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歷史有名的孝順皇帝

歷史有名的孝順皇帝

發布時間:2024-09-08 09:29:37

❶ 關於「孝心」的故事有哪些

1、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2、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

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3、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

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4、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

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5、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❷ 歷史上最孝順的皇帝是誰

漢文帝劉恆可算是「孝」皇帝之冠。憑什麼說劉恆是中國歷史上最孝的皇帝呢?
劉恆大孝之名並非空穴來風,他扎扎實實做了幾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孝事。
一、母有病親奉湯葯。劉恆的母親薄氏本是南方的吳國人,少時有一位叫許負的看相人曾說過她是大貴之命。她的命貴在哪呢?就貴在她與劉邦曾相識後來又生了劉恆,從此雖不受劉邦的寵愛,但所謂「福兮禍兮」,因不受劉邦的寵愛而躲過了嫉妒成狂呂後的迫害。劉恆母子遠離皇城來到被封的代地,踏踏實實過起了雖貧寒但非常安穩的日子。薄氏是一位有如孟母的賢德之人,教子有方,劉恆的學識修養大多受其母的影響。劉恆登基為帝後,薄氏卧病三年,劉恆不顧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親自侍奉母親。母親所服的湯葯,他總要親口嘗過後,冷熱相宜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作為一個皇帝,他只要發一道聖旨,不知有多少太監、宮女前來伺候,但他不,唯有如此,才顯示出他孝的真心。俗語說:「忠臣孝子人人敬,佞黨奸賊留罵名」。劉恆的做法得到了眾多臣子由衷的擁戴,輔佐他開創了「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
二、大孝天下惠蒼生。劉恆的孝,並非只針對他自己的母親,作為一個皇帝,他對普天之下的老人都心存孝道。他登基時第一道聖旨是「大赦天下」,這和其他皇帝沒什麼兩樣,但他登基的第二道聖旨「定振窮、養老」、「令四方毋來獻」則是很多皇帝做不來的,這道聖旨表達了劉恆愛護百姓、體恤民情、關心老人的意願,「對八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賜給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賜帛二匹,絮三斤。賜給九十歲以上老人之物,必須由縣丞或者縣尉送達;其他由嗇夫來送達。」代表國家向老人行孝,劉恆可說是首開先河。這么仁德的皇帝,人民怎麼會不擁護呢?

三、成全孝道廢酷刑。劉恆本身是大孝之人,對孝子賢孫自然是惺惺相惜。著名的「緹縈救父」的故事,說的就是劉恆的事。漢文帝時,有個讀書人叫淳於意,此人剛直不阿,不願與腐敗的官僚為伍,辭去太倉令的官職做起了普濟天下的醫生,在一次治病時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他被告誤診害死人命。按當時的法律,淳於意當判「肉刑」,這是一種非常殘酷的刑罰,或臉上刺字,或割去鼻子,或砍去左足或右足。淳於意愁的了不得,這時他的小女兒淳於緹縈自告奮勇要解救父難。她隨父到長安受刑,託人寫了一封奏章,到宮門口遞給守門的人。漢文帝聽說奏章系一個小姑娘所寫,卻也非常重視,最後被勇敢的小姑娘的孝道所感動,召集大臣發布命令,廢除了殘忍的肉刑。緹縈救父美名揚,劉恆的仁德也隨之傳於四海。

中華歷史上有著名的「二十四孝」,漢文帝劉恆以皇帝的身份入選,是很不容易的。作為一國之君,他以孝治天下,提倡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節儉敦樸、厚養薄葬,靠仁孝的表率作用開創了中國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孝順的皇帝,彪炳史冊也就成了必然。

❸ 要古代有哪些孝順父母的人他們的名字都有什麼

1、孝感動天——舜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
相傳舜的家世甚為寒微,雖然是帝顓項的後裔,但五世為庶人,處於社會下層。舜的遭遇更為不幸,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瞽叟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里,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於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舜在家裡人要加害於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盡可能給予幫助,所以是「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常)在側」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系,這是他在傳說故事中獨具特色的一個方面。
舜家境清貧,故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經歷坎坷。他在歷山耕耘種植,在雷澤打魚,在黃河之濱製作陶器,總之生計艱難,顛沛流離,為養家糊口而到處奔波。
相傳舜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過了10年,堯向四岳(四方諸侯之長)征詢繼任人選,四岳就推薦了舜。堯將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才乾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後來堯讓舜參預政事,管理百官,接待賓客,經受各種磨煉,舜終於得到堯的認可。選擇吉日,舉行大典,堯禪位於舜,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2、親嘗湯葯——劉恆
漢文帝劉恆,漢朝第五位皇帝,漢高祖劉邦四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
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恆。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劉恆親自為母親煎葯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劉恆天天為母親煎葯,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葯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
劉恆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3、嚙指痛心——曾參
曾子,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人,與孔子、孟子、顏子(顏回)、子思比肩共稱為五大聖人。
曾參十六歲拜孔子為師,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孫子孔伋師從參公,又傳授給孟子。因之,曾參上承孔子之道,下啟思孟學派,對孔子的儒學學派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和建樹。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孝道為先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寶貴的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是當今建立和諧社會的豐富思想道德營養。
曾參性情沉靜,舉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齊國欲聘之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辭而不就。曾提出「慎終(慎重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追遠(虔誠地追念祖先),民德歸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養)」的主張。
二十四孝記載了曾參嚙指痛心的佳話:少年時家貧,曾參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
曾參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4、百里負米——仲由
仲由,字子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路為人伉直好勇、光明磊落,重友朋、講信義、守言諾,是孔子門徒中性格獨異的一位。子路不僅性格獨異,而且還有著政治方面的傑出才幹。
仲由小的時候,他家境貧寒,經常吃野菜。長大後,仲由總是想:我如何能為父母准備好一點的飯菜呢?
家裡沒有米,為了讓父母吃到米飯,他必須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買到米,再背著米趕回家,奉養雙親。一百里路是非常遠的,沒有車子,仲由只能步行。嚴冬寒風刺骨,夏日汗流浹背,仲由常常要走上幾天幾夜,才能趕回家裡。人人都覺得這樣做太辛苦了,但是仲由甘之如飴,孝敬之心始終沒有間斷和停止過。
仲由在父母雙雙過世之後,南下到了楚國。楚王聘他當官,給他很優厚的待遇,一出門就有百輛馬車跟隨,每年給他的俸祿有萬鍾之多。仲由所吃的飯菜也非常的豐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斷。但是,父母已經不在了,不能同仲由一起享用。仲由並沒有因為物質條件變好而沾沾自喜,反而非常的感嘆。他是多麼希望再回到過去的生活,希望往日的情景能夠重現,可是即使他想再負米百里之外,父母也永遠無法回到他身邊,給他盡孝的機會了。仲由思親孝親之心,沒有隨著父母的過世和他自己今日的顯達而絲毫淡漠,對父母始終念念不忘。
孔老夫子贊嘆仲由是一位非常盡孝的人。盡孝並不是用物質來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對父母是不是發自內心的誠敬。所以孔夫子說,不敬父母,即使有孝心有孝行,都不稱為孝,因為那跟家裡養牲口幾乎是無別的。
在孔門四科里,孔夫子最重視的就是「德行」.在孔子門下,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是非常孝順父母的。仲由百里負米的孝行也垂範於後世,成了千古美談。

5、蘆衣順母——閔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
閔損母親早逝,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給自己親生的兩個兒子用棉花做的冬衣,而給閔損的,卻是野地里蘆花做的薄衣。一次,閔損的父親外出,叫閔損來推車子,那蘆花衣根本起不到禦寒的作用,可憐的閔損凍得哆哆嗦嗦,手指僵硬,父親起初很生氣,以為閔損做事潦草敷衍。一路上迎著凜冽的寒風,閔損凍得身體縮成一團,閔損一個不小心,把車上駕馬引軸的皮帶子都弄掉了而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閔損的棉衣被打破了,突然從破洞處露出一些蘆葦花灑了一車,父親一看愣住了,剎那間他就已經明白過來:原來後娘竟如此狠心待兒子,氣得當下掉了眼淚。
待到拉完貨回到家裡後,閔損父親立即寫了一紙休書逐後妻,那時女人地位很低,一旦被夫家休了,這一生就算是完了,為此走投無路而輕生尋短見的不在少數。
眼看父親不肯饒恕繼母,閔損跪求父親懇求道:「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孩兒請父親息怒,懇求您就饒了母親這一回吧!」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被感化過來的母親對閔損又敬又愛,處處待閔損勝過自己的親生兒子,弟弟對兄長更是敬重有加。

6、鹿乳奉親——郯子
郯子,春秋時期人,春秋時期郯國國君。郯子的仁孝之德,歷來為海內外稱道。在我國歷史上傳頌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鹿乳奉親」的美德一直被視為楷模。郯子的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7、戲綵娛親——老萊子
老萊子,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創始人之一。由於老萊子不願「受人官祿、為人所制」,於是隱居山林,自耕於蒙山南麓。
老萊子非常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對父母體貼入微。為了讓父母過得快樂,老萊特地養了幾只美麗善叫的鳥讓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經常引逗鳥兒,讓鳥兒發出動聽的叫聲。父親聽了很高興,總是笑著說:「這鳥聲真動聽!」老萊子見父母臉上有笑容,心裡非常高興。其實那時的老萊子也年過70了。一次,父母看著兒子的花白頭發,嘆氣說:「連兒子都這么老了,我們在世的日子也不長了。」老萊害怕父母擔憂,想著法子讓父母高興。他專門做了一套五彩斑斕的衣服,走路時也裝著跳舞的樣子,父母看了樂呵呵的。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戲綵娛親這個成語形容子女想盡辦法讓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暢。

8、賣身葬父——董永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人,早年喪母,與父親董還如相依為命,以種田為生。董永每去田間勞作,則以小車推著父親,放到樹蔭下,並備有水罐,為父解渴,過著父子相依為命的生活。帝中平年間,山東青州黃巾起義,渤海騷動,董永隨父親為避亂遷徙至汝南,後又流寓安陸。董永的父親病亡,無力埋葬,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董永扶亡父靈柩回鄉,葬於城北。在返回償債途中,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9、刻木事親——丁蘭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人,寓居湖北宜城。丁蘭年幼父去世,母因此憂傷成疾,不久病亡。丁蘭父母俱亡,伶仃孤苦,幸賴族人撫養,才逐漸長大成人。
丁蘭成人後,念父母恩深無以為報,終日思親,一刻難忘,便請來木工,刻父母之像奉之案間,虔誠供奉,飲食必薦,出入必面,事死如生,以寄託自己的哀思。
丁蘭的妻子遵循丈夫的叮嚀和教誨,在祭祀父母時倒還恭謹,事久了,便當成兒戲一般。聽人說:凡屬草木之靈,享受人間香火既久,則精氣俱全,以針刺之,當能有血。丁蘭的妻子於是帶著好奇心,趁丁蘭外出,竟用針刺父母的木像。不料,木像被刺處竟流出血來,與生人無異。一時驚懼不已,不敢復刺。丁蘭外出歸來,到像前稟告,木像見了丁蘭,忽然眼中流淚不止,面呈痛苦之狀。丁蘭大駭,乃問其妻,其妻不肯實言,丁蘭再三盤問,方知事情真相,丁蘭十分憤怒,痛責其妻,並把其妻逐出門去。

10、行佣供母——江革
江革,字休映,東漢時齊國臨淄人。江革小時候就很聰明,早早就表現出寫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歲時就會寫文章。
少年喪父的江革,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在逃難中,經常遇到盜賊,這些盜賊不但想要勸他,還想讓他當盜賊。面臨這種情形,江革救災盜賊面前苦苦哀求,希望盜賊能念他老母沒有人贍養,放他一馬。盜賊看到孝子如此誠心誠意哀求,所以不忍心劫他,更不忍心殺他,甚至有的還告訴他如何行走,以免再遇到盜賊。有的盜賊被他感動,思念自己的母親,便紛紛解散了,可見做盜賊也不是人的本性,都是因為社會動盪,環境所迫,才輪為盜賊。--
後來,江革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❹ 歷史上有哪些孝順的皇帝

孔聖人倡導「仁孝治國」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後,中國的「孝道」一直是評價一個人品性的重要基石。特別是對於皇帝來說,打出「以孝治天下」的管理大旗。但這其中很多帝皇作秀的比較多,真正能從內心靜守孝道的少之又少,今天盤點五位真正孝順的好皇帝。

第五位:宋孝宗趙昚

趙昚是宋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南宋最傑出的皇帝,他在位27年。最重要的是為岳飛平反了冤案,恢復岳飛民族英雄的名譽。在軍事上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在內政上,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污,加強集權。在農生上重視農民生產,在他治理的天下中,百姓富裕,五穀豐登,太平安樂。他的一系列功績,史稱「乾淳之治」。

劉恆的母親是薄姬,他能登上皇位,母親對他的教養的關系是非常大的,所以他對母親是非常孝順的。

薄姬卧病在床三年,劉恆完全不顧自己的帝王身份,親自侍奉,就連母親所服用的湯葯,他都要親口嘗過後,冷熱相宜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作為一個皇帝,按理說他只要一聲令下,不知有多少宮女太監搶著去伺候,可他不,唯有如此,才能顯示出他孝的是真心。

漢文帝的孝,並非只針對自己的母親,作為一名皇帝,他對普天之下所有的老人都心存孝道。他登基時頒布的第一道聖旨是「大赦天下」,這和其他皇帝沒啥兩樣,可他隨後頒布的一道聖旨卻是很多皇帝都做不來的,這道聖旨規定「定振窮、養老」、「令四方毋來獻」。

具體則表現為:「對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賜給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賜帛二匹,絮三斤。賜給九十歲以上老人之物,必須由縣丞(縣令的屬官,職權僅次於縣令)或者縣尉(僅次於縣丞)送達;其他的則由嗇夫(鄉的官吏)來送達。」代表國家向老人行孝,漢文帝可以說是首開先河。

漢文帝本身就是大孝之人,所以對其他孝順的人自然是惺惺相惜。當時一名棄官行醫的讀書人,因治病時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被判「肉刑」割去鼻子,或者砍去手足。在被押解進往京城中,他的女兒一路尾隨而且跟官府人說:願意做奴婢來贖父親的罪過,好讓他能有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漢文帝被這勇敢小姑娘的孝道感動了,隨後就廢除了殘忍的肉刑。

中華歷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劉恆是唯一一個以皇帝身份入選的,由此就能看出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孝順的皇帝。

❺ 中國歷史上最孝順的皇帝有哪些

大概要屬漢文帝劉恆了;其他的還有康熙、乾隆了。
如:劉恆的母親薄氏本是南方的吳國人,少時有一位叫許負的看相人曾說過她是大貴之命;劉恆登基為帝後,薄氏卧病三年,劉恆不顧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親自侍奉母親。母親所服的湯葯,他總要親口嘗過後,冷熱相宜才放心讓母親服用。【原文:前漢文帝,名恆,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後,帝奉養無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葯非口親嘗弗進。仁孝聞天下】
他登基的第二道聖旨:對八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賜給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賜帛二匹,絮三斤。賜給九十歲以上老人之物,必須由縣丞或者縣尉送達;其他由嗇夫來送達。
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偉業和仁政以及他的孝道,將其列為二十四孝之第二孝。
康熙:《康熙起居注》中有這樣一段記述:「我皇上至德純孝,奉事太皇太後三十餘年,極四海九州島之養,盡一日三朝之禮,無一時不盡敬,無一事不竭誠。萬機稍暇,則修溫清之儀;千里時巡,恆馳絡繹之使。此皇上事太皇太後於平日,誠自古帝王之未有也。」這正是康熙孝道的真實寫照。他每日「親詣太皇太後居住的慈寧宮問起居」,「晨昏敬睹慈顏豫」。外出時也多次遣使問候。
乾隆:有一次太後(前熹貴妃)偶然提及順天府東有廢寺當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員撥款修蓋,並告誡宮監,今後有事應事先看出,不應讓太後勞神指派。乾隆在位期間三次南巡,三次東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謁東陵,獵木蘭,皆奉陪太後同行。平日與其左右不離,遇萬壽節必率王大臣行禮慶賀,六十、七十、八十慶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別是太後八十大壽,年已六十的皇帝還綵衣蹈舞,承歡膝下。

至於瞬這個故事真實性就有待考證了,雖然他沒有稱皇帝;
《二十四孝》之首「孝感動天」的故事:虞舜,上古五帝之一,性至孝。他的父親瞽叟不辨是非,繼母言語荒謬,繼母所生的弟弟驕慢成性,一家人都容不下舜,時謀陷害。他處在這種家庭之中,卻能夠孝順父母,友愛兄弟。舜十幾歲時就被趕出了家門,他獨自一人來到歷山耕種,雖然自己歷盡困苦艱難,仍舊將他辛勤勞動所得的糧食和財帛接濟父母和其他貧困的人。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他到了哪裡,都善待他人,人們都願意追隨他,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瞽叟及其繼母與弟弟,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得以免禍;讓舜掘井時,卻從上面下土填井,舜掘地道走脫。事後舜毫不記恨,仍對其一如既往。帝堯選賢任能,聽說舜的孝行,後來禪位於他。舜繼位後,以德化民,他的父母弟弟也都得到感化。

閱讀全文

與歷史有名的孝順皇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家裡沒錢父母為什麼總是吵架 瀏覽:144
打過戰的人為什麼更長壽 瀏覽:339
秦皇島山海關老年大學 瀏覽:686
小孫女應該叫女方父母什麼 瀏覽:173
端午敬老院活動方案 瀏覽:889
虹口區老年大學招生電話號碼 瀏覽:14
老年人模擬法庭 瀏覽:612
孝敬父母是誰的義務 瀏覽:450
60歲骨癌 瀏覽:255
在澳洲如何拿雙份退休金 瀏覽:987
怎樣教育兩個兒子孝順 瀏覽:948
蘇州50歲男性找工作 瀏覽:3
在什麼系統中查詢養老保險金 瀏覽:6
公檢體檢都考哪些 瀏覽:317
河北高考體檢怎麼查 瀏覽:559
應該怎麼談養生 瀏覽:601
重陽節我們能為老人做些什麼 瀏覽:850
安徽養老金漲 瀏覽:511
長沙養老保險照相在寧鄉可以照嗎 瀏覽:946
台式中喝什麼養生粥 瀏覽: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