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孔子孝敬老人的言行

孔子孝敬老人的言行

發布時間:2024-09-15 15:46:48

1. 孔子的孝道名言警句以及解析

關於孔子的孝道名言警句以及解析

1.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2.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7.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8.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9.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10.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意思是: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意思是: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意思是: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13.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意思是: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4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15.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6.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7.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8.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19.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20.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親恩篇》。

21.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22.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23.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24.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出自《家語·弟子行》。

25.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26.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27.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28.要知親恩,看你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29.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意思是: 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3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意思是: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

2. 論語中有關孝心的名言

1、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為政第二》

譯文:孔子說:「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不孝敬,那和犬馬又有什麼區別呢?」

2、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為政第二》

譯文: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

3、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里仁第四》

譯文: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

4、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 為政》

譯文:孟武伯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孝就是讓父母對自己除開擔憂生病一事外,再無別的擔憂。」

5、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學而篇第一》。

譯文: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

3. 弟子規 前三章的內容

前三章的內容:

1、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2、出則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3、謹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

譯文:

1、入則孝

如果父母呼喚自己,應該及時應答,不要故意拖延遲緩;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應該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誨自己的時候,態度應該恭敬,並仔細聆聽父母的話;父母批評和責備自己的時候,不管自己認為父母批評的是對是錯。

面對父母的批評都應該態度恭順,不要當面頂撞。冬天天氣寒冷,在父母睡覺之前,應該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天氣酷熱,應該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後,應該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問好;到了晚上,應該伺候父母就寢後,再入睡。

出門前,應該告訴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擔憂記掛;回到家,應該先當面見一下父母,報個平安;雖然子女有出息,父母會高興,但是父母輩對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麼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穩穩當當,一生沒有災秧。

所以,居住的地方盡量固定,不要經常搬家,謀生的工作也不要經常更換。事情雖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動;擅自行動造成錯誤,讓父母擔憂,有失做子女的本分。自己有什麼東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著父母私藏。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果私藏東西,即使自己很謹慎,也免不了會有被父母發現的一天,那時父母會傷心。父母喜歡的事情,應該盡力去做; 父母厭惡的事情,應該小心謹慎不要去做。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必然會引起父母憂慮。

所以,應該盡量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自己的名聲德行受損,必然會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應該謹言慎行,不要讓自己的名聲和德行無端受損,更不要去做那種傷風敗俗,自污名聲,自賤德行的事情。

父母對我們態度慈愛的時候,孝敬父母恭順父母不是什麼難事;父母對我們態度不好,批評我們,埋怨我們,或者惡聲惡氣,厭惡我們,憎恨我們,打罵我們,甚至動刀動槍殺害我們,還能對父母心存孝意,才是難能可貴。

如果自己認為父母有過錯,應該努力勸導父母改過向善,以免父母鑄成更大的錯誤,使父母陷於不義的境地;不過要注意方法,勸導時應該和顏悅色、態度誠懇,說話的時候應該語氣輕柔。如果自己勸解的時候,父母聽不進去,不要強勸,應該等父母高興的時候再規勸。

別跟父母頂撞,徒惹父母生氣,還達不到規勸的效果;如果父母不聽勸,又哭又鬧,就暫時順從父母;如果把父母勸惱,生氣責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當面埋怨。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嘗葯的冷熱和安全;應該盡力晝夜服侍,一時不離開父母床前。

父母去世之後,守孝三年,經常追思、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辦理父母的喪事要合乎禮節,不可鋪張浪費;祭奠父母要誠心誠意;對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樣恭敬。

2、出則弟

兄長要友愛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長;兄弟姐妹能和睦相處,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輕財重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上包容忍讓,忿怒自然消失。不論飲食用餐,或就坐行走;都要年長者優先,年幼者在後。長輩呼喚別人,應該立即代為傳喚和轉告。

如果那個人不在,或者找不到那個人,應該及時告知長輩。稱呼尊者長輩,不應該直呼其姓名;在尊者長輩面前,應該謙虛有禮,見到尊者長輩有所不能,幫助可以,但不應該故意炫耀自己的才能,故意顯示自己比尊者長輩強。

路上遇見長輩,應恭敬問好行禮;如果長輩沒有說話,應退後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如果遇見長輩時,自己是騎馬或乘車,應下馬或下車問候;等待長者離開百步之遠,方可續行。長輩站著的時候,晚輩不應該坐著。具體是長輩坐下前,晚輩不應該先坐。

大家都坐著的時候,長輩站起來時,晚輩也應該站起來;大家都坐著的時候,又一個長輩進來了,晚輩也應該立即站起來,以示尊敬。長輩坐定以後,晚輩應該等長輩示意自己坐下時,才可以坐。在尊長跟前與尊長說話,或者在尊長跟前與別人說話。

應該低聲細氣,不應該咋咋呼呼;但聲音太低,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尊長聽不清楚,也不合適。到尊長面前,應快步向前;退回去時,稍慢一些才合禮節;長輩問話時,應該站起來回答,而且應該注視聆聽,不應該東張西望。

對待父輩祖輩,如養父,姑父,姨父,叔父,舅父,岳父,祖父,外祖父,曾祖父,外曾祖父等等長輩,應該如同對待自己的親生父親一般孝順恭敬;對待兄輩,如堂兄,表兄,族兄等兄長,應該如同對待自己的同胞兄長一樣友愛尊敬。

3、謹

早上應該早起,晚上不應該過早睡;因為人生易老,所以應該珍惜時光。早晨起床,務必洗臉梳妝、刷牙漱口;大小便回來,應該洗手。穿戴儀容整潔,扣好衣服紐扣;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系緊。放置衣服時,應該固定位置;衣物不要亂放亂扔,以免使家中臟亂差。

服裝穿著重在整潔,不在多麼華麗;一方面應該考慮自己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應該根據家庭實力量力而行。對待飲食,不要挑挑揀揀,嫌這嫌那;飲食吃飽吃好就行,不要過分追求美食,三餐只需吃個八分飽即可,避免過量,危害健康。

少年未成,不可飲酒;酒醉之態,最為醜陋。走路步伐從容穩重,站立要端正;上門拜訪他人時,拱手鞠躬,真誠恭敬。不要踩在門檻上,站立不要歪斜,不要依靠在牆上;坐的時候不可以伸出兩腿,腿不可亂抖動。進出房間揭簾子、開關門的時候,應該動作輕緩。

不要故意發出聲響;拐彎的時候,應該繞大點圈,不要直楞楞的貼著牆角或者直角拐,這樣就不會撞到物品的稜角,以致受傷,也不會因為有人在拐角處突然出現而撞在一起。拿空器具的時候,應該像拿著裡面裝滿東西的器具一樣,端端正正,不要甩來甩去,不然會顯得很輕浮。

進入無人的房間,也應該像進入有人的房間一樣,不可以隨便。做事的時候,即使再緊迫,也不要慌慌張張,因為忙中容易出錯;不要畏懼困難,也不要草率行事。打鬥、賭博、色情等不良場所,絕對不要接近;對邪僻怪事,不要好奇過問。

將要入門之前,應先問:「有人在嗎?」進入客廳之前,應先提高聲音,讓屋裡的人知道有人來了。屋裡的人問:「是誰呀?」,應該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讓人無法分辨是誰。想用別人的物品,應該明明白白向人請求、以徵得同意。

如果沒有詢問主人意願,或者問了卻沒有徵得主人同意,而擅自取用,那就是偷竊行為。借人物品,應該及時歸還;以後若有急用,再借不難。

(3)孔子孝敬老人的言行擴展閱讀:

相關典故:

1、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從前,楚國有個叫孟宗的孝子,對母親照顧得十分周到。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孟母突然病了,什麼也不想吃,孟宗很著急地問:「娘,你想吃什麼?」孟母說:「我只想喝一碗新鮮的筍湯。」孟宗聽完,馬上跑到屋後的竹園,四處挖掘,希望能找到竹筍。

可是在冬天,哪裡有竹筍呢?孟宗急得大哭起來。他的眼淚一滴一滴地掉在雪地上,眼淚融化了雪,地上長出了嫩綠的筍。他趕緊把挖出來,回家做了一碗筍湯,孟母喝了湯,病就全好了。

2、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

東漢時期,有個叫黃香的孩子,母親去世後他和父親相依為命。黃香雖然很小,但卻知道孝敬父親。夏天,酷暑難耐,為了使父親晚上能很快入睡,黃香每晚都先把涼席扇涼。

再請父親去睡;冬天,天寒地凍,黃香每天先鑽到父親冰涼的床上,用身體溫熱被子後,再扶父親上床。黃香小小的年紀,就有這樣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學上有所成就,後來,他當上了以孝聞名的好官。

3、董遇巧用三餘

魏國有一個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貧苦,整天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閑時間,就坐下來讀書學習,所以知識很淵博,人們很佩服他。名聲也越來越大。附近的人紛紛前來求教,並問他是如何學習的。董遇告訴他們說: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

學習要利用三餘,也就是三種空餘時間:冬天是一年之餘,晚上是一天之餘,雨天是平日之餘。人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就是要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讀書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4、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郯國國君。古代的一位大孝子,父母年紀大了,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郯子聽說鹿乳可以治好雙親的眼疾,便披著鹿皮,去深山想盡辦法混入鹿群之中,終於有一天,他得到鹿乳,帶回家讓父母喝了。

在取得鹿乳的過程中,有一次,一個獵人誤認披著鹿皮的郯子是鹿,正要射他,郯子趕緊大叫,並將實情相告,獵人被他的孝心感動,護送郯子出山,並且將這件事告訴了大家。從此國君鹿乳奉親的孝順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話流傳至今。

原文解:家裡有好吃的不能只想到自己的滿足,更應該考慮到長輩。水果或菜餚也都要和長輩一起分享,不能吃「獨食」。(推而廣之:親所惡謹為去)父母親不喜歡的東西,或者我們自身而不好的習慣,都要把它去除掉。

5、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 柔吾聲

春秋時,有個叫孫元覺的孩子,十分孝順長輩,可他的父親對祖父極不孝順。有一天,父親要把病弱的祖父扔到深山裡去。孫覺元哭著跪倒在父親面前,懇求他不要這樣做。可是父親卻哄騙他:「爺爺年老了,年老不死會變成妖怪的。」

來到了山裡,父親把爺爺放下就要離開。孫元覺一聲不吭地背起抬爺爺的竹筐,父親不明白他的意思,孫元覺說:「等到你老了,就能用上它了。」父親一聽,大吃一驚,最終改變了主意,又把爺爺接回了家。

4. 關於孝道的孔子名言警句

一、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二、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三、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四、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五、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六、長幼有序。孟子
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八、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九、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十、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十一、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十二、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十三、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十四、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十五、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十六、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十七、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十八、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十九、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二十、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二十一、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二十二、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二十三、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二十四、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二十五、 父母唯其疾之憂
二十六、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二十七、 三年無改於父道,可謂孝矣.

孝道名言警句


1、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2、堯舜之道,孝悌而已。——李綱

3、讓自己的兒女們光宗耀祖是父親們的主要缺點。——伯羅索

4、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

5、父慮後母虐,鸞膠不再續。母慮孤兒苦,孀幃忍寂寞。——《勸孝歌》

6、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薩克雷

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8、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9、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乾涸。——字嚴

10、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1、苗好米好,娘好女好。

12、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於前。——《格言聯璧》

13、永言孝思,思孝惟則。——《孟子》

14、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歌德

15、母愛最高尚。

16、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勸孝歌》

17、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18、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勸孝歌》

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0、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21、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22、母愛只有做母親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23、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魯訊

24、河裡孩子岸上娘。

25、要想贏得女兒的歡心,必須先從她母親著手。

26、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27、青山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對聯集錦》

28、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29、母親的擊打決不會使孩子殘廢。

30、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31、動天之德莫大於孝,感物之道莫過於誠。——何鑄

32、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33、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勸孝歌》

34、打在兒身,疼在娘心。

35、愛國主義深深紮根於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愛國主義則是放大了的孝心。——戴達菲爾德

3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37、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

38、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林語堂

39、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40、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41、郭巨思供給,埋兒願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二十四孝·為母埋兒》

42、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後薄葬真乃賢兒。——《格言集錦》

43、娘痛兒,路樣長;兒痛娘,線樣長。娘想兒,長江水;兒想娘,哭一場。娘想兒,長如江;兒想娘,扁擔長。

44、重情輕物,厚養薄葬。——字嚴

45、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經》

46、走遍天下娘好,吃遍天下鹽好。

47、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48、沒有母親,何謂家庭?——艾霍桑

49、父母的愛,為諸德之基。

50、寧死做官的爹,不死討飯的娘。

51、母愛之愛,春天常在。

52、十朵菊花九朵黃,十個女兒九個像娘。

53、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經》

54、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55、女是娘的羅裙帶。

56、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57、慈母淚,有化學分析不了的高貴而深沉的愛存在其中。

58、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59、母親的低語總是甜蜜的。

60、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61、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62、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63、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64、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65、在所有的青年人眼裡,父親是多麼嚴厲的法官啊!——忒壬斯

66、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67、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68、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69、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70、詩書立業,孝悌做人。——王永彬

71、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72、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73、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74、長幼有序。——孟子

75、母勤女懶。

76、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增廣賢文》

77、父母,唯其疾之憂。

78、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79、娘掛閨女,記在心裡,閨女掛娘,急斷肝腸。

80、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81、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82、忤逆不孝矣,三世果報然。——《勸孝歌》

8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84、孩子是母親的生命之錨。——縈福克勒斯

85、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86、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孔丘

87、甜不過蜂蜜,親不過母女。

88、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89、夫孝者,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後漢書》

90、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91、首孝弟,次謹信。——李毓秀《弟子規》

92、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93、深恩未報慚為子,淺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錦》

9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95、大孝終身慕父母。——孟軻

96、有其母,必有其女。

97、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98、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王永彬

孝道名言警句集萃


1、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注釋】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

2、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注釋】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

3、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出自《孝經》
【注釋】孝是天經地義的。

4、首孝弟,次謹信。——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注釋】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

5、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注釋】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出自《勸報親恩篇》
【注釋】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

7、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出自《大學》
【注釋】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

8、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出自《勸報親恩篇》
【注釋】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

9、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出自《勸報親恩篇》
【注釋】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

10、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注釋】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

11、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出自《名賢集》
【注釋】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12、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出自《三國志·魏書》
【注釋】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

13、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注釋】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

1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注釋】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15、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注釋】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

16、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注釋】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17、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出自(明)《增廣賢文》
【注釋】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

18、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出自(清)《增廣賢文》
【注釋】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

19、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出自(春秋)《論語·為政第二》
【注釋】孔子說:「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不孝敬。那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

20、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注釋】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

21、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注釋】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

22、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注釋】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

23、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出自《家語·弟子行》
【注釋】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

2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注釋】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2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注釋】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

26、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出自《勸報親恩篇》
【注釋】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 愛的名言 又賢惠的名聲。

27、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出自《孟子·離婁上》
【注釋】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

28、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注釋】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

29、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出自(明)《增廣賢文》
【注釋】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30、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出自《動報親恩篇》
【注釋】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31、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出自《四言》
【注釋】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

32、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出自(春秋)《禮記》
【注釋】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

名言警句孔子_孔子語錄


名言警句孔子_孔子語錄_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見《論語雍也》)。

☆譯文⊙

孔子說:質朴超過了文采,就顯得粗鄙;文采超過了質朴,就顯得虛誇。只有文采與質朴和諧地配合在一起,這才成為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見《論語雍也》)。

☆譯文⊙

孔子說:(對任何有益的東西)了解它的人比 不上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比不上樂在其中的人。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見《論語雍也》)。

☆譯文⊙

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文獻,再用禮節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至於離經叛道了。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日: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見《論語-雍也》)。

☆譯文⊙

孔子會見南子,子路不高興。孔子對天發誓說:如果我有不對的行為,請天厭棄我!請天厭棄我!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見《黼述而》)。

☆譯文⊙

孔子說:只闡述以前的文化而不從事創作,信從並愛好古代文化我私下將自己與我那老彭相比。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見《論語述而》)。

☆譯文⊙

孔子說:默默地將(所見所聞)記在心裡,學習從不滿足,教導別人從不疲倦這些事情我做到了什麼呢?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見《論語述而》)。

☆譯文⊙

孔子說:品德不加以培養,學問不予以講求,聽到道義所在不能前往,有缺點錯誤不能改正,這是我的憂慮。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見《論語述而》)。

☆譯文⊙

孔子說:立志於道,根據於德,歸依於仁,而游娛於六藝。

子曰:自行束惰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見《論語述而》)。

☆譯文⊙

孔子說:只要是帶點薄禮來主動求見的,我從沒有不對他給予教誨的。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見《論語述而》)。

☆譯文⊙

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們想問題而想不清、想表達而說不出的時候,我不會去啟發他。教給四角中的一角,他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角,我就不再教他了。

子謂顏淵日: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日: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見《論語述而》)。

☆譯文⊙

孔子對顏淵說:任用我,就干起來;不用我,就隱起來,只有我和你能這樣吧!子路聽了說:那麼,您率領三軍打仗,找誰共事呢?孔子說:那種赤手和老虎搏鬥,赤足橫涉黃河,即使死了也不知後悔的人,我是不會找他共事的。我一定要找臨事知道恐懼謹慎,善於謀劃並能作出決定的人。

5. 孔子論語中關於「孝順父母」的句子和翻譯

春秋·孔子《論語》中關於「孝順父母」的句子為: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白話釋義:孔子說:「(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
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5)孔子孝敬老人的言行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魯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3歲時,叔梁紇病逝,葬於防。叔梁紇死後,顏徵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紇正妻施氏所逐,於是帶孔子庶兄孟皮與孔子至曲阜闕里,過著清貧的生活。
魯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日見其長,已意識到要努力學習做人與生活之本領,所以稱自己雖然已經十五歲了,但志向在於做學問。
魯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親顏征在去世。這一年,季氏宴請士一級貴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陽虎拒之門外。
魯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孔子到30歲時,已有些名氣,所以自稱三十歲前後有所成就。
這一年,齊景公與晏嬰來出訪魯國時召見了孔子,與他討論秦穆公稱霸的問題,孔子由此結識了齊景公。
魯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春天,齊國送80名美女到魯國。季桓子接受了女樂,君臣迷戀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與季氏出現不和。孔子非常失望。
不久魯國舉行郊祭,祭祀後按慣例送祭肉給大夫們時並沒有送給孔子,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離開魯國,到外國去尋找出路,開始了周遊列國的旅程。
文章簡介: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其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
清朝趙翼解釋說:「語者,聖人之語言,論者,諸儒之討論也。」其實,「論」又有纂的意思,所謂《論語》,是指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載下來編纂成書。
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6. 論語中關於孝敬的名言警句

論語中關於孝敬的名言警句
人的生命始於家庭,人際互動的修養也以家庭中的關系為基礎。因此,孔子一再強調孝與悌,他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而篇·第六章》),他認為士的第二等表現是「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論語學而篇·第二十章》)。
別人問他為何不從政,他借《尚書》所謂「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來回答(《論語為政篇·第二十一章》),意思是說,人人都做到孝與悌,天下自然上軌道。
「弟」字原指兄友弟恭,推而及於親族中的同輩情感,甚至泛指對待長輩的態度;「孝」字則明白是指對待父母的心意與作法。
《論語》中專門討論孝順的約有十章,我們可以由此理解孔子的想法。他首先提醒我們的是:在孝順時,必須心存尊敬與關愛。
先說尊敬。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篇·第七章》)
這段話有兩種解釋。
其一是朱熹的註解,表示「人們奉養父母,如果未能心存尊敬,那麼,這與養育犬馬有何不同?」這種解釋把養育父母比喻為養育犬馬,實在有欠妥當。
另一種解釋是說:「現在所謂的孝,是指能夠侍奉父母。但是就連狗與馬,也都能夠服侍人。如果少了尊敬,又要怎樣分辨這兩者呢?」
這種解釋「以犬馬比喻子女」,表示子女奉養父母時若少了尊敬,就與犬馬服侍人沒有什麼差別了。以犬馬比喻子女,顯然較為妥當,我們今天還在使用「願效犬馬之勞」一語,對人表示感激。
那麼,對待父母時,加上尊敬的心意,不是很恰當嗎?
再說關愛。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為政篇·第八章》)
意思是:子女保持和悅的臉色是最難的。有事要做時,年輕人代勞;有酒菜食物時,讓年長的人吃喝,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這段話中提到的「弟子」與「先生」,泛指晚輩對待長輩,或學生對待老師。但是對待父母,不能只是如此,還須保持和悅的臉色。這種和悅的臉色是出於內心真誠的情感,因為清楚了解父母的生養之恩,而孕發了心中源源不絕的關懷、愛慕、保護、照顧的情感。
我國傳統有《二十四孝》的故事,每一則故事都是很好的示範,其中的作法未必人人可學,但其心意則相同。
如「老萊子戲綵娛親」,描寫老萊子七十多歲了還穿上綵衣,唱歌跳舞來取悅父母,摔跤了還裝出嬰兒的哭聲,使父母開心得忘記自己有多老。我們未必要效法這種作為,但一定不能忘記要出於真心,對父母總是和顏悅色。
以適當方式盡孝
那麼,子女在盡孝時,有沒有通用的原則?依《論語》所載,我們找到以下幾點。
1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論語里仁篇·第十九章》)
意思是:父母在世時,子女不出遠門;如果出遠門,就必須有一定的去處。
古人的遠游包括:游學、游仕、游歷、遊玩,以及經商等。只要離家,父母必然掛念,所以務必讓父母知道去處,保持聯系。今天手機通訊方便,子女不但要讓父母知道去處,還應經常連線,有如隨時處在父母身邊。
2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里仁篇·第二十一章》)
意思是:父母的年紀,做子女的不能不記得。一方面為他們得享高壽而歡喜,另一方面為他們日漸老邁而憂慮。
孔子說這句話,特別讓人感動,因為他本人的遭遇是:三歲喪父,十七歲喪母。他有高度的同理心,以換位思考的模式,為天下子女表達真摯的心聲。
3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篇·第六章》)
孟武伯是魯國大夫孟懿子之子,當時是個年輕的貴族。孔子因材施教,提醒這位貴族子弟:讓父母只為子女的疾病憂愁。
換言之,人吃五穀雜糧,生病是難免的事。而子女除了生病之外,其他任何事(如求學、交友、做人處事)都不讓父母憂愁,那就十分可貴了。這句話自然也對一切子女有所啟發。
4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篇·第五章》)
古代貴族是統治階級,言行皆以禮制為標准,否則不足以領導百姓。因此,以「無違」說孝順,是指孝順必須合乎禮制或社會規范。
人不能脫離社會,社會不能沒有規范。孝順是人生大事,自然須以禮制來考慮。
如果父母在世時,子女不能以「合禮」方式孝順,父母也會受人批評;父母過世之後的喪禮與祭禮,更是不可違背大家認同的規范。
5
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論語里仁篇·第二十章》)
意指:子女要三年不改變父親為人處事的作風。
這句話主要用於貴族,如「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論語子張篇·第十八章》)意指:孟莊子不去更換父親任用的家臣與父親所定的政策,這是意在尊重父親。
一般人則須延續父親所行的善事,至少以三年為期,然後再考慮自己是否要另外選擇何種善行,以自己的方式對社會有所貢獻。

7. 子日: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白話譯文:

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出自《論語·學而篇》第六章。原文如下: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7)孔子孝敬老人的言行擴展閱讀: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禮之用,和為貴」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疇。

孔子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漢族,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祖上為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

參考資料:

網路--論語·學而篇

8. 孔子孝道的名言含解釋

孔子關於孝道的名言大全(含解釋)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吧,多看多背一些名言可以豐富知識水平,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什麼樣的名言才是好的名言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孔子關於孝道的名言大全(含解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2.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7.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8.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9.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10.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13.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4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15.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6.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7.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8.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19.千萬經典,孝義為先。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20.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親恩篇》。

21.首孝弟,次謹信。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22.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23.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24.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出自《家語·弟子行》。

25.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26.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27.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28.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29.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3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
閱讀全文

與孔子孝敬老人的言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臨時工退休工資與企業給交的錢有關系嗎 瀏覽:409
烏海老年大學有會計電算化 瀏覽:812
敬老院可以領養老人嗎 瀏覽:10
雲南省提前退休人員工齡計算 瀏覽:570
國外父母怎麼拍照 瀏覽:368
老年人睡覺哎呀 瀏覽:208
安徽南陵農村養老金怎麼交 瀏覽:754
子女怎麼做父母才會長壽 瀏覽:715
養生湯煮多少小時 瀏覽:598
父母的健康養老院 瀏覽:381
如何學會善待老人 瀏覽:675
養老院主管培訓總結 瀏覽:13
50歲父母可以投靠入戶 瀏覽:352
舊宮附近養老院 瀏覽:808
萬州老年大學入學有什麼條件 瀏覽:500
邀請女方父母來家裡玩怎麼說什麼 瀏覽:394
一次都沒繳養老保險個人補交多少 瀏覽:16
支付寶淮安人社怎麼審養老金 瀏覽:886
今年企業養老金多少錢 瀏覽:617
九九重陽節的名言 瀏覽: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