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司扣員工10%工資打入其父母賬戶稱「孝順金」
公司扣員工10%工資打入其父母賬戶稱「孝順金」
九九重陽節將至,我們社會該如何用行動關愛老人呢?廣州市白雲區石井街一家民營公司自2012年起設立孝順金,即公司從員工月薪中扣除10%或5%作為孝順金直接打入員工父母賬戶。此外,公司還根據員工工作年限給予額外補貼。
該公司負責人呂美葉稱,公司一年支出孝順金20多萬元。「孝順金既啟發員工孝敬父母,也幫公司留住了人心,緩解了員工流失與招工難問題。」
「孝順金」:員工月薪部分強制存給父母
白雲區的一家美容連鎖機構,自2012年起規定未婚員工要拿出月工資的10%,已婚員工拿出5%作為孝順金,財務人員把這部分錢直接打到員工父母乃至岳父岳母的銀行賬戶上去。
公司層面也根據員工工作年限,給予額外補貼。工作一年每月補貼100元,工作兩年補貼200元,三年以上補貼300元。該公司負責人呂美葉舉例說,公司基層員工平均月薪是3000多元,每月約劃出300元打給父母。「員工父母一年至少可以領到3600元。我們員工不少來自農村,對父母來說,這是一筆不少收入。我們招聘新員工時,員工須認同這個規定,否認將不予招錄。一入職,員工就要提供父母的銀行賬戶。」
叢大為推行該規定,該公司還設有其他配套規定。例如,每個周一,所有門店都是關店內部學習,其中就包括了「孝」文化學習。員工獲得了獎勵、升遷,公司也將電話通知其父母,讓他們了解孩子的成長。
執行:有員工私扣「孝順金」
該公司另一名負責人盧志平坦言,這項規定在推行之處也曾碰到一些問題。「有些員工有抵觸心理,父母領孝順金變成了走過場。有一次,一位店長發現一名員工拿著父母的銀行卡刷卡消費,才知道有員工私自扣留了孝順金。」
盧志平說,有些員工不理解的,覺得孝順金多此一舉,「有錢,自然孝順父母。」盧志平說,為了防止孝順金「走過場」,公司安排人員定期對員工的父母(公婆)進行全員電話回訪。
該公司共有80名員工,來自五湖四海。「回訪中,操著各地口音的父母表達了一致認同。有員工父母還告訴我們,自己不在公司工作,還能每月從公司領到固定工資,很高興,也為兒女的一份孝心感到欣慰。」盧志平表示,回訪得到的積極反饋堅定了他們推行這一項制度的信心。
初衷:讓孝文化在公司落地生根
盧志平向記者解釋了公司推行「孝順金」制度的初衷。盧志平說,傳統講「百善孝為先」,「我們成年了,回頭看才理解到父母的不容易,為孩子操心一輩子,做兒女的一定要孝順。」孝順金就是該公司將「孝」文化落地的一個方法。
有一件小事讓公司負責人呂美葉印象深刻。「2013年,一次公司組織員工去陽江旅遊,大巴上,一名90後女員工突然哭了起來。我們了解到,當時高速路上有一個工地,這名員工的父親就在這個工地上工作,看到工地的艱苦情況,員工才落淚。」這件事情,讓呂美葉明白年輕員工心底的孝心需要觸發。
據了解,該公司屬於服務行業,基層員工多是90後,不少員工來自農村地區。呂美葉表示,從事美容行業的年輕員工一般沒有很豐富學歷背景,也沒有很殷實的家底,他們表面上有些高傲、要強,其實內心深處是自卑、脆弱的。「有的孩子有責任心,會心疼父母,有的孩子則做不到。」
呂美葉表示,企業要經營,首先是樹人。孝順金就是提醒員工要懂得孝順,但「孝」不是隨便說說就能做到。「沒有這樣一個實實在在的長效制度,只是空洞說教,員工永遠難以理解『孝』字的分量。」呂美葉說。
各方觀點:
市民:
年輕人不啃老就夠了
企業發孝順金有沒有必要?昨日,記者采訪了多位市民。市民劉女士認為,這對來自農村的員工有一定吸引力。「在農村,有了這筆錢,父母可以解決基本生活開支。在城市,一般父母都有較完善的社保,一月都有不少退虛晌休金,不會太在乎孩子這點錢。」劉女士表示。
與劉女士持同樣觀點,市民周先生也表示,現在年輕人很不容易,買房與生活壓力都大,本來賺錢就不多,再拿工資10%給父母,父母還會倒貼回去。「孝順金倒沒有必要,年輕人不做啃老族就足夠滲譽豎了。」
社會學家:
雖非正式制度
也有管理效用
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周利敏分析說,孝順金取材於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中國式管理方式。企業一方面履行了社會責任,另一方面通過這種溫情制度保證了企業的良性運轉,可謂雙贏。
周利敏認為,孝順金是公司在管理實際摸索出來並被員工認可的約定成俗、共同恪守的管理安排,不具有強制性,屬於非正式制度的`范疇,但它具有很強現實意義。「孝順金的設立取材於中國傳統孝文化,與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相互補充,形成了中國式的企業管理方式。在轉型期的中國社會,這種非正式制度價值很大,有效彌補了正式制度管理的不足,以一種溫情、柔性方式呈現,是一種講究中國實際的管理方式。」
「中國是一個情理社會。這家企業員工不少是來自鄉村社會,鄉村是一種非正式制度社會。該企業根據員工實際推出這樣的管理規定,是值得贊許的,對於企業良性運轉具有積極意義。」周利敏說。
周利敏還認為,「孝順金」作為企業管理方式是可行的,但不具有在更高層面推廣的可行性。對於社會養老問題,要依靠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政府應擔起主導責任,不能把養老的社會責任推給企業。
效果怎麼樣?
父母點贊:女兒懂事了
員工父母對於這項規定有不少積極反饋。「一次我收到簡訊,內容是:感謝企業有這樣好的制度,孩子過去從不打電話回來,吃飯也不願意和家人說話,現在變懂事了。」這條簡訊讓盧志平意識到這項規定的威力。
盧志平了解到,這位父親來自湖南。「我還了解到,這名員工回家看到母親腳凍了,專門在廣州買了皮棉鞋給母親寄回家。」後來,這名員工的父親特意給公司送來一面錦旗。
公司獲益:留住人心了
「這項制度實施效果,出乎我們的意料。對於我們企業來說,生存、賺錢是第一目標,但企業要做大做強,靠的是文化,文化會反哺企業發展。」盧志平表示,孝順金發揮了正向作用。他說,洗腳、美容、餐飲等服務性行業都面臨員工流動性大、招工難等問題。實行這個規定後,員工流動性大大降低。由於該公司位於工業區,其實招工不容易,但推行這項規定後,公司拴住了人心,公司還出現了不少夫妻檔、姐妹檔,家人覺得企業靠譜,也就把親屬也帶過來工作了。現在該公司有夫妻檔6對、姐妹檔10多對。
⑵ 作文素材:一名18歲……工資里扣
年沿襲至今的優良傳統,可是由於生存的壓力一些兒女只想法掙錢來保證自己家庭的生活,從一定程度上忽視父母對物質的需要,尤其是對農村老人來說除一月幾十元的養老保險金外幾乎沒有任何收入,想吃點好吃的也只能想法忍住。
作為企業推行孝順金,從員工工資里直接扣除看似霸道,其實是飽含深情:一方面,公司在招工時就把從工資里扣除孝順金作為其中的條件,同意招錄就等於同意公司從工資中直接扣除孝順金,可以說扣除孝順金是員工的自願行為。另一方面,公司並不是只扣員工工資而且還給予額外補貼,承擔了社會責任,如;工作一年每月補貼100元,工作兩年補貼200元,三年以上補貼300元。公司推行孝順金不僅解決了用工的難題,也激發了員工的極大孝心,也是讓老人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一種具體方式,傳播了正能量:讓不孝順的人孝順,讓孝順的人更加孝順,也會讓更多的企業加入推行孝順金的行列。
現在我國已進入了老人社會,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大約有2. 12億,其中15%為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國家養老的壓力可想而知。除國家加大養老投入外,還應積極倡導企業推行孝順金作為養老的有益補充,以讓老人晚年生活得更美好。
為農村養老提供思路
客觀地說,這一創意對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城市家庭作用不大。如果老人有退休金,那10%的「孝順金」只不過是錦上添花。對於沒有經濟壓力的老人來講,他們更需要的其實是親情關懷。
而在社會發展落後一步的廣大農村,經濟因素在養老中的作用舉足輕重。那些已經失去或將要失去勞動能力的老年農民,他們沒有積蓄,沒有固定收入,雖然國家每月有幾十元錢的補貼,也只是杯水車薪。孩子工資的10%,對他們來講就是一筆不小的款項,完全可以保證其基本的日常生活。
我不同意專家所謂「『孝順金』作為企業管理方式是可行的,但不具有在更高層面推廣的可行性」這樣的說法。相反,個人認為這一作法為農村養老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設想,如果把「孝順金」的操作者由企業換成政府,每位有工資收入的年輕人都要扣除工資的一定比例給父母,同時國家補貼同等數額,農村老人晚年的生活水平將會上升一個甚至幾個台階。
掙錢不多不是反對「孝順費」的理由。在現實中,很少有人覺得錢已經夠花,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可能一輩子都覺得缺錢,但我們的父母沒有那麼長時間可以等待。我們不應該為自己留下「子欲養
⑶ 作為已婚或未婚的兒女我們該如何孝敬父母
孝道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幾千年來已經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在封建社會,孝道文化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我們的生活也離不開孝道文化。《弟子規》開篇就是講孝道:「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孝敬父母是我們做人的基礎。
孝道文化主要包含敬親、奉養、侍疾、立身、諫諍、善終等內容。
敬親:孝敬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對父母的「敬」與「愛」,沒有敬和愛,就淡不上孝。履行孝道最困難的就是時刻保持對父母的「敬」與「愛」。
奉養:父母把我們養大成人,教我們做人的道理。奉養父母是我們作為子女應盡的義務。最簡單的就是從生活上物質上供養自己的父母。「生則養」,這是孝敬老人最低最根本的要求。
侍疾:父母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逐漸衰退,身體虛弱,抵抗力差,易得疾病。作為子女照顧父母是孝順中必不可少的。父母生病要細心護理,在生活上、精神上給予老年人無微不至的體貼和關懷。
立身:安家立業是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的。在事業上有了成就,家旺業興,父母就會感到欣慰,感到光榮,感到自豪。反之,那些一生好吃懶做,無所作為,家貧如洗的人,自己生活都難,孝敬父母更是談不上了。
諫諍:有時候父母的言行並不一定完全正確,父母如果做錯了,我們也不能一味的愚孝。而應盡力勸說父母,使其糾正,當然我們不能大吼大叫,讓矛盾升級,家和才能萬事興。
善終:盡孝之事必須親自為之,老有所居是對父母的尊敬,老有所養是對父母的孝敬,父母老了,行動不便,作為子女要精心護理,解除父母憂慮。儒家的孝道思想把善終同樣看得很重要,在祭奠和送葬時施行多種禮儀,以此來緬懷、祭奠。
孝敬父母是做人額根本,無時無刻我們都要心存對父母的「敬」與「愛」。今天自己做到了孝敬父母,下一代也會明白孝道的重要意義。孝敬父母從「敬」與「愛」開始,讓愛一直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