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敬文化節怎麼看

孝敬文化節怎麼看

發布時間:2024-08-03 10:53:52

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敬老,對此你怎麼看

重陽節成了敬老節,意義深遠。我國每年都會舉行各種形式慶祝這個傳統節日,就是為了敬老。當然也是因為重陽節的寓意其實是祝願老人健康長壽的象徵。

時至今日,在古代,重陽節期間人們對老人的愛戴和尊敬也一直是傳統。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突出,老年人口占社會總人口的比例也越來越大,這也要求全社會形成更好的尊老愛老傳統,因為尊老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

Ⅱ 傳統文化母親節:古人是如何孝敬母親的

中國傳統文化很重視「孝道」,在漢代,一個人如果「孝」是可以被推薦去當官的,這叫「舉孝廉」,皇帝更是以「孝」治天下,漢代皇帝的謚號中就都有一個「孝」字,比如我們熟悉的漢武帝,就是「漢孝武帝」。

清代有本書叫《孝經傳說圖解》,這本書先刻有《孝經》的經傳,其後則記敘了古代的150篇孝行故事,基本都是一圖一文,圖文並茂。

我們可以看到,圖中有兩個房子,左下角的房子在一個小溪旁,據說董母當初得了一種難治的病,她想喝大隱溪的水,因為大隱是她的故鄉。那時董黯母子住在慈湖以北的山腳下,距離大隱有三十里路。董黯經常早出晚歸,去大隱挑水給母親喝,後來又乾脆把母親接到大隱溪邊居住。終於董母的病好了,他們又返回原來的居住地。

有一天,董黯正在勞動,院子里忽然泉涌成渠,那泉水的味道和大隱溪的水一模一樣。鄉里人都說董黯孝感天地,董黯卻說,是母親的慈感動了上天,「是吾母之慈所感也」,於是將這條渠水取名「慈溪」。

在這個故事中,母親顯然是表現孝子的「配角」,但我相信最後董黯說「是吾母之慈所感也」絕不是一句空話,但董母感動的應該不只是上天,在男權的封建社會,一個貧家女子將一個孩子拉扯大實屬不易,董黯這話可以說是一語雙關,母親的「慈」,也感動了他,與其說這是一個表現孝子的故事,倒不如說我們從這個孝子身上看到的是一個偉大的母親。

這三幅圖表現的是漢文帝親嘗湯葯,這三幅畫各有特點,尤其是老母親的形象,很有意義,王素的畫明顯是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任伯年的畫像是一個趴在桌子上鬧脾氣的老小孩,漢文帝還得哄著她,求著她喝葯,李霞的畫中,兒子在嘗葯,母親早早就張著嘴等著了,好像能聽到「啊」的聲音。這三幅清人的畫不知道比現代人畫的高明到哪裡去了,現代人往往把畫面畫得富麗堂皇,反而違背了史書記載的漢文帝尚節儉愛簡朴的歷史事實。

這三幅圖描繪源自江革行佣供母的故事,東漢時有個叫江革的少年,很小就失去了母親,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

這三幅圖表現的正是背著老母親逃難的情景,王素的畫,兒子回頭看,母親在兒子背上卻一副「放心」的樣子,任伯年的畫,是母親回頭看,替兒子「擔心」,李霞的畫是二人小心翼翼的趕路,一條小徑是母子一心。

這三幅圖是描繪的「乳姑不怠」,表現的是婆媳關系,這個故事說,唐朝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其祖母唐夫人,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數年下來,婆婆沒有進食,身體卻依然健康。一天,長孫夫人生病,召喚家中的老老少少,說:「我多年來沒法報答新婦之恩,希望子孫能像新婦一樣孝敬她就夠了。」後來崔南山做了高官,果真像長孫夫人叮囑那樣孝敬祖母唐夫人。唐夫人因自己的婆婆老齡無齒而乳姑(姑為母親,這里也可以解釋為婆婆),被後世廣為傳頌,「乳姑」也成為了一個著名的典故。

中國古代還有很多表現家庭關系的圖畫,如這幅看似「親子游戲」的圖:

這是南宋李嵩的《骷髏幻戲圖》,歷來對這幅畫的解讀都聚訟紛紛,莫衷一是。有一種說法,說這是大骷髏操縱了小骷髏,小骷髏又吸引了孩子,孩子又引著後面的女子,可能是孩子的母親,不得不跟上來;還有一種說法,說這個骷髏其實是孩子的父親。

在中國家庭中,雖然以男人為「當家」的,但在整個家庭關系中,父親的身影卻又往往總是模糊的,母子關系往往成為一種家庭倫理關系表現的中心,比如大家都是知道有個岳母,卻不想岳飛的父親是誰,小說及一些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因黃河泛濫導致岳飛少年時喪父,由母親養育成人,實際上岳飛22歲因為其父岳和病逝,才於軍中折返奔喪。等升級為婆婆公公,公公的形象更是退隱,《楊家將》里的佘太君,《紅樓夢》里的賈母,好像這樣的大家族也都是母親坐在頂端。

這幅圖是清代任伯年所畫,叫《授書圖》,母教子在中國唐代非常盛行。我們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其實是清朝人的一種說法,早些時候,女子也是要讀書識字以向子女傳授社會准則和社會價值觀的。

這是清代錢慧安的《慈母圖》,一個孩子站在母親身旁,在聽母親的教誨,畫面把母親端莊嫻雅以及對孩子的愛與期待都渲染了出來。

從這些圖上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良好品格的養成,還是讀書學習之道的提升,都可見母親在孩子背後的含辛茹苦,無微不至。最後,祝天下所有母親身體健康,母親節快樂!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琴棋書畫APP,如有爭議請聯系刪除!!!!

Ⅲ 對於各種節日,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親

為什麼會有父母親節? 0分 回答: 越詳細越好 該用戶用手機上愛問知識人 最佳答案 此答案由提問者自己選擇,並不代表愛問知識人的觀點 一、弘揚優秀傳統,推崇和諧文化 其一,「孝敬父母」一向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也是中華兒女最為崇尚的美德,中國有句古訓——「百善孝當先」,「孝敬」是構建社會和諧的情感基礎,全社會要推崇「敬崗敬業」、「愛黨愛國愛人民」,從根本上就要從推崇「孝道」做起,但有史以來,我們從來沒有為「孝敬父母」制定一個很好的節日或固定一種很好的表現形式,這種缺乏實體的文化,對於當今開展傳統文化的教育推廣是非常難以想像的。其二,從當前我國國情看,各家庭成員組合發生了變化,三口之家成了社會家庭組合的主流,父母年高後精神寄託只能在獨一子女的關愛上,然而,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工作環境異地變遷,物質追求團裂強化及一些人際關系的微妙變化,使得很多做子女淡化了對家庭的責任心,缺少了對父母的感情交流,甚至有些青年對父母缺乏應有的關愛和理解近成陋習,與做或鎮當前構建和諧社會格格不入,成為嚴重的社會性問題,從大多數人如飢如喝的認同外國的「母親節」和「父親節」中可以看出,我們的社會對這種節日的需求已處於極度慾望。其三,我們要保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必須在繼承和發揚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廣泛的汲取外來先進文化中的精髓,創造性的整合成果,推助我們的孝敬文化更加發揚光大。其四,現代社會信息傳播極其發達,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也會因各種文化純粗的催生而千變萬化,「文化的推廣」猶如「品牌的營銷」,我們不去主動弘揚,去主導,就等於自動摒棄,就等於被動「挨打」,就等於等待接受「感化」,中國既然擁有千年悠悠「孝敬文化」,就要樹起大旗將她推崇於世,確立「父母節」(「孝敬節」),將更有利於宣揚中國和諧文化。 二、「洋父洋母」永遠代替不了「養父養母」 很多人覺得現在流行過洋節挺好,至於誰的「母親節」和「父母親」不重要,搞個中國的「父母節」不是太多了嗎?其實 「母親節+父親節=父母」,有了「父母節」,就不存在「母親節」和「父親節」了,更何況,前兩個節日是美國法律規定的節日,盲目的拿來,是對自己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踐踏,我們應當質疑:是「別人強加給我們的呢」?還是 「心甘情願的認別人為親爹親娘」!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父母的結合講究「合家歡樂,攜手到老」,生搬硬套的拿來主義,把中國人的「父親」和「母親」分開更是對民族文化的不尊重,極不和諧。因此,拿外國的「父親節」和「母親節」做為我們的節日是最最不明智的做法,中國人應該清醒:「洋父洋母」永遠代替不了「養父養母」,中國孝敬文化才是我們的母文化。

Ⅳ 近日在上海嘉定區民辦斌心學作文

上海斌心學校,伏羲教育的典範。

閱讀全文

與孝敬文化節怎麼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山社保會延遲退休嗎 瀏覽:693
養老金不交能再續嗎 瀏覽:742
上海帝都養生會所怎麼樣 瀏覽:315
錦州沈家台敬老院 瀏覽:513
在農村辦理的養老保險怎麼查詢 瀏覽:223
老人腎移植多少錢 瀏覽:491
老人如何安裝智能手機 瀏覽:500
父母其中有斑孩子怎麼避免長斑 瀏覽:414
老年公寓泰海 瀏覽:863
長壽疑似冠狀 瀏覽:838
老人如何做才能活得更年輕 瀏覽:616
父母一直沒回家怎麼辦 瀏覽:97
養生堂男性補腎健脾吃什麼 瀏覽:3
孝順老人乃中國傳統 瀏覽:561
紅安縣教師退休工資 瀏覽:13
女人吃什麼養生湯葯 瀏覽:64
養老金什麼是過渡指數 瀏覽:426
老人農村養老一年交多少合適 瀏覽:647
桂林老年公寓價格表 瀏覽:980
什麼是養老金掛鉤調整比例 瀏覽: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