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敬議論文的題目

孝敬議論文的題目

發布時間:2024-12-22 08:50:22

Ⅰ 以論孝為題的議論文

論 "孝"今天重提「孝」這個題目在我看來是艱難的。因為西方學術界,還有受西方學術界影響的中國學術界好像已經把這個問題遺忘了,似乎應該是哲學學者或倫理學學者來關心這個問題。倫理學者們經常關心的是諸如正義,人有沒有自殺的權利,有沒有安樂死的權利,有沒有流產的權利等問題,還有環境倫理、商業倫理、性倫理、互聯網倫理等問題,但是很少關心「孝」這個問題。

「孝」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社會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今天我首先討論「孝」在歷史上和現在面臨的一些困難,然後探討在今天能否克服這些困難,如果可能的話,在什麼意義上我們能克服這些困難,從而找到「孝」在現代和未來的活力和生機。

首先來談「孝」艱難的這一面。「孝」的字形就反映出孝的含義,它好像是一個子輩,扶著一個老人,所以「孝」的基本含義就是,善於侍奉父母而使其高興。那麼,孝是一種子女天然的傾向,還是需要在外在的誘導甚至是壓力下的有意識的行為?按常理分析,一個人對你好,你就對他好,他對你不好,你對他不好。我們都知道,父母對子女一般說來是非常好的,所以按常理來講,子女應該對父母非常孝。但是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不孝的行為。儒家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呢?孝是天然的,還是由外在影響形成的?正統的儒家認為孝是天然的,人本性是善的,所以才有天良、天理和良知,所以儒家像孟子、王陽明都認為子女天生就知孝。

對於不孝,傳統的儒家認為,要通過一種外在的方式來解釋,主要歸為環境的影響。在現實的外在環境早,儒家認為。人的豐要的活動是追求利益,滿足自己的願望,所以在這種環境里呆久了,就會認為父母也跟利益有關,兒女與父母的關系,也是一種非常現實的利益上的關系了,這樣一個人就喪失了孝心,也就不可能有孝心。

怎樣克服不孝?中國傳統文化在這方面有很多辦法。儒家看來,首先,要通過教育使得子女們維持孝心,不讓不孝之心生出來;其次就是要建構各種各樣的規矩、風俗、成文或不成文的法,來壓抑甚至是懲處不孝和鼓勵孝。從漢代以來就是這樣,所以一兩千年下來,我們中國的文化,實際上主要產生了兩種效果,即孝的艱難與孝的動人:

首先談談孝的艱難。我們文化變成了一種尊老憐貧,注重返本歸原的文明程度很高的文化。但是另外一面,由於要求子女在一切方面都盡孝,這些規定往往是比較硬性的,所以產生了不少的偽孝、偽善的行為,尤其是還造成了一種壓抑青年人自由創新的環境。

當19世紀下半葉和20世紀初,我們舊的文化面臨重大挫折的時候,代表新青年的新文化運動,喊出了「打倒孔家店」,「打倒吃人的封建禮教」的口號。隨著這個潮流,我們看到封建王朝的覆滅,還看到儒家的衰落,同時跟著就是孝道文化的衰落。

從那時以來,孝開始面臨重大的挑戰,進入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一開始這種挑戰往往來自精神方面,就是用一種普遍化的觀念來改造社會,改造人生,來解釋世界的努力。於是我們看到了不少沖出所謂封建舊家庭,投身社會改良,投身革命的青年人,也看到了不少青年人科學救國,用科學來解釋一切,解釋家庭,解釋家庭的產生,家庭的未來。總的傾向就是,他們都認為孝或者親子關系應該讓位於或者服從於個人的、或者黨派的、國家的要求或利益。

我們首先應該注意到「孝」不是一個或主要不是一個像傳統西方哲學處理的那種超時空的、抽象的概念,「孝」包含著非常深刻、非常原本的時間,它不是超時間的。但是這個時間是一種原本的時間,孝意味著子女和雙親之間有一種親密的關系,一也就是說代表現在維度的子女或年輕人與代表過去的父母或老一輩人之間的一種親密的關系。

在孝這里,世代在重疊交替,過去、現在與未來,相互交融,生死相依,所以把它叫做孝的時間或者孝道時間。孝道時間是原本的,就是因為與物理的時間相較,孝道時間跟物理時間、格林尼治時間很不一樣,它不是外在於人的生存的,或者是所謂純客觀的、可以用鍾表、日歷來准確地測量的。

能否說一個人在一年裡為父母付出了多少物理時間,就算盡孝了?孝的時間不像物理時間那樣是線性的,時間的三維順序是絕對無法重疊、交替的,整個物理時間從過去到未來一直平板地向一個方向流逝,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儒家所講的子女天然就知孝是對的。問題是,不孝難道只是外在的環境造成的嗎?隨著幼小的孩子越長越大,他就越可能淡化和父母的聯系,淡化出自時間、血緣的那種赤子之心。

在我看來,除了儒家講的人對物質、利益的慾望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減弱孝心的原因,這就是個人意識的出現。一個孩子長到一定程度就開始意識到他是一個單獨的、有著自己生存價值的個別實體,由此他生出了要擺脫父母的陰影,尋求獨立的傾向。雖然他所認為的陰影實際上充滿了愛和呵護。

個人意識不等同於對於物質慾望的意識,它是一個比較自然的精神形態,孩子們成長到一定時間就會出現。所以我覺得孝道從古至今一直面臨著內部的到一定時候就會發作的沖擊和破壞力,正統儒家沒有充分地意識到這一點。個人意識和物慾確實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兩者都屬於一個孤立化的現在時間形態,和過去、未來從根本上是分開的。比如說,對物質對象來講,一瓶可口可樂,只有喝在嘴裡,吞在肚子里才是真實的,過去的100塊錢,未來的100塊錢,總不如現在拿在手裡的100塊錢更真實。

自我意識只有在當下才是其所是,它不像物質對象那樣是復數的,它只有一個。所以自我可以被理解為一種永恆的、貫通一切具體現在的一個大寫的現在,或者大寫的我。我們注意到,英文里的我,即I永遠是大寫的,you,he,或she都不是大寫的。對於這種個體化的自我意識來講,過去之我和未來之我,只是現在之我的一種延伸和擴展,「我」永遠只是現在,「我」要是不在了,或者現在不在了,那麼什麼都不在了。這正如路易十五說過的一句話,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相比上面我講的孝道時間或者親子時間,個人意識的時間狀態更接近於物理時間,它是由一連串似乎是孤立的「現在」組成的,由一個大寫的「現在」統領著,平板地由過去流向未來,它有明確的死亡日期,如果哪天這個個體死了,,從此以後它就不在了,也沒人真心地再惦記它了。

中國傳統文化總是設法讓親子的聯系或者親緣的時間在個體意識的沖擊面前還能夠維持,但在西方,近代文化、近代文明和受其影響的整個人類的所謂現代化或者全球化是鼓勵青年人完全割掉這條血親的臍帶,這條精神上的臍帶,從父母的陰影下完全解放出來的。我們可以去讀魯迅先生寫過的一篇文章——《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他認為,只有如此才能使青年人成為有獨立判斷力的、成熟的個人。一個現代化的社會,就是由這樣一些單個的、相互平等的、沒有什麼根本區別的個人按照某些或明或暗的契約組成的,而且這種傾向認為這之前的社會都是原始的,還不夠發達。

哪種時問形態和社會形態更可取呢,我不做什麼判斷,我只想說孝道在現代性潮流中的命運不會太好。比如說,我們周圍常常看到魯迅先生說的那種覺醒了的父母,或者叫覺醒了的年輕人。實際上,他們感到人情淡薄,我對父母沒有多少真的孝心,估計我的子女將來對我也不怎麼樣,那我還要子女干嗎,還受這份罪干嗎?乾脆就不要孩子。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很可能不會大批地出現像魯迅先生期待的那種盡義務的、利他的、犧牲自己而讓子女完全解放的父母。

為什麼?在我看來所謂覺醒的前提就是把個人意識和個人價值放在優先的地位,這個前提和克己利他的要求是矛盾的。因此,現代化國家中人口都在下降。於是現代技術出來治理現代病常見的現象。我們有了克隆,我們可以把孩子成批地生產出來。這在將來會變成比較現實的技術。

在《黑客帝國》這樣的科技幻想電影中,人都是在管子中成批生產出來的,這雖然是幻想,但並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我們想一想這個情況真的實現了,到那時候,孩子們碰到一塊兒都互相不再問對方父母是干什麼的,而是問對方是什麼工廠、幾號車間出來的,是在哪一區,哪個管子上,按照什麼程序養育大的。到那時候,人類社會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這種完全對象化的、生產化的人,還是不是真實意義上的人?

現在來講「孝」動人的一面。有一個問題,在今天這樣一個普遍走向現代化或者現在化的時代里,「孝」還能不能夠打動人,或者說具有天然的活力?讓我們沿著剛才講的時間分析的線索來討論。

現實生活中,受時間總流向的影響,親子關系結構中愛的流向是不平衡的,往往是父母對子女的愛遠遠剩於子女對父母的回報。愛的流向也就是原本的時問的聯系,在人生中體現為一種很親密的愛的關系。

在我看來,越是在原本的和體現人性的生存時間和生存狀態中,愛的結構就越趨向平衡和互動。比如在低等動物草履蟲的世界裡,親對子的愛和子對親的愛都不明顯。鳥和哺乳類動物中,親對子的愛是很明顯的,但是子對親的愛不太明顯,雖然我們中國文化裡面有烏鴉反哺的說法。只有到了人類,我們看到,這條從原本時間中升華出來的愛意之河出現了許多明顯的迴旋機制,這個機制反激出了更豐富、更壯闊的情感的波瀾。於是出現了許多相比於動物更深刻的情緒,除了愛之外還有恐懼、憎恨。

只有在人類中,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憎恨和恐懼,能達到一種動物根本無法設想的毛骨悚然的、深遠的境界。這是與人的時間意識的擴展和深化同步進行和內在相關的。因此,著名的現代西方哲學家維特根斯坦說,一條狗,會怕主人要打它,但是它不會怕主人明天要打它。

正是因為人類的時間視野的擴展和時間的三個維度——過去、未來和現在的內在的交融,才有了更深刻的獨立意識和回應意識,我們可以稱之為原發的交往意識。從動物到人類,意識、感情就像從小溪融成了大河,從大河流向了東海,於是莊子講望洋興嘆。這時便出現了深刻的、奇妙變換的愛和恨。這種愛,愛起來如痴如醉,它不被物理的、平板地流淌的時間完全決定,也不被受這種時間決定的利害關系意識完全決定,而是能夠反激出異常的、物理學上叫反熵的、更豐富動人的感情,在回應過去與投向未來之中,振盪出深邃絢爛的人生意境。人要經受大苦,經歷大悲,正如釋迦牟尼所講,人生的苦海沒邊沒沿,只有人才能苦到這個程度,動物再苦也苦不到這個程度,但是這種深刻的時間和生存境況又是人生的意義和幸福的來源。

在我看來,要讓孝能動人起來,就是要讓子女能夠進入到原本的時間湍流和純情大海裡面去,在現實中,首先就意味著進入到父母的時間中去,進入到父母對子女的疼愛的生存狀態中去。進入,不是僅指一般的知道而已。疼愛實際上是愛和恐懼的結合。父母老是怕兒女生病、怕兒女不學好,所以叫疼愛。如果子女能夠進入到這個時間之河中去,被它深深打動,就會自然生出一種能夠打動父母、打動他人的孝心和孝行,從而達到在親子關系中的愛的互動,構造出一個個不同的飽滿自足的人生形態。

所以,孝的動人要從意識到父母的動人開始。父母的愛確實是動人的,它總是那麼自發,堅定不移,不管子女是弱小的,還是已經有了個人意識、叛逆意識,即便是最普通的人,一旦做了父母,都能生發出超越現在和自我界限的意識,敢於突破千難萬苦。在這種愛面前,越是英雄越要低頭,越是硬漢越要流淚。比如,春秋時期刺王僚的專諸,還有南宋的岳飛都是這樣。這種愛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國人心中的神聖之原,真實之本。有兩句詩,「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待母歸」,我每次讀都感到非常動人。動人來自於詩表現的親,雖然是動物親對子的深愛和親子之間生死相依的生存形態。

能被這種生存形態打動,就是孝之端,人之始。只是要求子女們存天理,滅人慾,克己孝親,雖然在一段時間內能產生一些效果,但是多半不會引發充滿原發愛意的孝心和孝行。只有真情中才有真理,而真理應該理解為真正動人的道理,這種道理永遠發自真情,飽含真情。儒家特別講孝,孔夫子作為儒家的創始人,比起後來那些儒家正統的大師們來,他的思想方式、思想風格更原本,他更注重德行和思想的時機性和情理性,情和理的交融。我們在讀《論語》的時候可以看到,孔夫子講孝,總是把學生引到親情上來,引到原本的時間問題上來。有一個很著名的關於三年之喪的討論,古代要求父母去世後子女守三年之喪,孔夫子一個學生說三年時間守喪,什麼事都耽誤了,所以一年就夠了。孔夫子反駁他的時候,沒有用什麼大道理,他說,為什麼有三年之喪,因為一個人出生後三年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所以要守三年之喪。還有一個魯國的大夫問孔夫子什麼是孝,他回答說「父母唯其疾之憂」,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父母總是擔心他的孩子生病」,雖然這個好象答非所問,但仔細品味里頭大有深意。孔子實際上是說,父母最擔心孩子生病,所以,關心自己的身體,就是盡孝了。

我有了孩子以後,深深體會到這一點,弱小的孩子容易生病,生了病我和太太就商量送不送醫院,送醫院怕再感染,於是不送醫院吃點葯湊合湊合,到半夜又發起燒來了,於是冒著大雪,我騎著自行車,太太抱著孩子上醫院打針去了。這個非常平常,每個當過父母的人都知道,古今同然。

孔夫子的話以情動人,只要能感受到父母親最擔心的是兒女的身體,如果你被打動了,那麼關心自己的身體,就是盡孝,同時,既然你被打動了,就會去為父母之疾而憂,去為父母之病牽掛了。

孔夫子還講了一句話,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這里的「父母之年」,表面是個物理時間,是年齡,但是孔夫子認為,這不只是個物理時間,而是個生存時問,是孝的時間。「一則以喜」是什麼?因為父親有了這么一個豐滿的過去,很高興,明年又長了一歲,又很高興。但是「一則以懼」,則同時表明你感到畏懼、恐懼,因為父母親越來越衰老,容易生病,他的未來越來越少了。所以,父母之年實際上是牽掛著過去和未來的一個活潑的時間,潺潺微微地存在於孝子心中。

3000年前,《詩經·蒙風》里唱道,「母氏聖善,我無令人」,翻譯成現代文就是「母親是那麼聖潔,那麼美善,而我們這些做子女的沒有什麼好人,總是不孝」。母親摯誠純一,怎麼能夠讓人不稱聖,不稱善?天下真正的母親,哪個不是聖人?在勞苦育子的時候,哪個母親不是至善至美?

中國有一句話,「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在兒子眼中,母親永遠是最善最美的。在我們現代人的生活里,有什麼能夠讓我們這些不孝的子女被打動的時機呢?時機從根本上絕對不會服從任何普遍規律,尤其是動人的時機。在我的人生道路上遇到最重大的挫折的時候,很多別的關系都變質、發霉的時候,我會感受到父母親的愛的珍貴。

有一句老話,叫「養兒方知父母恩」。有一個同學問我能不能談談孝敬父母和談戀愛有沒有什麼內在關系,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針對這個問題提幾個問,當你稱你的異性朋友為「親愛的某某某」時,你是否想過「親愛」的來源,如果沒有父母對你的純真動人的愛,你能在這里對你的異性朋友談親稱愛嗎?不能被這種原本的親子之愛打動的人,能夠長久地愛他(她)的女友或男友嗎?能夠愛他(她)未來的孩子嗎。馬丁·布勃在著名的《我與你》中,非常出色地闡發了一個道理。他說,世界上最原本的存在,最真實的體驗是發生在我和你之間,而不是在我與它之間。「它」意味著那種可以對象化的服從物理時間、算計時間和因果率的那種它。他說,「當我誦出你時,事物對象都不復存在,我步人與你的直接關系中,真實的人生,都是在這種直接關系中的相遇。」我認為,最原本的你,其實不一定是布勃講的,經由神恩與我相遇之你,而首先是自己的母親和父親,我們並不是在對神的祈禱中,在向戀人的傾訴中而遇到你,而是在父母的懷中,在那奶聲奶氣,清亮純真的爸爸媽媽的呼叫聲中遇到你,爸爸媽媽對這種呼叫永遠都是充滿疼愛的回應,與「爸爸、媽媽」這種稱呼相比,像「你」這種稱呼都有些蒼白了。所以在我看來,只要我們還能聽到這種對爸爸媽媽的呼叫,對爹娘的呼叫,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含義的呼叫,有的是需要,有的是恐懼,有的是焦慮,有的是興奮,有的是表達一種幸福之感,只要我們還能夠被它打動,能夠用它去打動人,我們就還有理由對「孝」在現代化社會里未來的命運抱幾分希望。

Ⅱ 圍繞「孝」 當成一篇議論文來寫 盡量寫多一些 要有題目 寫清楚一點 謝謝了

我看過這么一幅漫畫: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為姥姥舉辦生日宴會。桌上美味佳餚,應有盡有,唯獨沒有姥姥的身影。卻見小外孫指著在廚房正在汗流滿面做飯的姥姥叫道:「姥姥,該您吹蠟燭了。」
好一個生日宴會,這哪裡是為老人舉辦的,分明是讓老人無償地為他們付出!我不禁問道:「中國五千年文明的孝道哪裡去了?」
我們知道,從古至今,「孝」字占據著幾乎全部人的思想意識。不論年長、年幼,都遵循著「孝」。古時候的「孝」便為「順」,孝順永遠連在一起,最後終於成為專有詞。一家之中,父親為一家之主,兒女必須言聽計從,不論對錯,一律服從,這也是孝的一種體現。
而今,「孝」的含義有了進一步的改變,從一味順從,深化到了求大同,存小異,從精神、物質兩方面來盡孝。我們經常可以發現:每當周末,一些老人的家裡總是兒女滿堂,聚在一起,對老人問寒問暖,給老人買補品,陪老人談天,孫子們也向老人匯報好成績,逗老人開心,這是新時代孝的體現。
社會在一天天地進步,從古時的一味順從發展到今天的物質、精神兩方面盡孝,無一不體現出中國人對「孝」的重視。
而國外與我們不同,他們那裡子女與老人之間的關系只是金錢關系,家長只負責把兒女撫養成人,其餘則撒手不管,全無關系了。而家長到了晚年,縱使兒女成群,也不會出現兒孫滿堂,歡聚一堂的情景,他們是冷漠的金錢關系。我聽過這么一件事,有一位老人孤身一人住在美國洛杉磯的一幢小房子里。有一天當郵差來送養老金清單時,發現這個老人已死去多時了。是由於突發心臟病而亡。據了解,她有九個兒女,個個生活得都不錯,還有一個是大資本家。可她在這九個兒女成人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她們,頂多在聖誕節時收到幾份小禮物。而在她死後,她的兒女也未曾表示過什麼。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東西方文明的差異,至少是在「孝道」方面的差異。無怪乎有人這么評析: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是兒童的天堂,成人的戰場和老人的地獄。
可見,講「孝道」是中國人的美德之一。
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同志十分孝敬他的母親。有一次在他回家看望母親的時候,他的母親由於行動不便,年老多病,把褲子拉臟了。當她看見陳毅進來,忙把臟褲子藏到褥子底下。當陳毅發現褥子下的臟褲子之後,埋怨母親為什麼把褲子藏起來,自己的兒子有什麼顧忌的。她母親說:「這粗活還是讓別人去干吧。」陳毅卻說:「我是您的兒子呀?別人怎能代替呢!」說罷,三下五除二就把褲子洗好了。
可見,上至領袖,下到百姓,無一不在遵循著「孝道」,孝道是我們中國人最突出的美德。
我們青少年理應繼承這一美德,決不能像那幅漫畫所畫的那樣做,而是進一步把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發揚光大!

Ⅲ 高中議論文800字:百善孝為先

考 網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議論文800字:百善孝為先》,供大家參考。
中國作為一個泱泱大國,擁有多達十四億的人口。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古老的民族已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這五千年,從未變過且流傳至今的那就數孝道了。

孝,乃中華民族傳統之美德。自古就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而孝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一個評價人們道德素養的尺度。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孝」的概念,那麼就沒有資格使用「人」這個名詞來稱呼自己,甚至連動物都不如。羊羔尚且懂得跪乳之恩,烏鴉也知反哺之情。那麼作為靈長類的我們又該當如何呢?

古時候《二十四孝》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耳熟能詳,故事中的人物也都值得我們敬佩與學習。然而,又過了幾百年乃至上千年,到了這個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又有多少人能夠向他們那樣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呢?在這個現實主義的物質社會,很多人也都變的現實。一味追求自己的地位、賺取自己的薪水、尋求自己的戀人,那麼又有誰能夠真正想到過自己的父母呢?很多人以為能給自己的父母足夠的零花錢,讓他們住豪宅就是盡孝了,且不知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於是「空巢老人」就應時而生。而那些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關愛,能夠兒孫繞膝,享受一家人美滿的快樂。然而,這些正是那些做子女的所不能給的。因為他們要工作、要賺錢、要追求地位。然而我們反過來想一下,自己的父母都已年邁,這些做子女的又能盡孝幾年呢?且不知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懇請那些正忙於工作的子女們好好反思一下,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來盡孝。哪怕是陪父母逛下街、看場電影、聊聊天~這些看起來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情卻恰恰是父母最需要的。這平凡的一件事就能讓他們高興好幾天。如此看來,盡孝又何嘗不是一件簡單而有趣的事情呢?

所以了解自己的父母,認清父母的需要,讓父母快樂,讓自己問心無愧才是你當前最應做的。現如今,我們不僅要知道「百善孝為先」,更要做到「百忙孝為先」。把手頭的工作放一放,多陪陪父母,這樣才能真正履行好一個做子女的職責,才能真正把「孝」這一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高一:幻聽de幸福

Ⅳ 百善孝為先議論文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特別是其中的議論文,更是常見,議論文的主要表達方式是議論,它主要用概念、判斷、推理來表明作者的觀點或闡明道理,或反駁別人的意見,指出其謬誤。那要怎麼寫好這類型的作文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百善孝為先議論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百善孝為先議論文1

「百善孝為先」孝其實是一個會意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會意著代代傳承,後人與前人血脈相依。那麼,他們傳承的是什麼呢?

孝是發自內心的誠懇而真誠的愛。

漢文帝是漢高祖的第三個兒子。他是嬪妃所生,原本不是太子,但因孝順賢能,而被群臣用之為皇帝。漢文帝即位後,沒有一點驕慢之氣,侍奉生母薄太後非常殷勤體貼。薄太後生病,一病就是三年。文帝盡心盡力在床前照顧,幾乎沒有很好的睡過一覺。每當湯葯煎好給母親喝之前文帝都要先嘗一嘗,體味要的火候是不是適中,會不會太苦,或者是太燙,然後才送給母親服用。薄太後看在眼裡,心裡卻非常疼兒子。有一天,薄太後對文帝說:「宮里這么多人,都可以來照顧我的,你不要這么辛苦操勞了,而我的病又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好的。以後叫宮女們服侍我就是了。」沒想到漢文帝跪下來對母親說:「如果還而不能在您有生之年,親自替您做點事,那要什麼時候才有機會來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呢?」漢文帝真正做到了弟子規中的「親有疾,葯先嘗,晝夜待,不離床」。

冷暖寒秋,時光荏苒。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找點空閑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帶上笑容帶上祝願,陪同愛人常回家看看,媽媽准備了一些嘮叨,爸爸張羅了一桌好飯,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呀,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給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呀,一輩子總操心只奔個平平安安!

我們都看過一則公益廣告:一位老人做好飯菜滿懷欣喜的等待兒孫回家吃團圓飯。不一會電話響了「媽,我公司有事不回家吃飯了啊!」。「奶奶,我們要去姥姥家了,奶奶再見!」。緊接的幾個電話讓老人黯然神傷。最後,我們看到了老人孤獨睡去的身影「每逢佳節倍思親」那些為事業而在外奔波的遊子們啊,你們也許並不知道,父母等待你們的並不是你們寄去的錢或禮物,而是希望能與你們吃頓飯,拉拉家常啊!

曾看過這樣一個感人的課件:

他們用了很多時間教你用勺子,用筷子吃東西;

教你綁鞋帶,穿衣,系扣子;

教你洗臉,教你梳辮子;

教你做人的道理;

你是否記得經常逼問他們,你從哪裡來;

所以……

當他們想不起來,或接不上話時;

當他們開始在吃飯時弄臟衣;

請不要責怪他們;所以,當他們開始變老時;

請不要怪罪他們;

因為你在慢慢長大,而他們在慢慢變老;

如果有一天他們走也走不動,站也站不穩時;

只要你在他們眼前的時候;

他們的心就會很溫暖。

請你緊握住他們的手,慢慢的走;

就像,就像當年他們牽著你一樣。

爸媽是世界上最愛你的人,讓我們盡自己的孝心,愛他們!

「百善孝為先」,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好好學習,不讓父母失望,為孝作基礎,做一個從行動上孝敬父母的人,從現在做起讓我們做孝的繼承者,孝的執行者!

百善孝為先議論文2

有句古語說的好:「百善孝為先」。意思就是說,孝敬父母要在美德中占據首位。一個人如果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那麼又有誰願意真心與之交往呢?在我們所學的《弟子規》中「首孝悌」就是要求我們做人必須要以孝敬父母為根本己任。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恭敬地聆聽父母的訓導等等。在古代,三國的`時候,孟宗從小就與母親相依為命,孟宗一直很孝順他的母親,對母親侍奉有加。有一次,母親病得很厲害,很想吃用鮮筍做的湯,可這時已近冬至,天氣很冷,哪裡會有筍長出來。孟宗沒有辦法,心裡十分的焦急,可是沒有任何辦法,便跑到竹林里,他雙手抱著毛竹,心裡想著卧床的母親,不禁兩行淚簌簌往下落,孟宗越想越難過,竟大聲的哭了起來。或許是他的一番孝心感動了天地,突然間,眼淚滴落的地方裂開了,從地上露出了幾莖竹筍,孟宗看了破涕而笑,抹掉臉上的淚珠,興高采烈地把這些竹筍帶回家去。他做竹筍湯給母親吃,母親吃了新鮮味美的湯後,居然立刻好了起來。後來他官至司空。比起孟子我真的是自愧不如。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遠古時就有「禮儀之邦」之稱。可見,

孝順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絕不能丟掉老一代流傳下來的良好品德,那就讓我們盡自己的努力好好孝順長輩吧!孝順還有另外一種,那就是舍小家顧大家,歷這樣的人也很多,過去人說的忠孝難兩全,實際忠是的孝,對我們來講,要想孝,首先要把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好。孝順的方式很多,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那就讓我們從我做起發揚我們的優良傳統吧!

感恩是一種溫暖的情感,像一條緩緩流淌的小溪,輕輕吟唱著,在心與心之間傳遞著人世間最純最美的訊息,時刻提醒著我們:道不遠人,不能不孝敬父母。現在,我們都還是剛剛步入初中的中學生,並不能為父母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孝敬父母,應從日常小事做起,從生活中點滴小事開始,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首先應理解父母的辛苦,從心底里感激父母為我們做的一切,時刻充滿一顆感恩心。

百善孝為先議論文3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但是,不能總拿別人的東西,於是子路就想到了打工。從此以後,子路便四處幫被人打工,賺了錢,就到百里之外的集市裡買米回家煮給父母吃,直到他們去世!

想想身邊的父母晚輩們,有的為了工作竟然常年累月不去探望一下父母親,有的甚至連一個電話都不打去問候父母,有的只顧著自己吃喝玩樂而不去照看一下年邁的父母親……這些都讓我們觸目驚心。

子路的行為是可貴的,他的行為是無人能比的,他的行為是值得學習的,他的行為深深的感動了我,他是我們的榜樣!雖然我是學生,做不了什麼,但是我決心用學習成績來報答父母親。

就像我爸爸,他每個月都會回老家一次,每次都會住上幾天,每次都會拿寫生活用品,每次都會幫爺爺奶奶砍柴煮飯,他的這種行為也是值得學習的,這樣爸爸既能讓爺爺奶奶放心又能盡一份孝心。這就是我們身邊的小事,這些事雖小,但卻能更好的體現出每個人的孝心,這些事都是都是非常簡單的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

百善孝為先議論文4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這首《中華孝道》是小學時合唱團的一首歌,那是思想淺薄的我只會這首歌的曲調,今天偶然聽到,好像有了更多感觸。

中國式家長對「孝」有不同的看法。

有一些家長認為,孝順是長大以後的事,我們21世紀中學生,只負責提高成績,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孝順。做家務只會浪費時間,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這樣的家長,現在應該越來越少了,而大多數家長認為即使是10來歲的學生,也應該知道怎樣孝敬父母,幫父母做一些他們這個年齡階段力所能及的事。這樣,長大以後的'他們也會保留「孝順」這一本能。

然而這只是家長的想法,要讓自己的孩子真正做到,那是極難極難的。

十幾歲的我們正處於青春期這一時期,有時會不幸地恰好遇上媽媽們的更年期,那一定比我走過最恐怖的鬼屋還要恐怖。這時候,其他家庭成員最好的選擇就是出去住上一段時間,避免遭受莫名的迫害。

我也經歷過青春期,但時間並不長。青春期到來時,父母多說一個字也會不耐煩,當然,這種不耐煩也不會每次都表現出來,如果這樣的話,那就屬於不折不扣的「無理取鬧」了。但有時不耐煩積累多了,可能會在下一次與父母的矛盾中激發出來。

兩代人之間,代溝是難免的,雙方都覺得對方不了解、不體諒自己,從而產生一次又一次矛盾。一個星期五的晚上,我放學回家,剛進家門,鞋也不換,就往沙發上一癱,為了這件事,媽媽和我之間發生了一次不小的沖突,我明白媽媽的想法,在她的心目中,我一秒鍾都不可以浪費,但我當然不會有這種想法。

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成為矛盾的來源。

再回到「孝」這個問題,端茶倒水、承包家務一定就是孝嗎?當然不全是。在我的理解中,敢於和父母有不同的想法,並善於和父母傾訴,共同解決問題,化解矛盾,互相體諒、寬容,共同找到矛盾的來源,傾聽他們的想法,適當提出建議,並在理解的基礎上改進,何嘗不是一種「孝」呢?

回過神來,歌曲正在播放。

「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親。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

百善孝為先議論文5

等待著放學的一天到了,今天又是一個星期五。回到家,看到正在為工作而擔憂、勞累的父母,我毫不猶豫的過去幫助他們。在幫助父母的同時,我感受到了一股強大的力量,那就是「愛」。

晚上,我們一家子圍著火爐吃飯,中央電視台正在播放《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我們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大家都被那感人的的情節打動了。

張俊,用自己的雙手和一滴滴汗水把家庭撐著,毫無怨言。他和他的弟弟張恆決定每個星期拿獎狀回讓年邁的奶奶高興高興,還在牆上畫張競賽表,得到老師的表揚加一顆心、在一節課上回答問題正確多的加一顆心、給奶奶講故事的加一顆心、回家作業做的最好的加一顆心、在家做家務多的加一顆心等等。五年前,他的爸爸因車禍去世,媽媽離家出走,一直是體弱多病的奶奶帶著他們。家庭的生計極為困難,他們倆兄弟每天放學回家在山上挖草葯、假期到附近的一個老闆手上打工以來維持家庭的生活。年僅12歲的哥哥張俊和10歲的弟弟張恆是多麼的艱辛,多麼的懂事!並且張俊每次在班上考試都是第一名,他們具備了往常人所不能做得,具備了孝—對奶奶、具備了禮—對人、具備了儀—對老師。弟兄倆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孝敬奶奶的重任。

古人說:「百善孝為」,一切善行都是從孝開始做起。孝是人世間一種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是人一生中最深刻的親情,它是人的根、人的本。為什麼孝是百善之先?因為現在我們都在講構建和諧社會,和諧社會關鍵在於一個「和」字,撇開那些政治術語,可以把和諧社會通俗的理解為人類追求嚮往的人心和善,家庭和樂,人際和順,社會和睦,天下和平這樣一種和順美善的理想社會。怎樣才能達到呢?,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子跟他的學生就討論過,並給出了答案。這就是著名的《孝經》。《孝經》一開頭就說:「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以「順」治天下,讓天下都能夠人心歸順;民用和睦,人民百姓都能和平安樂、幸福美滿,上上下下都沒有怨恨不滿,能夠相安無事,這不就是就是現在中央領導人講的和諧社會嗎?

孟子曰:『事孰為大?事親為大。』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世界無處不充滿「孝」。孝順父母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以孝開始,從點點滴滴做起,這樣才能將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更好的發揚下去。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的佳話。對於少年來說,孝可能不那麼完美的表現出來,但是我們要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詮釋它,讓它變得更具有意義,而不是徒有虛名。我們當子女的一定要「好學成才,必志成功」。今天我懂得了什麼才是孝,你們懂了嗎?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Ⅳ 有關「孝敬父母」的議論文(600字)急用~~~

道不遠人:不能不孝敬父母

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我們的生命、思想;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一切都是父母給予我們的。所以,我們不能不孝敬父母。

從古至今,流傳著很多崇尚孝順的人和事。他們有的是平民,有的是皇帝,但他們孝順雙親的事跡,都成為千古美談!薄太後的兒子漢文帝劉恆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身為帝王的漢文帝,其實完全沒必要事事親力親為,只要一聲令下,什麼都可以做好。可是,他做了。至少他沒有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

帝王如此,平民百姓又何嘗不是呢?王祥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但他從不抱怨,總是恭順對待。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直到冰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這份孝心足以感動每個人。

劉恆和王祥不管身份是否卑微,地位是否顯赫,但是,他們都做到了孝敬父母,劉恆雖然身為皇帝,但他侍奉母親的舉動讓我們深受感動,而王祥可以視自己的養母為親生母親對待,以德報怨,更是讓人感動,他們孝順父母的一言一行,難道我們不應以他們為榮嗎?

孝順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古亦有之,今也不少。

潘長江的父親在晚年常常嘆息錯過了演戲的黃金時代,為了讓父親的晚年生活過得充實,潘長江決定幫父親實現多年的銀屏之夢。2002年,潘長江的父親出演電影《今年夏天我們在一起》。為了支持父親,潘長江加盟此片助陣。潘長江為了圓父親的銀屏之夢,讓父親出演了電影,使得父親如願以償,他用感恩的心讓父母在晚年得以快樂,他用拳拳孝心圓了父親的一生之夢,他更用言傳身教的方式傳播了孝道,他讓我們明白了孝的意義。

只有僅僅10歲的劉夢怡出生在一個下崗工人之家,哥哥從小患有腦癱,家庭生活也非常困難。從兩歲起,劉夢怡就成了媽媽照顧哥哥的小幫手,學會了給哥哥倒便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哥哥無論是喝水、吃飯,還是看電視都用手勢告訴劉夢怡。為了讓哥哥有錢看病,她還努力拍戲賺錢,參與了十餘部電影電視劇的拍攝。

平常一句問候,一個愛的眼神,一句感激的話語,都能讓父母高興很久。當父母的生日到來時,即使說一句生日快樂,父母的心裡都會很高興的,當父母生病了,如果拿一點葯,父母也會覺得開心,當父母忙了一天,回到家時,如果為父母倒杯水,父母都會覺得再累也願意,當父母傷心的時候,一句短短的安慰,對於父母來說也是一種幸福,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孝順父母這是亘古不變的真理。一個人來到世界上,總會與他人相識,產生親情、友情、戀情,其中濃的化不開,砸碎骨頭連著筋的唯有父母親情。所以,不管貧窮也好,富貴也罷,孝順父母是我們做兒女應盡的責任。

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這輩子都無法償還的,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父母就開始為了我們而奔波忙碌,他們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他們寧可自己苦,也不肯讓我們受苦,他們對我的愛,是無盡的,偉大的,他們是我們生命的創造者,是他們讓我們可以享受這個世界上的一切,是他們讓我們過的如此快樂,難道,我們不應該報答他們嗎?

Ⅵ 關於孝的議論文

可見,上至領袖,下到百姓,無一不在遵循著“孝道”,孝道是我們中國人最突出的美德。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關於孝的議論文,僅供參考。

關於孝的議論文篇一:談孝道

我看過這么一幅漫畫: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為姥姥舉辦生日宴會。桌上美味佳餚,應有盡有,唯獨沒有姥姥的身影。卻見小外孫指著在廚房正在汗流滿面做飯的姥姥叫道:“姥姥,該您吹蠟燭了。”

好一個生日宴會,這哪裡是為老人舉辦的,分明是讓老人無償地為他們付出!我不禁問道:“中國五千年文明的孝道哪裡去了?”

我們知道,從古至今,“孝”字占據著幾乎全部人的思想意識。不論年長、年幼,都遵循著“孝”。古時候的“孝”便為“順”,孝順永遠連在一起,最後終於成為專有詞。一家之中,父親為一家之主,兒女必須言聽計從,不論對錯,一律服從,這也是孝的一種體現。

而今,“孝”的含義有了進一步的改變,從一味順從,深化到了求大同,存小異,從精神、物質兩方面來盡孝。我們經常可以發現:每當周末,一些老人的家裡總是兒女滿堂,聚在一起,對老人問寒問暖,給老人買補品,陪老人談天,孫子們也向老人匯報好成績,逗老人開心,這是新時代孝的體現。

社會在一天天地進步,從古時的一味順從發展到今天的物質、精神兩方面盡孝,無一不體現出中國人對“孝”的重視。

而國外與我們不同,他們那裡子女與老人之間的關系只是金錢關系,家長只負責把兒女撫養成人,其餘則撒手不管,全無關系了。而家長到了晚年,縱使兒女成群,也不會出現兒孫滿堂,歡聚一堂的情景,他們是冷漠的金錢關系。我聽過這么一件事,有一位老人孤身一人住在美國洛杉磯的一幢小房子里。有一天當郵差來送養老金清單時,發現這個老人已死去多時了。是由於突發心臟病而亡。據了解,她有九個兒女,個個生活得都不錯,還有一個是大資本家。可她在這九個兒女成人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她們,頂多在聖誕節時收到幾份小禮物。而在她死後,她的兒女也未曾表示過什麼。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東西方文明的差異,至少是在“孝道”方面的差異。無怪乎有人這么評析: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是兒童的天堂,成人的戰場和老人的地獄。

可見,講“孝道”是中國人的美德之一。

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同志十分孝敬他的母親。有一次在他回家看望母親的時候,他的母親由於行動不便,年老多病,把褲子拉臟了。當她看見陳毅進來,忙把臟褲子藏到褥子底下。當陳毅發現褥子下的臟褲子之後,埋怨母親為什麼把褲子藏起來,自己的兒子有什麼顧忌的。她母親說:“這粗活還是讓別人去干吧。”陳毅卻說:“我是您的兒子呀?別人怎能代替呢!”說罷,三下五除二就把褲子洗好了。

可見,上至領袖,下到百姓,無一不在遵循著“孝道”,孝道是我們中國人最突出的美德。

我們青少年理應繼承這一美德,決不能像那幅漫畫所畫的那樣做,而是進一步把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發揚光大!

關於孝的議論文篇二:孝道

現代的都市,燈紅酒綠,不斷為了生存的我們,在愈演愈烈的競爭中,不斷接受著艱難困苦的考驗,不斷在“時光”洪流中掙扎,也在‘生活的淘汰賽’中不斷的出局,不斷地榮升,同時也享受著豐富的物質條件與精神財富。

可我們有沒有想過,每當想要早起的我們憊懶的躺在舒適的床上,不願在朦朧中睜開睡眼惺忪的雙眼時,我們的父母在做些什麼?每當,我們在電視機前歡聲笑語時,我們的父母又在做些什麼。每當我們跟父母無理取鬧時,可又曾想過父母的嘆息與悔恨。

滄桑的的臉上流逝著歲月的痕跡,斑白的頭發映刻著風霜的洗禮,枯黃的手“指向”的是生活的艱辛。然而身處在高度文明包圍中的我們為什麼總讓他們操心呢?為什麼?

在我中華綿延的五千年文化中,不乏有“孟母三遷”的典範,在不知不覺中父母已經替我們鋪好了道路,但換來的是“青春難駐”的逝苦啊、

著名作家汪國真的詩集中曾譜有一首《蝶戀花》寫到:“自古青春難駐,年少正好射虎,妙手婉風華,功就與君共駐。起舞,起舞,更有憧憬無數。”讀罷此詩,是否更應珍惜少年時?是否還“紙醉金迷”,自我陶醉呢?

那麼,請珍愛父母,留住時光。盡管時光荏苒,物換星移,但請不要揮霍青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不要忘記蒞臨在我們肩上的重擔,不要有太多悔恨。努力吧!

關於孝的議論文篇三:孝敬父母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中,從道義上來說,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要學會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只有這樣做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才能在當今和諧社會中形成人與人的和諧發展。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生活在這個世界,都源於自己的父母,是他們哺育著我們成長,是他們來成為我們生活之路上的護航者。然而,其實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就背上了孝敬父母的這個責任,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孝敬父母。從古至今,人們都應該明白“百善孝為先”的道理,“子路借米救父母”,“朱德《回憶我的母親》”“孔融讓梨”這些故事都可以充分的證明了,孝敬父母在中國的傳統的美德中占據首要位置,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我們應該感謝父母,是他們給我來到這個世界的權力。然而少年的時光充滿著無限快樂,但是也伴隨著求學的喜怒哀樂,其中也包含了父母的多少酸甜苦辣。父母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日夜操勞,任勞任怨。每當看到父母的黑發中增添的銀絲,發亮的額頭前留下歲月劃過的痕跡,就會有一種力量在不斷鞭策著我,讓我們去認真的學習,用自己的成績回報社會、回報父母,這也是一種行孝之策。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雖然我們現在還很年輕,有很多事情都還不能順理成章的去完成,但是我們可以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換位思考。我們每個人以後都將會成為孩子的父母,然而我們孝敬父母的方式也不只是你讓他們過上幸福的生活,而是在父母停下來休息時你遞上的那一杯涼茶,在他們辛勤勞動流下汗水時遞上的那一塊毛巾,在你學會第一次做飯時端上餐桌上的那一頓晚餐關於孝的議論文作文關於孝的議論文作文。父母喜歡的東西,子女要盡最大的努力去為他們准備,父母不喜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報答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道不遠人,父母面前能盡孝,才符合道義。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孝敬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如果我們不孝敬自己的父母,那就相當於一枝花插在花瓶中,雖然有色有香,卻失去了原有的根。養育之恩須圖報,望子成龍夢成真,孝順家風世世傳,綿延不絕代代興。道也,非遠人者,孝也,尊父母之所敬也。

Ⅶ 高二以孝為話題的議論文作文

以孝律身,即出將入相,都做得妥妥亭亭;以忍御氣,雖橫禍非災,也免脫千千萬萬。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高二以孝為話題的 議論文 作文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以孝為話題的議論文作文1

中國作為一個泱泱大國,擁有多達十四億的人口。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古老的民族已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這五千年,從未變過且流傳至今的那就數孝道了。

孝,乃中華民族傳統之美德。自古就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而孝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一個評價人們道德素養的尺度。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孝」的概念,那麼就沒有資格使用「人」這個名詞來稱呼自己,甚至連動物都不如。羊羔尚且懂得跪乳之恩,烏鴉也知反哺之情。那麼作為靈長類的我們又該當如何呢?

古時候《二十四孝》的 故事 想必大家都已耳熟能詳,故事中的人物也都值得我們敬佩與學習。然而,又過了幾百年乃至上千年,到了這個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又有多少人能夠向他們那樣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呢?在這個現實主義的物質社會,很多人也都變的現實。一味追求自己的地位、賺取自己的薪水、尋求自己的戀人,那麼又有誰能夠真正想到過自己的父母呢?很多人以為能給自己的父母足夠的零花錢,讓他們住豪宅就是盡孝了,且不知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於是「空巢老人」就應時而生。而那些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關愛,能夠兒孫繞膝,享受一家人美滿的快樂。然而,這些正是那些做子女的所不能給的。因為他們要工作、要賺錢、要追求地位。然而我們反過來想一下,自己的父母都已年邁,這些做子女的又能盡孝幾年呢?且不知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懇請那些正忙於工作的子女們好好 反思 一下,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來盡孝。哪怕是陪父母逛下街、看場電影、聊聊天~這些看起來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情卻恰恰是父母最需要的。這平凡的一件事就能讓他們高興好幾天。如此看來,盡孝又何嘗不是一件簡單而有趣的事情呢?

所以了解自己的父母,認清父母的需要,讓父母快樂,讓自己問心無愧才是你當前最應做的。現如今,我們不僅要知道「百善孝為先」,更要做到「百忙孝為先」。把手頭的工作放一放,多陪陪父母,這樣才能真正履行好一個做子女的職責,才能真正把「孝」這一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高二以孝為話題的議論文作文2

人生的問卷答到了這里,我們是否可以以耐心和愛心來續補這空缺的橫線,在老人的闡述中重踏他們曾走過的路,從敬老的氛圍中感受熾熱的回憶……

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敬老愛老並非一個 傳說 ,你必須用真誠去充實它。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境貧寒,是不報復,但十分孝順,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在外討的食物,皆帶回家去供奉二老。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 唱歌 跳舞就像小孩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侍奉他們。」聽到的人感到他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話外音——若有親孝駐心間,乞食下跪又如何?)

著名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老人的生活不應是黯淡的,更多的應富含生的氣息與愛的歡笑。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贊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偉大主席-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拗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名人尚且如此,我們是不是應該年邁的親人做些什麼呢?

其實,人生便是平日司空見慣的太陽。它日復一日地遵循著東升西落的軌道。沒有永遠的烈日當空,無論你的人生多麼不凡,最後你也是會慢慢老去,逝去,最終緩緩地被人們遺忘。人生匆匆,如白駒過隙,,繁華如夢,往日歲月如雲煙般流過天際而無可挽留,不奢求天空對它的眷戀,只為靜靜儲蓄飛翔的力量。那些老人們便是我們前行的高標,你無法忽略他們的存在,試說,如果沒有徐徐落下的太陽,又怎會有「夕陽無限好」的美景呢?百善孝為先,是中國的傳統,現在它以飛快的腳步遍布世界,我相信,「孝」將會占據道德的核心,它將會是為人處事的底線。敬老愛老,應從現在開始。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終於結束了,

高二以孝為話題的議論文作文3

對父母尊敬,對母親敬畏,對父親感激……

這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一直不變的傳統。五千年,這不是簡簡單單的任務,也不是今天這樣明天就是那樣的純粹玩樂。它,是你一直需要守護的親情和感情。

父親給你了完整的基因,他讓你得已成型,漸漸地待到你出生,又看著你長大,最後望著你成家立業走上社會。可能會與父親長的不一樣,但是不能忘記的是你的生命是他給你的,你的血液有著他的三分之一。始終不能忘記你是你父親最值得驕傲的接班人……

「母親」是個值得驕傲和與人尊敬的稱呼,她不但是給了你三分之一的血液,也是給了你一個你第一次必須住進的溫暖的房間的人。每個人的第一套「房子」都是母親含辛茹苦十個月給你「買下」的房子。這或許是你爸爸造成的,但是最後的你,還是應該懂得這樣個給了你生命的人,媽媽為了你痛苦得死去活來。你安詳的來到了這個世界,事實上剛來到這個世上的你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事,不單單是成家立業、娶妻生子。最重要的是讓這兩位給了你生命的年輕人,陪伴他們的後半生,讓他們得到幸福。

特別是媽媽,她在懷胎十月中……可能你並不知道,整天吃不下,還嘔吐。睡覺睡也不踏實。每天挺著大肚子要都直不起。到最後還要受多少罪才能把你生下來。也許吧,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每個婦產科大夫才能明白吧……也可能等你老婆懷孕了你才會懂得吧。

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孝」字,它承載的卻是你與你父母多少年的牽絆,是父母知道你在外給予你的多少牽掛。是在你被別人欺負的時候父親替你主持公道,是母親知道你在學校吃不好,給你送去的燒肉丸。當你享受爸爸的凱旋迴歸、咀嚼著媽媽香噴噴的小肉丸時,你就應該明白他們對你寄託著遠大的希望。

有人說「孝」不過是看到別人衣袖間別著的黑布孝。但是,這卻是要遭天譴的!他們給了你生命,不是讓你直接養老送終的,是寄予了子女會讓自己幸福,相信自己的子女都能有用成才。想一想:一到二十歲,整整3700日。父母讓子女白白吃了二十年的飯,睡了二十年的床,不是到頭來一句「替你養老送終就是了」這不是孝的含義。

「百善孝為先」我國古代思想家孔子一直以一種簡單卻並不容易的孝作為個人的勉勵。傳承了中華五千年無形的「自然遺產」。至今中國,一直視「孝」字為做人的根本。

高二以孝為話題的議論文作文4

百善孝為先。一個人的孝可以撐起一個人,幸福一家人;人人的孝可以安穩一個國。

孝,撐起一個人。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不僅只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家人。前兩天看到一則新聞,一個僅五歲的小女孩,她不能像同齡孩子一樣自由地玩耍,她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顧癱瘓的母親。由於母親癱瘓了,家裡的一切經濟負擔全都落在了父親一個人身上,父親每天早出晚歸。家裡的農活全靠年邁的奶奶,爺爺也早已不在。家裡除了做飯,其他家務她幾乎全包了,她最常做的就是給媽媽倒水,喂媽媽吃葯,給媽媽洗衣服。五歲了,別的小朋友都在媽媽的牽引下去上幼兒園了,可她只能一個人呆在家裡照顧媽媽。當記者問起她想不想和小朋友一起背著書包上學時,小小年紀的她竟然沉默了一會兒,然後點點頭,卻說:「我不去,我還要照顧媽媽。我想上學,但我更想守在媽媽身邊。我要是不在媽媽身邊,她渴了想喝水了怎麼辦?她該吃葯了誰給她遞葯?」一個年僅五歲的小女孩,她的堅強超過了她的年齡所能承擔的。她的孝心支撐起了她那幼小的心靈。

孝,幸福一家人.

三聖母化做凡人與書生劉彥昌成親,還生了一個兒子喚作沉香,因此犯下了天條,被壓在了華山之下。劉彥昌獨自把沉香拉扯大,隨著沉香年齡的增大,詢問母親去哪裡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了。沉香覺得自己長大了,父親依然瞞著他,他覺得很委屈,況且別人都有母親,自己長這么大了連自己的母親長什麼樣都不知道。沉香很不甘心,於是決心走上尋母的路。沉香尋母的事感動了一位道長,道長告訴他,他的母親觸犯了天條被他的親舅舅壓在華山之下。沉香知道自己作為凡人無力與神仙戰斗,於是他拜了道長為師,每天勤學苦練法術,為的就是有一天能夠救出母親一家人團聚。但他的舅舅二郎神一直從中作梗。還好沉香得到了寶蓮燈,做起事來得心應手了。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他救母親的心,在眾多朋友的幫助下他終於劈開了華山就出了母親。沉香的孝心感動了天地,王母也不再追究了。他們一家人終於得到了團聚,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有時候孝心就是一切力量的源泉。

孝,安穩一個國。

孔子在魯國擔任大司馬期間,魯國君王支持他的思想。孔子的思想包含孝。在孔子的教學下,魯國上下無一個不孝之人,人人都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民以食為天,國以民為為本,家和萬事興。魯國上下一片祥和,國泰平安,這跟魯國人有一顆孝心有著必不可少的聯系。

孝敬父母,那是做人的基本,善待家人,那是生命的源泉。

高二以孝為話題的議論文作文5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是自古不變的,孝者,受人敬仰,受人愛戴,但是在這樣的社會中,不孝者大有人在。

世上為何有養老院?不僅僅只是為老人養老那麼簡單,為何養老院中有如此多的老人?因為子女不贍養老人太多。世界上孤寡老人這樣的群體越來越多,記得過年時,有這樣一則公益 廣告 :家家都在吃年夜飯,只有一位老人獨自站在門家門前向遠方遙望,希望看到熟悉的身影,聽兒子喊一聲「爸」。可是未知如願,被隔壁鄰居拉過去。可她們一起吃年夜飯,看到其樂融融的一幕,老人淚流滿面。這則公益廣告不知感動了多少人。工作再忙也別忘記回家看看爸媽,工作在忙過年時也要回家陪父母吃頓飯。

孝,不一定要給父母買,大堆的營養品多陪陪父母也是孝。

記得我們去敬老院參加義務活動,其中就有一條是不允許帶手機,為什麼?因為老人想念他的家人,他們渴望他們的兒子孫子去接他們回家。自然而然,我們也理解了這種情況,老人們拉著我們,讓我們坐下給我們東西吃,在我們身上尋找她的孫子孫女的影子。親切的喊我們「妮兒」「兒子」,我們也把他們當做自己的爺爺奶奶和他們聊天。在談話中詳細地知道他們的家庭狀況,我奶奶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已成家立業,老伴前兩年逝於腦溢血。現在姑奶奶聽力也下降,同他們交流需要助聽器,兒子工作忙,無暇顧及吳奶奶,也苦於無爺爺的遺囑,兩個兒子鬧矛盾也遷於吳奶奶。不履行義務去贍養吳奶奶,在女兒的提議下才把我奶奶送至養老院,所花費用兩個兒子共同支付。過年時才把吳奶奶接到家裡吃一頓團圓飯。團團圓圓一家人在一起屈指可數,孫子孫女見到吳奶奶也只是禮貌性的打聲招呼,在乎多言。我們可憐我奶奶的經歷,也接受了對他們的親切的昵稱,我們一起聊天,我們給老人唱歌唱戲,盡管我們只唱四個音的,老人聽了臉上也是洋溢著幸福。這一次的義務活動影響著老人,也影響著我們,乃至影響著社會。家有一老勝過有一寶。父母把我們養育成人,最後我們卻要舍棄給我們生命的人。吃水不忘挖井人,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又怎會忘記他呢!社會上這一個特殊的群體,需要家人的呵護,他們經歷一輩子的滄桑成就了一番事業,最後家裡卻無力腳之地,又該讓他們何去何從?落葉歸根,大叔舍棄了樹葉該流落何方,多回家看看多陪父母 說說 話,給父母一個家讓他們安享晚年這難嗎?當我們一味索取父母的愛時,怎麼不知道付出呢!

我的奶奶今年夏天查出了得癌症晚期,癌細胞正在一步步的擴散,慢慢吞食姥姥的生命。剛開始的症狀還不是太明顯,醫生說老人最多活到8月15,吃不吃到月餅還不一定。可是姥姥挺過來了,但是現在病情加劇,媽媽和家人都瞞著姥姥說她患的是膽囊炎,姥姥現在吃不下飯,面黃肌瘦,毫無生機每次媽媽給姥姥通完電話都是淚流滿面,那是怎樣的心情?旁人是無法理解的,其實改變不了就要接受。兒女輪番照顧姥姥盡可能的讓她幸福滿足她的要求,時不時的帶她去旅遊逛廟會,吃他以前不捨得吃的東西,把的都給他,以至於讓她無憾,但是現在無論做出多大的努力,也無法彌補以前的遺憾。如果姥姥沒有生病,或許媽媽也永遠,無法這么努力的盡孝。


高二以孝為話題的議論文作文相關 文章 :

★ 高二作文談孝順800字五篇

★ 高二作文談孝順800字優秀範文

★ 高二作文談孝順800字優秀

★ 高中以孝心為話題800字作文

★ 以孝為話題的作文800字

★ 關於孝的議論文800字

★ 高中以孝順為話題的作文

★ 以孝順為話題的作文議論文

★ 孝敬父母的議論文作文4篇

★ 孝敬父母話題高中議論文

Ⅷ 百善孝為先高中議論文範文五篇

古人雲:「夫孝者,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德之基也,等同昊天」父母的養育之恩比天還高比地還遼闊,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百善孝為先高中 議論文 範文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百善孝為先高中議論文範文1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在古代,就把孝當做了第一位,由此可見,「孝」是有多麼的重要。但是,古往今來,又有誰能真真正正的做到這一點又有多少人為了「孝」而抱憾終身......

三國時期的名將「夏侯惇」在一次與梟雄曹操的對戰中,被曹操用弓箭射中了左眼,夏侯惇本想把箭支拔出來,卻連左眼也拔了出來,他大吼一聲:「父精母血,不可棄也!」,說完便將左眼吃了下去。這需要多麼大的毅力和決心需要多麼孝敬父母才可以做到這一點就連和他對戰的曹操都在一旁自嘆不如!

「因為連年戰亂,使得董永的父親死在了戰亂中。而董永,卻因為戰亂,連給父親安葬的費用都沒有。最後沒有辦法,只得將自己賣到一富豪家為奴從而換取安葬費用。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一個在樹下哭泣的女子。女子聲稱無家可歸,兩人一見鍾情,不久兩人便結為夫婦,女子用一個月的時間就 編織 三百匹綢緞,將董永從富豪家贖了回來。之後便對董永說:「我本是天帝之女,因為被你的孝心而感動,所以特地下凡來與你結為夫婦,將你贖身,但現在我要走了......」中華 文化 上下五千年,這便是大家所熟知的「董永賣身葬父」。當今社會,科技文明雖然發展的愈來愈快,不說「賣身葬父」,就連父母都會不管不問,難道就沒有感到愧疚嗎難道就沒有一點兒痛心嗎

當你在外地燈紅酒綠、花天酒地時,有沒有那麼一刻想過家中那蒼老的父母當你連過年都只是敷衍的時候,又何時想過父母的心情、看到過父母那擔憂、遺憾、渴望的眼神你永遠都只是冷冷淡淡......仔細想想,父母生你的時候承受了多大的痛苦而當看到生下的是你時,又是多麼地高興和開心。一有什麼事情想到的必定最先是你,而你又何曾想過父母那為你默默的付出。只是一味的埋怨,嫌父母啰嗦、邋遢......慚愧嗎

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才想起了父母為我們的付出,不要等到真正失去了父母的時候才驀然發現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多麼的令父母寒心。「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百善孝為先!

百善孝為先高中議論文範文2

有句古語說的好:「百善孝為先」。意思就是說,孝敬父母要在美德中占據首位。一個人如果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那麼又有誰願意真心與之交往呢?在我們所學的《弟子規》中「首孝悌」就是要求我們做人必須要以孝敬父母為根本己任。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恭敬地聆聽父母的訓導等等。在古代,三國的時候,孟宗從小就與母親相依為命,孟宗一直很孝順他的母親,對母親侍奉有加。有一次,母親病得很厲害,很想吃用鮮筍做的湯,可這時已近 冬至 ,天氣很冷,哪裡會有筍長出來。孟宗沒有辦法,心裡十分的焦急,可是沒有任何辦法,便跑到竹林里,他雙手抱著毛竹,心裡想著卧床的母親,不禁兩行淚簌簌往下落,孟宗越想越難過,竟大聲的哭了起來。或許是他的一番孝心感動了天地,突然間,眼淚滴落的地方裂開了,從地上露出了幾莖竹筍,孟宗看了破涕而笑,抹掉臉上的淚珠,興高采烈地把這些竹筍帶回家去。他做竹筍湯給母親吃,母親吃了新鮮味美的湯後,居然立刻好了起來。後來他官至司空。比起孟子我真的是自愧不如。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遠古時就有「禮儀之邦」之稱。可見,

孝順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絕不能丟掉老一代流傳下來的良好品德,那就讓我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孝順長輩吧!孝順還有另外一種,那就是舍小家顧大家,歷史上這樣的人也很多,過去人說的忠孝難兩全,實際忠是最大的孝,對我們來講,要想孝,首先要把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好。孝順的方式很多,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 方法 。那就讓我們從我做起發揚我們的優良傳統吧!

感恩是一種溫暖的情感,像一條緩緩流淌的小溪,輕輕吟唱著,在心與心之間傳遞著人世間最純最美的訊息,時刻提醒著我們:道不遠人,不能不孝敬父母。現在,我們都還是剛剛步入初中的中學生,並不能為父母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孝敬父母,應從日常小事做起,從生活中點滴小事開始,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首先應理解父母的辛苦,從心底里感激父母為我們做的一切,時刻充滿一顆感恩心。

百善孝為先高中議論文範文3

「百善無孝先行,孝為根本性中天。」為人子女,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中國是一個擁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大國。在很久以前,無論是飽讀詩書的聖賢,或是截脛剖心的君王,都是以善待父母為天子第一號的目標。如果不善待父母,便會被世人所斥罵唾棄。

只有聽說因孝敬父母而流芳千古的,卻沒聽說有愧欠父母而遺臭萬年。可見,在那時,人們把孝字看得多麼重要。定要把父母安頓的妥妥當當,才能心安理得。日久見人心,是不是真的孝順,只假以時日,便能觀察真假。

漢文帝是個有名的大孝子,對她的母親很孝順,也從來不敢怠慢。母親一病三年,一直卧床不起。漢文帝親自為母親煎葯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床前。每次看見母親睡了之後,才趴在床邊睡一會兒;每次煎完葯,自己必須先嘗嘗,看看葯湯燙不燙。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對待曾國藩的祖父曾天屏,也是典範之一。面對癱卧在床的'父親,十年如一日,義無反顧的照顧他。

大海是波浪的母親,她時常張開溫柔的懷抱,讓她的子女來回穿梭;大山是樹苗的父親,大山無言,只因深沉。但他用他寬厚的肩膀撐起了整片天空;天空是雲朵的母親,時而和藹,時而嚴肅。讓風帶著自己的子女遠行。

寒暑易節,父母的皺紋一天天的變深,耳旁悄然爬上幾縷銀絲。時間的年輪依舊不停的轉動,而他們的容顏卻隨著白發老去。千帆萬艦在大海上飄盪,波浪把他們推了遠方;山上的樹苗也長成了大樹,他們張開了巨大的枝冠,為大山灑下了一片片綠蔭;天空中的雲朵緊緊依偎在一起。風一吹,化成雨滴,滋潤了大地,滋潤了農民們的心田。父母為我們白了頭發,我們要給他們一片晚間雲霞。

母愛的針線編織出了溫暖的世界,父愛的甘露滋養了成長的歲月。為人子女,心裡想的是如何令父母身體健康,生活怡然自得,這就是孝心。他們要的只是子女對自己的一個問候,一句祝福,一片心意,一段感恩,不一定要家財萬貫,位高權重,才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百善孝為先高中議論文範文4

孝是中華民族 傳統文化 的精髓。百行以孝為先,從古到今,這個思想未曾改變。一個有孝道的人,就算他壞事做盡,心中依舊會有一絲良知;一個有孝道的人,就算是再大的困難也不會使他屈服。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古有王祥卧冰求鯉,就算是繼母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講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親的愛,但當父母患病卧床時,他又衣不解帶地去侍候,繼母在天寒地凍的時候想吃活鯉魚,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待冰自動融化後,躍出兩條活鯉魚。繼母食用後,病就痊癒了。他的孝行可謂把「孝乃天經地義」詮釋得淋漓盡致。

平常人家如此,就連帝王也毫不遜色。漢文帝親嘗湯葯,以仁孝之名聞名於天下。他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在床多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的孝行讓人們心目中勾心鬥角,冷漠無情的宮廷生活變得不再可怕,反而像平常人家一樣溫暖貼心。

從古到今,「二十四孝」都是孝子的代名詞,二十四孝的 故事 更是寓意深遠。孝感動天,戲綵娛親,鹿乳奉親,百里負米,埋兒奉母,賣身葬父等,這些故事中的每個人物身上都體現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孝。孝的詮釋方法有很多,而黑龍江人王一民用一種全新的方式詮釋他的孝。

他傾盡畢生的積蓄,騎著三輪車帶著百歲的老母親,歷時三年,實現了與母親一起穿越中國的願望。被稱為現代的孝子。我想再沒有一個人會做載著老母親游歷整個中國這樣的「壯舉」,誰會因為母親小小的一句話而去做這樣的事?現代人都有一種同樣的冷漠:做不到的事就用錢來搪塞。很少人會有這種貼心的想法,為父母的心願四處奔波,二王一民做到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現代的青少年總是與父母保持一種距離,我們稱之為「代溝」,在對待父母時總是冷眼相對,把父母的關愛和叮嚀當做是一種煩惱,總是嫌他們羅嗦。不曾想過自己的一句不經意的'話,一個不經意的眼神和動作都會把父母的新傷得支離破碎,我們也未曾想過父母照顧孩童時的自己有多麼的辛苦,我們從不知曉;我們只曉得勞苦盡教父母受,憂愁盡教父母耽。

我覺得現代人一定要學習語文,學習令人頭痛卻獲益良多的文言文,才可以體會「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千萬經典,效益為先」的深切道理,才可以做個孝順父母,尊愛父母,疼惜父母的人,才會學會體會父母的每句話,每個動作背後所蘊含的愛意。

百善孝為先高中議論文範文5

把「孝」拆開來解釋便是孩子背著老子,中華五千年文化推崇的便是一個孝字,不僅僅是掛在嘴邊的,更是從行動上做到的百善孝為先。我們要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千萬經典,孝悌為先。」《增廣賢文》中早已提出這個觀點,可見做一個有孝心的人是多麼重要,要從內心深處意識到這不僅是倫理道德也是必須肩負的責任。詩三百中寫道:「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如若我們每個人都能如所寫的一樣認識到父母的不易,那麼怎可能有所謂的不孝之子?

中國歷史上曾有過多少行孝的故事?《二十四孝圖》中有過扇枕溫衾的佳話;也有埋兒葬母的傳奇;也有親嘗百草的深愛;更有為了清楚母親病情甘願嘗糞的擔憂與勇氣……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彷彿還在眼前,正是由於一顆真摯的行孝之心才使得他們的故事流芳百世,成為不被時間流逝而掩埋的佳話。

當今社會,其實也不缺乏孝順的孩子,背著母親上大學的故事想必也讓所有中國人為之感動,只是,對於另一個部分人來說,除了感動有更多的觸動嗎?端著熱水給母親洗腳給母親講小鴨子的故事的那個男孩或許早已被許多淡忘,記憶可以被喚醒,但心中的那一份善一分孝是否能被喚醒?拿著母親的錢給別的女孩買花許下海誓山盟,拿著父親的錢在KTV里聲嘶力竭唱著《父親》時,是否還會有人想到三月八號是婦女節,你還從未對最愛你的女人說過我愛你送過康乃馨,是否還會意識到父親不用聽無聲是情歌他只需要你用堅定的眼神告訴他,你長大了,其實,在這個所有一切都飛速發展的時代,什麼都可以緊跟潮流,唯獨那一份善念,一份孝心。

「回家是最好的禮物。」一句所有人都聽過的 廣告 詞,做到真的有那麼難嗎?向前走的時候也記得回過頭看看不再年輕的父母親,如果可以請攙扶著並肩而前行,別讓夢想找不到回家的.路,時刻銘記:百善孝為先。


百善孝為先高中議論文範文相關 文章 :

★ 百善孝為先高中議論文

★ 百善孝為先議論文800字

★ 百善孝為先高三作文

★ 《百善孝為先》的精選作文5篇

★ 高二作文談孝順800字五篇

★ 關於百善孝為先高三作文

★ 優秀作文百善孝為先800字

★ 關於百善孝為先議論文

★ 百善孝為先800字話題作文5篇

Ⅸ "孝心,善行"話題議論文作文不少於800字

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贍養父母是每個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都說養兒為防老,可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人卻老無所依老無所養呢?
在我們小的時候,父母把我們視為珍寶,把我們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的養育了我們,總想把他們最好的留給我們。或許每個父母的能力有大有小,但是他們對兒女的那份深情深愛都是一樣,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幸福快樂的生活與工作。
父母一輩子都把心放在兒女身上,為兒女吃盡了苦,受盡了累,卻從無怨無悔。可我們做子女的又為父母做了什麼呢?甚至很多人連自己父母的名字和生日都不記得,他們唯一記得的是,沒錢了就伸手向父母要。總覺得父母欠他們的一樣,總覺得花父母的錢理所應當天經地義。當他們拿著父母的錢去瀟灑揮霍的時候,可曾想過那些錢都是父母一分一厘省下來的血汗錢。
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大,又操持著我們結婚生子,一輩子為我們操盡了心操碎了心。可當父母年邁需要我們照顧的時候,我們又做了什麼?當我們有了自己的小家之後,又有幾個人真正的時刻想到過父母,牽掛關心過父母。

有的子女嫌棄只能吃飯而無法做事的父母是累贅,不拿好臉色給他們看,有的甚至對他們進行辱罵,叫父母去死,好讓他們少些負擔。有的子女更乾脆更不負責,直接把父母送去養老院,對他們不聞不問不管他們的死活。還有的老父母如果有點房產和存款的話,那他們的老年生活更沒辦法太平,因為那些貪婪的子女會整天吵著鬧著要分財產,不惜鬧上法庭的也不在少數。
我很想問問那些人,你們的良心都蒙蔽了都被狗叼走了嗎?你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可曾為老父母想過,可曾顧及過他們的感受,可曾想過你們也有老的一天,你們今天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就不怕明天你們的子女也這樣來對待你們嗎? 你們可曾知道父母恩深,父母對你們愛重如山血濃於水啊。

此刻我的耳邊回盪著那首經典老歌{常回家看看},我很喜歡這首歌,這歌也唱出了不少老人們的心聲。當父母老的時候,他們不是希望我們給他們多少錢,也不是吃多好穿多好,而是希望我們做子女的能多去關心他們問侯他們。我希望我們做子女的能在父母健在的時候,多盡點孝心多陪陪他們,多和他們說說話,對他們多點關心多點愛心多點耐心,不要「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

在此我想向全國道德模範孟佩傑說:你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很多成年人都無法辦到的事,你在8歲時就做到了,你用你那幼小的身軀為養母撐起的那片天,感動了無數的中國人,也教育了無數的中國人。在你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堅強勇敢,更多的是孝心和感恩。如果每一個人都能有你那樣一份孝心和良知,那麼我相信這個社會的明天一定是很和諧美好。

閱讀全文

與孝敬議論文的題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保險金可以重復交嗎 瀏覽:758
適合老人家長期吃的鈣片 瀏覽:782
桂林退休人員認證網址 瀏覽:41
社保買滿15年退休工資每月發多少 瀏覽:621
為什麼好心的弟弟老是被父母罵 瀏覽:104
劍網三2015重陽節任務 瀏覽:320
父母是狗生什麼寶寶 瀏覽:788
山西省退休人員醫療就醫轉移 瀏覽:233
煮牛肉湯用什麼調料養生 瀏覽:213
青海農村養老有哪些項目 瀏覽:759
龍崗體檢多少錢一次 瀏覽:780
上海浦東三林老年大學地址 瀏覽:777
重陽節古詩小報 瀏覽:821
退休職工年檢需要拿什麼證件 瀏覽:916
退休時不同城市交社保 瀏覽:497
教育電影孝順女兒問答 瀏覽:254
韓國老年痴呆殺人電影 瀏覽:324
上海養老療養床怎麼用 瀏覽:203
鄉政府工勤人員能提前退休嗎 瀏覽:737
大學體檢都檢查什麼男 瀏覽: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