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淺談怎麼做才是孝敬

淺談怎麼做才是孝敬

發布時間:2024-06-24 05:23:58

① 小學生孝敬父母的散文 m.sanwen8.cn

淺談孝敬父母
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不僅有條件敬近邊的神靈,也有條件外出敬神。我不知道世上到底有沒有真正的神,只看到大多數人在敬神——觀音菩薩和財神爺等,祈求觀音菩薩保佑我們平安,祈求財神爺給我們帶來財富。人的信仰自由,我們喜歡敬神,求個平安和發財,無可厚非。但是,越來越多的人把父母放在一邊不管,只信神靈,就有必要反省我們的行為了。在儒教中,百善孝為先。不管是相信佛教的人,還是有其他信仰的人,首先應孝敬父母。
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的生命,這是我們應該孝敬父母的第一個理由。世上最寶貴的是生命,這生命是父母給的,無論父母是貧賤還是富貴,是健康還是傷病在身,是勤勞善良還是好逸惡勞,作為子女的我們都應該孝敬父母。從小要愛家,與父母多溝通,關心父母,願意為父母分憂,或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父母感到高興和自豪。因為我們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生命的延續,父母從我們身上的一舉一動中,可以體驗做父母的幸福和快樂。因為這幸福和快樂,父母不惜一切保護我們,給我們一個安身立命的家。因為有家有父母,任何時候的我們,受到任何委屈和挫折,都不會感到孤獨和失望。孝敬父母就是愛家,為我們的心靈安家。
父母不僅給了我們生命,還含辛茹苦把我們培養成人,這是孝敬父母的第二個理由。世上最講奉獻的是父母,他們在培養我們成人的各個階段,從不討價還價。特別是母親,十月懷胎之後一朝分娩,自己沒吃任何東西,也要給孩子餵奶。從餵奶、換尿布到穿衣、喂飯,再到牽著孩子的手教孩子走路,再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再從找工作到結婚成家,哪一個階段哪個細節,沒有父母的牽掛和無私奉獻?正因為有父母做我們的堅強後盾,幫助我們學會做人、做事,我們才有今天。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我們在父母面前做得越好,父母越高興,我們的壓力和負擔越小,在工作及其他方面就越有干勁,也就是說,孝敬父母能夠給我們的人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良性循環的結果,就是更加自信,充滿活力和熱情。
每個人都會象父母一樣變老走上死亡,孝敬父母,就是積德,就是為健康長壽創造條件。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躲不過的自然法則,要想長壽,就要有一個健康心身。孝敬父母的一言一行不是做樣子,而是從小養成的良好品性。一個孝敬父母的人,不管是在農村的老家,還是在大都市的別墅里,都會想盡辦法,多抽點時間與父母團聚在一起,聆聽父母的教誨,關心父母的冷暖,為消除父母的病痛不惜金錢、時間和精力。實際上,孝敬父母就是積德,為後代樹立榜樣,當自己年老體弱的時候,兒女們會像我們一樣孝敬老人,使老人安度晚年,享受人世間的最後尊嚴和溫暖。有人說,長壽有遺傳性,我想這長壽的秘密就是身心達到內外平衡。不做傷天害理的事,就不會擔心任何天災人禍。父母在世的時候,盡心盡力孝敬父母,父母天年之後,就不會擔心父母在天之靈來懲罰我們。心胸寬廣,淡泊名利,愛護家人和自己,父母長壽就是我們的福氣。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該發揚光大,代代相傳。如今,「常回家看看」寫進了有關法律條文,這是針對現實而制定的孝敬父母的強制措施。現代社會,手機、電腦普及了,我們與父母見面的時間就少了,親情也淡薄了。當心靈感到不安,或者遇到巨大挫折和打擊時,我們常常採取去廟堂拜菩薩、敬神靈的辦法來消災祈福。實際上,父母是最應該敬的神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美德,只有發揚光大,代代相傳,才能喚醒我們的神智,做一個真正的正常人。不少老人和未成年人留守在農村或小城鎮,能夠做事的我們就在外奔波。不管我們在外奔波是多麼辛勞,也不能忘記家裡的老人和孩子。當我們有時間休息或享受長假的時候,還是回家孝敬父母吧,父母不僅把我們養大了,還要承擔我們管教小孩的義務,於心何忍?不回家到外面消遣,就是心裡不安的主要原因,再怎麼敬神拜佛也是假的,不誠心的,那隻是我們尋找安慰的扭曲的方式而已。(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當我們考慮去求神拜佛的時候,先回家看看父母,孝敬父母吧!望穿秋水的父母就是我們心靈上最好的神仙,他們可以幫助我們睡好覺、吃好飯、做好事、行好路……

② 百善孝為先,孝順的孩子大多是父母的功勞

如題,中國人對"孝"非常重視,從《弟子規》里就可以看出,古代時候的中國人就已經開始給孩子進行教育孝順思想了。

隨著現代化 社會 的發展,"孝順"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依舊很靠前,但貌似沒有古代時候那麼重視了。

不重視孝順教育的家庭,孩子對家長的態度就任其自由發展了,有的孩子從小就聽話直到成年之後依舊尊重長輩,但不乏有的孩子小時候聽話,但成年之後就把父母養育之恩拋之腦後。

"孝順"的教育,在現在看來,還是有必要早早教給孩子的。如何用正確的方式教孩子呢?這成為了家長們的一個大問題。那麼今天本人就自己經歷,來淺談孝順教育,供大家參考!

古代因為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出現了"長幼有別"一類詞彙,但如今的"長幼有別"並不同往日。

長幼有別要建立在合理的前提下,什麼又是合理?也就是整個家庭成員之間一定是民主平等的。父母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不會因為自己是長輩,就斷然替孩子下決定,不聽取孩子的意見,而是盡可能合理的順從孩子的要求進行安排。

同時,家庭是一個整體,不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否則會支離破碎,整日爭吵不斷。

父母因為比孩子有更多的生活經驗,也有能力掙錢,因此父母是家庭的領導者,管理家庭成員的生活。孩子作為生活經驗最少的一方,應當在父母的幫助下生活。

現在很多家庭卻形成了比較畸形的關系,那就是孩子是最明亮的那個月亮,整日享受眾星捧月的感覺。這樣的家庭關系培養出來的孩子,很難讓他感受到父母的養育之恩,更不用談"孝順"了。

現在很多家庭的孩子很少了解父母的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工作有多不容易,只知道伸手向父母要錢父母就給了。如此一來,很多孩子就從心裡覺得,自己被父母養著,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就是應該的。

這樣的孩子,又怎麼會從心底里孝順父母呢?

讓孩子感受父母掙錢的不易是非常有必要的,應該明確的告訴孩子兩人的具體工作是什麼,每個月的工資能夠支持孩子過什麼樣的生活。讓孩子從心裡明白錢來之不易,進而對父母產生感激和敬重之心。

孝敬父母的一般准則是:聽家長的話,孩子關心爸媽的 健康 ,幫爸媽分擔憂愁和焦慮,參與家庭勞動任務,不給爸媽添亂。

把這些當做對孩子的要求,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比如每次爸媽下班後問候一下;爸媽身體勞累的時候幫他們捶捶背或者做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勞動;關注每日天氣預報,當爸媽出門的時候提醒一下他們注意天氣等等。

另外,孩子對父母有什麼態度,其實受父母對長輩的態度影響最深。很多夫妻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之後,對自己的老人的關心漸漸變少。有的父母,不僅不照顧身體不好的老人,甚至在老人生病住院的時候,想方設法的颳走老人的財產。

孩子雖然不說,但也都看在眼裡。孩子的三觀在進入 社會 之前沒有完全建立,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當父母的同時,也要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長久下來,孩子也會耳濡目染,被逐漸培養成為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人。

③ 關於孝順的作文

淺談孝順

孝順這兩個字,常常是連在一起的。很多時候,孝順不能分開來講。孝很重要,有時候,順也很重要。有一句話說:孝順孝順,孝不如順。

這句話有些偏激,不過也有它的道理。孝順本身就是一體的,有時候,順本身也就是孝。一般而言,孝是指對父母和長輩而言,順是指對妻子兒女而言。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孝順」不能絕對的分開。

對父母來說,那些孝子其實也都很會順從父母的心意,要不然也就不能言孝。你天天給父母吃山珍海味,如果你不會給父母說些順心的話,父母吃得再好,也不會開心的。一句好話三冬暖,愛聽好話是人的天性,老人小人都不例外。無論吃什麼,都要讓父母高高興興,如果父母心裡不高興,吃什麼山珍海味,父母都會吃得不香。

我的妻子有一個三嬸,她很會順從老人的心,所以老人都誇她是最孝順的媳婦。要當好孝順的媳婦,其實是很不容易的。媳婦要好,婆婆也不能太難處,雙方配合,才會兩全其美。

我的母親是個好人,對人好,會體諒人,關心人。我妻子也很孝順,所以,他們婆媳之間的感情一直都很好。母親臨終時,她想看到我妻子一眼。由於我妻子在鄉下當教師,一下子趕不回來,所以母親很掛念她,一直都去不樂。雖然她的兒子都在,可是母親見不到兒媳婦,心裡總感到缺少什麼。妻子知道了我母親臨終前都在掛念著她,所以,妻子回來後很傷心的大哭起來。

妻子埋怨我們不早通知她。當然,妻子的埋怨是很有道理的。妻子為這件事一直都感到很遺憾。這不能怪妻子,要怪就全怪我吧!

我母親常說,我的妻子好。那是因為我的妻子對父母是用自己的一顆真心的。人,只有用自己的一顆真心去對待別人,才會感動人。

④ 淺談孝道的四層境界

   無論一個人多麼權傾朝野,富可敵國,還是多麼貧窮下賤,苦不堪言,其原因終究離不開孝字,因為孝才是人基本的福祿之根,若根不好,枝幹樹葉終究營養不良,子嗣也會受其直接影響。

    孝是人根本的福祿,是人在世間基本的存活資糧,是否行好孝道,直接影響自己的基本生存質量,若在孝道上存在重大問題的人,不是疾病纏身,就是懷才不遇,曲志難伸,孝道直接決定財運,直接影響姻緣與婚姻,影響子嗣的成長,孝,可謂無人能不視之。

     在孝道上有重大問題的人,忤逆仇恨父母,打罵父母,戕殺父母者,一定會得重大報應,此報應不是今生,便是來世。

     樂見曾查過多例精神病患者,瘋子,在其頭部皆有黑氣迷漫,再深查因果,皆是有重大虧孝之人。 故而:不孝之人鬼神欺,更別談現實中想要好運氣了。

      常頂撞父母,打罵父母者,會出現頭腦不清楚、頭頂有壓迫感、幻聽、抑鬱、自閉症、痴呆、偏頭痛、耳鳴、失眠,甚至出現附體纏身,皆是孝道缺失所致。

      孝道的四個層次:

1.孝身:盡力滿足父母的衣食住行,疾病調理,讓父母吃飽穿暖,不挨餓受凍。俗話說舊病床前無孝子,說的就是孝身難。

2.孝心:時常了知父母的內心世界,順從他們的想法,想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不和父母在心念上產生對立。

3.孝意:幫助父母開心快樂,能常生喜悅,徹底脫離煩惱。盡力幫助完成父母的一些沒有完成的心願。

4.孝慧:幫助父母提升知識與格局,認識新鮮事物,增長智慧。父母因為年歲原因,很難與現代社會接軌,不要嫌棄父母不懂這個世界。若是修行者,引領父母接觸佛道,常修清凈心,增長父母的慧命。

以上四層,能做到一層的,都是孝子了,可見行孝之難。

      現實中很多人認為給了父母錢財,就算孝敬了,我說這只算贍養費。

      現在的80、90、00年代的人,很少接觸聖賢教育,基本不知道如何行孝道,處處與父母作對,要不就是對父母使喚索求,要不就對父母大吼大叫,要不就是仇恨父母管教嚴厲,要不就對父母陽奉陰違,父母已經不是父母,成了被使喚的傭人,成了兒女無成本的提款機,兒女因為過早過多的消耗福報導致更大的孝道缺失,故而很多孩子出現自閉症、抑鬱症、精神分裂、各種亞健康問題、性早熟、婚姻不好、姻緣難成等。

⑤ 論語中有關孝的論述

淺談《論語》中的「孝」
孝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價值之一,我國現存最早的漢字文獻資料殷商甲骨卜辭之中就已有「孝」字。在「百善孝為先」這樣的傳統價值觀浸潤下的中國人,對「孝」推崇備至。《論語》對中國人「孝道觀」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論語》中共有約二十條與「孝」有關的論述。在這些論述中,孔子第一次將人類的孝行為加以理論概括,並將之具體化為人們的日常行為規范。1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
《論語》中,孝的地位是極高的。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它在第一章便給了孝一個「仁之本」的高度肯定。本,即為根本,由此可見,孝可謂是孔子「仁學」的基礎。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詩經·蓼莪》
「孝」一直是流淌在中國人骨血中的公理,從出生時,每個人都毫不懷疑地認定了孝的正確性,對於為什麼要遵從孝道似乎並沒有多少人思考過。《論語》中給出了一部分解釋。宰我在詢問孔子君子為什麼要守三年孝時,孔子是這樣解釋的,「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論語·陽貨》)《孝經》也有這樣一段話「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孔子認為「孝」這種情感是順從人的天性的。父母對於我們的體貼呵護照顧來自於一種血脈相通的情意,而我們感念這份情意,便自然有了「天經地義」的「孝」。之所以無人探討孝的正確性,就是因為作為「人」的我們擁有這樣誠摯而樸素的本能。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
現在,很多人都在批評儒家思想中的「孝」是「愚孝」,但實際上,通讀論語後,我認為孔子在論語中所解釋的孝是很正常的一種情感表達,與當今社會並無矛盾之處。
首先孔子認為兒女的孝不應僅限於供養父母,讓父母有吃有穿,而是應該對父母抱有一種純乎天然的敬愛之情。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父母給予我們的不僅是吃穿用度,而是發自內心的慈愛。以敬愛報慈愛,是非常合理的。
其次孔子認為兒女應該體貼父母。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論語·里仁》)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出門在外,應該讓父母知道自己在何方。除了像疾病這種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偶發事件,不應該做出讓父母擔憂的舉動。其實,不難想到,兒女應該做到這些正是建立在父母關心我們的基礎上,除了父母,又有何人會時時刻刻在乎我們去往哪裡,是否平安呢?我們又怎能去傷害這些真心愛護我們的人呢?
還有,兒女對待父母要和顏悅色,這也是最難做到的一點。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為政》)」正如《小戴記·祭法》所言:「孝子之憂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有時候我們之所以會忍不住發脾氣是因為我們潛意識里覺得父母會永遠縱容我們,永遠不會拋棄我們。但實際上,孔子告訴我們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里仁》)我們能夠與父母相見的歲月並沒有多少,「子欲養而親不待』」對於子女來說是多麼無奈。所以在有限的時間里對父母的態度好一點,讓每次相聚都是美好的回憶,這是孔子想要告誡我們的。
最有爭議的一點便是對於父母的過錯問題。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論語·里仁》)侍奉父母,如果他們有不對的地方,得輕微婉轉地勸止,看到自己的心意沒有被聽從,仍然恭敬地不觸犯他們,雖然憂愁,但不怨恨。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論語·學而·》)有人認為孔子在宣傳一種對於父母的無條件的順從,由此引申到臣子到君主的一種無條件的服從,以之為「愚孝」「愚忠」。但我認為孔子的本意並非如此。對於父母的應該勸諫,但正如上文所說,應當和顏悅色。至於「三年不改於父之道」則是表達對於父母的一種緬懷之情,就類似於今天我們在親人去世後會常常會在節日時吃他們平時愛吃的東西。而且,若是孔子真的認為應該無條件服從,又何必要勸諫,又何必強調三年。
最後,就是關於祭祀。我認為孔子所提倡的三年守孝,也是從情出發。守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子女在父母去世後寢食難安才用守孝這種方式寄託哀思,並非強迫,因此三年並非固定,地點也並不一定在父母的墓旁,心中有父母,時時可守孝,處處可守孝。正如《詩》雲: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所以後人將守孝作為一種必須遵守的戒律森嚴的形式,反而是誤解了孔子的本意。

父子之道,天性也 ——《孝經·聖治篇第九》 總而言之,我認為《論語》中孔子所倡導的「孝」是一種真性情的「孝」,是單純而樸素的情感表達,是人之為人的根本,是我們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⑥ 淺談如何對學生進行孝道教育

什麼是孝道?孝道,就是承載道德的要求,做一個承道載德的人,是還是不是?什麼是孝天下?孝天下,就是承載天下人對幸福生活的要求,做一個為建設和諧美好的天下而奮斗的人,是還是不是?什麼是孝國家?孝國家,就是承載全國人民的要求,努力為讓全國人民的生活安寧和美,同時不受侵犯,是還是不是?
那麼,孝,就是承載某某的要求,做承載了那種要求的人,是還是不是?孝順父母,就是承載順父母的要求,若承載順父母的要求不等於承載道德的要求,那麼孝順父母不等於孝道。

當父母承載了道德的要求,孝順父母,才體現孝道,如果父母沒有承載道德的要求,那麼孝順父母就沒有體現孝道。沒有父母完全承載道德的要求,也沒有父母完全沒有承載道德的要求。在父母承載了道德要求的那些方面,孝順父母和孝道是和諧統一的;在父母沒有承載道德要求的那些方面,孝順父母和孝道是對立統一的。

孝順父母和孝道,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和諧統一時,努力尊重和滿足父母的期望。對立統一時,把矛盾降到最低,調和家庭關系。不要僅僅要求孩子做一個孝順的孩子,要求他們做一個孝天下的孩子,做一個承道載德的孩子,才體現孝道。
在筆者看來,孝道,是以公為導向,孝順,是以私為導向。當我們在提倡孝順父母的時候,其實是提倡自私。很多人分不清孝道和孝順,包括很多所謂的專家學者在內,提倡所謂的孝順父母的品德,結果是國家社會不一定良性發展。我們應該提倡孝順父母承道載德的那些方面,優化沒有承載道德要求的那些方面,而不是沒有根據實際情況,一味要求子女孝順父母。

我知道,我是一個在道德方面做得有非常非常多的不足的人,對於我做得好的,希望孩子們也能行。對於我在某些方面的認識有缺陷的時候,孩子按照正確的要求承道載德的要求去做,我如果理解了,盡管沒有按照我說的做,我也會很欣慰。

⑦ 如何孝敬父母

Talking about how to honor their parents
Living life, to good rather than Mo, and 100 Yoshitaka first, your parents, I think it is a very basic most basic moral bottom line.
In which parents and children of different age, ideas, and cultural level course will be different, look at the natural point of view things are not the same. This is done should be considerate of their children. There is no not the parents. We must hold a grateful heart for the parents, to honor them, this is not eyes closed, that is what the parents say, no matter what they do wrong, is how wrong the world than the parents do not. Many parents are not, we still have to respect them; not respect, agree with their mistakes, but he respected the man. We can not agree with his mistakes, his errors in the issue and they talk about it, to solve the problem; but we respect his attitude to the. Without them there would be no you, always had a grateful heart to look at them.
Many people are not able to honor their parents, because he is a person not independent. Each of us needs to leave their parents. Leave their parents not to say that you ignore their parents, from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no longer obey their parents had. Leave their parents, the most important concept that we want to live independent, all responsible for their own, to do a mature person. Be willing to pay, determined not selfish.
If you used to listen to parents, your life is definitely a blessing; because that is your honor their parents is a very important start, to learn to listen. And this "obedient", not just to hear him say the words, but also learn to listen, he did not say the words; he was saying there is a meaning in my heart to think there is a meaning.
Affection for their parents to be open. Our children must learn to do some public occasions, our parents expressed love and gratitude, rather than privately to let them know

搜狗答案,一切問題,本人概不負責

閱讀全文

與淺談怎麼做才是孝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桂平市養老金查詢 瀏覽:937
保險公司因到退休年齡不賠償 瀏覽:739
公司為員工買的體檢費用一般是多少錢 瀏覽:779
預防老年痴呆數學題 瀏覽:907
長壽縣的水庫 瀏覽:933
老年人眼膜貼有什麼好壞之分 瀏覽:288
企業下崗失業退休年齡 瀏覽:203
老年痴呆的果報 瀏覽:797
月照養生谷哪裡好玩 瀏覽:36
徐錦江演的電影 瀏覽:166
老年人有病服紅參的周期是多少 瀏覽:973
農村給交養老保險嗎 瀏覽:370
退休金匯國外 瀏覽:149
養生壺最高水位是多少毫升 瀏覽:696
老年人能喝馬咖嗎 瀏覽:966
老年人吃什麼葯能排毒 瀏覽:399
張富清的退休金多嗎 瀏覽:310
養老金月拿7300元啥水平 瀏覽:395
養老機構服務老人狀況分析 瀏覽:223
單位體檢周期大概多久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