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2],大封同姓王,建立了一個同姓王分封制的政治體制。血濃於水,同姓王分封制使漢政權得到了鞏固,國家也出現了繁榮的景象。但同姓王分封制仍有個弊端,就是封國過大的問題,各封國幾乎都有能力與中央朝廷對抗。文帝時,賈誼提出「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興禮樂」[3];景帝時;晁錯主張「削藩」,都是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然而,晁錯的「削藩」激起「吳楚七國之亂」。武帝時,這一問題的解決更帶迫切性。武帝十六年,主父偃上書建議:「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強弱之形易制。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今以法割削之,則逆節萌起,前日晁錯是也。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余雖骨肉,無尺寸之地封,則仁孝之道不宣。願陛下令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願,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4]主父偃的這一上書,又叫「推恩議奏」。武帝一看,既符合「孝治」的原則,又對各封國有實質性的削弱,於是就「制詔御史:『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條上,朕且臨定其名號。』」[5]這一詔書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推恩令」。《漢書·武帝紀》載: 武帝的「推恩令」最先獲得了梁王、城陽王的響應,他們上書朝廷:願分邑於子弟。武帝下詔表示贊同:「梁王、城陽王親慈同生,願以邑分弟,其許之。諸侯王請與子弟邑者,朕將親覽,使有列位焉。」「於是藩國始分,而子弟畢侯矣。」《漢書·景十三王傳》中說得更清楚:武帝「用主父偃謀,令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漢為定製封號,轍別屬漢郡。漢有厚恩,而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雲」。「推恩令」的偉大意義,不僅在於解決了漢初分封制向郡縣制的平穩過渡,也解決了中國古代自先秦以來分封制與郡縣制的矛盾。
作者: 風魔1 2006-4-21 20:51 回復此發言
--------------------------------------------------------------------------------
3 回復:漢代「以孝治天下」初探
此外,武帝還多次下詔「表彰孝」和關愛老人。如《漢書·武帝紀》載:元狩元年,詔曰「朕嘉孝弟、力田,哀夫老眊、孤、寡、鰥、獨或匱於衣食,甚憐愍焉。其遣謁者巡行天下,存問致賜。曰:『皇帝使謁者賜縣三老、孝者帛,人五匹;鄉三老、弟者、力田帛,人三匹;年九十以上及鰥、寡、孤、獨帛,人二匹,絮三斤;八十以上米,人三石』」;元狩六年又詔曰「今遣博士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存問鰥、寡、廢、疾,無以自振業者貸與之。諭三老、孝弟以為民師,舉獨行之君子,征詣行在所」等。
自武帝以後,漢統治者基本上承襲了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國策。第一,在用人制度上堅持「舉孝廉」。如《後漢書·荀爽傳》說:「漢制使天下誦《孝經》,選吏舉孝廉。」就是說,一個人只要「孝」,就會被舉為「孝廉」,並可當官。「舉孝廉」是兩漢士子進身的第一個台階,而且是歲舉,所以從這里出來的人才最多。只要翻翻《兩漢書》,「孝廉」隨處可見,直到漢代末期,曹操、李密等還都是「孝廉」出身。不過,此時的「舉孝廉」已嚴重摻假,如當時的童謠諷刺說「舉孝廉,父別居」[6]。
第二,堅持同姓王分封制。漢代與秦代在體制上最大的區別,就是漢代在體制上實行雙軌制,即分封制與郡縣制相結合。這里的分封制,主要是分封同姓王,異姓功臣一般只能封侯,而且後來封地都不大,不能形成國中之國。這是因襲武帝「推恩令」的結果。過去,理論界有人認為,漢武帝以後漢代的政治體制與秦一樣,都是郡縣制,不妥。秦是完全「廢分封、行郡縣,子弟為匹夫」,怎麼能與漢代相比?漢代在體制上一直以郡縣制為主,分封制為輔,堅持「以孝治天下」不動搖。
第三,不斷完善有關「孝親」問題的立法。如《漢書·宣帝紀》載:地節四年,詔曰:「導民以孝,則天下順。今百姓或遭衰絰凶災,而吏徭事使不得葬,傷孝子之心,朕甚憐之。自今,諸有大父母、父母喪者勿徭事,使得收斂送終,盡其子道。」為了使百姓能「盡孝」,免除「有大父母、父母喪者」的徭役;又詔曰:「父子之親,夫婦之道,天性也。雖有患禍,猶蒙死而存之。誠愛結於心,仁厚之至也,豈能違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孫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孫,罪殊死,皆上請廷尉以聞。」又解決了子孫「盡孝」與長輩「犯法」的矛盾。
第四,由「孝親」推及「敬老」,並將「敬老」也法制化。如《武威漢簡》載:宣帝時曾「制詔丞相御史:『高皇帝以來至本(始)二年,朕甚哀老小,年高受王杖,上有鳩,使百姓望見之,比於節。有敢妄罵詈歐之者比逆不道。得出入官府、郎第,行馳道旁道。......王杖不鮮明,得更繕治之。』」這是漢代關於「敬老」問題的立法。該漢簡還有一因欺侮老人被重罰的案例:「河平元年,汝南西陵縣昌里先,年七十受王杖,*(英+頁)部游繳吳賞使從者毆擊先,用訴,地大(太)守上讞廷尉。報:罪名明白,賞當棄市。」
由此,可見漢代「以孝治天下」之一斑。
漢代「以孝治天下」的原因
漢代「以孝治天下」,主要是由當時的政治、經濟、思想狀況和統治者的成功治國經驗等決定的。
漢初的政治狀況:如前所述,劉邦「刑白馬盟誓」所建立的同姓王分封制,雖然鞏固了漢政權,但尾大不掉,一些同姓王不服朝廷統治,甚至謀反,這對漢政權的觸動非常大。如何對待同姓王分封制,以晁錯為代表的觀點認為,一定要依法打擊,並予取締。就是說,同姓王分封制是禍根。另一種以賈誼為代表的觀點與晁錯很接近,要麼「廢分封」,要麼「眾分封」,但都要採用強制手段來解決。這兩種做法都違背了劉邦當年「封建親戚,以藩屏漢」的初衷。事實上,漢初同姓王分封制的弊端只在於封國過大,不在於同姓王分封制本身。相反,同姓王分封制的長處十分明顯:天下一家,異姓休想謀逆。而且,秦始皇當年不封子弟,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一呼,天下響應,秦無「藩」可屏,迅即滅亡,是前車之鑒。漢若想使同姓王分封制既能繼續發揮「封建親戚,以藩屏漢」的積極作用,又能和平地解決封國過大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孝」對其籠絡和感召。因為「孝」是血緣紐帶中凝聚力最強的范疇,大家同祖同宗,「孝」是理所當然,無論是向中央朝廷「盡孝」,還是「以孝推恩分邑於子弟」,大家都心服口服。
作者: 風魔1 2006-4-21 20:51 回復此發言
--------------------------------------------------------------------------------
4 回復:漢代「以孝治天下」初探
漢初的經濟狀況:經濟基礎是小家經濟。小農經濟在思想上的根本要求是以倫理道德范疇做治國思想。漢初的「黃老之治」雖對其有一定關愛,但「黃老」本質上是一種法治精神,對小家經濟保護不利。如《史記·平準書》說:「當此之時,網疏而民富,役財驕溢,或至兼並豪黨之徒,以武斷於鄉曲。」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和促進小農經濟健康發展,客觀上就要求以儒家的「仁、孝」 思想治國。為什麼漢代後來「以孝治天下」,沒有「以仁治天下」呢?主要是由漢代小農經濟的狀況和「仁、孝」自身的特質決定的。我們知道,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一直是小農經濟,小農經濟盡管在西周後期「厲始革典」時就已暫露頭角,但真正在整個中國形成氣候卻是秦漢時期,秦末的陳勝、吳廣起義,才標志其作為一個有生氣的階級正式登上歷史舞台。所以,漢代的小農經濟仍屬小農經濟的早期。「仁、孝」作為治國思想雖都源於倫理道德,但二者是有分別的,這種分別來自倫理道德本身。我們今天都認為倫理道德是一個詞,沒什麼區別。其實,在人類初期,倫理是倫理,道德是道德,二者的內涵不一樣。倫理專指人們的血親關系,道德則既包含人們的血親關系,也包含了非血親關系。人類最初的社會共同體是血緣家庭,所以倫理關系是人類的初始關系,隨著血緣家庭的解體,至少在出現外婚制如「普那路亞」家庭時,才會產生道德。因此,相對「仁」來說,「孝」的范疇更古老。「孝」原是個純倫理概念,產生於道德出現之前,「仁」則是在道德出現之後的產物。既然漢代仍處小農經濟的早期,整個社會還不十分發達,「以孝治天下」比「以仁治天下」,更適合於小農經濟的發展。
漢初的思想狀況:思想上雖主要以「黃老」治國,但不搞思想專制,允許百家復興和並存。如惠帝時即下詔「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挾書律」[7];呂後時又重申:「前日孝惠皇帝言欲除三族罪、妖言令,議未決而崩。今除之」[8];文帝時,為了「廣游學」,增設《孟子》和《孝經》等博士[9],還專門派人到伏生處搶救《尚書》[10];至少在景帝時,已設《詩》、《春秋》博士,當時的轅固生就是《詩》博士、胡毋生和董仲舒都是《春秋》博士[11];武帝初期,又「置《五經》博士」[12]。漢初統治者對治國思想的探索始終是積極的,在「黃老之治」出現弊端後,文帝曾支持過賈誼「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興禮樂」,景帝支持過晁錯「削藩」,武帝支持過王臧、趙綰「立明堂以朝諸侯」,但由於怕惹起眾怒,這些改革都未進行下去。特別是,晁錯「削藩」的失敗,連同他所崇尚的「申、商」理論也於武帝元年被罷。[13]漢代統治者經過一番痛苦的摸索,終於在武帝初期發現「孝治」可行,武帝也正是用「以孝治天下」解決了當時社會在政治、經濟和思想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漢代是怎樣發現「孝治」可行的呢?筆者認為,主要來自劉漢政權對漢初「孝治」的成功經驗的總結。早在「黃老之治」時,「孝」就是漢代統治者治國的輔助思想。劉邦在建漢之初,曾倡導尊崇「三老」、上其父為「太上皇」[14];惠帝「令郡諸侯王立高廟」,「舉民孝悌、力田者復其身」,即首次表彰「孝悌、力田者」[15];呂後「初置孝悌、力田二千石者一人」,即「舉孝悌、力田者授官」[16];文帝置《孝經》博士,除繼續舉「孝悌、力田」 授官外,還「遣謁者勞賜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廉吏二百石以上率百石者三匹。及問民所不便安,而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17]。尤其是十三年,緹縈上書救父,文帝為其「孝」所感動,還下過《除肉刑詔》[18];武帝一繼位,亦下詔說:「古之立孝,鄉里以齒,朝廷以爵,扶世導民,莫善於德。然即於鄉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今天下孝子、順孫願自竭盡以承其親,外迫公事,內乏資財,是以孝心闕焉,朕甚哀之。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為復子若孫,令得身帥妻妾遂其供養之事。」[19]即要求嚴格執行「受鬻法」,使「孝子順孫得師帥妻妾遂其供養之事」。只有景帝時期對「孝」重視不夠,中央朝廷與各同姓王的關系也最緊張,後期終於爆發了「吳楚七國之亂」。平叛後,武帝三年,中山王劉勝等來朝。武帝置酒,劉勝一聽到音樂響起便哭了,向武帝諍諫道:「臣聞社鼷不灌,屋鼠不熏。何則?所託者然也。臣雖薄也,得蒙肺附;位雖卑也,得為東籓,屬又稱兄。今群臣非有葭莩之親,鴻毛之重,群居黨議,朋友相為,使夫宗室擯卻,骨肉冰釋。斯伯奇所以流離,比干所以橫分也。《詩》雲「我心憂傷,惄焉如搗;假寐永嘆,唯憂用老;心之憂矣,疢如疾首」,臣之謂也。」並「具以吏所侵聞。於是上乃厚諸侯之禮,省有司所奏諸侯事,加親親之恩焉。」[20]後來,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決策當與此有關。
作者: 風魔1 2006-4-21 20:51 回復此發言
--------------------------------------------------------------------------------
5 回復:漢代「以孝治天下」初探
《孝經》在漢代治國中的地位
理論界主導觀點一直認為,漢代自武帝「崇尚儒學」後,主要以《五經》(《六經》)治國。如有人說:「經學是一門包含有豐富哲學內容的古老的學問,它的研究對象是儒家經典,即《易》、《詩》、《禮》、《樂》、《春秋》等《六經》。《樂》有聲無書,所謂《六經》實際只有《五經》。......漢武帝立太學,置五經博士教授子弟,稱為『官學』。」[21]筆者認為,這一觀點有正確的一面,但他把經學只定義為《五經》,再完全用《五經》來說明漢代的治國思想,則是片面的。
必須承認,漢代的治國經典,除《五經》外,還有《孝經》和《論語》。漢人自已講的也不是《五經》治國,而是《七經》治國。關於《七經》,《後漢書·趙典傳》引李賢注說:「《三國志·蜀書·秦宓傳》載,秦宓《與商書》曰:『文翁遣相如東受《七經》。』謝承《後漢書》言趙典『學孔子《七經》』。」今人施宣圓等主編的《中國文代辭典》說:「漢代提倡『孝治』,貴族子弟先授《論語》、《孝經》,連同《詩》、《書》、《禮》、《易》、《春秋》五經,合稱《七經》。」這一看法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只講漢代以《五經》治國,不講《孝經》、《論語》是不對的。
在《兩漢書》中,記載學過《孝經》、《論語》的人很多。如《漢書》:《宣帝紀》載,孝武皇帝曾孫病已,「師受詩、論語、《孝經》」;《景十三王傳》載,廣川惠王孫去「師受《易》、《論語》、《孝經》」;《雋疏於薛平彭傳》載,宣帝「皇太子年十二,通論語、《孝經》」;《後漢書》:《鄭范陳賈張列傳》載,范升「九歲通論語、《孝經》」等。另外,兩漢時期,為《孝經》、《論語》作注的人也不少,如何休、鄭玄與馬融就是三個代表。《後漢書·朱馮虞鄭周列傳》注引《漢官儀》說:「武帝初置《五經》博士,後增至十四人。太常差選有聰明威重一人為祭酒,總領綱紀。其舉狀曰:『生事愛敬,喪沒如禮。通《易》、《尚書》、《孝經》、《論語》,兼綜載籍,窮微闡奧。』」可見,漢人確以《七經》為經典。
應當指出,在《七經》中,漢代統治者最重視的只有兩經,一是《公羊》,另一即是《孝經》。漢代「崇尚儒學」最流行的一句話是,假託孔子言:「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22]對此,班固在《白虛通·義德論》中解釋說:孔子「已作《春秋》,後作《孝經》,何欲?專制正於《孝經》也!夫孝者,自天子下至庶人上下通。《孝經》者,夫製作禮樂仁之本,聖人之德已備」。可見,《孝經》的地位在當時是十分重要的。這里的《春秋》不是指《春秋經》,也不是指《春秋三傳》,而是特指《公羊傳》,漢初人經常用《春秋》做《公羊》的代名詞。但《公羊傳》只在漢初最盛,到石樑閣會議時,它便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穀梁傳》也被立為經,平分了《公羊》的秋色,《公羊》也逐漸走向了暗淡。因此,漢代真正一直走紅的只有《孝經》。
在漢代,與《五經》比,《孝經》是必讀經。《五經》在原則上不要求「兼經」,即《五經》不必都通或一定要通兩經以上,只要求通一經就行。《孝經》則是人人都要讀,包括兒童和成人、男人和女人、文士和武夫,甚至包括外國留學生。如《漢書·匡張孔馬傳》載,匡衡曾上疏勸成帝「妃匹」說:「及《論語》、《孝經》,聖人言行之要,宜究其意」;《後漢書·儒林列傳》載:章帝時,「自期門羽林之士悉通《孝經》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學」;其實,漢光武時期就曾令「虎賁士皆習《孝經》」;直到三國時,據《三國志·吳書·張顧諸葛步傳》載:「權嘗問韂尉嚴峻:『寧念小時所暗書不?』峻因誦孝經『仲尼居』。昭曰:『嚴畯鄙生,臣請為陛下誦之。』乃誦『君子之事上』,咸以昭為知所誦。」可見《孝經》在漢代的普及程度。
漢代從中央到地方,都設「《孝經》師」,有時還搞研討。如《漢書》:《平帝紀》載,「立官稷及學官。郡國曰學,縣、道、邑、侯國曰校.校、學置經師一人。鄉曰庠,聚曰序。序、庠置《孝經》師一人」;並詔征天下通曉「《五經》、《論語》、《孝經》、《爾雅》教授者,在所為駕一封軺傳,遣詣京師。至者數千人」;《昭帝紀》載,昭帝也詔曰:「《傳》:《孝經》、《論語》、《尚書》,未雲有明。其令三輔、太常舉賢良各二人,郡國文學高第各一人,賜中二千石以下至吏民爵各有差。」
作者: 風魔1 2006-4-21 20:51 回復此發言
--------------------------------------------------------------------------------
6 回復:漢代「以孝治天下」初探
漢代上至國家,下至官員,用人都以《孝經》為參照系。如《續漢書·百官志》說:「漢制:以《孝經》試士」;《後漢書·百官》也說:「《孝經》師主監試經。」這是國家的用人政策。《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載:韓「延壽嘗出,臨上車,騎吏一人後至,敕功曹議罰白。還至府門,門卒當車,願有所言。延壽止車問之,卒曰:『《孝經》曰:「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今旦明府早駕,久駐未出,騎吏父來至府門,不敢入。騎吏聞之,趨走出謁,適會明府登車。以敬父而見罰,得毋虧大化乎?』延壽舉手輿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過。』歸舍,召見門卒。卒本諸生,聞延壽賢,無因自達,故代卒,延壽遂待用之。其納善聽諫,皆此類也。在東郡三歲,令行禁止,斷獄大減,為天下最。」
漢人教育子女,不論是士大夫還是一般百姓,經常援引《孝經》。如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臨終前囑咐司馬遷要繼承他的事業寫《史記》時曾說:「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23];《後漢書·仇覽傳》注引《謝承書》載:「元人羊凶惡不孝,其母詣覽言元。覽呼元,誚責元以子道,與一卷《孝經》,使誦讀之。元深改悔,到母床下,謝罪曰:『元少孤,為母所驕。諺曰:「孤犢觸乳,驕子罵母。」乞今自改』。母子更相向泣,於是元遂修孝道,後成佳士。」
更有趣的是:東漢末年張角起義,向栩擔心興兵擾民,便建議朝廷:「但遣將於河上北向讀《孝經》,賊當自滅」[24];又,宋梟為隴右刺史,患多寇叛,曾設想以《孝經》平叛,建議朝廷:「涼州寡於學術,故屢致反暴。今欲多寫《孝經》,令家家習之,庶或使人知義。」[25]如今天較有影響的黃梅戲《天仙配》,原型就是漢代「董永遇仙」。董永為什麼能遇仙呢?因為他「賣身葬父」,「孝感天地」。可見,《孝經》在漢代已植入了人們的信仰。
綜上可見,漢代「崇尚儒學」,從根本上說,是「以孝治天下」。正確認識漢代的「以孝治天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它能使我們認清漢代「崇尚儒學」的實質,即主要不是《五經》,而是《七經》中的《孝經》。其次,它能使我們認清漢武帝時期政治變革的主要舉措,就是確立了用人制度上的「舉孝廉」,和下了解決同姓王分封制弊端的「推恩令」。第三,它能使我們認清漢代的「重孝」與後世「重孝」的根本區別,即漢代的「重孝」不是側重於信仰和倫理道德,而是側重於政治指導思想。第四,只有正確認識漢代的是「以孝治天下」,才能更好批判繼承中國古代的「孝治」思想,進一步完善我們今天的「德治」理論。
作者: 風魔1 2006-4-21 20:51 回復此發言
--------------------------------------------------------------------------------
7 回復:漢代「以孝治天下」初探
參考文獻:
[1][4][5][11][23]司馬遷.史記·儒林列傳、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序、史記·儒林列傳、史記·太史公自序[M].
[2][3][7][8][10][12][13][14][15][16][17][18][19][20][24][25]班固.漢書·張陳王周傳、漢書·賈誼傳、漢書·惠帝紀、漢書·高後紀、漢書·文帝紀、漢書·晁錯傳、漢書·景帝紀、漢書·武帝紀、漢書·武帝紀、漢書·高帝紀、漢書·惠帝紀、漢書·高後紀、漢書·文帝紀、漢書·刑法志、漢書·武帝紀、漢書·景十三王傳[M].
[6]漢樂府·桓、靈童謠[M].
[9]趙歧.題詞[A]. 趙歧.孟子注[M].
[21]張岱年等.中國哲學史通覽[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4.130.
[22]孝經·鉤命訣[M].
Ⅳ 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優秀論文
家庭 教育 在對孩子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優秀的家庭教育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家庭教育優秀論文,供大家參考。
家庭教育優秀論文篇一:《關於如何進行家庭教育的幾點想法》
【摘 要】當前,很多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學生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著家庭的幸福和民族的未來。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僅是學校教育,還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特別是家庭的教育。學生是客觀存在的人,是家庭中的一員,他們有著一定的情感和思維,父母與孩子有著血緣關系,是孩子的親人,也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和生活老師,同時還是孩子賴以生存的經濟和生活來源,這就突出顯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何進行家庭教育,主要是看能否構建一個溫暖、和諧、民主型的家庭關系。
【關鍵詞】家庭教育 孩子成長 民主家庭
當今教育工作者普遍有種感受——現在的學生與以前的學生大不相同了。他們常常迷茫、缺乏自信、厭學、學習困難、考試焦慮、難以應付挫折、青春期性心理扭曲、情緒不穩定、自我控制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力薄弱、 記憶力 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貧乏、學習成績不穩定、人際關系差等,並在行為上出現打架、罵人、說謊、考試作弊、厭學、逃學,嚴重的出現自傷或傷人的事件。他們出現這些心理問題絕非偶然,社會的發展競爭殘酷激烈和我國選拔人才的途徑比較單一和太過剛性,使得眾多家長 對子 女的教育進入“重智輕德”的誤區,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的健康狀況小而言之影響他自己和他的家庭的健康狀況,大而言之直接影響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健康發展。目前中學生的心理問題產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家長的主觀性教育和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成也父母,敗也父母”已成為當前青少年學生家庭教育中的普遍現象。 一旦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更多的家長就寄希望於學校,這時候家長認為學校的力量無限大。學校教育確實是孩子成長的主陣地,但家長忽略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學校教育無法替代的。以此本人談談有關家庭如何對孩子的成長進行教育的幾點看法。
一 家長必須接納孩子的錯誤
首先是對孩子的接納,對孩子百分百的接納、無條件的接納。很多家長天真地認為,不接納孩子的不足是為了孩子更完美,結果卻強化了孩子的不足、放大了孩子的不足和鞏固了孩子的不足。有的家長一旦聽說自己的孩子與同學發生爭端、口角或其他什麼錯誤,尤其是考試,如果自己的孩子成績沒達到自己規定的目標,就會給予嚴懲,那樣做不會得到預期的結果,遇到自己的孩子考試失利,家長不應一味地責備,應安慰孩子,給孩子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二 營造健康和諧的生活氛圍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家庭是人生旅途的第一站,對人一生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建構好夫妻關系,恩愛有加的夫妻關系才是好的親子關系的前提,夫妻關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夫妻關系決定性地影響著家庭教育,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建構著孩子的心理世界,所以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地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家庭成員不和睦、家庭管理的混亂、家庭成員的不健康的 愛好 、經濟或社會地位的實際喪失或有喪失的危險等因素,都會使家庭長期彌漫一種緊張的氣氛。父母關系不和諧的家庭里,父母都處於極大程度的情緒緊張狀態,孩子常常也是煩惱不安、性情暴躁、言語粗魯,對長輩缺少孝敬甚至虐待。
三 構建與孩子平等的關系
民主的家庭應該是誰都有發言權,家庭成員要相互尊重,有關孩子的事情要讓孩子參加或了解,父母不能一味地包辦到底。雖然孩子所說的所想的不一定完全正確,但要給孩子一定的發言權、積極參與權。不過決定權還要在父母手中,只不過父母要耐心做好解釋工作,讓孩子感到家庭的平等,這樣孩子長大後無論接物還是待人都很客觀和友善,並且能以平常心對待一些競爭。孩子擁有陽光的心態,在愉悅、輕松的心境下,其學習效率、生活質量才能提高。
四 要真正關愛孩子
1.把你的時間留一點給孩子
第一,每天花一定的時間與孩子進行交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時間的長短並不重要,但是每天要花些時間坐下來,問問孩子學習的情況,和孩子交流思想,溝通情感。
第二,每天花一定時間和孩子玩耍。不一定要在空閑時,家長在做家務時也可以和孩子玩游戲,這樣既不影響家長做家務,又讓孩子在快樂中積累了 經驗 ,豈不一舉兩得? 第三,和孩子一起外出。帶孩子一同去戶外散步、上街購物、去公園賞景,有條件的帶孩子出去旅遊、參觀。拓寬孩子的視野,陶冶孩子的性情。
第四,和孩子一起看書、看電視。陪孩子看一些有益於孩子身心健康的書和電視節目,並交流 觀後感 ,培養孩子的鑒賞能力。
2.要學會愛撫孩子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性格,當孩子取得成功時,家長要學會適時對孩子進行鼓勵。當孩子遇到挫折時,也要適時地進行安慰,不一定要太多的言語,讓孩子覺得父母永遠是愛他、關心他的,那會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動力。
3.學會和孩子溝通
通常溝通的方式主要是談話。談話的時候做父母的不能過於啰嗦,要學會遷移和引導,當然也不能像提審犯人似的和孩子談話。對孩子的過錯要指正,不能一味地包容,但也不能永遠掛在嘴上,那樣做會挫傷孩子希求保密、諒解和寬恕的心情,從而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很容易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進而我行我素,無所顧忌。
現代家長希望與自己的孩子交朋友,但事實卻非如人願。為何父母和自己的孩子往往成不了朋友?筆者提出家長和孩子相處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用心靈去接近。現在的孩子已有點獨立精神,對父母不像小時候那麼依賴了,有時對父母的言語表現出逆反心理。
這時,父母只要和孩子友好、平等相處,用心靈接近孩子,還是能和孩子交朋友的。和孩子交朋友,要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體會在孩子的年齡狀況下的一種心態,才能做到以心交流。
第二,語言溝通困難可以用書信的形式。有時候,語言溝通確實困難,容易形成對抗性情緒,使得矛盾激化,這時候用書信的形式溝通最好。因為書信溝通可以避免正面交鋒和產生敵對情緒和尷尬,使得交流難以順利進行,而書信可以有充分的時間組織語言,使語氣柔和,孩子容易接受。
當今社會,大部分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疼愛有加。目的是讓孩子能在這個復雜多變,又富有挑戰的人生大舞台贏得一席之地。這些都要求家長學會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構建和諧的家庭氛圍、了解自己的孩子,做孩子的良師益友,並且尊重孩子、愛護孩子;然後才可以合情合理地予以引導、教育。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健健康康成長,快快樂樂成才。
參考文獻
[1]維吉尼亞·薩提亞.新家庭如何塑造人(易春麗等譯)[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
[2]謝弗著.發展心理學—— 兒童 與青少年(第六版)(鄒泓譯)[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5
家庭教育優秀論文篇二:《家庭教育與素質教育》【摘 要】敢問“素質教育”路在何方?“路漫漫其修遠兮”。有識之士,上下求索,其實,路就在“家庭教育”。
【關鍵詞】素質教育;家庭教育
近年來,國家積極推行素質教育,學校積極轉變素質教育觀念,教師紛紛開展素質教育,學生熱情歡迎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推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農村這一廣闊的天地,素質教育的推行進程緩慢,甚至遇到了較大的阻力。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農村學生家長觀念陳舊, 文化 知識水平不高所致。它嚴重阻礙了農村素質教育的發展。因此,充分發揮設置在校內的“家長學校”的潛能,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勢在必行。
素質教育的推行不僅要靠國家的大政方針,老師的大力執行,還應得到學生家長的大力配合。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許多學生家長外出謀發展,造成許多學生缺少家庭教育,或隔代教育。農村學校在校內設置的“家長學校”形同虛設,大有掛羊頭賣狗肉——有名無實之嫌。據我縣不完全調查統計,95%以上的學校內設置的“家長學校”徒有其名,多是為了應付上級部門的檢查而設。致使許多學生家長或監護人對素質教育默默無聞,有的甚至對素質教育產生抵觸,嚴重阻礙了素質教育的發展。因些,通過“家長學校”改變家庭教育的現狀,促進素質教育發展,十分必要。
當前,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令人擔憂。主要有以下六大誤區:
一是眼睛盯住考試分數的多,子女全面發展的意識少。
許多家長只看重子女語、數、外等主要科目的成績,不重視子女的全面發展,不看重子女在藝術、體育、科技等方面發展自己的 興趣愛好 與特長,不支持子女參加學校的活動,給孩子指定發展方向。許多父母把自己沒能實現的願望寄託在孩子身上,一直逼著孩子往自己設定的路上走,即使孩子並不適合,也不喜歡。殊不知,興趣愛好與特長是一個人成為專業型人才的重要因素,不注意、不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與特長,就可以扼殺了將來極具前途的有特長的專業人才。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素質與能力。
二是滿足子女物質要求的多,思想教育和行為習慣培養少。
許多家庭應該說還稱不上“富門”,卻有相當多的家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抱著“苦了什麼也別苦了孩子”的心態,衣服要穿名牌的,零食要吃進口的,學慣用具要買高檔的,處處養尊處優,時時惟我獨尊,完全忽視了孩子的思想教育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不少子女在家中養成了不懂禮貌、驕橫撒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等不良習慣,並影響到學校中的行為習慣,給素質教育帶來了負面作用。
三是關心子女身體健康的多,關注子女心理健康的少。
對子女身體健康的關心無可厚非,而忽視子女心理健康更為可怕。不少孩子性格孤僻,撒妖撒野,與同伴不合群,只喜歡表揚,不接愛批評,害怕困難,經受不起挫折。在家受批評就哭鬧,在校受批評就與老師作對。這些行為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家長應與教師配合糾正這些壞習慣。如果家長不夠重視,長此以往,會造成孩子的心理扭曲,甚至人格不健全,從而影響學生整體素質。
四是創設順境的多,逆境鍛煉少。
許多家庭條件不是優越,孩子卻一直生活在優越順利的環境之中,感受不到逆境的鍛煉,也經受不了挫折,甚至不接受家長和老師的批評,有的還造成逆反心理,對老師、家長懷恨在心,故意作對。因此,家長應通過逆境鍛煉子女,時刻告誡子女:“家衰離不開一個‘奢’字,人敗離不開一個‘逸’字”;讓他們深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一樸素的道理,從而讓孩子明白,從小在蜜糖罐里泡大的人,是沒有多大成就的。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從來紈絝少偉男”。因此,從小就要讓孩子受到逆境的考驗,長大才有所作為。
五是重視學習結果的多,平時關注學習過程的少。
許多家長因為忙於工作,平時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和表現情況,只是到了考試後關注孩子試卷上的分數,考得好就高興,重重獎賞;考得差就大發雷霆,甚至女子“單打”或者男子“單打”。低年級孩子挨打挨罵後不敢吭聲,可有的高年級孩子挨打罵後,一邊哭一邊說:“你們平時不關心我的學習,等到我考差了就打我,你們也有責任”。
六是家長知識欠缺,訓斥嘮叨多,尊重指導少。
許多家長愛面子,又想鼓勵孩子上進,於是常常說:“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績多好!多乖!”常常訓斥子女:“你真笨!你不好!你很傻!”等等,把自己孩子與別人孩子比,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很多父母抱著傳統觀念,認為孩子是屬於父母的。於是,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對孩子缺少信賴、溝通、討論,缺少循循善誘,有的甚至把工作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有的家長知識欠缺,知識面狹窄,對孩子的學習、生活、思想缺少必要的指導 方法 。有的家長不注重自身形象,平時出口成“臟”、吸煙、酗酒、賭博等,嚴重影響了自身形象和孩子的形象。致使兩代人之間產生代溝、鴻溝,嚴重影響了素質教育的發展。
以上種種弊端,嚴重阻礙了素質教育的推行。因此,應通過學校設置的“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引導、教育,培養家長的素質教育意識,從而最終促進素質教育全面健康發展。
如何發揮家長學校“潛能”呢?
一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切實可行的法規,並且發揮監督檢查職能,讓“家長學校”名副其實。
二是學校家長密切配合,通過“家長學校”參與素質教育。
三是編輯出版“家長學校”的相關教材讀物,促進家長創新意識的轉變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四是通過“家長學校”的運作、考試、評估,全面提高家長素質能力。
五是改革現行升學考試制度,以“素質教育”為中心。
總之,素質教育的推行與國家教育方針、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挖掘“家長學校”的潛能,培養提高家長的素質,對整個素質教育的推行,意義十分重大。
家庭教育優秀論文篇三:《試談高中生的家庭教育》摘 要 高中教育是學生終生發展的關鍵時期,而高中生的家庭教育又是高中教育中的難點,抓好高中生的家教事關國家的未來,也是關於學生的一生。
關鍵詞 家庭教育;過度保護;和諧;知心朋友
現在的高中學生進入學校,就進入了學習的最緊張的時期,甚至緊張程度遠甚於大學,當前,我國高中生的學習成績可能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一、高中生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1.對孩子溺愛
父母事事順從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麼事情都不必動手,於是容易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任性、依賴、遲熟、不能忍讓、也不懂自己照顧自己。即使表面看來柔順溫和,但當孩子長大,需要面對難題時,就可能出現性格突變。
父母的包辦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軟弱無能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這等於剝奪了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扼殺了孩子的能力發展。
2.家長過度保護
有時候,由於父母太注重孩子表面的需求,忽略了孩子看不見的心理需求,縱使孩子具有優秀的先天條件,卻得不到應有的發展。當孩子想跑、想玩時,有的父母會害怕孩子受傷而禁止他。如此的話,孩子便會養成不好動的習慣,身體變得遲熟、孱弱多病,心智的發展也必然受到阻礙,性格也會變得退縮膽小、缺乏自信、無法面對困難。父母必須明白,關懷是心靈上的溝通,並不是行為上的干預。過分的干預會妨礙孩子潛能的發展。
3.家長太望子成龍
有的父母不顧孩子的發育情況,強迫他提早學站、學走路、學寫字……造成孩子身心嚴重失衡,導致孩子出現脾氣暴躁、焦慮、冷淡、退縮等問題,還可能會出現拒絕學習的問題,也不懂與人和諧相處。
4.家長對子女太苛刻
經常以權威口吻規范孩子的舉動、限制他的自由、否定他的想法,會使孩子長期處於恐慌之中,無法表達自己,只懂唯唯諾諾,並使孩子失去自信,失去嘗試新事物的勇氣。另外,為了發泄不滿,孩子會欺負比自己小的孩子。當孩子長大,他更可能會對父母存有懷恨的心理,把以往積壓的不滿,發泄回父母身上。
二、高中生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辦法
1.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比如,高中階段的孩子學習任務重,要保證充分的營養,尤其是早飯一定要吃好,因為孩子睡了一夜起來,頭一天的食物已經完全消化掉了,胃處於一個完全的排空狀態,非常飢餓的,上午學習時間又長,又基本都是主課,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只為了充飢吃點饅頭之類的,孩子到十來點鍾就會覺得很餓,使大腦處於缺血狀態,直接影響到第三第四節課的學習效果。研究證明,蛋白質類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時間大約四小時左右,澱粉類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僅兩個多小時。所以,早飯要吃點雞蛋牛奶豆漿之類的高蛋白食物。
孩子的衣服要整潔大方,切不可追時髦講排場比名牌,那樣會讓孩子分散過多精力,還會刺激孩子的攀比慾望,講究打扮的結果,也會讓孩子更容易發生早戀之類的問題。
睡眠:高中階段孩子學習任務重,要有一個很好的休息環境,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睡好覺是學習好的一個重要保證。
關於偏食的問題,我覺得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重點,高中階段這個不是校正孩子偏食問題的重點。家長可以在滿足孩子營養全面化的情況下,盡量照顧孩子的口味,讓孩子吃飽吃好。
2.做合格的家長
家長要不斷學習,學習家教的有關知識,研究青少年心理生理發育,研究怎樣合理安排孩子的飲食和作息時間等各種與孩子有關的問題,全面提高家長自身素質。比如,家長可以多看一些關於家庭教育、家庭保健之類的書刊雜志,看一些有關家庭教育的電視講座等,都會對提高我們家長自身的綜合素質有很大幫助。
3.要創造積極向上的和諧的家庭氛圍
家長要成為學習型家長,家長的學習行為會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有中小學生的家庭,最好不要經常在家裡打牌玩 麻將 ,也最好不要整日里高朋滿座喝酒閑聊的,要給孩子一個相對安靜的學習環境。夫妻之間有分歧最好不要當著孩子吵鬧,可以找孩子不在家的時候,坐下來慢慢協商解決。尤其是在教育觀念上的分歧,更不能當著孩子爭論,俗話說“人前教子,人後勸夫”,這樣,才會有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
4.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教育孩子學會理解人、關心人,這樣孩子會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給自己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發展,幫助孩子順利渡過青春期。
關注孩子心理發展,有些問題要在平時的閑聊中,把家長的觀念潛移默化的傳輸給孩子,而不要等到發現問題了,採取粗暴武斷的教育方式。比如早戀問題,家長可以在平時看電視或談論某個熟人的孩子的早戀問題時,表明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態度。有老師教育學生時這樣說:愛情的果實是美好的,但不成熟的果實是苦澀的。學生時期正是長知識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個子長高了,看上去像個大人,但是心裡還沒有完全成熟,每個人的未來發展還都是未知數,這時候談戀愛很容易處理不好,那樣既影響了學習,又會給未來的愛情生活埋下陰影。
不要當著外人指責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對,更不能翻沉年舊賬。尤其是不要當著同學指責孩子。換位思考一下,自己當眾受到上級指責心情會怎樣呢?任何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贊揚和尊重。對於孩子的考試成績,應該認識到有波動是正常的,不能總是抱怨名次怎麼低了之類的問題,而是在考試後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出在哪裡,是馬虎大意了還是這一部分沒有學好,還是考試時沒有合理分配時間,導致最後會做的題目也來不及做,另外,父母家人之間的互相關心互相理解,鄰里之間要互相幫助和睦相處。都會對孩子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教育孩子學會寬容,學會理解,這樣,他和同學老師之間有良好的關系,有一個和諧愉快的學習環境。
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比如,家長要經常和老師交流,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不要溺愛孩子,現在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心疼孩子,孩子更會自己嬌慣自己,在生活上多關心孩子,而不能在學習上心慈手軟,學習的時候就是要專注於學習,不要一會兒送點吃的,一會兒送點喝的,影響孩子專心學習。
總之,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孩子的未來發展密切相關,關繫到每個家庭,因此每個家庭都要重視起來,勿以惡小而縱容其為之,勿以善小而不教之!
猜你喜歡:1. 關於家庭教育的論文精選
2. 關於家庭教育論文
3. 淺談家庭教育的論文
4. 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論文
5. 關於家庭教育方面的論文
6. 關於家庭教育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