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百善孝為先」是否是一種道德綁架你怎麼看
"百善孝為先"當然不是一種道德綁架.可能有許多人還以為這是出自孔子,其實並不是的.首先我們要知道這句話的來源,它出自清代著作<<圍爐夜話>>:"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反應了清代十分重視孝道的觀念.百善孝為先是指兒女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並不完全是大家所理解的"所有的善良,對父母孝順是第一位的."
在一個正常的家庭關系裡,年輕時父母們在外打拚,供養我們.作為子女的一定是十分愛父母的,他們老了以後,我們養育他們也是天經地義的事.在這樣的良性環境下,"百善孝為先"更像是一句好的美德鼓勵著我們.但是並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如此幸福美滿.一些糊塗的家長做出了傷害子女的事情.這時候,一些善良的孩子們不忍心自己的父母受苦,也不能狠下心不管他們.於是就被倫理中的"孝"綁架了.
Ⅱ 什麼是孝順的道德品質
孝,源於心底的敬愛與關懷
孝,不僅僅是四個漢字,它是一種深沉的情感,一種全心全意的奉獻,是對父母無盡的敬愛與尊重的體現。它起始於生活的點滴,涵蓋了對長輩的全面照料,包括物質生活的滿足,精神世界的關注,以及在他們需要時的陪伴與支持。
孝順的本質,是晚輩對父母的感恩與回報,是子女對長輩善良的實踐,是家庭倫理中不可或缺的美德。它要求我們,無論父母在世與否,都要秉持這種美德,遵守那些在他們去世後依然被尊崇的傳統習俗,如守孝、祭祖等,這些都是對先人精神的延續,也是對親情的永恆承諾。
在孝的道路上,我們不僅履行義務,更是在塑造自我,提升品格。它教會我們感恩,懂得珍惜,使家庭關系更加和諧,社會風氣更加淳厚。讓我們用實際行動詮釋孝的真諦,讓這份愛心傳遞下去,照亮每個家庭的溫馨與和諧。
孝,是人間最美的情感,是心靈的紐帶,是生活的禮贊
到此,我們希望通過對孝的理解,大家能更深刻地認識到它的價值和意義。讓我們共同弘揚這份美德,讓孝心永駐心中,溫暖每一代人的生活。
Ⅲ 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是不是封建糟粕
舊時農村家裡的香火壇上,總擺設有書寫天地君親師的牌位。可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是天經地義的倫理道德。今天我們仍提倡這八個字的精神,這並不是懷古倒退搞封建,而是去其糟粕,留下精華。但在留守兒童中間,由於父母遠離,缺少溝通,在校又因父母教育的缺位,誤認為老師歧視他們,是沒有教養的孩子,因而他們這種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的觀念慢慢地淡漠了,並以封建糟粕為由作為他們觀念生成的理論支撐點,還說什麼「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好像他們小時候不孝不敬,長大後就能成為「忠於祖國、報效社會」的好公民。所以,有必要幫助他們認清「孝」和「敬」的倫理道德,這關繫到兒童和我們社會的未來。有位愛心媽媽是這樣從大道理講到小道理,幫助留守兒童轉變觀念,你聽她說得多在理:
從大道理說,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倫理規范。不能因為香火壇上有其牌位就認為是封建糟粕的東西,恰好今天的提倡是在揚棄中國封建社會中的一種繼承,完全可以成為新農村倫理道德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沒有計劃生育時我們在農村看到一個家庭,老人受了養子防老的舊思想影響,養了五個兒子,由於子多管不過來,他這五個兒子上學不聽老師的話,經常逃學。老師家訪,說老師多管閑事。長大成人後誰也不管老人的生活,互相推諉,老人只好自己生活,逢年過節沒有一個兒子來探望。養子防老變成無子防老。如果農村的家庭都像這樣,怎麼能建成平安和諧的新農村。事實說明了提倡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是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精神文明的需要,是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家庭道德觀規范體系的需要,是落實敬老風尚的需要,也是教育兒童健康成長的需要。因此,那種認為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是封建糟粕的觀點,是完全與新農村倫理道德文化建設背道而馳的。
從小道理說,留守兒童的父母外出打工,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來建好這個家,給自己的孩子生活得更好一些,也為自己的孩子今後上中學、大學做好資金准備。這也是黨的政策提倡的,不是有溫總理為農民工討回工資這個家喻戶曉的動人故事嗎!僅因為父母教育缺位,溝通較少,得不到父母零距離的愛,就產生「父母不愛我、我就不愛父母」的思想,這是對父母最大的誤解,是對父母艱苦勞動、節衣縮食、聚沙成塔的付出最大的不尊重。在留守兒童缺教的情況下,學校的老師接手持續教育,從識字開始每一步都離不開老師的指教,老師不但是傳授文化科學知識的啟蒙者,而且同時也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理應受到當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在家不孝父母,在校不敬老師,這怎麼能成為好兒童,要說「長大後忠於祖國、報效社會」,只能是一句空話。
這位愛心媽媽把大小道理這樣一說,就說通了那些留守兒童,使他們認識到孝順父母、尊敬師長並不是封建糟粕,而是今天社會主義社會提倡的新倫理,是新一代兒童處身立世的根基。在這位愛心媽媽的教育下,那些留守兒童明確了在家孝順父母,上學後尊敬師長,懂得了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是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這位愛心媽媽還用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等富有情趣的典故和從古至今孝順父母的名人榜樣對他們進行教育,同時還把尊敬師長的教育內容蘊涵進來,使他們認識到孝順父母與尊敬師長是相統一的道理。在此基礎上教育他們尊重老師的工作,向他們提出了尊師重教的「五個每一」的守則:即尊重老師的勞動上好每一堂課,虛心聽取老師的教誨履行好每一個要求,有禮貌待老師熱情每一聲問好,受老師批評背後不說一句怪話,對老師有看法善意提出每一條意見。
總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留下來的傳統美德,在當今社會仍應當提倡的好風尚。留守兒童可不能因對父母和老師的一時誤解而計較,那是關繫到個人品德修養好壞的表現。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應充分注意到這個問題。
Ⅳ 結過婚的女兒用身體孝順單親老爸可以嗎
結過婚的女人 不會用身體來孝順老爸可以的。我用身體來孝敬父母。為必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