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法定老年節是從哪一年開始
2013年
2013年10月13日,農歷九月初九,也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重陽節專。2013年的重陽節,恰恰也是《老年人權屬益保障法》正式實施以來的首個法定老年節,這也為2013年的重陽節帶來了超乎往年的關注。
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非常快。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2013年7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第12條「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第18條「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一條條一句句都在呼喚孝親敬老。
(1)我國在什麼時候訂重陽節擴展閱讀:
中華傳統節日本來就是綜合性的、多義性的,是可以隨著時代的發展增加新的內涵。1989年,中國政府決定以本來就蘊含著惜老敬老內涵的重陽節為中國敬老節(老人節),使這一傳統佳節又增添了新的內涵。重陽節被疊加上中華敬老節,這是第一次疊加,這是發展傳統節日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範例。
另外一點,現在年輕人崇尚過洋節,而忽略了傳統的節日。法定老年節,可以加深年輕人對自己文化的體驗和認同,進而成為全民族的「文化記憶」。推而廣之,當過中華母親節、父親節、情侶節之時,已經承擔起延續中華文化記憶的重託。
⑵ 重陽節被定為敬老節
重陽節被定為敬老節
重陽節被定為敬老節,我國自古以來流傳下來很多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就是其中的一個,我國各地在當天都會開展一些風俗活動,其實重陽節還是我國的敬老節。下面來看看重陽節被定為敬老節。
中國政府在19 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農歷九月初九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已有千餘年歷史。
「九」在古數中即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指地之極為「九泉」,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數字。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雙九,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稱「重陽」,所以這一天為重陽日。
九九重陽,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之意,而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所以,「九九重陽」就被認為是祝福老人長壽的好日子。
重陽節的作用
重陽節作用(一)
每逢佳節倍思親,起初,重陽節的作用應該是用來思念遠方的家人和逝去的親友的,遊子在外漂泊數年,心中的傷感無法寄託,便衍生出重陽節來道出自己的心聲,以表達孤獨寂寥之感。
重陽節作用(二)
過重陽節要喝茱萸酒,並且還要登高,這寄託了人們渴望長壽的心願,人們希望可以通過積極鍛煉自己的體魄而使自己老去的速度慢一些。
重陽節作用(三)
如今重陽節的到來,對年輕人來說,不甚在意,反倒是只有老人們才過這個節日了,因此重陽節被稱為「老人節」它是用來提醒年輕人要關心自己身邊的老人,經常為他們送去溫暖。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修訂通過、自2013年7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二條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2013年的重陽節(10月13日)成為中國第一個法定的老年節。
風俗和習慣: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采中草葯、遍插茱萸、擺敬老宴、吃重陽糕、制葯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
各地習俗
1、廣東
廣州過重陽節,民眾登白雲山,賞秋、健身。吳川地過重陽節,享宴高會,擺敬老宴。懷集縣以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願,皆用大炮。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陽江市過重陽節放紙鳶,並系藤弓於紙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
2、港澳
在港澳人的習俗中,清明為「春祭」,重陽為「秋祭」。重陽登高祭祖的傳統風俗延綿至今。在港澳地區,古老的重陽節,今已演變為一個多元化的節日。
3、廣西
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清明是春祭,重陽作為秋祭,重陽拜山是嶺南風俗之一,慎終追遠、顧本思源的傳統數千年來沿襲至今。
4、江蘇
重陽節,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長洲縣重陽節吃一種叫作「駱駝蹄」的麵食。無錫市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
重陽節為什麼叫老人節。
農歷九月初九,古代民間都有登高風俗,故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把「九」定為陽,九月初九,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叫重陽,也叫重九。
重陽節,因「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為最大數,有長久、長壽之意,而秋季又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人們常於此日舉行祭祖和敬老活動。近年來,人們對老人更加推重,所以重陽節又被稱為「老人節」。
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起源先秦,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在《呂氏春秋》中記載,已有以慶祝豐收為名的祭祀天地神靈和祖宗的活動,用來感謝天地和祖先的饋贈。
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在皇宮中進行。屈原在《楚辭》的《遠游》里曾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個「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
到了漢代,據《西京雜記》記載,當時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蓬餌,就是重陽糕。從此時起,已有了重陽節為老人祝壽活動,人們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
魏晉時期,「重陽節」名稱已有記載,並有了飲酒、賞菊的習俗。
曹丕《九日與鍾繇書》:「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陶淵明《九日閑居》:「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直至唐朝,重陽節才成為正式節日,並在節日期間舉行各種活動,宮廷與民間共享節日歡樂。
宋代及明清時期,重陽節更為熱鬧,皇帝會登高覽勝,以暢秋志,賞菊飲酒,與民同樂。《東京夢華錄》和《武林舊事》,也均有記載重陽節的盛況。
198 9年,中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設定為「老人節」、「敬老節」,倡導全民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優良風氣。2012年12月28日,中國出台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以法律形式,把每年這天確定「老年節」。
⑶ 我國哪年定下重陽節
在民俗觀念中,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這給傳統的民俗節日賦予了建設和諧社會的新內涵。
⑷ 重陽節是在什麼時候它的由來是什麼
時間:農歷九月初九。公歷2006.10.30.
重陽節的起源
佚名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