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說孝順是一種道德綁架,這種說法會不會成為有些人不贍養父母的借口
中國的孝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快發展成為愚孝了,這是很不好的發展趨勢。究其根本,就是一種道德綁架。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聽到,你的父母撫養了你,所以你必須留下來照顧他們,你不能去大城市追尋自己的夢想,因為父母需要你。這樣的話我相信每個年輕人都聽到過,我也是。在大學畢業的時候我想去大城市闖一闖,但是我們家只有我一個孩子,所以理所當然的不被父母同意。再到快要結婚的時候,我的婚姻似乎成為了父母的,在他們的口中我要為了他們盡快結婚。
再有就是看到的很多因為贍養父母打官司的新聞。孝順未必不是一種道德綁架。贍養父母是法律上的義務。若你從小到大被父母虐待,或者父母只生不養,等你有了經濟能力,他們突然對你說,不養他們就是不孝,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沒有盡一點責任的父母,大談孝道,不是道德綁架又是什麼?有很多父母並不能夠稱之為父母,就像明星毛曉彤的父親,沒有盡到責任卻想要5000萬的贍養費。這不是搞笑嗎?
Ⅱ 「連坐式孝順」悄然興起,子女有苦說不出,你怎麼看
「連坐式孝順」悄然興起,子女有苦說不出,老人卻認為理所當然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父母含辛茹苦撫養我們長大,我們有能力以後理應反哺,但有的父母不僅要求兒女孝順自己,還要捎帶上自己的兄弟姐妹,子女若懈怠,便開始道德綁架。
這一行為讓很多經濟壓力大的子女苦不堪言,心有反感,又不方便說出口,導致本身的親子關系惡化,劉大媽的兒女變就面臨著這樣的境況。
劉大媽從小就很疼兒女,所以兒女很孝順,工作以後,逢年過節都會拎著大包小包地去看望劉大媽,劉大媽每年在東西還沒拿進門時,就要求兒女拿一部分送去給她舅舅。
若是有人反駁,劉大媽就會開始道德教育,兒女們每次都會聽到類似的說辭:「你舅舅那是我親兄弟,你們孝順我,怎麼能不管他呢?那是不孝,大逆不道。」
有邊界感的關系才能讓彼此真正感受到舒服,這是大家在現代社會里和平共處的基礎,細心觀察我們周圍,過度粘稠的關系,最終基本都走向了毀滅。
所以,任何時候,和任何人相處,都不要忘記邊界感。
Ⅲ 母親以「孝敬」的名義,向兒子「勒索」房子,兒媳婦反抗有錯嗎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教授預測,從2015年開始,中國的勞動力每年以800萬的速度遞減,同時65歲以上的人以800萬的速度遞增;到2035年,中國15~64歲的人口為8.1億,而65歲以上的老年人達到2.94億。
百善孝為先,我們自小享受父母的養育之恩,終有一天自己也將老去,敬老愛老是自古以來的美德,贍養父母不僅僅是法律的要求,也是道德的要求。
為人子女應當盡可能地照顧父母的情緒,滿足父母的合理願望,不要以為父母有飯吃有地兒住就算是盡孝,「見錢不見人」容易讓父母產生心病。
簡單來說,不光精神贍養,情感給予最重要。
對父母來說,最幸福的事就是,當你白發蒼蒼,步履蹣跚的時候,孩子依然緊緊牽著你的手。
父母要轉變觀念,不要對兒女要求過多,付出不一定都要回報。母愛父愛是最無私的,是輩輩相傳的。說句高調的話,養育子女其實是為社會為人類做貢獻。當然子女在可能的情況的為父母做些事也是應該的。這是問題的另一個方面。
Ⅳ 越是貧窮家庭,越會用「不孝」來道德綁架自己的孩子
我老家姑姑是我們親戚中比較受人尊敬的一位,不是因為老太太本人有什麼威望,而是她養了一位混得不錯的兒子。
她兒子是我大表哥,快40歲了,人在北京,在一家外企上班,年薪制。房子雖不在五環內,但至少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有了自己的家。媳婦是山西農村的,體制內單位,雖沒有我表哥賺的多,但穩定,悠閑,倆人是大學同學,兒子現在上初中了,成績還不錯。
有這樣的一位兒子和我姑姑年輕時力排萬難,砸鍋賣鐵讓他兒子上學有直接關系。
人都說這老太太有遠見,當年那麼難都堅持讓孩子讀書,孩子出息了,可是該享福了。
事實是,表哥給姑姑在家翻蓋了房子,姑姑和姑父老兩口住,氣派又豪氣,街坊四鄰都豎大拇指,要多風光有多風光。
上周回家喝喜酒,見到了姑姑,沒聊幾句,這位人人羨慕的姑姑就抹眼淚。
「你哥呀,哎,真是不孝。」姑姑還怕別人看到,偷偷的把我拉到一旁,向我這位親侄女倒苦水。
「我想去北京給看孫子,你哥推三阻四的,說放假的時候帶回來給我看。憑什麼他丈母娘就可以在北京給他看孩子呀?」
難不成這是丈母娘和親娘之前的戰爭?我也不好說什麼,無非說了些還是在老家住著方便,北京大城市,不適合姑姑住什麼的,再說,孫子放假就回老家看奶奶,還非去看什麼的。看著老姑鼻涕一把淚一把,聲聲控訴表哥娶了媳婦忘了娘,我安慰完老姑決定找我哥好好談談。
和表哥約好周六晚視頻聊天,客氣一番後我就單刀直入了。
為什麼不同意我姑去看孫子?
對我這個問題,表哥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先給我講了些故事。
最初來北京的時候,一心撲在事業上,就是為了在北京能買上房子,有自己的家,接父母來住,享享清福。房子買了,車也買了,日子越來越好了,就把爹媽接北京來住,想著老人一輩子不容易,是時候讓他們好好歇歇了。
平時你嫂子做飯,可是你姑姑橫豎看不慣,不是嫌淡就是嫌咸,當著你嫂子的面就事事都好,只要背著你嫂子,我耳朵邊就是你嫂子這不好那不好。要知道,我和你嫂子是大學同學,她也是農村家庭,我們在一起這么多年了,你嫂子無論對我還是對我們家,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你姑呢?一輩子和我那些嬸子大娘的爭吵不斷,更是樂於八卦別人的家的婆媳八卦,在她心裡,婆媳是天敵,所以,她自然就把你嫂子當外人。
要攢私房錢,不能都交給媳婦。
娘比媳婦重要,媳婦不合適可以換。
媳婦娘家的事和咱沒關系。
……
其實說說我就是心裡煩點,自己也就消化了。可是你姑還干預我們管孩子,哎,你姑在這的一段時間,孩子都變了一個人似的,成績更是直線下降。我們倆都不敢管了,由著你姑折騰。
那段時間我心裡糾結無比,想到你姑、姑父那麼不容易的把我養大,供我上學,才讓我走出農村,有了今天的生活,我怎麼回報都不為過,再說了,為人子女對自己的父母孝敬是天經地義的事,可是我實在是受不了你姑這樣嘮嘮叨叨。
你嫂子那段時間,不能買衣服,更不敢去做美容,怕你姑說呀。家裡這些事管管罷了,我工作上的事,你姑也想管。平常我們加班是常事,在你姑這,加班給多少錢?不多給錢就不能幹呀!你說我天天聽到這樣的話,本身工作壓力就大,這下真是快抑鬱了。
我們部門領導知道你姑和姑父來了,主動邀請我們吃晚飯,本來是特別高興的一件事,你姑硬生生的給吃黃了。之前我還千叮囑萬囑咐不讓她說不該說的話,你姑答應是答應了,可是根本就沒記住。
把我領導的家譜都查了一遍後還不忘給我拉關系,以後多照顧我家娃呀。
你說我那個汗呀,我憑本事工作,在我們這樣的單位,有什麼照顧不照顧,你沒有本事人家憑什麼照顧你?
經過很多事,我也想明白了,孝順不一定非要住在一起,我們節假日就回家去,每個月給寄足夠的錢,也一樣。
表哥講這段事的時候,一臉落寞,我能感覺到他的糾結。
但我還是決定問問丈母娘的事。
表哥說,你嫂子的媽媽最近才來的,身體不好,我們接來盡盡孝心。我老丈人沒了,小舅子才剛工作,雖然也在北京,但是租房子住,條件不好,總不能去小舅子那住吧。說起我丈母娘,你姑和她真沒法比。丈母娘從不幹涉我們任何事,每天都樂呵呵。說實在的,你姑在這我心真累,而丈母娘在這,我反而有家的溫馨感。
你姑現在知道我丈母娘在這,給我打電話說要來,我知道她什麼意思。哎,妹妹,我不是不孝順,真的是……還有,我丈母娘下周就回老家了,說這住不慣。
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孩子大了,翅膀硬了,是時候烏鴉反哺了。事實上,孩子成長了,父母還停留在以前的思維狀態,用以前的老一套來要求孩子,這本身就違背了事物發展的規律。不是孩子不(ˇˍˇ) 想~孝順,是有些孝順真的沒法實現。比如我的表哥,心裡一心想著孝順,但是只能遠距離的孝順,近距離就不行。
面對父母,孩子永遠無法指出父母的問題,只能被動去適應父母,尤其是一些在貧苦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更是如此。他們一方面想盡自己所能給予父母最好的回報,一方面又無力承受父母帶給他們的影響,絕對不是不孝順。
貧窮人家父母,終其一生之力為兒女辛勞,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想的就是有朝一日時來運轉,孩子飛上枝頭變鳳凰,自己有個美好的晚年。但是,那一生貧瘠的不僅是物質,更是思維,更有一些跟隨終身的惡習,他們橫亘在父母與孩子之前,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很少有父母能明白這個道理,明白的都是慈祥可親的老人了。比如我表哥的丈母娘,同樣是貧窮人家的父母,但是和我姑姑倚老賣老對比一下,高低分分鍾可見了。
更有一些父母,用「不孝」來道德綁架子女,真是沒法說理。
這個故事,我從中立的角度來講,更為表哥鳴不平。
Ⅳ 父母為什麼總會用孝順來道德綁架子女
孝敬父母本身沒問題,甚至是優良美德,但同時孝順確實被很多人拿來當做道德綁架的武器。中國的父母很多沒有邊界意識,打著為了你好的旗號,無視兒女擁有獨立人格的事實,肆意干涉兒女私人生活空間,強加自己的意願。這種不尊重他人的行為一旦遭到反對,反對者就會被冠以不孝順的罪名大加鞭笞。所以,孝順這個詞沒有罪,真正毀了孝道的,是濫用孝順要求別人,指責別人的人。
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准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對於「道德綁架」的理解,社會觀點大致可分為以下兩種,分別代表了「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
所謂的「道德綁架」,可能是在用聖人或超人的標准要求普通人(補充內容:其實不是聖人的標准,聖人也不一定掏錢救助所有有困難的人,應該說用是超乎人類和說話人自己的標准,去要求別人,如果做不到,就算是他眼中不道德的行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主要是源於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不平衡心理。
比如,要求一個軍人捨身救人,否則就要譴責,這就是道德綁架;要求一個富人掏錢支持希望工程,這盡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個人不掏就要譴責,這也是道德綁架,因為這並非他的道德義務;要求一個人代表團體去隨機抽獎,如果抽不到就是損害了團體利益就要受譴責,這同樣是道德綁架。「道德綁架」之所以發生,除去人的精神結構不談,根源就是道德判斷的邏輯混亂。
觀點一(保守主義):但是,如果一個人連道德底線都沒達到,連道德義務都沒盡到,用道德底線的標准、盡道德義務的要求對他進行道德判斷就不僅不是道德綁架,相反是在捍衛作為一種「公共善」的道德。
觀點二(自由主義):「道德」一詞的存在,目的在於個人的修身養性與精神發展,並進而形成群體性的「寬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於並高於法律,沒有任何強制性和規范性,是一種對模糊的「善」與「美」的渴望與追求,紮根於人的本性之中。
且不論社會對「道德底線」和「道德臨界點」的所在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線」 一詞本身概念極其模糊,哪怕一個人跨越了「道德底線」,但凡他的行為還在法律范疇允許之內,其行為就可以被接納和理解。僅有對逾越法律底線的行為,社會才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價其行為為「錯誤」。
但在一般情況下用「個人道德標准」或是毫無明確定性的所謂的「社會道德標准(公共善)」,即「道德底線論」對沒有違背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對「不給老弱病殘讓座」進行批判),從根本上即是「道德綁架」。所以,正因為「道德」本身並不存在「義務」屬性,「道德義務」一詞犯了邏輯上的錯誤,本身不應存在。
Ⅵ 孝道很容易成為罪惡的幫凶,你是如何看待這句話的
孝順在很多的中國人看來是一種優良的傳統美德,因為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父母辛辛苦苦的將自己養大,自己孝順父母是應該的。不過,孝順雖然是我們應該提倡的,但是,沒有了自己的原則,一味的愚孝是我們應該摒棄的。因為有的時候,我們如果只知道愚孝的話,可能會因為自己的孝順做出一些違反道德的事情,甚至有的時候還會成為罪惡的幫凶。那麼關於孝道很容易成為罪惡的幫凶,你是如何看待這句話的?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平等的愛自己的父母
在中國,子女和父母之間的關系是不平等的,父母會覺得我給了自己的孩子生命,我就可以控制自己的孩子,這樣的想法是非常的可怕的。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平等的愛著自己的父母。
關於孝道很容易成為罪惡的幫凶,你是如何看待這句話的?以上是我的看法,你的看法是什麼?歡迎留言交流。
Ⅶ 為什麼有的父母喜歡用親情綁架的方式控制子女
一般不叫控制,有目的性的才叫控制。比如你家兩個,你是不受寵的,家人用親情道德綁架內你,叫做控制容。有沒有被人控制,看幾點,在與家人對話後有沒有覺得非常愧疚,有沒有不自覺的跟別人比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還有一點,家人是自己最大的生活圈子,每天都糾纏不清,哪怕相隔萬里。有一點,那都是被控制了
Ⅷ 中國式孝道有道德綁架的內涵嗎
是。目前來說大多數父母因為個人愛好很少,所以餘生的樂趣就是操縱子女的人生,並且把子女的人生當作自己這輩子的意義所在,子女若是不如自己所願,自己這輩子就白活了。我個人是不願意被操縱的,人生不過百年,人生前二十多年完全不能自己做主,下半輩子還要被操縱的話,真的太可悲了。能說服父母自然最好,但是如果不能,那麼就算了,按自己的想法來活,我們需要懂得感恩,但是也不至於無底線退讓。中國古代的孝道,本質上講其實就是默認子女完全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是一個將人類自一出生就進行物化的過程。父母與子女並非契約關系,因為人和自己的私有財產之間是不可能建立契約的。父母對於子女的培養看一看做是讓資產增值的前期投入,以期若干年後能夠以較高價值變現。
Ⅸ 你經歷過哪些親情道德綁架
朋友們,你們經歷過強制捐款嗎?我覺得這比道德綁架還讓人發指。
原來在一家工廠上班的時候,某個地區遭災,很嚴重的,在此就不說是什麼地方了,大家都非常熟悉,全國各地都捐款。
我不心疼這點捐款錢,而是這種行為讓人憤怒,最終單位拿著我們的錢,以單位的名義捐出去了,這叫什麼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