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糍粑的來歷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臣子伍子胥為報父仇投奔了吳國,想從吳國借兵討伐楚國。他來到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坐穩了江山,成了吳國的有功之臣。越國勾踐乘機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團團圍住。當時正值年關,天寒地凍,城內民眾斷食,餓殍遍野,國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難。
在此危難之際,人們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囑咐,便暗中拆城牆挖地,人們驚奇地發現,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壓製成的磚石。原來,這是伍子胥在建城時將大批糯米蒸熟壓成磚塊放涼後,作為城牆的基石儲備下來的備荒糧。
人們不禁感嘆道,伍子胥真有先見之明!大家將糯米磚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後來,在楚天一帶,人們每到豐年年底,便要用糯米製成像當年「城磚」一樣的糍粑,以此來祭奠伍子胥。
(1)為什麼重陽節要吃糯米粑粑擴展閱讀: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飯放到石槽里用石錘或者蘆竹(因地方差異,有的也用竹來代替)搗成泥狀製作而成,一般此類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糍粑,是南方各族的小吃,流行於中國南方地區。
糍粑,南方各族小吃,流行於中國南方地區。貴州、重慶、四川、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廣東、廣西、陝西等省市都有,又以河南潢川、江西九江、福建武夷山地區最為盛行,其中又以廣西梧州的做法最為特別。
多數地區的人習慣於在臘月打糍粑;在梅州客家地區每逢傳統節日或家庭喜慶;四川地區的人在中秋節前製作,象徵豐收、喜慶和團圓,是中秋節和月餅齊名的必備佳品。
在四川民間一些地方,在糍粑中加入桂花搗製成月桂糍粑,蘸上炒黃豆面和白糖吃,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別具一番風味。
❷ 重陽節為什麼要吃糍粑(ci ba)
豬豬重陽節快樂....我要吃糍粑嘛,豬豬不要只自己吃哈,我也要我也要....嘻嘻...做法:荷葉糍粑
民國年(1933年)貴陽北門橋(噴水池)一帶有食品店叫"鏡泉齋",以上等糯料、白糖、涼糖、玫瑰芝麻、洗沙、花生米、核桃仁等原料製作。製作方法:先將糯米打成糍粑,分成小碗,再放入烙鍋以豬油烙成薄片,加入糖心,再折成一半復烙,粑粑黃脆,糖心融化即可。後"鏡泉齋"荷葉糍粑流傳全市,被貴陽市認可為名小吃。
主料:精糯米;輔料:花生火腿、芝麻、玫瑰糖;
調料:豬板油、白糖;做法:將精糯米洗凈,凈泡10個小時,然後用蒸鍋蒸熟,打成糍粑後做成荷葉狀成品,然後用豬油煎黃即可。
特色:香酥甜美,既酥且糯,可口宜人。
涼糍粑
製作方法:
1、把糯米淘洗干凈,用溫水泡二三個小時,控干水後裝入飯甑內,用旺火蒸熟,然後,將熟米飯放入石礁窩內。舂茸成糍粑,用熱的帕子搭蓋。
2、把芝麻粉、蜜桂花、白糖、食用桃紅色素拌勻,製成芝麻糖。再把黃豆炒熟,磨成粉待用。
3、糍粑放在案板上晾涼後,分成兩半,一半放在撒有黃豆粉的案板上,攤開壓平成片,將「洗沙」均勻地抹上。將另一半糍粑成大小、厚薄差不多的片,蓋在其上,再把芝麻糖撒在面上,切成塊就可以了。
特點:
色香味俱佳,糯軟醇甜,入口涼爽,沁人心脾。
玫瑰涼糍粑
傳統小吃,夏季時令佳品。其色澤美觀、軟糯滋潤、香甜可口,配以甜羹食用別具風格。
製法:上等糯米淘洗干凈,用清水漲發後放蒸籠中蒸至軟爛,取出春成糍粑,晾涼後扯成25克一個的劑子;豆沙用漲發,加油炒至酥香,放白糖和蜜玫瑰,復炒至糖溶即成洗沙餡心;芝麻炒熟碾成粉,黃豆炒熟磨成粉,加糖粉合勻成為麻糖粉;糍粑團壓成圓片,包入洗沙餡心,壓成餅狀,在麻糖粉中上一層,面上撒少許已用食紅拌成胭脂色的白糖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