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古人孝順的故事3oo字

古人孝順的故事3oo字

發布時間:2024-06-21 18:46:15

㈠ 古今中外,關於孝順的故事有哪些

篇一: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篇二:關於孝心的故事

從前在一個城市裡面,住著一位富人。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愛練武,不懂文;二兒子懂文,不懂武;三兒子什麼都不懂,但很孝順。

一天,父親病故與世長辭了,三個兒子悲痛萬分。這時大兒子邊哭邊說:「父親都死了,哭也沒用,俺看,先分財產吧!」「好!」「武器就歸俺,你們又拿不動。」大兒子邊挑武器邊說。二兒子咂咂嘴說:「我是學會計的會花錢,所以珠寶就給我吧」大兒子和二兒子基本上都把好的拿走了,只剩下一些書被三兒子拿走。三兒子想了想,說:「父親死了,母親還活著,但母親又不能自己住,是不是?」二兒子撓撓頭,說:「讓母親在三個兒子家各住一個月,習慣了那個,就住哪個!」「好!」

第一個月,母親來到大兒子家,大兒子讓母親扎馬步,挑水,大兒子在廚房裡偷偷吃肉,在客廳給母親吃硬餅,母親看了,就走了,去投奔二兒子家了

二兒子是個文人,但很狡詐,只給母親喝比水還稀的粥,母親想吃肉,二兒子說:「我的肉比大哥的硬餅還硬您吃不動。」母親不敢有怨言,離開了二兒子家!

母親來到三兒子家,三兒子看到母親比以前消瘦了許多,馬上給母親做了特別多的好吃的讓母親吃!從此,三兒子獨自承擔起了照顧母親的任務,不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還天天陪母親聊天,給他講書里的故事。母親在三兒子家裡生活的越來越開心,身體也越來越好了,她逢人就誇自己的三兒子。但三兒子面對別人的贊揚,只是笑笑,說:「母親把我們養大,現在我所做的不及母親養育我們的十分之一,沒什麼可誇的!」

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傳到了玉皇大帝和如來佛的耳朵里,他們派眾神去迎接母親和三兒子,把母親授為吃苦耐勞佛,把三兒子授為孝順神!從此三兒子孝順母親的美德就在人間流傳開來。

篇三:清豐規矩

唐大歷九年,清豐縣城東關有個老員外朱青齋,一日去坑李家村看望老姐姐。吃飯時,發現外甥朱三不懂禮數,飯沒熟就下手捏了個雞腿啃起來,到吃飯時更是毫無規矩,不等老舅和母親坐下,就大吃起來。這下惹急了老舅,朝他的頭打了一巴掌,喝斥其跪下。外甥問老舅咋回事,員外反問:「清豐的縣名是咋來的呀?」外甥說:「是因有個叫張清豐的孝子」。又問:「張清豐這個孝子咋孝敬爹娘的?」外甥說:「頭一爐燒餅不賣,留給父母吃。」員外一拍桌子:「你不把鍋尖留給老母親,算個啥東西!怪舅打你嗎?」外甥連連磕頭:「以後跟張清豐學著,把鍋尖留給老娘,和清豐一樣做個孝順兒」。

在清豐,直到現在,吃飯時都要給老人先盛。這就是清豐規矩。

孝心的故事

㈡ 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1、打虎救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今河南沁陽人)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 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

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詩頌曰:

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

父子俱無恙,脫身虎口中。

2、綵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

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贊曰

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

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2)古人孝順的故事3oo字擴展閱讀:

《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國元朝成書的一本宣揚傳統儒家孝道的蒙養讀物,其中選輯了為封建王朝所稱頌的自上古至宋代的24個孝男孝女的事跡,敘之以文,詠之以詩,繪之以圖,目的在於「用訓童蒙」即培養兒童的封建孝德,並在民間廣泛流傳。在舊社會,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歷史上傳承下來的《二十四孝故事》,必須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辨證的歷史的分析。其中確實有值得繼承和弘揚的內容,但也有糟粕。值得繼承和弘揚的是——對父母的敬愛和關心、發自內心的事奉父母的精神。

在《二十四孝故事》中,幾乎都具有這種精神,這種精神具有它永恆的價值,這就是《二十四孝故事》的核心與精華所在。我們讀《二十四孝故事》,當以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他們也許並非看重形式,讓後人件件照辦,而是想通過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人世界還有「孝」之一字!

㈢ 名人孝順的故事

關於名人孝順的故事(精選9篇)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系,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於是便以自身為依據,想像天地萬物都像人一樣,有著生命和意志。下面是我整理的名人孝順的故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名人孝順的故事 篇1

烏鴉反哺

在傳說中,烏鴉反哺的故事是最讓人感動的一個故事,烏鴉——是一種通體漆黑、面貌醜陋的小鳥,因為人們覺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類普遍厭惡,正是這種遭人嫌惡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鳥,卻擁有一種真正的值得我們人類普遍稱道的美德——養老、愛老,在養老、敬老方面堪稱動物中的楷模。據說這種鳥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不能覓食或者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

名人孝順的故事 篇2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國藩的家書中寫道,「父母大人金福萬安……阿膠兩斤,高麗參半斤……」,託人帶回湖南老家,以略盡人子之孝。

曾國藩後來出將入相,位極人臣,這些東西當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還是個翰林院編修,是個窮京官,弄到這些東西並不容易。特別是在他的家書中,將阿膠與高麗參並列,而且阿膠位居高麗參之上,可見當時社會風尚,以阿膠為難得的滋補上品,甚至比名滿天下的高麗參還難得。

後來曾國藩的家書中,屢屢出現寄贈阿膠的字句,阿膠成為曾國藩為父母盡孝的最好方式。

那麼,阿膠對老年人的滋補功效,在醫理上有何依據?

對老年人來說,健康長壽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麼如何才能健康長壽呢?《內經》說,「五臟堅固,血脈和調……營衛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長久」。

很顯然,氣血虛衰是衰老的根源,延緩衰老,就要從氣血兩字入手。而阿膠味甘,性平,能補血養血止血,滋陰潤燥,益氣補虛,除風化痰清肺,利小便,潤大腸。這些滋補功效確實十分適合老年人滋補。

陳毅幫母親洗尿褲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

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

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包拯辭官回家照顧父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名人孝順的故事 篇3

陳毅孝敬父母

曾讀過許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元帥是個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務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親。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癱瘓在床的母親,為母親洗尿褲,以關切的話語溫暖撫慰病中的母親。雖然陳毅元帥為母親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從這些平常的但從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對母親濃厚的愛。他不忘母親曾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理解母親的艱辛和不易,知道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兒女學習效仿。

【感言】

古代二十四孝中的黃庭堅,官居四品尚「滌親溺器」, 陳毅之位更高還為母親洗尿褲。黃母身邊自然不乏傭人侍女,陳母床前當然也是守護有人,像洗滌便器、尿褲這類又臟又累的活兒,他們為何還要事必躬親呢?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是任何人都無可替代的,是做兒子的天職與本分,因為「養兒須報父母恩」。

名人孝順的故事 篇4

百里負米

仲由也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仍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卻也不可復得。」孔子曰:「由也事親,可謂生事盡力,死事盡思者也。」

名人孝順的故事 篇5

許世友五跪慈母的故事

許世友未到10歲時父親便去世了,母親更加辛勤勞動。一天,許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親迎著寒風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陣心酸,流出了眼淚,心疼地跪在地上對母親說:「娘,俺曉得你最疼俺,俺這一輩子不管有沒有出息,一定盡心奉養您!」

許世友16歲那年,誤傷了一個地主的兒子,地主勾結官府到處追捕他。一年後,許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親面前,喊了一聲:「娘,俺走後,讓您老受苦了!」

許世友投身革命斗爭之後,反動派對他恨之入骨,曾幾次抄他的家,許世友的母親被迫帶著兩個女兒逃到外鄉。一次在行軍路上,許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討的母親和妹妹,難過得淚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親的面前,泣不成聲:「娘,孩兒不孝,連累您老人家無處安身……」

1949年,許世友已是山東軍區司令員。不久,許世友便接來了年邁的母親。當飽經風霜的母親從吉普車里走出來的時候,許世友叫了一聲:「娘!」隨後當著數十名官兵的面,淚如泉涌,跪在了地上。母親心疼地說:「孩子,快起來,一個大將軍怎麼能當著這么多部下跪我一個老太婆!」許世友卻說:「我當再大的官,還是您的兒,您老就讓我多跪會兒吧,這樣我心裡好受些!」

勤勞慣了的許母,在城裡住了不到一個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春天,許世友思母心切,請假後起程返家。他看到母親背著柴草,馬上快步跑過去,接過母親背上的柴草,然後跪倒在母親面前,說:「娘,您這么大年紀了還上山砍柴,兒心裡實在難過啊!」直到母親答應再也不去砍柴了,許世友才起身。

名人孝順的故事 篇6

關於方觀承千里探親

清朝乾隆年間,安徽桐城的方觀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親的故事,至今被人們傳為美談。

方觀承的祖父、父親都曾做過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獄使其祖父、父親因一朋友寫了一書而被株連,流放到黑龍江充軍服役,其家產也被沒收充公。年幼的方觀承兄弟無依無靠,只得到寺廟中暫棲其身。

在寺廟中,方觀承兄弟含淚度日,備嘗艱辛,但方觀承最想念的還是祖父和父親。他鼓足勇氣,向長老提出請求,允許他倆前往邊疆探望長輩。長老念及二人年幼,盡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極力勸阻。方觀承則懇求說:「祖父、父親遙在天涯,對家中親人望眼欲穿,我們若能前往,定會增添些許慰藉。為給二老一點安慰,我們即使受點折磨,遭受點艱難,也在所不辭。請長老思准,讓我們啟程。」

方家兄弟的義舉,感動了長老,長老送其路費,含淚目送他們踏上探親路程。

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飢挨餓,攙扶相行,衣破成條,腳生老繭。幾個月後,他們終於見到了二老。四人抱頭痛哭之後,祖父、父親心中為自己有這樣的孝順後代頓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倫之樂之中。

名人孝順的故事 篇7

他從小在外婆家長大,11歲才回到母親的身邊,所以特別渴望母親的疼愛,但是因為父母的離異,讓他在學校受盡歧視。那時候他聽得最多的就是:「我們出去玩兒,不要帶陳坤。」每次,陳坤都只能默默地承受。正因為這樣,他對母親的熱愛超過了任何別的孩子。家庭的困難讓早熟的他過早地擔負起了養家的重擔,那時候他就有一個夢想,總有一天,他要打出一片天,讓一家人住在一所大房子里,享受天倫之樂。經過一路打拚,不懈努力,他終於成了影視歌三棲的一線明星。

出了名,有了錢後,他就把母親接到了北京,一家人住在一所大房子里。可是,與其他明星不同的是,房子里除了笑聲,經常還會有吵架聲。陳坤除了愛母親,他還喜歡與母親吵架。

「媽媽,為什麼不穿我給你買的鞋?」

「那鞋硌腳,不舒服。」

「那是不習慣,穿習慣了就舒服了。你必須要改變。」

「媽媽,你為什麼不穿我給你買的衣服?」

「那衣服太時尚。我穿不出去。」

「不行,你必須穿。穿得漂亮,不僅僅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尊重。」

陳坤讀書多,能言善辯,母親哪裡是他的對手,辯不過他,只好就範。於是,有人看到他母親穿著時尚的衣服,挎著名貴的皮包,去菜市場買菜,去樓下散步。

陳坤不僅希望母親在小區里和老人們閑聊,去菜市場買菜,希望母親穿漂亮的衣服,化精緻的淡妝,挎時尚的包包,去高級商場購物,他更希望母親能跟兒子有心靈上的交流;他渴望母親不僅僅走入他的生活,同時還要走入他的世界。他的一切都要讓母親知道,包括他的內心。

於是,陳坤教她學電腦,上QQ,上MSN。

母親說:「你給我的壓力太大了,我老了,學不了。」

可是陳坤不依不饒。他不惜和母親吵架:「誰說年老了就不能改變了,年齡老了,心不能老。」

「可是我學不會啊!太難了!」

「遇到困難,後退就可以了嗎?如果你想被這個時代淘汰,如果你想做一個隨波逐流的老太太,你可以不學。但是,如果你想和你的兒子保持步調一致,和你的兒子有交流的語言,和你的孫子有共同的話題,那麼,你必須學,不學不行。」

母親,只有頂著壓力,在兒子的強烈堅持下,硬著頭皮學。

這世上,沒有什麼東西學不會,除非你是不想學。

於是,在陳坤出外拍戲一去就是兩三個月甚至半年的日子裡。無論身在何方,陳坤都能和母親視頻聊天,母親知曉他的一切,高興也好,不高興也好,他都會如數家珍,事無巨細,統統稟告母親大人。母親真正地和兒子有了共同的語言,有了心靈的交流。

在陳坤的心中,母親並不老,雖然五十多歲了,還很美,很年輕。最重要的是,在他的威逼利誘下,母親能跟得上這個時代,並且他們的心相通。

和母親吵架,逼著母親改變,這是陳坤的另一種孝順。

名人孝順的故事 篇8

1.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

2.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3.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4.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5.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6.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7.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8.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

9.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名人孝順的故事 篇9

一、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二、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三、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

㈣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1. 孝感動天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

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閱讀全文

與古人孝順的故事3oo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退休人員年齡滿70每月加多少錢 瀏覽:389
在職職工含退休返聘 瀏覽:428
遷戶口男方父母不同意怎麼辦 瀏覽:917
養老金社會統籌部分 瀏覽:202
湘潭退休工資平均多少 瀏覽:289
湖北咸寧養老保險交多少錢 瀏覽:560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不成功 瀏覽:452
西安中考體檢怎麼檢查生殖部位 瀏覽:741
養老保險在手機里怎麼認證 瀏覽:15
15年退休高工加工資嗎 瀏覽:260
孝順爹的兒童歌曲 瀏覽:639
哮鳴聲吃什麼養生 瀏覽:952
婚禮現場如何與父母握手 瀏覽:381
老年人帶車主持詞 瀏覽:23
簡單實用的養生功有哪些 瀏覽:936
社保退休開支計算方式 瀏覽:868
職工沒退休死亡怎麼辦 瀏覽:1000
退休死亡企業年金怎麼領取 瀏覽:739
濰坊高檔敬老院 瀏覽:885
如何吸引老年人走進健身房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