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戀母情結之心理特徵
戀母情結的說法源於古希臘神話的傳說:傳說底比斯國王拉伊俄斯受到神的警告:如果他讓新生兒長大,他的王位與生命就會發生危險。於是他讓獵人把兒子帶走並殺死,獵人動了惻隱之心只將嬰兒丟棄沒有殺害,於是嬰兒被一個農民發現並送給主人養大。
多年以後拉伊俄斯去朝聖,路遇一位青年發生爭執被青年殺死,這位青年就是俄狄蒲斯。後來俄狄蒲斯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謎,被底比斯人民推舉為王,並娶了王後伊俄卡斯特王後。
後來,底比斯發生了瘟疫和飢荒,人們請教了神諭才知道俄狄蒲斯的弒父娶母的罪行,結果俄狄蒲斯被挖了雙眼,離開底比斯,四處流浪。
根據這個故事奧地利心理學家佛羅伊德把本能沖動為核心的一種慾望稱之為「俄狄蒲斯情節」。通俗地講,把男人對母親的依賴,總是服從和依戀母親,所以把這樣的行為稱之為戀母情結。
由於生活中賦予男人的角色過於沉重,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更多,於是內心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所以不免會有恐懼和焦慮,所以看似強大的表面實際心理充滿了脆弱之處,於是就會像孩子一樣希望得到母親的關心。
從人性角度來講這本來是正常的情感宣洩,但任何的情感都應該有一個度,超出一個度就會讓情感發生質變,這表明他的心理出現了問題,如果不進行心理干涉就會影響家庭健康。
戀母情結嚴重的男人往往是一個沒有主見,不知進取的人,他們非常害怕失去母親,沒有別人的指令自己就不能動,或者不主動做去好一件事情,缺乏自主意識,精神容易慢性萎縮,過渡依附別人。
父母損害兒童的方式
父母損害兒童安全感的行為方式主要有:冷漠、拒斥、敵意、奚落、羞辱、怪癖、不守諾言等等,父母如果總是採用上述某種或幾種方式對待兒童,兒童就會產生出一種對父母的敵意,然而社會文化對此是不容許的,所以兒童必須要壓抑它。
由此,兒童會被置於一種不幸的處境之中:一方面對父母懷有敵意;另一方面必須壓抑敵意,為了生存而不得不依賴他們。
更為不幸的是,由父母不當的教養方式所造成的這種敵意還會泛化和投射到周圍的世界和所有的其他人身上,兒童會認為身邊的一切人和一切事都是不可信賴的,都存在著危險。
簡言之,父母與兒童不當的關系引起兒童的敵意,敵意又被投射到身邊的一切人和一切事上,從而引起基本焦慮,正是這種焦慮,為神經症的產生打下了基礎。
霍妮把這些行為策略叫做神經症性的需求或神經症人格的表現,她創造性地將其歸納為如下10種:
1、對愛和被贊許的神經症性需求:活著就是為了得到愛和贊揚;
所以批評對於這樣的人群是一件痛苦而煎熬的事情,他甚至會表現得竭嘶底里。
2、對求助於夥伴的神經症性需求:依附於一個能保護自己的夥伴,以免遭受傷害;
比如選擇比自己年齡大的伴侶或者像小時候一樣依附母親,本能反應希望被保護起來,表面上看好像是孝順父母,但遇到誰跟他媽媽急他就跟誰拚命的那種。
3、對囿於自己狹隘生活圈子的神經症性需求:為避免失敗而無所事事;
因為出於安全感的角度考慮,他會因為害怕失敗而對任何事情都不去作出選擇,聽天由命,所以一生基本就平淡無奇。
4、對權力的神經症性需求:崇拜強權、蔑視弱小;
這是一種扭曲的行為,內心越是缺乏的,其實就越是空虛。
5、對剝削他人的神經症性需求:害怕別人占他(她)的便宜,但卻認為自己從別人身上得到好處是理所應當的;
自私是慾望的魔鬼,當你越是滿足它,它就越是貪婪。
6、對社會聲望的神經症性需求:活著是為了得到認可,獲取在別人心目中的威望;
有一定的好處,內心有一股力量在推動他往前走,只不過這樣的人很難做到淡泊從容。
7、對個人欽慕的神經症性需求:活著是為了被別人奉承和恭維;
喜歡聽好話,內心敏感,對過於真實的表達容易產生反感。
8、對個人成就的神經症性需求:不顧後果地追求名聲、財富和社會地位;
會比較容易成功,但容易走彎路,只要與利益相關的甚至不惜鋌而走險。
9、對自足和自立的神經症性需求:極力避免對任何人承擔責任,不願為任何事和任何人所累;
這類人平時不太容易看出來,但是關鍵時刻他只會將自己擺在第一位,其他次之。
10、對完美的神經症性需求:對任何批評都極為敏感,力圖成為完美無缺的人。
聽不進去批評,為了那個完美無缺的假象他寧願活在自己構造的世界裡。
那麼作為曾經也是孩子的我們,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也不能改變父母對我們的教育方式,但是我們可以審視自己的內心,重新學習著去活著,以至於在現在或者未來的教育路途上給予正確的指引,我想這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