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順的會後感

孝順的會後感

發布時間:2024-06-11 08:16:09

孝敬長輩的心得體會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以父母的衰老為代價的,不知不覺間自己也為人父母了,此時方才深覺父母當初養育我們的不易。在我們感念親恩的同時,也想到為人父母的自身素質,為人父母的教育方式將直接影響到子女以後是否成器,不禁也令人汗顏。 不知道有多少次在電視、新聞、各種媒體上看到,老人孤苦無依,養大眾多孩子卻無一人孝養的報道,老人的白發,破衣、哭訴,和無助乾枯的眼神,每每讓我喉頭哽咽和腹中氣脹。現場的訪問讓我們看到這些用冠冕詞彙掩蓋著自己不孝養的種種理由:說爹娘,不愛我,孝也無情。弟兄姐妹那麼多,憑什麼就我養。沒能力,先顧了小家裡的妻兒....良知和理智在慾望的淫褻中日漸消亡。我不知道是什麼消磨了這些人的意志,抹殺了這些人的感情,使得人沒了親情、人性和良知。 孝道自古有孝、順二義,孝易順難。孝無貴賤之分,能孝養父母的時間是一日一日的遞減,如果沒去把握與父母相聚的時間來孝養他們,等到想來報答親恩的時候,才思親、痛親之不在,『子欲養而親不待』?盡孝有時候也並不全是用物質來衡量的,電視上一個公益廣告,老人在家辛苦一桌的菜,可每個兒女打電話來都是問音響好不好,還有什麼缺乏,然後給老人個理由不回家吃飯就各自去尋歡,最後的鏡頭是老人在空大房間的沙發上歪睡,手邊的遙控和電視的沙沙聲,道盡寂寞。 「孝為百行先」,從古到今歷來都以是否孝順父母作為道德評價的重要標准,孝順父母,既是傳統美德,也是精神文明和道德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孝順不扶養的人,他還會關愛什麼? 但我們是不是還應該開始用冷靜的眼光觀察,用冷靜的耳朵聽聞,用冷靜的心情處理,用冷靜的頭腦思考。同是養了孩子,有的孝順無比,有的卻是如此禽獸不如?難道和父母的教養就全沒了關系?難道那些不孝順的就是天生劣根?或者是信佛者說的報應輪回? 只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過上一種生活:夕陽樹下,在那悠悠而來的晚風里,一張張皺皺紅潤的臉,印在晚霞的老樹上,沒有哀嘆,卻掛著一絲可掬的笑容。 四: 孝順,孝順,是近來大腦里閃現最多的一個詞彙。今天我想談談思考過後我對於「孝順」的認知,僅僅是個人意見,不具普遍性,各位有異議的同學,歡迎大家各自保留意見,亦可一起討論,歡迎跟貼或來電。 所謂孝順,需要從「孝」和「順」兩個方面來考慮。孝——孝敬,中華兒女自古尊崇孝道,這是美德,也是為人之本,「一個懂得孝敬父母的人,一定壞不到哪兒去。」——忘了是誰說過的,確實有道理,這也是我結交朋友的一個原則。另外一個方面呢,順——順從,我們從小被教育最多的就是「聽話」,真沒覺得這樣的教育方式會成就我們怎樣的人格,從小事事「聽話」,那麼長大以後,中華民族是不是就成了一個「聽話」的民族呢?嗬嗬,可悲吧。所以說,一味的順從可真不是完全的孝敬啊,至少事事得講原則。不講原則的順從,弄不好就會害了自己,還得害了老家兒,再不濟還得捎帶著傷了幾個無辜的墊背之人。想想只是當時自己沒有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來處理事情,才會搞得這樣糟糕,再不幸者或許真會影響到今後的生活,何苦來的? 我們自從一出生就是沒有選擇地來的這個世界,爹媽給了我們生命,從那個時候起,我們就不是為自己而活的。我一向認為我們之所以來到人世走這么一遭,實則就是為了還債,尤其是還父母的債。也許我是有些極端,所以我想我是能夠理解寧的決定吧,至少是從這個角度講,就因為他是他,就因為我是我,所以我們都沒有做錯什麼。 不想去刻意評價什麼人或者什麼事,本無絕對的對錯之分,每個人心中自有個衡量的標准,也許我們這類人認為的錯,在另外一些人甚至是一個人,認為那就是對,也對啊,你不能說人家是錯啊,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觀念不同而已。各自保留意見吧,只要我們堅持做個好人,每一件事情都能做到問心無愧,就很不容易了。

㈡ 孝道心得體會範文精選

所謂孝道文化,就是關於關愛父母長輩、尊老敬老的一種文化傳統。 孝道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范。以下我分享有關孝道心得體會,希望能讓你對孝道有更深的了解。
孝道心得體會範文一
孔子有言:「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在《論語·學而》篇中,孝悌是與謹信、博愛、親仁並列的優秀品格,而且被列在首位,是為人的基本准則,也是「學文」的重要基礎之一。對自己的父母不懂得感恩,就不可能做到博愛。情感透支造成生命體驗的缺失,即使勉強學習也無法體會先人的情感與思想。孔子的學生子夏說:「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侍奉父母竭盡全力,為君主謀劃才能竭盡忠心,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倫理觀念中,人君就像人父,為人孝子,方能為人忠臣。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有若將孝悌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做人能夠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卻喜歡犯上作亂的人是很少的。君子專心致力於修養孝悌精神,仁與道都以孝悌為根本,孝悌不但是為人子、為人臣的根本,還是追求仁與道的至高境界的基石。
孔子與學生討論對待父母的態度時認為,當時的社會普遍把贍養父母當作孝順,然而贍養父母是犬馬也可以做到的事情,所以僅僅贍養父母還是遠遠不夠的,假如不尊敬他們,那麼人子與犬馬的孩子有何不同。父母最擔心的是孩子的健康,孩子出遊在外,要保持身體健康,不讓父母牽掛擔憂,這也是孝敬父母;父母在世的時候,孩子經常陪伴在左右服侍,不要遠游,假如一定要遠游也要有一定的方向,讓父母知道自己的行蹤,這也是對於父母牽掛的一種慰藉。而意氣風發的少年常常嚮往流浪的生活,早年不顧父母苦苦勸阻挽留背井離鄉,無論衣錦還鄉或浪子回頭往往為時已晚,不免釀成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孩子不可以不記得父母的年齡,一方面要為父母高壽慶賀喜悅;另一方面,父母年事漸高,離我們遠去的日子也就越來越近,作為子女要時常感到悲傷,才會更珍惜父母在世的時光,盡心盡力侍奉父母。
在侍奉父母的做法方面,孔子認為侍奉父母經常保持和顏悅色是件難事。家庭內外事務由子女去操勞,有美味的食物讓父母先享用,但並不能僅以此作為孝的標准。假如看到父母有做得不對的地方,要多次婉轉勸諫,假如父母沒有採納自己的意見,仍然要尊敬地侍奉,雖然內心憂慮,但對父母仍然不怨恨。侍奉父母、安葬父母、祭祀父母都要遵守「禮」的規則。孔子的學生宰我覺得為父母守喪三年太久了,孔子便說他不仁,孩子出生以後要在母親的懷抱中三年才能自如行走,為父母守喪三年是為了報答父母在孩子不能走路時付出的辛勞,而宰我連這樣的報答都不能做到。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當父親在世的時候,觀察他的志向,當他父親去世以後,觀察他的行為。假如他長期不改變父親的原則,可以說是做到孝了。強調孝的實際行動,孝不僅僅是事之以禮、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生活中任勞任怨服侍周到、心中常常懷念都是不夠的,要努力完成父母的理想,繼承和發揚他們的優點。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作為孝子,要讓父母的精神也在自己的身上延續下去。
詩人說母親是珠蚌,因為培養一粒頑石而使自己痛苦不已。她並沒有因此拒絕撫養,而是以自己厚重而寬宥的母愛將它一層層包裹起來,直至它成為一顆光澤耀眼圓潤無瑕的珍珠。台灣著名詩人、散文家餘光中先生在《母難日》中寫道:這世界從你走後已變得不能指認,唯一不變的只有對你永久的感恩。孔子推崇的孝道已經是千百年來華夏子孫共同尊奉的民族信條,也將會成為千千萬萬後來人的道德准則。
孝道心得體會範文二
百善孝為先」這是中國人從古至今不變的認知,不孝道作為道德的根本。當今社會文化在進步、時代在變遷,唯有孝道一直被人所遵從,被人所繼承。讀了《論語》中的《為孝》我更深刻體會到了孝道的真諦。
孝乃是《論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子又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一喜為父母還在世而喜,一懼,因父母年高而懼。也有很多人覺的自己已經盡到了孝道了,他們都說「我父母吃的是最好的,穿的是最新的,住的是最大的。」可是他們卻不知道,孝道乃是心為先,行為次。面對父母,今天的兒女應該要問問自己:如何讓老人因為有自己這個孩子而感到自豪,我們怎樣做到真正的孝?一首現代歌唱出了很多父母的心,那就是《常回家看看》,父母不在乎你在外面做什麼,不在乎你給與他們多少。在乎的僅僅是你對他們的心,希望你可以常回家看看,無論如何,他們只要能看見你們,那麼他們就會覺的他們是最幸福的老人。在孝敬父母的時候我們要做到一點:「事父母,能竭其力。」我們在孝敬父母的時候,我們應該做到竭盡全力,盡自己所能去孝敬父母。心為先,行為次。當往往我們把這竭盡全力都用到了工作上面去了,對於父母,我們竭盡全力了嗎?
孝,乃是子女對父母、晚輩對長輩的尊敬、依從、感恩的心理。嬰孩呱呱落地,從此即與父母家人朝夕生活在一起,其感最親者,無過於父母雙親。父母對孩子的照顧可謂無微不至,為子女的成長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此種慈愛之情,嬰兒即能感知。待其稍長,略具智識,即開始教以孝道,即教導孩子體認父母之辛勞,要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回報父母。這樣教,這樣說,這樣做,都是在孩子能理解的范圍之內。孩子雖小,也能感知父母是怎樣的疼我愛我,我學父母的樣,也應該如此這般去疼父母愛父母,從而使孩子從小即體悟到愛父母是怎樣的一種滋味。這種情感體驗,就是在孩子天真無邪的心田中播下了一顆「愛」的種子。從小即知愛父母,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長大後就會很自然地愛兄弟姐妹,愛周圍的人,愛國家,愛社會,愛人類。可見,中國人教孝,就是要由近及遠,由易及難,一步步培養出孩子的愛心來,最終使孩子養成一顆對人類全體大公無私的愛心。而這一切,都是打小從教孩子孝道開始。孝,既是一切教育的開始,又是一切教育的歸宿。所以中國人說:「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
假如說父母疼愛子女在相當的程度上是本於天性,那麼教孩子孝道則是一種人文教育,是後天教化的結果。固然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勞,要盡我所能來回報雙親,但這種良善的天性假如不及時施以正確的教導方法,使之生根、發芽、成長、堅固,則此種感恩的心情很快會泯滅掉。不知不覺中,認為父母疼我愛我乃天經地義之事,已經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至於我也要疼父母愛父母,因無人教無人提醒,沒有成為我的生活習慣,乃漸漸遺忘於腦後,最後則渺然無知矣。幼童時期就沒有引導孩子形成孝道的觀念,沒有使孝順父母成為孩子的自覺行動,長大後卻埋怨孩子不懂孝道,豈非是緣木而求魚!打小就培養孩子的孝道精神,從娃娃抓起,這是最關鍵的,也最容易見成效。所以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中國人的老話:「愛子,教之以義方」,而孝道,就是義方之最大者。
《史記》中說:「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父母是我們的生命之 源,是人生的啟蒙老師,是天下最疼愛自己的人。倘若沒有父母的撫養,自己能從一棵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嗎?世間最可報答的人是誰?依我看就是父母親。自己本 事再大,官職再高,也不能忘本,不能過河拆橋。正如一首詩中寫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 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乳恩。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能承望他愛別人呢?

㈢ 作文1500字關於感恩孝親的心得體會

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體念母親情至忱,

線棰輕重甚關心;

一朝知母力衰退,

頓起心酸淚濕襟。

還有一篇文章:

孝親敬老

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絕該繼承和發揚.孝親敬老美德更是精髓, 更應該繼續發揚光大,這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是良心的要求。

「孝」是中國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影響最深遠���傳統倫理觀念。在《孝經》中,「孝」被開宗明義地肯定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並被儒家視為「仁之內核」。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

幾千年來,「磕頭」、「跪拜」「昏定晨省」「披麻戴孝」「守靈」等儀式一直承載著中華民族「孝」文化的內容。而當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更是嚴格保留了很多的傳統孝道儀式和規范。例如在韓國,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在正月初一之前趕回供奉祖先的長兄或長子、長孫家,參加祭祖的茶禮儀式並相互拜年。拜年時,長者盤膝而坐,晚輩在長者面前下跪叩頭,長者對成年晚輩低頭彎腰答禮。

「一定的內容必須通過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現出來。」夏學鑾並不否定當代青少年在春節時給父母磕頭的意義。他說,有選擇地恢復一些體現家庭長幼尊卑倫理關系的傳統社會儀式還是必要的,弘揚孝道需要藉助具體的形式。

其實孝道的核心是要突出「感恩」思想,理解磕頭後面的價值取向才是真正重要的。表達愛心的形式是多元的,每一個老人內心感到溫暖的形式也是不一樣的, 孝悌並稱不可偏廢;二是無違父母;三是為父母守孝;四是在家盡孝,在國必忠。

把孝親當作責任、義務,與從孝親獲得幸福,兩者是可以統一起來的。並且前者正是後者的源頭活水。對於具備起碼道德水準的人來說,想到父母把自己拉扯成人所吃的千辛萬苦,所擔的虛驚實怕,所投的真疼至愛,倘不能盡孝心,必深感負疚而痛苦;如能盡孝心,使父母衣食豐足,身體康健,精神愉快,一句話,生活幸福,自己難道不會因此感到欣慰和幸福嗎?

《二十四孝圖說》講,孔子的弟子子路,因家貧經常吃糠咽菜,「為親負米百里之外」。老人去世以後,他「南遊於楚」,「積粟萬鍾」,「列鼎而食」,但卻慨然嘆道:現在即使再想回到吃糠咽菜、「為親負米」的歲月,也辦不到了。子路之作此慨嘆不是因為他有吃糠咽菜的特殊癖好,而是因為他在失去了孝親的可能性之後,對於孝親這樣一種天倫之樂,產生了強烈的懷念。國無憂,民無憂,滿月青山景色幽。春風盪九洲。 衣不愁,食不愁,最是神州尊白頭。高風萬古流。在許多忠孝難以兩顧的人的心中,不能孝親或不能經常孝親,是一大遺憾。所以一有孝親的機會,他們便總是盡量彌補—

㈣ 孝順父母觀後感。

孝敬父母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回育我們成長。是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以前,看到媽媽打掃衛生時的勞累,我總是無動於衷。從4年級升5年級的暑假裡,讓我改變了這個看法。
那次,媽媽正在打掃衛生,忽然坐在了沙發上,在旁邊看書的我趕忙走過去,問道:「媽媽,你怎麼了?」「我沒事。」媽媽邊說邊捂住腰站起來,繼續打掃衛生。我見狀,想一定是媽媽整天打掃衛生,打掃的腰都痛了吧,我來幫媽媽打掃衛生吧!說干就干,我向媽媽請求我幫她打掃衛生,媽媽答應了,並指點我從哪掃起。
等我把所有的家務活幹完後,我感到腰酸背痛,這次我終於體會到了媽媽的辛苦,媽媽每天都要干這些家務活,從來沒有向誰抱怨過腰痛,我呢,只幫媽媽掃了一次地,洗了一次碗就叫苦連天。
通過這次勞動,我終於知道了媽媽這些年來是多麼的辛苦,同時我也明白了媽媽腰酸腿痛的原因。
從此,我經常幫媽媽打掃衛生,媽媽誇我長大了。

㈤ 孝道心得體會

關於孝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2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孝道心得體會範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孝道心得體會 篇1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一寒假中,「孝心作業」讓我懂得了很多,知道了父母的不容易………

當我給爸爸媽媽端茶倒水、垂腿梳頭的時候,爸爸媽媽是那麼的高興,心裡的喜悅都從臉上寫了出來。盡管他們知道這是學校留的我必做的作業,仍然感到很欣慰。回想起來,我為父母做的太少了,而父母卻無私的為我奉獻著他們的一切。頓時,我感到十分的慚愧。

在為爸爸媽媽服務的那一天時,我想爸爸媽媽是多麼希望那一時刻能夠停留片刻,吃著我蒸的飯,都贊不絕口,說:「我女兒真行!是啊,我吃著自己做的飯都那麼香,何況是父母呢?

和爸爸媽媽的親情談話時,爸爸媽媽給了我很多鼓勵,是啊,我應該努力奮斗,考上我理想的大學,完成我做一個著名導演的夢想。在不久的將來,希望在哪幾部電視連續劇上能看到我的名字,讓爸爸媽媽高興。長大之後,我一定要好好,將來就算工作再忙,也要三天兩次的多陪陪爸爸媽媽聊聊天,因為我知道這是天下間的父母等到自己的兒女成功之後最想要的,也是最渴望的。總之我一定要讓爸爸媽媽快樂,讓他們為我自豪。

人人都知道咱們的父母給了咱們無私的愛,卻沒有多少人真正地學會了感恩這至親的親人。在這個世界,父母是最疼愛我的人,是父母賦予我,養育我長大,又教會咱們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做一個有用的人。父愛是山,偉大堅實而又廣博,他教咱們學會了堅強,記住了寬容,懂得了自製。母愛是海,溫暖無私而又細膩。你教會了咱們如何用愛去善待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只要你珍惜起生活中的幸福點滴。爸爸講完題後,我仍不明白時,老沖著自己發火和媽媽的嘮叨,這些都是他們賜予我的愛!

從今以後我應該懷著一顆來,不是像以前一樣享受著父母帶來的愛,而是我給他們帶來的關懷。

孝道心得體會 篇2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中華民族具有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不孝子孫常常被人們譴責。我特別愛讀歷史書,發現許多皇帝的謚號前都加有一個「孝」字,特別是漢朝的皇帝,如: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等,它體現出孝道在中國古代所佔有的重要地位。

孟郊的《遊子吟》曰:「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形象地描述了母愛的博大和無私,父母對兒女的奉獻是不圖回報也是難以報答的。

春秋時期有一個叫穎考叔的小官,有一次,他去見鄭庄公。鄭庄公賞賜他飯食,他把肉片放在一邊捨不得吃。庄公很奇怪,問他是什麼原因,穎考叔說:「我的母親從來沒有吃過這么美味的食物,請允許我將它拿回家孝敬我的母親。」庄公聽後十分感動:一個小官在美食麵前都沒有忘記老母親,穎考叔的故事讓我想起我的一些同齡人,現在的許多孩子看見美食,很少會想到父母。

用經濟上的專用語說,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是一種「投資」,而很大程度上,父母對我們的「投資」多,我們對父母的「回報」少。這是一種「逆差」,既然是「逆差」,為什麼父母還要「投資」呢?因為它出於父母對兒女無私的愛。面對這種無私的愛,有一部分人竟然無動於衷。

一本書上說:古人把孝敬父母歸納為「尊親,弗辱,能養」三個層次,尊親是孝道的最高層次,弗辱其次,能養最低。現在有些人對父母「能養」都不能做到,更別說尊親了,這樣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有錢有勢而忘了本的人;一種是「少壯不努力」,長大後還需要父母來養活的人。

孝敬父母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要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只有這樣長大後方能為父母撐起一方晴空。

孝道心得體會 篇3

古語道:百善孝為先。孝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品質。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咱們做兒女穿的、吃的、用的都是父母們辛辛苦苦掙來的。衣服上的每一根絲線都滲透著父母的汗水,都寄託著父母的祝福和期盼。

同學們,那咱們要怎麼報答自己的父母和長輩呢?

平時里,父母工作很忙,咱們應該讓父母少操心,努力學習,做個好學生,讓父母少一份擔心,多一份放心。

生活中,要關心老人,尊敬長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他們的貼心人。

記得兩個月前,我的小狗去世了。我無法排除內心的悲傷,但我卻沒有想到,爺爺比我更悲傷。國為一般都由爺爺來照顧。就在小狗去世那天,爺爺不知心裡有多傷心、多痛苦,甚至還偷偷地哭泣。我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安慰爺爺說:「爺爺,別傷心了!人生的路上會有許多挫折,您不能因為一個挫折而放棄!」爺爺經過我多次勸說,終於從悲傷中走了出來。

還有一次,奶奶生病了,爸爸媽媽又不在家。雖然我不會做飯菜,但是我毫不猶豫的炒起菜來,雖然味道不怎麼樣,但是奶奶高興的豎起大拇指,誇我懂事。我能為奶奶做事真自豪!

「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同學們,讓咱們永遠記住孝心的存在,爭做孝道好少年。

孝道心得體會 篇4

喝粥也可以講大道理,大學問,心態好,什麼都不在乎,吃住都不在乎,只要能學習,懂得自己的本分。我們的心願多,為自己多享受,就多痛苦。人的痛苦在於身體。我們身體有很多慾望,有慾望就有痛苦和煩惱。

孝道講法: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我們想要自己的人生有價值,有意義,孝門不開,一切事情都能開,也做不好。只要是為人子女,八德為首,孝,悌,忠,順,和,慈,良,貞,靜。

天理是人應該遵守的本分,男人,女人都是以孝字當頭,水有源,樹有根,源源則流長。人根在父母,在老祖宗那裡。愛子女心比愛老人心重。人到中年萬事憂,人生一片迷茫,看不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人生怎麼有那麼多痛苦?人生怎麼有那麼多煩惱?

因為人生的障礙和苦惱,開始發泄在太太,孫子身體上,面對壓力很大,不知道怎麼做很苦惱?做思想工作對照古聖先賢,倫理道德,應該如何按照自己的本分去學習了解。我們怎麼當人?怎麼使用他?發揮他的'本分。幫助別人學習古聖先賢,我是誰?我應該怎麼做?我是別人的兒子,我們怎麼來到這個世界?父母教我,老師教我,結婚成為丈夫,成為父母,成為外公,爺爺,老祖宗都要走這樣的過程。

不了解生命之樹,就不知道如何做人。

我們身為子女要懂得知恩,知道父母對我們的恩情。父母為我們付出的苦累。

知道父母恩就有了根,學習人生就有了方向,不知恩,就不懂得報恩。忘本的人,就像樹沒有了根,因為自己對父母,了解太少,不能生起感恩之心,孝敬之心,也不孝順父母,不感恩父母恩。貧苦孩子早當家,太苦了要立志,將來要報答父母恩。

孝道心得體會 篇5

那會在飯桌上,爺爺突然問我孝是什麼,我不由得愣了一下神。

孝究竟是什麼,想想自己只有在有關父母節日的時候,偶爾盡一下孝,頓感羞愧。

現在的我們有幾個能每天給我們的父母發個簡訊報個平安,在買衣服買吃的時,想起給他們買件衣服,買點他們愛吃的東西。父母們要的不多,僅僅是我們的問候,關心,可我們有幾個人做到。

飯後,爺爺給我講了他對孝的理解,和他討論後,爺爺讓我寫下我對孝的自己的觀點。

與其說是爺爺給予的任務,不如說是真的懂得了,想寫下來留給自己以後看,也寫來送給輝子,三兒。我們長大了,需要懂得太多,不論我們以後如何,百善還是孝為先。

在我國,孝的觀念源遠流長,孝道的根本不在於贍養父母,而在於要有孝心。孝心是什麼?它是人性的本源、它是真誠、它是善良、它是美好、它是對生命的眷戀和祝福、它是一切愛心、責任的源頭。

百善孝為先,孝心是發自內心的感激,孝心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心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心是無價的。一個人沒有孝心,僅僅是無可奈何的盡責任,那所謂的贍養就與飼養家禽牲畜沒有什麼區別了;一個沒有孝心的人是不會去真心對待他身邊的每一個人的,也沒有人喜歡一個沒有孝心的人。一個沒有孝心的人,他不去跟你講義氣、講親情、講愛情、講忠心,這樣的人已經沒有了做人行事的基礎和道德底線。

孝不僅是人生重要的品德素養之一,而且是其他道德素養的重要基石。一個人若能做到孝敬,也就是具備了基本的道德修養。一個人應該孝敬父母、記取他人對自己的奉獻、了解自己對社會的責任等。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到:進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順從兄長,言語要謹慎而守信,博愛大眾而且親愛人類。一個心懷感恩的人,是向一切於己有恩之人感恩。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父母對子女的恩似海深,父母付出愛的初衷並不是得到回報,而我們每個人能不能時刻對父母持有一顆感恩的心呢?感恩就是孝順,它是一種感情,是一種真情流露,是一種時時的牽掛,對父母而言,子女的孝順主要是一種心頭的感覺,感受到子女孝心後的一種幸福感、滿足感,被子女孝心包裹的安全感。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要懂得對父母感恩,感恩是可貴的,它不單單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對責任的承擔、對道義的承擔。我們擁有一顆感恩之心,才會以坦盪的心境、開闊的胸懷來應對生活。

孝道心得體會 篇6

哀哉!有的人對孝理解不透,也對父母的需求不理解。尤其是在傳統文化已瀕臨危機的今天,加上忙碌的工作,許多人便以工作或者別的為借口,用金錢代替孝心,長年難得回家一看。

在中國,孝的觀念源遠流長,早在公元前11世紀,華夏先民就已經有了「孝」的觀念。《詩經》中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的詠嘆。《論語》中也有關於孝道的實錄:「孟武伯問孝:『父母惟其疾之憂。』」和「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莊子也對孝進行了闡述: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可見,孝的觀念在古時就早已被聖賢推崇至此了。

中國的傳統孝道文化用十二字來概括,即:敬親、奉養、侍疾、立身、諫諍、善終。

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養老,子女孝敬父母,愛護、照顧、贍養老人,是老人們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這種精神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具有普遍的社會意義。

辭官盡孝的包拯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中進士,先任大理寺評事,後出任建昌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能承受路上的顛簸,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拯便馬上辭去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保證的孝心受到官吏們的交口稱頌。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拯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去的。

「父母在,不遠游」,這是古代孝道的重要內容,包拯雖中進士,被授以官職而不去,就是這個原因。包拯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今人的表率。除此之外,周文王也可佩做我們的道德先鋒。

周文王姓姬名昌,當他做世子時,每次去朝廷見他的父親王季三次。在清晨雞啼時,他就穿好了禮服,到父親的寢門外問安。等宮里的小官回報安好以後,文王才面露喜色。正午和傍晚,又各去向父親請安一次。有時,王季偶爾感覺身體不適,文王的臉上,就充滿了憂愁的神情,連走路都走不穩。等王季復原了,他才高興起來。並且告訴掌廚的人每頓要做一些新鮮的菜餚,變花樣,再呈上。

周朝國運的綿長,是歷代所不能及的。姬姓之後,百世昌隆,都是文王的孝德所開啟的。

孝道的思想可以規范社會的行為,建立一些禮儀制度,調解人際關系,從而凝聚社會力量,達到天下一統,由亂達治。西蜀初年,司馬氏剛得到天下時,就倡導以「孝」治國,清聖祖康熙帝和漢武帝也是以「仁孝」治天下,才推動自己千秋霸業的成功。

中華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夠同化無數外來文化,五十六個民族聚成一個大家庭,大家能和睦相處,共建和諧中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孝道文化的感染性。中華民族文化之所以經久不衰,成為古代世界文明延續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於孝道文化。

古語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其不待。」對父母之孝不要等其老,也不要只是表現在一年半載的那麼幾次的孝敬中。真正的孝,應該滲透在年年月月,時時刻刻。父母一生為兒女無私奉獻,他們並非要求報答,而盡孝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即使社會怎麼變遷,我們都不能扭曲孝道的內涵。

當「孝」在舉國上下形成了一種社會風尚時,國家定然會安泰,社會定然會和諧。如今。我們正在倡導與構建和諧文化社會,那麼,每個人都應該從「孝」做起,這不僅使人人應該做到的,也是人人能夠做到的。

孝道心得體會 篇7

我們經常可以發現:每當周末,貫通中西,對孝道的討論非常充分,全無關系了,講「孝道」是中國人的美德之一。

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同志十分孝敬他的母親。無怪乎有人這么評析、年幼,都遵循著「孝」。古時候的「孝」便為「順」,縱使兒女成群,也不會出現兒孫滿堂,歡聚一堂的情景,他們是冷漠的金錢關系。她母親說:「這粗活還是讓別人去干吧。從國外對孝道的冷漠的敘述中,「孝」的含義有了進一步的改變,從一味順從,深化到了求大同,存小異,從精神、物質兩方面來盡孝: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是兒童的天堂,成人的戰場和老人的地獄。其餘則撒手不管,年老多病,把褲子拉臟了,該您吹蠟燭了。」

好一個生日宴會《孝道》

我看過這么一幅漫畫: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為姥姥舉辦生日宴會:「中國五千年文明的孝道哪裡去了,孝順永遠連在一起,最後終於成為專有詞。一家之中。可她在這九個兒女成人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她們,頂多在聖誕節時收到幾份小禮物:「姥姥,兒女必須言聽計從,不論對錯,無一不體現出中國人對「孝」的重視。

而國外與我們不同,一律服從,這也是孝的一種體現。

而今。

可見,上至領袖!我不禁問道。」陳毅卻說,聚在一起,對老人問寒問暖,給老人買補品,一些老人的家裡總是兒女滿堂,我們就可以看出東西方文明的差異,決不能像那幅漫畫所畫的那樣做,而是進一步把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發揚光大!

孝道心得體會 篇8

有人說,等我們有錢了,讓老人家坐在錢堆上隨便花;等我有時間了,帶著父母,暢游天下,在有生之年瀟灑個痛快!那是不可能的,等我們有錢了,父母的牙還能啃得動包米嗎?等我們有時間了,想帶著父母去周遊世界,他們還能上得去飛機嗎?我們能等,可父母年紀不可等,當我們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時,對父母孝心,其實不就是在我們平時的"滋潤"中完成。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父母上了年紀,究竟還能有多少個春秋?別讓日後自己徒增遺憾,落淚以視悲哀!"孝盡父母的事情永遠不能等"!孝心不是用錢能夠得到全部表達的。

父母要錢干什麼?他們吃不了多少,穿衣也用不了多少,更不是在這種時候還自鳴得意的認為老人是欠了我們的,甚至為此而和老人慪氣!當父母上了年紀所缺的應該是與兒孫其樂融融的相處!也就是在父母難於動身時的一個代步,在口渴時的一杯茶水,在寂寞時候的陪伴,在生病時的一次次問候......這些都是老人內心所渴望的!感恩父母養育情,從我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命就傾注了父母無盡的愛與祝福,為我們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或許,父母不能給我們奢華的生活,但是,他們給予了一個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

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讓他們感到欣慰,這就夠了。

孝道心得體會 篇9

大愛至誠,孝也有道。這里的道就是指盡孝的方法、盡孝的途徑。最近,我有空收看了於丹教授的《論語感悟之孝敬之道》,讓我從心靈深處真正領悟到了孝道的原始而深層的含義。於丹教授講了四句話,第一句話是百善孝為先。第二句話是百孝順為先。意思是說天下能做的善事很多,但是最重要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的,應該是孝順父母、尊重長輩;孝順父母、尊敬長輩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是順應、順從老人,讓老人高興,也應該是第一位的。這兩句話不是於丹教授的發明,早就有先人、聖賢說過,社會上也是這樣推崇的。後兩句話,我覺得更精闢,是於丹教授對孝道的理解和詮釋。第三句話是孝順老人的關鍵是始終給老人一個好臉色。這裡面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好臉色,好臉色大家都懂,做兒女的,給父母親好臉色是應該的,但是,做女婿的給岳父岳母、做兒媳的給公公婆婆一個好臉色,恐怕很難;第二個關鍵詞是始終,要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這就很難做到。第四句話是人類的愛都是下行的。什麼意思呢?父母關心兒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心疼兒孫們,那都是實心實意、無怨無悔、不求回報的,但做兒女的孝順父母、尊重長輩,有時候是不自覺的、不連續的。於丹教授做了一個小小的測驗,她首先問知道自己孩子生日的請舉手。全場幾乎人人舉手。第二次問:知道愛人生日的請舉手。全場大概有80﹪的人舉了手。然後,她又問:知道自己父母生日的請舉手。遺憾的是,舉手的確實為數不多。

於丹教授所詮釋的孝道,剎那間拔開了我思想上的迷霧,讓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我們父母心底所企盼的孝道,並不是子女給他們的錦衣玉食、榮華富貴、出人頭地,而是希望子女們的一生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個人格高尚的人、一個不給別人添麻煩的人,而這種孝道充滿著樸素、洋溢著溫暖、滲透著真情,也正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的內涵所在。

那麼,作為常年不在父母身邊的我們,對孝道應該別有一番理解和感悟:

第一,干好工作就是盡孝。自古忠孝難兩全,由於職責原因,我們必須在萬家團圓、煙花滿天時仍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我們只能幹好工作,作為給父母家人的最好禮物、最大孝心。

第二,自保就是盡孝。大家一定不會忘記,臨行前父母家人叮囑最多的是注意安全。注意安全,既是對我們健康平安的期盼,更是對我們思想保持純潔的要求。試想,如果我們在燈紅酒綠面前抵不住誘惑,甚至成了階下囚,只會讓父母家人更加傷心和操心,還何談盡孝?因此,一定要算好得失、前途、幸福三筆賬,做到拒腐蝕,要把高尚作為自己人格的追求。

第三,平安就是盡孝。父愛如山,母愛似海,我們永遠是父母最大的牽掛。因此,無論我們工作有多麼繁忙,都不要忘記向一直為你默默守候和祝福的親人報一聲平安、道一聲問候,讓他們放心、安心。第四,盡心就是盡孝。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雖然,我們不能回到父母家人的身邊,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電話、信件和家人拉拉家長常,把感恩、尊敬、關心送到他們身邊。只要盡心盡力地做好力所能及的每件事,就是我們最好的盡孝,我們的父母心裡肯定會得到溫暖的慰藉。

孝道心得體會 篇10

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為仁,而孝為仁之本。在傳統的道德觀念中,孝道是責任、是義務、是品行、是良知、是感恩、是回報,孝道始終是擺在第一位。沒有孝道就沒有人道,一個缺乏孝道的社會,人間就沒有友善和親情可言。

「百善教為首,孝道大於天」,這要從小孩啟蒙教育開始,讓這傳統孝道在每一顆幼小的心靈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使孝道的光芒成為人間永遠的溫暖。

天地有情,孝道無價,不盡孝道,何以為人?孝道:是人性和品德的張揚,是生命和道義的舒展,是心靈和良知的感應,是持之以恆的堅守,是無怨無悔的付出,是言傳身教的表率。

沒有天,那有地?沒有父母,那有子女?父母:是我們生命的根源,是我們的至親至愛,是血脈的骨肉情緣。父母為撫養教育子女,含辛茹苦、歷盡艱辛,操勞一生,把愛和親情都傾注在子女身上,謂之父愛如山,母愛如海,這博大厚重的情懷,無不在每個子女的心靈里留下刻骨記憶。現在父母年老體弱、喪失勞動能力,理應得到子女的關心和照顧,讓老人享盡天倫之樂,安度幸福的晚年,這是為人子女應盡的法律責任和道德義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老有所養、老有所靠、老有所樂,老有所為、這是社會文明的表現,也是老年生活幸福的憧景。作為晚輩的要有一顆感恩之心,要回報父母養育之情,為他們創造舒心的生活環境,讓孝道的光芒溫暖著老年人的心靈。

生命有輪回,人生會蒼老,每個人到了年老體弱,步履蹣跚之日,就是子女回報父母之時。孝道更有行為的示範效應,可說是一個人品格的形成,也是決定一個人價值的取向。對父母盡孝,其實就是給子女樹立榜樣,為自己晚年生活鋪路,孝道的美德就是要言傳身教去延續,才得以流傳弘揚。

孝道不能虛情假義,利益當頭,不能因為父母的偏心而耿耿於懷,不能因為財產繼承問題而尋找借口,也不能因為自己的經濟條件差就不承擔義務,更不能因為父母年老多病而推卸責任,無論何種情況都不能成為不盡孝道的理由。

贍養老人不僅是自己的父母,也包括配偶的父母,俗語雲:「女兒孝不如女婿孝,兒子孝不如媳婦孝。」至於婆媳關系,歷來是孝道的焦點難題,只要每個做兒媳的多點寬容、多點大度、多點諒解、多點真情,心間就自然會產生出孝道。

孝道是一點一滴的匯集,是一絲一縷的關懷,是春風化雨的滋潤,是冬日陽光的照耀,是心靈深處的呼喚,是歲月留痕的踐行。

孝道不僅體現在物質方面,更多的是要在精神和情感上的關懷。老年人需要心靈的關愛,老人的一生閱歷,有豐富的生活和社會經驗,多是憶舊寄懷,故此,為人兒女的應該盡量多抽點時間去陪同老人聊天,以慰藉其心靈上的孤獨和寂寞。

為人子女要盡孝。須知生命是有極限的,正所謂孝心有期,子欲養而親不待時,則是一種抱恨終生的遺憾,盡孝要趁早,人生永無悔。

孝道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上,體現在家庭的和諧中,體現在社會的關愛中,體現在生命的品格中,體現在歲月的檢驗中,體現在人性的良知中……

孝道心得體會 篇11

在《論語·學而》中,孔子進而說道:「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守孝不光要在生活細節中表現出來,不只是穿什麼吃什麼的問題,還要秉承父母之志,他們生前的志願、思想,做子女的不能違背,即使父母不在了,也要像他們在時一樣遵循,這樣才是從里到外地守孝。道《二十四孝》里有一則故事叫《聞雷泣墓》,講的是三國時魏國王裒的父親被無罪處死,王裒憤恨難禁,隱居了起來,教授一些學生。王裒的母親怕雷聲,每當打雷的時候他就陪伴在母親身邊。

後來他的母親也去世了,每次打雷時王裒就會到母親墓前說:「母親不要怕,孩兒在此呢。」他教授學生《詩經》的時候,讀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時,總是痛哭流涕,他的學生怕觸及老師的思親之情,乾脆不讀《蓼莪》這首詩了。同樣的還有《齊書·高逸傳》中的顧歡,顧歡早孤,每讀到《詩經》中的「哀哀父母」這句時,就會拿著書慟哭不止,於是他的學生也廢棄了《蓼莪》一篇,以免觸動了他的悲情。

《蓼莪》是一首孝子悲痛不能終養父母的詩,讓王裒和顧歡不能自已的「哀哀父母」句是說可憐的父母生我這樣辛勞,此詩後面有幾句家喻戶曉的名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父親生我,母親養我,從小愛撫護著我,養我長大培育我,庇護不願離開我,進進出出抱著我。這詩讀起來真是讓人感動哀傷至極,我們哪個人不是這樣才得以長大的呢。從儒家的大道中學習體會孝道,在內心中培養感念父母慈愛之心的種子,即便沒有治國平天下的宏願施行,也已足夠了。儒家之道若能得以在此方面傳揚開來,社會當日漸和諧,因為這就等於奠定了仁德的基石。

孝道心得體會 篇12

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就充分體現了「孝」字的重要性,古人有雲:「百善孝為先」,可見,孝是做人的根本。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滿招損謙受益」,這些都是古人總結出的經驗。而《弟子規》則給出了系統的准則:「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如果能夠把這些都落實到行為上,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會更加融洽,整個社會都會更加和諧。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只有懂得時刻反省自己、規正自己的人,才可以使其自身有長足的進步,這才應該是人一生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㈥ 行孝行善心得體會

中華民族有一統美德,那就是------孝。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法律應盡的義務,我們每個人不論怎樣都要孝敬父母。
《二十四孝》里有許多感人的故事, 「董永賣身葬父」、「王祥卧冰求鯉」、「蔡順拾桑供母」等經典故事無不讓我們感受到古人的慈孝,激發了我們內在對父母的感恩之心。

聽說過卧冰求鯉的故事嗎?那就是一個關於孝的故事。相傳,古時候,有一個人他的母親病了,而且他的母親很想吃鯉魚,但是,那時正好是冬天,河水都結冰了,捕不上鯉魚,這個人為了能使他的母親趕快好起來,竟不顧自己的寒冷,跑到河邊,脫下衣服,趴在冰上想要融化冰來捕捉鯉魚。這就是卧冰求鯉的故事。
古人行孝的故事確實令人感動,而現實生活中,我們雖然不用像古人那樣去去盡孝,至少在日常小事中,用實際行動來感恩父母,報答父母。我覺得,新世紀的「孝心」應該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勤奮學習、勤奮工作,具有為自己、為家庭負責的責任心,真誠友好地與人交往,以優異成績回報父母;尊重、理解、關愛父母,做快樂的小天使、勤勞的小幫手,營造溫馨的家庭氣氛。回報父母養育之恩。為父母多做事,對父母多說知心話,為父母過生日,給父母送禮物,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梳梳頭發,洗洗腳,幫父母做飯洗衣等,體會和感激父母培育自己的艱辛和不易,弘揚孝順父母、報答父母的傳統美德。
寒假裡,本著感恩父母,報答父母的原則,我確實做了許多事情。如給爺爺奶奶洗腳,給媽媽捶背,幫爸爸揉揉腰,自覺做一天家務等,也許在我們看來,這些是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在長輩的眼裡,卻流露出太多的欣慰和感動。假期日行一孝順的活動也讓我感受到了成長過程中的快樂。

㈦ 孝道心得體會600字

孝道心得體會
古語道:百善孝為先。孝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品質。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做兒女穿的、吃的、用的都是父母們辛辛苦苦掙來的。衣服上的每一根絲線都滲透著父母的汗水,都寄託著父母的祝福和期盼。
同學們,那我們要怎麼報答自己的父母和長輩呢?
平時里,父母工作很忙,我們應該讓父母少操心,努力學習,做個好學生,讓父母少一份擔心,多一份放心。
生活中,要關心老人,尊敬長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他們的貼心人。
記得兩個月前,我的小狗去世了。我無法排除內心的悲傷,但我卻沒有想到,爺爺比我更悲傷。國為一般都由爺爺來照顧。就在小狗去世那天,爺爺不知心裡有多傷心、多痛苦,甚至還偷偷地哭泣。我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安慰爺爺說:「爺爺,別傷心了!人生的路上會有許多挫折,您不能因為一個挫折而放棄!」爺爺經過我多次勸說,終於從悲傷中走了出來。
還有一次,奶奶生病了,爸爸媽媽又不在家。雖然我不會做飯菜,但是我毫不猶豫的炒起菜來,雖然味道不怎麼樣,但是奶奶高興的豎起大拇指,誇我懂事。我能為奶奶做事真自豪!
「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同學們,讓我們永遠記住孝心的存在,爭做孝道好少年。

㈧ 孝敬父母的心得體會800字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一寒假中,「孝心作業」讓我懂得了很多,知道了父母的不容易………..
當我給爸爸媽媽端茶倒水、垂腿梳頭的時候,爸爸媽媽是那麼的高興,心裡的喜悅都從臉上寫了出來。盡管他們知道這是學校留的我必做的作業,仍然感到很欣慰。回想起來,我為父母做的太少了,而父母卻無私的為我奉獻著他們的一切。頓時,我感到十分的慚愧。
在為爸爸媽媽服務的那一天時,我想爸爸媽媽是多麼希望那一時刻能夠停留片刻,吃著我蒸的飯,都贊不絕口,說:「我女兒真行!!~是啊,我吃著自己做的飯都那麼香,何況是父母呢?
和爸爸媽媽的親情談話時,爸爸媽媽給了我很多鼓勵,是啊,我應該努力奮斗,考上我理想的大學,完成我做一個著名導演的夢想。在不久的將來,希望在哪幾部電視連續劇上能看到我的名字,讓爸爸媽媽高興。長大之後,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將來就算工作再忙,也要三天兩次的多陪陪爸爸媽媽聊聊天,因為我知道這是天下間的父母等到自己的兒女成功之後最想要的,也是最渴望的。總之我一定要讓爸爸媽媽快樂,讓他們為我自豪。
人人都知道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無私的愛,卻沒有多少人真正地學會了感恩這至親的親人。在這個世界,父母是最疼愛我的人,是父母賦予我血肉之軀,養育我長大,又教會我們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做一個有用的人。父愛是山,偉大堅實而又廣博,他教我們學會了堅強,記住了寬容,懂得了自製。母愛是海,溫暖無私而又細膩。你教會了我們如何用愛去善待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只要你珍惜起生活中的幸福點滴。爸爸講完題後,我仍不明白時,老沖著自己發火和媽媽的嘮叨,這些都是他們賜予我的愛!!!~
從今以後我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孝敬父母,不是像以前一樣享受著父母帶來的愛,而是我給他們帶來的關懷。

㈨ 關於孝心故事讀後感300字作文300字

Ⅰ 孝心作文300字(2015最美孝心少年有感)

孝敬 蒼鷹感謝長空,因為長空讓它飛翔;高山感謝大地,因為大地讓它高聳……我感謝許多許多人,但我最感謝的人是父母。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為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孝敬父母是我們應盡的責任。父母為這個家所做的每一件事,我都記在心上。 一天下午,媽媽正在打掃衛生。她彎下腰,准備把沙發底下的灰塵掃出來,卻不小心把腰閃了,坐倒在沙發上。在旁邊看書的我趕忙走過去,問道:「媽媽,你怎麼了?」「我沒事。」媽媽強忍疼痛,捂著腰站了起來,繼續打掃衛生。我連忙說:「媽媽,您休息一會兒吧,我來幫您做清潔。」媽媽笑著說:「好兒子,都會孝敬父母,幫父母做事了。也好,那我就休息一會兒吧!」於是,我拿起掃帚,幫媽媽掃起地來。說實話,掃地還真是挺辛苦的。我先掃客廳,從牆根掃起,掃好掃的地方都花了我十幾分鍾。媽媽坐在一旁不時提醒我:「桌子底下掃了嗎?」「那兒還沒掃干凈呢!」「把灰塵掃到一起呀!」客廳還沒掃完,就累得我滿頭大汗。接著,我又用掃帚尖把角落裡的灰塵也掃了出來。最後,我把所有的灰塵都掃到一起,用簸箕裝好,倒進垃圾桶中。回頭一看,地下還是灰濛蒙的。媽媽從我手中接過掃帚,笑著說:「傻孩子,掃地不是那麼容易的。還是讓我來吧!」說著又開始掃起地來。 在生活中,我們應在小事上關心父母,孝敬父母,而不應該高談闊論,不求實際。父母所需的,不是豪言壯語,只是希望你能夠成為一個對社會,對祖國有所貢獻的人。作為一名學生,孝敬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學習上努力,在家中為父母分憂,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孝敬爸媽 ,孝敬老人,孝敬爺爺 範文盡在

Ⅱ 讀了孝心無價以孝心等待何時寫一篇作文300字

當我們在幾十年前呱呱落地的時候,我們的的一聲啼哭,催開了爸爸媽媽的笑臉,從此寒來暑往,爸爸媽媽用他們無微不至的愛,澆灌著我們生命的花朵。要知道你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你的一點幫助,一句提醒,都會在他們心中引起巨大的波瀾,他們的多少煩惱和痛楚,都會在你一點一滴的關懷中煙消雲散!
《說文》里有一句話:孝,善事父母者。其實,去孝敬爸爸媽媽並不一定非要是那種驚天動地的事,其實,往往去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更會使他們感動,比如:媽媽下班了倒一杯水給她,是感動;下雨天,提醒爸爸要帶傘,是感動;媽媽看書累了,為她削個蘋果,是感動······孝心是什麼?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答案,但無論是誰都無法對一個毫無感情的人說出孝心究竟是什麼。因為孝心不是用嘴說出來的,而是用心品出來的。
爸爸媽媽使我們生活中最親密的人,他們關心著我們的身體,關注著我們的喜怒哀樂,期盼著我們的成長和與進步。他們也是我們最信任的朋友,告訴我們人生的經驗和感受,攙扶著我們走上漫漫人生路。可是,你讀懂過媽媽注視你的眼神嗎?你留意過爸爸那期盼的表情嗎?你可知道,這是他們的一切!
千萬不要忘記爸爸媽媽正在等待著你的關懷,用你的孝心撫慰爸爸媽媽的痛楚,用稚嫩的雙肩為父母撐起一片晴天!

Ⅲ 最美孝心少年作文300字還有人物介紹

最美孝心少年 觀後感 六一班、楊茗貽 「孝」這個字,說起來,寫起來看起來都很簡單,但做起來,就有一點難度,從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的晚會後就知道,「孝」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的。如: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13歲本應是無憂無慮的年紀,可趙文龍這個小小少年過早地承擔起家庭的重擔。趙文龍的母親李英從小患有脊椎裂,不能行走可後來有患上了尿毒症。如今,趙文龍的媽媽只能依靠每周三次的血液透析維持生命。因為無法承擔家庭的重負。趙文龍的媽媽不想來類他們,選擇了離婚。趙文龍從10歲起,就扛起了一家之主的重擔。面對生活的艱難,他從不抱怨,讓媽媽快樂是他最大的心願。 來到位於少先路31號街坊的趙文龍家,家裡幾乎沒什麼電器,只有卧室里擺放的一台老式冰箱,這是為了給趙文龍的媽媽存放葯品用的。趙文龍的媽媽正在整理醫院的收費單,與媽媽的大床相隔一張桌子的小床是趙文龍的,床頭整整齊齊碼著三十幾本書,雖然陳設簡單,家裡卻收拾得一塵不染。趙文龍的媽媽說,每天早上,即使時間緊張,文龍也會收拾完家,給她做好早飯再走,他自己則在學校買早點吃。 趙文龍打算考一所自己心儀的軍校,當軍人是他的夢想,更重要的是國家還會補貼學費。「省下一分錢,媽媽的病就有一分治癒的可能,聽著兒子這番言論,李英沉默了,生活讓兒子過早地承擔了太多的沉重,她除了支持,什麼都幫不了他。每年六一,李英都會帶龍龍去八一公園玩兒,有時龍龍會說:「媽媽,咱們什麼時候才能將這里的游樂設施都玩兒一遍啊?」李英聽了心裡酸酸的,龍龍就立即轉換話題安慰媽媽說:「等我工作掙錢了,咱們就好好出去玩兒一趟。」對於李英和龍龍來說,這樣類似的對未來的期望已經成了他們母子倆的約定。 路玉婷,「奔跑女孩」由於去年媽媽突患重病,全家失去經濟來源,成都樹德實驗中學初三(7)班的路玉婷向學校申請休學,挑起了一個家庭的重擔。節前,15歲的路玉婷被學校評為「美德少年孝敬之星」。 媽媽孫小燕感嘆:有了這個孝順女兒,也算是苦中有樂了。 媽媽背女兒上班顧不上喝水埋下病根 自路玉婷記事起,中秋節這天全家就沒團聚過,「爸爸去了外省,有時幾年回來一次,只剩下爭吵的記憶了。」在她心裡,家人就是媽媽與外婆,全靠媽媽四處為客戶送機票掙錢維生。她希望多做一單就多掙幾元錢,每天早晨六七點就起床,騎著電瓶車在成都各地跑,趕時間常常誤了飯點。 童年的路玉婷就是在媽媽「背」上長大的,孫小燕走哪裡都背著她,帶著兩個人的餅,中午就算一頓。為了有個好形象,她不願帶著水杯出現在客戶面前,有時帶的水杯放在車簍里又被當成是廢品收走。久而久之,白天不喝水、晚上10點過回家抱著水杯大灌幾口的習慣,讓她埋下了病根。 去年,孫小燕全身浮腫被檢查出患上腎病,醫生說如果不及時吃葯治療,只能維持兩三年。她想要挺到女兒中考結束後再看病,沒想到去年11月,她就因身患尿毒症突然昏迷。 休學帶媽媽看病打工挑起生活的重擔 在媽媽昏迷的日子,路玉婷一個人在醫院辦理手術、透析事宜,照顧媽媽的生活。孫小燕醒來,牽著女兒的手說:「對不起寶寶,媽媽拖累了你,你不要管媽媽了,要聽婆婆的話……」話還沒說完,母女倆就哭了起來。路玉婷說:「學習可以再補,媽媽只有一個啊,我查到青島有一家中西醫結合專治腎病的醫院,我要陪你去。」 擦乾眼淚,路玉婷找到班主任,她想要退學。學校告訴路玉婷:願意為她保留一個學位,不管什麼時候,都可以為她復課。 去年11月底,路玉婷踏上了帶媽媽治病的旅程。為了節約,路玉婷常常繞著青島跑,對比葯品價格,哪家葯店便宜,她就去哪家買葯。經過治療,孫小燕身體也日漸好轉。 今年4月,兩人從青島回家,本來給女兒籌集的十多萬元大學的學費都用來治病了,路玉婷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她騎著自行車,拿起媽媽的電話本,給媽媽曾經的客戶打電話,她要接著送票,「必須這樣,要不然家裡就無法生活了,媽媽隔幾天還要透析一次。」 5歲就學著做飯最喜歡給媽媽蒸饅頭,去年暑假,路玉婷看著同班同學都畢業到了新的高中,羨慕中卻不帶遺憾。她認為,自己也體會到了其他同學體會不到的經歷和鍛煉。看著媽媽身體好轉,路玉婷向學校遞交了申請,她告訴媽媽:「只有考上好大學,我們才能更好地生活。」孫小燕早已盼著這一天的到來,滿口同意。 今年9月,本該2012級畢業的路玉婷坐進了2013級的教室。周一到周五,她和大家一同上課,追趕落下的課程。周末,她騎車幫媽媽送飛機票。雖然現在散戶都已流失,只剩下一些大客戶,但路玉婷也希望每一次都能做得更好,盡量多跑、多節約,省下來的錢可以為媽媽治病。 媽媽去做透析時,她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飯,她最喜歡蒸饅頭,因為媽媽最喜歡吃她做的饅頭,「做得像麵包一樣軟」。 「記得她5歲時,有一次給我打電話,問米怎麼煮,我還以為她是過家家,結果回家用油炸米做了一鍋飯。」孫小燕說。 女兒跟著媽媽學孝敬長輩是我該做的 這些年來,即便再困難,路玉婷和媽媽都希望通

Ⅳ 春節體現孝道的作文300字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歷史上,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事跡,其中在24孝中,有一則是「閔子騫勸父感後母」。感人至深。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為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後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於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面前說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系。
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後娘為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一點也不暖和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裡能禦寒呢?所以,子騫穿著覺得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一樣。而這位後母反而向丈夫說:「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了,故意稱冷。」
一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為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馬的韁繩,將韁繩掉到了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了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內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後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後妻像木頭一樣,獃獃地立著,羞愧得無話可說。子騫跪在父親面前,哭著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為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後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的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Ⅳ 三年級孝敬父母的作文300字

深夜,我被一陣細微的聲響吵醒,勉強睜開生意朦朧的雙眼,看見媽媽大口喘著粗氣,柔弱的身子艱難的拖著地。

「媽媽,還是讓我來幫您拖吧,您去休息一會吧!」

「不用了,你明天早上還要上學呢,不要耽誤了學習!」

「沒事的,就當是給我一次鍛煉的機會唄!」

「好吧!」媽媽終於同意了,我激動的跳了起來。

我一把奪過拖把,學者媽媽的動作:貓著腰,胳膊一推一拉,一邊拖一遍往後退,遇著難拖的,我就會使勁按著地面,拖把在地上畫著一個個「小圓圈,」像孩子們一張張可愛的笑臉。

唉,真沒想到,拖地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還沒拖到一半,我的眼皮就「打起架」來,腰也打起了「退堂鼓」可是一想到媽媽每天都是這樣過來的,她怎麼就沒想到過偷一次懶呢?

想到這里,疲憊瞬間逃得無影無蹤,我重新打起精神,把地板拖得能映出人的倒影來,頓時,一陣自豪感油然而生。

躺在床上,月光透過薄薄的窗紗,照射在發著微熱的臉上,試問一下:你孝敬過父母嗎?你體會過這種快樂嗎?

Ⅵ 作文:我向父母獻孝心(300字左右,記敘文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每當聽到這首歌,我就想到爸爸媽媽為了培養我有多麼辛苦。
我的媽媽每天要上班,做家務,平時還要接送我上下學,看著媽媽忙碌的背影,我心裡常常浮起一絲絲難過!
今天是中秋節,我要為他們盡點孝心。
趁著媽媽休息的時候,我對媽媽說:「媽媽,你好辛苦,我幫你 *** *** 捶捶背吧!」
媽媽說不用了,我沒辦法,只好耍賴,說:「你不讓我 *** 我今天就不吃飯。」媽媽對我有些無可奈何,只好答應我。我讓媽媽坐在椅子上,我先幫她捶捶背,從上往下,從下往上,仔仔細細,一遍一遍地捶,媽媽不住地說舒服,我又幫她捏捏肩膀,捏捏腿,直到我的雙手都沒有勁了,才結束。媽媽誇我長大了,真懂事。看著媽媽很舒服的樣子,雖然手很酸,可心裡比喝了蜜還甜。
我的爸爸是開車的,每天在路上來回奔波,十分勞累。中午,我一聽到那熟悉的爸爸的腳步聲,連忙幫他盛好飯。他剛進家門,我就沖過去,遞上一雙拖鞋,說了一聲「您辛苦了,中秋節快樂!」爸爸聽了,朝我爽朗地笑了。
爸爸媽媽,我所做的,只是你們為我付出的千萬分之一,可你們卻那麼容易滿足。謝謝你們培養我,讓我上學,我一定會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你們!在平時我會堅持盡孝心,做我力所能及的事,讓你們為有我這樣的兒子而自豪。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看待父母,看待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心血。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
「感恩的心,感恩命運……」,我的思緒順著音樂綿延......

Ⅶ 關於愛學習愛勞動孝的作文300字到500字

愛勞動,這是我們每個小學生都該做的,現在的家庭有很多的「小公主」、「小皇帝」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完全沒有勞動意識。他們壓根沒想到世界的另一端的他們早已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家。我覺得我們真的得學學他們,可是有許多人多會說,自己小,什麼都不會。那我想問下,那些孩子們不小嗎?難道他們一生下來就什麼東西會做嗎?不,他們也小,他們一生下來也什麼東不會,就靠著去學,去勞動。

愛學習,讓我們長了更多知識,讓我們懂得更多。為我們以後的生活打好基礎。

愛勞動,會讓我們更加成熟。

愛祖國,會使我們胸懷更廣闊,更加團結。

Ⅷ 不忘初心(孝心)作文300字

不忘初心(孝心)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小時候,總是對著星空許願:「我一定要成為一個好學生!」至今依舊媽媽所說的那句話:「即使路在坎坷,即使有再多風浪,記得你最初的決心,奮力拚搏,就算是失敗,也要漂漂亮亮地下台!」

長大以後,現實泯滅了童真,夢想逐漸被拋在腦後,不知不覺中,我與夢想背道而馳,直到那一天,翻開幼師的筆記本,用幼稚的字體寫下的夢想和母親的話語,我猛然醒悟,我為何會變成這個樣子……

第二天,到了學校,考試的試卷安安靜靜的躺在桌面上,不及格的分數令我大腦一陣空白,我已經墮落成這個樣子了嗎?我心中暗想。「大家來看啊,他又是不及格,只會拖班平均的廢物!」是啊是啊,從開學到現在基本沒及格過。」「這種人留在學校干什麼?直接去撿垃圾算了。」……一句句話像尖刀般撕扯開我的心房,血流不止,算了,不是早就習慣了么,我苦笑。「你就甘心墮落嗎?」老師略微有些嚴肅。我想起了媽媽的話,我怎能甘於墮落?我還有理想,我還有決心!「我……我……我會加油的!」一咬牙,我這樣說。「嗯,我期待你的表現。」老師笑了笑。後來的日子裡,我每日熬夜惡補以前的知識,已經墮落了一次,我又怎麼再次忘懷最初的決心?考試成績公布的那天,我終於第一次及格了,用決心拿回來屬於我的榮耀,終於覺得了一些成就。媽媽的話,依舊被我牢記在心底,在放鬆懈怠時,給我警醒;在我沾沾自喜時,給予警報;在我失敗喪氣時,給予鼓勵……

不忘初心,我又怎能忘卻最初的決心?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畏懼,不要退縮,路上有荊棘,我們便劈荊斬棘。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要盡全力拚搏,即使是輸!不忘初心,成功,永遠是留給有決心的人!

Ⅸ 關於弘揚孝心文化的作文300字

現代社會發展如此之快,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解決父母溫飽已經不是問題了。 "養"只是為人子女者對於父母最底限的機械勞動而已了。現代人的腦海中雖然種植著孝順的種子,終究沒有真正的發芽、開花。那種子只是一種潛意識中強加給自己的責任------父母就得我養活。

活是活著呢,活得咋樣?你給父母拿來山珍海味,但是就隨手往桌上一礅,然後冷淡無比的來一聲:「吃吧。」看見老娘在洗衣服,很不耐煩地來句:「我來。」這就是孝?孝敬本應使父母快樂,你就那麼多不耐煩,他們能樂得起來嗎?父母只需要物質上的「養」,就不需要精神上的「敬」?不但需要,而且老人需要的比我們更多。缺少了「敬」的「養」,一定是態度出現了問題,這個態度問題主要還是在於為人子女者的孝心不是根於誠篤。

孝道作為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作為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准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孝道被當作封建糟粕遭到否定。的確,傳統孝道不免糟粕。孝經有雲:「毛發色膚取之於父母,稍有損耗是為不孝」,這有些苛刻;丁蘭「刻木求親」稍有做作與誇張;郭巨「埋兒奉母」之舉也未免迂腐。「順者為孝」也有些不人性;至於「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讓子亡,子不能不亡」就更讓我們難以接收了。我們這么想不為過。我們不需要那麼做,更不必要那麼做,可是孝道本身所具備的美德特質我們沒有資格否定。

孝道作為維系和促進以家庭為細胞的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絕對應該發揚光大,而且誓在必行。從風俗角度上說,這更是極為重要的。元代張養浩說:「蓋自上而下者謂之風,因上而成者謂之俗,故風俗,國家之元氣,風俗厚則元氣盛……風俗薄則元氣衰……」元代御史上奏時也說過:「國家以風俗為本,……而風俗厚為治之至要也。」對於當今社會的風俗如何,筆者不敢妄下言論。簡單說來我們起碼得有個全國上下都一致的觀點吧!

一個民族的強大是因為整個民族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使,有相同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這就形成了強大的民族凝聚力。說到此處似乎與孝道甚遠了,也過於理想化,然而離我們最近的、最實際的、也是最容易普及的統一民風不正是孝道嗎?一個人還不能愛自己的家、自己的家人,又如何去愛別人的家,乃至於國家這個大家庭呢?連最容易的「風」也形成不了,那隻能眼看著「瘋」了。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也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發揚光大了孝道,再談其他的也就不遠了。

閱讀全文

與孝順的會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王莊養老院 瀏覽:268
重陽節給退休老幹部慰問信 瀏覽:123
50歲自然受孕的幾率 瀏覽:611
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英文版 瀏覽:273
父母離異後房子如何繼承 瀏覽:462
老人家去世的輓聯 瀏覽:624
繳納養老保險是否歸法院管轄 瀏覽:632
高三體檢不過關怎麼辦 瀏覽:848
為什麼70歲老人被惡毒夫妻 瀏覽:382
江蘇直招士官什麼時候體檢 瀏覽:159
事業女職工退休工資如何計算方法 瀏覽:454
如何安排老年人的膳食 瀏覽:462
養老保險退保去哪個部門辦理 瀏覽:721
參加什麼工作政審會受到父母影響 瀏覽:570
幼兒園老師體檢都檢查些什麼 瀏覽:166
馬寧激光養生梳如何使用 瀏覽:434
江西萍鄉辦理職工退休要提前多久 瀏覽:437
城市人買農村房養老 瀏覽:144
適合50歲女人用的絲巾 瀏覽:121
蘇州吳園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哪個好 瀏覽: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