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三分鍾小故事

重陽節三分鍾小故事

發布時間:2024-11-12 10:40:29

重陽節尊老敬老故事

重陽節尊老敬老故事

重陽節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下面是為你精心編輯的重陽節尊老敬老故事,歡迎閱讀!

重陽節尊老敬老故事篇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的老奶奶們在縣村裡跳舞、唱歌為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上豐富多彩的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美麗。“九”包蘊著長久,吉利,祝福老人們延年益壽,健康。“九”代表著中華人民的喜悅、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為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著,要發自內心去感受。重陽節它又可以稱為茱萸節、菊花節,甚至“野餐節”。秋天是野遊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為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為爺爺奶奶做了什麼,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鬆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歷,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奶奶的節日,我怎麼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麼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閱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著每當重陽節時,做孫子孫女的應該陪自己的爺爺奶奶出去到郊外

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裡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奶奶的記性就笑著說:“奶奶,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奶奶疑惑地說:“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奶奶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國慶節?”“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奶奶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說:“我陪奶奶到郊外去吧!”我攙著奶奶走了。我和奶奶一邊談,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著清澈池水,飽覽壯麗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陪著奶奶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准備給奶奶過老年節。上面綴著 各種花紋,有的是嵌著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奶奶笑了,像年輕了五年。一家人嘴裡甜甜蜜蜜,心裡更加甜蜜。爽朗的笑聲傳遍了……

重陽節尊老敬老故事篇二:

今年重陽節,我們學校組織少先隊代表到退休老教師和社區老人家里看望他們,我也一起參加了活動。

在學校集合號隊伍後,在隊旗的帶領下,我們敲鑼打鼓出發了。一路鼓聲,引來了許多路人的關注,他們對我們這群隊伍充滿了好奇和疑問,我們的臉上也充滿了自豪。

我們首先來到退休老師羅老師的家中,羅老師有病在身,但看到我們來看望他,他還是堅持坐在外面接待我們。少先隊員為羅老師獻上了三首歌,德育處的老師向羅老師送上了學校為羅老師准備的禮物。少先隊校外輔導員,退休老師黃老師還和羅老師進行了親切的交談。最後,我們站好隊伍,齊聲向羅老師表達了節日的祝福。

離開了羅老師家,我們來到了社區老年大學,這里有一位為關心下一代付出了許多心血的老人黃爺爺。今天只有黃爺爺在社區老年大學值班,德育處的趙老師向黃爺爺送上了禮物,我們為黃爺爺唱了三首歌。然後我們全體行動,將社區老年大學打掃得乾乾凈凈。

返回學校的路上,我在心裏面默默祝願:全天下的爺爺奶奶,祝你們身體健康,開心每一天!

重陽節尊老敬老故事篇三:

每個人都會變老,但是,尊老愛老敬老卻是每個人的本分。中華民族之所以血濃於水,之所以歷經滄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濃厚,尊老、愛老、敬老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在家裡,許多老人都是先想到我們小輩,再想到自己。所以,我們應該回敬老人,做什麼事應該先想到老人,再想到自己。我們應該幫助老人,為老人做一些事情,不要嫌棄老人。

尊老、愛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體現。

作為我們小輩,應有贍養老人的義務,為老人們做些事也是義不容辭的,為老人洗一次腳,捶一次背,梳一次頭,買一次菜,做一頓飯……也許這對我們來說只是小事情,不過不管我們做什麼,只要我們用“心”去做,相信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一定會眉開眼笑的,內心感到欣慰的。

在乘車時,不是會聽到或看到這樣的標語:請為老,弱,病,殘,孕的乘客讓個座。試問,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呢?敬老愛老的'風尚正慢慢的離我們遠去,原因在於人們敬老愛老的意識薄弱了,所以我們要提高敬老認識,統一愛老思想。

老人,為社會奉獻,為家庭奉獻,是知識的寶庫,是智慧的寶庫。不僅養育我們,還以言傳和身教向我們傳播做人的道理。這是我們民族的魂,經由老人,再經由我們,一代又一代地傳承。尊敬老人的生活方式和自主選擇,就要提供更多的便利,使老人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關愛。就要自立自強,為老人創造更好的頤養天年的環境,就要對老人放手,使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要創造條件,使他們樹立自己新的社會價值和家庭價值。

所以,尊老、愛老、敬老的美德是黑夜裡的一盞燈;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美德,其實就是需要幫助時,伸過來的一隻溫暖的手;需要談心時,遞上來的一顆火熱的心;需要關心時的一句親切慰問。只有在這種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間的溫馨與美好;才能遠離孤獨,才能欣慰地走完屬於他們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個世界充滿歡聲笑語。

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做到尊老、愛老、敬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尊老愛老敬老,就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重陽節尊老敬老故事篇四:

重陽節很快就要來臨,我們小學生應該盡自己一份力量去關心自己身邊的老人。這不,前段時間„„

那還是在放國慶七天長假的時候,我正在寫作業,媽媽正在看電視,突然,我聽見隔壁的胡奶奶發出了“啊啊”的呻吟,我連忙放下手中的筆,向胡奶奶家跑去。我急切卻又很有禮貌地敲著門:“胡奶奶,我是君君,您怎麼啦?快開門呀!”過了好一會兒,胡奶奶才出來開門,只見胡奶奶平時那張紅光滿面的臉現在蒼白得像一張紙,她雙手捂著肚子,臉上卻還是裝出一副慈祥的笑臉,困難地說:“是君君啊,快請進!”我焦急地問胡奶奶:“您怎麼了,鄭叔叔和王阿姨呢?哦,他們啊,吃喜酒去啦,我這把老骨頭„..走不動了,就待在家裡了。”“哦,是這樣呀,您好像生病了?”“哦,沒有沒有。”胡奶奶一邊搖搖手,一邊還是忍不住地捂著肚子。“您別裝了,我都看見了。”我有點不高興了,胡奶奶明明生病了嘛,她為什麼要撒謊呀!聽到我已經識破她的借口,便又笑著說:“沒什麼大毛病,就是老毛病胃疼又犯了,不礙事的。”我聽了心裡才算舒了一口氣,還好,不算什麼大毛病。於是,我連忙扶胡奶奶到沙發上躺下休息。又回到家中倒了一杯水和找出一片緩解胃疼的葯,便小心翼翼地拿給胡奶奶,熱情地對她說:“胡奶奶,這是緩解胃疼的葯片,你吃下它,胃疼就會好一點的。”沒等胡奶奶說話,我又跑回家找出一隻熱水袋,燒了一鍋熱水灌了進去,一摸,嘿,還真暖和!我急忙跑到胡奶奶家,幫她把熱水袋塞進衣服里。胡奶奶感激地看著我,不知說什麼好,只是緊緊地握著我的手,不停地說:“在學校里讀書囡就是好啊!”我被她誇得有點不好意思,低著頭說:“沒有啦,尊敬老人關心老人是我們少先隊員應該做的,您不用這么感謝我。”說完,我又陪胡奶奶一起看電視,下棋,還給她講笑話呢!直到鄭叔叔他們回來,我才回家。

回到家,我一屁股坐在沙發上,雖然覺得有點累,但是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我想:我以後不僅要關心自己家的老人,更要多關心自己身邊的老人。我衷心地祝願全天下的老爺爺老奶奶在晚年幸福安康!

;

② 重陽節的歷史故事簡短

重陽節的歷史故事簡短

重陽節的歷史故事簡短,傳統文化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精華,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需要傳承並且發揚光大,重陽節也是其中之一,下面分享重陽節的歷史故事簡短。

重陽節的歷史故事簡短1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瘟神,只要他一出現,村裡的人就會病倒,老百姓受盡了折磨。有一位少年叫景恆,瘟神奪走了他所有親人的生命。他發誓要學習法術,戰勝瘟神。他四處尋訪名師,不畏路途的遙遠和艱險,在仙鶴的指引下,終於找到了終南山上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他一學就是十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神又要出來作惡,你的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和一把斬妖劍,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重陽節恆景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讓大家把茱萸葉插在身上,每人喝一盅菊花酒,自己則持酒仗劍,准備治魔。快看,瘟神殺氣騰騰地往村子這邊來,可是村子裡一個人也沒有,瘟神正納悶呢,忽然一陣茱萸香和菊花酒氣撲鼻而來,熏得他頭暈腦漲。抬頭一看,村民們都躲在山上呢,氣得瘟神哇哇叫著沖上山來。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瘟神刺死劍下。滾滾黑氣退卻了,老百姓歡呼雀躍,在山頂上慶祝勝利。從此,九月初九登高的活動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重陽節的歷史故事簡短2

民間傳說:登高尋九節菖蒲:傳說重陽節登高之俗是始於秦始皇命術士鄭安期前往嶺南尋找長生不老葯,鄭安期在白雲山覓得九節菖蒲時,不幸墜崖,乘仙鶴飛升。

登高山帶回雷電火種:古人認為山上雲霧繚繞,為呼風雨喚雷電之神龍所居。而且,高山的雷電可以帶來火種,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

(2)重陽節三分鍾小故事擴展閱讀

重陽節幾乎是處在年尾時段最後一個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它與除夕、清明、中元,並稱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由此也可看出重陽節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中國古代屬於農耕社會,農業文明,是極其重視祖先經驗的一種文明形態,因為必須要依靠前人總結的教訓、祖先遺留的智慧來耕織種植,由此,就形成了一種 祖先崇拜的文化心理。

中國古人,對於先祖的無限敬重、對於祭祀的.高度重視,都由此文明根源而來。既然祭祖是如此重要,那麼,重陽節能被列入「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就可見這個節日的地位之高、分量之重。

重陽節的歷史故事簡短3

重陽節文化迄今已有兩三千年歷史,在西峽至今流傳眾多民間傳說。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要數重陽公主的傳說。

據《漢書》記載,東漢安帝年間,宮中身懷六甲的李娘娘受閆氏所害,逃至洛陽以西伏牛山以南的重陽店。恰在農歷九月九日這一天生下一女,取名重陽女。李娘娘歷盡艱辛,慢慢把重陽女養大成人。誰知一年秋天,此地發生了一場大瘟疫,村裡的百姓和李娘娘都未能倖免。李娘娘臨終前,把自己的身世告訴了重陽女,並把安帝贈送的玉佩傳給女兒,讓她找機會狀告閆氏,為她討回公道。

李娘娘死後,重陽女到處拜師學藝,立志斬除瘟魔,為母報仇。一位道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動,精心傳授劍法,並密告瘟魔的四個弱點:一怕紅色,二怕酒氣,三怕刺激氣味,四怕高聲,讓重陽女來年九月九日瘟魔重現時見機行事,為民除害。第二年九月九日這天,重陽女組織附近的百姓登上雲彩山,女的頭上插紅茱萸,茱萸果為紅色,葉子散發出一種怪味,男的喝菊花酒,瘟魔一出現就齊聲高喊:「鏟除瘟魔,天下太平」。瘟魔見到紅色,聞到酒氣和怪味,聽到喊聲,縮成一團,重陽女一劍將瘟魔刺死。從此重陽店一帶百姓安居樂業,健康長壽

此事傳至京城,安帝派宦官前來視察,見到了重陽女和玉佩,報知安帝。安帝召重陽女進京相見,父女擁抱大哭一場。後安帝貶黜閆氏,專門為李娘娘修了娘娘廟,封重陽女為重陽公主。安帝要留重陽女在宮中,重陽公主以母親葬在重陽、逢節要去祭奠為由,執意回到重陽店生活。但每年九月九日前後,都要帶上菊花、茱萸和菊花酒、茱萸酒回京城一次,孝敬父王,順便把當地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民俗傳入宮中。

重陽公主生在重陽,長在重陽,又在重陽結婚、生子,百歲而亡。當地群眾為重陽公主修了重陽道觀,年年重陽節前來朝拜。

③ 重陽節的民間故事

重陽 節是中國傳統的四大祭祖 節日 ,那你知道重陽節的民間 故事 有哪些嗎?下面是我給大家分享的重陽節的 民間故事 ,歡迎大家閱讀。
重陽節的民間故事 篇【1】
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仙翁說罷,用手一指,一隻仙鶴展翅飛來,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鶴向汝南飛去。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裡,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 登山 ,就又回身向村裡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

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重陽節的民間故事 篇【2】
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民間 傳統節日 重陽節。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辭》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 三國 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重陽節,是我國農民喜慶豐收的一個節日。農歷九月,正是金色秋收季節,加之“九” 與“久”諧音,“久久”又有“宜於長久”、“年年豐收”的意思,故於重九日有慶祝風俗。
重陽節的民間故事 篇【3】
重陽節的名稱得來是因為,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九日則是雙九,也就是重陽日。關於重陽節的來歷,有一個具有濃厚神話色彩的 傳說 。

傳說在公元前三世紀,那時有一個神通廣大的人,名字叫費長房。他不僅能 呼風喚雨,還能遣神捉鬼。有一個叫桓景的青年知道後,很崇拜他,要拜他為師 。由於這個青年決心很大,費長房就收他為徒,教他學本領。

有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這天,你們全家將有一個大災難降臨 ,你要提早作好准備。”桓景聽了,十分驚慌,連忙跪下求師傅教給他躲避災難的 辦法 。費長房說: “九月九日這一天,你多做幾個紅色的布袋,裡面放進茱萸,纏到胳膊上,再帶 些用菊花浸泡的酒,攜帶全家老小到一個高坡上飲酒。這樣,就可避開大禍。” 桓景認真地照師傅的辦法去做了。到了九月九日這一天的清晨,桓景帶著全 家來到附近的高坡上,平安地渡過了這一天。

晚上,桓景和家人一起回到家中一 看,大吃一驚,家裡的牛羊雞犬都死了。他們果真避過了一場災難。從此,重 陽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相沿成習,流傳了兩千多年。

猜你感 興趣 :

1. 重陽節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2. 關於重陽節的神話故事

3. 重陽節傳說故事

4. 關於重陽節的故事

5. 傳統節日的民間故事

④ 重陽節的傳說故事

重陽節是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由於年代久遠。民間流傳著眾多關於重陽節的傳說故事,接下來就帶大家了解一下。

重陽節的傳說故事一:

重陽節文化迄今已有兩三千年歷史,在西峽至今流傳眾多民間傳說。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要數重陽公主的傳說。

據《漢書》記載,東漢安帝年間,宮中身懷六甲的李娘娘受閆氏所害,逃至洛陽以西伏牛山以南的重陽店。恰在農歷九月九日這一天生下一女,取名重陽女。李娘娘歷盡艱辛,慢慢把重陽女養大成人。誰知一年秋天,此地發生了一場大瘟疫,村裡的百姓和李娘娘都未能倖免。李娘娘臨終前,把自己的身世告訴了重陽女,並把安帝贈送的玉佩傳給女兒,讓她找機會狀告閆氏,為她討回公道。

李娘娘死後,重陽女到處拜師學藝,立志斬除瘟魔,為母報仇。一位道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動,精心傳授劍法,並密告瘟魔的四個弱點:一怕紅色,二怕酒氣,三怕刺激氣味,四怕高聲,讓重陽女來年九月九日瘟魔重現時見機行事,為民除害。第二年九月九日這天,重陽女組織附近的百姓登上雲彩山,女的頭上插紅茱萸,茱萸果為紅色,葉子散發出一種怪味,男的喝菊花酒,瘟魔一出現就齊聲高喊:「鏟除瘟魔,天下太平」。瘟魔見到紅色,聞到酒氣和怪味,聽到喊聲,縮成一團,重陽女一劍將瘟魔刺死。從此重陽店一帶百姓安居樂業,健康長壽。

此事傳至京城,安帝派宦官前來視察,見到了重陽女和玉佩,報知安帝。安帝召重陽女進京相見,父女擁抱大哭一場。後安帝貶黜閆氏,專門為李娘娘修了娘娘廟,封重陽女為重陽公主。安帝要留重陽女在宮中,重陽公主以母親葬在重陽、逢節要去祭奠為由,執意回到重陽店生活。但每年九月九日前後,都要帶上菊花、茱萸和菊花酒、茱萸酒回京城一次,孝敬父王,順便把當地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民俗傳入宮中。

重陽公主生在重陽,長在重陽,又在重陽結婚、生子,百歲而亡。當地群眾為重陽公主修了重陽道觀,年年重陽節前來朝拜。

重陽節的傳說故事二: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梁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里曾有此記載。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重陽節被立為才老人節。

⑤ 重陽節的故事

重陽節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時在陰歷九月九日。按照中國古代關於數字的二元分類,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月九日的月份和日期都為陽數,所以稱為「重陽」,也稱「重九」。

那麼你們知道有關於重陽節的傳說故事嗎?感興趣的小夥伴一起來看看。


重陽節故事一: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關於重陽節的故事了,小夥伴們,你們還知道哪些呢?在評論區里告訴我吧。

⑥ 幼兒園重陽節簡短小故事

重陽節的故事 1.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載:傳說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丶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 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丶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里的這個故事,並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2. 漢劉歆《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祖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被呂後害死後,戚夫人的侍女賈佩蘭也被驅逐出宮,嫁給扶風人段儒,閑談時曾提到她在宮廷時,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辟邪延壽。 3. 唐代詩人沈佺期《九日臨渭亭侍宴應製得長字》詩:「魏文頌菊蕊,漢武賜萸囊……,年年重九慶,日月奉天長」。 4. 《舊唐書·王勃傳》記載:王勃的《滕王閣序》就是在重陽節這一天寫出來的。當時王勃的父親擔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視父親,九月九日路過南昌時,洪州州牧閻伯嶼正在重修的滕王閣中宴請賓客及部屬,他想誇耀女婿吳子章(孟學士)的才氣,便事先拿出紙筆請賓客動筆作序,所有的賓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沒有人敢作。卻不料王勃事先並不知道州牧的用心,於是毫不謙讓接過紙筆。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氣,立即派人在旁邊看王勃書寫,誰知道王勃才氣不凡,蓄積已久的心情完全發泄出來,文章越寫越好,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詞句時,忍不住拍案叫絕!王勃從此一舉名震詩壇。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三分鍾小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快活照 瀏覽:186
重慶長壽補牙哪裡好還便宜 瀏覽:62
單位拖欠退休職工供暖費 瀏覽:461
從黃帝內經中漫話冬季如何養生 瀏覽:745
女的社保退休年齡是多少歲 瀏覽:563
長壽花長的雜亂怎麼修剪圖解 瀏覽:226
企業養老多少歲退休 瀏覽:701
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卡上有錢嗎 瀏覽:754
關於孝順的古文初中 瀏覽:975
80歲老人老是流血 瀏覽:976
北京安貞醫院退休金這么算 瀏覽:359
怎麼開品牌養生總店 瀏覽:839
老年人拔牙後注意亊項 瀏覽:679
父母死得早心裡有陰影怎麼辦 瀏覽:880
陝西職工養老金逾期利息計算 瀏覽:296
孝敬父母的好家長 瀏覽:894
貴州一樹長壽連鎖葯業怎麼樣 瀏覽:82
團聚移民父母需要什麼材料 瀏覽:933
養生論的意義有哪些 瀏覽:160
換證前去哪裡做體檢 瀏覽: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