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孝經·庶人章第六》之二
大家好,昨天我們學了,言行謹慎、節省用度,使財物充裕,食用無缺,能夠贍養父母便是庶人孝道的核心——那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庶人章第二部分, 「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邢昺《孝經正義》說:「夫子述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悄凳行孝畢,於此總結之,則有五等。」這里就講到 孔老夫子講述了五孝,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這一句話是最後的總結 。
天子章第二到庶人章第六,總共五章,以天子為始,庶人為終,這是講到終始。《正義》曰「謂天子庶人尊卑雖別,至於行孝,其道不殊」,這是講到五個階層的人,尊卑地位雖然不一樣,尊貴的如天子,這是國家領導人,這個卑是一般老百姓,什麼地位也沒有,但至於奉親來說,這是孝敬雙親,其道不別。這個道是什麼?就是孝道,孝道沒有分別,就是說不管你是在什麼樣的地位上,都可以盡孝。
有的人可能會抱怨,我又不是天子,又不是諸侯,也沒當官,卿大夫之孝我也沒分,士之孝,士是指讀書人,我讀的書也並不算很多,也不算士,庶人之孝,好像才勉強,而且還並不是做得很圓滿,自己就覺得達不到孝的標准。
《正義》中說「各因心而行之斯至,豈藉創物之智、扛鼎之力?若率強之,無不及也。」就是說, 天子也好,卿大夫也好,庶人也好,不管是哪一類人,都要因心而行之,就是各順應著自己的本心,這個本心就是本性、就是天性。 這個心在此地特別是指孝心,孝心是本善,是本性的性德。
我欲孝,斯孝至矣,我想行孝就能夠做孝子,哪裡是憑借著「創物之智」,「創物」就是我們說的造物主。哪裡說是要造物主給我螞殲們創造出條件我們才能去行孝?也就是我們行孝不能夠講條件的,跟外在的這些因素無關的,純粹是我們有沒有這分心,回頭觀照一下自己的內心,對於父母是不是那種至誠恭敬,那種真正的愛敬存心,自己就曉得了,哪裡是要別人來鑒定我是不是孝子?還是說我非得要什麼條件下才能行孝,沒有這個話,有這個話那都是找借口。
扛鼎之力,這是比喻我們把一個鼎扛起來要費很大的力,假如我沒這個力就扛不起來。這是比喻什麼?後天的條件。如果是說我非要先天條件具足,後天條件也具足,我非得要有足夠的財富、足夠的地位、足夠的能力才能去行孝,如果沒有我就不能行孝,說這個話那是在找借口。
就像漢朝時候的蔡順,在兵荒馬亂的時候背著母親逃難乞討,沒東西吃採桑椹果,依然能夠盡心竭力去行孝,連採的果子都分成兩個籃子裝,比較成熟的給母親吃,生的、酸的那些自己吃,他身分、地位、財富什麼條件都沒有,但他依然能夠行孝。非要求條件具足才能行孝的,他那個孝心已經不真誠,哪裡說是行孝?所以下面說,「若率強之,無不及也」,率強就是努力做到,在我現在的這種條件下,哪怕是再苦、再累,再沒有財富、沒有地位、沒有能力,我都能勉強去做到。
換句話說,孝心是一樣的,同是一顆本性本善之心,而這個本善之心,在天子的地位上,它就表現出天子之孝,這個心落在諸侯的身上,它就表現出諸侯之孝,落在卿大夫、士、庶人身上,它就自然會行出卿大夫、士、庶人之孝,心是一樣的,事相上有不同而已,理是一樣的。所以從天子以下到庶人,這個孝道,其孝道則無終始貴賤之異也啟物旅,這個無終始就是說不管是天子還是庶人,始自天子,終於庶人,都一樣的,沒有那個分別的。孝道不分貴賤、不分身分、地位、財富、男女老少,統統可以行孝的。
到這地方為止,夫子把從天子到庶人這五種類型的人怎麼盡孝都講了,那麼不同的地方是什麼? 盡孝的表現方式不一樣。雖然地位不一樣,但孝裡面的愛敬之心是沒有任何區別的。從內心講,愛心的大小其實是一樣的,但是因為人的地位有差別,所以表現出來也有差別。 比如大舜,即使父母要殺他,他對父母的愛心仍然未減,最後就算當上天子了,他的孝心還是沒有變化。所以人在不同的地位上,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但精神是不變的。在這一點上,我們一定要學了道理以後時刻記得是要改變自己而不是要求別人的,更不是用來去責備別人,當我們一步一步在生活中去運用,去做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的問題。比如,現在大多數人都能做到在物質上滿足父母,而在內心裡真正始終像小孩子一樣終生慕父母,去恭敬父母,能恭敬多少,那還要我們自己去體會。一個人對父母有沒有恭敬心,不能只看錶面,我們對父母的教誨有沒有腹誹?對父母是不是真心誠意的恭敬,還是給兒女、給別人做做樣子,這個只有真正檢點自己的內心才會知道。
總結: 從以上夫子為我們的講解,我們再梳理一下,孝道本無高下之分,也無終始之別。凡是為人之子女的,都應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盡其應盡的責任,大而為國為民,小而保全自身,都算是盡了孝道。並不限於冬溫夏清,昏定晨省,兢兢於口腹之養以為孝。只要把這一顆愛敬的本心擱在孝親的上面,自然事事替父母著想,時時念父母恩愛。一舉一動,都恐怕連累了父母,讓父母擔憂。這樣,不但他個人是一個孝子,家庭方面,也獲得莫大的幸福。國家社會的秩序,也受到最大的裨益。
好,這一章我們就學到這里,謝謝大家。
思考題
1.行孝需要條件嗎?跟外在因素有關系嗎?那與什麼有關系呢?
我欲孝,斯孝至矣,我想行孝就能夠做孝子,哪裡是憑借著「創物之智」,「創物」就是我們說的造物主。哪裡說是要造物主給我們創造出條件我們才能去行孝?也就是我們行孝不能夠講條件的,跟外在的這些因素無關的,純粹是我們有沒有這分心,回頭觀照一下自己的內心,對於父母是不是那種至誠恭敬,那種真正的愛敬存心,自己就曉得了,哪裡是要別人來鑒定我是不是孝子?還是說我非得要什麼條件下才能行孝,沒有這個話,有這個話那都是找借口。
2.學習本章後,我如何踐行自己的孝心?
從以上夫子為我們的講解,我們再梳理一下,孝道本無高下之分,也無終始之別。凡是為人之子女的,都應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盡其應盡的責任,大而為國為民,小而保全自身,都算是盡了孝道。並不限於冬溫夏清,昏定晨省,兢兢於口腹之養以為孝。只要把這一顆愛敬的本心擱在孝親的上面,自然事事替父母著想,時時念父母恩愛。一舉一動,都恐怕連累了父母,讓父母擔憂。這樣,不但他個人是一個孝子,家庭方面,也獲得莫大的幸福。國家社會的秩序,也受到最大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