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累死累活,卻養出一個不孝順的孩子
文文兒
晚上和媽媽嘮家常的時候,老媽說你那個趙叔叔真是白養了一個兒子。聽老媽說,趙叔叔突然生病住院,住院將近一個月,他那個上初中的兒子不聞不問,後來趙叔叔回家靜養,他兒子嫌爸爸在家礙事,竟然去學校住宿捨去了,你說那小子也十六七了,怎麼一點事也不懂。
聽完媽媽的話,震驚之外也有點意料之中。這個趙叔叔在我們這一片是出了名的溺愛孩子。趙叔叔就生了這么一個兒子,從小的時候就特別寵,要什麼給什麼,趙叔叔和阿姨對兒子都是事事包辦,連上學的書包都沒讓孩子自己背過,我不止一次的見過趙叔叔的兒子在大庭廣眾下對爸媽拳打腳踢,而趙叔叔和老婆永遠是笑臉面對兒子。所以為什麼趙叔叔會養出這么不孝順的孩子,還真是他做錯了。
雖然趙叔叔的兒子是個個例,但是現在很多家長都說,自己累死累活的為孩子,可是孩子卻一點也不心疼人,怕以後要成為白眼狼吧。為什麼累死累活也養不出一個孝順的孩子,如果你是這幾種父母,別不敢承認就是你錯了。
1、為孩子包辦一切
現在的孩子要什麼有什麼,父母願意為孩子付出所有,可以說是衣來張口,飯來伸手,這樣的孩子很難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不易。父母為孩子包辦一切是養不出好孩子的,不要等到孩子真正習慣你給予一切的時候才後悔!
2、不懂得示弱
很多父母覺得在孩子面前自己就要無所不能,其實父母在孩子面前該示弱的時候就要示弱。例如做家務的時候說自己完成不了,讓孩子參與,下班的時候說自己很累,讓孩子幫忙端茶。同時父母對孩子不必「有求必應」,不讓孩子覺得擁有的東西來得很容易。讓孩子養成獨立的習慣。
3、不給孩子回報的機會
很多父母都是當孩子有什麼好吃的想給爸媽,或者給父母准備禮物的時候,爸媽都會說我不吃、我不要,留著自己吃自己用吧。長此以往,孩子理所當然就會覺得所有東西都是自己的。所以,家長要給孩子回報的機會。當給孩子分東西吃的時候,一定要當著孩子的面,自己也分一份吃,為的就是讓孩子明白,沒有誰規定好東西都一定屬於自己,吃東西要先分享,讓孩子懂得付出,懂得「回報」,懂得珍惜,懂得體諒。
所以不想讓孩子一步步變得不孝順,這3件事家長可以適當的做一做。
你家孩子懂事嗎?
② 想讓孩子更懂事孝順,父母教育孩子時就要忍住哪3條不要
以前看過領居家的小孩,特別頑皮,喜歡偷別人家小孩子的玩具,甚至5歲就會偷錢,後來院子里的鄰居告訴孩子他爸。一怒之下,爸爸拿雞毛毯子訓斥,孩子哇哇在地上哭。這件事後,孩子他爸就對孩子媽說,你在家都是怎麼管家孩子的,沒有把孩子教育好,是你作為一個母親的責任。孩子之所以有惡習其實爸媽都有責任。
有時候的抱怨真的不起什麼作用,反倒會破壞家庭的和諧。建議媽媽們在孩子成長這個階段忍住心理的不滿,要多和家裡人溝通。經常給孩子笑容,有
③ 孩子會不會孝順取決於你
孩子會不會孝順,取決於你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能夠成為一個孝順懂事的人,將來等自己老了之後孩子能夠幫助分擔家庭的壓力,想要讓孩子孝順,除了要注意教育方法之外,家中也要留意自己本身的問題。本文內容是孩子會不會孝順,取決於你。
現在大多數的家庭只有1-2個孩子,再加上爸爸媽媽在小的時候總是被約束的過緊,於是對孩子就會過分溺愛。這反而會讓孩子只知索取而不知感恩,甚至長大後也不會孝順父母。
在很多情況下,大家都會對孩子進行富養,特別是隔輩老人。只要是孩子想要的,只要能夠做到,大人們都會盡可能的滿足。甚至是剛買來的水果,寶寶覺得不好吃隨手扔掉也是被認同的,覺得並不值幾個錢。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被寵成家裡的小公主、小皇子,一有不順心的事情就可能會發脾氣或者是哭鬧,非要得到滿足不可。
這種情況在家裡可能並不突出,但是在學校有些孩子可能會變得蠻橫無理,常常會欺負其他的小朋友,還會讓老師向爸爸媽媽多次反映。只是大多數情況下得不到家長的重視,因為捨不得打罵孩子,所以無法採取實質性的措施。這樣反而會讓孩子容易在學校受到孤立,小夥伴不願意和孩子一起玩,千萬不要等到這個時候才發現自己的嬌慣會傷害到孩子。
當爸爸媽媽認識到自己對孩子過分嬌慣的時候,就應該及時的採取措施進行補救。
首先,要指出孩子錯的地方在哪裡,讓孩子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幫助孩子及時進行改正。爸爸媽媽還需要告訴孩子什麼錯誤是不能犯的,如果犯了會承擔什麼樣的後果,讓孩子在心底對自己的錯誤有清晰的認識。
其次,要幫助孩子分析錯誤會造成的後果。當一件錯誤已經發生的時候再想預防措施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更要平心靜氣的給孩子做一個分析,可能會造成什麼樣不好的.影響,讓孩子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引起孩子的重視。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爸爸媽媽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去做,怎麼做是正確的。這樣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就能夠有一個正確的依據,同樣的錯誤也就不會再犯了。
1、孩子是否願意承擔?
你會發現,有些孩子從小就願意幫著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體諒父母的艱辛。當他們做錯了事,也願意站出來去承擔責任。這樣的孩子就是十分有擔當的人,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他的這份責任感都能是他成為一個孝順的人。
反之,如果孩子從小就沒有擔當,不能體諒父母的辛苦,那麼長大以後也很難把父母放在心上,哪怕將來事業有成,或許也已經忘本,不肯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
2、孩子是否懂得與人分享?
倘若一個孩子長大以後是個孝順的人,那麼他也一定是個為人著想和懂得分享的人。一個孝順的孩子,自然懂得為父母著想,有什麼喜歡的東西也願意和父母分享,而不會自私地一個人佔有。
如果孩子能夠大大方方地和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零食等等,那麼這個孩子長大以後也很可能懂得體貼和孝順父母。
3、孩子是否懂得感恩?
大多數的孩子都會明白父母照顧和撫養自己的不容易,所以他們會很感恩父母的付出,每逢父親母親節或者爸爸媽媽生日的時候,他們都會親自用心准備小禮物,送給為自己辛勞付出的父母。
但有些孩子就認為,父母對自己好是天經地義,並不需要給予他們什麼回報。這種孩子往往很輕易就會對父母發脾氣,因為他們不理解父母,因而長大以後也不能指望他們會孝順父母。
怎樣教育孩子成為一個孝順的人?
1、給孩子講述古今中外的孝順典故,讓他們知道孝順是怎麼一回事,怎麼樣做才算是孝順父母。當然,寶爸寶媽們也要孝順自己的父母,這樣上行下效,孩子們在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會成為一個孝順的人。
2、教育孩子懂得分享和照顧他人,比如平常吃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先給爺爺奶奶夾菜,爸爸媽媽下班回家也可以讓孩子倒杯熱水,孩子有好吃的也可以讓他和長輩分享。
3、與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平時多多關照孩子的情緒和需求,不要輕易打罵孩子,周末的時候帶上孩子一起去周邊出遊,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十分有利於孩子形成孝順的品德。
孩子孝不孝順從小就能看出來,有沒有擔當、懂不懂得分享和感恩都是衡量的標准,各位寶爸寶媽們可以多多留意孩子是否有這些特徵,有擔當、懂分享、懂感恩的孩子,將來一定一定是個孝順的人。
倘若孩子缺少哪些特質,那麼做家長的也應該更加用心去幫助孩子,使他們慢慢養成孝順的品格。
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④ 人老了,若發現子女在慢慢地討厭自己,自己該怎麼辦
人老了,若發現子女在慢慢地討厭自己,自己該怎麼辦?
我家姨姥姥,是跟閨女一起生活的。姨姥姥45歲時老伴就沒了,那時候孩子還沒成人,也沒有再婚,閨女結婚有了孩子後,姨姥姥就幫忙照顧孩子,從此就跟閨女一家一起生活了。
剛開始孩子小,給閨女帶孩子的那些年,女婿還可以,每次回來都會跟自己打招呼,後來閨女的孩子大學考出去了,自己也老了,就成了無用之人,女婿對自己也越來越不耐煩,明裡暗裡討厭自己,相處過程中矛盾也是越來越多。
閨女沒有辦法,就在外面給她租房子,還給請了保姆,但是人老了,也變得不好伺候,她總覺得家裡的東西變少了,保姆又懶又饞,有次她睡覺醒來的時候,發現保姆在喝牛奶,再加上她閨女買肉過來的時候,保姆燉菜盛碗時會先吃幾塊,就被辭掉了。後來又請了幾個保姆,也都不歡而散。
後來女兒又把姨姥姥接回了家,呆了一年多,平時老人的覺少,起的早,有次找東西找不著,就隔門喊女兒給自己找,可是那天女婿回來的晚,把女婿吵醒了,女婿就讓她離開自己的家。
以前,姨姥姥有套自己的房子,但是在六樓,女兒覺得以後住也不方便,就給賣了,姨姥姥也是沒家了。
為了不讓閨女為難,自己住進了養老院。剛住進去的時候,姨姥姥是各種不適應,對養老院的飯菜也是不滿意,但是女兒經常會給自己拿各種吃的,這一晃在養老院就過了5年。
再後來,女兒到養老院看她的次數也越來越少,是因為閨女的老伴得病了,中風癱瘓了,需要閨女伺候……
人老了,也還是得有 自己的追求和生活, 而不是要把自己的生活綁架在子女身上。退休後,給自己的生活做個規劃,過好自己的生活,如果自己能動,就自己過,但一定要有個自己的家。
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又或是成年人,生活都需要有所追求。
我認識的一位老人,都95歲了,她70多歲的兒子經常牽著她的手出來曬太陽,老人耳不聾眼不花,特別和藹可親的人。兒子說,老人還每天練書法呢,對子女,也總是覺得子女不容易,從不挑理。因為自己有生活,孩子們也願意圍繞在老人身邊!
人老了該怎麼做才能過好自己的生活?
說說我們村裡的一家人吧!
村裡有一家,兩口子生了7個女孩子,四個兒子三個女兒,從小的時候,他們就特別寵愛自己的兒子,典型的重男輕女。三個女兒都嫁人了,條件都不錯,四個兒子呢?有兩個結婚,兩個打光棍,幾個兒子都掙不到錢,日子過得非常難受。
女兒家條件好吧!就說接他們老兩口去住,可是這老兩口呢?去了女兒家這樣嫌棄,那樣不自在,待久了,女兒也不喜歡他們在她家呆。倆老口又回去和兒子住,在兒子家就是傭人,在女兒家什麼都不做還抱怨,而且還認為兒子好,女兒就是賠錢貨。
我講這個故事的目的呢!是想告訴大家,有的人老了真的挺討人嫌的,有的人他的思想一直停留在六七十年代,不是子女對他不好,是自己的思想改變不了。
就像題主問的一樣,發現子女在慢慢討厭自己,自己該怎麼辦?
第一、分開住
如果子女成家了,我是建議分開住,都說遠香近臭,這不是沒有道理。一家人天天待在一起,肯定會有矛盾的,最後的辦法就是分開住。
老人和子女分開住,子女偶爾老看望一下,這樣感情會好很多,而且特別親熱,也不會因習慣不同,經常爭吵等。
第二、睜隻眼閉隻眼,少言寡語
如果沒辦法分開住,只能住在一起,我建議老人一定要睜隻眼閉隻眼。為什麼這樣說呢?
你想想現在的年輕人的觀念和老人的真的不一樣,他們習慣晚起,不懂得節約,不喜歡的東西就丟了。要是遇到一個稍微強勢的父母,肯定得嘮叨半天,那麼結果如何呢?時間久了肯定會爭吵,各看不爽。
所以最後的辦法就是睜隻眼閉隻眼,尊重年輕人的習慣,自己想做什麼,自己做就好了,少言寡語,管好自己就行。
第三、能夠掙錢的時候一定要多存些錢
如今 社會 壓力,不是子女不孝順,而且真的這一代年輕人壓力真的很大,這代年輕人有多少人給老人養老了,不靠老人的都算不錯了。所以給還能掙錢的中老人一些建議,一定要多存點錢,老了靠兒靠女不如靠自己。
最後也給年輕人一些建議,一定要對自己的父母好一些,他們一輩子不容易,他們過的苦日子比我們多的多。對待他們請多一點耐心、關心、細心,他們的觀念可能古板,思想頑固,這都是幾十年形成的,有的思想觀念根本改變不了。多理解多尊重他們,百善孝為先,我們今天如何對待老人,以後我們的子女就會如何對待我們,一代傳一代,代代相承。
人老了,如果發現子女嫌棄自己,那你就該給他們明白,烏鴉反哺,羊羔跪乳!
連動物都可以做到如此,生而為人,難道就不如動物?
首先,誰都有老的一天。記得小時候奶奶經常會講一個故事給我們。女孩從小,看到媽媽用一隻破碗給奶奶盛飯,有一次,媽媽不小心將碗打碎,女兒驚呼,媽媽,快把它粘起來,以後我還要留著給你盛飯呢!
她的媽媽趕緊丟了破碗,從此讓孩子奶奶和他們在一個桌上一起吃飯!
將孩子撫養成人,並且看著她們成家立業,那你已經屬於功成身退,千萬不要覺得放心不下,一味的替孩子打理,插手他們的生活,不然,別人嫌棄你事多也是難免的,聽話,這個堵,咋沒必要自己添!
萬一子女不孝順,那麼有退休金及養老保險,都不用看孩子們臉色生活。
家產啥的,也別給誰,留著,日後誰孝順,養老送終,立遺囑給誰!
如果沒人,買了家產上養老院!千萬不要心疼!你心疼的孩子,說白了就是一白眼狼!
等你有了一份圈子。便不會再守著子女這個小圈子,她們的喜怒哀樂影響你的喜怒哀樂。走出去,結伴去旅 旅遊 。聚聚會。跳跳廣場舞,也是不錯的選擇。
注意力轉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你也心態會好很多。開心快樂最重要!
許多當父母的都認為孩子應該感激自己的養育之恩,並滿懷愛意地回報自己,如果子女流露出一點點不滿或者討厭,就會氣憤難平,甚至感覺自己養出的孩子都是忘恩負義的傢伙。
豈不知越是這樣的父母,孩子越會疏離他們,但願家長們能夠明白這一點。
人老了,子女慢慢討厭自己,應該怎麼辦?
我是一位母親,隨著女兒長大成人,我也會思考這個問題,會刻意注意與女兒的相處方式:
1、保持界限感,尊重孩子,不幹涉、不打擾對方的生活。
包辦代替越多、管控越多、操心越多的父母越容易被孩子討厭,這些孩子一邊依賴著父母的照顧,一邊渴望著父母不要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一絲干擾,但願家長都能明白這一點。
2、不念叨自己的養育之苦,把養育孩子當成自己的基本責任。
孩子疏遠父母原因之一就是許多父母喜歡在孩子面前訴苦、邀功,甚至醜化自己的配偶,導致孩子愈加討厭自己。
3、做一個善於自省、願意自我成長的人。
年齡代溝、思維差異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一味從自身角度去做事,不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肯定會引發許多矛盾。
再說家庭成員之間意見有分歧、鬧矛盾是挺正常的事,如果父母能夠懂得換位思考、反省自己,而不是一味指責孩子,就可以避免親子關系疏離。
有的父母自己不求上進,卻對孩子的生活指手畫腳,甚至更加干涉,孩子不討厭才怪。
其實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也需要呵護,需要用心經營,如果孩子願意和我們待在一起,也許我們就不會被孩子討厭;如果孩子期待著逃離,我們真的應該反思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一般有這種想法的,要麼是為人真的讓人討厭,要麼是自己太敏感,能意識到並問出這個問題的很有可能就屬於後者。
當初聽發小說起她婆婆的這位老娘,真的不敢相信還有這樣的家庭,母慈子孝,一家人簡直把這個老娘當成了寶貝,真不能想像這位老人家該有多好,多招人喜歡,總覺得自己老了能做到這位老人家一半就滿足了。
之所以說這個故事就是想告訴題主,萬事不要太鑽牛角尖,情緒太敏感真的沒好處,有時候並不是你不好,而是老年人跟年輕人之間本來就有不可逾越的代溝,兒女在有些事上反駁你,或者表現的嫌棄你,並不是你真的不好,而是你們彼此觀念不同罷了,細想一下,他們的某些想法你也未必看的慣,只不過是出於很多原因,把原因歸結於自己見識少罷了。
1、跟兒女分開住,跟自己的同齡人多交往,形成自己的朋友圈子。
2、凡事看開點,不要一有矛盾就覺得自己不對,兒女也是第一次做人,有的問題是立場不同,無所謂對錯。
3、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有了喜歡做的事情,就不會再糾結於一些無謂的小情緒里了。
4、如果有條件,多出去走走看看,世界很大,看多了思想就開闊了,你會發現以前煩惱的問題根本不值一提。
5、認真審視一下自身問題,到底是為什麼讓你覺得自己被討厭了,也可以跟孩子們好好溝通溝通,發現問題,改善問題,跟孩子們處理好關系也有利於家庭和諧。
總之,就是用極力的態度看待自己與兒女的關系,千萬不要陷入自己的情緒中,自怨自艾,對誰都沒有好處。
希望可以幫到你,祝你幸福!
很多家長會發現,小時候和孩子關系很好,孩子也很黏自己,但等到孩子長大了,和自己的關系卻越來越疏遠,有的甚至會討厭自己。
這種情況是很普遍的,尤其是老了後,很多兒女會「嫌棄」父母。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
1、父母管得太多
很多家長不管孩子長到多大,都覺得他們依舊是個孩子,常常擔心他們,因而會對孩子管得比較多。但是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長大了凡事有自己的想法和考慮,他們不再像小時候那樣依靠父母,需要更多的獨處空間。父母管得太多,反而會讓子女煩。
2、愛嘮叨
愛嘮叨是家長的通病,尤其是媽媽。很多媽媽愛在子女面前嘮叨,叮囑多穿衣服,多吃飯等。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孩子畢竟是成年人,自己能照顧好自己。一次兩次嘮叨還好,會讓人覺得很溫馨,但如果次次嘮叨,肯定會心煩。兒女為了避開父母的嘮叨,可能會故意躲著。
3、思想不同
家長和孩子所處的年代不同,思想也有很大的差異。子女喜歡的一些東西,家長可能會很反感,雙方意見不一致,思想不在一個頻道上,很容易發生口舌矛盾。兒女會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進而不願和其談心,也會為了避免發生爭執而有意遠離。
如果家長發現子女「討厭」自己,一定要改變原來的相處模式,不要把他們當成小孩子看待,要給孩子獨立的空間。自己照顧好自己,該吃吃,該玩玩,少管孩子的事,這樣不僅自己晚年開心,兒女也喜歡。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 育兒 」,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老人,就像小孩子一樣,我們都說是老小孩。他們有時候會特別敏感,需要我們的照顧。
話說回來,什麼樣的老人不受子女的歡迎呢。子女和老人,關系是兩個人處出來的,不是一方就能夠決定的。一般情況子女不喜歡的老人有以下特點(不喜歡是不喜歡,不喜歡不代表不孝順。)
愛啰嗦
一般老人都有愛啰嗦的習慣,總是說自己關心的事情,一遍一遍,有時候是強調說事情,有時候是沒話可說最多的是習慣了,作為年輕人,工作家庭孩子,有時候聽起來不耐煩,其實,這需要我們年輕人的改變,畢竟老人很難改變了,作為我們的長輩,不管怎麼樣還是要履行照顧老人的職業。
愛管事,插手教育孩子的事情
有的老人年輕時候霸道慣了知道要改變,但是改變不了。插手子女的家事,甚至子女教育孩子也要上前說兩句,很讓人頭疼。
主觀判斷並家事外揚
我身邊的一位老人,就愛說閨女的「壞話,」她總覺得誰家庭條件好誰就多付出點,秉著這種想法要求個別子女,誰誰不孝順、誰誰怎麼樣yong總是往外說。
偏心一個孩子
這個很多人都有體會,偏向一個孩子,很多老人都這樣的。
有話不直說,愛打暗語
一個朋友就說,她剛工作的時候每次回家,媽媽都嘮叨一個月電費水費多少,太貴了一類的話,她覺得媽媽就是在變相的要錢,感覺不舒服。
其實,很多子女還是很了解自己的父母的.怎麼辦,需要我們多理解他們一下。
發現子女慢慢討厭自己,說明這個老人過於關注子女的態度、太依賴子女或者生活很需要子女的照顧。
若出現這種問題,老人家,你有沒有先自我檢討一下,問題出在自己身上,還是子女身上,如果是你的壞習慣導致的,你就要盡量去改正。
如果是子女有問題,找時間與他們溝通,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不用藏著掖著,找到根源,才能解決問題。相信大多數兒女都會尊重老人的。
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尤其當人老了,精力衰退時,這些缺點會越來越嚴重,甚至變得偏執。
為人子女,我們也是家有老人的,我就說說周圍的幾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老人吧。
1、家長情結型
楊奶奶年輕時明事理,能幹,家裡的事基本都是她當家作主。
娶了兒媳後,兒子媳婦還是比較尊重她,大事小事她發了話,基本都依她。
今年楊奶奶93歲了,除了耳聾外,身體硬朗,沒有其他毛病。老人活到這么大,還能自理,就算是兒女的福氣了。
可前一陣在微信上聽她兒媳吐槽,老太太已趕走家裡第四個保姆了!
楊奶奶一家四代同堂,媳婦在單位是局長,兒子在單位也是領導,兒媳工作都很忙,經常要出差。孫子孫媳也是公務員,生了寶寶後,家裡的鍾點工就變成了保姆,幫著燒兩頓飯。
可一向節儉慣了的楊奶奶,認為請保姆就是浪費,而且她也不習慣一個外人在家進進出出的,所以她橫豎看保姆不順眼。
保姆燒菜她在一旁盯著,一會兒說油放多了,一會兒嫌水放少了;保姆燒的菜也嫌不好吃,還老懷疑保姆偷她家東西。
保姆忍受不了她的全方位監控,一個接一個辭職不幹了。
把最後這個保姆趕走後,楊奶奶直誇兒子做的飯好吃。
全家人對她的執著舉手投降。從此後,兒子起早買菜,媳婦晚上回家拖地搞衛生。
你們說,這樣的老人不體諒子女的辛苦,還以為自己是當家的,子女能喜歡她嘛!?
俗話說,少要和氣,老要乖,跟子女一起生活的老人,一定要學會退位。你已經老了,精力、體力、能力都跟不上了,就享享清福,少管閑事,多好呢?
2、操心子女過度型
陳奶奶年輕時是村裡的婦女主任,工作能力強,能說會道,又有一付熱心腸,誰家有了解決不了的家庭矛盾,請她調解,准能圓滿解決。
陳奶奶年輕時老公在外工作,家裡大事小事都是她一人說了算。還有一肚子的職場經驗,兒女在工作上遇到什麼困難,家庭里遇到什麼矛盾,都要向聽聽她的意見。
現在陳奶奶83歲了,患有多種疾病,還有腦梗後遺症。
可她到兒女家還是喜歡管事,「小梅啊,你燒青菜不是這樣燒的,放這么多水幹嘛!」「小明啊,你家的鞋櫃放門外不好,不方便!」
這年輕時能說會道是優點,現在老了成了話嘮,一分鍾閑不住。
什麼事都能拉出來嘮,常常聽她講年代久遠的事。她姑姑的嫁妝被日本鬼子搶走的故事也聽她講N遍了。
如果什麼時候稍不留神聽不見她說話了,準是坐在沙發上打上瞌睡了。
你說陳奶奶老了,還這樣操心子女家的事,當然關心是好事,但關心過度就不好了。兒女都大了,自己還是病人,你不放心,不是自尋煩惱嗎?
3、自私自利不講衛生型
吳奶奶年輕時穿著很講究,但家裡很邋遢,不會收拾。她有空喜歡東家長西家短的串門。
老太太今年92歲,身體沒大的毛病,便上身肥胖腹大如十月懷胎的孕婦,腿細如乾柴,重心嚴重失調。近年來越來越懶得動,行動也變得遲緩了。
前幾年她患上了尿失禁,那時獨自居住,還挺要好,自己知道要洗干凈,怕身上有味人家嫌棄。
但自從到子女家輪流生活後,她有了依賴,就不再自理了。讓她帶尿不濕,她嫌帶在身上不舒服,如果勉強帶上,她也懶得理好了,拉在身上她也無所謂。
不瘸不癱,就是懶得動手,有時褲子拉濕了幾天也不換,如果兒女不提出來叫她換,她自己就捂著。
也有反常的時候,一夜能連換幾條褲子。
兒女被她折騰個個都嫌棄她。可她心態卻好得很,只要子女看得下去,她自己怎樣的臭,都無所謂。
一個小區的鄰居,常聽她兒媳嘆氣。兒媳早出晚歸上班,兒子病休在家,經常幫她洗尿布洗床單洗衣服,一洗一大堆。
哪怕洗臉洗腳,這些能自理的小事,她也全等兒子侍候。
但兒女家的事,天塌下來,她也從不關心問一句。大兒媳患癌症病了幾個月,她沒提出來要去看望一下。兒媳死後,她也沒有一點悲傷之情。
小兒子患癌症,她知道了也不聞不問。
你以為她呆嗎,一點不。她有個小錢包藏在哪個衣服口袋裡,她清清楚楚。小兒子洗衣服時發現由於錢折得太舊了,幫她去銀行換好了,一時忘了拿給她,她拐著彎提醒:那錢你拿去幫我買鞋買衣服!
很多時候她在兒女面前偽裝成痴呆,以假亂真,不過是換取更多的照顧罷了。她這點小心思,做兒女的都懂。只不過看在她年老的份上,都懶得跟她計較。
但她這種自私自利無情無義,只顧自己活得舒服的老人,是沒有哪個兒女能喜歡的。
4、任性要強型
趙奶奶今年89歲,走起路來虎虎生風,說話還嘎巴脆。
今年大年初二跑到年家娘家侄子家告狀,哭訴家裡的兒女都一條心的欺負她。
娘家侄子把她女兒請來調解了一番才知道,事情並不象她說的那樣。
原來趙爹患腰間盤突出嚴重下不了床,她不願與老頭睡一間房照應他,她除了擔心子女把趙爹扔給她一人照顧外,還恨他當年把家裡的錢都抓在手上,到老了自己做好人,把錢給了兒子,兒子就喜歡他。
上海的小女兒去年把趙爹接回家大半年了,回來後兒媳也在家幫著照應。
女兒說她也太過分了,連盛飯給他吃都不願意。她對趙爹有意見,見兒女對趙爹好,她嫉妒,心理不平衡。說她有病時,子女沒這樣關心她。
趙奶奶年輕時可是很明事理的人,現在人老了,就象小孩子一樣任性刁蠻。
調解過程中,兩個女兒不但說不過老母,還被她罵,小女兒被罵得哭著跑開,這場調解最後也不了了之。
你說,這樣的老人任性要強,又不聽人勸,還倚老賣老,子女怎麼會喜歡她呢?
所以說,你感覺到子女慢慢討厭你的時候,一定要先自我檢討一下,有沒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人老了,要體諒子女的難處,善解人意。不要任性自私,以家長自居;
既要關心子女,又不要干涉過多;能自理時,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講衛生,勤洗澡,洗衣;不要倚老賣老,任性胡來。
當然也有的子女討厭老人,是真正的不孝。兒女孝不孝,與原生家庭必定有很大的關系,與從小的家庭教育有關系。當然那是另外一個話題了。這里就不贅述。
我們很容易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父母的印象在孩子的身上是隨著時間而有所改變的 。
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他會覺得父母是天,是支撐他們的天地, 爸爸是個超人,什麼都會,什麼都懂。
當孩子漸漸長大,到了青春期,他們會覺得 父母的管束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束縛 。他們會叛逆,會暴躁。
當孩子結婚了,成家立業到工作之後,經歷了 社會 的歷練。又會覺得父母仍是依靠,因為父母的價值對於他們來說還有重要的體現。
當孩子漸漸的年長,他們的子女慢慢長大,父母也老了,這個時候由於價值觀,生活觀念的不同,他們會產生對父母的厭倦。他們不會再認為父母是超人,父母曾經的人生經歷對於他們的啟迪或者啟示的作用已經很小,他們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由於兩代人之間存在的生活環境的差異,就會造成沖突。如對待金錢的觀念沖突,又比如對於生活的態度的沖突等等。
所以就造成如題目中所述的問題。人老了,孩子對自己越來越討厭。這個時候老人應該怎麼辦呢?
二、老人心態的轉變 。孩子已經長大,已經不再是一個那個害怕他跌倒的孩子了。這個時候你應該好好的享受生活。保重自己的身體,對於孩子們就是最大的關愛,相信你的孩子會過得很好。
三、不要以為了他好作為借口,干涉孩子的生活。 適當的時候可以保持彼此之間的距離。都說距離產生美,在這里對老人和孩子也是適用的。
希望自己的改變可以換回子女的觀感,我也相信,兒女會看到老人的變化,進而消除這種厭惡感。
這是一件太過悲涼的事情。
人老了之後,往往變得有些軟弱,感覺做什麼事情都力不從心,不知不覺想要依賴子女。如果發現子女對自己的態度變得不耐煩,開始討厭自己,心裡一定很難過,也很難接受這樣的現實吧。
這時候父母一定感到心都被掏空了,甚至懷疑自己這一輩子都白活了。年輕時不停地勞作、奔波,就是為了掙錢養活孩子,可是當自己老了,需要孩子照顧的時候,他們卻又表現得不情不願,嫌自己拖累了他們。當支撐自己活下去的生命支柱坍塌的時候,父母的心情一定是萬分悲涼的。
等慢慢緩過神來,父母就會發現,不管怎樣還得活下去,而且今後還得靠子女照顧,所以得想辦法面對和解決這種狀況。
首先,先靜下心來觀察一下,看子女是不是真的討厭自己。有時候子女因為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免不了心情急躁,口不擇言,但不一定是針對父母的。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父母和子女平日里溝通和交流太少,而且孩子習慣了報喜不報憂,有了壓力和負面情緒就自己扛著,而父母這邊又幫不上忙,有的時候還添亂,雙方就容易起沖突。對於這種情況,做父母的要體諒子女的心情,但還是需要找時間和子女面對面談一談,說一說自己內心的感受,相信通過開誠布公的溝通,子女認識到自己的某些言行對父母造成了誤解和傷害,就會加以改進的。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父母本身是一個喜歡責備、挑剔子女的人,所以,子女長大之後,內化了這種與人互動的方式,就會習慣性地挑父母的毛病,責備父母這做不好,那做不對等等。遇到這種情況,父母要先自我反省,了解到子女之所以這樣做,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造成的,而且,子女往往不會覺察,只是按照從父母那兒習得的方式來對待父母。如果可以放下面子的話,父母可以和子女就這個問題深入地聊一聊,也可以當面跟子女道歉,這樣他們意識到的話,就會在這方面多加註意。雙方還可以約定,如果子女啟動這種方式跟父母互動時,父母可以及時提醒子女,這樣就會慢慢有所改善。
當然,最糟糕的一種情況是,子女真的不待見父母。記得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在一個父親早早因病去世的家庭中,母親怎樣含辛茹苦地把幾個子女拉扯長大,而且為了蓋房子,為了省錢,母親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從山上往下背石頭,以致於把自己的脊背都磨得傷痕累累。盡管如此,當幾個子女先後成家之後,只知道過自己的小日子,卻對母親不管不顧。當母親生病時,甚至沒有一個子女在跟前伺候,最後這位母親孤寂地離開了人世。
看到這位母親如此悲慘的一生,我們是沒有資格評說的,但孩子畢竟是她教養長大的,他們的自私和對長輩的不管不顧,也是母親教養的結果。這時候再悔恨也沒有什麼用了,不管怎樣,父母有權利得到子女的照顧,子女有責任贍養父母,對於子女這樣的行為,在有必要的情況下,父母可以藉助外力,比如通過居委會的調解和協商,讓子女負起照顧父母的責任;如果還是沒有效果的話,父母還可以付諸法律,來爭取自己的權利。
⑤ 如果孩子不孝順,該不該怪父母沒教育好
中國有句古話:百行德為首、百善孝為先。這是古人一直奉行的准則,也一直被我們傳承、延續。那麼如果孩子不孝順,是不是該怪父母的教育有問題呢?寶寶個人覺得這和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孝順,那就是父母的責任。
寶寶覺得,不管這個故事是真是假,他都在警醒著我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父母的行為和舉動會影響孩子的。有的時候,父母一些不經意的舉動,都會對自己的孩子造成終身的影響。記得「曾子殺豬」的故事嗎?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說到做到,因為很多事情就是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影響的。如果父母不孝順,那麼肯定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自己的孩子,或許會導致自己的孩子也不孝順。所以寶寶覺得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孝順,那就是父母自己的責任。
說了這么多,寶寶覺得,孩子不孝順,和父母是脫不了干係的,所以天下的父母一定要從小就注意對孩子的培養,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如果父母都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對自己的父母不孝順,那麼肯定會影響自己的下一代的。在這里,寶寶也希望天下的孩子可以常回家看看。
⑥ 為什麼長輩特別喜歡高高在上地命令孩子,不做就是不孝順,不做就是大逆不道,必須做還理所應當,怎麼辦
長輩之所以喜歡高高在上的命令孩子,有可能他們心裡覺得他們的想法就是對的,他們的想法就完全是對孩子有好處的,是發自內心為了孩子好的。他們的潛意識里,他覺得如果孩子違背了她的意識,就會走彎路,他們就有非常強烈的願望,希望孩子能夠聽從他的安排。
長輩覺得自己是全心全意的愛晚輩,他們希望晚輩也能回報他們愛,他們覺得晚輩不聽從他的安排,就是不孝順,就是沒有毋予父母愛的回報。想讓長輩改掉這些觀念,就要好好的與他們溝通,不能產生反感情緒。有耐心地交流才能收獲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