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重陽節的來歷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
古時季秋有豐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
❷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那些風俗習慣
春節: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
上巳(sì)節:俗稱三月三,漢民族傳統節日,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歷三月初三。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歷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節和花朝節一樣,正逐漸被人們所淡忘。在廣西壯族,三月三還有假放。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多在每年的4月5日,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起源說法眾多,其中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在現代社會被過成了情人節。
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歷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與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❸ 中華永久陵園重陽可以掃墓2020年
1、2020年中華永久陵園重陽節是可以掃墓的啊,但是這個是不能一是提倡文明祭掃的,是不能燒紙錢的。
2、這個話一般來說的話是可以的,你要提前進行預約就可以。今年重陽可以掃墓,必須預約錯峰掃墓。
3、2020年中華永久墓園開放了。在2020年9月份左右,中華永久陵園發布一則通知,掃墓班車是在2020年9月20日正式恢復開通(每周一次)。
4、掃墓班車發車時間每周日7:00--7:30分,於和平西橋貴州大廈門前發車。訂車截止時間為每周五下午4:00,請您酌情安排掃墓時間。
5、乘坐高鐵來園客戶,東花園高鐵站有接駁車輛。如果您是來選墓的話可以撥打網站400電話,預約選墓班車,上門接送,帶您去陵園實地查看。
6、如果從這買墓地了,該陵園還有代客祭掃,方便遠在他鄉,不方便回來祭掃的客戶,很方便的。
7、一般代客祭掃方式:撥打服務熱線或添加服務管家微信;說明逝者姓名和墓位編號;支付套餐費用;客服人員代客祭掃;客服人員回傳照片。
8、支付費用後第二天進行祭掃,也可提前一周預約指定日期。
(3)今年是第幾個重陽節擴展閱讀:
中華永久陵園是中國僑聯華僑農場主辦的合法經營性墓園,於一九九四年七月經民政部門批准經營。主要面向北京市民及歸國華人華僑提供陵園安葬、祭祀等服務。
中華永久陵園位於京城燕山山脈龍寶山下,規劃建設的京北新城內,東鄰八達嶺長城、野生動物園等著名風景區,距北京城區1小時車程,高速直達,交通便捷。
中華永久陵園背依青山、面眺吉水,環山抱水,可謂靜卧上風上水的京城龍脈之地,是一塊風水皆佳的寶地,財丁雙旺的福地。
在總體設計上完全以中國傳統文化作為前渠,由三條山脊環繞而成,宛如一把太師椅,呈坐南朝北向,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及其符合中華民族傳統的擇陵方位。
中華永久陵園佔地1000畝,風景莊重典雅、氣勢如宏,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平川式墓園,陵園以皇家建築風格為載體吸取現代園林藝術之精華。彰顯著尊貴與和諧,景色優美莊重典雅,是一座自然觀光。園林園藝人文景觀為主體的大型公園式墓園。
❹ 今年是第幾個老年節:.
但是我也不知道今年有幾個老人節,應該有幾個吧,大概我也不知道,你就在手機上打一下也就可以了
❺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啊
重陽節的來歷,說法其一:
九為陽數,九月初九即為重陽之意。所以把九月初九定為重陽節,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一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中國政府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重陽節的來歷,說法其二: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重陽節的來歷,說法其三: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歷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游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重陽節歷史演變:
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
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後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
唐朝時,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宋代,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曾記載了北宋時重陽節的盛況。《武林舊事》也記載南宋宮廷「於八日作重九排當」,以待翌日隆重遊樂一番。
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初一時就開始一起吃花糕慶祝。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以暢秋志。
清代,明代的風俗依舊盛行。
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一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1989年,中國政府將農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2012年12月28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❻ 中國傳統節日及意義
傳統節日是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既使人們在節日中增長知識,受到教益,又有助於彰顯文化、弘揚美德、陶冶情操、弘揚傳統。民俗節日是人類文明進化發展的產物,大部分節日習俗在上古時代就已初露端倪。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沉澱凝聚的過程。我們不能因為外國節日的盛行,忘記中國傳統節日的歷史意義。
我國傳統節日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凝聚並影響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和審美旨趣。在傳統節慶里,元宵觀燈、中秋賞月、鞭炮迎春等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就是要竭力渲染和盡力營造合家團圓、普天同慶的精神文化氛圍,這是歷代先人們遺留下來寶貴的文化產物。
(6)今年是第幾個重陽節擴展閱讀:
中國的一些傳統節日:
1、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仲夏端午是龍升天的節日,以扒龍舟形式祭龍是端午節的重要禮俗主題,此俗至今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仍盛行。
2、清明節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3、重陽節
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4、元宵(正月十五)
農歷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❼ 端午節,清明節,元宵節,春節,重陽節,中秋節哪個第一哪個第二哪個第三,哪個第四哪個第五,哪個第六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
❽ 今年敬老節是第幾屆,主題是什麼
2018年國際老人節主題:禮贊老年人權衛士
目前,全世界約有近7億60歲以上人口。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高達20億,佔世界人口總數的20%以上。發展中國家老年人口的增長將是最多和最為迅速的,亞洲將成為老年人口最多的區域,而非洲老年人口的增長率將居世界首位。有鑒於此,老年人所面臨的特殊需要和挑戰顯然需要更為密切的關注。不過,同樣值得重視的是,在保障充分的條件下,大多數老年男性和女性仍可為社會做出重要貢獻。
促進《宣言》中所包含的權利並進一步深化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影響;提升對老年人作為社會參與者的認識,致力於促進老年人在生活的諸多方面享受人權,而非僅僅局限於與他們最為相關的方面;回顧在確保老年人充分且平等地享有所有人權和基本自由方面取得的進步和面臨的挑戰;以及爭取世界更廣泛的關注,動員人們共同為確保生活各個階段的人權而努力。
歷屆國際老年人日主題
1999年:建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
2002年:讓老年人融入到發展進程中去
2004年:任何年齡都有未來
2005年:新千年的老齡化問題。重點在貧困,老年婦女和發展
2006年: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促進聯合國全球戰略
2007年:關注老齡問題的挑戰和機遇
2008年:為老服務與老年人社會參與
2009年:慶祝國際老年人年十周年建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
2010年:老年人和實現千年發展目標[2]
2012年:啟動馬德里+10:全球老齡化的機遇與挑戰日增
2013年:我們期望的未來:老年人的心聲」
2014年:不丟下一個人:促進一個人人共享的社會
❾ 春節,重陽節,端午節,中秋節,那個是第一那個是二那
按照時間順序是春節(正月)端午節(五月初五)中秋節(八月十五)重陽節(九月初九)
❿ 今年是中國的第幾個敬老節。
2020年是中國的第32個敬老日。
1988年我國正式把農歷的九月初九定為」中國的老人節」,使農歷九月九成為我國的合法的老人節。「重陽節」也是我國的傳統敬老日。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0)今年是第幾個重陽節擴展閱讀:
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