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子母孝順感恩故事

子母孝順感恩故事

發布時間:2024-04-11 10:58:19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2則)

一個人名叫黃香。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親近、孝順父母。

在他九歲時,母親便去專世了,靠父親一人來養育屬他。他深知父親的辛苦,對父親倍加孝順,一切家務活都由他一個人承擔,別的小孩子在玩耍時,他在家裡劈柴做飯,好讓父親有更多的時間休息。

夏天的時候,天氣炎熱,黃香的父親幹完活兒,坐在院子里乘涼。黃香就用扇子把床扇涼,然後伺候父親上床就寢;冬天,天寒地凍,他先用自己的身體把被窩暖熱,才讓父親躺下睡覺。日久天長,黃香對父親的孝道深得鄉鄰的稱贊。

㈡ 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哪些

烏鴉反哺的故事

很早以前,有一個孩子不孝敬爹娘,爹娘沒有辦法,只好把他交給舅舅。舅舅是個放羊倌。他雖然沒有文化,但對子女的教育卻很有辦法。他對孩子的爹娘說:「把外甥交給我吧,過一段時間他會回心轉意,成為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的。」第二天,孩子的爹娘把孩子送到了舅舅家。舅舅見了外甥,既不罵,也不打,二話沒說,把一隻羊鞭遞給了外甥。
六月的一個晌午,太陽象火球一樣烤著山坡,鳥兒都藏在樹蔭里不出來了。舅舅也把外甥帶到一棵大樹下乘涼。這時,有幾只小烏鴉在炎熱的太陽下飛來飛去。外甥好奇地問舅舅:「這幾只小烏鴉不怕熱嗎?它們不停地飛來飛去忙什麼呢?」舅舅指了指大樹上的鳥窩說:「鳥窩里有一隻老得飛不動了的烏鴉,正仰著頭、張著嘴,等著它的兒女們一口一口餵食呢。要是沒有這些懂事的小烏鴉喂它,它會餓死的。
老烏鴉自從生育了子女,它們每天早出晚歸,辛苦地覓食喂養自己的子女們。在老烏鴉年邁無法出去覓食的時候,它的子女便會出去尋找可口的食物孝敬老烏鴉,照顧老烏鴉,並且從不感到厭煩,直至老烏鴉自然死亡,這就叫:「烏鴉反哺」!外甥一邊聽,一邊默默地低下了頭。停了一會兒,舅舅又說:「烏鴉還知道反哺、人難道就不知道孝敬自己的父母嗎?」外甥聽了舅舅的一席話;懊悔地哭了,從此以後,他成了一個孝順的孩子!
此外據說,烏鴉小時侯,都是由它媽媽辛辛苦苦地飛出去找食物,然後回來一口一口地喂給它吃。漸漸地,小烏鴉長大了,烏鴉媽媽也老了,飛不動了,不能再飛出去找食物了。這時,長大的烏鴉沒有忘記媽媽的哺育之恩,也學著媽媽的樣兒,每天飛出去找食物,再回來喂媽媽,照顧老烏鴉,並且從不感到厭煩,直至老烏鴉自然死亡,這就是「烏鴉反哺」。
據記載,「反哺」是烏鴉的習性。烏鴉的雛鳥長大,必銜食飼其母。《本草綱目》中稱烏鴉為慈鳥:「此鳥出生,母哺60日,長者反哺60日,可謂慈孝矣。」後來人們便將反哺比做子女孝敬父母。
束皙在《補亡詩》中說:「嗷嗷林鳥,受哺於子」。蘇轍的詩中也提到:「馬馳未覺西南遠,鳥哺何辭日夜飛」。都說的是烏鴉由母鳥養大,在母鳥衰老不能覓食時,小烏鴉便銜食喂母鳥,以為回報。

相關故事:_羔羊跪乳__
相傳,小羊對它媽媽說:「媽媽,您對我這樣疼愛,我怎樣才能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呢?」羊媽媽說:「我什麼也不要你報答,只要你有這片孝心,媽媽就心滿意足了。小羊聽後,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小羊為了報達母羊的養育之恩,每次吃奶都是跪著的。它知道,是媽媽用奶水喂大它的,跪著吃奶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這便是「羔羊跪乳」。
由此「烏鴉反哺」與「羊羔跪乳」便成了比喻子女對父母感恩盡孝的成語。

㈢ 感恩父母的小故事

有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和媽媽相依為命。媽媽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來。每到日落時分,小女孩就開始站在家門口,充滿期待地望著門前的那條路,等媽媽回家。媽媽回來的時候是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刻,因為媽媽每天都要給她帶一塊年糕回家。在她們貧窮的家裡,一塊小小的年糕都是無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已經過了晚飯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小女孩站在家門口望啊望啊,總也等不到媽媽的身影。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著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她走啊走啊,走了很遠,終於在路邊看見了倒在地上的媽媽。她使勁搖著媽媽的身體,媽媽卻沒有回答她。她以為媽媽太累,睡著了。就把媽媽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讓媽媽睡得舒服一點。但是這時她發現,媽*的眼睛沒有閉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媽媽可能已經死了!她感到恐懼,拉過媽*的手使勁搖晃,卻發現媽媽的手裡還緊緊地拽著一塊年糕……她拚命地哭著,卻發不出一點聲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媽媽再也不會醒來,現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媽媽的眼睛為什麼不閉上呢?她是因為不放心她嗎?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該怎樣做。於是擦乾眼淚,決定用自己的語言來告訴媽媽她一定會好好地活著,讓媽媽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語做著這首《感恩的心》,淚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從她小小的卻寫滿堅強的臉上滑過……「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她就這樣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著,一直到媽媽的眼睛終於閉上……

感恩的回報

在一個鬧飢荒的城市,一個家庭殷實而且心地善良的麵包師把城裡最窮的幾十個孩子聚集到一塊,然後拿出一個盛有麵包的籃子,對他們說:「這個籃子里的麵包你們一人一個。在上帝帶來好光景以前,你們每天都可以來拿一個麵包。」

瞬間,這些飢餓的孩子彷彿一窩蜂一樣涌了上來,他們圍著籃子推來擠去大聲叫嚷著,誰都想拿到最大的麵包。當他們每人都拿到了麵包後,竟然沒有一個人向這位好心的麵包師說聲謝謝,就走了。

但是有一個叫依娃的小女孩卻例外,她既沒有同大家一起吵鬧,也沒有與其他人爭搶。她只是謙讓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別的孩子都拿到以後,才把剩在籃子里最小的一個麵包拿起來。她並沒有急於離去,她向麵包師表示了感謝,並親吻了麵包師的手之後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麵包師又把盛麵包的籃子放到了孩子們的面前,其他孩子依舊如昨日一樣瘋搶著,羞怯、可憐的依娃只得到一個比頭一天還小一半的麵包。當她回家以後,媽媽切開麵包,許多嶄新、發亮的銀幣掉了出來。

媽媽驚奇地叫道:「立即把錢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時候不小心揉進去的。趕快去,依娃,趕快去!」當依娃把媽媽的話告訴麵包師的時候,麵包師面露慈愛地說:「不,我的孩子,這沒有錯。是我把銀幣放進小麵包里的,我要獎勵你。願你永遠保持現在這樣一顆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訴你媽媽這些錢是你的了。」她激動地跑回了家,告訴了媽媽這個令人興奮的消息,這是她的感恩之心得到的回報。

手術費=一杯牛奶

一個生活貧困的男孩為了積攢學費,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

傍晚時,他感到疲憊萬分,飢餓難挨,而他推銷的卻很不順利,以至他有些絕望。這時,他敲開一扇門,希望主人能給他一杯水。開門的是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她卻給了他一杯濃濃的熱牛奶,令男孩感激萬分。

許多年後,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位患病的婦女,因為病情嚴重,當地的大夫都束手無策,便被轉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醫院。外科大夫為婦女做完手術後,驚喜地發現那位婦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飢寒交迫時,熱情地給過他幫助的年輕女子,當年正是那杯熱奶使他又鼓足了信心。

結果,當那位婦女正在為昂貴的手術費發愁時,卻在她的手術費單上看到一行字:手術費=一杯牛奶。

這個年頭,人們很少感動了,對什麼都不再感動了。即使他們還會感動,也只是感動於只有他們才會感動的對象。
其實,這個世界是有些共同的東西的。
看了這幾則故事絲毫不為所動的人,沒有一點反思的人,他們的情感世界一定暫時缺少了一點很重要的東西,或者永遠失去了一些最寶貴的東西!
感恩,是結草銜環,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境界。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寶貴機遇。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紀壯舉。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視的一次愛的教育。
感恩,不是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鬧的片刻答謝,而是發自內心的無言的永恆回報。

這是我查到的,身邊的感恩其實有很多!

㈣ 有關於孝心的故事有哪些

1、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2、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

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3、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

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4、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

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5、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㈤ 列舉二十四孝圖故事中的三個故事並概括內容

一、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

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兩斗白米,一隻牛蹄子,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5)子母孝順感恩故事擴展閱讀:

1、《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是元代郭居敬編錄,一說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種說法是郭居業撰。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

2、《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於西漢經學家劉向編輯的《孝子傳》,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書籍。

3、二十四孝圖其他故事節選:

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

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

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

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閱讀全文

與子母孝順感恩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河北社保卡能退休工資嗎 瀏覽:282
老人蓋房子怎麼樣 瀏覽:164
60多歲老人腿腫怎麼辦 瀏覽:246
商業險每月能領多少養老金 瀏覽:746
沈陽養老保險查詢網 瀏覽:197
如何勸父母買switch 瀏覽:793
2018年2月社保退休金 瀏覽:9
寫一篇孝敬老人文章 瀏覽:670
交養老保險期間身故了怎麼辦 瀏覽:720
老年人可以打血栓通 瀏覽:686
2016年重慶企業退休金上調 瀏覽:1
福州晉安區有哪些養老院 瀏覽:163
送給退休人員的匾 瀏覽:34
繼子贍養老人需要多少錢 瀏覽:886
見對方父母不知道怎麼聊天 瀏覽:460
南昌陽明路老年大學地址 瀏覽:822
2017年60歲以上的老人能辦養老卡嗎 瀏覽:31
深圳退休人員門診報銷比例 瀏覽:131
膠州市那個養老院好 瀏覽:178
養老金補多少錢 瀏覽: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