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感恩父母優美散文3篇
感恩父母優美散文1
作為小樹應該感謝土地,因為土地養育了它;作為小魚應該感謝大海,因為大海是它的家;作為小鳥應該感謝藍天,因為藍天給了它自由;而我作為一個孩子,最應該感謝的就是我的父母。
在1997年的那個8月,母親忍著巨大的痛苦把我生下來,如今,我已經度過了9個春秋,即將迎來第十個生日。我,感謝母親給予我生命。每次當我過完快樂的生日,怎麼會想到1997年的這天,卻是母親的受難日。
我的母親每次往學校給我打電話時總會嘮叨幾句:“琳兒,身體好嗎?學習任務緊張嗎?上課發言積不積極呀?…….”每次我都會在電話里對她說:“媽咪,我好著呢,有什麼事我會給你說的。”但是媽媽還是問寒問暖,從她嘮叨的話語里流露出對女兒無限的關心和愛。
母親還很喜歡逛商店,她總是牽著我的手說:“瞧瞧你,吃完飯就該多運動,老是悶在家裡多不好啊。你想要什麼?我給你買。”但是當我走進一家精品店愛慕地摸了摸一個陶瓷娃娃時,母親卻皺著眉頭說:“這個買來放哪兒?”當我在一家書店門口無意拿起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母親就在一旁推薦道:“媽媽小時侯讀過這本書,受益匪淺呀!想要媽就給你買。”我說:“那就買這本吧。”她就是喜歡給我買一些對我幫助大的東西。
母親還很懶,假日時都要睡到十一點或十二點,別人叫她都不會起來。但是如果我叫她起床她決不會偷半點懶,爸爸說她偏心,媽媽就會笑著說:“女兒在我心中是第一位。”我感到心裡暖洋洋的。
如果說母親是陽春三月的陽光,那麼父親就是為我撐雨的大傘。的確,母愛是偉大的,但我們也不能忽略父愛的細節。因為在學習和生活中是父親給予我的愛給了我信心和力量。
我的父親是一位普通的會計。雖然他性格溫和,但是我做錯事他總是嚴厲地罵我。小時侯,我爬上凳子望著窗外,爸爸看到了連忙把我抱下來,用手打了我一下,痛得我哭了。爸爸嚴厲地說道:“你知不知道這樣做有多危險?你怎麼這么不愛惜自己的生命?……”那時我還不懂事,只能兩眼汪汪地望著爸爸。下來後,媽媽用毛巾擦乾我的眼淚,說:“打是親,罵是愛。你爸也是為了你好啊。”現在想起來,還真是對爸爸感激不盡啊!
有一次我解不出一道思考題,就去問爸爸。爸爸瞟了一眼後說:“這么簡單的題你應該會算。”我說:“做不出來!”爸爸說:“想了一個小時解不出來還可以想,直到你想到為止。”唉,問錯人了,我只得再去想。我思索了一個小時才解出來,我嘟囔著說:“浪費了我好多時間。”爸爸卻不這么認為:“到最後你還不是解出來了嗎?”我聽了之後,覺得爸爸的話也沒什麼不對。
如果父母是土地,那麼我就是一棵小樹,我要感謝他們養育我;如果父母是大海,那麼我就是一條小魚,我要感謝他們給了我一個溫馨的家;如果父母是藍天,那麼我就是一隻小鳥,我要感謝他們給了我自由。母親對我的愛,比海還要深,父親對我的恩,比山還要重!
感謝父母所給予我的一切,我願用一顆做女兒的心來報答您們!
感恩父母優美散文2
從只會在襁褓中哇哇啼哭,到我們喃喃學語叫出第一聲爸媽,到第一次踩著小腳丫跌跌撞撞地走路。第一次背著書包走向學校,第一次拿回考試成績,第一次離開父母……也許你從沒注意到在這無數次的第一次中,在這漫長的成長道路上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傾注了多少愛。你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成功,甚至是每一次失敗,每一次犯錯誤父母都會牢牢記在心頭,陪在你身邊,給予你默默的支持……
我們從哪裡來?聽到這個問題,大家肯定都會說,是父母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來的。是啊,十三年前的一天,我們的父母用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們的到來。從我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們又多了一項繁重的工作——照顧我們。盡管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我們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父母們卻毫無怨言。
小的時候,我總把父母對自己的愛當作天經地義,因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現在,我長大了,我知道該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去體諒父母,應該擔當起,照顧、孝敬父母的責任。
可是又有多少人是把父母放在第一位的呢?有的人總是不斷地報怨自己的父母這樣不好,那樣不對,對父母的行為和做法挑三揀四,橫加指責,甚至於直接與父母頂撞!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父母身體的健康狀況,不記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有的連自己父母的工作單位在哪都不知道,想想看,父母為我們付出那麼多精力和心血啊!
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悅的,是父母。
而現在我們遠在外地學習,依然牽掛著我們還是父母。
生活並非想像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在生活上可以少讓父母為自己操心。當父母生病時,我們是否應擔起責任,照顧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哪怕一碗自己泡好的方便麵,都會慰藉父母曾為我們百般焦慮的心。
感恩的心的生活是美好的,生命猶如一張白紙,有了感恩的心,這紙上便會出現粉紅.一生都懷抱感恩,紙的底色也便是粉紅,也就有了美好的人生.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報答養我育我的父母!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為我們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感恩,它雖說是一個行為動詞,但它不止需要行動,更重要的是需要做到真心實意。簡單地說,感恩便是感激,發自內心的感激。
(還有一個)世界上有許多讓我感謝的人們,我感謝無私奉獻、像園丁一樣培育著我們這些祖國花朵的老師,我感謝有困難時,幫助我的同學。而我最要感謝的是那不辭辛勞,那顆熾熱的心總是向著我的爸爸、媽媽!
父母,是給予我們生命的偉大神靈,是教育我們人生第一步的啟蒙老師,是培育我們茁壯成長的辛勤園丁,是提醒
我們堂堂正正做人的紅色警鍾……
母親給與我們生命,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母愛”是天下最偉大的“愛”。從我們還沒有出生的時候,母親就開始照顧我們、看護我們、愛護我們、給與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了。只要我們健康、開心,母親就會比我們更開心。母親是教導我們如何做人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她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如何在社會生存。所以我們都是受母親的直接影響,才會有開心的今天、安逸的今天。
父親給與我們做人的道理、生存的技巧,教會我們要堅強、要率真、要有毅力。所以我們今天的堅強、毅力、生存之道都有父親的影響。
讓我們以感恩的心來回報我們親愛的父母。
感恩父母優美散文3
(1)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陽光、水源,沒有父母,沒有親情友情和愛情,那麼這個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我們就毫不猶豫回答: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當然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友情愛情,世界就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這都是每個人都能深刻領悟的道理,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在理所應當的享有著這一溫馨的時候,卻常常少了一顆感恩的心。感恩很多人、很多事,其咎都源於人們不會,也不願感恩。中國的文化傳統讓我們很難從口中說出“媽媽我愛你,爸爸我愛你”。然而,這不應該是借口。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愛的感情基礎。學會感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誨之恩,感激朋友的幫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幫助自己的人甚至感恩給我們所經歷的坎坷。
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常常是細小瑣碎卻無微不至,不僅常常被我們覺得就應該是這樣,而且還覺得他們人老話多,嫌煩。其實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我們可以說:父母是上蒼賜予我們不需要任何修飾的心靈的寄託。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悅的,是父母;而現在我們出門遠行,依然牽掛著我們的,還是父母。生活並非想像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但我們在生活上可以減少讓父母為自己操心。當父母生病時,我們是否應擔起責任,照顧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面,都會慰藉父母曾為我們百般焦慮的心。我們感恩父母,希望全天下的父母一切都好!
(2)
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尊重生命、尊重勞動、尊重創造。懷著感恩的心,感動於人對生命的關愛,感動於人對生命的尊重。當我們每天享受著清潔的環境時,我們要感謝那些保潔工作者;當我們遷入新居時,我們要感謝那些建築工人;當我們出行,要感謝司機……懂得感謝,就會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重新看待我們身邊的每個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勞動,也更加尊重自己。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更能體會到自己的職責。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自己的價值。懷有感恩的心,不是簡單的忍耐與承受,而是以一種寬宏的心態積極勇敢的面對人生。一個人要學會感恩,對生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心才能真正快樂。一個人沒有了感恩,心就全部都是空的。“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恩”,“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些都因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才芬芳馥郁,香澤萬里。
感謝父母,他們給予我們生命,撫養成人;感謝老師,他們教給我們知識,學會了做人的道理;感謝朋友,他們讓我們感受到世界的溫暖;感謝對手,他們令我們不斷進取、努力。感謝太陽,它讓我們獲得溫暖;感謝江河,它讓我們擁有清水;感謝大地,它讓我們有生存空間。感恩,是一種心態,一種品質,一種藝術。感恩是樂觀。感謝困難,感謝挫折,不是樂觀么?感謝對手,感謝敵人,不是樂觀么?對於我們不甚喜歡的一些人和事物,盡量想到它的正面,想到它對我們的利處,從而去感謝它,不是樂觀么?所以,感恩,是一種樂觀的心態。感恩是禮貌。有人幫助了我們,我們隨口說聲“謝謝”,可能會給對方心裡帶來一股暖流。有人為我們付出了許多,我們感謝他,他可能會更加多的幫我們。懷著感恩的心,是有禮貌,是知恩圖報。感恩,是一種有禮貌的品質。
有人說,忘記感恩是人的天性。當我們偶然來到這個世界上,什麼都還沒來得及做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開始享受前人帶給我們物質和精神上的一切成果了。這就提醒著我們每一個人,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常懷感恩的心,我們便會更加感激和懷想那些有恩於我們卻不言回報的每一個人。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悅。常懷感恩之心,便會以給予別人更多的幫助和鼓勵為最大的快樂,便能對落難或者絕處求生的人們愛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報。常懷感恩之心,對別人對環境就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賞。感恩,是我們生活中永恆的話題。學會感恩,學會熱愛生活。我們將會感受到更多快樂用感恩的心生活。
(3)
帶著感恩的心去聆聽,所有的喧囂退去,愛的聲音在心中回響;習慣了愛縈繞的感覺。一切都變成空氣,看不到默默愛我們的人,聽不到幸福在耳邊的吟唱,永遠保持眺望的姿態,尋找天空中清遠的夢。追逐中,我們滿是辛酸。以為所有的幸福都離我遠去。當乘上火車,當熟悉的風景慢慢向身後退去,當站台上熟悉的身影最後化成一個小點……頓時,一切都變成徒勞。那一刻,我們明白:愛不曾遠去。只是我們習慣佔有,習慣了享受,忘記了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去感謝那些給我們生命的人,給我們溫暖給我關懷的人。就在那一刻,我們學會了用感恩的心去聽那愛的聲音,去體會那愛的溫暖;就在那一刻,我們學會了在感謝的同時去給予,因為,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找到最真的幸福!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抓住生命的寄託,領悟血脈相承的真諦!
在沉澱中,感謝困難,是困難讓我們更加有鬥志,感謝坎坷,坎坷教會了我們堅持,感謝失敗,失敗帶給我們成長。每一段曲折的路都讓我們更接近生命的真諦。在寧靜中,感謝身邊的朋友們,是他們讓我們體會到友誼的芬芳,感謝我們的老師,是他們帶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教會了我用感恩的心去生活感恩敬孝,回報社會。
(4)
敬孝,一直是社會與家庭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敬孝,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自然情感。我們每個人都會垂垂老去,今日敬孝他人,他日被人敬孝!古人對“孝道”極為重視的,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就提出了“百善孝為先”理念,不僅如此,古代也更有舉孝廉之說,也就是用“孝廉”來選拔官員。古人認為:“忠臣必出孝悌之家”。即一個真正懂得孝親的人,都會有一顆感恩心,誠敬心,也會形成重情重義、感恩思源的價值觀。事實上,許多事例也印證了這一觀點,古今中外,許多有出息,大有作為之人,大凡都是忠孝兩全。孟子也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意思就是在人與人相處中,應當推己及人,推恩及人,使孝道得以升華。最終上升至社會的友愛溫馨、和諧安定。在我們當今社會,和諧穩定是前提,而維護和諧,也需要胸懷至誠感恩之心。感恩與和諧相伴,感恩之心會有力的化解人與人之間的鴻溝,甚至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一個心懷感恩的人,他一定會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如果人人胸懷感恩,社會就會更加美好、更加和諧。有人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感恩也如是,當我們置心感恩時,我們就會覺得有些抱怨是無謂的,有些煩惱是不應該的,感恩敬孝才是對生活的熱愛。
(5)
我們感恩父母,父母生我養我,感恩不僅僅是一種口號,感恩應該發自內心,發自對內心對敬孝的新詮釋,來自內心對生活的無限熱愛。感恩是一種生存智慧,是做人的道德底線,感受和感激他人恩惠的能力的成長,是一個人維護自己的內心安寧感和提高幸福充裕感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感恩,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行為表現,是以“寸草心”報“三春暉”的赤子之舉。感恩有時只需要一句問候,一束鮮花,一個擁抱,甚至一句話,就能傳遞親情,表達心意。我們只有學會感恩,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勞動,在未來的生活中少一些怨天尤人的抱怨,而多一份發自內心的滿足與快樂。只要我們心懷感恩,我們便會發現,生活原來是如此的和諧和美麗!
我們要感恩社會,感謝大自然對生命之源的賜予,感悟社會的饋贈,學會熱愛自然,回報社會。我們要感恩父母,感念父母對我們生命的賜予和生活的辛酸與滄桑,感謝父母對我們的無私付出和養育之恩,對父母長輩多一份體貼,多一份關懷,多一句問候,盡孝心,重人倫,付親情。我們要感恩老師,感謝老師對我們心智的啟迪和生命成長的關懷,感念老師對我們的辛勤付出和教誨,在感念師恩中崇德成才,奉獻社會。我們還要感恩對手,感謝強大的對手給予我們的競爭壓力和挑戰,感謝對手給予我們學習的鞭策和成長進步的動力,用感恩的心做人做事。父母是我們人生道路的鋪路石,我們每走一步,都有他們細心的叮囑,無盡的關懷和殷切的牽掛。成功了,他們不圖什麼回報,只有發自內心的欣慰和自豪;失敗了,他們沒有報怨,只有默默的支持和悉心的寬慰。
(6)
孝敬父母不能等:有人說,等我們有錢了,讓老人家坐在錢堆上隨便花;等我有時間了,帶著父母,暢游天下,在有生之年瀟灑個痛快!那是不可能的,等待我們有錢了,父母的牙還能啃得動包米嗎?等我們有時間了,想帶著父母去周遊世界,他們還能上得去飛機嗎?等我們,可父母年紀不可等,當我們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時,對父母孝心,其實不就是在我們平時的“滋潤”中完成。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父母上了年紀,究竟還能有多少個春秋?別讓日後自己徒增遺憾,落淚以視悲哀!“孝盡父母的事情永遠不能等”!孝心不是用錢能夠得到全部表達的。父母要錢干什麼?他們吃不了多少,穿衣也用不了多少,更不是在這種時候還自鳴得意的認為老人是欠了我們的,甚至為此而和老人慪氣!當父母上了年紀所缺的應該是與兒孫其樂融融的相處!也就是在父母難於動身時的一個代步,在口渴時的一杯茶水,在寂寞時候的陪伴,在生病時的一次次問候……這些都是老人內心所渴望的!感恩父母養育情,從我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命就傾注了父母無盡的愛與祝福,為我們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或許,父母不能給我們奢華的生活,但是,他們給予了一個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讓他們感到欣慰,這就夠了。
(7)
我們要感恩父母帶給我們生命,在生活中給予我們點點滴滴的關愛與照顧;感恩朋友帶給我們真摯的友情,在生活中給予我們關心和鼓勵;感恩老師帶給我們知識,在學習中給予我們無私的幫助和教導;感恩生活讓挫折磨練我們的意志,讓苦難錘煉我們的品質,使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生活;感恩社會,感謝他們孕育了一個個相像而又不盡相同的個體,組成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感恩大自然,歲榮歲枯,春夏秋冬,山水相映,鳥語花香;感恩於灑在我們身上的每一縷陽光,感恩於路人投來的每一個微笑,感恩這一切的存在讓我們體驗到了真實的美好。每個人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得到過別人的幫助,接受過他人的恩惠,可我們是不是都用心記住這些,並因此多了一份感恩之心呢?其實,如果我們能懷著感恩之心面對生活,那麼即使處在最困厄的環境里,我們也能看到生命的綠洲,從而懷著更多更大的希望面對未來。感恩之心還是一顆美好的種子,假如我們不光懂得收藏,還懂得適時播種,那麼我們就能給他人帶去愛和希望,並因此挽救他們,或者改變他們的內心世界。
在生活的今天,感恩,不僅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美德。學會感恩,就不會因為所謂的不公平而怨天尤人,斤斤計較;學會感恩,就不會一味地膨脹自己的私慾。讓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感恩,學會在生活中尋找屬於自己的快樂。
B. 關於 孝 有關的 散文 800字
孔子曰:百善孝為先。孤立地來看這句話,你可以產生兩種理解,其一,即所有的善事中,孝順是最為起碼的;其二,即要做善事必先從孝順做起。這兩種理解都是中肯的,惟其中肯,也足以告訴我們,這孝順於吾等芸芸而言,是何其重要也哉!
當然,你首先要孝順的自然是你的父母,但這也不只限於你的父母。在你的身邊生活著這么多的師輩、長輩,他們也是你要孝順的,不過,我們這里還是主要來講孝順父母吧。
父母是一個人的至親,這種關系是雷也打不斷的。就如某些人所言,父母與子女之間通過「三擊掌」的方法來斷絕關系,這也是徒為一種形式罷了,是當不得真的。你身上長的究竟還是父母的肉,你血管里淌的究竟還是父母的血——你總不能像《封神榜》裡面那個哪吒「削骨還父,削肉還母」那樣吧。
人要學會孝順,學會了孝順,便學會了愛自己和愛他人。孝順的人,他是絕對可以和周邊的人和洽相處的。而一個不會孝順的人,他必常與人合不來,因為一個連自己的尊長都不知道愛的人,你叫他如何去愛他人?這樣一個人,沒有親情,沒有友情,沒有愛情,甚而至於沒有才情:這是一個沒有感情的人。試想想,這么一個人是多麼的可怕啊。
中國很古就是一個泱泱大國,大國必也有大國的風范,故中國人很早便會孝順。日本就不一樣了,憑其表面文章做得多好,人們多麼禮尚往來,它究竟是一個島國,因為他們並不重視孝順。中國古代那些為官的,只要是家有丁憂,就得回家守孝三年,在這三年裡頭,他得像個出家人一樣,不能犯戒的,如果是犯了戒的,又被上頭知道了的,必不會有他好果子吃,說不定會弄得官位不保,身陷囹圄。封建社會雖則沒有人權,但這條規定還是定的像樣。封建統治者大都是以儒治國的,自然得恪守其鼻祖孔子的那句話吧——這樣說來說去,也又是一種牽強的孝了。我們還能記起一篇耳熟能詳的文章——李密的《陳情表》,這是他為了全祖母之孝而上給晉武帝的表文,其感情真摯,催人淚下。後人評曰,讀《陳情表》而不泣者,是為不孝。
魯迅先生很注重孝順,他很愛看《二十四孝圖》,那「百里負米」、「陸績懷橘」、「滌親溺器」、「扼虎救父」的故事,他都大加贊賞,並且身體力行。在電視劇里頭,我們也很常見那「賣身葬父母」的故事,這些人能以生全孝,怎能不令我們傳道呢?
傳道還只歸是傳道,不過這究竟還是古人們的事了。要今人來做的話,你別說是以生全孝,就是事情順著父母一點也很難辦到。在今人的觀念里頭,妻子是比父母更重要的,那些與父母合不來的人絕多是為其妻子所左右的。這在古代是「不侍舅姑」,犯了「七出」,是要被婆婆下休書令的。把錢都交了妻子,一旦父母沒有贍養費了,都活象個討債的。而他們自己花錢很大方,從不吝惜。即使有給了贍養費的,那也是自己活自己的,父母或父母的。「養兒不防老」這句話古人還沒來得及嘆息,早被今人說絕了。對於這樣的人,清代朱柏廬曾有一幅對聯送給他們,他是要我「借花獻佛」呢:
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真真是說得入木三分。
盡管我們人類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是朝著有利的方向進化的,但我們有時也要回頭看看,看看在某些事情上,古人們是怎樣乾的。唉,被現代工業黑煙所蒙蔽了雙眼的高素質人們啊,何時才能摭拾起我們古人的美德?
《孝經》中有雲,「身體發膚,受諸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確,我們身上的每一件東西都是我們父母給我們的,我們在人生中所創造的功績,也應首功於我們的父母。靜靜地想一下,我們的父母是怎樣含辛茹苦地將我們拉扯大的,我們又將或是已經怎樣含辛茹苦地將我們的孩子拉扯大。在人生這趟旅途中,我們又是哪般悲哀地,和我們的父母干著同樣的事情。我們都將是或已是我們孩子的父母了,父母的心,我們都很清楚。我們的父母只想讓我們多多孝順他們,這是天地間最質朴的願望了,這難道不能實現嗎?我們應該多顧忌一下我們父母,讓他們在垂暮之年能夠享受一絲天地間最純朴的溫馨吧。
---------------------------------------------------------
孝心無價 作者:畢淑敏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後,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賣血……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學子。求學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為為人類獻身的大師? 我也不喜歡父母重病在床,斷然離去的遊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誇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後的期冀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行,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父母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個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凈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 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只是,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陰。
--------------------------------------------
把孝心獻給父母
也許,我們過早地懂得了「享受」二字的含義,卻淡忘甚至忽視了「回報」的分量,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
我們幾乎都認為,只要成績好,就是對父母的最大安慰.此話不假,可是,父母何嘗不詳在忙碌一天後,接過孩子遞過來的一杯熱茶;或者在自己生日那天,在枕邊發現一張孩子留的溫馨字條;再或者為孩子削個蘋果後,聽到一聲真誠的「謝謝」……
有時,認真想想,我覺得自己太自私了。在學校,得到同學細小的幫助,我回感激半天;在路上,一個陌生人沖我微微一笑,我會受寵若驚,報以同樣友善的微笑。可是,這一切若是放在父母身上,我們也許會視若無睹……「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而父母就具有這樣的胸懷,即使你犯了更大的錯誤,他們依然愛你。
猛然間,我想起了畢淑敏的那篇《孝心無價》:「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直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但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把孝心獻給父母,從今天開始!
----------------------------------------------------
古往今來,我國代代都有新的人才出現。這些人才無非就是有良好的品格、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這些優點都可以稱之為「美德」。
我國傳統美德已傳承了近五千年之久。距現在十分遙遠的古代就有「忠」「孝」「仁」 「義」「信」等傳統美德。「忠」指對國家忠心;「孝」指對父母長輩的孝心;「仁」指對任何人或事情存仁慈之心;「信」指對朋友的信任與做生意的誠信。
其中「孝」數小黃香的故事較為有名。話說在古時候有一個名叫黃香的小女孩,她十分孝順。夏天天氣熱,她便拿扇子把席子扇涼了等她父親來睡;冬天天氣冷,她便躲在父親的棉被窩里,為父親把席子弄暖。這充分體現了她真摯的孝心。
這只是我國傳統美德中的一個小故事。
孝,這種情感是無法用多麼精美的文字來褒獎的。它就是那種「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我把孝視做兒女們對父母親的愛所做出的回報行動。它可以是兩代人之間沒有隔膜,能心心相印。我認為兒女們對父母的孝心是父母對兒女的關愛的回報。如:常替父母親做些家務、幫他們捶捶背、送他們一些小禮物・・・・・・讓他們知道我們長大了、懂事了。讓他們明白自己所付出的那份愛已有回報了。畢竟我們從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父母都沒少操心過。成績好時,父母便會提醒我別太驕傲;成績壞時,父母就會鼓勵我們別氣餒。這一切難道不表示我們付出的孝心亦是有價值的嗎?
人們啊!為什麼不用孝心去裝飾生活呢?
我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這樣的一個畫面:一位老農與她的老伴生下了一個小孩,並千辛萬苦地把這個小孩撫養成人。給他吃好的,穿好的。直到這個孩子出社會工作。但是「好景不長」。這個人在工作途中迷上了賭博,接著便沉迷在當中。撫養他的父母不斷的責罵,勸誡他不要再沉迷下去了。他卻大聲說:「老傢伙,現在我鬆手,以前輸的錢要向誰要。況且這些錢是我自己賺的,你憑什麼干涉我?」老人家生氣地說:「就憑我是你老爸,憑我把你生出來。」・・・・・・
看到這里我便不想看下去了。我想這種不孝的人應受盡世人們的唾棄、鄙視。老人家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為的就是想要他好好做人,等自己年老體衰後有所依靠。不料,他卻誤入歧途,踏上了一條不歸路。我想這對於老人家來說應該是個無比沉重的打擊吧――多年來的心血付之東流。叫老人家情何以堪啊!
唉,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讓我們細細品味「孝」的真諦吧!
--------------------------------------------------------------------
常回家看看,是孝敬父母最好的禮物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經》里有一句:「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他九歲時,不幸喪母,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席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席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當時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贊譽。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災災病病使父母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讀書升學費去父母多少心血;立業成家鋪墊著父母多少艱辛。可以說,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如果人類應該有愛,那麼首先應該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談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別對年邁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顧,耐心安慰。就說現在城市裡的大多數老人,雖然兒孫滿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錢花,但是孩子因為工作的緣故幾乎都不在身邊,平時恐怕很少見面,所以,在他們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與所有的親人團聚。不是有首歌中唱到"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只求個平平安安,團團圓圓!"所以將來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都要記著爸爸、媽媽;而且更要趁現在在他們身邊的時候,多孝敬他們。
常回家看看,是孝敬父母最好的禮物。
---------------------------------------------
C. 尊重老人正能量說說散文
尊重老人,善待自己
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體現。中國古代就有「卧冰求鯉」、「親嘗湯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為做人的一個准則。
因為老年人,是對我們這個社會作出過貢獻的人,在他們有能力的時候,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我們的國家,共和國的大廈是用他們辛勤的勞動甚至生命建造起來的。今天,他們年紀大了,沒有勞動能力了,全社會就應該關心他們,有能力的人就應該照顧他們,讓他們幸福地度過晚年。我們要學會關心身邊的老人。尊敬老人;我們能做的事很多:早晨起床、放學歸來,都主動向長輩問好;尊敬長輩,聽他們的話;有好吃的,先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幫爺爺、奶奶做事。乘坐公共汽車時,主動給老年人讓座位等等。
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敬愛的毛澤東主席是尊老敬老的楷模。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湖南韶山。在短暫逗留的日子裡,他特地請家鄉的老人吃飯。在他向一位70多歲的老人敬酒時,那位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說:"敬老尊賢,應該應該。"這件事一時傳為佳話。全心全意地照顧鰥寡孤獨的老人,用毛主席說:「一個人做一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這句話來衡量和要求自己多為老人做好事做善事。
我國已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讓他們度過幸福、美滿、安詳、健康的晚年,共享人類社會發展的成果,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會發展規律,就是尊重歷史。父母生養了子女,子女必須孝敬父母,這是兒女們應該盡到的責任。老年人在革命和建設事業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智慧和經驗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築成了社會的生命線,老年人理應受到社會的尊重,需要人們去關愛。
老人,是我們的長輩,他們辛勤勞動了一輩子,為社會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並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對老人的關心與照顧,又是繼承前輩們"財富"的需要。「老年人是一座活著的圖書館」、「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人人都敬老,社會更美好……」
所以我自豪地告訴大家,敬老愛老的美德是黑夜裡的一盞燈;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美德,其實就是需要幫助時,伸過來的一隻溫暖的手;需要談心時,遞上來的一顆火熱的心;需要關心時的一句親切慰問。只有在這種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間的溫馨與美好;才能遠離孤獨,才能欣慰地走完屬於他們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個世界充滿歡聲笑語。
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做到敬老,愛老,助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讓我們在新世紀高舉敬老愛老的旗幟,獻出我們全部的愛心與孝心,拋下「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自私觀念,弘揚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為老年人安度晚年創造良好的條件,讓世界處處陽光燦爛,愛心閃爍!
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體現。中國古代就有「卧冰求鯉」、「親嘗湯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為做人的一個准則。
D. 小學生孝敬父母的散文 m.sanwen8.cn
淺談孝敬父母
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不僅有條件敬近邊的神靈,也有條件外出敬神。我不知道世上到底有沒有真正的神,只看到大多數人在敬神——觀音菩薩和財神爺等,祈求觀音菩薩保佑我們平安,祈求財神爺給我們帶來財富。人的信仰自由,我們喜歡敬神,求個平安和發財,無可厚非。但是,越來越多的人把父母放在一邊不管,只信神靈,就有必要反省我們的行為了。在儒教中,百善孝為先。不管是相信佛教的人,還是有其他信仰的人,首先應孝敬父母。
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的生命,這是我們應該孝敬父母的第一個理由。世上最寶貴的是生命,這生命是父母給的,無論父母是貧賤還是富貴,是健康還是傷病在身,是勤勞善良還是好逸惡勞,作為子女的我們都應該孝敬父母。從小要愛家,與父母多溝通,關心父母,願意為父母分憂,或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父母感到高興和自豪。因為我們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生命的延續,父母從我們身上的一舉一動中,可以體驗做父母的幸福和快樂。因為這幸福和快樂,父母不惜一切保護我們,給我們一個安身立命的家。因為有家有父母,任何時候的我們,受到任何委屈和挫折,都不會感到孤獨和失望。孝敬父母就是愛家,為我們的心靈安家。
父母不僅給了我們生命,還含辛茹苦把我們培養成人,這是孝敬父母的第二個理由。世上最講奉獻的是父母,他們在培養我們成人的各個階段,從不討價還價。特別是母親,十月懷胎之後一朝分娩,自己沒吃任何東西,也要給孩子餵奶。從餵奶、換尿布到穿衣、喂飯,再到牽著孩子的手教孩子走路,再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再從找工作到結婚成家,哪一個階段哪個細節,沒有父母的牽掛和無私奉獻?正因為有父母做我們的堅強後盾,幫助我們學會做人、做事,我們才有今天。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我們在父母面前做得越好,父母越高興,我們的壓力和負擔越小,在工作及其他方面就越有干勁,也就是說,孝敬父母能夠給我們的人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良性循環的結果,就是更加自信,充滿活力和熱情。
每個人都會象父母一樣變老走上死亡,孝敬父母,就是積德,就是為健康長壽創造條件。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躲不過的自然法則,要想長壽,就要有一個健康心身。孝敬父母的一言一行不是做樣子,而是從小養成的良好品性。一個孝敬父母的人,不管是在農村的老家,還是在大都市的別墅里,都會想盡辦法,多抽點時間與父母團聚在一起,聆聽父母的教誨,關心父母的冷暖,為消除父母的病痛不惜金錢、時間和精力。實際上,孝敬父母就是積德,為後代樹立榜樣,當自己年老體弱的時候,兒女們會像我們一樣孝敬老人,使老人安度晚年,享受人世間的最後尊嚴和溫暖。有人說,長壽有遺傳性,我想這長壽的秘密就是身心達到內外平衡。不做傷天害理的事,就不會擔心任何天災人禍。父母在世的時候,盡心盡力孝敬父母,父母天年之後,就不會擔心父母在天之靈來懲罰我們。心胸寬廣,淡泊名利,愛護家人和自己,父母長壽就是我們的福氣。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該發揚光大,代代相傳。如今,「常回家看看」寫進了有關法律條文,這是針對現實而制定的孝敬父母的強制措施。現代社會,手機、電腦普及了,我們與父母見面的時間就少了,親情也淡薄了。當心靈感到不安,或者遇到巨大挫折和打擊時,我們常常採取去廟堂拜菩薩、敬神靈的辦法來消災祈福。實際上,父母是最應該敬的神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美德,只有發揚光大,代代相傳,才能喚醒我們的神智,做一個真正的正常人。不少老人和未成年人留守在農村或小城鎮,能夠做事的我們就在外奔波。不管我們在外奔波是多麼辛勞,也不能忘記家裡的老人和孩子。當我們有時間休息或享受長假的時候,還是回家孝敬父母吧,父母不僅把我們養大了,還要承擔我們管教小孩的義務,於心何忍?不回家到外面消遣,就是心裡不安的主要原因,再怎麼敬神拜佛也是假的,不誠心的,那隻是我們尋找安慰的扭曲的方式而已。(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當我們考慮去求神拜佛的時候,先回家看看父母,孝敬父母吧!望穿秋水的父母就是我們心靈上最好的神仙,他們可以幫助我們睡好覺、吃好飯、做好事、行好路……
E. 關於孝親敬老的散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先輩們留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老人,是我們的長輩,他們辛勞了一輩子,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人人都敬老,社會更美好!
這件事,我永久難忘。那是一個炎熱的暑假,我和外婆去「大潤發」納涼,我們一邊走,一邊逛,這兒看看,那兒瞧瞧。突然,我看到有一群人聚集在那裡,我也想去湊湊熱鬧,便對外婆說:「外婆,我去看看,一會兒就回來!」還沒等外婆答話,我一陣風似的奔了過去。「那裡是不是有免費的試吃?是不是在送獎品?」我禁不住好奇心的驅使,鑽進了人堆中。「你長不長眼呀!我剛買的衣服都被你弄臟了,我要你賠!!拿錢來!!!」一位阿姨氣勢洶洶地指著一位半躺在地上的老奶奶 ,老奶奶上了年紀,臉上有著梳子般的皺紋,還帶著一副墨鏡,手裡拿著一根竹竿,剛買來的一大堆生活用品散落了一地,她的小孫子嚇得在一旁哇哇大哭,她難道……「實在對不起呀,小姐。我是個盲人,我是不小心撞到你的,請原諒我吧.」老人嗚咽著。「不行,你就得賠!」那阿姨有些得理不讓人,,周圍的人實在看不下去了,最後在眾人的指責聲中,阿姨灰溜溜的走了。人們也都離開了。我上前扶著老奶奶,她顫巍巍的站了起來,雙手四處摸索著,我連忙把手杖遞給她,又幫她拾起了散落在地上的物品,放進了購物籃。「老奶奶,您家住在哪?我送你回家吧。」「哦,不用了,謝謝你小朋友,你今天這么幫助我,我已經很感謝了,怎麼還好意思讓你送我回家呢?我雖然是一位盲人,經常受到別人的嘲笑與欺侮,但是我相信,這世界上和你一樣的好人還很多,有了你們的幫助,我感到很開心,我們都是平等的,我們殘疾人也和你們享受著同等的待遇,所以這沒什麼。從我殘疾的那一天起,這個信念支撐著我,使我充滿了生活的希望,謝謝你!」還沒等我答話,老奶奶轉身抱起她的小孫子,徑自離開了……
「沈勇傑小朋友注意,沈勇傑小朋友請注意,你的外婆在總服務台等你,請你盡快下來。」哦,原來外婆找不到我,焦急萬分,她「病急亂投醫」找到了廣播室,播了這則「尋人啟事」。
老人,是沙漠中的一潭泉水;老人,是火柴的一絲火星,老人,是世界上最應該受到保護、尊敬的人,不要讓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一絲遺憾,。夕陽下,我和外婆走上了回家的路。「外婆,回家我給你捶背好嗎?」 「好呀,我的小寶真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