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年重陽節養生 保健的注意事項
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也被稱為是敬老節,而重陽節的時候是處於秋天,在秋天最注重的就是養生保健的問題,那麼2022年重陽節養生,保健的注意事項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2022年重陽節養生,保健注意事項
吃重陽糕,要有所顧忌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是老年人的節日,孝順的子女們總會在這一天給老人買上幾塊重陽糕。不過,由於越來越多的老年病纏上了我們的長輩,吃重陽糕也要有所顧忌。重陽糕作為一種點心,不宜空腹食用。重陽糕是一類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低蛋白的食物,空腹食用後,會促使胃酸分泌過多,引起反酸,甚至燒心等情況出現,尤其是胃病患者,更易誘使發病。在製作重陽糕的過程中,為了使糕香甜可口,通常會放入較多的糖甚至豬油,而常用的材料糯米,又是不易消化的食物,所以很多人就不適合吃重陽糕。
飲食清淡,預防哪森秋燥
重陽節前後,秋燥明顯。由於「秋燥」的影響,秋季特別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鼻炎等,對於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應對秋燥,可用一些適合自己的方法潤燥,比如用石斛煲湯。預防秋燥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少吃過於油膩、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糧和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並適當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
防秋燥,除了多飲開水、淡茶、豆漿、牛奶等飲料外,還應多吃些番薯、玉米、青菜、柿子、蜂蜜、黑木耳、銀耳、百合、香蕉、橄欖、葡萄、梨、核桃、芝麻、紅棗等柔潤之品。
注意保暖,適時添衣
重陽節前後,一天中溫差變化很大,常有冷空氣侵襲而使氣溫驟降。朋友們要注意及時添衣保暖,增強體質,防止感冒發生。添衣與否應根據天氣的變化來決定,只是不宜添得過多,以自身感覺不冷為准。常言道:「出門需防三、九月」,「若要安逸,勤脫勤著」,因此應多備幾件秋裝,做到酌情增李核畝減氏御,隨增隨減。
早睡早起,適當午睡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也就是說,秋季養生應早卧早起。早卧,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如果秋季適當早起,便可減少或縮短血栓形成的機會,對預防腦血栓發病有一定意義。
除了提高夜間睡眠質量外,還要有適當的午睡來補充。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統舒緩,並使人體緊張度降低。秋季仍然晝長夜短,人們往往晚睡早起,午睡不僅能讓大腦和全身各系統都好好休息,還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們保持心理平衡,預防心肌梗塞。據調查,每天午睡半小時,可減少30%患冠心病的可能性。
秋瓜壞肚,少吃「寒涼類」水果
秋天陽氣由升浮逐漸趨於沉降,生理功能趨於平靜,陽氣逐漸衰退,氣候逐漸轉涼。這個時節吃時令水果要注意,俗話說「秋瓜壞肚」,這個時候節氣涼爽,瓜果吃太多容易損胃陽。
最近氣溫逐漸轉涼,不少人的食慾會大增,水果的攝入也會增加。但是秋季不少水果都是比較寒涼的,食用的時候要多加註意,結合自己的體質來選用比較合適。比如寒涼類水果有柑橘、香蕉、梨、柿子、西瓜等。溫熱類水果有棗、桃、杏、龍眼、荔枝、葡萄、櫻桃、石榴、菠蘿等。甘平類水果有梅、李、山楂、蘋果等。體質虛弱、面色蒼白、體寒怕冷的人,應該選擇溫熱性的水果,少攝入秋季寒涼的瓜果。
登高賞菊,預防悲秋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宜人,但日照逐漸減少、氣溫降低。深秋之時,草葉枯落,花木凋謝,常使一些老年人有凄涼、垂暮之感,導致情緒憂郁、煩躁等,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句。我國古代民間有陰歷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賞景的習俗(即「老人節」)。這個時候,老年人若身體條件允許,去登山遠眺。定會心曠神怡,使一切憂郁、傷感之事頓時消散。
故有人認為,登山是治療憂鬱症的良方。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平時適量的登高,不僅可以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還可以增強心肺功能,心肺功能強了,不僅提高了自身的免疫力,還有美容的效果哦!自古文人多愛菊,待到菊花開放時,賞菊的人更加多。菊花氣味清新,多聞菊花之芳香,有醒神的功效。飲用菊泡出的茶水,不僅具有菊花特有的清香,且可去火、養肝明目。
重陽節養生要注意保持樂觀的情緒
平時要注意保持樂觀的情緒,平靜地看待季節轉化、氣候變化,多到室外活動,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休閑娛樂活動,多與人交流溝通,參加一些體育鍛煉,讓心情輕松愉快起來。
2. 重陽登高,父母養生需清肺,有什麼辦法
現在經濟發展得越來越好,大家也越來越注重生活質量,紛紛開啟了養生之路。不僅要自己養生,也要動員家人一起養生。九九重陽節是老人節,是倡導全民敬老愛老的節日,兒女們自然關心父母的健康。老人養生最好是要從飲食方面入手。
在睡覺的時候也要注意,秋季夜裡氣溫低、風大。如果涼風一直對著熟睡者的頭部、面部吹,第二天醒來就容易頭痛,而涼風如果吹在腹部,則易導致腹瀉。所以入睡時一定要避風。同時,秋季氣候相對來說會比較乾燥、要注意增加室內的濕度,可以使用加濕器,或者多喝熱水來緩解。
3. 重陽節過後怎麼養生
自重陽節以後,秋天陽氣由升浮逐漸趨於沉降,生理功能趨於平靜,陽氣逐漸衰退,氣候逐漸轉涼。這個時節吃時令水果要注意,俗話說“秋瓜壞肚”,這個時候節氣涼爽,瓜果吃太多容易損胃陽。
在這樣的氣候變化以及人體生理變化中,登高充分地發揮其不可多得的作用。
熱水泡腳勝補葯:
腳有人體的第二心臟之稱,腳離人體的心臟最遠,負擔最重,因此這個地方最容易血液循環不好,泡腳能促進血液循環,故古典醫學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特別是那些經常感覺手腳冰涼的人,足浴是極好的保健方法。
4. 九九重陽,注意哪些養生細節
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因為九與“久”同音,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佳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
重陽佳節是菊花盛開的時節,賞菊成了人們喜愛的習俗。在一片蕭瑟的秋風中,唯有菊花一枝獨秀,象徵著中華民族堅毅不拔的精神。
少洗澡 秋季老年人不宜過多洗澡,忌用鹼性肥皂,以免因皮膚乾燥引起皮膚瘙癢。秋季晝夜溫差大,洗澡更容易引起感冒等症狀。
適度“凍”一下 有很多老年人習慣蒙著頭,緊緊裹著被子睡覺。秋季是連接夏冬的過渡季節,適度“凍”一下,有利於適應冬季的乾冷天氣。適量多補水,忌流汗 秋季天氣乾燥容易上火,過量運動又容易引起流汗,喪失水分,應該適量多補水,忌流汗。
5. 唐代時期,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十分普遍,這有何養生之意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於是人們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還有插在頭上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
茱萸氣味辛辣芳香,而性溫熱,有驅寒驅毒的作用。所以,重陽節插茱萸有除惡氣、禦寒等作用。並且茱萸還有暖胃燥濕等功效,是六味地黃丸成分之一。
所以,重陽節這一天除了按照習俗插茱萸之外,不妨製作茱萸酒或飲用茱萸茶,有補益肝腎和健脾胃等功效。
6. 唐代時期,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十分普遍,這有何養生之意
插吳茱萸的習俗始於東漢,流行於晉代。重陽節插吳茱萸的習俗在唐代非常普遍。古人認為山茱萸能驅除疾病,帶來庇護。所以重陽節的時候會採集山茱萸,有的直接插在門前,有的簡單加工做成香囊,還可以用來釀酒保健。
山茱萸的別稱「驅邪」是重陽節的重要象徵。人們認為重陽節插吳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者戴在手臂上,或者做成香包。把山茱萸放進去戴上。叫考努斯的眼袋,頭上插著東西。古人認為重陽節爬山插吳茱萸可以驅蟲、防潮、防風。於是人們把山茱萸戴在胳膊上,或磨成香囊,或戴在頭上。大部分是婦孺穿的,有些地方也有男士穿的。
7. 久久重陽到,養生須有道!掌握這份養生秘籍,助老人延年益壽
#湖南醫聊超能團##清風計劃## 健康 科普大賽#
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
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 健康 長壽的祝福。
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截至2019年底,我國距離「老齡 社會 」還有1.4%之遙。國家統計局局長表示,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25388萬人(約2.54億,2018年約為2.49億),占總人口的18.1%,遠超國家統計局2017年對老年人口的模型測算數據。
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近50%的老年人患有各種慢性病,當前國內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75歲,而 健康 的預期壽命約為68歲,按照這個標准,則有七年時間老年人將會與疾病相伴。
老年人有著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狀態,《靈樞·天年》中提到:
五十歲,肝氣虛,眼睛開始不如以前看得明了。
六十歲,心氣虛而喜卧。
七十歲,脾氣虛,皮膚不再光滑潤澤。
八十歲,肺氣虛,語言表達欠清晰。
九十歲,四臟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
在此基礎上,發生各種疾病而帶來的生活質量下降,影響著老年生活的幸福感。
《黃帝內經》有雲:「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是說從前有善於 養生 之道的人,順應自然規律,飲食起居有節度,不過度地操勞,就能形神兼修,長壽而終。
因此,後天因素在人的壽命上有著至關重要影響,如果能正確運用中醫葯的理論和行之有效的方法,那麼「不似春光,勝似春光」的重陽,指日可期。
中醫認為「百病生於氣」,情志活動對人體功能有著重要的影響,保持心情愉悅則氣血調暢、五臟調和。
研究顯示,對老年人的 健康 狀況和軀體功能影響最大、導致老年人殘疾最主要的原因是痴呆、卒中、抑鬱等神經精神疾病。因此不可忽視情緒對機體在心血管、免疫、神經上的不良影響。
唐代醫家孫思邈提倡要戒十二多,宜十二少,即:
戒十二多:
多思
多念
多欲
多事
多語
多笑
多愁
多樂
多喜
多怒
多好
多惡
宜十二少:
少思
少念
少欲
少事
少語
少笑
少愁
少樂
少喜
少怒
少好
少惡行
情緒不宜走極端,喜怒有度,思悲有節,保持恬淡愉悅的心態,穩定平和的心境,及時疏導內心的不愉快,擁有 健康 的精神狀態,才更有可能保持和諧有序的生理狀態,延緩衰老,應對疾病。
首先,子孫當常伴老人左右,幫助他們克服孤寂、傷感等不良情緒。老年人因年紀增大而身體逐漸衰弱,常會觸景生情,易於傷感,導致情志不舒,氣機郁滯,所以要「常令人隨侍左右,不可令孤坐獨寢」。
同時,也要增加老年人生活的趣味性,投其所好,使老年人的心思都集中在所好之物上,自然就可以避免低落情緒出現,這是老年人保持怡情暢志的主要方法。
2.食療 養生 法
對於老年人來說,身體的各種機能逐漸衰退,如腸胃的消化功能、心腦血管的功能等都有所減退,不適宜的飲食習慣同樣於 健康 不利,甚至是某些疾病的誘發因素,因此需要格外注意飲食。
做到骨肉果味葷素合理搭配,五味調和,不能有所偏嗜。牛奶、黑芝麻、蜂蜜等,在提高人體生理功能與全身協調作用,或者是降低血脂,或者是增強抗病免疫力等方面,的確具有不同程度的功效,可以根據個人不同的身體情況選用。
在飲食習慣上,宜少食多餐,宜不飢不飽、不寒不熱,食不宜過雜,忌肥膩。
生肉、生菜、白酒、大醉、大咸等不適於老人,這些食物往往不易消化,對血管與血壓會產生不利影響,而且還可能傳播傳染病與寄生蟲病。
此外,基於對現代醫學的認識,欲求長壽,必須解決便秘。便秘之最大危害不但與它能使多餘的膽固醇停滯於體內,促使脂肪的儲積,而且會使糞便中分解的代謝產物重吸收入人體內發生自身中毒和促進衰老。
古代醫家指出「人年五十以去,皆大便不利……常須預防」,如果大便秘結,要引起重視,偶發短期的便秘可多飲水、多食蔬菜進行調整,如長期便秘,則不可輕視,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葯物干預。
3、運動 養生 法
老年人長期鍛煉可以提高肺活量,調和氣血,促進體內血液循環,疏通筋骨改善老年人的身體素質。
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堅持每天早晚運動。適合老年人的運動主要包括太極、健身操、氣功、散步、慢跑等相對較柔和的運動。
4、起居 養生 法
首先為擇居,住在深山老林之中,固然清幽安靜,但交通不便,難於往來;如果住在人煙稠密之處,又難免事務繁多,聲音喧雜。
盡可能在「人、野相近」之處,既不離群索居,又往來方便,或是打造舒適安靜的家居環境,家是人們接觸最多的地方,居住環境如何直接影響身心 健康 。
睡眠同樣是重要的一環,睡眠質量直接影響著身心 健康 狀態,人體生理生化特徵改變的節律隨年齡的增加而變化,老年人睡眠節律易被擾亂,宜保持有規律的生活,早睡早起,保持睡眠充足,避免晝夜顛倒,隨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