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孝敬老人的故事20字左右
丁順娣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下崗女工,但在桃城社區卻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不是因為她有多麼精明能幹,而是她尊老愛幼,對雙目失明的殘疾養父母幾十年如一日的贍養和無微不至的照顧,那種孝順老人的美德讓人們稱頌。
丁順娣今年四十七歲,年輕人都愛叫她丁大姐,她是一個熱心腸的人,在社區里還義務的幫社區做了很多事情,每次社區的活動她也都積極的參與,鄰里有困難她也都熱心的幫助,從她樂觀的外表絲毫看不出她的不幸。小時因為家裡窮,被一對老夫婦收養,這對老人膝下無子,並且是一對殘疾人,男的雙目失明,女的是侏儒,身高不到一米五。丁大姐在這樣的家庭長大,從小就很懂事,在別人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她就已經挑起家庭的重擔。長大結婚後,對養父母照顧得無微不至,好心人給她的好吃好喝的,她不捨得吃都帶回來給了兩位老人。後來養母因病去世後,丁大姐傷心了好一陣子,對養父更是照顧有加,每天都噓寒問暖,並時常改善老人的伙食,害怕老人有個頭痛腦熱,丁大姐總是忙前忙後,盡量讓老人享受到天倫之樂。
「天有不測風雲」,2006年1月丁大姐在農業發展銀行做門衛的丈夫因腦溢血突發而去世,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全部壓在她一人身上,兒子在讀書,養父雙目失明,上有老下有小,全部都靠她一人撐著,精神與生活的壓力可想而知。丁大姐下崗後在市場上收攤位費,每月500元的工資支撐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擔。社區考慮到實際情況,與上級民政部門協調,想讓老人進敬老院,減輕丁大姐的負擔,丁大姐猶豫了好一陣子才勉強答應,家裡實在是太困難了。送老人到敬老院的時候丁大姐滿臉都是淚水,並不時地跟老父親說,如果不習慣就打電話回來,反正路不遠,到時候接你回來住。果然,老人在敬老院住了幾天,丁大姐就放心不下,總是牽腸掛肚,擔心老人的衣食起居,是否住得習慣,馬上到社區要求,不管家裡有多困難,還是將老父親接回家來住。回來後,老人見人就說:「還是家裡好,我這女兒可沒白養啊」!
丁大姐一家雖然過得很清貧,卻也其樂融融,她常說,父親從小養育自己非常不容易,這份恩情重似山,現在老父親到了晚年,生活又不便,照顧好他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那時常在陋室里傳出的笑聲是幸福的「回聲」,鄰居們都說丁大姐是他們學習的好榜樣。
B. 孝老愛親好人事跡材料
孝老愛親好人事跡材料五篇700字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事跡材料的經歷,對事跡材料很是熟悉吧,事跡材料具有觸發力大、感染力強的特點。一般事跡材料是怎麼起草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孝老愛親好人事跡材料五篇7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良傳統,「百善孝為先」,「人之行莫大於孝」這幾句諺語就說明了華夏兒女對孝道的重視。歷代聖賢都在提倡「孝」,這使得我們華夏文明能夠在文化禮儀上保持完整性和規律性,我們也因此受到異國人士的贊譽。然而如今社會上出現了孝悌觀念出現了日下的勢頭,因此重新探討和正確闡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說文解字》對「孝」字的本義作了生動而又准確的解釋:「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詩經》中則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的詠嘆。
「孝」是尊敬長輩,侍老奉親,指子女對父母謹應盡的義務,包括尊敬、撫養、送終、祭祀等等。因此,「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首先是一種社會道德准則,用於處理家庭中長輩同子女之間關系;然後,隨著中國社會文明的發展而不斷地豐富和賦予新的內容
所謂「君要臣死,臣不死,為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為不孝」就是典型的愚忠愚孝思想,在此略舉幾例:比如西漢經學大師董仲舒提出的「三綱五常」中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等,現今已不適合我們這個人人平等的民主社會;又如「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經》,恐怕現代社會很少人不去理發吧,又有很多女士去美容吧;再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孟子·里婁章句上》,是至今仍存在「重男輕女」思想的根源,也已不足取,我們是提倡男女平等的。諸如以上孝說,到了今天,無疑均已過時,我們應以批判或毫不吝惜地拋棄。
我們應當有所繼承孔孟儒學提倡的合理孝道,借鑒古代的孝悌思想,用以諧調、親和家庭成員的血親關系,促進家庭的和睦與穩定,進而在社會上形成尊老愛幼、互助友愛的風尚,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讓我們一起來營造一個敬老養老的社會氛圍,讓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優良傳統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得到發揚光大!
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身為中國人,理所應當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這一優良傳統,而不僅僅只是嘴上說說,更要用實際行動來關心我們身邊的老人,盡可能地為他們著想。
子游有句名言叫: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句話是讓我們尊敬老人,孝敬親人的,不久前,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三個女人在河邊挑水,有一個自豪女人說:「我的兒子的像牛一樣健壯。」另一個女人也自豪的說:「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像夜鶯的歌聲一樣動聽。」第三個女人只輕輕地說了一句:「我的兒子什麼也不會。」打完水後,三個女人挑著水往回走。水很沉,剛走了一半你的路程,她們便累得上氣不接下氣,突然從遠處跑來了三個男孩,翻著跟頭向這兒跑來,另一個男孩唱著那動聽的歌跑來,只有第三個男孩低著頭向母親身邊跑去。其他兩個孩子都向自己的母親炫耀自己今天的收獲,那第三個男孩二話沒說,就幫母親挑水。這是正巧有一個老人經過此地,正巧看到了這件事,其他兩個女人都向老人詢問自己的孩子怎麼樣,可是那老人說,他只看見了那個什麼也不會的孩子。
讀完這個故事,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那位老人說他只看見了一個孩子?經過我多遍讀故事,我終於找到了答案,原來,其他兩個孩子只是炫耀自己,並沒用實際體現,而第三個孩子雖然什麼也不會,辦他懂得如何孝敬親人,這比什麼都重要。所以,老人才說出。他只看到了一個孩子。
現如今,有多少人不關新,及敬重自己的親人及父母,是他們不會嗎?不,不是的,這是因為他們不仔細觀察生活中別人為你的付出,也覺得是理所應當的。總而言之,我們要孝親敬老,多孝敬一下親人及父母。
現在的重陽節不光是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苵萸、吃重陽糕、欽菊花酒這么簡單,更重要的是把關愛老人之風傳向全國各地,讓大家都來尊老、敬老、愛老。
今年的重陽節剛好是星期日,我和媽媽早早商量好要為奶奶過一個不一樣的重陽節,以前我們是請奶奶到酒店裡吃飯。這次,我想自己為奶奶准備早飯。重陽節前一天早上,我打電話給奶奶說:「奶奶,明天早上來我家,我要給你一個驚喜。」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就起了床,在媽媽的指導下,我想為奶奶做了一盤炒雞蛋、一盤炒青菜。一切准備就緒,我就動起手來。我先把青菜洗干凈,然後小心翼翼地把青菜切成一段一段的,最後我笨手笨腳地把青菜倒進油鍋里,翻抄幾下,加點鹽就出鍋了。我還做了炒蛋,首先拿出兩個雞蛋打在碗里,放在少許鹽,接著就拿起筷子把碗里的雞蛋攪拌均勻,最後開始點火,鍋燒後放一點油下去,等油熱以後,把碗里的雞蛋倒進鍋里,當鍋里的雞蛋下邊凝結後,用炒菜的鏟子翻動一下,就出鍋了。
奶奶敲門時,我已經准備好了早飯,我趕緊把奶奶請進來,並讓奶奶坐下吃早飯。奶奶看到我精心准備的早飯開心地說:「乖孫子,你長大了,懂事了。」奶奶津津有味地品償著我做的早飯,嘴裡不停地說:「真好吃。」我聽了心裡美滋滋的。
今年的重陽節是我最開心的一天,也是奶奶最開心的一天。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弘揚傳統孝道美德,在生活中多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能我們現在還只是懵懵懂懂的孩子,但是,孝順來不及等待,我們孝敬父母,必須從每一分每一秒做起。
是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是父母給予了我們力量,是父母給予了我們勇氣。父母給予了我們那麼多,而我們有沒有回報過父母呢?每當我看到父親那憔悴的面容、母親那瘦弱的身姿時,心中不禁翻江倒海:我的父母親!我何曾回報過您吶!
我的一個朋友,在一次意外的車禍中失去了自己的爸爸。從那後,她整日以淚洗面,她曾後悔地告訴我,如果她知道會發生這樣的噩耗,她一定會比死神搶先一步告訴爸爸她愛他。是啊!我們總是認為孝敬父母有的是時間,有的是機會,有的是精力,卻不想,在父母離去時懊悔的哭泣。
我的外婆,是一位極其普通的老人。她身材稍微膿腫,面容很憔悴,在她的身上,我看不出任何的過人之處,但是,外婆是我最敬佩的人,她用她一生的精力在養育自己的孩子的同時,也照顧著自己的母親。我的曾祖母年老時不幸雙眼失明,外婆不但沒有嫌棄她,而且還用自己辛辛苦苦儲存下來的錢買了一個拐杖送給曾祖母。每日,外婆都會親自小心翼翼地將飯菜遞到曾祖母的手上,絲毫不敢怠慢。
外婆盡心盡責地照顧著自己的母親,每天起早貪黑,等曾祖母只能躺在床上歇息時,外婆每日端屎端尿,毫無怨言。幾年後,曾祖母去世了,享年九十一歲,她逝世時,嘴角還有一牟微笑,我想,那是外婆的孝順讓曾祖母無比動容,所以才會露出淡淡的.微笑的吧。
從外婆的故事中,我領悟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珍惜一切美好的東西,不要等到無法彌補的時候,才會想到補償,才會後悔。多在生活中孝敬父母,別讓父母孤獨的靈魂遭受生命的凄涼!
我想,我從今往後,一定會好好地尊敬父母,好好地照顧父母,好好地孝敬父母,莫要等到父母老了之後才如何如何孝敬父母。人生只有一次,父母只有兩個,只有現在孝敬父母,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孝順來不及等待。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敬老花兒分外香。」這是我們偉大的毛主席說的話。今天又到重陽節了,今年的重陽節,學校開展了「行孝積分」的活動,我也參與了。
一陣陣涼風吹來,趕走了炎熱的夏天,迎來了秋高氣爽的季節。「秋老虎來了,又是一個豐收的好季節啊!好想回回家嘗嘗那一些又大又甜的西瓜啊!」爺爺笑著說道。我靈機一動,心想00:這不是正好有機會向爺爺送禮物嗎?而且可以加分。於是,我二話不說地跑到了媽媽的卧室,對媽媽說:「媽媽,我想吃西瓜。」「你不是昨天才吃過了嗎?」「我還想吃。」「好,我這就給你去買。」
過了一會兒,媽媽就把西瓜買回來了。
我真拿著刀准備把西瓜劈成兩半時,媽媽卻叫道:「不要砍,你還小,還不會切,現在還是我來切吧!」「不行,我就要切,誰也別想阻止我切西瓜的「慾望」。」媽媽說:「你要切可以,但你必須遵守三個條件。」「什麼條件?」「一,你只能用小刀切;二,你不能把西瓜汁濺得到處都是;三,如果你切到手了也不許哭。」「好。」我有氣無力的答應了。
我把砧板放在桌子上,然後拿起一把鋒利的刀,像西瓜猛劈過去,可是刀到西瓜的邊緣就停了下來想:要是切到手怎沒班呢?我緊緊地握著刀,輕輕地向西瓜碰下去,可是西瓜不聽我的使喚,總是左右搖擺,向不聽話的小狗一樣。這時,媽媽過來了,看見我在那左切一刀右切一刀,卻還沒切下去的場面,笑得合不攏嘴,然後急忙跑過來叫我切西瓜的方法。於是,我在媽媽的幫助下,把西瓜切得平平整整,紅紅的瓤晶瑩剔透,和黑不溜秋的西瓜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把切好的西瓜小心翼翼地裝載了盤子里端給爺爺吃,爺爺吃了贊不絕口,誇我這么小就懂得孝敬長輩。
爺爺是我生活中很親密的人,他關心著我的身體,關心我的喜怒哀樂,期盼我的成長與進步。我一定要孝敬爺爺,並孝敬每一位長輩。
;C. 村級好人好事事跡材料
村級好人好事事跡材料(通用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跡吧,根據范圍的不同,事跡可分為集體事跡和個人事跡。一般事跡是怎麼起草的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村級好人好事事跡材料,歡迎大家分享。
鼎山街道高牙村打石崗經濟合作社張澤雲、吳發芳家庭,雖然普通,但堪稱最美家庭。這是一個擁有著一個幸福的五口之家,夫妻倆、兩位老婆婆,一個女兒。她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朴實和寬容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享受著最舒心的生活。數十年來,夫妻倆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一家人勤勞善良,樂於助人,女兒懂事好學,受到了鄉鄰們的一致稱贊和好評。
互敬互愛是家庭幸福的基礎,也是家庭美麗幸福的源泉。婚後幾十年來,夫妻倆在生產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孝敬老人,照顧女兒;如今,夫妻倆都六十多歲了,不但要照顧年近九十的婆婆,還把一百多歲娘家老媽媽接到自家照顧。端飯遞水,洗臉抹汗,噓寒問暖,盡責盡孝,無微不至。每當看到兩位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臉,夫妻倆如同吃了蜜糖一樣的甜。每逢農忙時,挖地種菜,為花椒修枝剪葉、施肥澆水,夫妻倆往往從凌晨三四點就要出門,除了回家照顧老人,一忙就忙到中午,雖然勞累但因為擁有一個溫暖而幸福的家庭讓他們倍感欣慰。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樂,夫妻倆付出什麼都在所不惜,心甘情願。
說起女兒張利,是吳安芳和丈夫最大的驕傲。女兒從小就非常聽話懂事,平時在家,掃地、做飯等家務都幫忙分擔,若是碰上農忙的時候,更是會主動地去幫忙。吳安芳經常說:「自己再苦再累不算什麼,只要孩子們有出息,自己就心滿意足了」。雖然家庭生活並不富裕,但在這對農村夫婦的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為了供孩子讀書,夫妻倆一門心思扎進莊稼地,為的就是莊稼收成能好點,多賺點兒錢,供孩子們讀書。同時夫妻倆也很注重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教育,他們以身作則,孝敬老人,鄰里和睦,為的就是給孩子做好榜樣,使她能成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在他們心中,孩子才是他們的希望,自己苦點累點都沒關系,只要孩子有出息,他們這心裡才踏實,日子才更有盼頭兒。女兒也在他們的關愛和呵護下茁壯成長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夫婦倆的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女兒張利幾年前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現留學美國。雖然女兒在家的時間少了,但是在外的她總是常打電話回來關心兩位婆婆的健康,提醒自己的父母注意身體,每當節假日回家時總帶些好吃好用的禮物回來孝敬他們。看到孩子如此孝順,夫妻倆心裡總是美滋滋的。鄉鄰們有時會問起他們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吳安芳覺得言傳身教,做好行動表率非常重要,與其說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認認真真做一件。他們任勞任怨、勤儉持家、肯於吃苦以及尊老愛幼,給孩子做了個好榜樣。
幸福美滿家庭的建立離不開和鄉鄰們的和睦相處。在對待鄰里關繫上,他們全家人都一直堅持著「鄰里關系親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鄰居家只要誰有了困難,他們知道的,就一定會伸出友愛之手,主動去幫助大家,為大家排憂解難,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張澤雲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相識是一種緣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則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所以夫妻倆經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自己與家人,而他們的努力也讓他們收獲了幸福和溫暖。夫妻倆用孝心,愛心、真心演繹了小家庭最溫馨的幸福,詮釋了平凡的偉大,朴實的珍貴,幸福的最真實內涵。
戶主陳兵,家住襄山區歐洲鎮小洲村二組,全家6口人。這是一個祖孫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陳兵夫婦上有父母,下有兒女。在這個家庭里,大家互敬互愛,和睦平等,母慈子孝;夫妻遇到事情主動商量配合,互相關心扶助,理解溝通,一家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這稱得上是農村最美的家庭。世間萬物因和諧而美麗,因和諧而溫馨。
社會是這樣,家庭也是這樣。他們家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跡,他們是萬家燈火中最平凡不過的那一盞,但他們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朴實和寬容努力創造自己的生活,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他們的事跡也是平凡的。
一、家庭和睦,尊老愛幼
陳兵夫婦家庭多年來夫妻和睦,尊老愛幼,團結鄰里,樂於助人,是村裡有口皆碑的模範家庭。生活當中,每當發生摩擦時,他們都能設身處地地換位思考,從而較好地解決了問題。陳兵長年從事廚師工作,方圓左右,十里八鄉紅白喜事都請他幫忙,他的廚師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妻子劉愛民既是陳兵事業的好幫手,又是家庭主婦,把家庭照顧的細致入微。長期以來,她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業,只要丈夫有紅白喜事活,她都積極配合,甘當配手,從不叫一聲苦,喊一聲累,更沒有一句抱怨的話。一個具有優良的家風的家庭,家庭成員不自私、不狹隘、不懶散不怠惰,互諒互讓,互敬互愛,積極進取。積聚正能量,釋放正能量。夫婦兩人對上伺奉老人。父母年近七旬,身體多病,不能乾重活。陳兵夫婦對二老體貼入微,經常噓寒問暖,從不在父母面前說一句狠話臟話,有病及時醫治,有好吃的讓著二老先吃。特別是妻子劉愛民對公婆比對自己的親爹娘還好,為二老洗衣做飯,端茶倒水樣樣都搶著干,是遠近聞名的好媳婦。
陳兵夫婦還十分重視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深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十分重視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學習習慣的培養,始終把對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孩子的德育放在第一位,堅信只有德育教育好了,才有資格接受別的教育。經常與孩子溝通交流,加強親情培育,不斷磨煉,言傳身教,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並健康快樂長大成人。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加強自身思想道德的修養,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
在父母的影響下,女兒順利考入襄山重點高中,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秀。兒子在楊柳中學讀書,一直受到任課教師的好評。一家人對本地舉辦的各種募捐活動經常參加,對乞討的老人、殘疾或小孩,經常教育兒女拿些給他們,對社會弱勢群體要有愛心,孩子心甘情願地把他的錢全部捐出去了,極大地培養了孩子的愛心。
二、勤勞致富,勤儉持家
陳兵夫婦既勤勞又勤儉。他們長年累月當廚師,為本村和附近幾個村的農戶紅白喜事包席整場子,一場結束,少則兩天,多則四、五天,不管是皎陽似火的盛夏,還是冰雪交加的嚴冬,只要有人請,他們總是欣然前往。夫妻倆遇到事情一起商量,遇到困難一起解決,生活上共同照顧,事業上互扶互持,二人互相理解、尊重、關心、支持,從來沒有因生活瑣事而吵架。由於夫妻倆誠信經營,本分做人,勤勞吃苦,廚師生意越做越紅火,附近幾個村有事都找他,業務量大了,勞動量也大了,有時一場結束,累的小夫妻筋疲力盡。但遇到一場接一場的紅白喜事,還是要含笑去面對,還要做好。再累也要忍著,再累也要堅持。不到萬不得已不請人幫忙,就是夫妻兩人硬撐著干,就是靠著夫妻二人勤勞的雙手使家庭慢慢變得富有了。對一般人來說,有錢了,責任田應該讓給別人種了,但他們不這樣,他們只要一閑著就下地,把幾畝地整的有條不紊,收入高於同村其他專業種田戶。他們就是靠著勤勞精神,搞一樣像一樣,做啥都賺錢。
陳兵夫婦致富不忘節儉,倡導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他們時常教導兒女:「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家裡面的每樣東西能修復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盡量使其再發揮作用。平時做到人走燈滅,養成隨手關燈的良好習慣,只要家裡沒人就關掉一切電源,注意節約每一度電和每一噸水。這一勤儉節約的意識已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之中,並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助人為樂,鄰里團結
致富不忘飲水思源,陳兵夫婦做廚師,整場子,幾年時間生意做的風生水起,紅紅火火,方圓十幾里附近幾個村紅白喜事都找他們夫婦,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人品好,助人為樂導致人緣好。他們經常把幫助別人當成一種樂趣。當別人請求幫忙時,自己再忙也要竭盡全力幫忙,當看到別人有困難時,即使別人沒有打招呼,自己也主動伸出手拉一把。有一次,鄰居一位老人突然生病,當時他的子女們都沒有在家,陳兵知道後,一邊跟老人的子女聯系,一邊用自己的麻木車將老人送到歐洲衛生院檢查,衛生院讓老人立即住院檢查,陳兵幫助老人進行了檢查,並墊付了住院費,辦理了住院手續,直到老人的子女趕到才離開。他家裡經濟條件好些,正因為如此,平常向他借錢的人不少,只要有困難的人張嘴借錢,他總是笑著滿足對方的要求,不打半點折扣,人們有困難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陳兵,因為他有助人為樂的好習慣。
陳兵還十分注重鄰里團結,和他住一起,從不擔心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吵嘴,平時,夫妻二人樂於助人,寧可自己吃點虧,也不和鄰居們爭這爭那。從不背後論人長短,說三道四,有話桌面上說,公道正派。鄰居們相處幾時年沒有鬧過矛盾。人們總說他們夫妻脾氣好,其實是他們修養好。
牽手相伴近二十個春夏秋冬,陳兵夫婦相濡以沫、風雨同舟,一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夫妻倆從沒因生活瑣事紅過臉、吵過嘴,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善良和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陳兵一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最美家庭的真正內涵。
蔡林花,女,1965年出生,是新林村一名普通的農民,她的丈夫現擔任村黨總支書記。一向以來,她們夫妻二人相親、相敬、相愛,真誠相處,建立起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老人、夫妻、小孩一家人和睦相處,快樂美滿,把小家庭安排的井井有條。全家人團結和睦,遵紀守法,堅信科學,用心進行,樂於助人,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一、愛黨愛國、誠實信用
她丈夫禮貌,有著多年的黨齡,且一向在村裡工作,對黨組織、對國家有著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這種感情用心地影響著每一個家人,全家人擁護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支持改革開放,是一個政治上信得過的家庭。全家人遵紀守法,而且用心幫忙和教育村違法人員改過自新、重新作人。慎諾守信是該家庭的傳統美德,也是鄰里和社會公認的優良品質。
二、愛崗敬業、用心奉獻
禮貌在職這些年,他兢兢業業,克已奉公,工作中既勤勤懇懇,又堅持原則,較好地配合了鎮政府布置的各項工作,帶領新林村多次取得鎮年度考核前五名的好成績,並且兩次獲得縣級優秀村班子稱號。家中其他人也能自謀職業、自食其力,減輕政府和社會的負擔。
三、家庭和睦、鄰里團結
男女平等、夫妻和睦是該家庭的良好的家規與家風,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愛。晚輩對長輩尊敬、孝順,長輩對晚輩愛護,妯娌之間、姑嫂之間關聯十分親近,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和睦在家庭。在對待鄰里關聯上,全家人能夠善待左鄰右舍,幫忙他們排擾解難,鄰里關聯親如弟兄,情同手足。
四、尊老愛幼、重視學習
在眾多的親戚朋友關聯中,他們做到以誠相待,對雙方父母,都孝敬有加。對兄妹的子女,他們均視如己出。在外面,也能做到尊老愛幼。車上,經常給老人或病人讓座;用心幫忙村裡需要幫忙的孩子,並經常教育子女,要尊重老人,禮讓別人。
該家庭的思想較為開明,對一些不禮貌的陋習十分反感,遇到婚嫁喪事基本能做到移風易俗,不鋪張浪費。同時,該家庭有著勤儉持家的傳統,不會正因追求時尚而亂花錢。
楊有庫,男,現年45歲,是北留鎮南留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年富力強的他尊老愛幼、樂於助人、勤勞致富、家庭和睦。在外是好村民、好鄰居,在家是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他把事業和家庭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成為新時代和諧家庭的典範。
他成功地把家作為事業的基地,夫妻恩愛,夫唱婦隨。他在家和在外一樣勤快,夫妻倆平日里常和老人走動幫老人做點事情,逢年過節更是去拜見並孝敬老人。他教子有方,兒女在家庭的溫暖下茁壯成長。
平時鄰居常常能看見他們全家其樂融融、親密無間的身影。
一、互敬、互助、互愛,家庭和睦
楊有庫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普通農民,有著農民與生俱來的朴實,為了村民能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他不怕苦不怕累,毅然做起了別人都不願做的掏糞工。他全心全意為民工作,哪家地里要上肥,只要言語一聲,他就會及時地把肥料送到地里,他沒有時間照顧家庭,繁重的家務、子女教育和照顧老人的工作都落在妻子常聰苗一個人肩上,她不緊不嫌氣丈夫的工作不體面,反而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而且在家裡做妻子、做母親,相夫教子、孝敬老人她同樣做得非常出色。
常聰苗放棄個人的業余愛好和休息時間,承擔起全部的家務。家務活是一個極其繁雜、出力不出活的工作。她為讓丈夫安心工作,生活中她常抽空和其他幾個妯娌相互走動,相互溝通,促進彼此間的感情。每次只要是輪到她們家照顧老人,她總是在打發走丈夫和上學的兒女後就急忙往婆婆家趕,幫婆婆做家務。為料理好兩家的家務,她養成了中午不休息的習慣,始終把家務做得井井有條,整潔舒適,給丈夫、女兒和公婆創造了一個舒心安逸的生活環境,同時也受到鄰里的贊揚。
在處理家庭的大事時,夫妻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磋商決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議,求大同,存小異,做到辦每件大事雙方都心情舒暢。他們勤儉持家,合理安排收入,從不鋪張浪費。添置家居用品,洗刷買燒、培養子女上學以及其它生活瑣事,妻子常聰苗獨自承擔,從不讓丈夫操心。並在工作上全力支持丈夫為民做事。
二、重視教育,悉心培養子女成才
為了培養子女成才,他們重視對子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由於丈夫工作忙,老人又無力幫助照看,子女上學的接送、生活照料管理的工作,基本上全有常聰苗一個人承擔。子女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艱辛的事情,特別是對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來說更是如此。她愉快地承擔起子女上學接送、管理的全部事務。她不僅注重子女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子女的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時時關心子女沿著正道走,勉勵子女勤奮刻苦學習、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團結、禮貌待人,並主動與學校老師聯系,了解、關心子女的成長狀況。楊有庫深知妻子的辛苦,有點空閑時間他也顧不上休息,總想著幫妻子做點事情。他們夫妻間相互忠誠信任,互相關愛,形成了一個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環境,他們的子女學習成績好,愛好廣泛,身心健康。
三、尊重老人,孝敬父母獻愛心
生活日常開支,常聰苗能合理安排,克勤克儉,該花的一定花,不該花的,從不浪費。在雙方父母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盡心盡力給予幫助。他們對年邁體弱的老人,能經常利用閑暇時間去看望他們,或帶上一些水果、營養品之類的東西孝敬父母;老人頭痛腦熱時,帶他們去醫院看病、拿葯。在家庭經濟關系中他們雙方都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處理得非常好。對雙方的老人都能做到經常去關心照料,並掏錢幫助解決問題。他們常教育子女要關心敬重老人,常回家去看看老人,問寒問暖。在他們夫妻的教導下,孫子、孫女樹立了正確的敬老觀,每逢雙休日和節假日都會去看望老人,並講一些新事情、新思想給老人聽,幫助老人了解當前的社會形式。
四、團結鄰里,互幫互助。
楊有庫夫妻倆都是熱心腸。街坊鄰居哪家有個什麼事,只要用的著、能幫的上的他們都會伸出手來幫一把。就拿鄰居家孩子辦婚事來說吧,辦喜事都圖個喜慶熱鬧,人自然少不了,請客也是難免的,光應付這就得好幾天。楊有庫的妻子常聰苗主動上門去幫忙,一幫就是三四天。拔蔥倒蒜、洗碗摘菜,做完這個做那個,象給自家辦事一樣踏實。有人說你一個鄰居過來應付一下就行了何必要做的那麼辛苦呢,那麼多人做事你少做點也無所謂。可她卻說:都是街坊鄰居住著,誰家能沒有個事,互相幫幫就都過去了。普通的人,朴實的話,可這裡麵包涵的意義卻令人深思。
在家裡,他們是好兒子、好媳婦、好父母,在外面他們是好鄰居、好家庭、好村民。他們創建了和睦的家庭,他們做到了鄰里的融洽,他們更點燃了和諧的希望。
只有家庭和諧,社會才能和諧。大力宣揚和諧家庭先進事跡正是希望利用我們周圍觸手可及的榜樣力量來推動更多的家庭走向和諧。
王永廣老師是文留鎮三中的中學一級教師,畢業於新鄉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自xx年8月份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擔任班主任,現任學校教務主任兼九年級班主任。
有人說:「選擇了教師,就註定一生清貧。」王老師選擇了鄉村教師,也就註定更要獨飲這份清貧。他的生活可能沒有外面的世界那樣多姿多彩,有的只是幾倍甚至更多地付出。但他認為自己並不孤獨,決不寂寞,他覺得教師有教師獨有的快樂。條件苦,但人心不能苦;生活清貧,卻不能少了對事業的激情。用自己的行為詮釋了一位精神富有的道德楷模!
他雖然是一名農村教師,卻深得學生的愛戴、家長的贊譽和領導的好評。學生說:「您是我們遇到的最好的老師!」家長說:「把孩子交給王老師,我們放心!」轉變差生,他有絕招;物理教學,方法獨到。愛生是他的秘訣,勤奮是他的信條。
一、以德樹人,傾注師愛。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王老師傾注了全部師愛,去呵護一顆顆童心。
王永廣老師深知:一個人如果思想品德不好是危險品,他一貫重視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通過班會課適時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20xx年春,他剛接過九年級的班主任,那個班由於換老師頻繁,班級紀律渙散,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個別學生對別人的東西(中性筆、鋼筆、橡皮等)較感興趣,趁別人不注意時,就順手牽羊。一次盧老師的一支鋼筆放在講台上不見了,他就委婉的說:「哪位同學用老師的鋼筆,不用的時候再還給老師」,一個多星期過去了,這支鋼筆還沒回來,王老師利用班會時間,進行了一次品德教育,讓學生找一找班內近期有哪些好人好事,並把掌聲送給他們,哪些同學表現不好,讓表現不好的同學表個態。也許是王老師的班會起了作用,第二天上午,李老師在室外值班,順手把包放到講台上,值完班後再拿包時,發現丟失的那支鋼筆「物歸原主」了。他高興極了,不僅僅為那支失而復得的鋼筆,更為一顆迷失心靈的回歸。放學時,王老師把這件事告訴了全班同學,並告訴同學們,王老師為他感到驕傲,因為他能夠戰勝自己,知錯就改。李老師說,沒有一個人,不會犯錯,可怕的是知錯不改。王老師還率先帶領全班同學把掌聲送給了那個孩子。從此,班裡再也沒發生過「失竊」現象,拾金不昧卻蔚然成風。
20xx年春天,學校舉行慈善一日捐。王永廣老師發現,班裡有幾個同學竟然沒有捐贈,為了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同時又對他們進行教育,王老師私下問他們:將心比心,如果你們遇到困難,你希望別人這樣對你們嗎?那幾個學生低下了頭。王老師沒再說什麼,讓他們回到了教室。第二天,王老師還沒到教室,那幾個孩子就氣喘吁吁跑來,爭先恐後地把錢交到了王老師手裡。王老師一個個撫摸著他們的頭,欣慰地笑了。世上是沒有壞學生的,只要教育得法。王老師一直這樣說。
愛學生,就是要尊重學生。老師一個慈祥的微笑,一句愛的話語,都可能激起學生潛在的能量,有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甚至會影響到家長對老師的看法。那是20xx年的時候,學校正在舉行迎元旦聯歡會,突然,有一個女生報告,尚慶展嘔吐啦,旁邊其它同學捂著嘴嫌氣味難聞,有的還站了起來,王老師急忙走過去詢問情況,在得知具體情況後,王老師一面安排其他學生打掃衛生,一面把學生攙扶到自己的辦公室給他倒上一杯水喝,然後打電話通知他的家長把學生接回家。
這類事例不勝枚舉。是啊,金獎銀獎不如家長的誇獎,金杯銀杯不如家長的口碑。
二、以人為本,竭盡師責
人們常說:「教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王永廣老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這句話做了最好的演繹。
1、勇挑重擔,無私奉獻。
由於現在學校師資緊張,王老師除擔任校教務主任、九年級班主任還擔任九年級數學、物理及七年級的歷史。兩個年級各有30幾個孩子,共有60多個孩子,60多個孩子就是60多份沉甸甸的責任,他盡量不讓一個孩子掉隊。60多本作業厚厚地堆在他面前,他一本本用心地批閱著,他用百分之百的愛心和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責任心對待孩子們。
2、愛崗敬業,從未落下一堂課。
誰人家中沒有事,誰人身體沒有病,關鍵是要看你怎樣處理,這是他的一貫想法,這也是他的一貫做法,令人感動不已。
按照教師法規定教師結婚至少有一周的婚假,王老師在結婚後的第二天就回到工作崗位,他不想耽誤學生的課程。
有一次他五歲的兒子患了感冒,由於發燒孩子的口腔潰瘍非常嚴重,讓人看到都覺得可憐,他和孩子的媽媽帶孩子去醫院,醫生要求住院治療。王老師為了耽誤孩子的學習,每天在孩子紮上吊瓶後就回到學校繼續上課。
三、立身煉志,正師德。
王永廣老師管理的班級,班風正,學風濃,班級比較和諧,班級凝聚力強。他在幾年的班級管理中,深深感悟到:班級管理事無巨細,班級是一個大家庭,管理好一個班級並非易事,需要班主任付出大量的心血,需要班主任具有高超的管理藝術。遇到問題不能盲目、沖動,要善於動腦,冷靜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對症下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書山有路,他是拓荒者;學海無涯,他是引路人。從踏上教壇的那天起,他就在青春的芳草地里編織著一個美麗的夢,那就是做一個優秀的小學教師。幾年來,他辛勤耕耘,用愛心、耐心和智慧,把夢想一點點變成現實!
;D. 孝老愛親好人事跡材料
孝老愛親好人事跡材料7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跡材料吧,根據范圍的不同,事跡材料可分為集體事跡材料和個人事跡材料。相信很多朋友都對擬事跡材料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孝老愛親好人事跡材料,歡迎大家分享。
每當提起朱貴珍,左鄰右舍總是交口稱贊,敬佩她是一個敬老愛幼、善良博愛、教子有方的好母親。作為一名母親,她用無私的母愛、悉心呵護著孩子,用高尚的道德品質和人生觀影響和教育者他們。多年來,她用自己的愛來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家,把工作與家庭的關系處理得協調有序,夫妻恩愛,相敬如賓。對公婆敬如父母,對早亡大哥的遺孀視若姐妹,對大哥的一雙子女視若己出。
夫妻相敬,姑嫂互助。朱貴珍出生於1965年1月,門前地以村村民,丈夫游明康原是四川洞南縣人,1992年來到門前地做了上門女婿。從此朱貴珍夫婦與她的父母哥哥嫂嫂侄兒侄女組成了一個新的八口之家家。朱貴珍和丈夫一邊種地一邊打工,還生育了兩個兒子,日子過的舒心幸福。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她的哥哥不幸車禍身亡,為了不讓嫂嫂和不懂事的侄兒侄女傷心,她對嫂嫂和侄兒侄女關懷備至,悉心照料。因父母年事已高,她和丈夫擔起了家庭的重擔,什麼活她都搶著干,有好吃好穿的總先留著給她們。嫂嫂在外工作的時候,這一去就是好幾年,她幫忙照看哥哥的一雙兒女,還要贍養兩位多病的老人,還需撫養四個年幼的孩子,她任勞任怨,不僅把孩子照顧的衣食無憂,更教會他們要真誠待人、心懷善意。四個孩子不僅學習上進,品德也很好。村裡的人一傳十,十傳百,人人都稱贊她無私有愛,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敬愛公婆,孝敬父母,相助丈夫。作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我、她盡心盡力地做好一切,照顧好孩子和父母,關心體貼丈夫,並不因辛苦而有絲毫的怠慢。公公婆婆的生日,她放在心上,朱貴珍總會和丈夫回到四川燒上一手父母喜歡的可口飯菜;逢年過節,她總是省吃儉用,自己捨不得買一件新衣服也不忘給二老買些禮物。二老年紀大了,她們每年回家一兩次,為了讓丈夫安心工作,公婆多享點福,她就承擔起家務和照顧孩子的義務。每天她都忙的像上緊了弦的發條,無論多累她都咬牙堅持著。她和丈夫深知父母喪子的悲痛,為此夫妻二人更加關愛父母,將心比心,對父母衣食住行多操心,經常說寬心的話安慰父母。父母漸漸從失去兒子的悲痛中慢慢走出來,她說她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為了這個家庭,為父母和孩子能快樂幸福,她付出什麼都在在所不惜,心甘情願。二十餘年來,大家庭和睦相處,互敬互愛至今,在門前地村傳為美談。和氣生財,全家成員辛勤工作,家庭生活蒸蒸日上,曾受到了鎮婦聯五好文明家庭的表彰。
辛勤工作,勤儉持家。種地務農無法照顧8口大家庭,她和丈夫決定外出打工。他不怕臟累,干起了男人的活,和丈夫一起當粉刷工。經常工作到很晚,也不能按時吃飯,經常飢一頓飽一頓。一年四季從來沒有穿過幾回新衣服和漂亮衣裳,灰頭土面,皮膚也變得非常粗糙,每當想放棄的時候,她想想四個孩子和四個年邁的老人,她還是咬牙堅持下來了。父親常年患病,她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可是她對父親的關愛有增無減,無論是日常起居還是看病吃葯她都十分上心。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朱貴珍從無怨言。20xx年她父親因病去世,朱貴珍傷心之餘更加努力的工作,自己整整瘦了一圈,最終還清了父親看病欠下的外債。她省吃儉用,但是卻很捨得花錢在孩子和父母公婆身上。日子因她的勤勞付出變得更加和和美美,紅紅火火。
言傳身教,以德育人。如今大兒子已經23歲,現在四川省重慶航天大學電腦系就讀,小兒子在散旦讀中學。朱貴珍母親八十五歲了,由於母親年事已高,生活時有不便,深怕母親受到委屈,朱貴珍親力親為,伺候母親起居,一天兩餐,從無怨言。她還經常教育孩子要孝順,要常懷感恩之心。她說孝順,不僅僅是養老送終,更多體現在對老人日常生活的關愛。她言傳身教,父親辭世後,朱貴珍怕老人孤獨苦悶,常陪伴她聊天,經常帶孩子來看她,讓孩子講故事給她聽,讓她感受天倫之樂。看到老人的笑臉,她如同吃了蜜一樣的甜。幾個孩子在她的影響下,也十分孝順長輩。
她深知一個家庭,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組成一家既是緣分,能夠和睦相處更是不容易,這個過程必須依靠共同努力。任何一位母親對自已的孩子都會不計得失、不求回報,可以犧牲自已的一切,乃至生命。母愛是一種勝於一切的感情,是一種甘心付出、蠟炬成灰的思想境界。朱貴珍不僅孝敬公婆,服侍父母,還養育了兩個兒子,照料了哥哥的一雙兒女,將日子過得和和美美,紅紅火火,受到了鄉鄰們的一致稱贊和好評。甘心付出、不求回報、母愛勝天的行為,實現了春風細雨播灑愛,萬紫千紅總是春的美麗。
孝敬父母,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我們身邊,仍有一些不知父母恩的兒女,他們認為父母老了,既沒有工作能力,又累贅,只會用掉他們掙來的錢,可是他們想過沒有,父母養育了他們一輩子,卻這樣的丟下了他們,不覺得臉紅,可恥嗎?
在電工廠的一個小角落裡,一幢幾乎快倒了的屋子,一位年過80的老人,正一邊吃力的移動著病弱的腿。一邊修鋪房屋頂上的漏雨之處,他,是這兒最年邁的老人,住在一間用幾根木柱子簡單支起來的低矮的。破舊的屋子,每天的溫飽都很難解決,你可能要問了,他的兒女呢?怎麼會讓自己的父母住在這等地方,她的兒子叫楊爽,生活條件並不差,可他和那尖酸刻薄的媳婦總覺得那樣婆婆是個負擔,拒之門外……
一次,那屋子差點倒了,是路過的孫叔叔及時把木頭扶起來,才逃過這一劫,有人跑去通知楊爽叔叔,楊叔叔則是躺在沙發上,一邊抽煙,一邊漫不經心地說:「沒砸死就對了,一驚一乍的搞什麼嘛!」天啊!他這是這樣對待自己的母親的嗎?自己的母親砸傷了,則是那樣,就像是哪兩國戰那樣和他無關,真不像話。
每天中午,你會在一家簡陋的餐廳到看到一個弓著腰,彎著背要飯的身影。老人正向好心的店主要飯,店主則是將一碗盛進她要飯缽里,並命人將幾個素菜給她端去,你一定又要說了,向別人要飯怎麼要別人幫她端去,那如果我告訴你,她只有一隻腳,你會怎麼想,而那隻瘸了的腳,正是她兒子楊爽弄的。是的,那天,雨下得很大,屋口的泥路變得濕路路的,稍不留神就會滑倒,那天,楊叔叔破天荒地來了,說了幾句關心的話,便走了,走的時候還不忘把家裡最值錢的東西——被褥給拿走。老人並沒有想阻止,只是想出去送送兒子,雙手緊緊的握住兒子的手,楊叔叔一定認為她是來要回被子的,便一把推開那雙筋脈突兀的手,不知是老人太弱不禁風,還是楊叔叔推得太重,或是地太滑,老人竟重重地倒在地上,周邊的鄰居都聞聲而來,背她去了醫院,再回頭望望楊叔叔,早一消失在蒙朧的雨中。
張xx,男,出生於1987年9月。現就職於xx邊防公路機械化養護隊,擔任黨務及精神文明管理員一職。自從與妻子田甜組建家庭以來,一直相親、相敬、相愛,真誠相處,家庭團結和睦,遵紀守法,積極進取,樂於助人,深受同事、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百善孝為先」是他家良好的家規與家風,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愛。晚輩對長輩尊敬、孝順;長輩對晚輩愛護,家庭關系十分親近,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和睦家庭。在對待鄰里關繫上,全家人能夠善待左鄰右舍,幫助他們排擾解難,鄰里關系親如弟兄,情同手足。
xx年6月,張xx的父親在俄羅斯探親時間,踩到生銹的鐵釘,右腳感染,因為身患糖尿病,傷口久久不能癒合。在俄羅斯診斷後,醫生建議對右腳實行截肢治療。家裡人擔心這樣會給父親日後的生活帶來太多不便,決定回國治療。回國後就趕往了海拉爾市醫院,市醫院給出一樣的治療方案,田甜便與公婆商量要求前往北京進行治療,如何也要保住老人的腳。回家與張xx商量後,張xx因工作原因走不開,她自己帶著家裡的十五萬元陪同公婆到北京空軍總院醫治,不管是訂飛機還是賓館,都是由她一手操辦。經過2個月的治療,最後父親的腳保住了,只是截掉了一個腳趾,已是不幸中的萬幸,住院看病期間田甜全程陪同,放下家中旅遊季節繁忙的生意,對老人照顧無微不至。
張xx夫妻每年都要把田甜的奶奶接到家中照顧一段時間,即使孩子出生後的時間也從不曾間斷。因為老人歲數大了,xx年初,老人摔倒在家中,發生右腿發生骨折。家裡孩子小還沒有斷奶,田甜著急的同時又走不開。張xx便向單位請假開車帶老人到海拉爾醫治,在住院期間對老人也是關愛有加,照顧老人的方方面面,為老人置辦必須的生活用品。老人年齡大了骨頭癒合較慢,出院後,夫妻二人便決定將老人接回家中悉心照料。每每跟老人提起夫妻二人,一向都是贊不絕口。
年幼的孩子,也在夫妻二人的熏陶下,懂得孝順照顧老人,有什麼好吃的都要先給長輩。總是惹來親戚朋友的歡聲笑語。
他們的家庭倡導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但對待老人都是從不吝嗇,以孝為先,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尊老愛幼的風氣更要保持。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讓以孝當先的風氣影響更多了人,讓身邊更多人認識到孝敬老人的重要性,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揚下去。
很真實的細節描寫!
小時候,都是爸爸媽媽為我做事,如穿衣服、吃飯、刷牙、洗臉等種種事情都在父母無微不至的關照下一點一點地做好。那時,爸爸媽媽不但要照管我,家務事也少不了,加上每天還要上班,可想而知有多辛苦……
爸爸媽媽是把生命給我們的人,從我們從生下來的那一刻起,到成長為今天的五年級學生,爸爸媽媽犧牲了多少的時間和心血,花費了多少的精力和財力,用世上最無私的愛養育我們,使我們長大成人。
現在我長大了,慢慢諒解到了父母的辛苦,體會到他們對我無私的愛。他們每天的操勞、工作,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爸爸媽媽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大,我們更是應當以「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精神去報答我們的父母。但其實孝敬父母並不難,不需要華麗的禮物,也不需要過於奢侈的物品,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孝心。自己親手做的一張小賀卡、一枝康乃馨或者自己親手做的禮物,就足以表達內心的語言。但我們最好是用實際行動去報答父母,例如,考試時候,考了好的成績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平時多幫媽媽做家務;幫爸爸媽媽捶捶背;在他們下班回來的時候泡上一杯清香可口的茶端到他們的面前……這些生活中的小細節,不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現嗎?
所以現在,我盡可能多孝敬父母,因為媽媽工作忙,我沒有很多的時間和媽媽在一起。但是,只要有機會,我都會盡我的綿薄之力:父母過生日,我會為他們精心准備一份小禮物,讓他們開心;為實現他們對我的期望,在校好好學習;當父母工作繁忙的時候,我就會煮飯,做些家務活,減輕父母的負擔;父母生病時,我會像他們關心我一樣,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為他們端茶送水,驅寒溫暖;當我做錯事情或頂撞父母後,就會主動向父母承認錯誤;時常會跟父母講些笑話,說說我在學校的情況,讓他們對我的學習放心……
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惡。生活中,總會有許多事情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或喜,或憂,於是,選擇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也就選擇了過什麼樣的一種生活。感恩,是我對待生活的態度。感恩,並不局限於銘記別人的好處,而是延伸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中,以及更多,更多。
對於父母,我們優異的成績,良好的表現就是給他們最好的回報,就是他們最開心的事!在此,我呼籲天下所有的兒女們:多多關心你們最親的父母吧!
人物簡介:馬紅梅,女,1957年12月12日出生 ,家住宿州市師專巷。
事跡簡介:馬紅梅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但她勤勞質朴、豁達樂觀,為家庭撐起了一片藍天,為鄰里樹立了典範。
正文:
孝順的好兒媳
人常說:婆媳關系難相處。「好媳婦」說起來容易,可是做起來可不是那麼輕松的,需要付出很多很多,但是馬紅梅卻從未同婆婆紅過臉。天氣預報是她每天必聽的,掌握天氣變化張羅著一家人的衣食住行。每天早晨,她五點半就早早地起床,婆婆患有慢性支氣管炎,一遇到天氣變化就容易發作,她就給婆婆蒸上治療老慢支的銀耳鴨蛋糕。一年四季公公婆婆穿的衣服鞋襪都由她置辦;公公婆婆生病的時候她就陪著醫院、家裡兩頭跑;公公因患病左手沒有知覺,她每天都給公公按摩手部、幫著穿外套等,時常提醒他們加衣,從未有過一句怨言;家中的柴米油鹽如有欠缺她都及時購買回來,從不讓別人操心。對於這一切,公公婆婆逢人就誇她是個好媳婦,也是個好閨女。
鄰里的好幫手
她不但對自己的婆婆、孩子、兄弟姐妹照顧得無微不至,還把自己的余熱都獻給了街坊鄰里。她常說「遠親不如近鄰」,她把鄰里視為自己的親人。鄰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幫的就主動上前幫忙,從來不把自己當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誰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動去幫忙,從不吝嗇自己的體力。她為鄰居看門護院、幫助鄰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學回家的孩子、幫助年邁的老人梳頭、剪指甲等,她這樣發揮自己的余熱,奉獻自己的愛心,感動著樓里的居民,贏得了大家的贊許。
兒女的好母親
馬紅梅年輕的時候,自己是農村戶口,在城裡打工維持生計。成家之後,她一面做臨時工,一面照顧家裡。為了不影響婆婆的工作,她幾乎包攬了家裡的所有活。孩子上小學,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飯菜做好,然後送孩子們上學,再去上班。她結婚的那個年代,家裡很窮,靠老公微薄的工資和自己臨時工掙來的錢養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總是把好吃的東西留給公婆和孩子們吃,自己卻吃大家剩下的飯菜。馬紅梅在單位乾的 日常寫作好助手是出力活,一天下來累得腰酸背痛,她還負責督促孩子們的學習。在她的嚴格要求下,孩子們都養成了獨立學習的好習慣,而且成績優秀。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孩子都已長大並成家立業,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都是業務能手,這是讓馬紅梅最欣慰的事兒了。
馬紅梅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但她勤勞質朴、豁達樂觀,為家庭撐起了一片藍天,為鄰里樹立了典範。她用自己的誠心和愛心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也為自己的家庭無私地付出著。
神馬行空普天瑞,仙羊下界遍地春。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裡,首先祝各位家長朋友家庭幸福、萬事如意!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家長朋友們,尊老、敬老、養老,讓辛苦了大半輩子的老年人頤養天年,安享天倫之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四言》中有句話: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鴉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人必須要有感恩盡孝之情。把這份美德傳承給下一代,是我們這些為人父母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只有進一步弘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關懷父母」的情懷,在全社會樹立起孝老愛親的良好風尚,才能真正地讓我縣老年人能安心享受到幸福的晚年生活,我們則會更加安心於自己的工作,孩子們才能成為品德高尚、富有愛心的接班人。我們的社會生活才會更加穩定、和諧、安寧。
無棣縣教育局德育管理辦公室攜手無棣縣家長委員會,將於20xx年1月30日——20xx年4月底這個時間段,在全縣各學校開展「講述我們家的尊老孝親故事」活動。孩子們會用他們的眼睛觀察父母對待老人的言行,用他們的心靈體會身邊親人的孝道和親情,屆時每一名學生都會有機會與同學、老師們分享自己家的尊老孝親故事,每一名家長朋友的善言善行都會在孩子們的作文本、班級的故事會上呈現,每一名家長都會成為孩子故事中的主角。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鳥獸尚知哺乳恩,父母本是親骨肉,爹娘不敬敬何人,養育之恩須圖報,望子成龍夢成真,孝順家風世世傳,綿延不絕代代興。
盡孝是日常生活中對父母衣食住行的用心關照,盡孝是病榻前無微不至的關心呵護。
盡孝其實很簡單,常陪父母拉拉家常,傾聽他們講述那些,對我們來說可能都是聽了多少遍、老掉牙,可對於他們則意義重大的故事就是盡孝。
給他們洗洗腳、洗洗澡、給他們洗衣服就是盡孝。
扶老人散步、給老人買件新衣服,給老人把房間收拾的干凈明亮、幫老人勤曬被褥就是盡孝。
盡孝還有很多很多......
您的所有一切對待老人的行為,都會讓孩子親眼見證並耳濡目染。通過您給孩子的講述,或者在您孝老愛親的舉動里,孩子們能感受濃濃的親情、對父母的深深謝意;您的行為將成孩子們的榜樣,您良好的家風將會代代相傳。
我們不追求故事的扣人心弦,只期盼在孩子們娓娓道來的故事裡,能折射出你們家庭的至愛親情。我們只求通過聆聽和講述,孩子們學到美德,把「你們家的尊老孝親故事」,傳播給更多的學生和家庭,讓傳統的孝道充滿生活味,我們期待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通過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進而影響整個社會。讓我們生活的周圍滿是濃濃的人情味,正能量!
期待您的參與和支持,祝您闔家幸福,萬事如意!
人物簡介:唐強,男,中國共產黨黨員,1990年1月出生,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家住宿州市埇橋區金海街道。
事跡簡介:唐強,他孝敬父母,關愛家人,是父母眼中孝順的孩子;他尊重領導,照顧同事,在單位深得大家的喜愛。
正文:
愛在人間,身邊的好人數不勝數,唐強就是其中的一個。每當提起唐強,無論是單位還是左鄰右舍總是交口稱贊,誇他是一個尊老愛幼、善良開朗的好小伙。
孩子的好爸爸 妻子的好丈夫
作為一名父親,他用無私的父愛悉心呵護著孩子,他對孩子從不粗暴教育,而是耐心細致的正面教導,並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影響孩子。唐強還是文明創建城市的一份子,在創建文明城市期間,他幾乎放棄休息時間,他每天工作從早忙到晚,一心撲在創建工作中,無論社區環境整治、安全生產,不文明行為勸導,背街小巷、建築工地等一些不起眼的地方的"衛生死角"清掃,還是與群眾商戶溝通,鏟除「牛皮癬」小廣告......每天他都忙的像上緊了弦的發條,無論多累都咬牙堅持著。盡管這樣,只要是回到家他仍堅持著幫著妻子做做家務、跟孩子互動一下;他用愛為妻子和孩子營造了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工作與家庭的關系也處理得井井有條。
父母的好兒子
他不僅是一位慈愛的父親、體貼的丈夫,也是一位孝順的好兒子。作為人子、人夫、人父的他盡心盡力地做好一切,照顧好妻子、孩子和父母。
每逢周末,唐強總會和妻子回到蕭縣老家燒上一手父母喜歡的可口飯菜。逢年過節,他總是省吃儉用,自己捨不得買一件新衣服也不忘給二老買些禮物。每個家庭都會多多少少地遇到一些煩心事,而他面對這些卻總是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區面對。母親常年高血壓,在前年的7月份突發腦出血,在住院治療期間,唐強除了在醫院照顧母親,還要四處找親戚朋友借錢來支付昂貴的醫療費用。好在母親的命總算是保了下來,但也因腦出血後遺症坐上了輪椅。母親出院後坐在輪椅上需要家人照顧,心中總覺得拖累了家人,父親也因此疲憊不堪,經常是愁容滿面。唐強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和妻子商量,抽空就帶孩子回家,幫助父親照顧母親,做做家務,陪陪他們聊聊天,說些寬心的話安慰他們,幫助父母從愁苦中走出來。周末時間很短,唐強沒有把時間留給自己的小家,而是分給自己的父母和妻子的父母,經常帶著妻子和孩子去陪伴兩家老人,消除他們心中的孤寂感。
他從點滴中關愛著老人,從瑣碎中牽掛著老人,用言行感染著老人,在困境中扶助著老人。他用善良、無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物質支撐、生活摯友和堅實後盾,他孝老愛親的行為也受到了鄉鄰的一致稱贊和好評。
在他的心中,無論是自己的父母,還是妻子的父母,位置都是一樣的。只要家人能快樂幸福,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春風細雨播灑愛,萬紫千紅總是春。他是鄰居口中的孝順孩子,是父母心裡的好兒子,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是孩子心中的好父親。他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他是一位普通的人,卻從平凡中體現了真誠,從細節中傾注了關愛,寫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孝順篇,奏響了一曲曲令人欽佩的敬老樂章。
;E. 關於萊州市的孝敬好人好事事跡材料總結
有句古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在我們禪林寺村就有這樣一個愛老、敬老的好榜樣,她名叫楊秀紅,多年如一日,不辭辛勞孝敬長輩,無微不至照料患有半身不遂的母親,盡心竭力贍養年長的父親,她用真情無私的付出在村民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鄉親們的一致好評。 楊秀紅今年39歲,土生土長在村裡,打小就孝敬父母, 結婚後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現在一家人和父母住一起, 前幾年奶奶還沒有去世的時候,每當輪班到楊秀紅父親家,楊秀紅總是把奶奶照顧的特別好,從來沒有讓父親在贍養老奶奶的事情上操過心。奶奶由於年事已高,又患上了疾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楊秀紅每次在操勞農活之後還要照顧一家人的飲食起居,每次她都是把好吃的讓給老人和孩子,有時候即使自己身體不適也不捨得給自己改善,總把好菜好飯給老人留著。後來,奶奶又患上了小腦萎縮,常年癱瘓在床,楊秀紅堅持給奶奶端屎端尿、擦拭身體、噓寒問暖,把老人照顧的無微不至。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本來照顧一個癱瘓的奶奶,再照顧年邁的父母和兩個上學的孩子就已經夠她受的了,可楊秀紅母親又患上腦血栓,雖然搶救及時沒有生命危險,但還是落得半身不遂,癱瘓在床,連話都說不清楚了。母親在住院期間,楊秀紅每天都陪在母親身邊,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她身上,她照顧母親絲毫不敢懈怠。等回到家裡,她堅持每天都給母親擦拭、按摩身體,忙完農活回來陪母親聊聊天解解悶,一有時間就攙扶母親鍛煉恢復,老人想吃啥,她總是盡量滿足,從來不嫌麻煩,把老人照顧得舒舒服服、乾乾凈凈、開開心心。常言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這句話用在楊秀紅身上並不合適,到現在母親已經能獨立行走了,原來滿是皺紋和苦惱的臉上總是掛滿笑容。 有人說,孝順老人最大的挑戰是「色難」。千難萬難難不過給老人個好臉色,若在照顧老人時流露出半點不耐煩,就會讓老人很不安心,這樣的情況在楊秀紅家是看不到的,盡管有時候楊秀紅也會遇到難心事,但她從不在奶奶和母親面前表現出來;有時候患有小腦萎縮的奶奶會無緣無故地耍脾氣,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有時候性情暴躁,對楊秀紅謾罵,而她總是面帶笑容,想盡一切辦法把老人們哄開心。就這樣,來來往往,她始終堅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照顧奶奶,孝敬母親,直到奶奶在她家中去世,那年奶奶92歲,患小腦萎縮第四年。照料癱瘓的奶奶好幾年,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雖屬人間常情,但確實是難能可貴。楊秀紅在孝敬長輩方面得到了父老鄉親的絕口稱贊,為我們做出了好榜樣。 楊秀紅父親由於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太好,耳朵基本上聽不見,平時老爺子每頓飯都要喝點小酒,楊秀紅總是盡量滿足,家裡總是給父親備著酒,父親高興的時候,她也總是陪父親喝上兩口,為的是讓父親開開心心。 楊秀紅常說:「誰都有父母,誰都有歲數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兒女,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 沒有豪言壯語,也沒用華麗的辭藻,但正是這朴實簡單的話語卻卻蘊含著大道理。飲水思源,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中華兒女的美德,讓老人安度晚年是每個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上行下效,老人撫養好子女,子女贍養好老人,尊老愛幼的風氣就能一代代傳承下去,只有這樣中華民族的這一傳統美德才能發揚光大。 楊秀紅,用她的善良和孝心為長輩和父母的晚年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也為禪林寺村街坊四鄰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F. 好人好事的短例子有哪些
1、吳錦泉
江蘇省南通農民,是南通市年齡最長的紅十字志願者,也是一名老黨員。平日里老人靠磨刀為生。近年來,吳錦泉曾為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甘肅泥石流災區各捐款1000元。
雅安地震後,他又將兩年來磨刀積攢的零錢捐獻給雅安地震災區,其中1元硬幣1715枚,5角硬幣501枚,1角硬幣7枚,共計1966.2元。自2008年以來,他已累計捐款23392.2元。
2、林俊德
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臨終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馬蘭。馬蘭,一種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大漠中仍能紮根綻放的野花。坐落在那裡的中國核試驗基地,就是以這種野花來命名的。
3、鍾揚
鍾揚長期致力於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率領團隊在青藏高原為國家種質庫收集了數千萬顆植物種子;鍾揚援藏16年,足跡遍布西藏最偏遠、最艱苦的地區,長期的高原工作讓他積勞成疾,多次住進醫院,但他都沒有停下工作。
多年來,鍾揚為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4、楊科璋
2015年5月30日1點13分,楊科璋在滅火救援中緊急救出一名約兩歲的孩子,但因煙霧太大、能見度低而踩空墜樓。從五樓墜樓時楊科璋緊抱孩子,最終保住了孩子,但自己卻獻出了年僅27歲的生命。楊科璋入伍以來共參加滅火救援戰斗200多次,搶救疏散被困群眾160多人。
5、林海燕
2002年八月份,廣東省化州市一個彩票投注站的老顧客吳先生由於出差,便委託投注站老闆林海燕代購了700元的彩票,結果這些彩票卻中了500萬元的大獎,但期間吳先生仍在出差,而且700元的代購費也沒有交,林海燕完全可以將這500萬元的大獎據為已有。
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林海燕卻把唾手可得的巨獎竟然還給了吳先生:她毫不猶豫地給吳先生打了電話,通知他過來領獎,而自己卻只拿了700元的代購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