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孝順父母的反思1000字
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華夏文明五千年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來,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殊不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當白發皓首的父母步履蹣跚需要攙扶,當世上最愛我們的人兒最終離我而去時,捫心自問:你可曾坦然面對自己的良心?你可曾回報過父母山高水長般厚重的摯愛?
感恩父母給了我生命。相信每個人小時候都是父母的寶貝,是家庭的希望。在父母看來,兒女就是他們的一切,甚至比他們的生命還重要。衣食住行,父母總是把最好的給我們。父母對待我們,常常是拿在手裡怕碎了,含在嘴裡怕化了,舔犢之情,天地動容。在父母的羽翼下,我們漸漸地長大,在被愛中麻木、叛逆,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總想沖破父母為我們築起的那道保護網,去追尋屬於自己的天空。曾幾何時,我們會把父母的愛視為羈絆,看成枷鎖,在不經意間傷害父母的心,而把孝思拋卻於九霄雲外。
曾經有一則公益廣告,讓許多人心靈為之震撼:一個老奶奶周末為兒女們准備了豐盛的飯菜,滿心歡喜地等他們回家,可最終接到的卻是一個又一個類似的電話:「媽,今天有事,不回去了。」滿頭白發的老人無奈地對著電話說:「沒事,忙吧!」那一刻,一種無名的孤獨令人心酸。我不知道,當我們長大後,我們終究要離別父母,像鳥兒飛上藍天,那時,我們是否還會想起那句亘古不渝的」百善孝為先」?是否還會想起父母那滿含期待的眼神,找點時間,找點空閑,帶著孝心常回家看看?
其實,人人都是生命的過客。隨著時光的流逝,父母也會一天天地老去,兒女相伴、子孫繞膝,成了他們唯一的奢望。人們都希冀自己的生命能像夏花一般絢爛,秋葉一樣靜美,可是繽紛人世間,有多少人顧及過父母的感受?我想說,別等父母倏然遠去的時候,再想起「百善孝為先」,再想起要孝順他們,悔之晚矣,到那時留給你的只能是綿綿無盡的遺憾。
心存孝思,孝順父母,愛他們就是愛自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當父母滿身風塵步入家門時,你的一句問候,這就是孝順;你遞上一杯茶水,這就是孝順;你在忙碌中不忘父母的生日,這就是孝順;當吃完晚飯時,你幫父母收拾碗筷,這就是孝順;當父母生病時,你能夠陪伴他們身邊,這就是孝順;當父母孤單寂寞時,你能陪他們聊天,這就是孝順。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都是人世間最為寶貴的愛的因子,都是普天下父母最為珍視的慰藉。
我非常喜歡蘇芮演唱的《奉獻》,並常常為此輾轉反側、躬身自問,那纏綿悱惻的旋律始終在我的腦海回響:「長路奉獻給遠方,江河奉獻給海洋,星光奉獻給長夜,草原奉獻給牧場,歲月奉獻給季節,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爹娘?」
題目感悟孝思
『貳』 盡孝的自我反思是什麼
篇一:孝道感悟心得體會
無論在家裡還是在教會,我常聽到母親說古人的一句話「百善孝為先」。自從主席上任以來,大街小巷更是貼滿了「孝道」字樣,因為母親教育我們也常講「孝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品質」。孝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父母為了我們吃得好穿得暖,整天沒日沒夜地去操勞,把辛辛苦苦掙來的錢都花在我們做子女的身上,可他們卻從來都不錯花一分錢。父母無私的愛和辛勤勞動灑下的汗水裡,都寄託著他們在子女身上的祝福和期盼。
那麼我們如何來回報自己的父母和長輩呢?我們應該讓父母少操心,努力學習爭取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讓父母少一分擔心,多一份放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關心和尊敬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大人眼中做一個既貼心又懂事的好孩子。
記得有一次姥姥生病了,母親又忙於干農活,我就主動擔起了照顧姥姥的任務。我把母親做好的飯菜端到了姥姥的身邊,姥姥需要什麼我就麻利地給她拿來,等姥姥吃完了我再端回去,最後把碗也洗得乾乾凈凈……母親進來時滿意地對我笑了笑,豎起了大拇指,誇我是懂事的好孩子。得到母親的贊許我也很高興。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同學們,讓我們永遠的記住孝心的存在,爭做人人誇獎的孝道好少年。
篇二:孝道感悟心得體會
「百善孝為先」這是中國人從古至今不變的認知,不孝道作為道德的根本。當今社會文化在進步、時代在變遷,唯有孝道一直被人所遵從,被人所繼承。讀了《論語》中的《為孝》我更深刻體會到了孝道的真諦。
孝乃是《論語》的重要組成部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子又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一喜為父母還在世而喜,一懼,因父母年高而懼。也有許多人覺的自己已經盡到了孝道了,他們都說「我父母吃的是最好的,穿的是最新的,住的是最大的。」可是他們卻不知道,孝道乃是心為先,行為次。面對父母,今天的兒女應該要問問自己:如何讓老人因為有自己這個孩子而感到自豪,我們怎樣做到真正的孝?一首現代歌唱出了許多父母的心,那就是《常回家看看》,父母不在乎你在外面做什麼,不在乎你給與他們多少。在乎的僅僅是你對他們的心,希望你可以常回家看看,不管如何,他們只要能看見你們,那麼他們就會覺的他們是最幸福的老人。在孝敬父母的時候我們要做到一點:「事父母,能竭其力。」我們在孝敬父母的時候,我們應該做到竭盡全力,盡自己所能去孝敬父母。心為先,行為次。當往往我們把這竭盡全力都用到了工作上面去了,對於父母,我們竭盡全力了嗎?
孝,乃是子女對父母、晚輩對長輩的尊敬、依從、感恩的心理。
嬰孩呱呱落地,從此即與父母家人朝夕生活在一起,其感最親者,無過於父母雙親。父母對孩子的照顧可謂無微不至,為子女的成長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此種慈愛之情,嬰兒即能感知。待其稍長,略具智識,即開始教以孝道,即教導孩子體認父母之辛勞,要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回報父母。這樣教,這樣說,這樣做,都是在孩子能理解的范圍之內。孩子雖小,也能感知父母是怎樣的疼我愛我,我學父母的樣,也應該如此這般去疼父母愛父母,從而使孩子從小即體悟到愛父母是怎樣的一種滋味。這種情感體驗,就是在孩子天真無邪的心田中播下了一顆「愛」的種子。從小即知愛父母,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長大後就會很自然地愛兄弟姐妹,愛周圍的人,愛國家,愛社會,愛人類。可見,中國人教孝,就是要由近及遠,由易及難,一步步培養出孩子的愛心來,最終使孩子養成一顆對人類全體大公無私的愛心。而這一切,都是打小從教孩子孝道開始。孝,既是一切教育的開始,又是一切教育的歸宿。所以中國人說:「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
如果說父母疼愛子女在相當的程度上是本於天性,那麼教孩子孝道則是一種人文教育,是後天教化的結果。
固然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勞,要盡我所能來回報雙親,但這種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時施以正確的教導方法,使之生根、發芽、成長、堅固,則此種感恩的心情很快會泯滅掉。不知不覺中,認為父母疼我愛我乃天經地義之事,已經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至於我也要疼父母愛父母,因無人教無人提醒,沒有成為我的生活習慣,乃漸漸遺忘於腦後,最後則渺然無知矣。幼童時期就沒有引導孩子形成孝道的觀念,沒有使孝順父母成為孩子的自覺行動,長大後卻埋怨孩子不懂孝道,豈非是緣木而求魚!打小就培養孩子的孝道精神,從娃娃抓起,這是最關鍵的,也最容易見成效。所以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中國人的老話:「愛子,教之以義方」,而孝道,就是義方之最大者。
《史記》中說:「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父母是我們的生命之 源,是人生的啟蒙老師,是天下最疼愛自己的人。倘若沒有父母的撫養,自己能從一棵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嗎?世間最可報答的人是誰?依我看就是父母親。自己本 事再大,官職再高,也不能忘本,不能過河拆橋。正如一首詩中寫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 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乳恩。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能承望他愛別人呢
『叄』 新八德孝親反思日記兩篇
通過深入學習,「新八德」中的內容對我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新八德」包括立志、孝親、尊師、友學、長善、救失、守法和落實《弟子規》。它全面科學地講解了學生成才教育內容和生活范圍所應遵循的正確成才之道,旨在繼承中華傳統美德,並賦予其新的內涵。這體現了民族生命力的全新價值。同時,「新八德」教育與國家、學校和家庭的教育目標相一致,是「八榮八恥」教育的基礎。它符合教育方針和素質教育理論,是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教育。因此,我們認為進行「新八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和必要性。
這一教育方式讓我們感慨良多,引發了我們對感恩與孝親的更深入思考。感恩的情感是非常樸素的,感恩的內涵則是極其豐富的。感恩的心使我們能夠與他人、集體、國家乃至天地自然建立一種良性、和諧的關系。
當一個人在危難時刻得到他人的救助,他自然會對救助他的人心存感激,這是一種自然的情感。同樣,一個人常常得到某人的幫助,他會對幫助自己的人心懷感激。然而,也存在忘恩負義之徒,他們以怨報德,但必定為世人所不齒,因為他們已經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倫理。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感恩是一種樸素的情感,或是一種樸素的倫理。
孝親作為「新八德」之一,它強調的是對父母的尊敬和愛護。孝順不僅僅體現在物質上的供養,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關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通過行動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比如多花時間陪伴他們,傾聽他們的想法,理解他們的需要。
反思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我們需要關注如何更好地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和孝親意識。學校教育應該加強品德教育,讓學生理解孝親的意義,培養他們對父母的感激之情。同時,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父母應該通過自己的行為為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從小學會感恩和孝順。
通過「新八德」教育,我們不僅能夠傳承中華傳統美德,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使他們成為具有高尚情操的人。這樣的教育不僅有助於學生的個人成長,也有助於構建和諧的社會。
『肆』 人活著,為什麼要對父母孝順
下面,我們就為什麼要對父母孝順做個反思,希望能對大家有所觸動。
孝順父母的本質是感恩,感恩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把我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來,讓我們品嘗人生的酸甜苦辣,生命因為經歷而變得愈發厚實。
人最初的感恩之心,就是對父母的感激,這也是我們行走世間最溫暖的行囊,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都沒有忘記父母的恩情。
人生是一場單程旅行,父母陪我們長大,看我們漸行漸遠,我們卻很難回過頭抱一抱父母,看父母蒼老的鬢角。
孝順的意義,就在於告訴自己不要忘本,保持心底的溫暖,在人世安然前行。
父母是我們的榜樣,也是教會我們無私愛他人的老師,父母的愛,對於我們毫無保留,也不求回報。
正是在這樣愛的氛圍中長大,我們才學會了如何去付出,如何去愛他人,同時,也懂得了怎麼被愛。
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會伴隨一個人一生,同樣的,原生家庭帶來的溫暖,也會驅動一個人勇敢前行。
愛是世間最美好的期待,不要吝惜給予,像父母愛我們一樣去愛父母,愛身邊的人,你的人生終會迎來更多的精彩。
孝順父母的意義在於,無論我們走多遠,父母都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來處。
有父母孝順的人是幸福的,自己的孝心有承載的地方,也有心棲息的地方,即使滿身疲憊,也可以回家。
孝順父母,會讓我們始終記得來時的路,保持自己的初心,給前行的路上增加更多的意義,讓父母以我們為榮。
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我們也是孩子的老師,我們如何孝順父母,對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
有一天,當我們成為站在孩子身後的守望者時,孩子也不會忘了回頭看我們一眼,抱一抱我們。
我們的孝順,就是給孩子樹立了榜樣,為自己的晚年埋下一顆幸福的種子。
不孝順老人的父母,不會養出孝順的孩子,自己造成的因,終究會十倍、百倍的回報在自己身上。
『伍』 孝心讀後感50字急需
範文一:
《孝心無價》這篇文章出自著名作家畢淑敏之手,作者在文章開始舉得兩個關於「孝」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比比皆是。一種求學的苦孩子,一種離家的遊子,作者並不認可他們的「孝」,由此引發出行孝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話題。作者相信天下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但作者更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時間的流逝,將會帶走行孝的機會。因為人生是短暫的,父母可能在我們想行孝之時已離開人世。
的確,子女對待父母的「孝」,無論什麼方式,無論這種方式是豐厚還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獻上一份孝心,這種感情都是無比珍貴和美好的。不養兒不知父母恩,自己做了媽媽後對「父母」有了更深的認識,父母為兒女全心全意,盡管深知兒女對父母的愛會大打折扣,但沒有哪一個父母會因此控制自己的「愛心」。有了做父母的體會,和媽媽之間的交流也多了這方面的內容。村裡誰家的兒女孝順了,誰家的孩子對老人不好了,家長里短成了媽媽的世界的主要內容之一。大致聽上去,孝各有各的「孝」法,而不孝之子大概有以下幾種:
一、兒子妻管嚴,想孝不敢孝。我一直片面的認為這種情況責任還是在兒子身上,歸根到底,是兒子不孝順。
二、啃老族,父母不斷給予,在兒女看來是理所應當,除了伸手要,其他的就沒什麼事了。在父母需要兒女的時候,兒女則很默然。
三、上樑不正下樑歪,用媽的話來說是——像「根」;
四、天生不孝之子,對待父母的行徑令人發指……
反思一下現實中這些活生生的例子,我感覺許多「不孝」的行為是由於缺乏家教,父母溺愛、縱容造成的。這樣的孩子不懂得愛,體會不到愛,更不懂得感恩,在他們眼裡,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他們應該做的,而兒女的義務呢,則早已拋到九霄雲外去了。不過,從媽媽的嘮叨中,我也聽出來了,與過去的窮日子相比,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有了經濟條件的支撐,不孝的人或事都少了許多。但「孝」的界定僅僅與「金錢」有關嗎?由此,又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什麼是「孝」?
曾經讀過《子游問孝》的典故。有一次孔子的學生子游問老師什麼是「孝」?孔子說:「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孝僅僅是能夠贍養父母罷了,但是像貓狗這樣的寵物尚且被人們飼養喜愛。如果對待父母沒有順從恭敬的心態,那麼用什麼來區分孝順與飼養呢?」孔子的話雖然有些逆耳,不過我們不得不稱道聖人的教訓實在是金玉良言。父母和子女所處的時代不同,思想觀念和文化水平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自然也不一樣,這一點是做子女應該體諒的。我們不能因此不屑於傾聽父母「淺薄」的談論,剝奪他們傾聽兒女「高深」理論的權利。我們講求的快樂包括物質和精神的共同享受,現在大多數子女都能夠滿足父母的物質消費,所以「孝」的要求也就相應提高。如果不順從父母的意願做事使他們開心,又怎麼滿足他們的精神享受呢?喂飽小貓小狗之後,還知道給它們一些線團皮球之類的東西讓它們自得其樂,難道「生我夠勞」的「哀哀父母」還不如它們嗎?其實父母會對子女提出什麼非分要求嗎?只不過是子女因為各種各樣的意願不願意去做罷了。只要稍微用一點自製力,我們就可以做到「孝」了。孝心是實實在在的,但它又沒有什麼固定的標准,一款珠寶是孝心,一雙襪子也是孝心。孝心不在於物質的高低,而在於你的心。
憑心而論,要說「孝」,我遠不如對象。他的心思細,兩頭的老人需要什麼,他都會想到。但我也感到他的「孝」有些變化。結婚前幾年,每次回公婆家(對象家在外地),老公第一個晚上都會通宵達旦地和父母秉燭夜談。我很是奇怪地問他:說什麼說一個晚上?是啊,無非就是說工作,說生活,說雞毛蒜皮的瑣事。可慢慢的,老公自己也奇怪:幾個月回一次家,和父母也沒什麼說的了,可能是老婆孩子現在已經成了生活的全部?我呢,自小媽就比較慣我,有了孩子後,媽媽也一直照顧著我們全家。但不善交流的我卻很少和媽媽溝通,可能物質上我比姐姐付出的多點,但我深知,精神上的慰藉,我給媽媽的很少。自己一直在拒絕長大,很少陪母親說說話,寬慰母親的一些心結。因為在我眼裡,有時候和媽媽簡直是無法溝通,她說的我不感興趣,我說的媽媽又聽不明白。從這個角度來說,我真是個「不孝子」啊!
年輕的朋友們,我們經常談要孝順父母,請問你准備什麼時間去孝敬你的父母呢?有人說要等到長大了、做事了、有收入了就有能力孝敬父母了,你有沒有想過,你做事了以後,每天忙忙碌碌,面對比競爭的壓力,你那有時間去孝敬父母?等你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你把父母接到身邊,說可以孝敬父母了,其實不如說你是讓父母幫你養孩子,幫你整理煩亂的生活,是你孝敬父母,還是父母用無私的愛再次為你支撐起一片安靜的天空?等你的孩子長大了,你終於有了時間可以給自己的父母,可是你想過嗎,此時的父母是70還是80了,有多少父母可以堅持到80多歲,90多歲,即使堅持到八、九十歲父母又能吃的下多少你做的飯-------朋友們,孝敬父母是沒有時間和能力的限定的,人生不是總有是守侯在父母身邊,趁我們現在可以經常守在父母身邊的時候,敞開心扉告訴父母你應該說的話,對父母說你深深的愛著他們,也感謝他們深深的愛著你;做現在有能力為父母做的事情,為父母沏一杯茶,多用心聽聽父母好象很煩人的要求,不要等到明天———時間是一條單行道啊……
人都會有老的一天,但不到老誰都不會知道老人心裡想些什麼,老人心裡有什麼需求。但我想我們能做的盡力去做:給他們買件喜歡的衣服,買些可口的食品,耐心地聽他們絮絮叨叨地告訴你一些「新聞」,盡管你對此絲毫沒有興趣。把生活中,工作上的事跟他們說說,盡管他們可能並不能體會你的艱辛……這樣,才不會在老人離開我們的時候,留下遺憾或者懊悔。
「孝心無價」,從自己做起吧!
範文二:
今天,我讀了《花季信風》。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作者家境貧寒,整日揭不開鍋,只能以胡蘿卜充飢,父親得了浮腫病。一日,作者發現大櫥中有一紙包,便好奇打開發現是紅棗,他難忍飢餓而偷偷吃了。最後父親發現便痛打一頓,並告知是要寄給遠方的奶奶吃的。
讀完全文,我被文中爸爸的那份孝心深深感動了。盡管自己生活艱難,朝不保夕。可是,他心中卻想著自己的生他養他的老母親。我想:他在動手打自己孩子的同時,自己的心也在哭泣,他又何嘗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可是那份可貴的孝心卻戰勝了自我,怎麼不讓人感動?
讀著讀著,我眼前不由出現了這樣一幕:一間低矮的小屋,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無助的坐在桌旁,孤獨、寂寞……外面禮花此起彼伏,有那麼一家圍坐在一起吃著團圓飯。歡聲傳遍整間屋子。那就是我的一家,這位老人就是生了三個兒子的奶奶。
奶奶生活在艱苦的年代,爺爺病逝,奶奶為了三個兒子沒有改嫁。艱難的度過了那段歲月,為三個兒子娶妻。可是,她老了,三個兒子不知置老人於何處。最後,大伯母提議為老人蓋了一間小屋。大伯雖有不忍,但迫於壓力點頭贊同。從此,三家全心全意賺錢撫養自己的孩子。奶奶常說:當初她帶三個孩子完全是一條心,而現在三個兒子卻三條心,一個媽也養不活。
讀了本文,我想大伯兄弟幾人總有一天你們也要老,自己的孩子也要娶妻生子,到那時你們的境遇也會和奶奶一樣,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天下的子女,我真想讓你也來看看《花季信風》中的那位父親,那份可貴的孝心,記住:有了父母的付出,才有了今天的參天大樹,有了父母的付出,才有了現在的我們。千萬不要忘本。衷心的希望天下的家長都有讓自己滿意的兒女,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更懂事。
『陸』 孝親反思日記200字
孝親敬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父母對子女有養育之恩,子女對父母應當孝敬,也是我們為人子女應盡的義務。本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孝親反思的話題作文400字範文,歡迎閱讀。
關於孝親反思的話題作文400字篇一
我既是學校里的班幹部也是家裡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東西,回家時我主動幫忙拎袋子。袋子里有一個西瓜和一些零食兩者共10公斤左右。我才走了幾步便累得直喘氣,媽媽見了便叫我快些放下讓她來拎。我笑了笑風趣地說:「我已是家中的三號男子了就像小雛鷹翅膀硬了能夠獨立了,是時候讓我分擔一些事了。
況且您也累了一天了就讓我當一男子漢吧。」不容媽媽分說我已拎起袋子往家裡走去。在回家的途中我已精疲力竭幾乎是走一步喘兩下走一步喘兩下……就像紅軍在長征。在這過程中,媽媽也勸過我N次,可我每次都搖搖頭堅持自己走。該上樓梯了,這對體力耗盡的我來說是一個考驗。這時,媽媽又催我快點把東西給她了,而我像鐵了心似的不聽勸堅持自己拿。當樓板爬了一半時,媽媽拉住了我,想給我減輕「壓力」。我堅定地說:「我也算半個男子漢了,也該出力,今天你就不要插手幫忙了,讓你兒子一個人完成吧。」說著我便拿起袋子往家裡連爬帶走地往家裡去……
我不僅在學校里盡心盡力,我在家裡也是這樣為長輩們分擔了許多家務,所以媽媽也一直稱贊我,以後,我還會繼續努力做個大男子漢。
關於孝親反思的話題作文400字篇二
自古百孝為先,鴉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
感恩,生而為人,要感謝父母的恩惠。如果沒有父母的恩惠,我們何能存與天地之間?所以,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永存人間。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的財富。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和親和力的具體體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為做人的一個准則!
在此,我自豪的告訴大家,敬老愛老的美德如黑夜裡的一束光;如冬天裡的一把火;如沙漠中的一泓泉水;如久旱時的一場甘霖。敬老愛老,其實就是在寒冷時付出一些溫暖;在需要幫助時伸出一雙溫暖的手;在需要談心的時給予一顆火熱的心;需要關心時說出一些親切的慰問!
居家時,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在外時,要幫助長輩。
鮮花可以枯萎,滄海可以變桑田。但是我們感恩的心不能變,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感恩父母,孝親敬老!
關於孝親反思的話題作文400字篇三
在長輩們的眼裡,我一直是個孝順懂禮貌的好孩子。可是,那一次卻······
那是今年的「六一」兒童節,我在學校里開完了聯歡會,隨著放學隊走到媽媽面前,只見媽媽已在那裡等了我近半小時。突然,我看見媽媽的車籃里有個毛絨絨的東西。拿來一看,是個喜羊羊的玩具,媽媽說是買給我的禮物。這時來了兩個我的同學,見媽媽手中的玩具,便偷偷地笑了幾聲。媽媽不知道為什麼,可是我知道。一路上,我並沒有說什麼,只是一直沉默不語。回到家,我還是沒有說話。媽媽再也忍不住了,便尋問我有什麼心事。我生氣地說:「我不喜歡那個玩具」。媽媽的眼淚頓時淌了下來,也不說話了。我感覺我傷了她的心,便很內疚。但我一直沒有勇氣去說聲:「媽媽,對不起!」
後來,我讀了徐州邵帥的故事:他母親患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邵帥忍受了連成人都難忍受的苦,為媽媽在北京做了抽髓手術。先捐了500毫升骨髓血,又捐出了約100毫升造血細胞。我深深感到,邵帥是偉大的,我是渺小的,他為母親做了這么多,可母親為我買了禮物,我卻發了這么大的脾氣,我真是太微不足道了······
孝親敬長,我該怎麼辦?我想:無論爸爸媽媽買的禮物自己怎麼不喜歡,但那也是父母的心願,我們一定要接受,因為接受也是一種禮貌。我們要懷著感恩的心去回報父母,去愛父母,不能向父母發脾氣,對其他親人也要這樣。學會接受愛和表達愛,因為愛是相互的,媽媽送禮物表達她對我們的愛和祝福,我們接受祝福,讓媽媽幸福是我們最大的孝心,我們是快樂的,媽媽就是幸福的。
關於孝親反思的話題作文400字篇四
孝親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我們中國人民都必須會做到的事,而有些人,不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反而不聽父母的話,還辱罵老人。老人說他幾句,他不把老人放在眼裡,甚至頂嘴反抗,這就意味著不孝親不敬老。
我們應該學習身邊的那些懂得孝親敬老的人,學習他們的行為。比如:扶老奶奶、老爺爺過馬路,幫助那些殘疾的老人,不要無視他們的存在······
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的衣食住行,讓我們豐衣足食而早出晩歸。為了我們的學習,他們的額頭上出現了一排排粗粗的黑線。為了我們······他們的頭發被一根根愁白。所以,我們要理解父母的疾苦,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外出要給我們的父母打招呼,放學不能及時回家要給他們打電話,別讓他們擔心。要聽從父母的教誨,不要任性,不要和父母對著干。否則就不孝親不敬老了。因此,孝親敬老是我們學生必備的禮儀原則。
作為學生,我們不僅在家裡要做到孝親敬老,在外面也同樣要做到孝親敬老;作為學生,我們不僅在語言上要孝親敬老,而且要把孝親敬老的這個優良傳統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去。
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為孝親敬老這項活動一起努力!
望採納
『柒』 孝經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孝經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孝經》教會我們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讀了《孝經》,我受益匪淺。
孔子說:「百事孝為先」。《弟子規》里也說:「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讀到這里,我想起平時我對媽媽的種種不好的表現,不由得臉紅了……平時我對媽媽總是呼來喚去的,我以為媽媽生了我,就要為我服務,什麼就得依著我。於是就連一點點小事,我都要媽媽來做。本來洗碗筷、打洗澡水等這樣的家務活我完全可以自己做的,但是我卻不做,全部要爸爸媽媽為我做,他們對我百般依順,我對待他們卻完全隨著性子。有一次,我被作業難住了,心情不好,爸爸媽媽來叫我吃飯時叫了我好幾聲我都不理他們,最後才兇巴巴的對他們吼道:「我心情不好,別來煩我!滾!!」爸爸媽媽不但不生氣,還溫柔地安慰我。現在讀了《孝經》,學了《弟子規》,再想想老師說過的話「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我知道我錯了!我已經長這么大了,還對爸爸媽媽大吼大叫,一點點小事情都願意去做,以後怎麼能做大事呢?
我對自己以前的行為感到羞愧。古人說「有錯就改不算晚」,我決心「亡羊補牢」。從今以後我一定以孝為先,好好對爸爸媽媽,不會再對爸爸媽媽大吼大叫,不會再亂發脾氣了,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為祖國作貢獻。我也希望所有的人能像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一給予一點關懷,用我們的愛心,真心去幫助所要幫助的人,讓世界充滿愛,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好!
父母雖辭世,讀完孝經,欣喜能盡更大的孝。
這一生,對於自己的父母,叩首二次,一次出嫁時,最後是父母離世時的告別。1996年父親去世時,當司儀讓我們兄妹三人跪下,一叩生育之恩,二叩養育之恩,三叩教育之恩,當時身懷六甲,心裡好痛,因為已嫁他鄉為人婦,在父親病危時,無法盡孝。去年母親辭世,而今我已成孤兒,因此決定參加孝經的課程,最初的想法是,此生我已無法盡孝於親生父母,如何透過學習孝經,提醒朋友能珍惜行孝的歲月,不留遺憾。
一部孝經讀下來,收獲的不僅是走出「父母已離世而無法盡孝「的愧疚,明白「事親」僅是孝之始,現在要做的是更深層的孝。從自身的扮演的各種角色去參悟與實踐,也許不及「立身揚名,以顯父母「的境地,但至少無忝所生,也不致愧對竇老師的啟蒙和「儒風大家」團隊的一番用心及多位同學的智慧分享。這短短三周不到的課程,讓年過半百的心靈再次地飛躍。行坐之間仍能有所作為。
首先,奉行恭敬和持誡作為自身待人處事的准則。
在家,學習竇老師,從「孝經「開始,帶著孩子們開始接觸儒家思想,逐步建構自家文化。
在崗位,企業雖小,也不該妄自菲薄,經營自身的富與貴,以保全一方的順遂。
隨緣分享和傳播「孝道「的智慧。
最後,用三心相問來總結自己的所得:「表相」背讀孝經,及通曉儒、釋、道相關經典的哲理。「真相」透過通曉萬象聖達公式,解答生活或工作上遭遇各種難題與困惑;觀測政治、經濟、國家、世界的詭譎多變。「心相」是從心開始洗滌,提高自身「行孝」的格局,不論生活,工作都應本著慈悲大愛的初衷遊走在世間,持誡與謙恭修行人間法。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乃孔子與曾子的問答之詞,百善孝為先,《孝經》的通篇理論便是孝道,但是這個「孝」並不只是對父母的奉養,而有更深刻的含義。
在《孝經》中,孔子認為,對國家,對社會做出貢獻的,能光宗耀祖的,才是大孝。在書中,孔子描述了不同等級的人應該向父母履行的各種不同的孝道,表現出了明顯的等級觀念。然而,孔子說的孝並不是對父母的一味順從,而是當父母行為不正時勇於提出,這與後來封建社會的愚孝是不同的。
《孝經》是儒家的經典著作,對中國的政治、歷史、文化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我在《孝經》中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比有先也,言有兄也。」這句話的大意就是天子不但不以自己為尊,還要尊其父,不但不以自己為先還要先其兄。對待兄弟們都以理對待。這也就是孔子的理論不同於其他的地方吧。
《孝經》提出要借用國家法律的權威,維護其宗法等級關系和道德秩序,它還主張把「孝」貫串於人的一切行為之中,「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是孝之終。它把維護宗法等級關系與為君主服務聯系起來,主張「孝」要「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並按照父親的生老病死等生命過程,提出「孝」的具體要求:「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學校為我們推薦《孝經》這本書,就是想讓我們對自己的父母多一些理解,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時候才後悔。其實,父母比想像中要更加愛你,只是方式會有些特殊,我們都要理解父母,記住一個字—孝!
孝經:孝敬父母。孝是上帝安排的,一定要孝順父母,一定要對父母好, 不要跟父母頂嘴,吵鬧,。下面就來說說我是怎樣,孝順父母的吧!
某一星期的星期天,我和姥姥正在聊天,姥姥說要切黃瓜,姥姥的手爛啦!切黃瓜很費勁,那時候我正在寫數學作業,就剩一道題就寫完了,看見姥姥切黃瓜費勁的樣子,我就連忙跑過去對姥姥說:「姥姥,我來幫你切吧」!我第一次切的時候切不好,對接的時候還是不好,但是我慢慢切慢慢切,我把黃瓜,切完了以後,姥姥誇我真棒!我微笑的點點頭。
又繼續在寫書寫數學,這時候媽媽剛回來,媽媽說數學作業寫完了沒呀?我說媽媽我還沒有寫完,我媽說,為啥沒有寫完,寶貝,因為我幫姥姥切黃瓜啦!姥姥手爛啦,切黃瓜很費勁,所以我就幫姥姥親切黃瓜,所以就沒有寫完作業,媽媽聽到我說這樣的話,開心的笑了,我也微微一笑,姥姥給我給媽媽說,子航寫的可快啦,馬上就寫完啦,媽媽又等我了兩分鍾,我把這道題寫完啦。然後我就開始寫語文作業語文作業,媽媽誇我,真是個孝順的孩子,姥姥也誇我可真乖,我說沒事兒,這都是我應該做的,我和姥姥還有媽媽都笑了,媽媽還給我豎起了大拇指,誇我真棒!
這就是孝,在以前孝是最重要的本領,孝順父母是誰都知道的事情,可是有的人卻不,知道孝順父母跟父母頂嘴,還會把爸爸媽媽給氣哭了!這種人我最不喜歡最不喜歡跟他交朋友,媽媽誇我有教養,孝心,我要放第一。
這個暑假裡,我去了華夏傳統文化學校。在每天都要上的經典導讀課上,我們都要大聲地朗讀《孝經》。所以,我對《孝經》有很多的感觸。
《孝經》,是古代的聖人孔子的學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經典著作中專門談「孝」的一部著作。《孝經》一共有十八章。《開宗明義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諸侯章第三》等等。每一章都是經典。像《開宗明義章第一》中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短短33個字就總結了孝之始,孝之終。
《孝經》的前七章分別寫明了七種人應該盡的孝道,如天子、諸侯、卿、大夫、平民百姓、庶人……後十一章寫明了孝的具體表現形式、教化作用以及不孝所引起的嚴重後果,即「五行之屬三千,而罪莫大與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孝經》,短短十八章,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無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孝經》,它不僅能教我們學會孝,還有教我們要效法天地,自然和萬物!
沒錯,正如老師上課所言,《孝經》就是亘古不變的陰陽之道!它能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因為,孝就是人的道德的根本。百善孝為先,《孝經》教會了我怎麼孝敬父母,教會了我做善人的第一步——孝。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孝道他就不能算是一個人!父母生我們已是大恩大德,我們已經永生難報了,只能在有生之年好好孝敬他們。我把我平時的行為總結了一下,發現有許多不足,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要多多改善自己的行為,以盡孝道。
我希望大家多多去背背《孝經》,他能教會你很多很多做人的道理……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畢生經歷去完成的使命,百善孝為先,它是我們對父母最真切的報答。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感毀傷,孝之始也。」孝的發端是不忍之心。當你傷害了別人,你的媽媽為此而蒙羞。如果你想到了這一點,就不會傷害別人,而雙方父母都會開心。
一棵茂盛的樹,為何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好比我們人一樣為何學業有成、家財萬貫。為何有這樣的成果,那都是祖祖輩輩積德呀!若是我們只愛小不敬老,花兒、果實遲早有一天會枯萎的,家族也會墮落。
「孝」五千年一脈相承,無論中國如何變化,始終註定孝是中華民族愛的結晶,始終註定要孝養父母,當「樹欲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時,可要終身遺憾了。
當你看歲月痕跡不停出現在父母額頭上。你會想我會怎麼對父母,我要帶父母去哪裡玩,哪裡吃好吃的。那是不可能的,他們咬都咬不動,走都走不動。他們不要什麼,他們需要的是寂寞時的陪伴,在他生病時的問候。
自古以來出孝子,而當今社會有多少在死前也見不到子女一面。枝葉繁盛的樹木,烏鴉反哺,羔羊跪乳,連動物尚且懂得知恩圖報,怎麼人就糊塗了呢?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現在的人把孝之始似乎忽略了,只有個人主義的享樂和安逸。趕快為父母盡一份孝心吧,他比山珍海味,盛世華衣,數以萬計的金錢珍貴的多。
世事滄桑,歲月流失,用愛去碰撞音符,奏出世界中最美好的孝親樂章吧!讓洪亮的歌聲在廣闊的天地間徘徊!
今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藍藍的天上飄著朵朵白雲,就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小綿羊。
早晨來到學校以後,我們開始早讀。今天的早讀跟以前不一樣哦,我們讀的是《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讀了幾遍後,我隱隱約約地懂了一點點意思,後來,翟老師給我們仔仔細細地講了其中的意思,我就更深刻地理解了《孝經》的含義。
晚上回到家,我和媽媽一起讀《孝經》。讀完幾遍後,媽媽說:「寶貝,你能給媽媽講講其中的意思嗎?」「當然可以了!」我說。「孝,首先孝順父母,這是德的根本。其次,我們的身體發膚,是父母所給的,我們不能輕易毀傷。還有我們要忠於我們的國家,要有所成就,最終建功立業。」媽媽聽了我的講解,誇我講得真不錯。
雖然我給媽媽講《孝經》,但我心裡卻非常慚愧不已。我心裡想,爸爸媽媽每天辛苦地照顧我,我卻經常對父母大吼大叫。就像老師說的,我在學校表現的像小綿羊一樣乖巧,在家裡卻像大考慮一樣兇猛。以後,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我都要尊敬父母,孝順父母。
媽媽的話: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在外面和在家裡表現的截然不同,孩子總是把最好的一面表現在外面,在家裡面確實像一隻小考慮。我也在反思,也許是我們做父母的問題。改變孩子,要從改變自己開始。
在每一天都要上的經典導讀課上,我們都要大聲地朗讀《孝經》。所以,我對《孝經》有很多的感觸。
《孝經》,是古代的聖人孔子的學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經典著作中專門談「孝」的.一部著作。《孝經》一共有十八章。《開宗明義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諸侯章第三》等等。每一章都是經典。像《開宗明義章第一》中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短短33個字就總結了孝之始,孝之終。
《孝經》的前七章分別寫明了七種人就應盡的孝道,如天子、諸侯、卿、大夫、平民百姓、庶人……後十一章寫明了孝的具體表現形式、教化作用以及不孝所引起的嚴重後果,即「五行之屬三千,而罪莫大與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孝經》,短短十八章,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無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孝經》,它不僅僅能教我們學會孝,還有教我們要效法天地,自然和萬物!
沒錯,正如老師上課所言,《孝經》就是亘古不變的陰陽之道!它能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因為,孝就是人的道德的根本。百善孝為先,《孝經》教會了我怎樣孝敬父母,教會了我做善人的第一步——孝。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孝道他就不能算是一個人!父母生我們已是大恩大德,我們已經永生難報了,只能在有生之年好好孝敬他們。我把我平時的行為總結了一下,發現有許多不足,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要多多改善自我的行為,以盡孝道。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古人說的「孝、悌、忠、義、禮、義、廉、恥」這八德,孝排在第一位,可見「孝」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東西,所以,「孝」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必須做到的。
《孝經》,通過孔子和弟子曾參之間的對話,精要地闡述了儒家對孝道的見解,認為孝才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得以推行的關鍵。
《孝經》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讓我知道一個人的軀體、四肢、毛發,皮膚,都繼承父母,要好好愛惜,不要隨意毀傷,這是孝行的起點。這句話令我感動。還記得在我我四歲的時候,有一次我玩喜洋洋(就是一元一次的那種搖搖車),一不小心從一米多高的地方摔了下來,我一直哭,媽媽問我是不是很疼啊。我說:「媽媽,胳膊刷壞了,讓您擔心,我才哭的呢。」媽媽摟著我直說我是個孝順懂事的好孩子。
對啊!爸爸媽媽把我養大,費了多少心血啊,我們要是不孝順父母的話,就是大逆不道!所以,我出去吃飯的時候,總是給媽媽碗里夾肉,媽媽直說我長大了;平時,我也做家務,去買早餐讓大人吃,晚上放學去買饅頭。讓爸爸媽媽多休息;我還早起晚睡,好好學習,不要因為貪玩耽誤功課讓父母擔心。
《孝經》是孔老夫子留給我們的瑰寶,從《開宗名義章》起,共18章,講了孝的功能、孝的本質、孝的內容,講了從天子到庶人盡孝的標准,講了以孝治天下的原理等等。
總之,孝是德行根本,我們一定要孝順父母,做善事,才能做大事。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下五千年的優良傳統,我們要讓孝道走遍中國,傳遍世界。
學校給我們發了一套《國學經典書法教材》,它是以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為主要內容的書。老師讓我們看《孝經》,其實我一點都不懂它的意思。然後聽了老師講解,我知道了這本書的意思。
孔子有一個學生他叫曾子,有一天,孔子在家裡閑坐,他的學生曾子侍坐在旁邊。孔子說∶「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無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歸順,人民和睦相處。人們無論是尊貴還是卑賤,上上下下都沒有怨恨不滿。你知道那是為甚麼嗎?」
曾子站起身來,離開自己的座位回答說∶「學生我不夠聰敏,哪裡會知道呢?」
孔子說∶「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你回原來位置坐下,我告訴你。人的身體四肢、毛發皮膚,都是父母賦與的,不敢予以損毀傷殘,這是孝的開始。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顯揚名聲於後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孝的終極目標。所謂孝,最初是從侍奉父母開始,然後效力於國君,最終建功立業,功成名就。《古詩文網經·大雅·文王》篇中說過∶『怎麼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稱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讀了這一章,我知道了什麼是孝。孝就是尊老愛幼,我們不能目無尊長走在老人前面,我們要孝順父母,這就是孝的開始。通過學習國學經典讓我認識了更多的字和知識,它也能提升我的文化素養,讓我能夠傳承中華的傳統美德。
《孝經智慧》這本書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孝經,並運用生動、豐富的故事舉例,詮釋了孝經所蘊含的做人道理,弘揚了「孝」這一中華優秀傳統。
《孝經智慧》精選了孝經中的經典,闡幽發微,深入淺出地解悟古聖先賢的智慧和秘訣,使人們對國學智慧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孝經智慧》中58頁《孝德誠信,事業有成》中的華人首富李嘉誠是一個有孝心、善心、生活節儉的人。
李嘉誠從小受教,做人誠信,有一次,一個美國的客戶,給他的長江事業公司下了一批訂單,合同都簽好了,但是臨時有取消了。按照法律。李嘉誠可以追究對方的法律責任,讓對方賠償,但是李嘉誠寧可自己吃虧,也要包容對方。李嘉誠的誠信和可靠的品格給他帶來了事業上的一帆風順。
一個善的信念發出來以後,表面上似乎吃虧了,但是他得到莫大的利益。
李嘉誠成為華人首富後,生活仍然很節儉。
他用《論語》中的惑表明對富貴的態度:「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富貴如果是靠不正義的不合法的手段去謀取,以為真正的君子,他是不屑一顧的,君子把富貴看作浮雲一樣,並不會為富貴而去攀求,更不會用卑鄙的手段去謀求。」
李嘉誠的事跡讓我知道他的財是「有用」的,因為他的財富為社會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李嘉誠的故事告訴世人:要成就一番事業,的是最根本的,財富都是枝末。
我長大以後,也要想李嘉誠一樣為社會做貢獻,為國家效力,把德行擺在第一位。
「百行孝為先」,這是一句古人的俗語。原本我也不是很懂得「孝」這個字的含義,但當我看了《孝經》以後,我便又進一步地了解了這個字的意義。
《孝經》是一本國學經典,裡面講了許許多多關於「孝」的故事。一篇篇古色古香的文章,一個個引人深思的文字,讓人陶醉其中。雖然《孝經》總字數連兩千也未達,但在中國思想史上已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從西漢開始,這本書受到歷代人們的尊崇和提倡,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廣為傳習,《孝經》稱得上是字數最少、內容最淺而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部文學經典。
「黃香孝父」的事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黃香小小年紀就很懂事,對父母非常孝順。夏天,天氣炎熱,黃香每次幫父親打完水後,都會拿一把扇子,將席子扇涼了才讓父親躺下,冬天,天寒地凍,黃香怕父親晚上睡不暖,畏寒怕冷,於是每天都搶先上床,以自己體溫捂熱被子,然後再讓父親上去睡。多麼感人肺腑的故事!多麼打動人心的孝子!讀著,讀著,我不禁熱淚盈眶,兩行清淚從眼角流下,輕輕滑過臉龐。
連世界之作——《三字經》都有大部分筆墨寫了孝的重要性。如有一句:融四歲,能讓梨。這句話講的是「孔融讓梨」。孝順的孔融孝敬長輩,知道把又大又甜的梨讓給哥哥們,自己卻拿小的,又是一個孝子值得我們去學習!
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麼能不孝?我們要從小理解「孝」,實踐「孝」,將這本書吟之,誦之,感之,悟之,發揚「孝」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