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那天怎麼過

重陽節那天怎麼過

發布時間:2024-11-13 15:29:09

A. 重陽節那天人們都干什麼

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抄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1、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2、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1)重陽節那天怎麼過擴展閱讀:

關於重陽節登高的說法,《續齊諧記》中曾有記載,「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

大意為,漢代一名叫費長房的道士對一家人說:「重陽節當日會有大災,你們必須佩茱萸、登高飲菊花酒,才能驅除災難。」

B. 重陽節那天人們都干什麼

重陽節,中國傳統的節日,有著豐富多彩的活動。1、登高是重陽節的重要習俗之一,民間有「重陽登高」的說法。據說這一習俗起源於東漢,到了唐代,登高已成為重陽節的重要活動。許多唐代詩人的作品中都有關於登高的描寫,其中杜甫的《登高》更是傳世之作。登高的地點沒有具體規定,人們通常會選擇高山或高樓進行。同時,重陽節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2、吃重陽糕是重陽節的另一項傳統活動。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製作方式多樣,形狀各異。在重陽節這一天,人們會將重陽糕放在兒女的頭頂上,並口中念念有詞,希望他們百事俱高。重陽糕的製作也有講究,有些地方會將其製作成九層塔狀,上面還裝飾有小羊,以符合重陽(羊)的寓意。

C. 重陽節習俗

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俗稱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的這一天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習俗活動,比如:登高、賞菊、飲菊花酒、插茱萸等,以此來慶祝重陽節。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重陽節常見的習俗吧~~

一、插茱萸

古代有在九月九日插茱萸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茱萸節。茱萸香味濃郁,有驅蟲去濕、去除風邪的作用,也有消積食、治寒熱的功能,可以入葯,也可以制酒養生祛病。所以在重陽節這一天,人們有佩帶茱萸或者登高望遠時插茱萸的習俗,還可以將茱萸當作禮物送給親朋好友,以求健康平安,生活長久。


下面,我們再來了解一下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傳說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瘟魔橫行,桓景的父母被瘟魔害死。桓景為了除掉瘟魔,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

有一天,費長房給了桓景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並讓家鄉的鄉親登高避禍。桓景離開東南山回到家鄉,九月九日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和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桓景把茱萸葉分給大家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桓景獨自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了重陽節,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重陽節的民間傳說

登高尋九節菖孫飢蒲:傳說重陽節登高之俗是始於秦始皇命術士鄭安期前往嶺南尋找不老葯,鄭安期在白雲山覓得九節菖蒲時,不幸墜崖,乘仙鶴飛仙。

登高山帶回雷電火種:古人認為山上雲霧繚繞,為呼風雨喚雷電之神龍所居。而且,高山的雷電可以帶來火種,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

以上就是關於重陽節習俗、由來、以及一些民間傳說的知識了,大家還有什麼補充歡迎底下留言哦~~~

D. 重陽節都是有什麼習俗

「重陽敬老」的節俗在古代並不突出,而是到了現代社會才逐漸被強調的。每逢氏游重陽,很多人會走進社區或敬老院,用實際行動表達對老年人的關愛。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如今重陽節最鮮明的主題。所以,今天人們又把這個古老的節日稱作「敬老節」。那麼,重陽節都有哪些習俗呢?一般來說有三項:登高,佩戴茱萸,賞菊飲酒。


1、登高

重陽登高的習俗大約形成於漢代,它最初和佩戴茱萸一樣,都帶有消災避禍的意味。成書於南朝梁的《續齊諧記》中就記載了一個關於重陽登高避禍的故事:

一個叫桓景的人跟著方士費長房學習。一天,費長房忽然對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家將遭遇災禍。快點回家,讓家裡每個人都縫一個布袋,在布袋裡裝上茱萸,然後登上高處喝酒,可以免災。」九月九日那天,桓景照著費長房的勸告,帶著全家逃到了山上。晚上回家後,他看到圈養的家禽家畜果然都死了燃核虛,自己和家人躲過一劫。

這個故事雖然想像的成分居多,但能夠反映出當時人們相信重陽登高可以遠離災禍。到了後世,登高消災避禍的意味變淡了,漸漸演變為一項以休閑娛樂為主的活動。

重陽時節,秋高氣爽,正適合登高望遠,放鬆身心。這一天,人們或登高山,或登樓台,盡情觀賞秋色。文人雅士往往詩興大發,將登高的情思化為優美的詩句。

2、佩戴茱萸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椒科植物,在秋季成熟。它的氣味辛辣芳香,具有殺蟲驅寒的功效。古人在重陽這天將成熟的茱萸果實裝在香囊中,或插在頭上,據說是能夠抵禦九月的初寒,防止染病。

另外,在古人的觀念中,茱萸還有「辟邪」的功能。他們認為在屋舍周圍栽種幾棵茱萸,能夠「增年益壽,除患害」。而將茱萸懸掛在室內,則能達到「鬼畏不入」的效果。所以茱萸又稱為「辟邪翁」,佩戴茱萸連同登高,便成為古人重陽消災避禍的主要方式。

王維的名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道: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可見在唐代,重陽節登高,茱萸插頭的習俗十分流行。不過到了後世,插茱萸的習俗慢慢變得少見了,這可能與重陽節俗的重心從消災避禍轉向其他方面有關。

3、賞菊飲酒

和茱萸一樣,菊花在重陽備受青睞,也是緣於其顯著的葯用價值。

菊花是一種常用的中草葯,具有清肝明目、解毒散熱的功效,能用於治療外感風熱等病症。因而,古人相信將菊花泡酒飲用有益於身體健康,甚至能達到延年益壽、「令人不老」的效果,所以菊花又有「延壽客」的別稱。重陽飲菊花酒是一種十分流行的風俗。

古人往往會在秋天採菊,將其與黍米一起釀製成酒。來皮燃年的重陽節,取出已經釀熟的菊花酒,約上三兩好友,一邊飲酒,一邊賞菊,交流感情的同時還能達到養生的效果。


從上面三種最具有代表性的重陽習俗可以看出,傳統重陽節其實偏重於趨吉避害、祈求健康平安,包含著我們祖先對於生命的珍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那天怎麼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父母和孩子關系最大的誤區是什麼 瀏覽:357
養生隔熱板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81
2015養老金並軌分析 瀏覽:208
省養老保險分錄怎麼寫 瀏覽:74
居家養生標題有哪些 瀏覽:181
養老院在老閔行地區有哪些 瀏覽:504
養生壺怎麼用水 瀏覽:265
父母一方不愛學習怎麼辦 瀏覽:195
測老年痴呆控制 瀏覽:202
僑頤園養老院 瀏覽:150
老年痴呆類講座題目 瀏覽:23
入職體檢有什麼影響 瀏覽:105
清河哪個醫院做體檢好 瀏覽:400
福建養老機構多少家 瀏覽:249
老年痴呆的康復評定 瀏覽:29
監獄的養老院 瀏覽:764
黑山縣養老保險 瀏覽:23
石家莊行唐縣養老院 瀏覽:333
社保年交5000退休工資是多少 瀏覽:719
養老產業起步慢怎麼解決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