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閔子騫孝順的大意

閔子騫孝順的大意

發布時間:2024-08-26 02:10:25

『壹』 閔子虔的故事

閔子(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87年),名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他和顏回、冉伯牛、仲弓被列為孔門德行科的優秀生。孔子曾說:「任用德行,(在弟子中可仕之人)則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論語》中還收入孔子這樣一句感嘆:「孝哉閔子騫!人不聞於其父母昆弟之言。」意思是說,閔子騫真是孝順呀!人們對於他的父母兄弟贊美他的話,沒有什麼可挑剔的啊。明朝編撰的《二十四孝圖》,將閔子騫孝親的故事排在第三,使之家喻戶曉,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史上著名的先賢之一。
歷史傳說

閔子騫(前536--前487),名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春秋末期魯國(現魚台縣大閔村)人,孔子高徒,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並稱,為七十二賢人之一。他為人所稱道,主要是他的孝,作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稱贊說:「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明朝編撰的《二十四孝圖》,閔子騫排在第三,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賢人物。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子騫少時為後母虐待,冬天,後母以蘆花衣損,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騫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為惰,笞之,見衣綻處蘆花飛出,復查後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極,欲出後母。子騫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其父這才饒恕了後妻。從此以後,繼母對待子騫如同己子,全家和睦。後人把這一故事稱為「單衣順親」和「鞭打蘆花」。有詩贊曰: 閔氏有賢郎,何曾怨後娘; 車前留母在,三子免風霜。
閔子騫崇尚節儉,魯國要擴建新庫房,爭取他的意見時,他批評說:「原來的庫房就很好,為什麼再勞民傷財去改造?」孔子贊成他的意見,贊揚說:「這個人平時不亂說,講出話來就非常正確。」
季桓子想聘請他當費邑宰,管理費地。開始時閔子騫不同意,對來人說:「好好給我辭去這個職務,如果再來,我就離開此地到汶上去(暗指離魯奔齊)。」可是後來經孔子勸說,還是任了費宰,並把家遷到東蒙之陽,村名閔子庄(今閔家寨)。他治理費地很有成績,但看不慣季氏行為,最後毅然辭職。由此可以看出閔子騫剛正不阿的品格。
閔子騫曾隨孔子去列國游學,病卒於長清縣內。閔子騫葬於何地尚無確址,但他兒子閔沃盈葬在閔家寨卻是人所共知。因此,閔家寨閔子祠成為海內閔氏續譜處和祭祀處。其面積約有二十餘畝,曾十一次重修,有碑碣百餘通。正陽門三間,上懸乾隆皇帝手書「篤聖祠」三個金光大字,今尚有遺址。
濟南也有閔子騫的紀念祠堂,坐落於百花公園西側。推開兩扇虛掩的木板門,向南而行,就可看見一個高約兩米的墳堆。在墳堆四周,立有數十尊石羊、石馬、石獅、石龜、石佛、銅佛。此處還立著刻有「首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據說,文革前(60年代)閔子騫墓規模還很大,當時墓區南北長約300米,東西寬200米。墓堆封土直徑七八米,高十幾米,周圍還有合抱粗的古樹30餘棵,歷代碑刻10餘尊。文革時整個墓區遭到嚴重破壞,祠堂被拆掉,碑刻被毀,古樹被砍,僅剩兩棵,封土被挖去燒磚瓦,空閑處還建了雞舍。文革後,不少市民多次呼籲,有關部門也做了努力,但至今未能修復。據濟南市文化局文物處的同志介紹,文物部門目前已著手研究方案,准備讓沉寂多年的閔子騫墓重見「光明」。[1]
鞭打蘆花的故事被後世傳為美談,宋代將之編入《孝行錄》,成為中國歷史上對少兒進行德育和孝道的重要教材。
閔子騫死後葬在濟南,他的後代即遷到了齊國居住,為閔子騫守墓。今章丘西溝頭村聚居的閔姓,據說就是閔子騫的嫡傳族系。
宋熙寧七年(1074年),濟南太守李肅之在閔子騫墓前立碑並建祠堂,祠內供奉閔子騫塑像,蘇轍撰《齊州閔子祠記》五百餘言,由其兄蘇軾書寫,刻碑立於墓前。
北宋之後,金、元、明、清各代對閔子騫墓、祠均有修葺,祠前立10餘尊歷代碑刻,守墓者就是章丘西溝頭村閔氏族人,至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閔子騫墓及其它建築仍得到完整保存。
後來閔子騫祠和墓及碑石等受到破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濟南市將閔子騫墓重新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修復整理,墓前祠堂陳列閔子騫的史料,做為弘揚孔子文化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場所,並在此處設立濟南孝文化博物館,濟南市2006年又將「閔子騫傳說」確定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名錄。[2]在濟南歷城區百花公園西南角,有一條路以人名命名的路叫閔子騫路。公園中有一處景區特別引人入勝,它就是位於公園西北端的蘆花區。這一景區以蘆灣水面為主景,池畔建有蘆花亭,池岸遍植蘆竹。據公園管理人員介紹,景區景觀寓意「鞭打蘆花」的故事。
編輯本段
故事

原文
閔子騫為後母嫉,所生親子,衣加棉絮,子騫與蘆花絮【1】衣。父密【2】察之,知【3】騫有寒色,父以手撫之,見衣甚薄,毀而【4】觀之,始知非絮。父遂遣其妻。子騫雨淚【5】,前【6】白【7】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願大人思之。」父慚【8】而止。
注釋:
絮【1】:動詞,往衣服、棉褥里鋪保暖的棉絮等。
密【2】:仔細
知【3】:發覺,發現
而【4】:連詞,表順承關系。
雨淚【5】:落淚,流淚。雨,此為動詞,流。
前【6】:動詞,上前。
白【7】:稟告
慚【8】:指內心感動。
閔子騫的傳說故事並不多,主要集中在孝順父母、忠於職守、剛正不阿的品格方面。但有關閔子騫的這些傳說故事,對後世的影響卻很大,兩千多年來,一直是人們對子女進行美德教育的重要教材。
二十四孝圖
二十四孝圖之閔子騫單衣順母
鞭打蘆花傳說閔子騫8歲喪母,父續娶後妻姚氏,生閔革、閔蒙二子。繼母對親生的兩個孩子十分疼愛,對閔子騫卻十分刻簿,平時不打就罵,不給飯吃也是常事。這一切,閔子騫都默默地忍受了。
有一年冬天,閔父帶著三個兒子外出,閔子騫坐在馬車上直喊冷。脾氣粗暴的閔父氣憤地說:「你弟弟的棉襖比你的薄不喊冷,你穿的比誰都厚還喊冷,你到底是安的什麼心?」說著,舉起馬鞭就打,閔子騫的棉襖被打破了,許多蘆花紛紛揚揚地從棉襖里飛了出來。閔父見狀,大吃一驚,撕開小兒子的棉襖一看,全是新棉花,原來是繼母搞的鬼呀。閔父自覺錯怪了孩子,抱著閔子騫落下了悔恨的淚水……
回了家,閔父狠狠打了繼母一頓,接著又寫了一紙休書。繼母哭哭啼啼就要被趕出閔家門了,閔子騫見狀,一面拉住繼母,一面跪在父親面前哀求道:「不能休兒母,不能休兒母,母在一兒苦,若是休兒母,仨兒都受苦。」
閔父覺得有道理,就依了閔子騫,把繼母留了下來。閔子騫的做法也感動了繼母,從此,繼母對三個孩子都一樣地疼愛了。
閔子騫辭官
閔子騫成名後,被魯君派往費邑為宰。他在費邑行仁政,施德治,不出一年,費邑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秋糧剛剛收獲,魯國權臣季氏的家臣陽虎便趕來催繳賦稅。
閔子騫說:「官稅剛剛收了一部分,等收齊後我親自送到國庫里去。」
陽虎擺擺手,說:「費邑是季氏的私邑,官稅直接交給季氏就行啦。」
閔子騫是個實在人,不由地問道:「我生在魯國,長在魯國,如今又為費邑宰,怎麼從沒聽說過費邑是私人的邑地呢?」
陽虎不耐煩地說道:「魯定公以弟繼承兄位,也是不合理的,這都是季氏擁戴他的結果。如今國家大權掌握在季氏手中,這費邑還不是季氏家的嗎?」
閔子騫聽了,憋了一肚子氣。自己全心全意治理費邑,原以為是替國家出力,沒想到干來干去竟是為私人賣命,於是決定辭去官職。他在辭呈中假說父親年高體弱,老病纏身,要歸家侍候老父,以盡孝道。因忠孝不能兩全,所以要辭去費邑宰的職務。
魯君聞知,連忙派人勸阻,但閔子騫主意已定,堅辭官職。不待魯君批准,就匆匆離任,隱居到汶水之濱,從此再也不肯出山為官啦!
孔子訓鵝
閔子騫辭官後,日子過的十分清苦。有一天,孔子和弟子公冶長等人路過閔家莊,順便到閔子騫家看看。閔子騫見老師來了十分高興,就張羅讓妻子做飯。媳婦說:「咱家有大米,做米飯吃行不?」
閔子騫說:「老師吃米飯倒行,就是沒啥菜呀?」
媳婦說:「咱家還有兩只鵝,咱就先把那小的殺了吧!」說著,就把小鵝綁了起來。
閔子騫說:「俺師徒好幾個,這個小鵝不夠吃呀?」
「那就殺大鵝吧!」媳婦說著又把大鵝捆了起來。
孔子在堂屋裡坐著,見閔家貧寒的很。忽聽屋後有兩只鵝「啊啊」亂叫,就問公冶長:「公冶長,你通鳥語,你聽聽你閔賢弟家的鵝說什麼呢?」
公冶長豎起耳朵聽了聽,說:「是閔賢弟見咱師徒來了,要殺鵝給咱吃。兩只鵝打譜殺一個,大鵝給小鵝說:『俺死以後,你要好好給東家看家,白天防著黃狼鼠,夜裡小心花狐狸,沒娘的孩子要學會照應你自己。』小鵝說:『俺死後,你甭哭來也甭煩,俺就像一個短命的小孩子,你甭哭壞了身子,沒人侍候你。你也得好好給東家把家看,白天防著黃狼鼠,夜裡小心花狐狸。』」
孔子聽了公冶長的話,就說:「你去給您閔賢弟說,一對鵝,哪個也別殺,他要殺,咱就不在他家吃飯了。」
閔子騫最聽孔子的話,趕緊把兩只鵝放開了,鵝站起來撲拉著雙翅,「鵝鵝鵝」地朝閔子騫施禮,閔子騫說:「你甭謝俺,是堂屋裡的老師不叫殺你的,你去謝謝老師的不殺之恩吧!」
兩只鵝來到孔子腳下,往上點了三下頭就要走。孔子說:「二鵝回來。往後下河不準你把魚蝦傷,你想活來它也想活。頭上我給你按個紅疙瘩,從今後,你要口銜青草念彌陀!」
鵝遵了孔子之命,從此以後,就只吃青草,不逮魚蝦了。
大風旋起閔子騫墓
傳說閔子騫的兒子閔沃盈平時不聽話。閔子騫年邁的時候,囑咐兒子:「我死了之後,要用個石匣(即石棺材)。」 閔沃盈問他:「你學問這么高,看好穴地(墓地)了嗎?」閔子騫說:「一直往南走,抬到高山就行。」
閔子騫死後,閔沃盈想:我一輩子都沒聽老爹的話,這次可要按他說的辦。於是請人雕鑿了一個石匣,又請人抬著尋找有高山的地方。當來到濟南柳家店時,天近黃昏,大夥又累又餓,於是把石匣放下,便在柳家店住下了。
這天夜裡,狂風大作,飛沙走石,一直刮到第二天清晨。等閔沃盈出門時發現,放石棺的地方堆起了一個高大的土丘,土丘是昨晚刮旋風時旋出來的。再一打聽,原來放石匣的地方就叫「高山」。閔沃盈認為這就是父親說的穴地,於是祭拜一番後,便帶著人回去了。故事裡的事說是就是,說不是就不是。
編輯本段
德行修養

閔子騫作為孔子早期的弟子,以德行著稱是有據可查的。據記載,閔子騫為人沉穩持重,平時少言寡語,然而一旦講話就講得中肯到位。孔子評價他說:「夫人不言,言必有中。」閔子騫一生注重「仁」的道德修養,淡漠仕途利祿。
閔子騫從政後,崇尚節儉,當魯國要擴建新庫房,派人徵求他的意見時,他說:「原來的庫房就很好,為什麼再勞民傷財去改造呢?」孔子得知後,贊揚道:「這個人平時不亂講話,但只要講出話來就非常正確!」
魯國權臣季桓子想聘請閔子騫當費邑宰,閔子騫對來人說:「請不要安排我這個職務,如果你們再來勸說,我就離開魯國到汶上去。」因為孔子主張「學而優則仕」,所以在孔子的勸說下,閔子騫還是擔任了費邑宰,並把家遷到東蒙之陽的閔子庄(今閔家寨)。他治理費地很有成績,但因看不慣季氏的作為,最後毅然辭職。因此可以看出閔子騫剛正不阿的品格。
編輯本段
歷史影響

真正令閔子騫名傳千古的還是他的孝行故事。除《論語》的記載外,司馬遷的《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宋元時期的《閔子騫單衣記》等都對閔子騫的孝行有所記錄或贊譽。元代郭居敬編的《二十四孝》和明朝編撰的《二十四孝圖》,均將閔子騫的故事列為第三篇,標題是《單衣順母》,亦即俗稱的《鞭打蘆花》。文曰:「周閔損,字子騫,早年喪母。父娶後母,生二子,衣以錦絮;妒損,衣以蘆花。父令損御車,體寒,手無法握住韁繩。父查知故,欲出後母。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母聞,悔改。有詩贊道:閔氏有賢郎,何曾怨晚娘?車前留母在,三子免風霜。」閔子騫由此被奉為歷史上最為孝順的二十四個典範人物之一。
在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一直占據著統治地位,其核心就是忠孝仁愛。因此,歷代統治者都大肆宣揚閔子騫的孝悌忠義,對其屢有追封: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贈費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封琅琊公,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又稱費公。歷代帝王賜匾封公和文人墨客賦詩題記,加之民間傳說故事和戲劇《鞭打蘆花》的廣泛傳播,使閔子騫的美德故事,更加深入人心,傳為千古佳話。
這樣一位受人愛戴的大孝子,山東許多縣志上都記載閔子騫為當地人,比較可信的有魚台縣王魯鎮大閔村、費縣汪溝鎮閔家寨村(2011年起汪溝鎮劃歸臨沂市蘭山區)、汶上縣等處。閔子騫的葬身之地也有多處:除山東魚台縣外,還有河南范縣孟村、安徽宿州市曹村鎮閔祠村等地。目前,尤以濟南市歷城區洪家樓鎮的閔子騫墓,規模最大。墓園約1萬平方米,南北長約60米,東西寬約30米,墓丘高3米,處於松柏掩映之中。北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在墓前建有祠堂。近年,濟南市文物部門對閔子騫墓進行了大規模整修,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濟南市孝文化博物館」。
閔子騫以純真至孝處理與繼母、父親的關系,是中華傳統倫理、孔子孝道文化的生動體現,對於後人敬老孝親,具有一定的啟發教育作用。2006年11月,民間文學《閔子騫的傳說》,被山東省公布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由濟南市歷城區和濟寧市魚台縣共同擁有。保護、弘揚傳統孝道美德,對於教育青少年尊老敬賢、促進家庭和睦、提高公民道德水平、構建和諧社會以及建設文化名市和對外交流等方面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貳』 子曰賢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是倫語的原文嗎

回答:不是論語的原文,這句話論語中的原文是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翻譯:孔子說:「閔子騫真是孝順呀!人們對於他的父母兄弟稱贊他的話,沒有什麼異議。」

出處:出自春秋時期孔子及其弟子所著《論語》的《先進篇》。

原文: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白話譯文:

孔子說:「顏回不是對我有幫助的人,他對我說的話沒有不心悅誠服的。」

孔子說:「閔子騫真是孝順呀!人們對於他的父母兄弟稱贊他的話,沒有什麼異議。」

南容反復誦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為也。」的詩句。孔子把侄女嫁給了他。

季康子問孔子:「你的學生中誰是好學的?」孔子回答說:「有一個叫顏回的學生很好學,不幸短命死了。現在再也沒有像他那樣的了。」

(2)閔子騫孝順的大意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

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叄』 閔子蹇單衣順母的文言文

1. 閔孑蹇單衣順母文言文翻譯

1. 原文:閔子騫兄弟二人,母死,其父更娶,復有二子,子騫為其父御車,失轡,父持其手,寒,衣甚單。父則歸,呼其後母兒,持其手,衣甚厚溫。即謂其婦曰:「吾所以娶汝,乃為吾子,今汝欺我,去無留。」子騫前曰:「母在一子單,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後母亦悔之。

2. 翻譯:閔子騫兩兄弟,自從他母親去世後,他父親就再娶,後母再生兩個孩子。子騫為他父親駕車,掉落轡頭,父親摸他的手,寒冷,穿的衣很單薄。父親就回去,叫後母及孩子出來,摸孩子的手,衣穿很厚手很暖。就對他婦人說:「我之所以娶你,實際上是為了我的孩子,現在你欺負我,去吧,我不留你了。」子騫往前說道:「母親在只有一個孩子單薄,母親去了就四個孩子寒冷了。」他父親聽了不做聲,而他後母也感到後悔。

2. 閔孑蹇單衣順母文言文翻譯

原文:閔子騫兄弟二人,母死,其父更娶,復有二子,子騫為其父御車,失轡,父持其手,寒,衣甚單。

父則歸,呼其後母兒,持其手,衣甚厚溫。即謂其婦曰:「吾所以娶汝,乃為吾子,今汝欺我,去無留。」

子騫前曰:「母在一子單,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後母亦悔之。

翻譯:閔子騫兩兄弟,自從他母親去世後,他父親就再娶,後母再生兩個孩子。子騫為他父親駕車,掉落轡頭,父親摸他的手,寒冷,穿的衣很單薄。

父親就回去,叫後母及孩子出來,摸孩子的手,衣穿很厚手很暖。就對他婦人說:「我之所以娶你,實際上是為了我的孩子,現在你欺負我,去吧,我不留你了。」

子騫往前說道:「母親在只有一個孩子單薄,母親去了就四個孩子寒冷了。」他父親聽了不做聲,而他後母也感到後悔。

3. 《閔子蹇單衣順母》翻譯

根據《史記》.孔子弟子列傳》記載:兒子陳騫年少時被繼母虐待等,冬天,後來母親把蘆花衣服損壞,用棉絮已所生的兩個兒子。

閔子騫寒冷不禁止,父親不知情,反斥之為懶惰,打他,看到衣服破裂處蘆花飛出,又查後母親的兒子都厚絮,羞愧氣憤之極,想出去後母親。閔子騫跪著請求說:「母親在一子寒,母親走了三子單。」

他父親這才饒恕了後妻。從這以後,繼母對待兒子騫如同自己的兒子,全家和睦。

後來人們把這一故事被稱為「單順親」和「鞭打蘆花」。有詩贊曰:閔氏有賢郎,你曾經抱怨後娘;車前留下母親在,三個兒子免於風霜。

4. 閔子騫單衣順母中的閔子蹇有怎樣的品質

二十四孝里的故事。

大概是閔子騫的後母有兩個兒子。後母給自己生的兒子穿上棉絮做的冬衣。

後母妒恨閔損,給他穿的是蘆花填充的冬衣。父讓閔損駕車,閔損因為身上寒冷不堪而失控,連駕車的皮帶子都掉了。

父親察知了中的緣故,便想要休掉後母。閔損說:「母親若在,只是我一個兒子寒冷;母若離去,三個兒子都寒衣單薄。」

其母聽到後,後悔不已,從而改過。道理可以從很多方面入手。

比如閔子騫這分真誠的孝心轉化了家庭的惡緣,致使家庭從此幸福和樂。又或者「親憎我,孝方賢」。

我們時時處處想著「德未修」,所以"感未至」,真誠就能永不忘失,能時時提起關照。再者可以說寬容,以一份大愛包容不公總會結有善果。

等等。

5. 求《閔子騫孝順》文言文翻譯

原文: 閔子騫兄弟兩人,母卒,其父更娶,復生二子。

子騫為其父御,失轡,父持其手,寒,衣甚單。父歸,呼其後母兒,持其手,溫,衣甚厚。

即謂婦曰:「吾所以娶汝,乃為吾子,今汝欺我,寒兒,汝去無留。」子騫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

其父默然,而後母亦悔之。 譯文: 閔子騫兄弟共二人,母親死後,他們的父親又娶了一個繼母,繼母又生了兩個兒子。

閔子騫給他的父親駕馬,丟失了馬的轡頭,他的父親握著他的手,發覺他的手很冷,穿的衣服也很單薄。父親回去後,把後母生的兒子叫來,握住他的手,手是溫暖的,穿的衣也很厚。

就對妻子說:「我娶你的原因,是為了我的兒子,現在你欺騙我,讓我的兒子受冷,你走吧,不要再留在我家。」子騫上前說:「如果母親留在我家,就只有我一個兒子受寒;如果母親離我們而去,四個兒子就都會受寒啊。」

他的父親一句話也不說,沉默了好久,而他的後母也很後悔自己的做法。

6. 單衣順母的原文

閔子騫兄弟二復人,母卒,其父更娶,復有二子,子騫為其父制御車,失轡,父持其手,寒,衣甚單。父則歸,呼其後母兒,持其手,衣甚厚溫。即謂其婦曰:「吾所以娶汝,乃為吾子,今汝欺我,去無留。」子騫前曰:「母在一子單,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後母亦悔之。

——《二十四孝》

7. 閔子騫孝順文言文閔子騫身上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

孝悌之道,其為人之本與。

孝悌是做人的基礎,閔子騫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都做到位了。子騫對後母並不記恨,反而有些同情後母,小子騫覺的不能因為這么一件小事就休掉後母,於是他跪下來對自己的父親說:「父親,請你不要趕後母走,因為畢竟還有兩個小弟弟呀!有母親在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寒冷,如果母親走了,我和兩個弟弟都會挨餓受凍的。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 在這種情形之下,閔子騫至誠的孝心絲毫不減,而且還想到兄弟和家庭的和樂。這一分真誠讓他的父親息怒,這一分真誠也讓他的後母生起慚愧之心。

閔子騫這分真誠的孝心轉化了家庭的惡緣,致使家庭從此幸福和樂。所以,「親憎我,孝方賢」。

我們時時處處想著「德未修」,所以"感未至」,真誠就能永不忘失,能時時提起關照。

8. 單衣順母的相關評說

閔損(前536~前487年),名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其家鄉在今天山東的費縣汪溝鎮閔家寨村。

閔子騫,早年喪母,其父娶了後母,又生了二子。後母給自己生的兒子穿上棉絮做的冬衣。後母妒恨閔損,給他穿的是蘆花填充的冬衣。父讓閔損駕車,閔損因為身上寒冷不堪而失控,連駕車的皮帶子都掉了。「」(),就是駕車前行所用的皮帶,從驂馬的外轡穿過服馬的游環,系於車軸,從而引車前進。

其父察知了此中的緣故,便想要休掉閔損的後母。閔損說:「母親若在,只是我一個兒子寒冷;母若離去,三個兒子都寒衣單薄。」其母聽到後,後悔不已,從而改過。

這一則,民間又稱為《鞭打蘆花》,其中不是由閔子騫自己陳述原因,而是由其父用鞭子抽打閔子騫,從而衣中露出蘆花而知道了實情,這樣的細節似乎更有戲劇性。如今汪溝鎮閔子故里,依舊民風淳樸,《鞭打蘆花》的故事廣為流傳,並且已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們准備打好閔子品牌,加快閔子祠的建設和閔子文化的傳播,提升該鎮的文化品位。

在今日之濟南,市內還有一條以其名字命名的道路,另外還有以閔子騫墓地擴建而成的「孝文化博物館」。在濟南百花公園西鄰,便是「濟南孝文化博物館」。這里也稱為「崇孝苑」,一座突起的墳墓,便是「閔子騫墓」,是第一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閔子騫曾得到魯國季桓子之請,讓他當費邑宰。他淡漠仕途,沒有同意。後來經孔子勸說,他擔任了費邑宰,並把家遷到東蒙之陽。他治理費地很有成績,但與季氏的所作所為格格不入,最後毅然辭官。或說最後他病死於長清縣內。因此,這里的閔子騫墓也僅是衣冠冢而已。閔子騫葬於何地,在安徽蕭縣、河南范縣以及安徽宿州都有閔子騫墓或祠。

9. 單衣順母的故事內容

春秋時代,有個孝子叫閔子騫。

他的母親去世比較早,父親娶了繼母,又生了兩個弟弟。繼母對他不好,常常虐待他。

一年冬天,後母用蘆花給他做衣服,而給他的兩個弟弟做的是棉衣。蘆花做衣服看起來很蓬鬆,但是不保暖。

剛好他父親帶他外出,讓他駕馬車行至蕭縣車牛返村時。因為天氣太冷,冷風颼颼,衣服又不保暖,所以他就凍得發抖。

父親看了以後很生氣,衣服已經穿得這么厚了還在發抖,是不是有意要詆毀後母。一氣之下,就拿起鞭子抽打閔子騫。

結果鞭子一打下去,衣服破了,蘆花飛出來,父親這才明了,原來是後母虐待自己的孩子,所以很生氣。回到家裡,當下就要把他的後母休掉。

可是子騫對後母並不記恨,反而有些同情後母,小子騫覺的不能因為這么一件小事就休掉後母,於是他跪下來對自己的父親說:「父親,請你不要趕後母走,因為畢竟還有兩個小弟弟呀!有母親在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寒冷,如果母親走了,我和三個弟弟都會挨餓受凍的。(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在這種情形之下,閔子騫至誠的孝心絲毫不減,而且還想到兄弟和家庭的和樂。

這一分真誠讓他的父親息怒,這一分真誠也讓他的後母生起慚愧之心。閔子騫這分真誠的孝心轉化了家庭的惡緣,致使家庭從此幸福和樂。

所以,「親憎我,孝方賢」。我們時時處處想著「德未修」,所以感未至」,真誠就能永不忘失,能時時提起關照。

『肆』 求《閔子騫孝順》文言文翻譯。

原文:
閔子騫來兄弟兩人,母卒,源其父更娶,復生二子。子騫為其父御,失轡,父持其手,寒,衣甚單。父歸,呼其後母兒,持其手,溫,衣甚厚。即謂婦曰:「吾所以娶汝,乃為吾子,今汝欺我,寒兒,汝去無留。」子騫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後母亦悔之。

譯文:
閔子騫兄弟共二人,母親死後,他們的父親又娶了一個繼母,繼母又生了兩個兒子。閔子騫給他的父親駕馬,丟失了馬的轡頭,他的父親握著他的手,發覺他的手很冷,穿的衣服也很單薄。父親回去後,把後母生的兒子叫來,握住他的手,手是溫暖的,穿的衣也很厚。就對妻子說:「我娶你的原因,是為了我的兒子,現在你欺騙我,讓我的兒子受冷,你走吧,不要再留在我家。」子騫上前說:「如果母親留在我家,就只有我一個兒子受寒;如果母親離我們而去,四個兒子就都會受寒啊。」他的父親一句話也不說,沉默了好久,而他的後母也很後悔自己的做法。

『伍』 閔子騫孝順文言文翻譯

閔子騫孝順文言文翻譯:閔子騫是孔子的學生,他生母散缺早死,父親娶了後母,又生沖孝辯了兩個弟弟。後母冬天給他穿用蘆花做的“絺”,給弟弟穿用棉花做的“纊”,閔子騫因此衣不勝寒,常常凍得鼻子通紅。父親起初不了解,還以為他偷懶,就拿著棍子打他。閔子騫因此跑得更快,父親追上就繼續打,打破了他的棉衣,看見了裡面的蘆花,知道後母虐待慎純他,於是決定休了後母。閔子騫上前勸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意思是如果母親在,只有我一個人受凍;如果母親離開,我們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聽了很感動,就不再趕後母走了。

閔子騫的孝順行為體現了他對家庭和睦的珍視和對父母的尊重。盡管後母對他不公,他並沒有因此怨恨或報復,反而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化父親,讓父親明白了後母的苦衷和難處。這種以德報怨、以孝為先的精神,是孔子所倡導的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此外,閔子騫的孝順也體現了他對家庭的責任感。他明白家庭的和睦和團結對於每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都至關重要,因此他願意為了家庭的和諧而犧牲自己的利益。這種對家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是我們應該學習和傳承的。

總之,閔子騫的孝順行為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典範,讓我們明白孝順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供養和照顧,更重要的是對父母和家庭的尊重和關愛。我們應該學習閔子騫的孝順精神,用愛和尊重去對待我們的父母和家人,讓家庭充滿溫暖和和諧。

閱讀全文

與閔子騫孝順的大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同企業退休發放取暖費 瀏覽:844
長壽花話語 瀏覽:813
2020年養老金上調發放時間 瀏覽:641
退休公職人員從事營利活動 瀏覽:373
長壽一寶傳銷 瀏覽:87
明人孝順 瀏覽:579
快退休的服務人員先進事跡 瀏覽:329
社保退休管理崗位有哪些 瀏覽:289
養老服務社會化體系是什麼 瀏覽:970
江蘇單位提取養老保險比例是多少錢 瀏覽:74
江蘇宿遷養老金查詢 瀏覽:540
老人機如何裝卡才正確 瀏覽:328
想喝點養生粥都有什麼種類 瀏覽:205
涉軍人員養老保險 瀏覽:720
瑜伽養生器材有哪些 瀏覽:934
敬老院過新年條幅 瀏覽:423
老年痴呆顏色卡片 瀏覽:318
女兒看望父母買什麼 瀏覽:522
大偉養老資格認證怎麼打不開 瀏覽:883
海南漄州灣老年公寓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