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文明家庭孝敬父母先進事跡材料
文明家庭孝敬父母先進事跡材料(精選7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事跡吧,事跡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範事跡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想擬事跡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我整理的文明家庭孝敬父母先進事跡材料,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句古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在我們禪林寺村就有這樣一個愛老、敬老的好榜樣,她名叫楊秀紅,多年如一日,不辭辛勞孝敬長輩,無微不至照料患有半身不遂的母親,盡心竭力贍養年長的父親,她用真情無私的付出在村民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鄉親們的一致好評。
楊秀紅今年39歲,土生土長在村裡,打小就孝敬父母, 結婚後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現在一家人和父母住一起,前幾年奶奶還沒有去世的時候,每當輪班到楊秀紅父親家,楊秀紅總是把奶奶照顧的特別好,從來沒有讓父親在贍養老奶奶的事情上操過心。奶奶由於年事已高,又患上了疾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楊秀紅每次在操勞農活之後還要照顧一家人的飲食起居,每次她都是把好吃的讓給老人和孩子,有時候即使自己身體不適也不捨得給自己改善,總把好菜好飯給老人留著。後來,奶奶又患上了小腦萎縮,常年癱瘓在床,楊秀紅堅持給奶奶端屎端尿、擦拭身體、噓寒問暖,把老人照顧的無微不至。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本來照顧一個癱瘓的奶奶,再照顧年邁的父母和兩個上學的孩子就已經夠她受的了,可楊秀紅母親又患上腦血栓,雖然搶救及時沒有生命危險,但還是落得半身不遂,癱瘓在床,連話都說不清楚了。母親在住院期間,楊秀紅每天都陪在母親身邊,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她身上,她照顧母親絲毫不敢懈怠。等回到家裡,她堅持每天都給母親擦拭、按摩身體,忙完農活回來陪母親聊聊天解解悶,一有時間就攙扶母親鍛煉恢復,老人想吃啥,她總是盡量滿足,從來不嫌麻煩,把老人照顧得舒舒服服、乾乾凈凈、開開心心。常言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這句話用在楊秀紅身上並不合適,到現在母親已經能獨立行走了,原來滿是皺紋和苦惱的臉上總是掛滿笑容。
有人說,孝順老人最大的挑戰是「色難」。千難萬難難不過給老人個好臉色,若在照顧老人時流露出半點不耐煩,就會讓老人很不安心,這樣的情況在楊秀紅家是看不到的,盡管有時候楊秀紅也會遇到難心事,但她從不在奶奶和母親面前表現出來;有時候患有小腦萎縮的奶奶會無緣無故地耍脾氣,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有時候性情暴躁,對楊秀紅謾罵,而她總是面帶笑容,想盡一切辦法把老人們哄開心。就這樣,來來往往,她始終堅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照顧奶奶,孝敬母親,直到奶奶在她家中去世,那年奶奶92歲,患小腦萎縮第四年。照料癱瘓的奶奶好幾年,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雖屬人間常情,但確實是難能可貴。楊秀紅在孝敬長輩方面得到了父老鄉親的絕口稱贊,為我們做出了好榜樣。
楊秀紅父親由於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太好,耳朵基本上聽不見,平時老爺子每頓飯都要喝點小酒,楊秀紅總是盡量滿足,家裡總是給父親備著酒,父親高興的時候,她也總是陪父親喝上兩口,為的是讓父親開開心心。
楊秀紅常說:「誰都有父母,誰都有歲數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兒女,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
沒有豪言壯語,也沒用華麗的辭藻,但正是這朴實簡單的話語卻卻蘊含著大道理。飲水思源,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中華兒女的美德,讓老人安度晚年是每個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上行下效,老人撫養好子女,子女贍養好老人,尊老愛幼的風氣就能一代代傳承下去,只有這樣中華民族的這一傳統美德才能發揚光大。
楊秀紅,用她的善良和孝心為長輩和父母的晚年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也為禪林寺村街坊四鄰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及長輩是我中華各民族的光榮傳統美德,是為人之道最起碼的品質和風格。尖扎縣坎布拉真直崗拉卡村的村民英吉,屬80後的青年,她就是我村有名的孝女,其祖母拉卓,今年已是80歲的高齡,在她的照顧和護理下,老奶奶現在身體健康,精神飽滿,紅光滿面,衣著干凈,發行整潔一絲不亂。步伐猶如中年人,外人相見誤認為是60歲的人,說已經是八十歲的人,誰也不敢相信。
說到這就會聯想到孫女英吉致孝的功勞,英吉是祖母撫養長大的,當奶奶進入老齡以後,長期以來英吉就以驚人的孝心,伺候奶奶,奶奶的被褥衣服都定時拆洗,始終保持潔凈,每天起床後就幫奶奶倒洗臉水,梳頭,整衣服。老人去寺院活動回來,英吉就給奶奶准備愛吃的早餐,晚上睡奶奶的身旁,老人起夜英吉就攙扶奶奶,害怕奶奶摔倒,如果奶奶有病,按時倒上開水,讓奶奶定時服葯,老人想吃什麼就做什麼飯,英吉為了不讓奶奶寂寞,經常跟奶奶拉家常,講笑話,講故事,讓奶奶開心,英吉對祖母精心照料無微不至,因此,奶奶80歲卻像中年人一樣。
英吉不但盡心盡意孝敬祖母,而且也孝敬自己的父親母親,父親已退休數年了,也是花甲之人了,為此英吉處處時
時為父親著想,給父親做喜歡吃的飯菜,時常嬉笑於父親的膝下,為父親解憂愁,父親外出,總是送父親到大門外,親叮嚀萬囑咐,叫爸爸注意安全,規勸父親少飲酒,戒煙,從此身體也好多了,英吉為了敬孝祖母及父母出嫁後也不離開家,常住於娘家,因此,英吉這種孝順的精神,在村內很有影響力,村民們普遍認為像英吉這樣孝順的女孩,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少了,所以,他的孝順事跡是村內年輕人的榜樣,更是80後青年的楷模,雖說英吉沒有做驚天動地的大事情,但是就孝順這點確實一般人長年累月為老人盡孝很難做到,為此,我們村認為她當孝敬老人先進者是無愧的,是應該的,是實事求是的。因此,我們很簡短地寫此材料,因文化水平問題,寫的很不詳細,只是她的楷模事跡的點滴而已。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語有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告訴我們不僅要孝敬父母、愛護子女。還要尊敬其他的老人、像愛護自己父母一樣愛護其他老人;像愛護自己子女一樣愛護其他的小孩。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提倡的尊老愛幼的民風民俗,是孝道的表現。
我在學校是一個認真學習講文明有禮貌的學生,課前我能認真收集資料並做好預習,上課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後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和任務,還能抽出時間認真閱讀一些有益的課外書。不管何時,我見到老師和同學都能熱情禮貌的打招呼,平時與同學團結友愛,熱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學校組織的獻愛心活動,我都踴躍參加。
我從小就懂得孝順父母,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感人故事,卻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表現出來。媽媽身患癌症,爸爸整天上電腦玩游戲,自己用幼稚的肩膀,幫勞累一天的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每次放學幫媽媽去買菜,協助媽媽做好晚飯, 每逢吃飯時,也總是等媽媽坐下了,自己才坐下動筷子,有好吃的,我總是先讓媽媽吃,然後再自己吃;吃飯從不挑食,也不掉一粒飯,總是把碗里的飯吃得乾乾凈凈才完事。飯後幫媽媽洗碗、捶背、揉肩、打洗腳水、洗衣服……把自己的事情都打理好,從不讓媽媽為自己操心。媽媽生日那天,我早上早早的起床,和好面後,偷偷的拿起刀切面,等水開了,我把面條下進去,盡量不弄出一點聲響,等面做完了,媽媽也醒了,我主動給媽媽端過去,大聲地說:「媽媽,您辛苦了,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祝您生日快樂!」媽媽激動的流下了熱淚。同時虛心傾聽爸爸教導,想方設法勸阻爸爸玩電腦,引導爸爸參與家庭活動,使爸爸更多的理解媽媽,關心媽媽,融洽了父母關系。是爸爸媽媽的精神支柱,更是爸爸、媽媽的「貼心小棉襖」。每次出門,進家門總是和家人打招呼,經常把學校發生的趣事和大人分享,遇到困難時也能主動和家人交流尋求幫助……我用自己良好的行為影響著我身邊的同學們。
孝心是一種發自於內心的美好情感—單純的甜美的,自然地,它給予我們的是生活的陽光,生活的雨露。《三字經》中有「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其文。」,自古以來,孝敬父母就是人類必備的美德,在此真誠地希望,我這朵孝順之花越開越艷,越來越美,越開越沁人心脾。
孝敬其實很簡單,平平凡凡才是真。讓我們的每個學生都做個感恩孝敬的孩子!
在小學的校園里,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位秀秀氣氣小女孩,兩道彎彎的眉毛下閃動著兩顆寶石般的大眼睛,她就是六(4)最優秀的學生——陳璇。
陳璇是我們班上的班長。她上課用心聽講,按時完成各科作業,學習成績可好了。每次考試,無論是語文還是數學,她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她的興趣愛好也十分廣泛,喜歡繪畫、唱歌、書法等,去年在全區舉行的書法大賽中還榮獲了一等獎呢!
陳璇同學還樂於助人。在搞好自己學習的同時,還經常幫助其他同學,她深深的知道:「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道理。她每天利用中午的休息時間幫助成績差的同學,有時星期六、星期日也不休息。在她的幫助下,我班的王瑤、張雨芊等同學進步較快,尤其是陳丁同學,由一名差生轉化成了一名優生,我班的整體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有的人在困難的環境里,她會振作精神,靠自己的努力去迎接生活的考驗,陳璇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今年上半年,她的媽媽突然患了頑固性的內風濕病,手腳開始縮小,什麼事也不能做,最後癱瘓。爸爸為了掙錢給媽媽治病,不得不外出打工,照顧媽媽的擔子就落在一個十二歲的孩子身上。陳璇上學之際,盡力承擔家庭的勞動,她買菜、做飯,給媽媽喂飯、喂葯,洗衣服……為了學會做飯,手不知燙了多少次,小小年紀的陳璇正是靠這種身處逆境當自強的精神,挑起了繁重的家務擔子,同時她堅持學習,期末考試還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被評為校三好學生。
生活上自強自立,學習上發憤努力,陳璇同學就是這樣的一個孝敬父母、體貼他人的人。由於她表現出色,年年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
大家好我叫吳天陽,在校我是個孝敬師長、積極向上的好學生;在家是一個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好孩子;在社會上是一個遵紀守法、注重公德的小公民。百善孝為先,學校推行的孝敬教育讓我充分認識到了孝敬父母和長輩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雖然我沒有感人肺腑的事跡材料,點點滴滴中也體現了我對父母長輩那份真真切切的孝敬之心。
每周的孝敬實踐活動記載,我總是認認真真地填寫,而為了這一紙的記載,我做出了不懈地努力。能被評為孝敬之星,更是我美好的願望。當然,評選不是目的,孝敬實踐活動讓我在孝敬父母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快樂。讓我明白了父母含辛茹苦地培養我長大真的不容易,孝敬父母長輩是我應該做的。
每次遇見老師、熟人或長輩,總能聽到我甜甜的叫聲,看到樓下的小妹妹,我總是開心地逗她玩玩。樓下老人沒一個不誇我是一個有禮貌懂事的好孩子。有時跟爸爸媽媽一起出外遊玩,吃剩的果皮紙屑,我總是認真地丟到垃圾桶中,附近沒有垃圾桶的,我也從不亂丟;有好吃的,我總是爸爸一份,媽媽一份,再自己一份;有時,一起回家,看到爸爸媽媽拎的東西挺多的,我總是主動地幫爸爸媽媽拿東西;燒菜時少了什麼油鹽醬醋的,我也總是欣然前往……
孝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對爺爺,奶奶十分孝敬,有什麼好吃的總是忘不了給他們,從來不頂撞他們,孝敬其實很簡單,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出門時和長輩說再見,放學回來和長輩打招呼,吃飯要等大人都坐下來再吃……孝敬長輩最可貴的是長年堅持這樣做,而且要自覺孝敬,照顧長輩。我的爸爸,媽媽工作特別忙,但是他們還是經常抽時間陪陪在鄉下的祖父,祖母,只要我放假他們也總會帶我一起去,使我親眼目睹了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的那份孝心。雖說平時爸爸,媽媽工作壓力都很大,但在爺爺奶奶面前他們從不表現出來,我想那可能是不讓兩位老人家為他們擔心吧,那也是對父母的孝敬吧。在爸爸媽媽行為的潛移默化下,我也深深地懂得了孝敬長輩是多麼光榮的事。
記得有一次,媽媽生病了,爸爸又出差在外,這可把我急壞了,照顧媽媽的責任就落到了我的身上。早上我想媽媽生病了胃口肯定不好,我沉思了一會兒,決定到我家樓下的「大塊頭」餛飩店去煮一碗餛飩,熱乎乎的餛飩一定又香又吃好,我想媽媽一定會喜歡吃的吧!於是我就歡天喜地的去為媽媽買來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飩。我等媽媽吃完了,我對媽媽說:「媽媽我要上學去了,我把葯放在了您的床頭櫃上,可不要忘記吃葯了!」下午放學回到家,我第一件事就是到媽媽房間里去,這時候媽媽好象精神好了許多,我想媽媽一定是按時吃葯,才有好轉的吧!我問過媽媽是不是想吃東西呢?可媽媽什麼都不要吃,只想吃一點暖暖的稀飯,我就幫媽媽熬了一鍋子,媽媽吃到了我第一次做的稀飯,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看著媽媽欣慰的的樣子,我暗暗在心裡下決心,以後不但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還要在學習上更加自覺主動,真正讓爸爸媽媽放心、省心。
我在學校里是老師的'小幫手,我總能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收發本子,發放各種報刊等等。雖然任務很簡單,但是我想只要能減輕老師的負擔,我也覺得很開心。老師就像燃燒的蠟燭,用知識之光照亮我們的心靈,不斷的照顧我們,給我們講課,教我們做人,我要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老師對我們的教育之恩。總之,「百善孝為先」,我要從小學會孝敬,學會感恩,學會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給我們生命,感激父母養育了我們;學會感激老師,感激老師為我們導航,感激老師培育了我們;學會感激社會,感激社會對我們的關愛,感激社會教育了我們;學會感激大自然,感激大自然對我們的恩賜,感激大自然給予了我們;學會感激祖國,感激祖國給我們的榮譽,感激祖國呵護了我們……
我叫孫書洋,是陳相九年一貫制學校七年三班的學生,我很幸運,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爸爸、媽媽還有我,一個很普通三口之家。從小就看著爸爸、媽媽每天忙碌的身影,懂得了父母養育我的艱辛。所以我每天一回家吃了飯就做作業,做好就幫助媽媽洗洗衣服掃掃地,干點零活,雖然我過得比別人忙碌,但我無怨無悔,我會竭盡全力地去幫助媽媽做些零活,只有這樣心裡才會舒服些。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不僅在學習方面很努力,而且孝敬長輩、團結同學、和睦鄰里,在家裡、在學校都有了很好的口碑。雖然我沒有做過感天動地的大事情,也沒有什麼值得感人的故事,但是我帶給大家的溫暖與感動、震撼與美好數不勝數。記得一個寒冷的夜晚,媽媽突然胃痛起來,我半夜起來為媽媽燒了熱水,在給媽媽倒水時,還不小心燒了手,兩手紅腫,但我怕媽媽擔心,忍著劇痛本身用涼水沖了沖,還努力忍住眼淚,連一聲都沒有吭。
不僅對父母是這樣,我對爺爺,奶奶十分孝敬,有什麼好吃的總是忘不了給他們,從來不頂撞他們,孝敬其實很簡單,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出門時和長輩說再見,放學回來和長輩打招呼,吃飯要等大人都坐下來再吃……孝敬長輩最可貴的是長年堅持這樣做,而且要自覺孝敬,照顧長輩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也特別孝順,在爸爸媽媽行為的潛移默化下,我也深深地懂得了孝敬長輩是多麼光榮的事。
在老師和家長的教育下,我在學校也是一個認真學習講文明有禮貌的學生,課前能認真收集資料做好預習,上課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後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能抽出時間認真閱讀一些有益的課外書。不管何時,我見到老師總能熱情禮貌的打招呼,平時與同學團結友愛,熱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於是成為了老師的小幫手,我總能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想只要能減輕老師的負擔,我也覺得很開心。,老師就像燃燒的蠟燭,用知識之光照亮我們的心靈,不斷的照顧我們,給我們講課,教我們做人,我要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老師對我們的教育之恩。
總之,我要從小學會孝敬,學會感恩,學會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給我們生命,感激父母養育了我們;學會感激老師,感激老師為我們導航,感激老師培育了我們;學會感激社會,感激社會對我們的關愛,感激社會教育了我們;學會感激大自然,感激大自然對我們的恩賜,感激大自然給予了我們;學會感激祖國,感激祖國給我們的榮譽,感激祖國呵護了我們,我一定會努力學習,回報父母,來報效祖國!
人生五倫孝為先,「孝」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被認為是人的一種基本美德而千古流傳,無數的孝子唄稱頌、謳歌,孝子的事跡被人們千古傳頌。薛冠華就是一個為人誠實、孝敬老人的好同志。 父親因病去世了,母親獨自一人把三個孩子撫養成人,當年一家人吃了很多的苦。大哥45歲時得白血病去世,三弟外出打工,薛冠華暗自發誓以後一定要好好對待母親,給母親最好的慰藉。讓母親晚年會幸福快樂,自此以後,他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的:
一是平時日子中只要有空,就回家幫助母親做飯,在和家人的日常生活中營造其樂融融的家庭氣氛。讓母親心情愉悅。
二是隨著年齡增大,老人孤獨感日漸增加。為了排解母親的寂寞,閑暇時陪同母親和家人外出旅遊。讓老人解除孤寂。
三是讓老人精神上達到滿足,不讓母親為家庭的瑣事煩心。人到中年事情多,家中的煩惱從不與父母親提起。
四是經常陪同母親檢查身體,有病時細心照料。每次母親生病, 都親自陪護,端茶倒水,送湯送飯。經常囑兒子要關心照顧好老人。
在他的帶動下,家庭團結、和睦,整個家庭長尊有序,形成了老人關心孩子,孩子孝順老人的良好家庭氛圍。對老人恪守孝道,盡心盡力,以實際行動帶動兒子一起孝敬老人,在村裡起到了爭
相盡孝的良好家風,也贏得了街坊四鄰的廣泛贊譽。
;㈡ 身邊好人最美兒媳先進個人事跡材料作文【5篇】
家就像根,永遠是樹葉的歸宿,身邊都有哪些最美兒媳 事跡 呢?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有關身邊好人最美兒媳先進個人事跡 材料 作文 【5篇】,希望大家喜歡。
身邊好人最美兒媳先進個人事跡材料作文【篇一】
泉水最清,孝道最真,奉獻最純。在巍巍積石山下有一戶人家,37年裡,無論小家庭面臨什麼樣的困境,他們婆媳、夫妻始終和和睦睦,被當地人傳為佳話。她是這個家的女主人,也是村民口中的「最美兒媳」,她就是循化縣積石鎮草灘壩村的馬阿乙下。
馬阿乙下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平凡的農家媳婦,用三十七個春夏秋冬詮釋了「孝」和「愛」的傳統美德。她把快樂和溫馨帶給了這個幸福的家庭,她的真誠孝心感染著周邊的群眾,她的感人事跡傳遍十里八村……
久病床前有孝媳
走進馬阿乙下的家,就會看到,院內整潔有序、窗明幾凈,室內的擺設雖然不很豪華卻收拾得井然有序。馬阿乙下88歲的婆婆韓尕阿乙下正坐在沙發上,哄重孫子睡覺。聽到有人走進來,馬阿乙下急忙從廚房走出來,招呼我們。她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和藹可親。
20歲時,馬阿乙下嫁入草灘壩村,與韓放英結為夫妻。馬阿乙下沒有 文化 ,但是從小受母親的 教育 熏陶,未出嫁時就是一個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孝敬老人的女孩。婚後的她挺起柔弱的肩膀,擔起了照顧家庭的重擔,尤其是對患有風濕病常年卧床的婆婆照顧得無微不至。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對韓尕阿乙下老人來說卻是久病床前有孝媳。按理來說,家中母親應該與小兒子住在一起,但是馬阿乙下與丈夫商量,為了方便照顧婆婆,把婆婆接到了自己身邊,省吃儉用攢錢給婆婆四處求醫治病。自馬阿乙下嫁進來,她就日夜陪侍卧病在床的婆婆,白天端水、喂葯、洗衣;晚上陪床、聊天、接大小便……十幾年過去了,當年風華正茂的撒拉艷姑臉上已有了皺紋,一頭黑發也變得花白。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馬阿乙下的悉心照顧下,婆婆身體一天天的康復,可以自己起來行動了。
看著日夜辛苦的馬阿乙下,左領右舍都心疼她。鄰居們告訴記者,馬阿乙下既要服侍婆婆,又要照顧孩子、丈夫,還要到地里幹活,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飯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後去地里幹活,晚上要收拾家務到深夜才入睡。她起早貪黑,披星戴月,任勞任怨,毫無怨言。面對生活里的委屈她也從不爭辯,總是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鄰居們都感慨地說:「親閨女也比不上馬阿乙下這樣的兒媳婦。」
身邊好人最美兒媳先進個人事跡材料作文【篇二】
一個人干一件或幾件好事不難,但幾十年如一日難;一個兒子或女兒堅持服侍雙親能得到別人的誇獎,但一個兒媳婦堅持服侍婆婆卻讓人發自內心感動。
心似明月,侍親無悔。每天給婆婆洗臉、散步、聊天也成為了馬阿乙下的一種習慣。馬阿乙下的大兒子說:「在生活中母親寧可自己受苦,也不委屈每一個親人,他起早貪黑地照顧老人和我們,但是對我們的學習她一點也不放鬆、不馬虎。」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時,馬阿乙下說:「我沒有什麼 經驗 。只想用自己的踏實肯干,給孩子們樹立個榜樣,讓他們從小就懂得勤勞善良的重要性。」丈夫韓放英還記得,那時候全家靠種地為生,生活的壓力很大,當時他想讓一個孩子放棄學業,但是妻子的一句話讓他改變了想法。「當時她含著淚水說,『為了孩子的教育我寧可賣血也要讓他們讀書』。」看到柔弱的妻子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的決心和堅持,韓放英退步了,雖然家裡貧困,但是孩子的教育耽擱不得。
馬阿乙下的二兒子告訴記者,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即便是家裡只有一塊饃饃,父母讓孩子,哥哥讓弟弟,誰都捨不得吃,最後他只能拿著饃饃挨個往奶奶、哥哥、弟弟嘴裡塞。就這樣,一家人你一口、我一口把饃饃吃掉了。他回憶,雖然只有一小口,但甜蜜的滋味卻久久地留在了每個人的心裡。「家裡即使只有一塊餅,我們也要讓孩子知道分享,懂得擔當。」馬阿乙下說。
供三個孩子上學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馬阿乙下把孩子的教育看得比任何事都重要。而從小懂得了感恩和分享的孩子們,也把父母的辛苦看在眼中,個個品學兼優,懂得為他人著想,一個個都考上了大學,參加了工作。
身邊好人最美兒媳先進個人事跡材料作文【篇三】
馬阿乙下常說,自己家和其他家庭一樣,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很平凡。但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瑣碎、柴米油鹽中,他們用互敬互愛,尊老愛幼的行動,共同經營著幸福。
如今,馬阿乙下的兒子們都已成家立業,因為二兒子和三兒子常年在外工作,照看孫子的負擔也落在了她一個人的身上,而且一照看就是5個孫子,這對於她來說可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但是馬阿乙下沒有半句怨言,他們一家與大兒子兒媳婦生活在一起,在她的言傳身教下,兒媳們與她也是和睦相處,其樂融融。馬阿乙下的大兒媳婦說:「俗語說,盤子和碗都有碰到的時候,但是婆婆和我們兒媳婦之間從來沒有吵過嘴,而且婆婆待我們如自己的女兒,從未埋怨過任何事。」
互敬互愛是家庭和睦的基礎,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古訓有言:百善孝為先。馬阿乙下凡事以身作則,作為兒媳,她關心老人,孝順老人,任勞任怨;作為婆婆,她與兒媳互相體諒,互相理解;作為母親,她培養孩子節儉、謙遜、自強的良好品質,教育他們獨立自主、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為了履行好兒媳、婆婆、母親的多重角色轉換,馬阿乙下總能巧妙協調好家庭事務,使整個家庭和諧融洽,和睦共處。她把大部分時間都留給了家人,哪怕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聊天,也是幸福快樂的。她說:「在一個家裡始終要寬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員,做到『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懷』。」正是因為她的努力,這個家,成了婆婆、丈夫、孩子們溫馨的港灣。
身邊好人最美兒媳先進個人事跡材料作文【篇四】
「以前總覺得癌症這個字眼很遙遠,誰知道竟然發生在了最親的人身上。」回憶起16年前丈夫徐金欒診斷為食道癌時的情景,王建芹仍覺歷歷在目。丈夫徐金欒生病前是一家鄉鎮企業的負責人,王建芹擔任村計生主任,自結婚以來,王建芹和丈夫便是大家眼中的恩愛模範夫妻,十幾年來相互扶持感情深厚。兒子聽話懂事在學校擔任班幹部,一家人其樂融融,幸福甜蜜,街坊鄰里無一不羨慕。「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以為是聽錯了,我反復和醫生確定之後甚至都不敢相信,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吃不下睡不著的,感覺像是天塌下來一樣。」
「當時沒有農村合作醫療,治療癌症的花銷又很大,日子一下子就變困難了。」平日里健康的丈夫一下子病倒,傷心之餘,更是讓王建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能借錢的都借了,他走那年我們連過年的錢都沒有。」懂事的兒子心疼母親奔波勞累,幾次想輟學打工為王建芹減輕負擔,王建芹都堅決反對,她告訴兒子:「家裡有我,你只管安心讀書,不管是你爸爸的病還是你的學費,就算是砸鍋賣鐵我也會你們供著。」直至2005年丈夫去世,三年半的治療和給兒子上大學的費用花掉了家中全部積蓄,更是欠下了許多的外債。
對於丈夫生病後導致的經濟壓力,王建芹沒有絲毫怨言,反而在日常生活中對丈夫的照顧更加細致。「一是怕他心理上接受不了,再就是得這個病真是受罪。」因為是食道癌,丈夫經常會幾天沒法吃東西。「不能吃,但是他看到吃的吃不了又難受,我就乾脆不做飯,陪著他一起不吃。」
柔中帶剛,不屈命運勇抗爭
2006年7月兒子大學 畢業 回到膠州,經過考錄獲得了一份穩定的工作,王建芹很是欣慰。「孩子有出息,他爸在那邊也能放心了。」兒子工作順利,小孫女也滿兩周歲,辛苦了半輩子的王建芹剛要鬆口氣,卻又在2012年6月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
「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是真沒忍住,當即就哭了出來,心想老天怎麼就這么不公平,怎麼就不能讓我過幾天安生日子。」一開始兒子擔心她受不了打擊,想著該怎麼安慰她,最後還是她反過來開導兒子:「兒子,不要怕,媽媽是不會就這么被癌症打倒的。兒子你要堅強,安心工作,媽媽沒事。」同時她囑咐兒子不要把自己得病的事情告訴公婆,「兩個老人年紀大了,不能讓他們再跟著擔心。」
「癌症這個東西你越把它當回事它就越囂張,生病之後我照常過日子。也許是我的堅強感動了老天吧,手術後我的身體逐漸好轉,病情也沒有反復。」照顧公婆,照看孫子孫女,患病後的王建芹仍繼續熱愛生活,繼續努力工作,直至現在身體完全恢復。
母慈子孝,守得雲開見月明
自2005年4月底丈夫去世後,工作、種地、照顧公婆,供養兒子,家裡家外全都由王建芹一人操持。「兩個老人身體都不好,每天都會過去給二老送飯、收拾衛生,天冷了早晚給他們燒炕。有的時候一早去鎮上開會,早晨也都做好飯送過去,風雨無阻,從沒有落下一天。親閨女也就做成這樣了。」說到王建芹的孝順,街坊鄰里無不點贊。除了日常生活的照料,給公公、婆婆操持著過生日,逢年過節都給他們添置新衣物。一直到2008年公公去世,2016年婆婆去世,王建芹都一直這樣堅持著照顧這兩位老人,「從嫁過來,兩位老人都待我如親閨女般,兒子小的時候幫我們帶孩子,他們老了,我照顧他們也是應該的。」
丈夫去世後,周圍人甚至包括她的兒子,看她上有老下有小的照顧實在辛苦,勸她趁年輕再找個伴,都被她一一回絕:「丈夫已經去世,如果我再婚離開了這個家,那公公婆婆和兒子怎麼辦,所以不管再難,我也要守著這個家。」
「不過現在日子好了,兒子兒媳也都特別孝順,吃的穿的用的都不用我操心。王建芹對生活充滿著感恩,「我現在身體也很好,能看著孫子孫女一天一天長大,覺得很幸福。」
對家人百般呵護,對命運頑強抗爭,對生活充滿希望,王建芹的 故事 被十里八村傳為佳話。而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卻是:「我就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婦女,我只是做了每一個妻子、母親應做的事,盡了每一個兒媳應盡的孝心。」
身邊好人最美兒媳先進個人事跡材料作文【篇五】
楊麗華,女,現年37歲,曹家鎮栗新村人,祖籍江西省贛州市,1999年與大她11歲的栗新村吳雄初結婚。婚後育有一男二女,兩個人恩恩愛愛,和和美美,勤勞持家,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是一個幸福的好家庭。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2014年,一場災難,無情地砸向了這個本來就幸福平和的家庭,砸向了溫柔體貼的楊麗華身上,砸向了三個幼小孩子的心靈,溫馨的港灣就此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丈夫吳雄楚在一棟高樓貼外牆磚時,不慎失足從23樓墜落到11樓,還好被一個障礙物攔在了11樓,否則不可想像了。但是丈夫被摔成重傷,多處骨折,頸椎五六節脫落,脊髓嚴重受損,腰椎盤變形,最終導致上下肢癱瘓,無法行走,釀成了終身殘疾,真是一失足成千古「痛」。
一個30多歲的女子,面對晴天霹靂般地打擊,換作一般女子,是無法接受的,也無法支撐的。也許是愛情的鼓舞,也許是母愛的驅動,也許是孝心的萌動,楊麗華女士用頑強的意志,耐心,誠心,愛心,堅持了下來。全家人的生活起居和所有的重任,都別無選擇地落在了她柔弱的雙手上和肩膀上。閉上眼睛都能想像,等待她的會是多麼艱難的情景,會是多麼嚴峻的考驗和煎熬。為丈夫端屎端尿,洗澡,擦背,半夜三更要翻身,造成她經常失眠,頭暈腦脹,還要喂丈夫的飯。五年來,天天如此。由於要照顧丈夫,五年才回了兩次娘家。但娘家的父母親很理解支持她,也很有家教,從小對她一直要求嚴格,教育有方,父母親的支持使她更加堅定不移地走了下來。
除了丈夫癱瘓了,她的婆婆也是一個需要她關心和照顧的對象。婆婆是一個間歇性精神病人,經常外出不回家,真是操碎了楊麗華的心。每次都是她挨家挨戶爬山涉水找回來的。一次,婆婆失蹤了,找遍了附近的村子,找了好幾天,沒有音訊。楊麗華心急如焚,茶飯不思,精神萎靡,她真是太難了,焦急的同時還需要照顧病懨懨的丈夫?,早上五點還要給子女做飯上學,公公現年76歲了,身體也不好,也是需要楊麗華照顧的對象。過了半個月,終於得到消息婆婆流落到了安化縣梅城鎮,她立即租車趕到了梅城,找到了心愛的婆婆,這時,她抱著婆婆傷心地哭了……
有一股暖流叫感動,總有一個故事叫奇跡,總有一種事業叫傳承,總有一種感嘆叫做孝心無價。?孝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美德,古往今來都流傳著一句話百德孝為先,幾千年來,一個又一個故事帶給我們不斷的感動,我們在體會親情接受感動的時候,也會由衷地感嘆,愛!楊麗華愛的故事,感動天地,響徹山河!
楊麗華家是貧困戶,由於要照顧全家,無法外出打工,家徒四壁,無任何經濟來源,丈夫天天要吃葯,一個月要2000多元,全家的一切開支,純粹就是靠政府救濟的低保金,一個季度僅3100元。被迫無奈,只好讓剛剛高中畢業的兒子放棄上大學的美好願望,去長沙打點零工,解決點零星開支,但這對於家裡龐大的開支來說,可以說是杯水車薪。在問到她是否對政府的政策滿意時,她說:「感謝政府對我的幫扶,幸好有低保金,否則我家就雪上加霜了,但致富還得靠自己,靠自己自力更生,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我雖然家庭遭遇不幸,但我不灰心喪氣,不向困難低頭,願與丈夫白頭偕老,共度難關,願永遠與家人不離不棄……」
當今社會,年輕人都樂於貪玩,樂於享福,樂於牌桌,樂於燈紅酒綠的逍遙。一個37歲芳齡的女子,特別是跨省籍的女子,換作少數別人,遇到這樣的災難和長久的困難,肯定會選擇退縮,選擇新的生活,甚至選擇拋夫棄子,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但從江西嫁過來的楊麗華,沒有選擇離開丈夫和孩子,而是主動擔當,主動承擔責任,用自己的良心挑起了一切不幸。
據村幹部和群眾反應,楊麗華不但是最美媳婦,最美貧困戶,而且鄰里和睦,尊老愛幼,樂於助人,多年來,沒與任何人吵過嘴,受到全村群眾的稱贊。
她丈夫吳雄楚欣慰地說:「我這輩子遇到了不幸,但是遇到了一個好妻子,如果沒有她,我無法堅持下去,全家不可想像會是什麼情景。現在雖然沒錢,日子過得緊緊巴巴,但有了她無私的愛和無微不至的照顧,我這輩子心滿意足了,我真是三生有幸,天賜良緣啊。希望全社會多出現我妻子式的好媳婦……」。
是的,楊麗華的事跡,品德,精神,會永遠感動,激勵和鼓舞著許許多多的人,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向她學習!
身邊好人最美兒媳先進個人事跡材料作文【5篇】相關 文章 :
1. 最美媳婦事跡材料範文
2. 賢內助個人先進事跡材料範文
3. 十佳好婆婆事跡材料7篇
4. 2020感動中國人物周秀芳先進事跡材料5篇
5. 最美勞動者作文800字5篇
6. 最新2020五四最美戰疫青年優秀個人事跡材料範文5篇精選
7. 身邊的好人好事作文5篇
8. 新冠肺炎疫情中英雄人物的優秀事跡材料【5篇】
9. 關於疫情期間感人事跡作文600字精選5篇
10. 2020抗疫黨員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作文大全5篇
㈢ 學生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
學生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可以起到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擬起事跡材料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我整理的學生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2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孝老愛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做為新時期的小學生,要把這種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我是聽爸爸媽媽講「孔融讓梨」、「卧冰求鯉」的故事長大的。爸爸媽媽以身作則,孝敬老人,和兄弟姐妹們和睦相處。我從心底就種上了孝老愛親的`「種子」,隨著我的成長這顆「種子」逐漸的發芽生根。人類的愛首先是愛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在家裡,我盡最大的努力幫爸爸媽媽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有好吃的,我會像孔融一樣先讓爸爸媽媽吃;在爸爸下班回到家的時候,我會給他端上一杯熱茶,在媽媽忙完一天的家務活後,我會給她按摩。有一次媽媽生病了,爸爸不在家,所以我接受了照顧媽媽的任務,給媽媽端水喂葯,幫媽媽蓋被子。當時媽媽很感動,我也非常開心!
在院子里,我見到認識的叔叔阿姨我都會主動向她們問好。主動幫老爺爺、老奶奶拎東西。在外面會主動給老人讓座。今年的中秋佳節,我和媽媽帶著滿滿的愛去看望了住在第三福利院里的老人們,送上我們親手做的冰皮月餅和物質,陪著老人們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一起分享節日的溫馨!
大家都誇我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我會以此為鼓勵繼續努力,做一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團結鄰里的優秀小公民。
在學校,老師教育我們做人要講道德,懂禮儀,教育我們以熱愛國家、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做為日常行為的准則。我謹記學校老師的教導,尊敬師長,和同學們團結友愛,熱心的去幫助需要幫助的同學。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深深地體會到,孝老愛親是溫情、是動力、更是一種美德,是一座人與人之間架起的愛心橋梁。我會以此為起點,更加努力,使自己成為一位孝老愛親的美德少年。
李琳慧,12歲,松溪縣渭田小學六年級(3)班班長。她心地善良,獨立自強,尊敬師長,勤奮好學。一直來,她本著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關愛親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努力做好自己,把自己打造成既是爸爸媽媽的好女兒,奶奶的好孫女,外公外婆的開心果,也是老師的好幫手,同學們的好榜樣,新時代的好少年。
打小起,琳慧就是大人眼裡最為懂事的孩子。鄰里的朋友還整天在媽媽懷里撒嬌哭鬧時,她就在許多方面學會了自理自立。還是琳慧3歲時,她就開始學會自己吃飯,從不要大人喂;學會洗臉,學會上衛生間。上幼兒園後,其他小朋友整天哭哭啼啼,她卻從不哭鬧,還會幫老師哄其他小朋友。家裡要是來客人,她會招呼客人坐,為客人端茶送水,且從不在客人面前亂跑亂鬧。
上小學後,她越來越懂事了。她把爸爸媽媽對她的愛轉化成刻苦學習、勤儉節約、尊老敬老的動力,深受鄰里、親友的誇獎。由於爸爸外出務工,家裡所有的農活都媽媽承擔。除了農活,媽媽還要買菜做飯,洗衣拖地;還要照顧琳慧年幼的妹妹及琳慧的爺爺奶奶;還要輔導琳慧的功課,很是辛苦。懂事的琳慧每天一放學回家就認真地做作業,不讓媽媽操心。做完作業就開始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洗菜,燒火,掃地,收拾房間,帶妹妹玩。晚上,媽媽做完了一天的活,累得腰酸背痛,她就拉媽媽在沙發上坐下,先送上一杯杯熱騰騰的茶水,再幫媽媽捶背揉肩,接著說故事,講笑話,唱歌給媽媽聽,讓媽媽的勞累因為有了她的關心而減輕了許多。一次,媽媽生病了,晚飯也沒吃,就躺下睡,她立即煮了碗面,送到媽媽床前,看媽媽吃了才又拿了自己貯錢罐的錢到村裡的衛生院給媽媽抓葯。然後為媽媽端上開水,看媽媽把葯吃了,又搬來凳子,一邊做作業,一邊守著媽媽,直到媽媽感覺好多了熟睡過去後,琳慧做完了作業後才安心去睡覺。
琳慧不僅是對媽媽這樣,在家這樣,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是這樣,對鄰里鄰居都這樣。
琳慧的爺爺,奶奶年事已高,生活起居很不便,琳慧又成了他們的好幫手。首先是三餐之前,琳慧都要為他們備好碗筷,親自請他們吃飯,然後親自為他們裝飯、添飯。有段時間,爺爺卧病不起,琳慧又總是和媽媽輪流前去送飯送水送葯。也會像陪媽媽那樣陪爺爺奶奶講故事,唱唱歌,逗爺爺奶奶開心。琳慧的外公外婆住在另一個村,離琳慧家步行要一個小時。但這不影響琳慧每個星期都徒步去看望外公外婆一次。對於外公外婆,琳慧也就如同對爺爺奶奶一般,所以每當琳慧一出現在外公外婆的眼前,外公外婆總是臉上樂呵呵。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婆,爸媽媽過生日時,琳慧都要親自製作一份小禮物,給他們一個驚喜。一張精緻的賀卡,一個創意的模型,讓他們沉浸在無比的喜悅和幸福當中。
離琳慧家不遠有個老人活動中心,平日里,爺爺最愛上那去玩了。在那裡爺爺愛和其他的老爺爺們一起喝茶,聊天,下下棋棋,摸摸牌什麼的。許多小朋友們也愛隨大人上老人活動中心去玩,琳慧也常跟著爺爺一起去。但琳慧卻與眾不同,其它小朋友往往會在那兒一起捉迷藏,大聲吵鬧,而琳慧總是一到那就去找來掃帚幫忙打掃衛生,接著整理一些被弄凌亂了的物件,等很多老人來玩時,他又開始為這些老人們送茶添水。得空後就安靜靜的看大家下棋,玩牌,或取出隨身帶來的課外書,認認真真的看。
不僅如此,在生活中,她還是個勤儉節約的好孩子。她從不吵著鬧著要媽媽給她買新衣服。衣服舊了她照樣高高興興地穿著上學。媽媽的.朋友 家小姐姐的衣服穿小了送給她,她也都不嫌棄。每當取得好成績,爸爸媽媽說要獎勵她,她從不像別的孩子開口要錢或要什麼貴重禮物,而只讓爸爸媽媽買一本她喜歡的書作為獎勵。
在學校里,她總是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處處為樹立良好班風、班紀的發揮帶頭示範作用。學習上,她刻苦勤奮,她說要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媽媽為她的付出。工作上,盡職盡責,班級管理得有條不紊。
琳慧同學的尊老愛親,勤奮好學,聰明懂事的事跡,也為她自己贏得廣泛的榮譽。在渭田小學的就讀的六年間,被評為三好生三次,被評為優干二次。學校評的十佳少年,八德之星,她也榜上有名。但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琳慧同學身上表現出的尊老愛親的中華美德,才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和推崇的。
蘭萍同學1——5年級以來一直非常要求上進,積極參加各項活動並取得了佳績,成績和能力突出,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 她的學習方法好,成績佳,因此學習成績在班級名列前茅。她不但學習成績好,而且學校的各項活動她都積極參加,比如詩歌朗誦比賽等。在學校和老師的關懷幫助下,在父母的疼愛和自身的努力下,蘭萍同學一直都很優秀,她全面發展,時刻以高標准嚴格要求自己,激勵自己,不懈努力。她專心學習,勤學善思,不懂就問,常主動與老師同學交流,從中獲益非淺。她堅持用知識充實自己,喜歡廣泛地閱讀書籍,培養了一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堅強的意志,這對於她解決學習上的難題有很大幫助。
她尊敬師長,她發自內心的尊重與敬愛,校園內總能聽到她親切的「老師,您好!」
她關心同學,及時送生病的同學到醫生那裡,從來都是盡心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學習上幫助同學解答難題,她以一顆真誠的心,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無論何時都深受同學的擁護。
在班級事務上是老師的得力助手,不僅積極完成老師交給的工作,而且能主動幫助老師管理班級,在工作中,講求方法,不僅帶動了全體同學,而且得到老師的信任,同學的喜愛。
老師的 言傳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她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種子,使她一天天茁壯成長成一名品學兼優的小學生。在家裡,她是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 獨立自強的好孩子;在學校,她是位勤奮學習,心系集體,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的優秀少先隊員;在社會,她是位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
在家裡,她尊敬長輩,孝順父母,照顧年邁祖母。,她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常年有病的祖母行動不便,她會幫著倒水端飯還和陪爺爺、奶奶聊天。打掃衛生、收拾房間是她幫媽媽周末的必修課,自己的事情自己獨立完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好,是她對自己的一慣要求。因為她家庭里充滿歡笑、和諧。
在學校,她勤奮學習,努力學好每一門功課。在知識的海洋里,她,不斷的學習和總結, 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她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從老師的辛勤耕耘中,一點一滴積累著收獲;從老師的諄諄教誨中,不斷塑造日益豐滿的自我;與同學 們在互學互比中取長補短、一起進取;與同學們在交流探求中學習借鑒、共同提高。對於班集體這個團隊的榮譽她倍加愛護,只要是集體活動都會有她快樂的身影, 只要是班集體的事情都會有她主動承擔任務,同學之間的友誼她會特別珍惜。在老師心目中她是好幫手,在同學心目中她是知心夥伴和學習榜樣。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類活動,對學習和生活充滿了熱情和自信,與同學 們在互相幫助中茁壯成長。
在社會,她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熱心公益活動。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磨煉自己的毅力。最有意義,最令人難忘的就是在汶川、玉樹大地震後,她積極為災區孩子獻愛心,不僅自己主動把平時攢的 零花錢全部匯到災區,還帶領全班同學,爭取身邊的親人、同學和朋友積極為災區孩子損款。並通節約與災區的小朋友共渡難關,她用一顆熾熱 的心感動著身邊每一個人。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她正用愛心、恆心、信心、誠心托起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
;㈣ 孝心之星事跡主要材料
—— **小學「孝順之星」楊雨欣事跡材料
楊雨欣,女,10歲,**小學四(1)中隊長、英語科和數學科代表。她是個謙虛好學、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的學生,同時也是個陽光的小女孩。她興趣廣泛,喜歡音樂、美術、書法、體育、舞蹈等。
與許多同齡的孩子一樣,楊雨欣生活在一個和睦的家庭里,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關心下健康地成長,也在老師們的呵護下快樂地成長。她有樂於助人的行為,有心存感恩的言行,在校是個孝敬師長、積極向上的好學生,在家是個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好孩子;在社會上還是一個遵紀守法、注重公德的小公民。
每次遇見老師、熟人或長輩,總能聽到楊雨欣甜甜的叫聲;看到鄰居的小弟弟,她總是開心地與他一起玩耍。有時跟爸爸媽媽一起出外遊玩,吃剩的果皮紙屑,她總是細心地丟到垃圾桶中,附近沒有垃圾桶的,也從不亂丟;有好吃的,她總是爸爸一份,媽媽一份,再自己一份;有時,一起回家,看到爸爸媽媽拎的東西挺多的,她總是主動地幫爸爸媽媽拿東西。媽媽頸椎不好,經常頭痛,她看見媽媽不舒服了,主動給媽媽按摩,及時拿葯倒水。
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楊雨欣對爺爺奶奶十分孝敬,有什麼好吃的,總是忘不了給他們,而且從來不頂撞他們。每次吃飯,她都要等大人們全都坐了下來,她才吃。一吃完飯,主動幫媽媽收拾碗筷……
「誠實守信,好好學習」是父母送給楊雨欣的生活准則。(www.fwsir.com)父母對她要求比較嚴格,但不是沒有原則的嚴格。楊雨欣對朋友比較真誠,雖然因為年齡小的原因,在某些時候還是有犯錯的時候,但是只要父母給她指出來後,她肯定會虛心接受。她說過,「爸爸媽媽批評自己的孩子,總是為孩子好的,如果不管自己的孩子,反而是害了孩子。」 楊雨欣為了實現父母的期望,在學校里也能好好學習。當父母因工作繁忙時,她就自己做早飯,以此來減輕父母的負擔。她時常會和父母在一起講個笑話,說說在學校的狀況,讓父母對她的學習放心。楊雨欣父母的同事,常常誇獎她,「真是個懂事,孝敬的孩子!」
楊雨欣在學校里是老師的小幫手,總能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收拾清潔用具,維持班級紀律,收發作業本,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同學等等,雖然任務很簡單,但是她感覺:只要能減輕老師的負擔,便覺得很開心。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從古到今,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今天,對孩子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孩子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㈤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
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3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屬於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事跡材料而煩惱吧,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孝老愛親個人事跡材料,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泱泱中華,禮儀之邦,道德傳統,源遠流長。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做人的本分。美林鎮旺業甸村王義霞,就是這樣一個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有著最朴實、最真誠美德的人。
王義霞,1956年10出生,年逾花甲的她性格率真,待人熱情,做事麻利,樂於助人。王義霞一家四口人,她本人20xx年在美林鎮工商所退休,丈夫現在美林鎮中心校工作,兒子有自己的小公司,女兒在錦山中學任教師,都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家庭。
王義霞的孝順在村子裡遠近聞名,她不僅孝順自己的父母公婆,還義務擔當起了姨公公、姨婆婆的晚年生活。自1992年起王義霞夫婦就開始照顧無兒無女的姨公公、姨婆婆。姨公公身體一直不好,王義霞在照顧姨公公期間還沒有退休,那12年間,工作家庭兩方面的壓力,加之孩子正直教育的關鍵時期,鄰居說,王義霞是起的最早的睡的最晚的,因為白天單位有工作,她只能在上班前和下班後擠時間。春夏要耕種老人的地,秋天要為老人准備過冬的柴,冬天的時候還擔心屋裡冷,每天都要去老人的院子照看。丈夫那時候還在教學一線,擔任班主任,王義霞總說,家裡的事還是女人要多做。所以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工作,不讓丈夫有後顧之憂。上有老下有小,王義霞總是說,誰的家裡沒老人誰的家裡沒孩子,咬咬牙都過去了。20xx年,她的姨公公安詳的離開了人世。
到王義霞家走訪時才發現,原來她的姨婆婆是聾啞人,八十幾歲高齡的老人,精神奇佳,心態特別好,雖然沒有言語上的交流,但是短暫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勢、動作告訴我們,多虧了這個外甥媳婦。老人指著新蓋的房子,又指了指王義霞夫婦,聽鄰居說了我們明白,難怪老人的院子看起來比王義霞夫婦的院子要整齊寬敞,原來20xx年王義霞夫婦花7萬元給老人翻蓋了新房,難怪老人一直在指她的新房子。老人又指了指自己的額頭,指了指王義霞,表情很痛苦,聽王義霞解釋明白,前些天老人不小心摔破了頭,縫了三針,在錦山照顧孫子的王義霞聽說之後,馬上趕回來照顧老人。人不是鐵打的,本來患有心臟病的王義霞,在照顧老人期間,勞累和心疼使她心臟病發作,20xx年6月趕往北京安貞醫院做了心臟支架手術。在手術期間,丈夫、兒子、女兒寸步不離的照顧她,她感動的直落淚;人家說,付出總有回報的,丈夫的體貼、兒女的孝順那都是她的點滴付出的回報。
王義霞用她的溫情細心照料老人,為老人排憂解難,為他們撐起一片睛朗的天。她的孝賢行為對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範作用,兒子目前經營一家列印噴繪店,女兒在父親的影響下也成為了一名教師,兒子和女兒都非常孝順。王義霞常說:"孝敬、照顧老人是應該的,也是做人的根本。"她的一雙兒女也總說:"媽媽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樣".王義霞是兒子和女兒的第一任好"老師",在他們的成長中托起一片風帆;她用真愛全心支持著丈夫的工作,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生活中溫馨的"港灣",在她身上無處不展現著一個東方女性的美德:善良和賢惠。
王義霞同志她就像一棵大樹,在炎炎夏日裡為每一個路過樹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綠蔭,沒有表白,不求回報。放飛希望,自己卻總是守巢。面對別人的稱贊,她總是靦腆的一笑說:"這些都我應該做的呀".最簡單的話語,表達出的卻是最崇高的品質。王義霞用自己一言一行詮釋著一個孝順的晚輩、一個偉大的母親,一個賢惠的妻子最無私的奉獻,在她身上我們也看到了中華民族最光輝的美德。
明孝道、知榮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大力提倡樹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曹汝芬同志以孝道為榮,以奉獻為榮,幾十年如一日,將自己的愛心一點一滴地傾注到年近90歲高齡的父親身上。他用赤誠孝心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曹汝芬同志,女,現年46歲,系涪陽鎮火石嶺村五社普通農村婦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媳、為人妻、為人母的高貴品質,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曹汝芬的父親在75歲時突患腦梗塞,言語不清,行動不便,全靠曹汝芬夫婦照顧護理,而且這一病就是卧床十多年。曹汝芬為了更好的照顧父親,就在父親的病床前鋪設了一張床,和母親一起共同幫助父親穿衣、洗漱、喂飯、按摩、燙腳、倒大小便。每天都重復著這些繁瑣而又必須的護理步驟。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曹汝芬卻用實際行動改寫了這句話。經過十多年的精心護理,曹汝芬老父親以86歲的高壽辭世。
十多年如一日,不怕臟、不怕累、不怕苦,任勞任怨的照顧父母的感人事跡在涪陽鎮廣為傳頌,凡是認識曹汝芬和聽到他事跡的人,無不感受到來自心理的巨大震撼,受到了全鎮父老鄉親的一致贊譽,在涪陽鎮樹起了孝老愛親的榜樣。
在悉心照料卧病在床雙親的同時,曹汝芬還特別注意家庭的和睦。曹汝芬的兩個妹妹一直在外出務工,且嫁出去之後也有自己的贍養義務,因此對於雙親的贍養,曹汝芬夫婦一直都堅持自己獨立承擔。耐心的侍奉老人吃喝拉撒,從不讓老人受一點委屈,受一點傷害,毫無怨言的侍奉老人在床前。對此老人有時深感內疚,但她總是安慰老人:「家裡事我來操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你就安心養病吧」。
"我喜歡,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燈光在等待,我喜歡,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臉龐……"這首名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的歌,就是楊秋雲宋鐵軍家庭的真實寫照。在她們家的每一位成員心中,家是溫暖的心靈避風港,是一生的幸福加油站,而那個家,就是她們共同的愛心維護、托舉起的大家庭。
夫妻和睦是支撐幸福家庭的頂樑柱
27年的婚姻生活中,楊秋雲和宋鐵軍夫妻倆就是這個家庭的頂樑柱,她們的和睦恩愛、互幫互諒,是家庭最堅實的依靠。
遇事多為對方考慮,遇事多為家庭考慮,是她們二人秉持的最基本原則。宋鐵軍是東營市實驗中學的一名高級教師,不論是工作時間還是休息時間,他的心大部分被學生牽了去,"初中階段大量的知識需要學生們快速吸收掌握,靈活運用,引導他們學習書本知識並融匯貫通地思考和運用,是作為老師最基本的原則。"也是懷著這樣的想法,宋鐵軍大把的時間都用在了備課、教課上,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根據學生接受知識的不同進度,為他們分層次制定出測試題,利用課間或上課前的短暫時間,對他們進行分層次的成績提升。學生們的成績提高了,可家庭的重擔卻壓在了妻子楊秋雲一人身上。尤其是20xx年5月,宋鐵軍患上了糖尿病,需要長期服葯、打針,還需要每年定期住院治療,於是,定期給丈夫買葯、測血糖等日常瑣事,丈夫住院時陪床、送飯的事情,又成了楊秋雲的分內事兒,"你把身體養好,把學生教好,這就是你兩個最大的任務。"每次聽到妻子這番話,宋鐵軍心裡都是滿滿的感動。
遙遠路途也阻隔不了孝心
百善孝為先,孝是德之本,是楊秋雲和宋鐵軍對待雙方老人的共同態度,而她們的孝順,也贏得了雙方老人的認可,"有困難一起扛,有幸福一起享,這才是家庭本來的樣子。"夫妻倆對家庭與責任的涵義,有著最朴實的體悟。宋鐵軍的老家在蓬萊農村,因為在東營工作,所以平時與父母相聚的時間不多,每年春節,楊秋雲一定是要到蓬萊陪公公婆婆一起過,27年來從未間斷,她說,一定要讓老人在萬家團圓的日子裡感受到兒女繞膝的幸福。
宋鐵軍姊妹兄弟5人,三位姐姐因為家庭變故在兩三年間都成為單身,家庭狀況很差,看到三個女兒的生活狀況,兩位老人壓力很大,於是,楊秋雲就拿下出更多的耐心陪伴老人,並承擔起兩位老人生活、治病的全部費用。楊秋雲宋鐵軍第一年結婚回老家時發生的一件事兒,成為宋鐵軍母親向親戚們"炫耀"兒媳婦的例子:當時,楊秋雲發現婆婆家裡的.被褥有了幾十年,又硬又沉,她就把她們新棉花新被套的新被褥拿到公婆屋裡,從此之後,定期給公婆替換被褥。每次回家過年,都會給老人買上好看的新衣,老人平時的葯品、愛吃的食品,也回回不落。"過日子就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做起來的,做兒女的就是要把小事做好,讓老人覺得心裡踏實。"楊秋雲說。
四年前,85歲的公公不幸重病,一家三口一直陪在老人床前,為老人端水送葯,開車送老人去醫院檢查治療,為老人臨終前減輕病痛的折磨。公公去世後,楊秋雲很想讓高齡的婆婆到東營生活,可老人離不開蓬萊那熟悉的地方,她們就利用周末時間,頻繁回老家陪伴老人。20xx年11月,婆婆心臟病發作,接到姐姐的電話後,楊秋雲讓姐姐第一時間送婆婆去醫院治療,說"我們現在就出發去蓬萊,帶足了住院費,你們放心。"
楊秋雲的父親今年78歲,是東營市一中的退休高級教師,也是東營市第一批拔尖人才,同事們對他的評價是"好人會一生平安".父親的正直、善良是楊秋雲姊妹四人最好的樣板,隨著老人年歲漸長,楊秋雲和宋鐵軍把老人接到家裡居住,方便平時照顧。當聽說楊秋雲在濟南任教的女兒想買房卻遇到首付資金難題後,老人毅然賣掉自己唯一一套住房,緩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學習一輩子、尊敬一輩子、孝敬一輩子,這樣的品德就是楊秋雲宋鐵軍整個大家庭傳承下來的品德。
父母恩愛是給女兒最好的禮物
父母是兒女的榜樣,兒女是父母的鏡子。每個家庭成員都需要在相互的影響中成長、上進,而父母恩愛就是給兒女最珍貴的禮物。
楊秋雲和宋鐵軍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他們從小教育孩子和夥伴們和睦相處,以誠相待,也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用全局的眼光看事情、想問題。在這樣的家庭熏陶下,女兒成為一個有著寬廣的胸懷的人。20xx年,女兒從陝西師范大學畢業後,通過事業編考試,成為一名正式的小學音樂教師。她每天白天音樂課、學校社團課排得滿滿的,還利用休息時間把黨支部的會議材料、單位職工的人事檔案整理工作接下來。女兒班裡有個自閉症學生,經常在上課時打人、咬人,通過向班主任了解,知道了這個學生的情況後,她總會在課堂內外多給他這一些關愛,後來,這個得到了很多關愛的孩子情緒慢慢平穩了,不但平時的表現好了,學習也進步很大。今年三八婦女節,當這個學生拿下著一朵玫瑰花送給最喜歡的老師時,楊秋雲的女兒特別感動,因為她知道,她把來自家庭的愛播撒到了自己的學生身上,這朵玫瑰花,就是愛心的怒放和回饋啊!
眾人劃槳開大船!如果說每一個家庭都是一艘航船,那麼,每一個家庭的成員共同合力,才能讓這艘船在行駛的過程中,不懼風浪,充滿力量地駛向幸福的彼岸。楊秋雲宋鐵軍夫妻倆,就正在掌舵一艘這樣的航船。
;㈥ 孝順父母的事跡材料
孝順父母的事跡材料(通用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跡吧,事跡屬於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跡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孝順父母的事跡材料(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在x縣x鎮x村有一個和睦、溫馨、幸福的家庭,這個家庭雖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但無數點滴卻匯聚成一個愛心之家,這就是家。,是x鎮x村村民,現年60歲,她勤儉持家、尊老愛幼、忙裡忙外、任勞任怨、默默履行了一個家庭主婦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用自己的愛心凝聚著整個家庭,為老人提供了一個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為子女們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生活氛圍。
一、她是家中的好媳婦
人常說:『婆媳關系最難處』。「好媳婦」說起來輕松,可是做起來,做好那是相當的難,是要付出很多、很多甚至委屈。她沒有同婆婆「紅過一次臉」,始終默默付出,沒有怨言。老年人經常多病,她就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時時提醒要加衣服要吃葯,經常陪她去看病吊針。一年四季婆婆穿的衣服鞋襪都有她置辦。家中的柴米油鹽如有欠缺她都及時購買回來,從不讓別人操心。婆婆人老心不老,對這一切明記於心,逢人就誇她是個好媳婦,也是個好閨女。
二、她是丈夫的好妻子
剛結婚時,丈夫一直在外打工,每逢春節才能回家,家庭重擔自然落在她一個人肩上,伺候老人,照管孩子,洗衣做飯,種地收割等內內外外的活全靠她一個人挑著,她一不叫苦,二不埋怨,結婚時買的幾件衣服穿了很多年,丈夫心裡實在過意不去,每當給她買件新衣服,她總要報怨好一陣,平時也捨不得穿,只有逢年過節或走親戚時才穿。多年來,她沒有逢集上街的習慣,說是上街就得花錢,平時對用水、用電也十分節儉。為了增加家庭收入,她除了照顧老人、教育子女,把家裡收拾的井井有條,她也常勸丈夫不要回家,說她一人能行。就這樣,她成了丈夫的賢內助,減少了丈夫的後顧之憂,丈夫疼她,她更體貼丈夫。在她得病以後,體力漸漸不支。為了能為家庭多出一份力,經常拖著疲憊的身子,依然堅持到地里幹活。丈夫看在眼裡,疼在心裡,面對著倔強不服輸的她,毅然打消了外出了念頭,留在家裡悉心的照顧她。看著日漸瘦消,手上還始終不肯放下農活的她,丈夫說:「要安心陪在她身邊,即使再困難,也要一起挺過去。」
三、她是孩子的好媽媽
有二個孩子,孩子上小學和初中時學習成績一直全校前茅。當時小學生的功課重作業多,大量作業要拿回家完成。她堅持每天晚上手裡的針線活,按時和孩子們「做功課」,陪著孩子讀書,她經常對村裡人說:「自己沒有文化,吃了虧,一定要讓孩子有出息」。為了培養孩子成才,她重視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勤儉節約、吃苦耐勞。除了逢年過節給孩子們買些新衣裳,她一直親手把大人穿過的衣服裁剪做給孩子穿,衣服雖舊,但很合體,經常勤換洗,孩子們也非常樂意。而她也一直默默的履行著一個做母親的義務,深深的愛著她的孩子們。
四、她是村民眼中的好公民
生活中的,尊老愛幼,心態陽光。倡導一家人都勤勞吃苦。同時,熱心幫助鄰里,見到有人出去沒有把門鎖上,她就主動在那裡幫助看守;冬天下雪後,她立即帶頭掃雪,方便大家安全行走。前幾年,村上推廣種植了全膜玉米,她積極響應村中號召,第一個帶頭種植,並說服周圍鄰里,一同響應。第二年,種植的玉米獲得了豐收,帶動了全村群眾的種植熱情。在一個小小社中,鄰里之間通過這個好鄰居而團結、凝聚在一起,擰成了一股繩。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切。不僅家裡的關系相處的和睦,鄰里關系相處的也很融洽,她對待老人以孝心,對待家庭以愛心,為鄰里熱心幫忙,贏得了家人的一致稱道,更贏得了村民們的廣泛贊譽。
蘇換弟是居住在運城市鹽湖區王范鄉下馬村的一名普通居民。她1978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收獲為「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媳」的天倫之樂。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88年,家庭的「頂樑柱」的丈夫因病撒手西歸,只留下老邁的婆婆,年幼的孩子和孤苦無依的她,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她的身上……
當時她的女兒七歲,而兒子只有五歲,她看著兩個年幼的孩子,還有年邁的婆婆,心裡有說不出的苦,但她忍了下來。她決心自己好好乾,一定可以養活得了兩個孩子還有年邁的婆婆。當時家裡有十幾畝地,她就辛辛苦苦種起地來,可是地里有的活是她一個女人家根本幹不了的,而且一年下來,地里的`收獲也不大。她想,這樣可不行,孩子們越來越大,也到該上學的年齡了,以後的開銷會很大,就地里的一點點收入根本不夠家裡的平常開銷。就在她一籌莫展的時候,村裡立了集會,她就和婆婆商量「要不在集會上賣東西吧?」,可是至於賣什麼呢?她就和婆婆在集會上轉了一圈又一圈,終於發現有一個老婆婆賣韭菜盒子,看著生意還特別的好,她就決定也賣菜盒子試一試。擺了幾次攤之後,發現生意的確還可以,她就堅持了下來。家裡的日子也逐步得到了改善,但孩子們正在上學,家裡正是需要錢的時候,所以她就又開始賣涼粉,涼皮,想把日子過得更好。在她出攤的日子裡,婆婆在家也沒閑著,每天為了擇韭菜、洗韭菜、泡粉條,和面,搞好後勤服務。為了多賺點錢,風里來雨里去,她幾乎每天都出攤,逢一四七去馮村趕集,二五八去王范趕集,三六十在本村趕集。每個月也只休息三天,就在這三天里,她也不能閑下來,給婆婆和孩子洗洗涮涮,收拾收拾家裡,還要出去買點材料。
寒來暑往,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在她的堅持努力下,家裡蓋起了五間新房子,女兒出嫁了,兒子也娶了媳婦,如今也當上奶奶了。她雖然掙了點錢,但身體也累垮了,腿關節疼得有時候都走不了路,手上的關節腫得像根香腸,不過她心裡還是美美的,因為孩子們都長大了,也都成了家,婆婆也是紅光滿面的。婆婆看著她的身體狀況,是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婆婆和孩子們多次勸她不要再幹了,再干身體就不行了,可是也說:「我沒事,我坐在家裡也沒啥事,出去一天多少能掙點,也能減輕孩子們的負擔。」
2013年,一向身體很好的婆婆突然生病了,她看著婆婆難受的樣子,她心痛得不得了。把婆婆送到醫院檢查後,醫生說膽結石得做手術,婆婆說什麼也不做,說:「就讓我死了算了,我都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活幾年呀!」可她卻說:「我們母女倆相依為命這么多年,你比我親媽還要親,我不能失去你。」婆婆被她的話打動了,決定做手術了。手術後,她寸步不離的伺候著婆婆,端屎端尿,問寒虛暖的,就連同病房的病友都誇婆婆好福氣,有這么好個兒媳婦。婆婆出院後,但因為年紀大,恢復得比較慢,而且術後還留了個腰疼的毛病,疼的厲害的時候躺著都翻不過身,她就幫著婆婆翻身,脫衣服,洗腳,洗臉,擦身體,慢慢的婆婆的腰疼病好了些。
從丈夫走後,她們婆媳倆就睡到了一個炕上。如今,她們早已情同母女,不是親生勝親生啊。
她的家是一個傳統美德之家,遵循的是「敬老愛幼,勤儉自強,孝行天下,淡泊從容」的人生品格。這傳統美德,給她們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讓她們獲得了精神的力量源泉,在最困難的時候,她們相持相扶,彼此關愛,淌過生活的難關;在漫長的生活長河裡,她們寬容以對,互為慰籍,共享人生的平實和精彩,這細水長流般的愛,將會感染更多的人在平平淡淡中體味真,弘揚善,享受美。
她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但認識她的人都會翹起大拇指由衷地稱贊她是孝媳、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傳承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我於19xx年出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父親兄弟姊妹十個,母親姊妹四個,從小我就生活在一個生活和睦的大家庭里。父母孝敬雙親與兄弟姊妹和睦相處給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著我。時至今日,當我成為別人的兒媳,成為一名母親,我也要像父母一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孝敬自己的父母公婆,為兒子做好表率。
沒結婚時,自己在娘家時可謂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做事粗枝大葉。結婚前,母親叮囑我:結婚了就成大人了,可不能像在家這樣嬌慣自己。在婆婆家要勤快,家務活要多做,要孝敬公婆。我把母親的話牢記心間並身體力行。婆婆身體不是很好。為了我們的婚事,房子裝修時婆婆不讓公公耽誤上班,婆婆自己在家看著工人裝修房子。房子裝好後又忙著操辦我們的婚事。我們結完婚,婆婆累病了。但婆婆是個要強的人,她怕我們工作分心,每天仍堅持早起做飯,晚上我們下班時飯菜已經做好。粗心的我竟沒有發現婆婆生病了。那時我每天早出晚歸,吃完晚飯後,我主動承擔刷碗的任務。每天晚上,我和對象都要到公婆的房間坐坐,有時和公婆聊聊天,有時和他們打打撲克消遣時間,有時一起看電視談三國,為的是讓公婆享受到天倫之樂。結婚一個月後的一天晚上,我們一家四口湊在一起打撲克,公公無意間說漏了嘴,我才知道婆婆生病的事。埋怨對象知情不報的同時我為自己的粗心而自責。婆婆說:「看著你每天騎摩托上班早出晚歸不容易,我怕你騎車分心,才讓宗志(我對象)瞞著你的。我這病也沒什麼,歇一歇就好了。這不現在什麼事也沒了?」我被婆婆那暖人心的話感動了,我動情地說:「媽媽,咱們都是一家人了,以後再有什麼事也得告訴我,別把我當成外人呀!」從那以後,我們一家人相處的更和睦了。
04年由於工作原因,在城裡買了新房,買房時公婆傾其所有,將省吃儉用省下的積蓄給了我們交了購房款。新房裝修時,公公請了40天的假為我們進行房屋裝修,裝修完工時,本來就消瘦的公公更瘦了,我過意不去,給公公買了些補品送回家,公公心疼地說:「買房子欠了那麼多錢,花錢買補品干什麼?這補品我不能吃,快退回去。我們都是一家人,不用這么客套,把錢省下來留著還債吧。你們買房借了那麼多的錢,我們都替您們發愁,什麼時候能還完債呀?」聽著公婆那善解人意的話語,心頭為之一震。「爸媽,你們不用愁,我們每月有固定的工資,而且工資還會逐年上漲,借的外債用不了五年就能還上。看著你為了新房裝修累瘦了,我們心裡過意不去呀!」在我和對象的百般勸說下,公婆才接受了我買的補品。
搬進新房後,我提出讓公婆和我們一起在城裡居住,婆婆耐不住我們的糾纏,來住了兩個月,然後以住在城裡不適應,晚上睡不好覺,想念老家的鄰居為由,又搬回老家住了。雖然現在我們不住在一起了,但每個周末我和孩子都要回老家看望公婆;每年冬天集體供暖時,我總是一遍一遍的打電話,催二老早早到城裡和我們一起住。老公公活著時,冬天供暖時我會讓公婆把老公公接來一起住。樓上的鄰居知道了,見面總誇我是個孝順的兒媳婦。
知道公婆身體不好,我每年都出錢讓他們進行一次全面查體,公婆的醫葯費也全由我們負責。從結婚到現在,我和公婆從沒紅過臉,他們把我當成閨女看待;我把他們當親生父母孝敬。婆婆逢人就說:「人人都誇我們家有個好兒媳,真不知道哪輩子修來的福氣」。
人說家和萬事興,如果家庭和睦了,社會才能和諧穩定。尊老、愛老是子女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因為每個人都有老了的時候,只有我們為下一代兒女樹好尊老、愛老的標尺,讓他們從小在愛的氛圍中接受熏陶,才能讓他們明白:愛心、孝心每個人應該具備的責任和品質。只要愛心無涯,孝心永駐,就能使每個家庭和社會獲得雙贏。
李華,女,漢族,1982年12月出生,吳忠供電局客戶服務中心營業及電費組秦蕊供電營業廳負責人。作為一個80後的獨身子女,她身上沒有絲毫的驕躁,任性與自私。1999年夏天,母親突發心臟病,同時引發左半腦梗塞,右半腦出血,造成右半身偏癱,心臟衰竭。18歲的她把老人照顧得舒舒服服、乾乾凈凈、開開心心,母親發病僅兩個月就已經能獨立行走和說話了。2001年她的父親又患上腦血栓和糖尿病,每一次老人住院,她就放下一切事物,守護在父母身邊,這樣一晃就是好多年。父母生病是不幸地,但是有這樣孝順的女兒,無疑又是幸運的。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在吳忠市供電局就有這樣一個愛老、敬老的好榜樣,她名叫李華,多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照料曾患有腦梗塞、腦出血以及心衰的母親直至康復,作為女兒,她孝順體貼;作為妻子,她溫柔賢惠。十餘年來,她孝敬老人、疼愛丈夫,用生活中的平凡事、點滴情向家人傾注了無微不至的愛,贏得了街坊鄰居、單位同事的一致好評。
作為一個80後的獨身子女,她身上沒有絲毫的驕躁,任性與自私。1999年夏天,母親突發心臟病,同時引發左半腦梗塞,右半腦出血,造成右半身偏癱,心臟衰竭。那年,李華才18歲。母親在住院期間,李華每天都陪在母親身邊,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她身上,她照顧母親絲毫不敢懈怠。等出院回到家裡,她堅持每天都給母親擦拭、按摩身體,陪母親聊聊天解解悶,一有時間就幫助母親鍛煉恢復,把老人照顧得舒舒服服、乾乾凈凈、開開心心,母親發病僅兩個月就已經能獨立行走和說話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本來在照顧一個患有嚴重心臟病的母親,就已經夠她受的了,2001年李華的父親又患上腦血栓,雖然及時發現沒有造成危險,但住院的同時又查出糖尿病,對於這個獨身子女又是一個新的考驗。多年來,李華的父親回憶起他們的每一次住院都還歷歷在目。每一次住院,她就放下一切事物,守護在父母身邊,給他們洗臉擦身,端屎端尿,這樣一晃就是好多年。父母生病是不幸地,但是有這樣孝順的女兒,無疑又是幸運的,2002年,母親做了心臟換瓣術,老人的身體也在李華的精心照顧下慢慢康復。婚後,她還是與老公一起來照顧老人,每年都帶老人出去旅遊一次,在家裡指導父母的飲食。2010年夏天,外公病危住院,由於母親身體不好,李華在下了夜班後顧不上休息,立即到醫院照顧外公,替母親盡孝。
她是父母的好女兒,是單位的崗位標兵,同樣也是丈夫的好妻子,他們夫妻感情融洽、恩愛有加,是親戚朋友羨慕的模範夫妻。丈夫長期戰斗在電力生產第一線上,她作為營業廳負責人,工作也很繁重,但他們倆在工作上都能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上都能相互關心、照顧。夫妻倆下班後總是分工合作做家務,邊做家務邊交流工作情況、商量生活瑣事,溝通感情,如果誰的工作任務重,對方就會主動做好家務,減輕對方的工作負擔。因此,他們夫妻倆很少因生活瑣事而吵架。結婚八年,李華理解丈夫,體諒丈夫。丈夫也體貼她,晚上回來後馬上幫忙做家務,照顧父母,他同樣毫不嫌棄地給老人擦洗、換衣物等,他在妻子父母的心中不是女婿而是兒子
李華,她用愛和行動詮釋了何為孝,是尊老敬老的表率。多年來,她沒有因為自己的孝心而耽誤工作和學習,她是個勤奮好學,永不滿足的有志青年。她在參加寧夏廣播電視大學函授學習的同時,還參加了寧夏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取得了會計專業大專和法律本科畢業文憑。她先後榮獲寧夏電力公司十佳優質服務標兵、吳忠供電局先進個人等榮譽;她所帶領的團隊先後獲得國家電網公司「百佳客戶滿意窗口」,自治區「巾幗文明崗」,全國「青年文明號」等稱號。她帶領的「三心服務隊」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走大街,串小巷,五保戶,殘疾人,聾啞學校,希望小學,清真大寺到處都留下了她的足跡。
在中國社會中,有「人生五倫孝當先,自古孝為百行緣」的傳統訓導,也有「久病床前無孝子」的現實慨嘆。正因為經歷重重磨難,李華的孝心才顯得如此驚心動魄。她所散發出來的人性的溫暖與堅韌,才如此清晰而准確地擊中了我們的神經。飲水思源,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中華兒女的美德,讓老人安度晚年是每個子女的責任。上行下效,老人撫養好子女,子女贍養好老人,尊老愛幼的風氣就能一代代傳下去,將中華民族的美德發揚光大。
大家好我叫吳xx,在校我是個孝敬師長、積極向上的好學生;在家是一個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好孩子;在社會上是一個遵紀守法、注重公德的小公民。百善孝為先,學校推行的孝敬教育讓我充分認識到了孝敬父母和長輩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雖然我沒有感人肺腑的事跡材料,點點滴滴中也體現了我對父母長輩那份真真切切的孝敬之心。
每周的孝敬實踐活動記載,我總是認認真真地填寫,而為了這一紙的記載,我做出了不懈地努力。能被評為孝敬之星,更是我美好的願望。當然,評選不是目的,孝敬實踐活動讓我在孝敬父母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快樂。讓我明白了父母含*茹苦地培養我長大真的不容易,孝敬父母長輩是我應該做的。
每次遇見老師、熟人或長輩,總能聽到我甜甜的叫聲,看到樓下的小妹妹,我總是開心地逗她玩玩。樓下老人沒一個不誇我是一個有禮貌懂事的好孩子。有時跟爸爸媽媽一起出外遊玩,吃剩的果皮紙屑,我總是認真地丟到垃圾桶中,附近沒有垃圾桶的,我也從不亂丟;有好吃的,我總是爸爸一份,媽媽一份,再自己一份;有時,一起回家,看到爸爸媽媽拎的東西挺多的,我總是主動地幫爸爸媽媽拿東西;燒菜時少了什麼油鹽醬醋的,我也總是欣然前往……
孝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對爺爺,奶奶十分孝敬,有什麼好吃的總是忘不了給他們,從來不頂撞他們,孝敬其實很簡單,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出門時和長輩說再見,放學回來和長輩打招呼,吃飯要等大人都坐下來再吃……孝敬長輩最可貴的是長年堅持這樣做,而且要自覺孝敬,照顧長輩。我的爸爸,媽媽工作特別忙,但是他們還是經常抽時間陪陪在鄉下的祖父,祖母,只要我放假他們也總會帶我一起去,使我親眼目睹了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的那份孝心。雖說平時爸爸,媽媽工作壓力都很大,但在爺爺奶奶面前他們從不表現出來,我想那可能是不讓兩位老人家為他們擔心吧,那也是對父母的孝敬吧。在爸爸媽媽行為的潛移默化下,我也深深地懂得了孝敬長輩是多麼光榮的事。
記得有一次,媽媽生病了,爸爸又出差在外,這可把我急壞了,照顧媽媽的責任就落到了我的身上。早上我想媽媽生病了胃口肯定不好,我沉思了一會兒,決定到我家樓下的「大塊頭」餛飩店去煮一碗餛飩,熱乎乎的餛飩一定又香又吃好,我想媽媽一定會喜歡吃的吧!於是我就歡天喜地的去為媽媽買來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飩。我等媽媽吃完了,我對媽媽說:「媽媽我要上學去了,我把*放在了您的床頭櫃上,可不要忘記吃*了!」下午放學回到家,我第一件事就是到媽媽房間里去,這時候媽媽好象精神好了許多,我想媽媽一定是按時吃*,才有好轉的吧!我問過媽媽是不是想吃東西呢?可媽媽什麼都不要吃,只想吃一點暖暖的稀飯,我就幫媽媽熬了一鍋子,媽媽吃到了我第一次做的稀飯,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看著媽媽欣慰的的樣子,我暗暗在心裡下決心,以後不但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還要在學習上更加自覺主動,真正讓爸爸媽媽放心、省心。
我在學校里是老師的小幫手,我總能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收發本子,發放各種報刊等等。雖然任務很簡單,但是我想只要能減輕老師的負擔,我也覺得很開心。老師就像燃燒的蠟燭,用知識之光照亮我們的心靈,不斷的照顧我們,給我們講課,教我們做人,我要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老師對我們的教育之恩。總之,「百善孝為先」,我要從小學會孝敬,學會感恩,學會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給我們生命,感激父母養育了我們;學會感激老師,感激老師為我們的付出,感激老師培育了我們;學會感激社會,感激社會對我們的關愛,感激社會教育了我們;學會感激大自然,感激大自然對我們的恩賜,感激大自然給予了我們;學會感激祖國,感激祖國給我們的榮譽,感激祖國呵護了我們……
;㈦ 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範文500字
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範文500字
篇一: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
田義華,女,廣元市元壩區沙壩鄉紅寨村九組村民。2008年9月,在外打工的田義剛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經過醫院診治,醫院提出要延續生命必須換腎。對田義剛來說,如果不能早日進行腎移植,他的生命只能以分鍾計數了。當他的妹妹田義華得知後,毅然決定把自己的一個腎捐給哥哥。她的決定遭到其丈夫堅決反對,並提出捐腎就離婚。田義華沒有因此而改變,一方面她不斷和丈夫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積極實施自己決定;此舉終究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她不僅捐出了一個腎,還把全部存款拿來支付換腎手術費用,拯救了哥哥的生命。田義華也是遠近聞名的孝順媳婦。其公公去世得早,丈夫又長年在外打工,她便擔負起了照顧孩子和患病婆婆的重擔。婆婆一直以來身體不太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口齒不清楚,行動不便。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而田義華悉心照料著婆婆,毫無怨言,無悔付出,為老人喂飯,梳頭,端屎端尿……十多年如一日,直到婆婆去世。她用無私的雙手托起了婆婆的老年生活,她用自己善良的心照亮了家裡的每一個角落。
篇二: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
我叫××,家住××鎮水泥預制廠,在××一中工作,上有八十多歲的奶奶和五十多歲的父母,全家總共有八口人。多年以來,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鄰里團結,遵紀守法等方面做了一點應該做的事情,下面就幾個方面作以下匯報: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潘柯是XX年初結婚,至今已有四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個院、同吃一鍋飯.我門是這樣想的:父母歲數都大了,他門一輩子經歷的苦難不可勝數,可想而知。隨著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了勃勃生機,我門的日子是越過越好、越來越紅火,但我門絕不能因為生活好了而忘記生我、養我的父母,是他門給了我生命,撫養我門成人,是他門帶我步入社會,教我怎樣作人,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碼的標准,人人都要有一顆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門的良知不但僅埋再心裡,更重要的是落實再行動上,精心贍養我門的父母與奶奶。奶奶從年青時身體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幾次院,爸爸工作忙,每當這個時候,都是我第一個帶奶奶去醫院,盡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堅持到奶奶病情穩定、痊癒後才離開病房。今年夏季的'一個傍晚,天上的雨嘩嘩的下個不停,突然聽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來呀,咱奶病了"我立即趕到奶奶的房間,看到奶奶吃力地低這頭,嘔吐不止.我沒有再多想,立馬撐起雨傘,找車把她送到了醫院,樓上樓下拿葯、輸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點多鍾,直到奶奶病情穩定下來,這才喘了一口氣。常言道:"順者為孝",老人上了歲數,話多嘮叨是經常的,每當這個時候,我都和妻子、女兒講,不能和老人計較小節,尊敬老人是我門的傳統美德.雖然有些話年輕人不愛聽,但絕無惡意,我門要耐心聽,等聽完再作解釋,這樣就會化解某些誤會.所以結婚幾年來,一家人關系一直很融洽,從沒紅過臉、吵過架.好心就有好報,我門對父母、奶奶的精心照料,同時也換取了她們對我門兒孫的疼愛,每當工作都忙的時候,父母總是能給我門燒好開水、作好飯菜,奶奶還能照顧好小孩子,使我門安心工作.
二、兄弟團結、妯娌和睦
我們堂兄弟六個,雖然都已分家過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門是分家不分心,每當家庭有事或困難的時候,總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決困難的辦法,特別是對待老人的問題上,我門都是爭先恐後地孝敬她們。比如:每當奶奶住院交葯費的時候,我們兄弟六人都是爭這去交錢,爭著在醫院照奶奶。我們之間相互謙讓、相互體諒,從不為雞毛蒜皮的事計較,都本著以和為貴的態度對待對方,每年孝敬父母贍養費都是多給。您敬我一尺、我敬您一丈,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兄弟之間、妯娌之間從不因一些鎖碎的小事而破壞家庭和睦.有些兄弟之間、妯娌之間鬧矛盾都是小事引起,他門之間的問題得不到解決,什麼也沒得到,到是受到了別人的指責,是背著不忠不孝的罵名,最終走上法庭.我門要本這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的態度,本這吃虧是福的心態.這樣才能處理好他門兄弟之間、我門妯娌之間的關系."這些年來,正是她門的高風亮節,大仁大義的作法,使我門這個大家庭和睦幸福,讓四鄰羨慕,並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稱贊。
三、鄰里關系
我的家住再一個不太大的院子里,周圍有零幾戶人家,這些年來,我門家從未和鄰里產生矛盾,大家都本這和平共處相互尊重的原則,一家有難、多家支援,把鄰里關系處理的很不錯,我門有一個鄰居是從外地搬來的,家境較為貧寒,他的兒子經人介紹毫不容易找了個對象,但家裡窮的連見面禮都拿不出來,最後還是我給了他二千錢才應付過去,後來結婚,照舊拿不出錢辦喜事,為成就這對青年的婚事,我再一次毫不猶豫的拿出二千元錢來,幫他門辦了婚事,使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感動得他門的老母親逢人就講、見人就誇,講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四、遵紀守法
我們一家人在工作、生活等社會活動中,總是能模範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遵守村規民約,積極交納社會公益款,從未出現過任何違法亂紀的現象,我也多次被評為××一中黨支部的優秀黨員。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有為的青年,尊敬老人、愛護老人、關心老人,是我們年輕人應該保持的優良傳統,我也做了一些自己應該做的事,但比起好的家庭來還差得很遠,今後還要更加努力,爭取做得更好,努力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美德
㈧ 最美孝心少年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最美孝心少年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跡材料了吧,事跡材料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範事跡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擬事跡材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最美孝心少年先進個人事跡材料(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熊花,女,苗族,1999年6月出生,家住羅平縣魯布革鄉多依居委會張口地村,由於家庭的種種原因,她7歲那年,父親患神經疾病,常常打罵母親,母親不堪重負,撇下年幼的姐弟三人,離家出走(那時,最小的弟弟還不滿一歲),至今杳無音信。父親一年到頭不知在什麼地方,也不知在幹些什麼,只是偶爾回家。張口地是一個苗族聚居的自然村落,交通極為不便,可謂是「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全村不過二十來戶人家,由於地少且貧脊,資源十分潰乏,基本沒有任何固定的經濟來源,近年來稍有勞動力的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老弱看家護院,整個村子顯得格外清涼。熊花的家就在半山腰,三間瓦屋面,用石頭支砌起來的牆壁「漏洞百出」,陽光和寒風都可以自由出入,屋頂上隨處可見一個個小小的「天窗」,很難想像他們一家是怎樣渡過這一個個春夏秋冬的。屋裡的一些生活用品極其簡單和陳舊,家裡能吃的沒有任何儲備。在她生活的這個屋子裡,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看一眼,足以百感交集,不寒而慄。她一家四口的生活來源,主要靠政府的救濟,和一些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對她的生活除了佩服之外就是不可思議。
一、生活對她的砥礪
十四歲的小熊花是家裡的頂樑柱,她要照顧70多歲而多病的奶奶;還要關照和自己在同一學校讀三年級的大弟弟熊彪及和剛滿8歲的小弟弟熊優;周末和假期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山上找柴,為下周的生活儲備燃料;做飯洗衣對她來說已是家常便飯;甚至還要扛著鋤頭上山鏟玉米等農活。這一切,似乎都是老天安排好的。
她一邊讀書,一邊照料家人,還要處理家裡的一些大小事務,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作為一個十五來歲的孩子,就要承擔起一個成人該承擔的責任,她找不到可以撒嬌的地方,找不到可以推卸責任的借口,更找不到可以哭泣的角落,只有在心裡默默地編織著家的前景。看她小小年紀,她就學會對生計的計劃和安排,做起事來顯得也很利索,和她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做事總會帶有一些娛樂成分,可她沒有,她對別人捐贈的物品和錢,她總是認真的記錄,分配使用,和周到計劃。自己從不亂花一分錢,對她來說亂花就是意味著全家人餓肚子。放假在家的時候,她總把自己家裡的事完成後,去幫助別人家放放羊,帶帶小孩什麼的,反正有她做不完的事,鄰居對她很好也很照顧,常誇她真是一個懂事能乾的孩子。總會在她家裡最困難的時候給予接濟,幫她家出出主意,照顧奶奶。她說這是她最高興,最幸福事了!
二、學習對她的沉澱
從小熊花的家到學校,要翻過幾座大山,彎多路陡,崎嶇不平,一個成人一般都帶上兩三瓶水翻越兩個多小時,雖然目前已修通了到四箐的水泥路,可是沒有車輛來往,所以上學走山路是她們山裡孩子的唯一選擇。每次周末開學的時候,她既興奮,又害怕。興奮是自己和大弟弟能到學校里學到很多的知識,害怕的是擔心家裡不懂事的小弟弟和年邁的奶奶。有很多次,都是偷偷的流著淚水來到學校的,到學校後,她自己對家人的全部的愛都傾注在大弟弟身上,課間十分鍾,總是拉著弟弟的手噓寒問暖,千叮嚀萬囑咐要聽好老師的課,好好學習,將來一起把家裡的房子修好,一家人過上自立自強的日子。
在學校生活和學習中,她總是嚴格要求自己,尊敬師長,團結同學。課前認真預習,把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等上課來解決,有不懂的問題總要打破砂鍋問到底,課後,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同學不懂的問題她就像老師一樣耐心幫助,通力合作,同學們都樂意和她一起學習和玩耍,現在她可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得力助手。每天早上,她都起得很早,自己先洗漱完之後,去幫哪些不能自理的低年級學生疊衣被,整理鞋子、毛巾、口缸……。自從接受救助以來,解決了她家的部分困難,使她能夠有更多的精力學習,上學從未遲到過,也不因一些小感小冒隨意請假。雖然家中貧困,平時哪個同學沒有了學慣用品,她就會把自己的東西主動地借給他用,幫助他。在班裡得到了同學們的擁護和喜愛,深受師生的一致好評,多次被學校評為「道德標兵」、「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
三、懷揣著夢想
家庭的變故和現實的無奈,使得小熊花背負著與常人不一樣的沉重負擔,也因為如此,才造就了她的堅強、勇敢和樂觀,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的不是因貧窮而懦弱,而是一種勇往直前,堅忍不拔不服輸的精神。她並不愛說話,但從她的眼神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她很孤獨,因為從小到大她幾乎沒有父愛、母愛,在對她了解的過程中,她說很想自己的父親,而對於母親她則說不知道,因為她已經記不起母親的樣子了。她也並不孤單,因為有好心人的幫助,在學校還有老師和小夥伴的陪伴,她也顯得積極樂觀向上。她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樣,有著自己的理想。她說她希望學更多的知識,長大以後還要幫家裡干農活、做家務。這樣的理想很簡單,也很朴實。
李博恆,12歲,他獨立自強,積極樂觀。一直以來,他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事跡在太要鎮中心小學傳為佳話。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當代少年最美的孝心。
博恆的母親精神失常,生活不但不能自理,而且需要長期治療,幾乎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年逾古稀的爺爺,腿腳不便,雖然忙前忙後,但對於這個經濟困難的家也力不從心。因為生計,博恆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掙錢,幾年才能回一次家。家裡的狀況博恆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懂事的他便早早擔起了大人的義務,6歲時就學會了做飯,打掃院子、收拾牛圈、照看媽媽……從那時起,這些大人要乾的活便成了博恆最熟悉的生活中主要的一部分。當別的孩子在父母懷中撒嬌時,他卻在山溝里挖山葯賣錢補貼家用;當別的孩子和夥伴們玩耍時,他卻在灶膛前點火為爺爺和媽媽做飯;當別的孩子們進入甜蜜的夢鄉時,他卻在照顧生病的母親……農忙時節,他和爺爺一道去田地里幹活,節假日,他常常幫爺爺放牛。博恆農活、家務樣樣都干,樣樣都行。鄰居提起他,無一不豎起大拇指,誇博恆是個懂事孝順的好孩子,如果沒有他,這個家也就沒了,面對大家的贊揚,靦腆的他只是微微一笑說:「爺爺、媽媽是我在這個世上最親的人,孝敬他們是我應該做的!」
在李博恆眼裡,最奢望的就是生日時吃一碗熱乎乎的面條,他說:「那面叫長壽面,吃了面條後自己就健康了,也就能更好地保護爺爺和媽媽了。」每當學校里發了火腿腸,麵包,牛奶,雞腿時,他捨不得吃,都會偷偷的攢下來拿回家給爺爺和媽媽吃。爺爺每每提及此事,便會老淚縱橫:「娃在我們家受苦了!唉,是我們當大人的沒本事,娃太苦了,太不容易了,我們對不起娃啊!」
百善孝為先。在艱辛的成長路上,李博恆用柔弱的肩膀勇敢地扛起了幫爸爸照顧爺爺,照顧媽媽的重任,用孝心詮釋了中華少年應具有的美德。雖然他沒有享受快樂幸福的童年時光,但正是這樣的生活,使得他更加堅韌剛強。現在學習任務繁重的他,依然是懷揣堅毅與感恩,為爺爺分憂解難,用孝心、責任和堅強承擔起家庭的一片藍天!
趙亞娟,女,共青團員,2000年4月2日生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前進村嶺西二組。現系吳砦初級中學九年級四班學生。她進入中學以來,多次獲得學校「優秀共青團員」、「學習進步獎」、「優秀班幹部」、「優秀舍長」「自立自強美德少年」等榮譽稱號。2015年11月她很榮耀地獲得了「天水市十佳美德少年」稱號。
一、命運多舛的童年生活
每當她在小時候看到別人的父母牽著自己的兒女在一起玩耍時,她的內心深處發現她的生活中缺少了一樣東西,那就是如春雨滋潤小草般的母愛。媽媽生下她四個月的時候就出去打工,一年後媽媽就提出和她爸爸離婚。因為此事,她爸爸的精神病更加嚴重了。以前她爸去地里幹活,也不打奶奶,病情也很少犯。但離婚後,她爸地里的活也不幹了,每晚上要從上房屋裡來到平房屋裡打奶奶,奶奶每天都忍受著痛苦。她記得五六歲的時候,一次爸爸打奶奶,他用磚頭砸在奶奶腳上,鮮血直流!奶奶在院里哭,她也哭,而她爸爸卻說:「別害怕!有我呢。」她爸爸一直很愛她,只要她做事出一點差錯,他都會去罵或打奶奶。奶奶更是視她為珍寶,省吃儉用,不肯多花一分錢。
在她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那一年的春節,她爸爸就離家出走了。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兒,也沒有人見過他。這對於一個年近六十的老人來說怎麼能承受住如此承重的打擊!從此奶奶每天出去找爸爸,只是一天一天都沒有結果。而她發現奶奶鬢角的頭發沒幾天都全白了。爸爸平時也不會去哪裡,一個人呆在家裡,有時買煙、買面、理發也不會走太遠的。此時此景,有關他爸爸的事情都漸漸浮在眼前:爸爸的笑容如此好看、教她寫字如此認真、叫她折紙飛機紙船……
在她剛要初一報到時,她的奶奶又出車禍了!等她見到奶奶時,臉色煞白,鎖子骨骨折的奶奶已經躺在了衛生院的病床上。此時的她眼淚如斷線的珠子,可是奶奶一醒來就給她說:「別哭,沒事的!」她說:「怎麼能沒事兒呢?還有幾天就初中報名了!」奶奶安慰她說:「鋪蓋找個人幫你抬。」聽到這里,她慚愧地說:「奶奶,你就安心治病吧。我的事情我能辦好!」後來奶奶被轉到市二院治療去了。初一報名的那天,她一個人在家裡收拾好去學校所需要的物品,並找了一個叔叔幫她把行李鋪蓋抬到了學校。晚上睡覺時,別的舍友歡聲笑語,而她卻一個人淚流滿面。因為奶奶的傷勢怎麼樣了?她一無所知啊!
二、越挫越勇的自強性格
由於特殊的經歷和家庭背景,造就了趙亞娟同學自強自立的好性格和永不服輸的斗爭精神。她從小就主動幫助奶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和農活,並養成了一種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到五六歲時,她就幫奶奶摘花椒。到十一二歲時,她幫著奶奶摘完自己家的花椒後,還為村裡別人家摘花椒掙錢,也為了自己一年的生活費用。到初一二時,春季周末到山上挖葯材賣錢,夏季摘花椒掙錢,秋季周末下蘋果掙錢,寒假打短工掙錢;此時,她一年掙的錢不但夠自己的生活費用,還補貼奶奶家用。趙亞娟同學雖然在家農活繁忙,但絲毫沒有影響到她求知的強烈慾望!正如她所言:「『人窮志不短。』當一個人沒有正確的方向,活著也就如同一個死人一樣無意義。『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常八九。』有多少比我不幸的人,他們都有強大的意志去面對?人要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世間萬物。我想我更要去感謝我的奶奶,因為她讓我來學習。並體驗從中帶來的歡樂,並認識到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所以我要堅持學習,用樂觀的心態、勇敢的性格和頑強的毅力,一定能有所成的!因為羅曼.羅蘭說過:『痛苦和苦難造就偉人。』我堅信他就是真理。為了讓奶奶將來有一個好的`生活,這就是我前進的不竭動力!」
三、出彩充實的中學生活
在學習上,三年來每天早上她都是第一個進教室、晚上最後一個出教室的學生;正因為如此,她是我校最勤奮的學生,也是學習最好的學生之一。在衛生方面,她也有出色的表現:教室里有值日生忙不過來時她都會主動去幫助打掃衛生,而且毫無怨言;地段上有垃圾時,她都會主動過去撿起來放進垃圾箱;每當周末來她看到宿舍有垃圾時她都會清掃垃圾,並且擺放好宿舍里的所有學習和生活用品,把宿舍打理成了一個既干凈整潔漂亮而又溫馨舒適和諧美好的小家;在生活上她極其節儉,從不浪費糧食,也從不買零食喝飲料,她是我校的節約標兵;對於別的同學的浪費行為她不但積極去阻止,而且還教育其認識到浪費的嚴重危害性;每當吃早餐、午餐和晚餐時,剩飯桶子旁邊就會有她監督同學不讓倒剩飯剩菜剩湯的志願者的美麗身影!在她的努力下,我校學生的浪費行為幾乎杜絕了!在性格上,她很要強,從不接受別人捐助,即使是免班費、免班上定的畢業班服,無論班主任和學生怎麼勸說,她都外甥打燈籠---照舊。在人品上,她是班上人品最好的學生;因而有關她的撿飯卡上交學校呀、拾錢物歸原主呀、一言九鼎呀、樂於助人呀等的事例不勝枚舉!
四、奶奶的貼心小棉襖
每個周末,她都把一周省下來的零用錢用來買一些蔬菜帶回家,並給辛苦了一周的奶奶做飯,讓奶奶過兩天輕松日子;周末返校時,她也要給奶奶把飯做好。周末在家裡,她給自己洗衣服時,要把奶奶的衣服也都洗了,等曬干後給奶奶疊得整整齊齊,這樣奶奶穿時就方便了。信息化時代,手機已經成了生活必需品;為了便於家校聯系,她不厭其煩地給奶奶教會了接打電話。學校里的有些資料表冊,都需要家長簽字,這可難住了不識字的奶奶;為了讓奶奶享受簽字的權利,她手把手地教會了奶奶寫自己的名字。正因為這樣,她成了奶奶的「貼心小棉襖」!由於她的懂事和勤快,一家人的日子也過得其樂融融。
五、年老孤獨村民的臨時拐杖
在她們村有一家人,主人都六七十歲了,而且夫婦身患疾病;雖有個兒子,但在離家一二公里的鎮子上做生意照顧不上。鑒於此,每星期上學時,她都進去詢問老人需要面油菜鹽葯之類的生活用品,如需要的話她都會周末回家給捎上。每年夏收時,她都要步行近一公里的小路給老人幫忙打麥子,一直忙到晚上才回家;近幾年來年年如此。開春後的周末,她把自家的椒園挖完後,就去幫著兩位老人挖椒園,直到把活幹完後再忙自己家裡的事。由於她的熱心和無私奉獻,她被村民譽為兩位老人的「臨時拐杖」!
蘭芳,女,2003年5月生,2013年榮獲廈門市思明區「文明學生」稱號,2014年12月被授予「廈門市自立自強美德少年提名獎」,2016年被授予「全國最美中學生」稱號。
蘭芳,2015年9月剛剛升入我校初中部。每到寒暑假,小夥伴都在開心地玩耍,蘭芳卻在家裡剪線頭。長時間機械重復動作讓蘭芳稚嫩的手心和手指都磨出了水泡,一下水就疼,但她還是貼上創口貼再剪,只為多賺一點錢貼補家用。爸爸受傷,媽媽要照顧,這個話不多的靦腆女孩就擔起家中重任。
2013年,蘭芳讀五年級時,她的爸爸在碼頭工作時,被集裝箱砸傷,雙手雙腳不能動彈,家裡的頂樑柱轟然倒塌。媽媽必須在醫院照顧爸爸。姐姐上高中,學習壓力大,弟弟小,才剛上小學,蘭芳毫不猶豫的擔起家中的重任。
從那以後,蘭芳每天早晨6點就起床,做早飯、送弟弟上學、自己上學、放學接弟弟、做午飯、下午上課、放學接弟弟、買菜、做晚飯、洗衣服、做作業,蘭芳的一天忙得團團轉,連睡午覺的時間都沒有,所以下午有時會打瞌睡。
一開始,蘭芳對家務並不熟悉,鍋沒燒干就放油,油花濺起燙到手;不懂加水,把菜都燒焦了。她只能一點一點摸索。為了省錢,蘭芳貨比三家;為了做得更好,她去超市看菜譜。此外,蘭芳還要周末到醫院幫忙照顧爸爸。
蘭芳一家住在城中村裡2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內,光線昏暗,連白天都要開燈。外屋的上鋪是姐姐的床,下鋪是蘭芳的,爸爸媽媽和弟弟住在裡屋。外屋有一張小方桌,是蘭芳和弟弟的書桌兼飯桌,姐姐只能在床上架起小桌板學習。陽台除了晾衣服,還是廚房,蘭芳就在那裡做飯。
爸爸出院回家後,還要在輪椅上休養一年。假期里,別的孩子玩得很開心,但為了減輕家中的負擔,蘭芳就跟著媽媽到殿前的工廠拿回手工活。蘭芳給玩偶縫眼睛,一不小心會扎到手,久了眼睛累、手酸,沒縫好還得返工。縫一雙眼睛能賺5分錢,母女倆在一個暑假裡賺3000元。她寄了1000元回老家給爺爺奶奶,剩下的給姐姐交學費和貼補家用。
媽媽捧著蘭芳的手,心疼地說:「手指都有些變形了。」蘭芳右手中指的第一個關節有些腫,像結了一個繭。蘭芳把手藏起來說:「家裡條件不好,媽媽也很辛苦,要上班還要照顧家裡。」蘭芳的生活是辛苦的,但她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面對。
蘭芳不僅在家裡細心地照顧家人,在學校也很關照同學,熱心公益。在讀小學期間,蘭芳班上來了一個隨班跟讀的智障孩子小露(化名)。一開始,總有些調皮的孩子把垃圾放到小露的抽屜里,每次蘭芳都站出來幫小露說話,「你們不能把垃圾放在這里」。小露不怎麼和別人交流,蘭芳就一次次接近她,和她說話,盡管一開始,小露對蘭芳不理不睬。但蘭芳沒有放棄,慢慢地她會對蘭芳笑了,下課還願意和蘭芳出去走走,甚至送一些她覺得好的東西給蘭芳。3年過去了,如今都上了中學,在蘭芳的影響下,身邊的同學變得願意親近小露了。雖然沒有和小露在一個班級,但每天蘭芳都會在課間找小露聊天,放學的時候主動留下幫助小露學習。
2016年3月7日,雲頂學校舉行第二屆「雲頂學校學生志願服務團」開團儀式。七年四班的蘭芳作為小義工志願服務團團長,帶領145名小義工宣誓。這些小義工都曾受到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因此,他們將回饋社會,為班級、為學校貢獻自己的力量。
學校知道蘭芳的家庭困境後,為她申請了補助金,她很努力,成績也不錯,學校同時又為她申請獎學金。蘭芳的媽媽說,蘭芳是最省心的,基本上不用花錢,學校的獎學金夠蘭芳的花銷,還能買些書。
這就是蘭芳,一個年僅13歲的女孩。她常說:「其實我真的沒有做什麼,我想做的事情太多,能做的事情太少,我想用自己雙手,為自己,為家人,為身邊的人多做些事。」
㈨ 孝順好媳婦先進事跡材料
孝順好媳婦先進事跡材料600字(通用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要用到事跡的情況還是蠻多的,根據范圍的不同,事跡可分為集體事跡和個人事跡。我們該怎麼擬定事跡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孝順好媳婦先進事跡材料600字(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x縣x鎮x村有一個和睦、溫馨、幸福的家庭,這個家庭雖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但無數點滴卻匯聚成一個愛心之家,這就是家。,是x鎮x村村民,現年60歲,她勤儉持家、尊老愛幼、忙裡忙外、任勞任怨、默默履行了一個家庭主婦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用自己的愛心凝聚著整個家庭,為老人提供了一個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為子女們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生活氛圍。
一、她是家中的好媳婦
人常說:『婆媳關系最難處』。「好媳婦」說起來輕松,可是做起來,做好那是相當的難,是要付出很多、很多甚至委屈。她沒有同婆婆「紅過一次臉」,始終默默付出,沒有怨言。老年人經常多病,她就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時時提醒要加衣服要吃葯,經常陪她去看病吊針。一年四季婆婆穿的衣服鞋襪都有她置辦。家中的柴米油鹽如有欠缺她都及時購買回來,從不讓別人操心。婆婆人老心不老,對這一切明記於心,逢人就誇她是個好媳婦,也是個好閨女。
二、她是丈夫的好妻子
剛結婚時,丈夫一直在外打工,每逢春節才能回家,家庭重擔自然落在她一個人肩上,伺候老人,照管孩子,洗衣做飯,種地收割等內內外外的活全靠她一個人挑著,她一不叫苦,二不埋怨,結婚時買的幾件衣服穿了很多年,丈夫心裡實在過意不去,每當給她買件新衣服,她總要報怨好一陣,平時也捨不得穿,只有逢年過節或走親戚時才穿。多年來,她沒有逢集上街的習慣,說是上街就得花錢,平時對用水、用電也十分節儉。為了增加家庭收入,她除了照顧老人、教育子女,把家裡收拾的井井有條,她也常勸丈夫不要回家,說她一人能行。就這樣,她成了丈夫的賢內助,減少了丈夫的後顧之憂,丈夫疼她,她更體貼丈夫。在她得病以後,體力漸漸不支。為了能為家庭多出一份力,經常拖著疲憊的身子,依然堅持到地里幹活。丈夫看在眼裡,疼在心裡,面對著倔強不服輸的她,毅然打消了外出了念頭,留在家裡悉心的照顧她。看著日漸瘦消,手上還始終不肯放下農活的她,丈夫說:「要安心陪在她身邊,即使再困難,也要一起挺過去。」
三、她是孩子的好媽媽
有二個孩子,孩子上小學和初中時學習成績一直全校前茅。當時小學生的功課重作業多,大量作業要拿回家完成。她堅持每天晚上手裡的針線活,按時和孩子們「做功課」,陪著孩子讀書,她經常對村裡人說:「自己沒有文化,吃了虧,一定要讓孩子有出息」。為了培養孩子成才,她重視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勤儉節約、吃苦耐勞。除了逢年過節給孩子們買些新衣裳,她一直親手把大人穿過的衣服裁剪做給孩子穿,衣服雖舊,但很合體,經常勤換洗,孩子們也非常樂意。而她也一直默默的履行著一個做母親的義務,深深的愛著她的孩子們。
四、她是村民眼中的好公民
生活中的,尊老愛幼,心態陽光。倡導一家人都勤勞吃苦。同時,熱心幫助鄰里,見到有人出去沒有把門鎖上,她就主動在那裡幫助看守;冬天下雪後,她立即帶頭掃雪,方便大家安全行走。前幾年,村上推廣種植了全膜玉米,她積極響應村中號召,第一個帶頭種植,並說服周圍鄰里,一同響應。第二年,種植的玉米獲得了豐收,帶動了全村群眾的種植熱情。在一個小小社中,鄰里之間通過這個好鄰居而團結、凝聚在一起,擰成了一股繩。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切。不僅家裡的關系相處的和睦,鄰里關系相處的也很融洽,她對待老人以孝心,對待家庭以愛心,為鄰里熱心幫忙,贏得了家人的一致稱道,更贏得了村民們的廣泛贊譽。
自主創業帶動致富,孝老愛親無微不至,愛崗敬業不圖回報,嚴嶺的事業心、孝順心和責任心,讓人無不為之動容,從心底感覺她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創業女強人、持家好媳婦。
嚴嶺,家住韓陽鎮韓陽村,是位優秀的農村婦代會主任。她孝敬公婆,體貼丈夫,團結鄰里;她認認真真教過學,摸爬滾打經過商,兢兢業業當婦干;她無私奉獻,德才兼備,在各方面都表現出非凡的魅力。不僅為農村新時代「新好媳婦」做出榜樣,也帶動更多的女性為農村的和諧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一、通情達理、孝老愛親的好媳婦
孝敬老人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近年社會上流傳「要想家庭和,媳婦熬成婆」的一種說法。而嚴嶺認為:「要想家庭和,媳婦先要孝公婆」。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著諾言,用真誠和關愛換取老人的信任。十幾年來,她尊重公婆,孝順有加,從沒有與公公、婆婆高聲說過話,從沒有跟他們紅過臉,婆媳關系處理得極為融洽。20xx年,婆婆的腰疼病越來越厲害,不但疼痛,而且直不起腰,行走不方便,她白天忙工作,休息時抽空給婆婆洗衣做飯,晚上幫婆婆按摩,為她查資料、找大夫、尋偏方,後來聽說咸寧有家偏方治療腰疼病、關節炎有效。她就不辭勞苦拉著婆婆前去就醫。通過治療,婆婆的病情得到了緩解。婆婆心疼的說:「我的病快好了,你卻累瘦了一圈」。在婆婆平時生病的時候,她細心照料,做飯送湯,給婆婆擦洗,忙裡忙外的,由於婆婆身體高大,經常累的她腰酸背疼的,但她從不叫一聲苦,有時甚至忘了自己還飢腸轆轆的,心裡裝的只是婆婆的病疼。她總說是作為媳婦應盡的義務,鄰里鄉親羨慕說:「有這樣賢惠的媳婦,是前生燒高香了」。
在她剛有要在村裡辦自己的事業的想法時,婆婆知道後很反對,說一個女人家,操持好家裡就行,還要忙著跑生意,孩子誰管,家裡誰照顧,再說賠了又該怎麼辦。她強忍著委屈,耐心向公公婆婆解釋安慰說:「你們都是勤勞、朴實的父母親,雖然咱們家現在的日子還行,但我們要奔著小康的方向努力呀。家裡我們會盡心照顧,孝敬你們二老,不讓你們有憂慮。」然後又是給他們講當時的市場,又是用數字說話讓二老放心,用自己的誠心去化解公婆心中的疙瘩。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們終於想通了,逢人便說:「我家的媳婦知書達理,是個好媳婦。」她總講,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和萬事興。家庭里沒有一點小矛盾是不可能的,只要多一分諒解,多一分關懷、多一分寬容,家庭會更加和睦、幸福、社會會更加美好。
二、蘭心蕙質、 勤勞能乾的好妻子
丈夫忙工作且人又特別負責,經常無暇顧及家庭,不能陪在公公、婆婆的身邊。為了讓丈夫全心全意地工作,她義不容辭地擔起了家庭重擔。忙完生意趕緊回到家裡忙家務,始終把家務做得井井有條,整潔舒適,給丈夫和孩子創造了一個舒心安逸的生活環境。為給公公婆婆減輕勞累,她一手操辦小輩們婚事,鄰里鄉親說「長哥長嫂像爺娘」。家裡兩次蓋房屋都沒讓丈夫請過一天假。尤其是去年新建廠房時,她頂著37℃的烈日,找師傅、買板材、水泥、瓷磚、沙子等材料,爬里跑外的,累得骨頭像散架似的,身上也曬起了皮,廠房建成了,她也累倒了,覺得自己這個媳婦真的很累,很不容易。但是一想到公公、婆婆也年近七旬了,能力有限,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再苦再累,她也該硬扛起家庭的重擔。這些事兒公公、婆婆是看在眼裡,說在嘴上,誇她能幹,說這個家多虧了有個好媳婦。
三、敢拼敢幹、不讓須眉的好帶頭
在家裡,她是知書達理的好媳婦;在事業上,她不甘落後,還是成功的女強人。在她的創業歷程中,一個「敢」字是最好的註解,顯現出一個創業者的頑強意志。正因為有了這個「敢」字,她的事業才能在經歷了一番風雨的洗禮之後,綻放出絢爛的光彩。
嚴嶺的創業經歷是從在村裡開小賣部開始的。由於物美價廉,回頭客很多,但到年底,一經算賬,掙不了多少,原因在於商店經營的買客大都是本村臨巷的,來買東西有時說沒帶錢先賒在賬上,一次兩次她從不計較,久而久之許多人形成了習慣。本來就是小本生意,為了保證讓大家都吃的放心、用的放心,店裡的商品更新補貨周期特別短,隨著賒賬的人越來越多,資金鏈出現了問題,經過再三斟酌,她覺得商店這門生意不能做了,要想別的辦法賺錢。
韓陽鎮處於三省交界地段,交通便利,物產豐富,氣候適宜多種經濟作物生長,每年3月份香椿香氣宜人,她敏銳的意識到隨著現代城鄉「農超對接」的發展,瞅准了農村缺乏統一規范的收購商這個市場空檔,應季節和丈夫忙起了農產品收購,香椿成熟,收購香椿,4、5月份到了村裡大蒜苗的收獲季節,又忙活收購蒜苗、蒜苔,村民們省去了去城裡送貨的麻煩,也不用再為作物成熟找不到銷路而擔心,加上嚴嶺總是抱著多中取利的信念,將最大的利潤讓利給農民,群眾都願意把蒜苗賣給他們。5月份麥子熟了,和丈夫又繼續收購小麥,經過幾年的拼打積累,積攢下了一定的積蓄,隨後在街道開了一家收購農副產品的門面,生意經營的紅紅火火。
四、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好乾部
多年來,嚴嶺一直韓陽村的婦代會主任。雖然自己富了,但如何實現帶動大家共同致富是她時常放不下來的一塊心病。
近幾年來,隨著外出務工熱潮湧動,村子裡一下子寧靜了許多,村子裡凈剩下些留守兒童、家庭婦女、老弱病殘。放學的孩子無人管,村中婦女、老人打麻將成風,她想盡快改變這種現狀。雖然經過幾年的辛苦打拚,有了一些資金積累,正在發愁沒有合適的機遇帶領大家一起致富時,上級文化部門出台了一些好政策。於是,她決定組織一個女子軍鼓隊,讓家庭婦女不再沉迷於麻將。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起初許多婦女不願意學,但她認為讓大家接受在農村辦「軍鼓隊」這樣時髦的事情都需要一個過程,於是走東家,訪西家,磨破了嘴皮子最後勉強才湊齊了人員。然而排練當中仍是困難重重,起初動員大家加入很多人本來就不願意參加,加上大家又沒有音樂底子、表演經驗,一些人心裡就開始打退堂鼓。多年的磨礪,鍛就了她不服輸的精神,越是困難,她越想把事情辦好,最後總算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次街道趕集時間,嚴嶺帶領自己組起來的樂隊現場表演了一次。統一的服裝,統一的步伐,統一的口號,亮出了女子軍鼓隊的軍威,震撼了所有趕集人,同時也彰顯了新一代農村女性的巾幗風采。隨之而來的是意想不到的驚喜,農村風俗中紅白喜事一般都要請鑼鼓隊,自從鑼鼓隊亮相後,請她們表演的人越來越多,不僅隊員們鬥志高昂,還有許多婦女主動要求加入。從此,韓陽村打麻將之風消失匿跡,老人、小孩,跳舞的跳舞,鍛煉的鍛煉。休閑廣場上空回盪著嚴嶺帶領大家訓練的步伐和響亮的口號。村裡人都誇嚴嶺是為大家辦實事的好乾部,自己致富,不忘鄉老鄉親,有勇氣,有魄力,敢於破除賭博惡習,帶領村民積極參與健康文明的生活,傳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風尚,同時又讓大家增加了一筆額外的經濟收入,為姐妹們撐起了一片亮麗的藍天,不愧是韓陽村的好乾部。
無論是在家人眼裡,還是在外人眼裡,嚴嶺是成功的,但最暖心的贊揚,是孩子對自己的肯定。在她的言傳身教下,她的女兒非常懂事,女兒說:「媽媽是我最好的老師,是我的驕傲。」聽了女兒的話,她的眼裡泛起了晶瑩的淚花。她說:「家家都有老人,個個都會變老,如果我自己不孝敬老人,不給孩子樹立好榜樣,等以後自己老了,也就沒有人照顧了。」
面對成功,面對贊揚,嚴嶺說:「每一位婦女在人生中都要扮演女兒、妻子、母親等眾多的角色,非常不易,我還有一個婦女主任的角色,要做好這每一個角色,不辱自己的使命,我還要做更多的努力。經驗告訴我,只要我能吃苦耐勞,勤儉持家,遵紀守法,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美好。」
趙xx,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她是一個上孝敬公公婆婆,下相夫教子的好媳婦,多年以來,她一如既往,無微不至,從不言棄,無怨無悔,她的孝心感染著周邊群眾,她的事跡傳遍周邊村,她就是秦嶺鄉董集寨 村趙xxx。
一、孝在寬容中彰顯博大
趙xx,xxxx年出生在秦嶺鄉麻山頭一個地道的農民家庭,父母老實淳樸、厚道正直,趙xx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親的教育熏陶下,自幼就是一個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愛幼、和藹可親的女孩。xxxx年嫁入秦嶺鄉董集寨村,與現任村支部書記的有志青年董曉明結為夫妻,公公婆婆也是地道的農民。純朴熱情。婆婆性格開朗隨和,婆媳關系融洽。婚後盡管家境貧寒,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諧,一家人也就其樂融融。然而,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近年來婆婆因病卧床不起,不僅家裡花費了大筆的醫葯費,而且婆婆從此由一個健康人變成生活難以自理的殘廢。婆婆是個急性子,一時難以接受這一殘酷的現實,常耍性子,發脾氣。趙xx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生怕婆婆
想不開,尋短見。於是日夜陪伴婆婆,苦口勸導,耐心疏導,對她說「癱子也要過日子,何況你能行走,我會服侍你。」在兒媳的鼓勵勸導下,婆婆慢慢擺脫了陰影,樹立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走上了生活的正規。
趙xx作為長嫂,她是恨鐵不成鋼,對婆婆贍養服侍他們夫婦一概扛起,從不奢求弟弟負擔,趙xx用博大的胸懷包容著家庭成員的不足,用孝心敬奉長輩,用愛心呵護晚輩,把一個清貧殘缺的家勉強經營得和和美美。
二、孝在堅持中凸顯厚重
自婆婆患病後,趙xx一直待在婆婆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從不言棄。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婆婆老人卻是久病床前有孝媳。當初。趙xx既要服侍婆婆,又要參加集體勞動,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飯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後出早工,晚上要收拾家務到深夜才入睡,她起早貪黑,披星戴月,任勞任怨,毫無怨言。婆婆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個便桶在牆角,每天清洗一次;婆婆洗澡要備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無一不安排得妥妥當當。十年來,趙xx雖然離娘家很近,但她缺很少回娘家,到天水市辦事,都要趕回家侍奉婆婆,否則心裡不踏實。有次內侄婚慶,要到娘家幫幾天忙,她硬是把婆婆帶到了娘家。改革開放後,兩個兒女相繼成家,家境日漸寬裕,趙xx為了讓婆婆過得舒心,她買了一台微型電視機放在婆婆床頭,替她清寂解悶。
這些年,丈夫董曉明由於家庭勞動力少,又要忙農活,又要為村上的發展謀出路,謀計劃。丈夫董曉明有時情緒不好語言沖撞了老娘,趙xx勸他「家有一老就是活寶,我們也要老呀!」丈夫哭笑不得,心裡暗暗敬佩自己的妻子真是耐得煩呀!雷鋒同志曾說: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趙xxx用十年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她的孝道,印證了她的孝心,展現了一個農村婦女尊老愛幼、純朴真誠的博大情懷,塑造了一個農村媳婦博愛、仁慈、善良的光輝形象。
三、孝在傳頌中放射光芒
在王愛的精心照料下,趙xx有兩個兒子,在她的感染下,他們都十分尊重孝敬奶奶。尊老愛幼成了這個家的家風,代代相傳,根深蒂固。她孝敬婆婆,敬重婆婆的舉動,深受周邊群眾的好評,也深深感染了周邊村民,她的事跡在周邊村廣為傳頌,大家在傳頌中受教育,在傳頌中受感動,在傳頌中升華思想,在傳頌中學習榜樣。有力地倡導了尊老愛老,敬老養老的優秀傳統美德,為創建和美家庭、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表率,樹立了榜樣。
今年45歲的邱愛是紡織東一條街22樓的一名普通婦女,她十幾年如一日,熱心伺候婆婆的感人事跡深受鄰居的贊揚及好評,人們提起她沒有一個不誇她是孝敬婆婆的好媳婦。
今年80歲高齡的婆婆原是紡織東一條的居委幹部,因腦梗行動不便,卧床在家。年富力強的邱愛在家最小卻毅然擔負起了照顧婆婆的重擔。生活困難,從沒怨言。用她那瘦弱的身體一刻也不停地忙碌著,全心全意照顧久病在床的婆婆。
天有不測風雲,婆婆在今年年初檢查出了小腦萎縮,嚴重貧血等症狀,全家多次尋醫給婆婆治病,但效果都不太好,面對病情,婆婆感到打擊很大,對生活也失去了信心,邱愛看出了婆婆的心情,就天天陪在婆婆的病床前陪他聊天,開導婆婆堅強起來,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例子給婆婆打比方,還常對婆婆說『你一定要戰勝病魔,有我們和你在一起,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照顧你陪伴你』邱愛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執著的.挑起了伺候老人的重擔,今年,她為了貼補家用,還找到了工作,上起了班,她一面工作一面操持家務,伺候老人,在忙裡忙外的同時,他抱著治好婆婆病的希望,四處投醫問葯給老人治病,婆婆住院期間她親自護理平時按時給婆婆服葯,合理安排婆婆的生活,飲食起居精心照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親自扶婆婆上廁所大小便,親自給婆婆換衣服,梳頭,洗臉,端茶倒水,她千方百計讓婆婆吃好,住好,使婆婆開心,每周她定期給婆婆洗頭,洗腳,剪指甲,洗衣服,被褥,勤洗勤換。即使遇到工作繁忙,她仍抽空坐在床邊陪婆婆聊天,就這樣他熱心伺候老人,從沒叫過一聲苦,也沒說過一聲累。
為了能讓婆婆早日康復,邱愛咨詢了很多醫務人員,掌握了不少護理知識,通過多年來的精心照顧,目前婆婆病情和精神狀態大有好轉。來探視婆婆的親屬都說『多虧了邱愛的悉心照顧』邱愛每次都靦腆的笑著說『孝敬婆婆是我份內的事』
生活中這樣的細節還很多,不少人問她『你為什麼這樣孝敬婆婆』邱愛回答說『婆婆早年喪夫,為教育丈夫成人受盡了苦,我們晚輩應當照顧好老人,讓老人家多活幾年,才能對得起她,我心裡才覺得踏實些,好受些』這就是質朴、善良的邱愛!
她是一個勤勞儉朴、熱情善良、孝敬老人的好媳婦。從2000年起至今,她十二年如一日操持家務照顧婆婆,無怨無悔,受到同事和鄰里的一致稱贊。她勤奮敬業,她尊老愛幼、她團結鄰里、她關心同事,她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在炎炎的夏日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為每一個路過樹下的人
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綠蔭,沒有表白,不求回報。 丈夫工作非常繁忙,有時候很難避免把工作中煩悶的心情及暴躁的心態帶回家去。而她總是以一個女性寬廣的胸懷去撫平丈夫的情緒,春風化雨般的溫暖也使丈夫能以心平氣和的情緒、穩健的心態再次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時她從來不因為丈夫工作繁忙,照顧不了家而拖丈夫的後腿,影響丈夫的工作。他們婚後相敬如賓,她和丈夫之所以能和睦相處,最大的秘訣就是她們二人之間非常坦誠,推心置腹,溝通非常到位,她們經常彼此向對方敞開心扉。在處理家庭的大小事時,夫妻能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磋商決定,做到辦每件大事雙方都心情舒暢。她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工資收入,從不鋪張浪費。添置家居用品,培養兒子上學以及家中的其它生活瑣事,都由她獨自承擔,從不讓丈夫操心。
為了培養孩子成才,她重視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由於丈夫工作忙,老人又無力幫助
照看,孩子上學的接送、生活照料管理的工作,基本上全由她一個人承擔。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艱辛的事情。她不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兒子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經常鼓勵他勤奮刻苦學習,同時,還要養成團結同學、禮貌待人的好品性,她經常主動與學校老師聯系,詢問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積極配合老師正確引導孩子的學習方向。兒子的學習成績始終在班裡名列前矛,連年被評為優秀生,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凝聚著母親的心血和汗水。 人常說:『婆媳關系最難處』。是啊,做人難,做好人難,做好媳婦更難。「好媳婦」說起來輕松,可是做起來,做好那是相當的難,是要付出很多、很多??甚至委屈。做兒子的總是有些粗心,自己的母親有個頭疼腦熱往往視而不見,甚至司空見慣。但她就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時時提醒要加衣服要吃葯,有時還親自領著去看病吊針。一年四季婆婆穿的衣服鞋襪都有她置辦。家中的柴米油鹽如有欠缺她都及時購買回來,從不讓別人操心。
她是學生心中的好老師。和學生關系融洽,對同學一視同仁。有時她也會說某某同學成績差,但這些同學也是她經常照顧的對象。她利用閑暇給他們輔導功課,詢問他們的飲食起居,和他們的家長交流管理教育孩子的方法。特別是那些寄宿生,吃穿用度觀察特別仔細,有時就把自己孩子的衣服鞋襪給他們穿,自己孩子的好吃給他們吃。這些同學和她的關系也格外親密。
在實際工作中,她始終實踐著「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信條,「求實、創新」、「嚴謹、扎實」地開展教學工作,她的數學課堂,生動、形象、平等、和諧、活躍而有序。常常是歡聲笑語不斷,教學效果極佳。她精心設計每一節課,認真總結教學心得。她既注重知識的傳授,又注意能力的培養,做到既教書又育人。由於她不懈的努力,她的工作得到學校領導同事的贊許,家長的好評,社會的認可。她所帶班級的成績一直居各班前列,她也被學校評為優秀教師。她走到哪裡就把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無私奉獻的精神帶到哪裡。凡和她共過事的領導、同事一提起她就會伸出大拇指佩服地說:「勤奮敬業,踏實能幹,工作上巾幗從不讓須眉」。
人到中年,事業和家庭的擔子是最重的時期,每一個人都渴望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但令人欣慰的是,她和丈夫彼此相互關愛、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生活得幸福和諧。正所謂「時刻保持平常心,知足常樂一身輕」。教師工資本就不高,平時生活中,她不慕新潮,不擺闊氣,從不浪費,提倡節約,精打細算,用之有度。在她的辛勤努力下,家裡的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條,日子也過得有滋有味。
都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他們的幸福家庭是一家人共同締造的,有待人寬厚的丈夫,有善解人意,吃苦耐勞的妻子,還有乖巧孝順的兒子。和諧家庭的創造說起來也很簡單:那就是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相互尊重。
;㈩ 孝心美德少年個人事跡材料優秀範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 事跡 材料吧,事跡材料是用於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幹部群眾見賢思齊,有所效仿。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孝心美德少年個人事跡材料優秀 範文 ,僅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大家喜歡!
孝心美德少年個人事跡材料優秀範文一
_,女,藏族,__年__月出生於_省_藏族自治州理塘縣絨壩鄉,現就讀於理塘縣城關第四完全小學。
由於從小患有嚴重的先天性佝僂病,當同齡的孩子都背起書包走進校園時,_卻不得不因病延緩入學。雖然入學時間較晚,但她從未放棄過追求知識、追求夢想的心願,在學習上奮起直追,在生活上自強自立,成為村子裡、校園里人人誇贊的一位「品德優秀、思想上進的好少年」。
_家是絨壩鄉貧困戶,家中有六口人,父母都是普通農牧民,夫妻倆常年患病,基本失去勞動能力;弟弟妹妹年幼懵懂,還需要大人照顧,而她自己也罹患先天殘疾。在坎坷困難的生活境遇下,她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拚搏、自強不息,時刻保持著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如同高山之巔怒放的雪蓮花,即使風霜凜冽,依然堅強而燦爛地盛開出生命的風華。
_是鄉親們眼裡「孝順懂事的女兒」。每逢學校放假,她就趕回80多公里外的家,干農活、做家務,忙裡忙外不歇息,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幫助父母支撐起家庭的重擔。對於她而言,負重、提物都並非易事,而她毅然默默地挑起這些體力勞動,只為了盡自己綿薄之力,讓患病的父母少一分操勞。她關愛幼小的弟妹,學校里發放的營養餐,她捨不得一個人吃完,常常留起來帶回家給弟弟妹妹,班主任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小小舉動感動了身邊無數人。
她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品學兼優的學生」。班級集體勞動時,她雖行動不便,卻搶著干臟活累活;就餐時,學校給她特殊照顧,但她堅持不要「特殊化」。她學習勤奮,成績優秀,尊敬師長,樂於助人,常常為比她年紀小的孩子洗衣服、洗頭等。她自強、勤奮、善良、孝順的高尚品德為學生們樹立起了積極的榜樣。
__年,_獲評理塘縣「孝心美德少年」。
孝心美德少年個人事跡材料優秀範文二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這可能說的就是_。這個女孩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直到如今家中還依然靠領取低保生活,但是貧寒的家庭環境,並沒有讓_喪失生活的希望和樂觀。在5歲時,如山一般的父親,永遠的離開了她,母親為照顧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庭,外出打工,只留下年邁又沒有勞動能力的爺爺奶奶,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在剛剛進入小學的她,就已經用稚嫩的肩膀和雙手挑起這個家。身為留守 兒童 ,不僅要照顧自己,還要照顧腿腳痛風、行動不便的爺爺和患有白內障的奶奶。每天放學回家,就開始了忙碌起來,洗衣,做飯,擔水,收拾家務,喂養牲畜都成為了她的家務工作。在這樣一個如花般的年紀,她就是這樣一個孝順、勇敢、善良和堅強的女孩。
有這樣一句話「不死的鳳凰,浴火重生,即使再苦再難也要飛翔到那夢中的天堂。」__年這位女孩的事跡被丹巴縣宣傳部、精神文明辦、縣 教育 局發現和報道,被評為「丹巴縣孝心美德少年」。__年該生被_州教育局、_州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共青團_州委、_州少工委聯合表彰為「_州孝心少年」。
在小學階段_對學習的熱情和堅強的意志,在千軍萬馬中考進了丹巴中學,在初中的兩年多的時間里,_努力學習,刻苦勤奮,在知識的殿堂和海洋汲取養分,不斷的充實自己,讓自己那雙如天使的翅膀變得更加的茁壯。她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待人和氣,彬彬有禮,樂於助人,熱衷於集體活動,是校舞蹈隊、少年宮槐花文學社的成員。上初中以來,_一直擔任班委,在班級管理中,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連續兩年被評選為校級優秀學生幹部。
_還熱衷於志願服務,在校青年志願者大隊中擔任副大隊長一職,多次組織同學們進行義務的志願者服務活動,臟活、累活總是搶著做。這位女孩的夢想是以後能夠成為一個像她去世的父親一樣的老師,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去點亮更多像自己一樣貧寒學生的夢想。
孝心美德少年個人事跡材料優秀範文三
家境貧寒,但卻一直品學兼優,小小的他既堅強又敏感,他用自己的孝心和堅強幫爺爺撐起了整個家……家門口的四大名校——永州日升學校今天帶您認識寧遠的孝心少年—唐__。
人群中,唐__跟普通孩子一樣,愛說愛笑。而實際上,在他出生兩個月後,母親便離家出走,從此杳無音信。父親也因此患上精神分裂症,喪失勞動能力。奶奶因為傷心過度,精神恍惚,全家的擔子都落在爺爺一個人身上。
諸多的不幸一起降臨到這個家庭,但幸運的是,唐__是個堅強、孝順的孩子,生活的困苦,讓唐__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掃地、收拾屋子、燒水、洗衣服,這些家務,年幼的唐__都會主動幫爺爺分擔。
知道爺爺養家不容易,唐__從來不對爺爺提任何物質上的要求,看到年幼的孫子這么懂事,爺爺既欣慰,又對孫子有所愧疚。「在家裡面他掃地呀,幫我們洗碗、選菜,煮飯燒火,這些很多。」
因為生病,父親不能勞動也不會料理自己的生活,有時受到刺激,會突然地大哭或大罵,甚至打人。但唐__沒有嫌棄父親,竭盡所能的細心照料。平日里,唐__會給爸爸端飯、夾菜、端水送葯,爸爸病情穩定的時候,唐__還會陪爸爸散步、 說說 話。
除了幫爺爺分擔家務,唐__在學習上更是刻苦努力,家裡的牆壁上,貼滿了獎狀,每次成績都在年級前十名,是老師眼裡的好學生,同學心中的好班長。在學校,唐__與同學們打成一片,但他卻從不在同學面前提起自己的媽媽。「如果告訴他們的話,他們有些同學就會不和我玩,就說我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就會諷刺我。」唐__說道。
家中的房屋是爸爸沒生病之前修建的,在歲月的打磨下已十分破舊,幾乎是村裡最破的房子,因此,修繕房屋一直是爺爺的心病,唐__看在眼裡,記在了心裡。「我要努力讀書,將來掙錢,治好爸爸的病,把房子修好讓爺爺他們過上好日子。」
雖然房子很簡陋,但唐__內心的夢想很大很美好,而他也相信憑借自己的努力會讓家人過上美好的生活。
孝心美德少年個人事跡材料優秀範文四
我是__縣__中心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車鑫成,我的《孝心美德少年》的事跡如下:
在同學中,我是一名挺懂事的「小大人」,老師和同學都很信任我。五年來,我勤勤懇懇地為班級、為同學服務,成了老師的小助手,對老師交給的任務,我總是做得有條不紊。處處以身作則,為同學樹立了榜樣。五年來,上學從不遲到或早退,上課專心聽課,獨立思考,認真完成各科作業,認真負責的態度獲得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說起孝心事跡那可是有好多:首先,在學習上,從不讓家長擔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因爸爸工作很辛苦,盡量不讓他操心。晚上會和他們分享學校里的快樂事情,讓他們可以笑一笑,放下疲憊的身心,好好放鬆一下。我會用我自己的方式讓自己的父母感到快樂,感到幸福。
在生活中,我從未有過多的要求,不挑吃穿,不亂花零用錢。雖然是個男孩,但心特細,記得外婆有一次把手弄傷了,連端茶倒水都很困難,是我把飯菜端到她面前,吃完後,還幫著收拾。只要外婆有需要,我跑前跑後,都不覺得累。
在鄰里尊老方面,最令我有成就感的是:我們村有兩位老人的孩子們都外出打工去了,家中只有他和老伴,想孩子們了,只能打打電話,但是遺憾的是看不見對方,家裡有電腦,但不會使用。因為我們是鄰居,他們聽說我喜歡上網,所以就找到我,說:「你能不能教我上網?」我滿口答應了,並立即付諸行動。我們從最基本的開、關機開始,但老人的手總是不聽使喚,每一個步驟要學很長時間。經過我耐心、細致的教和老爺爺刻苦的學,每天都有很大的進步。看著他每天樂呵呵的,我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我也教得更起勁了。經過十幾天的刻苦學習,老人不但熟練地掌握了開機、關機和上網瀏覽網頁,甚至還跟孩子們用視頻聊天。
尊師也是孝順的一種,尊敬老師就像尊敬自己的父母親一樣,老師講課,我能認認真真地聽;布置的作業,也能認真細致地完成。還積極參加各種班活動,為班級爭光,為老師添彩,做老師的小助手。中華民族是個古老的民族,「百善孝為先」,是我們民族優良的傳統,我會把他發揚光大,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一年級上學期,我光榮地加入少先隊,心裡就多增加了一份責任感。在學習上,我能夠嚴格要求自己,虛心接受老師的教育、幫助。____—____年被榮獲校「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精明男孩,好榜樣、。」等榮譽稱號。從小就懂得遵守紀律,講文明,熱愛集體,尊老愛幼,助人為樂;____—____年在精神文明建設中被評為「敬老文明小標兵。」我熱愛勞動,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有益活動。在課余時間我還參加特長方面的學習,是舞蹈隊的領舞。____—____年在舞蹈學習中,被評為「優秀學員獎」但是我還要不斷的進步、不斷學習,我將計劃暑假在樂器方面去挑戰自己,讓自己更多才多藝。
我具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我覺得,只靠個人的努力是不行的,只有讓全體同學都進步,那才是一件大樂事。我不僅和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在一起交流 學習 經驗 ,爭取更大進步,還經常主動關心班上學習較差的同學,我總是不厭其煩、耐心細致地講解。在我的幫助下,班上的幾名差生各方面都有較大的進步。
我的每一個進步,都是和各位老師的辛勤培育分不開的,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不會辜負老師的期望,取得更大的進步。我感恩老師。
孝心美德少年個人事跡材料優秀範文五
馬海龍是甘孜州巴塘縣人民小學六年級一班學生,該生學習優異,品德優良,積極上進、團結同學、尊敬師長,對自己嚴格要求,他多次獲得「四好少年」、「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稱號,得到老師和同學的一致好評。
馬海龍本有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可是天有不測風雲,當他_歲時,災難降臨。父親在一次車禍中受重傷,從此殘疾卧床不起。母親承擔起家庭重任,靠擺小攤維持家庭生活,年幼的馬海龍也幫著母親擔負起照料父親、妹妹的責任。
他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孩子,做飯洗衣、為父親端屎端尿,盡管受苦受累,他每天早早起床,幫父親做早飯、穿衣、喂飯。無數個夜晚,爸爸因為疼痛呻吟,小海龍都會配合媽媽端水、遞葯,看著爸爸痛苦的樣子,小海龍忍著沒有哭出聲來,一個人的時候,才悄悄擦掉眼淚,他一直堅強地充當母親的左右手。當媽媽到拉薩進貨時,小海龍像大人一樣細心照料這個家庭,每天放學回家,他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吃現成的,要忙著燒水、淘米、洗菜,給父親倒水、喂葯、清潔。飯做好了,先照料父親和妹妹吃飯,然後才能打開書本做功課。
為了能更好的照料爸爸和妹妹,小海龍學會了合理分配時間,什麼時候幫爸爸洗腳、擦背、搓手,什麼時候照顧妹妹的生活學習,什麼時候完成自己的功課,小海龍都有安排。盡管如此,每天小海龍還是要忙到很晚,但他從沒有叫一聲苦。他知道,只有這樣,才能幫媽媽支撐這個在風雨中飄搖的家。
學習、生活、成長的路艱辛而漫長,馬海龍懂得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在學校,他從不向老師和同學訴苦,始終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__年,央視少兒頻道走進巴塘開展「大手牽小手」活動,鞠萍姐姐被馬海龍勇擔重任照料殘疾父親、自強不息積極向上的事跡深深感動了,現場采訪他,還邀請他到北京參加了「甘孜州群眾工作之愛國感恩守法團結巴塘連北京」系列活動,號召全國的小朋友向這位孝心少年學習。他無疑是一面道德示範的旗幟,一個眾生學習的榜樣,一名當之無愧的孝心少年。
孝心美德少年個人事跡材料優秀範文相關 文章 :
★ 新時代好少年事跡材料範本10篇
★ 2022爭做新時代好少年個人優秀事跡(10篇)
★ 新時代好少年事跡材料精選10篇
★ 關於新時代好少年事跡材料7篇
★ 小學生+美德少年事跡材料+孝老敬老5篇
★ 美德少年事跡材料評語300字範文10篇
★ 美德少年先進事跡材料
★ 新時代好少年的事跡材料精選7篇
★ 新時代好少年優秀事跡範文5篇
★ 新時代好少年事跡材料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