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敬老愛老孝敬的事跡

敬老愛老孝敬的事跡

發布時間:2020-11-26 18:11:47

1. 孝親敬老的故事50字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0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0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2. 五則現代敬老孝親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事例三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事例四
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贊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執意要給癱瘓在床的母親洗衣服。李鵬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鵬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到母親處請安問好。
事例五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3. 尊老愛幼事跡

1、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們一起吃梨,孔融總是拿小的吃。有大人問他為什麼這么做。他回答說:"我年齡小,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由於孔融這么聰明早慧,很小就懂得這樣的道理,宗族親戚們認為他是個奇才。」。

2、郯子取乳

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3、王祥孝母

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3)敬老愛老孝敬的事跡擴展閱讀:

孔融典故

孔融十三歲時,孔宙去世,孔融悲痛過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來,州里因而稱贊他的孝行。他天性好學,博覽群書。名士張儉為中常侍侯覽所記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張儉。

張儉與孔融兄長孔褒是好友,於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卻不在。當時孔融年僅十六歲,張儉認為孔融年輕,並沒有告訴他自己的處境。孔融看見張儉窘迫的樣子,對張儉說:「哥哥雖然在外未歸,我難道不能為您的東道主嗎?」因此留張儉住在自己家。

4. 尊老愛幼的事例

你好!

如何尊老愛幼?

我們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為有這樣的傳統感到自豪和驕傲。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一傳統美德。自古以來,有許許多多尊老愛幼的事例,如春風一樣,感染著我們,打動著我們的心靈。

講這么一個故事——百善孝為先。春秋時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時候,由於父母體弱多病,家裡很窮。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飯,可家裡一粒米也沒有,怎麼辦?小小的子路,於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的山路,從親戚家裡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他是個孝順的孩子。

我國的開國元勛——陳毅元帥,即使自己作了元帥,可還是親自為自己病弱的母親洗衣洗褲,從來不要自己的下屬去做,他就是尊老愛幼的楷模。

毛澤東是中國歷史上的大英雄。1959年,毛澤東主席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湖南韶山。在短暫逗留的日子裡,他特地請家鄉的老人吃飯。在他向一位70多歲的老人花色品種酒時,那位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說:「敬老尊賢,應該應該。」這件事一時傳為佳話。周恩來和鄧穎超同志沒有子女,但先後撫養了幾十個烈士的孤兒,以寶貴的父愛和母愛哺育他們,使他們茁壯成長。

尊老愛幼不權許可權於贍養自己的父母、撫養自己的子女,而且要求人們以應有的首先感情去對待社會上所有的老人和兒童。因為老人辛勤勞動了一輩子,為社會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並且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時代的希望,美好的明天要靠他們去開拓和創造。人類總是一代接一代地世代相傳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每個人都要經歷年幼、年邁的階段。所以,尊老既是對老人應有的關心與照顧,又是繼承前輩「財富」的需要;愛幼既是對弱小的愛護與扶助,又是為了祖國的未來,使我們的事業興旺發達,後繼有人。

5. 愛老敬老助老作文一千字

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應將敬老愛老的傳統發揚光大。
中華民族有敬老愛老的悠久傳統。
東漢時期,董永在父親亡故後,賣身至一富家國奴,換取安葬父親的費用,他的行動不僅傳為人間佳話,而且還感動了天帝。這個故事固然帶有傳奇色彩,但反映了人們對敬老愛老者的贊美與褒揚。
中國的敬老愛老傳統歷久彌新。
河南張尚昀在考入長春稅務學院後不久,父親去世,母親患病。為了照顧生病的母親,他不遠千里,把母親從河南背到長春,一邊打工給母親治病,一邊刻苦讀書。在經過了無數次的挑燈夜讀後,終於取得了優異成績。六個學期,五次獲得獎學金。張尚昀之所以能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不放棄對母親的照顧和治療,是因為在他的思想中有敬老愛老的意識。他深深知道,沒有父母,就沒有屬於自己的家;沒有自己的家,就沒有自己。他懂得,敬老孝老是一個人的本能,是做兒女的責任,是義不容辭的,是天經地義的。正如孔子所言:「夫孝,天之經,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也許,我們並不能像董永一樣賣身葬父,也不能像張尚昀一樣背母上學。但是,我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卻應該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發揚民族傳統,讓孝老敬老的美德亘古不變。
我們應該:
多叫幾聲「爸爸媽媽」!
父母都有一個渴望,那就是渴望我們對他們多一些關愛。雖然,在我們看來,叫幾聲「爸爸媽媽」太平常,沒有多大意義。但在父母看來,卻不是這樣。因為,幾聲親切的呼喚包含了我們與父母之間密不可分的血緣關系,包含了我們對他們尊重,也包含了我們對他們的依賴與信任。一聲親切的呼喚,可以慰藉父母的心靈;一聲親切的呼喚,可以滋潤父母的心田。一聲親切的呼喚,可以讓父母的辛苦疲乏煙消雲散;一聲親切的呼喚,可以使父母的奔波輾轉充滿幸福。
在學習上多多努力吧!
天下的父母都有一個相同的願望,希望自己的兒女比他們過得好。這也許是個不高的願望,但卻是一個凝聚愛心凝聚希望的願望。為了不讓父母的失望,讓他們滿懷希望地生活工作,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盡自己所能地學習。也許你有一千個理由,證明自己學習不好的原因。但有一點不應該忘記,那就是你是否每天對自己問心無愧。
對父母多一些理解吧!
父母每天對我們嘮叨,對我們喋喋不休。他們對我們的言行聽不慣,看不慣,總愛對我們指手畫腳。有些同學為些與父母產生糾紛,鬧矛盾。弄得一家人失了和氣,家庭生活為此不和諧。所以當我們面對父母的嘮叨時,我們應該多聽少說,多反思少埋怨。以免造成對父母的傷害。
同學們!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長河中一滴閃亮的珍珠;是中華傳統美德大花園中一朵鮮艷的奇葩;是中華傳統美德星空下的一顆耀眼的星星。它歷經滄桑,經久不衰,愈是歷史久遠,愈是無力無窮!
同學們,請將你們拳拳的孝心付諸實際行動吧!

6. 如何寫敬老愛老事跡

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先輩傳承下來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國家和民族文明、進步的表現。

古往今來,凡是有所成就的人無一不具備這種高尚的品質。曾為新中國創建立下赫赫戰功的陳毅元帥「官」大不變兒子身份,回家探母,為癱瘓的母親洗尿褲;身為國家領導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爺爺,為「高」不望敬孝之心,對繼母關心備至,如同生母,幾十年如一如日一代偉人的為世代所傳揚。
作為新世紀的少先隊員,應該怎樣繼承和發揚這一光榮傳統呢?

在我們身邊不乏看到這樣的事:一些同學把「敬老、愛老」掛在嘴邊,但行動上卻恰恰相反。在家裡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只要稍不順心,就對長輩的大發雷霆。你們能想像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長輩都不熱愛,他還能對其他的人充滿愛心嗎?

援藏幹部孔繁森,被黨組織選派進藏,他把藏胞當作自己的親人。一次,他到敬老院探望老人,發現老人的鞋子破了,他看到老人凍得又紅又腫的腳,趕緊放進自己懷里。家裡人知道他在西藏生活艱苦,不斷託人送來菜乾和一些營養品,孔繁森把這些東西都送給了敬老院里的老人。自己則是經常榨菜就泡飯,開水泡饅頭。孔繁森動人的事跡,不正詮釋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嗎?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僅要敬自己的老人,同樣也要尊敬社會上的老人。

「敬老愛老」不是空洞的口號,它是一個小小的舉動,是一句貼

7. 孝老愛親好少年作文事跡800字。

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體現。中國古代就有「卧冰求鯉」、「親嘗湯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為做人的一個准則。
因為老年人,是對我們這個社會作出過貢獻的人,在他們有能力的時候,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我們的國家,共和國的大廈是用他們辛勤的勞動甚至生命建造起來的。今天,他們年紀大了,沒有勞動能力了,全社會就應該關心他們,有能力的人就應該照顧他們,讓他們幸福地度過晚年。我們要學會關心身邊的老人。尊敬老人;我們能做的事很多:早晨起床、放學歸來,都主動向長輩問好;尊敬長輩,聽他們的話;有好吃的,先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幫爺爺、奶奶做事。乘坐公共汽車時,主動給老年人讓座位等等。
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敬愛的毛澤東主席是尊老敬老的楷模。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湖南韶山。在短暫逗留的日子裡,他特地請家鄉的老人吃飯。在他向一位70多歲的老人敬酒時,那位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說:"敬老尊賢,應該應該。"這件事一時傳為佳話。 全心全意地照顧鰥寡孤獨的老人,用毛主席說:「一個人做一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這句話來衡量和要求自己多為老人做好事做善事 。
我國已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讓他們度過幸福、美滿、安詳、健康的晚年,共享人類社會發展的成果,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會發展規律,就是尊重歷史。父母生養了子女,子女必須孝敬父母,這是兒女們應該盡到的責任。老年人在革命和建設事業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智慧和經驗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築成了社會的生命線,老年人理應受到社會的尊重,需要人們去關愛。
老人,是我們的長輩,他們辛勤勞動了一輩子,為社會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並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對老人的關心與照顧,又是繼承前輩們"財富"的需要。「老年人是一座活著的圖書館」、「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人人都敬老,社會更美好……」
所以我自豪地告訴大家,敬老愛老的美德是黑夜裡的一盞燈;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美德,其實就是需要幫助時,伸過來的一隻溫暖的手;需要談心時,遞上來的一顆火熱的心;需要關心時的一句親切慰問。只有在這種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間的溫馨與美好;才能遠離孤獨,才能欣慰地走完屬於他們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個世界充滿歡聲笑語。
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做到敬老,愛老,助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讓我們在新世紀高舉敬老愛老的旗幟,獻出我們全部的愛心與孝心,拋下「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自私觀念,弘揚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為老年人安度晚年創造良好的條件,讓世界處處陽光燦爛,愛心閃爍!

8. 怎麼寫小朋友尊老愛幼的事跡

尊老愛幼是最好的美德。人之一生,誰也不能免這兩個時期,在老年人需要人的扶助,正如在年幼時需要人的照管。當年歲大了,無人加以誠懇的扶助,必不能得到安閑。幼小時,無人加以慈愛的照管,必容易趨於墜落。若講人道主義,須先對於老幼這兩項人,施行親切的愛護。

記得孟子說過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見敬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社會也十分重視尊老愛幼。如建了許多所養老院和孤兒院,讓那些老人能安享晚年,讓那些被狠心的父母遺棄的孤兒都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度過快樂的童年。公交車上也專門為老弱病殘特別准備了幾個座位。電視里也經常播放一些好心的叔叔、阿姨們通過希望工程或者慈善機構捐款、捐物讓失學的兒童重返校園……但是社會上也常常出現一些不尊老愛幼的現象。

現實生活中,不願意對子女盡撫養義務的父母大有人在,面對生活困境,他們不惜拋棄自己的親生骨肉;不願意對父母盡贍養義務的子女也大有人在,他們為了追求自己小家的所謂「幸福」,都不願意對父母盡孝心,林秀貞的事跡啟發著我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不能丟。

9. 孝親敬老的故事30字

子路借米孝敬抄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襲:「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閱讀全文

與敬老愛老孝敬的事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山有哪些養老院 瀏覽:262
孝敬母親就是多一些 瀏覽:610
高層對60歲人 瀏覽:425
景洪和騰沖哪個更宜養老 瀏覽:350
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費計算方法 瀏覽:168
食療對養生的作用有哪些 瀏覽:717
失業女退休年齡認定 瀏覽:511
達縣農村戶口如何購養老保險 瀏覽:457
莆田公交老人卡在哪裡辦 瀏覽:768
河北內退職工退休年齡 瀏覽:405
吃飯是孝敬父母 瀏覽:837
摘抄有關孝順的名言警句 瀏覽:328
文榮醫院體檢報告多久能拿 瀏覽:758
做給老人的賀卡怎麼做 瀏覽:820
為什麼不孝順父親 瀏覽:81
花父母血汗錢怎麼用古文表達 瀏覽:764
長壽公路中間欄桿為什麼拆了 瀏覽:291
老年人拇指外翻治療 瀏覽:351
壞人長壽有什麼特點 瀏覽:550
50歲的女情人的感覺 瀏覽: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