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呢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孟子「孩提之意,無不知愛其親也」就道出了春秋時期人們敬老的情形。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報答養育之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新三字經》里有一句:「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湖北一位因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他9歲時,不幸喪母,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席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席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當時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贊譽。
孝敬父母,是中小學生品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經國務院批準的教育部制定的《21世紀振興教育行動計劃》把「孝敬父母」作為新世紀中小學品德教育的一項任務來提出,可見,國家對這個問題是何等的重視。
令人不安的是,當今青少年中,孝敬父母之風每況愈下。常可以看到這樣的鏡頭:吃過飯後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卻在那裡忙碌著收拾碗筷;家裡有好吃的東西,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凡此種種,值得憂慮。
有無孝敬父母的習慣,不單單是孩子和父母的情感關系,其實質是一個能否關心他人的大問題。在家裡能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到社會中,才有可能做到關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對祖國的忠誠。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孩子連他的媽媽也不愛,他還會愛別人、愛家鄉、愛祖國嗎?因此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1)要讓孩子明理,知道沒有父母便沒有孩子的一切(軀體、智慧、思想等等),父母恩深似海。作為孩子有孝敬報答的責任,這是做人的道德。古語「鴉有反哺之義」指的就是孩子必須盡孝的問題。
(2)讓孩子了解父母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現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得來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認為父母給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這樣的孩子必然不可能從心底里孝敬父母。為此,作為外出打工父母應當有意識地經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從而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來之不易。自然,孩子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里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3)要讓孩子知恩圖報。從留守孩子來說這個「報」是對待父母講道德禮儀。家長應要求孩子:一是對待父母有禮貌,如與父母講話要得體,關心父母的工作、身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二是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四有」新人,讓父母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三是聽從父母的教導,改正自己的不足;四是拓展對父母的愛,把對父母的愛拓展到對師長的愛、同學的愛、人民的愛、祖國的愛。這樣的愛就是對父母做好的愛。
(4)從日常小事訓練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如要求他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主動關心家長健康,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幫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孩子應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有病時,孩子應主動照顧,多說寬慰話,替他們接待客人等。總之要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學習情況,合理分配,具體指導,耐心訓練,熱情鼓勵。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養成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
(5)父母本人也要做孝敬長輩的楷模。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家長不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還要時刻不忘照顧自己年邁的父母親。如果說平時在外打工或工作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處,那麼回家後要盡量抽時間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同老人共聚同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日久天長,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步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② 如何孝敬父母
1、要記住父母的生日,有條件的話,回家和老人團聚,為他過個簡單的生日;沒條件的話,打個電話送去祝福,或者郵寄一件生日禮物。
2、有事沒事,都要經常給父母打個電話,嘮嘮家常,聊聊生活、工作。兒女打過來的電話,父母永遠不會嫌多,只怕你不打。
3、只要有閑暇的時間,可以不去旅遊,但一定要常回家看看。
4、過年回家後,不要忙著應酬,到處亂跑,多留點時間陪陪父母,他們才是最最需要你的人。
5、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做兒女的,要珍惜身體,注意健康,不要讓父母擔心憂慮。
6、父母年歲大了,時日不多,有機會的時候,多給他們拍些照片,留個紀念。
7、老年人容易生病,每年或者每兩年幫父母體檢一次,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
8、趁父母身體健康,還能行動的時候,帶他們去旅遊。
9、無論多忙,接到父母的電話,都要語氣柔和,耐心聽他們講完,不要嫌父母啰嗦,表現出煩躁的樣子。
10、季節轉換的時候,要為父母准備好換季的衣物,老人怕冷,冬天要多准備保暖的用品。
11、老人牙口不好, 脾胃虛弱,給她們做飯,要燉爛一點,要熱一點,否則不易消化。
12、多學一些養生之道,並教給父母。我們中醫講究的是治未病,要在疾病未發之前,及時改變不正確的生活習慣,把疾病消滅在萌芽之中。
13、每年幫父母洗一次腳、捶一次背,或者梳一次頭、剪一次指甲、換洗一次衣服,這都是當初父母經常為我們做的。
14、要經常帶愛人和孩子回家,老人最缺的不是物質和金錢,而是親人的陪伴。
15、親手為父母做一道他們最喜歡吃的菜。從小到大,父母一直都是這樣對待我們的。
③ 幼兒園孝敬老人的有哪些
幼兒園尊敬長輩教案:孝敬父母
教學目標:
1、充分感受、體驗、父母對我們的愛。
2、我們應該如何孝敬父母,愛父母
教學重點、難點:
充分感受、體驗、父母對我們的愛及我們如何孝敬父母。
教學准備:
掛圖、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導入主題
1、彈唱歌曲《爸爸媽媽一樣好》
2、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唱的歌曲有誰?(爸爸媽媽)他們對小寶寶怎樣?(愛小寶寶)爸爸媽媽的小寶寶誰呢?(我)。
二、暢談父母對自己的愛。
1、師以自己為範例講解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 對了,任何一個人在爸爸媽媽的眼裡都是寶貝。老師也一樣,記得老師在生小寶寶時,老師的媽媽守在老師的身邊兩天兩夜沒合眼,當我和我的小寶寶平安無事了,老師的媽媽卻生病了。每當想到這里老師就特別的感動,也特別愛自己的媽媽。那下面請小朋友們說說爸爸媽媽讓你感動的事情。
2 、幼兒訴說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如:我病時爸爸媽媽怎樣……爸爸媽媽每天為我怎樣…… )幼兒暢所欲言爸爸媽媽對自己的好,對自己的愛、
3、師:是的,父母的愛是天底下最偉大、最無私的愛。那麼我們小朋友長大了,我們應該如何報答,孝敬我們的父母呢?
三、觀看課件《恣蚊飽血》的孝敬故事
師:俗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從古至今就有很多孝敬父母的故事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恣蚊飽血》的故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閔損是怎樣孝敬父母的。
1、播放課件《恣蚊飽血》
2、幼兒說說觀後感。(主要說說閔損是怎樣孝敬父母的,如:父親回來主動打招呼,幫父親洗碗,關心父親,為了讓父親睡好覺脫衣引蚊子等)。
四、討論暢談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1、幼兒互相討論
2、回報討論結果。 在幼兒回答時,教師加以引導,主要歸納以下幾點:關心父母,尊敬父母,對父母有禮貌、好好學習,不做壞事、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等。
3、總結:小朋友說的真好,通過這節課小朋友知道了父母對我們付出辛勞與愛,也知道了我們該如何回報孝敬我們的父母老師感到很高興。老師希望小朋友說到做到,從現在起做個孝敬的人有心人也就是對社會有用的人。
五、課後延伸
師:下面老師布置兩個作業給小朋友;
1、回家對爸爸媽媽說句「我愛你」
2、幫爸爸媽媽洗一次腳。
六、區域活動
語言區:投放有關孝敬的故事書或故事磁帶。
音樂區:投放有關孝敬的歌曲。
娃娃家:讓幼兒分角色進行表演。
④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孝敬長輩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孝敬長輩
孩子要從小教育孝敬長輩,只有這樣孩子長大了才會自覺的去孝敬父母。接下來我整理了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孝敬長輩的相關內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一、祖輩在陪伴中贏得尊重
關鍵詞一:當好配角
爺爺奶奶們要擺正在家庭中的教育地位,那就是盡力輔助,當好子女的「助理教練」。年輕父母處在人生的上升期,確實要承擔很多生活、工作、經濟上的壓力。祖輩們切記不要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大包大攬,處處插手,該放手的應放手,讓孩子的父母來處理。當你的子女以忙為借口,把對孩子的教育權完全交給您的話,父母就缺少了應盡的責任。試想一下,如果連自己孩子的養育、教育的責任都不願擔當的人,怎麼能擔當起工作、社會的責任呢?因此,子女不管多忙,老人們都要鼓勵子女盡力抽時間與孩子在一起。參與孩子的養育和教育,既滿足了孩子對父母愛和安全感的需求;同時,父母在辛苦的養育過程中也在逐漸成長、成熟。祖輩們當好配角,做促進親子之愛的催化劑。
關鍵詞二:正視差異
祖輩和父輩從成長環境、人生閱歷、知識結構上都有著顯著的時代差異,這就是我們俗稱的「代溝」。所以兩代人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自然也會存在差距,我們要學會正視這些差異。在教育孩子中,兩代人要多溝通,尋找教育的平衡點。在教育孩子之前達成共識,形成可行的家規。只有意識統一了,教育的口徑才會一致,教育的效果也才會好。實在不能達成共識的,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發生沖突。這不僅對改善他的行為毫無益處,反而會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帶來更多其他問題。家庭成員之間發生沖突,那種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會帶給孩子不安全感,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關鍵詞三:培養能力
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增強交往能力。孩子的獨立與社交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培養起來的。孩子與同伴玩的過程中,祖輩們不要過多干預。即使是自己的孩子吃了虧,也不要直接幫孩子出面解決。如果發現孩子在與人相處時出現問題,可以在事後教他該如何處理。孩子只有在與同伴的交流互動中,才能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讓孩子學會自己動手,提升自理能力。愛為孫輩代勞是不少老人的通病,調查顯示:與祖輩一起生活的孩子,動手能力相對弱一些。孩子的生活習慣和他的學習是息息相關的,生活上粗心大意、動手能力弱,那麼學習也會如此。幫孩子做事不如教孩子學會如何做事,比如低年級的孩子,祖輩們可以教會他們簡單的整理房間,洗自己的襪子內褲等;高年級的孩子,可以教他們參與做午餐和晚餐的工作。在向孩子傳授知識和生活經驗時,別用舊習慣影響孩子。
二、父母在身教中傳遞尊重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全面發展取決於母親和父親在兒童面前是怎樣的人,取決於兒童從父母的榜樣中怎樣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社會環境。」最好的教育來自於父母的言傳身教。
關鍵詞一:榜樣作用
教育孩子孝敬長輩,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樣,平時多體貼關心老人,見面主動問候長輩。父母勞累時,為父母捏捏肩,吃飯時盛飯夾菜,端茶倒水,經常的問候和祝福。和父母意見不一致時不隨意頂撞或不理不睬,溫和的進行溝通……這些生活小事都能夠讓孩子耳濡目染,受到尊重祖輩的熏陶。
關鍵詞二:感恩教育
父母可以從日常小事中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如祖輩為孩子買玩具時、帶孩子玩時,家長都可以適時的教育孩子:「看,爺爺多疼你,你怎麼孝敬爺爺呢?」讓孩子自覺的.去思考如何孝敬長輩的問題。假期里父母孝敬長輩時可以讓孩子幫助去完成,如買了好吃的首先讓孩子給爺爺奶奶送去,這樣,孩子在無形中就受到了愛的教育。假期的空閑時間里,父母可以給孩子講講爺爺奶奶年輕時的操勞,也可以給孩子講講孩子成長中父母付出的心血。看似不經意的聊天,卻可以讓孩子在心中埋下感恩的種子。
關鍵詞三:達成共識
祖輩和孩子之間的隔代親是一種自然現象,當發現家中孩子缺少一定的規則,不懂得珍惜,稍有不滿就會發泄到祖輩身上的情況時,父母要主動和祖輩結成家庭教育統一聯盟,就一些孩子應該掌握的規則上達成共識,讓老人理解真正的愛是寬嚴相濟,進行正面引導和鼓勵,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三、孩子在實踐中學會尊重
尊重長輩是孩子禮儀規則的一項內容,需要孩子們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培養。暑假裡,孩子們除了閱讀、增長知識、休閑娛樂外,在尊老孝親上也可以有積極行動,養成尊重長輩的好習慣。
活動一:向祖輩學生活本領
向祖輩們學生活本領,是最好的祖孫互動活動。祖輩們有獨特的優勢,他們有著更加平和的心態,有更為豐富的生活經驗。因此,可以利用假期,指導孩子了解祖輩的業餘生活,跟著祖輩學一至兩項生活本領,比如學做一道拿手的菜、學著做傳統小點心、學綉花等,在學本領的過程中真切感受祖輩們令人尊敬的方面。
活動二:聽祖輩講過去的故事
用家庭日、生日會等活動契機,和爺爺奶奶對話,翻翻老照片,聽爺爺奶奶們講講過去的生活、他們的理想、爸爸媽媽的成長等,讓孩子有機會表達對祖輩的尊敬和關愛,在生活小故事裡升華親情。
活動三:
教會祖輩一項信息技術本領
平時爺爺奶奶教會孩子不少生活本領,在享受著老人們無限關愛與呵護的同時,孩子們也可以把信息化時代里自己熟悉掌握的小軟體、小游戲等有趣的信息技術,耐心細致的教會祖輩,讓老人們多一份對新技術新科學的了解,用行動表達對長輩的關心和愛戴。
⑤ 家長朋友們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
謝謝邀請我來回答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所以,懂得孝順,是做人的根本。
第一,爸媽要孝敬自己的長輩。為孩子做榜樣。我們家裡不僅有公公婆婆,還有90歲高齡的奶奶,而且是老年痴呆。每天在院子里搞「」破壞」,花兒被摘了,盆兒被摔碎了,豆角還沒長大就被吃了……甚至剛掰下的玉米,奶奶都會把它藏在被子里。但是,公婆很忙,很少在家。我和愛人只有把她當成孩子。反復給她說,這不能吃,那不能吃。每天晚上去他房間床上看看,有沒有雜物在她床上。無論多忙,早上為奶奶准備一杯豆漿,一個雞蛋。奶奶飯量一直很好!無論多忙,晚上時候總是和她聊聊她以前的事情。這些她總記得很清楚!我兒子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平時放假總和太奶奶聊天,逗她笑,像哄小孩似的。所以,父母的的孝心,直接影響孩子對孝心的理解。父母做到了,孩子也會是一個有孝心的人!
第二,留一個有關「孝心」的作業」
有一年母親節,我給我們班孩子留一個家庭作業,就是為父母洗腳。等到周一班會,我讓孩子們說說洗過腳的感受。很多孩子說著說著就哭了。農村家長地里活兒多,甚至半個月顧不上好好泡一回腳。孩子們發現父母的腳有的裂開了大口子,有的指甲很長卻沒時間修剪,還有的腳上長滿了老繭……最後孩子們都表示,今後只要有時間就要幫父母分擔家務,讓父母少為自己操勞。那麼,老師的目的達到了。培養了孩子對父母的孝心,也漸漸明白孝的含義。
第三,不溺愛孩子,並鼓勵孩子的孝心行為。在孩子為家長洗腳這件事上,有的家長直接說:不用了乖,你把學習搞好就行,我自己會洗。當孩子吃完飯想刷碗筷時,家長會說:放那兒吧!別耽誤學習,我來刷。當孩子把好吃的送到你嘴邊時,你會說:我不愛吃,你吃吧……這些不經意的話正在慢慢的腐蝕孩子的心靈
,他就會認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我們不能過分的溺愛孩子,對於孩子孝順的表現要加於鼓勵,讓他有成就感。讓他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一個孝敬長輩的孩子。
總之,百善孝為先。生活中處處皆學問,老師做好孝心教育,家長做好言傳身教。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和嘮叨,孩子一定會成為有愛心,有孝心的人。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行為是教育的極致。只有自己以身作則,孩子們看在眼裡,經過長時間的潛移默化,這種善良和孝心會滲透在孩子的身上,孩子也會成為一個有孝心的人,一直以來我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奶奶在世的時候因為輕度腦梗造成身體行動不便,爸爸媽媽伺候了好幾年,一日三餐,夜間陪護,我看在眼裡,只要我有空我就陪奶奶幫爸媽分擔,陪奶奶說話聊天,後來懷孕生子不能上班,我就在家帶孩子伺候奶奶,吃飯喂葯,端屎端尿,孩子們聽在耳里,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不但不會嫌棄老人,而且還會有時幫我一起照顧。中國有句俗話,「前有車後有轍」,相信只要以身作則,孝心就會傳承下去。
言傳身教。很多大人要求孩子有孝心,而自己對老人專制。每個孩子都是有孝心的。孝心分很多種,例如幫助大人做事。每年到春節前,家裡要搞衛生,孩子放假了,我一定會要孩子與我一起搞衛生。小孩剛工作時,發工資,給我紅包,我一定拿著。因為孩子的孝心從開始大人就要接受,那會延續。有的大人想孩子攢錢不容易,沒有拿孩子孝心的錢,慢慢的孩子就認為大人無所謂。孝心也扼殺了。
19世紀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說: "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那麼首先要學會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沒有跳不出的困境"。要想讓孩子今後成為一個有孝心的人,最關鍵的是用實踐磨煉他,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現在孩子的事務基本由父母爺奶包辦,很難完整體驗到做事的過程性感受,那麼也難以體會到成果的寶貴和收獲的歡愉,更難以體會其中需要的付出和努力,那麼就沒有應當的責任意識,收獲和成果對於他們就像天上掉下的餡餅,唾手可得,於是不再珍惜自己擁有的和長輩給予的,變得自私自我,這樣的孩子對待物質是這樣,對待別人也會如此,包括自己的父母長輩。今後他不會是一個溫情的人,不會懂得關心自己的父母親人。父母年老需要他時,他掛念不起父母,因為從小都是別人寵著他,為他付出,他已經習慣了被愛,很少想到愛別人。《孟子》中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吃苦受累能培養一個人能力和責任心,所以只有磨煉他,讓他多獨立做些事,吃些苦,他將會是一個更有責任心的人,一個更有孝心的孩子。
百善孝為先,培養孩子的孝心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家長朋友們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主要從以下幾點來做:
第一、千萬不要溺愛孩子,在蜜罐和溫室中長大的孩子,經不起一點風雨和生活當中的苦,受不了一點點挫折,他們在生活中,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去考慮別人的感受,更不懂得什麼是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哪裡還會懂得孝心,所以父母對孩子溺愛是百害而無一利。
第二、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父母對自己的長輩孝順,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被孩子所模仿,想讓孩子將來有孝心,自己要先做到哦!
第三、讓家長帶孩子多去參加一些有關「孝心」的活動,不管是社區,還是學校或 社會 團體有組織的一些有關孝心和孝順老人的相關活動,多帶孩子去參加,這樣能讓孩子多多理解什麼是孝心,如何孝順父母,對此的認識會更深,活動當中也更能體會出何為孝心!
第四、多讓孩子做家務的好處是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讓他多做家務才能明白父母的不容易,這樣也就能多理解做父親母親的艱辛,通過做家務也能讓孩子自立,自強,當他的精神力量足夠強大,又能明白父母親的付出多麼不容易的時候,他就能真正的明白「孝心」的含義了。
總的來說,主要是從這幾個方面去培養孩子的孝心,父母千萬不要怕孩子受點苦,受點罪,世上所有的愛都是越來越近,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越來越遠,你越早的放手,他越早成長起來,能更快的明白事理,懂得何為孝心!這是我的一些親身經歷,希望可以幫到你!
怎麼實現總體的盡孝行為,總體而言,分兩步走。
一是實現大部分人的生存問題,而且是在自己的家鄉能存活,留在家鄉建設。這個前提就是消費和收入水平大致均衡。
二是傳統教育,家長言傳身教。從自己做起。
為什麼是這兩點,而不是其他的具體做法呢?
因為,生存問題決定了大人是否要背井離鄉,是否骨肉分離。如果能謀生,活得好,誰又願意背井離鄉,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父母成為空巢老人。天天打電話,年年搶火車票就能解決孝順了嗎?
留守兒童是感受不到太多溫暖的群體。和父母不親,很多是由非父母的長輩帶大的。教育也有缺失。
生存難就會導致養孩子功利性,為了考好大學,好收入工作,好養老。
女兒養大嫁人要多聘禮的,有房有車才能嫁就是因此導致的價值觀。
所以,盡孝要有前提條件。
義務教育要到位,尤其是女孩的教育。好女厚德載物,家好三代。女孩好的家教教養,婆媳關系融合,彼此之間理解。家和萬事興。言傳身教,孩子們也孝敬父母老人。
女人之間天天在一個廚房斗,年輕時為老公斗,年老時又為兒子孫子斗。電視劇還以此題材演宮斗劇,職場劇和婆媳劇……如果教育素養夠,婆媳也是朋友關系,彼此之間還學習到很多陽春白雪的部分。生命潤養不息。
如果生存沒問題,女孩教育好,孩子們就跟著好,孝敬父母,工作生存沒有懷孕就裁員沒法升職,也會得到更多養育條件。
一個家庭好,大多家庭好, 社會 就會更好。盡孝心不僅僅是愚孝,只聽父母之命,如果父母有的觀點都看不到問題所在,鬧矛盾,如何支持?孝敬父母是最應該做的事。生活身心志趣都要培養,生命相互啟發理解。也不是假孝,買禮物給錢回家過年就是孝順嗎?多少人和父母身在心不在?
孝心是從心底里愛父母,關心他們的身心 健康 ,有原則有理解的愛與尊重。大人做到,小孩自然也能做到。
對於孩子的教育有很多的說法,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等等,都是說家長自己要做好榜樣的作用,還有一點就是現在比較流行的正面管教的教育。正面管教就是:對孩子的正面引導,講究的是不懲罰、不驕縱,和善而堅定的有效 育兒 ,既要和孩子有比較好的 情感 連接,又要樹立一定的界限。培養孩子的孝心也可以用到正面管教的做法,既讓孩子學會孝順,又不愚孝。
01保持穩定
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盡量避免情緒化,也不要動不動就給孩子貼標簽,什麼你什麼事都做不好啊,你怎麼這么笨啊,不要輕易給孩子下結論。盡量保持自己情緒的穩定、正面,這樣你的教育才不會前後矛盾、南轅北轍。在培養孩子的孝心上也要保持前後的一致,不要你要求孩子孝順,自己卻對老人大呼小叫。
02行大於言
言傳身教也是這個意思,對於孩子來說你就是榜樣,他們會模仿你的言行,另一層意思是我們想讓孩子學會的能力和技能,是需要示範和練習的,有些家長會對孩子抱有一種「生而知之」的想法,可是又有誰一生下來什麼都會呢。孝順是什麼,又要怎麼做,你可以藉助小故事或者就是你自己的故事讓孩子知道、看到怎麼體現孝心。
03樹立界限
要跟孩子建立起愛的連接,卻也要有各自的界限,孩子小的時候也許會依附於你,但他終究是一個獨立的人,總有一天要振翅高飛,離巢遠去,如何從他的人生優雅的退出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孝心不等於道德綁架,家長不能以孝順為由要求孩子放棄自我,不管是對於我們自己的長輩或者我們自己,都要做那個讓孩子離巢遠去的大鳥。
對孩子的教育更多是表達你對他的愛,應該像三月的小雨,緩緩地浸潤進她的心田,卻不留一絲痕跡,讓她在春天裡發出嫩綠的新芽;你的愛應該像暖和的陽光,讓她沐浴其中,卻不會灼傷她的嬌嫩;你的愛應該像和煦的微風,輕輕拂過她的身體,讓她自由自在的搖擺;你的愛就應該像冬天的白雪,覆蓋住她的憂傷,幫她儲藏能量,積蓄再次出發的力量。
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做父母的首先那樣做就好了。
孝敬二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是那麼簡單。特別是當我們長大以後,走向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更多的風景,而我們的父母還在原地。所以父母的思想與行為方式和我們的觀念難免會有沖突,這時,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評論父母的不是。而要更多看到父母的辛苦付出,自己不就是父母的偉大成就嗎?這是多麼值得贊美的事啊!贊美感謝父母的付出,也是對自我的認可,比單純的感恩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會讓孩子對家族文化更加自信,孩子會做得更好 。
總之,經常幫助父母解決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你對待父母的態度,就是將來孩子對待你的態度。
為孩子樹立榜樣,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其他人。讓他們懂得孝敬長輩是我們中國
⑥ 怎樣做才算孝敬父母
孝順是對父母最大的尊重!我們要學會感恩,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種力量,感恩是一種責任,感恩是一種義務!感恩是我們民族的美德。百善孝為先.首先要善待老人.我認為,只有精神物質兩方面都讓老人滿足,做兒女的才是真正盡到了孝心。因此,在生活中,子女要盡量順從老人,與老人交心,使老人精神得到撫慰。在物質上也要盡量滿足老人的需求,讓老人的衣食住行都得到保障.老人們都希望子女找點空閑,找點時間,帶著孩子常回家看看。老年人在子女的孝心需求方面,其精神層面的需求更勝於物質的需求,所謂精神需求就是希望子女多與自己溝通、交流,使自己的生活充滿親情。此外,老年人還需要子女的尊重和善待。在生活中,老年人都希望子女能充分尊重自己的生活選擇。所以說,做子女的要處處尊重老人,甚至是老人的一些缺點,子女也要多寬容和諒解。作為兒子,小時候一直不理解父親的愛,總覺著自己沒有享受父愛。父親老了,一輩子脾氣冷倔,我到現在都怕他。 父親啥時都是冷冰冰的,可他把對子女的愛深深埋在心裡。 記的在上小學的時候學過這樣的課文.......「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當我們因為求學離家在外,之後又因為工作,又或因為成家、養育子女種種原因,無法抽空回鄉看望父母時,卻忘了,父母已一年比一年更加衰老了。 似乎,人生總也有忙不完的事,在一推再推之後,能奉養父母的時間,也隨之流逝。丘吾子的悲傷,誰能真正體會到呢?少年離家,可至年老回來時,一踏進家門,卻再也見不到父母了!錯過了奉養父母的機會,是人生多大的遺憾,逝去後,怎麼能追得回來呢? 《論語》有雲:「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當父母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上會有越來越多的不便,此時,正是需要我們在身邊照顧的時候。記得有一位女士,因遠嫁外地很少回家,有一次她回家時,卻發現年老的母親走路一跛一跛的。一看才知道,原來,母親因為年紀大了,無法彎下腰來剪自己的腳指甲,使得指甲長得太長而嵌入肉里,造成流血、流膿。當女兒看到母親這雙受傷的腳時,不禁難過得哭了,母親多麼需要她的照顧啊!於是從此,她每周都會回來看望母親一次,為母親泡腳、剪腳指甲。 在我們小的時候,需要父母的照顧才能長大;可當父母年老需要我們照顧時,我們能否也陪在他們身邊,像當初他們照顧我們一樣,幫他們穿衣,給他們蓋被子,為他們剪指甲,挽著他們一起散步…… 時光易逝,在我們還有機會盡孝時,莫要再等待,丘吾子的遺憾警示我們:行孝不能等! 父親啥時都是冷冰冰的,可他把對子女的愛深深埋在心裡。 希望父親健健康康,父親健在,那是兒子的福氣! 世間一切有因必有果,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做兒子的遲早也要做父親,自己早已經做了父親,只有做兒子的孝敬自己的父親,才能為自己的兒子做出榜樣,等自己老了,才可享受到兒子的孝敬。人不要以為在姊妹中,自己為父母做的多了是吃虧,其實那是佔了大便宜。不信你看,那些不孝之子老來的下場吧!你孝順父親,你的兒子將來也會孝順你!這才是真正的報應! 願天下的兒子都做個孝順兒子,願所有的父親老有所養,平安幸福........ 這就是代溝。代溝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它阻礙了代與代之間思想、感情和生活上的交流和溝通。代溝是怎麼產生的?怎樣消除或減輕兩代人之間的代溝呢?長輩與晚輩,生長的年代.所處的環境.接受的教育不同.在各自的生活圈裡活動,接觸的人和事各有不同,思想和行為形成一定的差別。如果這種差別不加以修補肆意讓它擴大,兩代人之間的那堵無形的牆將愈積愈厚,誤會也越發容易發生。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世代隔閡,套用一句現代語言,即所謂「代溝」。「代溝」是一種很正常的社會現象,是在時間上不可避免的一個歷史事件,同時它又是一個生物事件。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老一輩人和咱們這些新興人類有著不盡相同的社會經歷,歷史發展了,人們所處的社會環境、社會任務必然有所不同;一個人由青年到老年,生理上的變化也必然帶來心理上和行為上的變化。 面對代溝,不要迴避,要迎刃而上。生活中的代溝,其實可以不必計較,所謂青菜蘿卜,各有所愛。而思想上的代溝,需要在溝通中進行碰撞,在碰撞中取得個性的共振。兩代之間不能傷感情,不然,不但無法溝通,而且會加深隔閡。 及時溝通:交談是最好、最直接的溝通方式,父母應主動創設談話情境、營造交流氛圍,多與子女「以心換心」。這種交談必須建立在雙方平等的基礎上,父母最好是以朋友的身份參與其中,切忌用封建家長式的態度,居高臨下地訓斥孩子,否則會使彼此間的距離感增強。你也不要太計較父親的責怪。妻室那也是以種關心。只是方法不對罷了。如果不是愛,他怎麼不去斥責鄰家的孩子。多體諒,多理解。作為兒子,小時候一直不理解父親的愛,總覺著自己沒有享受父愛。父親老了,一輩子脾氣冷倔,我到現在都怕他。 父親啥時都是冷冰冰的,可他把對子女的愛深深埋在心裡。 記的在上小學的時候學過這樣的課文.......「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當我們因為求學離家在外,之後又因為工作,又或因為成家、養育子女種種原因,無法抽空回鄉看望父母時,卻忘了,父母已一年比一年更加衰老了。 似乎,人生總也有忙不完的事,在一推再推之後,能奉養父母的時間,也隨之流逝。丘吾子的悲傷,誰能真正體會到呢?少年離家,可至年老回來時,一踏進家門,卻再也見不到父母了!錯過了奉養父母的機會,是人生多大的遺憾,逝去後,怎麼能追得回來呢? 《論語》有雲:「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當父母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上會有越來越多的不便,此時,正是需要我們在身邊照顧的時候。記得有一位女士,因遠嫁外地很少回家,有一次她回家時,卻發現年老的母親走路一跛一跛的。一看才知道,原來,母親因為年紀大了,無法彎下腰來剪自己的腳指甲,使得指甲長得太長而嵌入肉里,造成流血、流膿。當女兒看到母親這雙受傷的腳時,不禁難過得哭了,母親多麼需要她的照顧啊!於是從此,她每周都會回來看望母親一次,為母親泡腳、剪腳指甲。 在我們小的時候,需要父母的照顧才能長大;可當父母年老需要我們照顧時,我們能否也陪在他們身邊,像當初他們照顧我們一樣,幫他們穿衣,給他們蓋被子,為他們剪指甲,挽著他們一起散步…… 時光易逝,在我們還有機會盡孝時,莫要再等待,丘吾子的遺憾警示我們:行孝不能等! 父親啥時都是冷冰冰的,可他把對子女的愛深深埋在心裡。 希望父親健健康康,父親健在,那是兒子的福氣! 世間一切有因必有果,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做兒子的遲早也要做父親,自己早已經做了父親,只有做兒子的孝敬自己的父親,才能為自己的兒子做出榜樣,等自己老了,才可享受到兒子的孝敬。人不要以為在姊妹中,自己為父母做的多了是吃虧,其實那是佔了大便宜。不信你看,那些不孝之子老來的下場吧!你孝順父親,你的兒子將來也會孝順你!這才是真正的報應! 願天下的兒子都做個孝順兒子,願所有的父親老有所養,平安幸福........
⑦ 父母應該教育孩子如何尊老
最好的教育方法就的自己做孩子的榜樣 做到尊老愛幼 這樣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很自然也不會差到哪裡去的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孩子學會尊敬長輩孝敬父母上非常重要的。很多家長把教育的方式弄錯誤導孩子。現在和大家探討一下怎樣引導孩子學會尊敬長輩。 1 父母的正面引導。在孩子小的時候,孩子不懂事完全要靠父母的引導。比如在上學或是出門遊玩的時候,看見爺爺奶奶叔叔阿姨,要告訴孩子主動地打招呼。在帶孩子串親或是家裡面來客人了,要分開的時候要教孩子禮貌的說再見。這樣孩子就會順其自然的學會。 2 教孩子感恩。每到節日或者是孩子生日的時候,爺爺奶奶,姑姑們都會給孩子送些小禮物慶祝,孩子非常的高興。當爺爺奶奶們過節的時候,讓孩子引導孩子同樣送點小禮物答謝他們,長輩們高興,孩子也會高興,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也很快樂。 3 從小中督促孩子事。一個家庭有很多成員,一家三代子一起住,孩子與爺爺奶奶接觸比較多,在爺爺奶奶需要幫助的時候,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引導孩子為爺爺奶奶做點小事。例如奶奶在洗衣服做飯燒柴的時候,教孩子給奶奶搬個板凳坐,這樣讓孩子一點一點的學會有孝心。 4 孩子的正確行為要給與肯定。當爸爸上班的時候,媽媽經常會把衣服和包給爸爸拿好,孩子看到了就會效仿媽媽,當爸爸再次上班的時候,也會給爸爸拿衣服,那包,這樣爸爸就要很高興的誇獎孩子的行為,並要鼓勵孩子以後這樣做很好。 5 父母要做好榜樣。在生活當中,爸爸媽媽要給孩子做一個還榜樣,只有家長們對父母非常尊重,孩子也會對爸媽學會尊重。吃好吃的時候要先給父母送過去,孩子看到了就會明白尊老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