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孝敬父母的成語故事
孝敬父母的成語故事:卧埋知冰求鯉、黃香溫席、戲綵娛親、懷橘遺親、刻木事親、百里負米等。
1、卧冰求鯉
晉王祥,字休徵。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母。嘗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彎慧消並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繼母朱氏時常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於碧頌冰上禱告,忽然間冰裂,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百里負米
5、百里負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貧,常食藜藿之食,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親歿,南遊於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嘆曰:「雖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得也。」
6、嚙指痛心
周曾參,字子輿,事母至孝。參嘗採薪山中,家有客至。母無措,望參不還,乃嚙其指。參忽心痛,負薪而歸,跪問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嚙指以悟汝爾。」
❷ 形容人有孝心的成語
忠孝兩全、孝感動天、孝子賢孫、返哺之恩、愛老慈幼
一、忠孝兩全
白話釋義:指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出處:唐·白居易《除程執恭檢校右僕射制》:「業傳將略,名在勛籍;蘊天爵以修己,忠孝兩全。」
翻譯:業傳戰略,名字在勛登記;蘊天爵以修己,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兩樣都做得很好。」
二、孝感動天
白話釋義:孝感動天,《二十四孝》中第一個故事,講述的是虞舜孝心感動上天
朝代:元代
作者:郭居敬
出處:《二十四孝》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嚚,弟象傲。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
翻譯:虞舜,瞽瞍的兒子。本性孝順。父親頑固,母親愚蠢,弟弟象傲慢。舜在歷山耕地,有象為他耕種,鳥做的生產。他的孝心感動如此。帝堯聽到的,事情以九男,把兩個女兒嫁給,於是把天下讓給了。
三、孝子賢孫
白話釋義:指孝順的有德行的子孫後輩(多用於比喻)。
朝代:元·
作者:劉唐卿
出處:元·劉唐卿《降桑椹》:「聖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子賢孫。」
翻譯:聖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順的有德行的子孫後輩
四、返哺之恩
白話釋義:返哺:雛鳥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報答親恩。
朝代:清
作者:蒲松齡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鳳》:「君如念妾,還祈以樓宅相假,使妾得以返哺之私。」
翻譯:你如果心裡有我,還請用樓住宅相假,讓我能以返哺的私
五、愛老慈幼
白話釋義:慈:慈愛。愛護老人與兒童。
朝代:清
作者:曹雪芹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3回:「家中仆從老小想他素日憐貧憐賤,愛老慈幼之恩,莫不悲號痛哭。」
翻譯:家中仆從老小想他素日憐貧憐賤,愛護老人與兒童之恩,莫不悲號痛哭。」
❸ 古代孝敬父母的四字成語
1. 古代中國人孝親敬老的四字成語
孝敬父母方面的常用成語:
1、愛老慈幼 祝哽祝噎 綵衣娛親 骨肉至親 骨肉相連
2、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暉 冬溫夏清 恩逾慈母
3、返哺之恩 父慈子孝 顧復之恩 藉草枕塊 敬恭桑材
4、敬老尊賢 勞而不怨 南山之壽 寢苫枕塊 升堂拜母
5、壽比南山 壽山福海 菽水承歡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6、顯親楊名 孝子賢孫 仰事俯畜 養生送死 義不背親
7、白雲親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並茂 承歡膝下
2. 古人孝敬長輩的故事有哪些四字成語
1、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朝第5位皇帝,漢高祖劉邦四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恆。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劉恆親自為母親煎葯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劉恆天天為母親煎葯,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葯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劉恆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2、嚙指痛心 少年時家貧,曾參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
3、蘆衣順母 閔損母親早逝,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給自己親生的兩個兒子用棉花做的冬衣,而給閔損的,卻是野地里蘆花做的薄衣。一次,閔損的父親外出,叫閔損來推車子,那蘆花衣根本起不到禦寒的作用,可憐的閔損凍得哆哆嗦嗦,手指僵硬,父親起初很生氣,以為閔損做事潦草敷衍。一路上迎著凜冽的寒風,閔損凍得身體縮成一團,閔損一個不小心,把車上駕馬引軸的皮帶子都弄掉了而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閔損的棉衣被打破了,突然從破洞處露出一些蘆葦花灑了一車,父親一看愣住了,剎那間他就已經明白過來:原來後娘竟如此狠心待兒子,氣得當下掉了眼淚。待到拉完貨回到家裡後,閔損父親立即寫了一紙休書逐後妻!那時女人地位很低,一旦被夫家休了,這一生就算是完了,為此走投無路而輕生尋短見的不在少數。眼看父親不肯饒恕繼母,閔損跪求父親懇求道:「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孩兒請父親息怒,懇求您就饒了母親這一回吧!」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被感化過來的母親對閔損又敬又愛,處處待閔損勝過自己的親生兒子,弟弟對兄長更是敬重有加。
4、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人,早年喪母,與父親董還如相依為命,以種田為生。董永每去田間勞作,則以小車推著父親,放到樹蔭下,並備有水罐,為父解渴,過著父子相依為命的生活。帝中平年間,山東青州黃巾起義,渤海騷動,董永隨父親為避亂遷徙至汝南,後又流寓安陸。董永的父親病亡,無力埋葬,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董永扶亡父靈柩回鄉,葬於城北。在返回償債途中,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5、行佣供母 少年喪父的江革,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在逃難中,經常遇到盜賊,這些盜賊不但想要勸他,還想讓他當盜賊。面臨這種情形,江革救災盜賊面前苦苦哀求,希望盜賊能念他老母沒有人贍養,放他一馬。盜賊看到孝子如此誠心誠意哀求,所以不忍心劫他,更不忍心殺他,甚至有的還告訴他如何行走,以免再遇到盜賊。有的盜賊被他感動,思念自己的母親,便紛紛解散了,可見做盜賊也不是人的本性,都是因為社會動盪,環境所迫,才輪為盜賊。後來,江革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3. 形容孝順父母的四字成語
十分孝順,非常孝順,你很孝順,孝順父母。
愛老慈幼 祝哽祝噎 陟岵陟屺 骨肉至親 骨肉相連
恩重如山 晨昏定省 寸草春暉 冬溫夏清 恩逾慈母
返哺之恩 甘馨之費 顧復之恩 藉草枕塊 敬恭桑材
敬老尊賢 勞而不怨 南山之壽 寢苫枕塊 升堂拜母
壽比南山 壽山福海 菽水承歡 送往事居 先意承旨
顯親楊名 孝子賢孫 仰事俯畜 養生送死 義不背親
白雲親舍 必恭必敬 赤子之心 椿萱並茂 承歡膝下
4. 古人孝敬長輩的故事有哪些四字成語
1、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朝第5位皇帝,漢高祖劉邦四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恆。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劉恆親自為母親煎葯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劉恆天天為母親煎葯,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葯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劉恆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2、嚙指痛心 少年時家貧,曾參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
3、蘆衣順母 閔損母親早逝,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給自己親生的兩個兒子用棉花做的冬衣,而給閔損的,卻是野地里蘆花做的薄衣。一次,閔損的父親外出,叫閔損來推車子,那蘆花衣根本起不到禦寒的作用,可憐的閔損凍得哆哆嗦嗦,手指僵硬,父親起初很生氣,以為閔損做事潦草敷衍。一路上迎著凜冽的寒風,閔損凍得身體縮成一團,閔損一個不小心,把車上駕馬引軸的皮帶子都弄掉了而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閔損的棉衣被打破了,突然從破洞處露出一些蘆葦花灑了一車,父親一看愣住了,剎那間他就已經明白過來:原來後娘竟如此狠心待兒子,氣得當下掉了眼淚。待到拉完
❹ 孝的成語故事
1、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
2、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
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3、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
4、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5、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6、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7、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