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孝的故事不少於200字
A. 關於孝的故事的感悟200--300字
關於孝順的故事: 記得是六十年代某一年的冬天,下了好大一場雪,田野里,房子上,草垛上蓋著厚厚的一層雪被,屋檐上掛著又粗又長的櫨軲槌(即冰掛)。雪夜裡,靜得出奇,偶爾聽見一兩聲樹枝被雪壓斷的聲音。這時,我跟祖母摸黑坐在炕上,把腳伸進一個大糠布袋下取暖,祖母又給我講了一遍關於孝順的故事:
早前年,村裡有一個寡婦,拉扯著一個男孩過日子,毫不容易把孩子把扯大了,孩子要娶媳婦了。孩子嫌娘長的奇醜,就叫娘住進南屋裡。媳婦進門後,孩子就對媳婦說南屋裡住著雇來的老媽子(傭人)。寡婦很愛自己的孩子,不想把事說破,強忍著淚咽到肚子里,在家默默的做飯、喂豬、干雜務。
有一天,寡婦喂的豬抱了一窩小豬,一共七個。寡婦高興之餘,一邊喂豬,一邊嘆氣:唉!豬啊豬,你生七子並頭連,我生一子把娘嫌。偏巧這話被媳婦聽見了。媳婦是個很有家教的女人。她等丈夫上坡幹活回家,就問丈夫家裡的老媽子到底是誰,丈夫不得已說了實情,媳婦把丈夫數落了一大頓。夫妻倆來到南屋,給娘跪下了,請求娘原諒。夫妻倆把娘請到上房住下。從此,小兩口孝敬親娘,一家人過上了和和美美的日子。
聽過這個故事,很小的我就懂得了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那時的冬天特別冷,取暖物品僅僅是一床薄被、一個糠布袋而已。我就把祖母的一雙小腳摟在懷里,給她取暖,一年又一年,直到我上高中住校。從此,村裡人都誇我孝順。到現在,我回娘家,村裡的人還叫我好人。我想,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而已。可憐天下父母心,正所謂有次心的兒女,沒有次心的爹娘,望天下人都莫忘記自己的爹和娘。
B. 寫一篇有關孝道的小故事,有200個字就好了,急用,現實故事的。
卧冰求鯉
晉王祥,字休徵。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母。嘗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一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於冰上禱告,忽然間冰裂,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
扇枕溫衾
東漢江夏安陸人黃香因幼年喪母,侍父極孝,炎熱的夏天,他用扇子扇涼席子讓父親睡;寒冷的冬天,則先鑽進被窩溫熱被子再讓父親休息。長大後任魏郡太守,魏郡遭受水災時,黃香傾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被譽為「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親非常疼愛孫子,自己總捨不得吃飯,卻把僅有的食物留給孫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從此,郭巨不僅過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順」的美名傳遍天下,後成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老萊子
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 姿態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老萊子,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隱士,因為國家戰爭頻繁,為了躲避世俗的紛爭,歸隱於蒙山 。他非常的孝敬父母,每日做可口的飯菜供奉雙親。70歲的時候都不顯老,時常身著鮮艷的 五綵衣服,手裡持著兒童玩耍的撥拉鼓小孩子般的戲耍。因此他的表現令父母非常的開心。 有一次,他為父母端水,進屋的時候不慎摔了一跤,因為不想讓父母為他難過,就想了個逗 人開心的辦法,他索性坐在地上模仿小孩子哭,滑稽的表演讓父母破涕為笑。
C. 關於孝的故事兩百字寫的非常好的別人想不到的
門前六七樹,八九十支花。春夜喜雨(杜甫)
D. 關於孝的故事
1、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馬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貴顯聞天下,平生孝事親。親自滌溺器,不用婢妾人。
2、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七歲生離母,參商五十年。一朝相見面,喜氣動皇天。
3、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負母逃危難,窮途賊犯頻。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親。
4、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5、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風。 父子俱無恙,脫離饞口中。
6、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夏夜無帷帳,蚊多不敢揮。恣渠膏血飽,免使入親幃。
E. 200~300字的孝順父母的故事
一、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二、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五、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六、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
七、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八、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九、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十、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
十一、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十二、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十三、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十四、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十五、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十六、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十七、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十八、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十九、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二十、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二十一、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二十二、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二十三、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二十四、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F. 關於孝道的作文(200字以上)
「孝」——什麼是孝,不就是一個字嗎?又有什麼意義呢?
「不!」它的意義大得很,不光是一個字,而且是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呢!世界都充滿「孝」。這其中也有更深刻的社會意義。比如孝順父母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就要從小開始,從點點滴滴做起,這樣才不會留下一生的悔恨。除此之外,孝敬老人是我們人人都要做的一種義務,否則就會觸犯法律,留下終生悔恨。所以,我們不要做那些後悔的事情,孝心,就從現在開始吧!
說起孝順父母,這是一件長期的事情。因為你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怕嘮叨,然後還要多和父母交流,使他們不必為你再擔心。這說起來簡單,可做起來卻是一件永久的事情。
我媽媽工作非常忙,有十她累的時候,我就為她做飯,自己隨後再吃。雖然她很累,我也不能給我經濟和精神上的幫助,但是我也不能以為內這一點而不孝順她。因為我長大成人了,該到回報的時候了。現在只有一點才能孝順她,就是努力學習。報答她的一片苦心。在這里我想說聲:「媽媽,您辛苦了!
回想這幾年我做過許多對不起她的事,希望她能原諒我這不孝之子。從今往後,我要對你好。不能再象以前那樣了,我相信您慢慢就會感覺到兒子長大了!
人只有有了孝心,才會有責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質。孝心讓人成熟,長大。我想沒有對母親的孝心,人又怎麼能談得上愛這個城市,這個養育我們的國家呢。愛母親的孝心是「小孝」,愛祖國的孝心是「大孝」我願意做有「大孝」的兒子。
「孝」的含義太深刻了!
孝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歷史上,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事跡,其中在24孝中,有一則是「閔子騫勸父感後母」。感人至深。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為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後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於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面前說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系。
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後娘為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一點也不暖和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裡能禦寒呢?所以,子騫穿著覺得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一樣。而這位後母反而向丈夫說:「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了,故意稱冷。」
一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為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馬的韁繩,將韁繩掉到了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了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內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後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後妻像木頭一樣,獃獃地立著,羞愧得無話可說。子騫跪在父親面前,哭著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為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後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的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夫孝,始於事親也
G. 一個關於孝心的小故事。大約150-200字左右。
孝,心在你的心裡你不會從小到大一定有對你的父母孝順的事你寫一寫想一想
H. 孝敬父母現代故事200字
我叫巴飛翔,今年6歲了,在育才學校一年級七班上學。在家裡,我是內媽媽的好孩子,在學校,容我是老師的好幫手。
從小,我就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疊被子然後吃飯穿衣也是自己做, 吃完飯我還會把吃飯剩下的菜渣掃一下。 如果還有時間,我還會幫助爸爸媽媽掃掃地,擦擦桌。放學回家如果看見爸媽在做飯,我就會幫媽媽摘菜。 上幼兒園我就知道使用禮貌用語,向長輩問好,鄰里街坊都很喜歡我。每次有好吃的也都是先想到長輩。這學期,我決定用功學習,因為我知道優異的成績才是對爸爸媽媽最好的回報!
I.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200字
嘉陵江樓繼偉iqworwenflsa
J. 關於孝心的故事二百字
《聞雷泣墓》
魏晉時代的王裒,字偉元,晉城陽營(今山東昌樂縣的陽郡)人。他身長八尺四寸,容貌絕異,博學多能,德操高尚,言行必遵禮法,侍奉親人至孝。
他的母親活著時,性極膽小,畏懼打雷。其母死後,葬於山林中,每次遇到風雨,聽到雷聲,王裒就即刻奔向母親的墓地,跪拜哭泣,並訴說: 我王裒在此,母親不要畏懼! 其詩描寫得很生動: 慈母怕聞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 冰魂 ,形容梅花、蓮花等清白純凈的品質。這里另有意思,指因夜宿墳墓,有侵骨之冷。 夜台 ,指墳墓、墓穴。 阿香 ,是神話傳說中的推雷車的女神;又有 阿香車 之說,指雷神之車,或雷聲;說見晉陶潛《搜神後記》卷五所載。不過,讀到這里我們也會馬上想起,在《後漢書·蔡順傳》一則里也有記載: 母平生畏雷,自亡後,每有雷震,順輒圜冢泣,曰: 順在此。 這也見到古人在表述孝子之孝行時,有雷同的模式。
王裒的祖父王修,是魏國的名士,官至大司農郎中令;其父是王儀,為司馬昭的司馬,因討伐東吳失敗,直言得罪了司馬昭而被殺害。王裒就攜其母,將其父的靈柩運回家鄉昌樂,隱居起來,自耕自食,並以教授為生。
他終生不面向西而坐,表示絕不做晉朝之臣。《詩經·小雅·蓼莪》有雲: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這是說,又長又大的莪啊,那不是莪而是蒿;哀傷哀苦啊我的父母,生養我啊真勞苦。文中的 蓼 ,是長、大的意思。 莪 ,美菜。 蒿 ,賤草。莪蒿,也叫蘿蒿、抱娘蒿。詩句的意思很有喻義,莪蒿常常抱宿根而生長,就像子依靠著母一樣,比喻子長大了,全靠父母生養我。然而蒿不可食,又比喻子不能終養父母之遺憾。據說,每次王裒讀到這里,就常常流淚,後來他的門人甚至避開《蓼莪》之篇而不誦讀了。
司馬炎建立晉朝後,知王裒賢德有才,不僅給其父王儀平反,並多次邀請王裒做官,但王裒堅辭不就。據說,他在其父墓側築屋而居,每日朝夕至墓前跪拜,且攀柏悲號,涕淚濺樹枝。日久,樹木也為之枯槁。王裒孝行操尚感動鄉里,曾被推為孝廉。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漢劉曜攻陷洛陽,大肆燒殺搶掠,齊地盜匪四起,親戚朋友大批南遷,但王裒戀祖塋不肯離去,遂為盜賊所害。
㈡ 孝敬父母的故事
關於孝敬父母的故事6篇
前幾天,我們在老師的組織下觀看了《最美孝心少年》,裡面講述了梁維月許卓婧鍾岳峰等「最美孝心少年」們孝敬長輩自強自立的光榮事跡,裡面的每一個人物都令我由衷地佩服,裡面的每一件事跡都令我非常感動,可最觸動我心靈的是一個來自甘肅的16歲女孩——梁維月。
梁維月出生在一個窮苦家庭,5歲時,她媽媽因為不能忍受窮苦日子拋棄她們離家出走,不久後,弟弟因為青黴素過敏中毒,成了一個聾啞人,姐弟倆和多病的奶奶全靠爸爸照顧。偏偏禍不單行,在梁維月8歲的時候,她爸爸不小心摔下了山崖,造成了高位截癱。照顧親人的重擔就全落在了梁維月的身上。平日里,除了上學悉心照顧奶奶和爸爸忙家裡大大小小的家務活兒以外,她還要幫聾啞的弟弟補課,自己經常熬到後半夜才睡覺。家裡沒有任何收入,所有的開銷全靠鄉政府給的低保,為了能給家裡多掙點零花錢,維月每逢周末和假期,她都要去附近的工地搬磚,一開始,對方不讓梁維月干,但最終勸不過她,就只好答應了她,搬一塊磚一分半,小維月每次都要搬20xx塊才肯回家,這樣一天下來,她就可以賺到30元。
看了這個節目,我非常感動。這些少年,他們的家境都不好,大部分都住在交通不便的大山裡,他們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孝敬長輩愛護親人。而我呢?每天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有一點兒不滿意,就耍脾氣,父母要我們幫忙做一點兒家務事就不樂意。比如有一次,我和媽媽在街上看見了一個非常精美的筆筒,我就吵著要買,媽媽覺得我已經有一個,不需要再買了,可我就是不聽,後來,媽媽實在拗不過我,只好買了下來。我們完全生活在蜜罐里,還不知道珍惜,那些孩子和我們的命運,可以說有天壤之別,想到這里,我很羞愧!我想,我以後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得付以實際行動來表達我的孝心。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這次觀看的《最美孝心少年》給我好好地上了一課,一堂讓我受益匪淺的教育課,我以後一定要向這些「最美孝心少年」學習,學習他們堅韌的毅力頑強的精神勇於擔當的決心以及他們孝敬長輩愛護親人的優良品質,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感恩生育你的人,因為他們使你體驗生命;感恩撫養你的人,因為他們使你不斷成長。
《感恩父母》就是這樣一本教會大家學會感恩的好書。世上縱然有無數的人需要我們去感謝,去感恩;縱然有無數的人在你一生中幫助了你;縱然有無數的人給了你支持。但是,請不要忘記,你的家中,還有那麽兩個人在破舊的老屋中,守著枯燭,在等著你啊!
他們就是生你養你的父母啊!記得父母的教誨:「我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我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長。」我們卻總是那樣的年少輕狂,不以為然。在摔了無數的跟頭,碰了無數的釘子之後,才發現,父母始終在為我們傾其所有。
母愛沒有具體內容,卻自有打動人心的力量!面對如此的母愛,我們還能說些什麽?世間情誼無數,唯有母愛最為無私,它不求任何回報,只懂得默默地付出。完整的家庭里,除了母愛,還有父愛的存在。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父親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坐標,為我們鑄造了展翅飛翔的翅膀。父愛是金,是沉默的金子。他無需語言的表達,它是心與心的交流。
父母生下我們,盡心盡力的撫養我們,使我們平安快樂的長大。當我們在學校里拿回一張張獎狀,父母在一旁欣慰的笑著:當我們有了虛榮心,嫌棄父母的模樣,父母在一旁無奈的嘆氣;當我們遠走高飛到遙遠的城市裡求學,父母只能在家中望著我們小時侯的獎狀思念我們;當我們成家立業,過著好日子時,父母還在遙遠的家鄉,守著老屋,過著窮困的生活;當我們在生意場上意氣風發,感謝他人的幫助時,卻把最應該感謝的人遠遠扔在了腦後……
時間一長,我們可能會淡忘了他們。但當他們真正離去的時候,我們才痛心的發現,誰才是真正愛我們的人,誰才是真正對我們好的人,誰才是我們應該感謝的人!是我們的父母啊!他們含辛茹苦將我們拉扯大,孩子卻沒有一絲感恩之意,他們會是多麽的傷心過啊!但是當我們明白過來時,一切已經晚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為了不讓親請在熙熙攘攘的生活中變得脆弱,不讓自己留下遺憾和悔恨,請及時為自己的父母送上一句不算奢侈的溫馨問候吧!
親情是偉大的,父母是偉大的,因此,我們感恩親情。感恩父母!
有不少人會吟誦那一首:「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回答能真正地做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呢?
「孝」是什麼?一個漢字?一篇徵文競賽的主題?還是———一種每一個兒女都應該有的傳統美德?
孝,不分貴賤,只要你是一個兒女,你就應該有「孝」。不管你是一個億萬大富翁,還是一個普通工人,你都必須向養育你的人盡到你應該盡的孝;孝,不分地域,只要你是一個兒女,你就應該有「孝」。不管你是一個海外遊子,身在國外,還是一個居住在父母身邊的人,你都必須向養育你的人盡到你應該盡的孝;孝,不分年齡,只要你是一個兒女,你就應該有「孝」。不管你只是一個小學生,還是已到中年,你都必須向養育你的人盡到你應該盡的孝。
「敬」又是什麼呢?一聲「敬禮」的指令?一種「敬佩」的心情?還是———一種每個人都必須有的「尊敬」的禮儀習慣?
「敬」可以用許多方式來表達:見到爺爺奶奶,對他們說一聲:「爺爺好!奶奶好!」;家裡來了老人,幫他們倒一杯水;到爺爺奶奶家裡去,主動幫他們乾乾活……這些都是「敬」。
父母對我們的愛從我們出生,一直到他們離開這個世界。從三四歲時追著給我們喂飯;到剛入學時挽著我們的手送進校園;再到五六年級天天督促我們學習,他們的'愛會一直陪伴著我們從嬰兒成長為兒童;再變成青少年;到成人……他們永遠都不會拋棄我們,會永遠永遠的愛護我們。是他們給予了我們生命,給予了我們所需要的一切。當他們離世時,最舍不下的就是我們。
不僅僅是父母,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都是我們成長路上的守護神。我們在爺爺的臂彎下蹣跚學步;在奶奶的夜曲里安心入夢;在外公的勵志故事傳說里學會堅強;在外婆的歌謠里牙牙學語……
這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的愛!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動物都有如此孝敬之情,更何況我們呢?父愛如山,母愛如海。而我們對父母和其他親人的愛呢?
孝親敬老不只是長輩病時端湯送葯,不只是對長輩金錢上的回贈。而是發自內心的深處真摯的感恩與尊敬。因此,孝親敬老有時只需要一個眼神一句問候便能便打出你那滿心的感恩與尊敬。
孝親敬老,從現在開始!
爸爸媽媽賜予我們生命。我們從呱呱落地到成長為今天的學生,爸爸媽媽犧牲了多少的時間和心血,花費了多少的精力和財力。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恩情深厚而無私,孝敬父母是我們做人的起碼的道德。
孝敬父母是從點點滴滴做起的,並不是轟轟烈烈才是孝敬父母的。作家畢淑敏曾言「孝心無價」。
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好字。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凈的舊鞋。也許是數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在「孝」的天平上是等價的。
畢淑敏《孝心無價》
既然父母對兒女如此恩重如山,做兒女的又有什麼理由不孝敬父母呢?不僅沒有任何理由,而且做兒女的對父母的孝敬無論好到什麼程度都不為過。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子女者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在中國歷史上,從古到今,沒有哪個朝代不重視孝道,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視為「立身之首」 「自行之源」。當代不少倫理學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處理人際關系的第一台階,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關心他人自覺上進熱愛祖國等品德形成的基礎。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凡是精忠報國事業有成的人,都和聽從父母善言尊敬奉養父母不忘父母養育之恩是分不開的。凡是不敬師長不講信用不思進取好逸惡勞自私自利無惡不作干盡天理不容危害社會和人民利益的人,都是敗家子逆子;尤其是對父母忘恩負義的人更是不孝之子。
在古代,帝王選用良才時,首先就看你是不是孝子。他們認為: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怎麼會對我君王盡忠呢?此說十分有理。因為孝敬父母的人忠心耿耿,實在可靠。可見,孝敬父母是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礎。所以,中國古代是以孝道作為思想教育的中心,有德之君以孝治天下,其本人也是百姓行孝盡孝的好榜樣。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如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還有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他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
以上不都是兒女孝順父母,我們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父母是世界對自己最好的人,在自己的翅膀還沒有長硬時,家才是自己最理想的港灣。
不要拘束,只要你喜歡
爸爸讓我自由飛馬克·扎克伯格的父親艾德·扎克伯格出生於弗拉特布希一個綠樹成陰的街道上。馬克的爺爺是郵遞員,奶奶是家庭主婦。上學的時候,父親艾德的理科很好,如果按照父親的志願,他也許會考上哈佛大學,也許會成為比爾·蓋茨,成為喬布斯。但是,由於家庭的原因,爺爺希望父親早日掙錢養家。於是,父親就上了紐約大學口腔學院,最終成為紐約市布魯克林區一名牙醫。
艾德吸取自己成長路上的教訓,盡量給自己的孩子創造一個比較寬松的成長空間。他有四個孩子,馬克是最小的,經常與三個姐姐瘋玩、惡搞。可是,艾德一點也不生氣,任馬克做他喜歡的一切。
那時候,美國流行一部名叫《星球大戰》的科幻電影,馬克看得入了迷。不過,馬克不是單純地看,他看了《星球大戰》,竟然想拍一部電影。姐姐們都覺得馬克是無理取鬧,但是,艾德對兒子馬克很支持,他買來了拍攝需要的一切設備,交給馬克說:「不要拘束,只要你喜歡,你可以做一切可以做的!」馬克很高興,便開始了自己的創作。一個多月後,馬克竟然真的創作拍攝了一部電影。當然,這是一部惡搞片,影片的滑稽惡搞讓三個姐姐笑得吃不下飯。
按照正常的發展,馬克也許會成為好萊塢的劇作家或者導演。可是,馬克的興趣很快就轉移了。他很快喜歡上了電腦,喜歡上了網路游戲。那時候,電腦很貴。可是,艾德舉全家之財力,給家庭每個成員買了一台雅達利800電腦。妻子凱倫生氣地說:「艾德,你瘋了?你怎麼能夠跟著孩子們一起惡搞?你應該幫助他們理清人生的方向才對!」艾德笑著說:「我不會給孩子設計未來,我只會幫助他們做他們喜歡的一切!」就這樣,馬克開始在電腦上玩《模擬城市》,玩《馬里奧賽車》。雖然,那個時候的電腦速度很慢,但是,他的《馬里奧賽車》卻玩得非常好,全家人誰也玩不過他。為此,馬克曾經高興了好一陣子。
不要膽怯,只要你決定
不要認為馬克是一位貪玩的孩子。他與其他孩子不一樣的是:他沉迷於游戲的奧秘,而不沉迷於游戲本身。當馬克把所有的電腦游戲玩轉之後,就覺得沒有意思了。這時候,馬克打算自己編寫一個游戲。
編寫游戲需要寫編碼,而編碼對於孩子來說,那是一個非常深奧的課題,況且,還需要美術、音樂等方面的技術支撐。不過,困難就像是一塊磁鐵,深深地吸引著馬克,他從書店買來一本寫編碼的書籍,偷偷地看了起來。幾天後,他便開始了自己的游戲編寫。他做的第一款游戲是一部名叫《搖滾樂團》的視頻游戲。道具是一個塑料撥浪鼓,場景就在自己家的客廳里。游戲編好後,三個姐姐都很喜歡,可是,很快,她們就發現了游戲的漏洞,玩起來很糟糕。
馬克有些失望,有些膽怯。看到兒子不高興,艾德明白了其中的原委。在一個晚飯後,艾德走進馬克的房間,坐在馬克的身邊。他用手摸著兒子的頭,慈祥地說:「不要膽怯,不要害怕困難。只要你決定了,就要不顧一切地往前沖,成功才會屬於你!」馬克看著父親,淚水禁不住從眼角流了出來。
馬克重整旗鼓,再次開始了自己新的征程。這次,他決定編寫一個可以交流的程序。這是一個類似於現在QQ交流的信息系統。這個編碼程序很復雜,馬克一放學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停地敲打著自己的鍵盤,常常因此忘記了吃飯和睡覺。這次,馬克成功了。他創作的交流平台,可以把爸爸、媽媽和三個姐姐的電腦聯系起來。家裡的人可以坐在自己的房間里,通過這個平台交流。雖然這個信息交流平台的速度非常慢,交流起來很費力,甚至沒有直接跑到對方的房間里的速度快,可是,家裡的人都感到很神秘,很興奮。大家稱這個信息平台為「馬克網站」。
馬克在哈佛上大學的時候,創建了臉譜社交網站。當時,專業人士評估這個網站價值20xx萬美元。馬克決定退學創業。這對於一般家長來說,簡直是一個荒唐的決定,也是不可能同意的。可是,當馬克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親艾德的時候,艾德毫不猶豫地對兒子說:「不要膽怯,只要你決定,你就堅定地往前走!」艾德的話給了馬克很大的鼓勵,他向學校遞交了退學申請,致力於自己的事業。
不要牽掛,我工作我快樂
馬克成功了,他所創辦的臉譜社交網站成為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財富急劇膨脹。在臉譜網站第一次董事會上,董事們一致認為,馬克的父親艾德對於臉譜網站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因為,艾德不僅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兒子,更重要的是,馬克在創建臉譜的過程中,艾德給予了馬克以及臉譜其他創建者莫大的精神支持。於是,董事會決定給予艾德200萬臉譜網站股權。
馬克帶著董事會分給父親的股權,回到了自己的家裡。可是,當馬克把這筆股權手續交給父親艾德的時候,艾德並沒有馬克想像的那麼高興。他把那筆股權接過來看了看,又還給了馬克。他對馬克說:「你不要牽掛我,我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事業。你不要因為自己的成功而剝奪我工作的權力,我完全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
馬克愣住了。世界上哪有這么傻的人,這可是200萬股權呀。他對父親艾德說:「這是你應該得到的,你完全有資格擁有!」可是,艾德堅決拒絕。最後,還是臉譜董事會所有成員出動,才說服艾德勉強收下。目前,這筆股權的價值已經超過6000萬美元。
馬克越來越紅,財富越來越多。可是,艾德卻依然在紐約布魯克林區做自己的牙科醫生。雖然,他曾經在兒子的臉譜網站推銷自己的牙科診所,但是,他從來不對人提起自己的億萬富翁兒子,他的病人也沒有一個人知道他就是臉譜CEO馬克的父親。
終於,媒體發現了艾德,把艾德推到了人們的視線內。當網民們看到真實的艾德的時候,說什麼也不敢相信他就是馬克的父親。因為,一個身家260億美元的父親,竟然還在靠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面對媒體,艾德微笑著說:「我工作,我快樂!」也許,這就是艾德給予億萬富翁馬克·扎克伯格最大的精神財富。
㈢ 孝心簡短故事事例
原來感動就是溫暖,是幫助別人的快樂;是給爸爸、媽媽等所有親人的孝心......讓我們來做一件讓別人感動的事吧!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孝心簡短 故事 事例,供大家參考。
孝心簡短故事事例1
每次放學回家,奶奶總是替我忙前忙後,沒有一絲空閑。但令我感激的,不是她的忙碌,而是她招待我吃。每次吃飯,她只吃小菜,並且吃得津津有味。我問她:「您為什麼只吃這些?」奶奶總是說:「吃這些又不怎麼樣?」我無話可說,倒是像欠了什麼。
一天,我和奶奶一起去買菜。回家後,我看奶奶正要煮飯,就對奶奶說:「我來幫您煮飯!」奶奶不滿地說:「這,你是弄不好的。」
「我會煮飯,我真的會煮飯。」我迫不及待地回答,奶奶只好由我了。
吃飯了,奶奶把菜端上來,有魚、白菜、雞翅膀。我看奶奶總是吃白菜,根本不吃魚和雞翅膀,很吃驚。
我想:奶奶光吃白菜不行,還得吃點別的。我就吃了一點魚,裝作難受的樣子,故意說:「不好吃。」
「不好吃,給我。」 奶奶不慌不忙地說。
我忙用筷子夾起魚,放在奶奶碗里。我說:「我不愛吃,就給您吃。」
奶奶惋惜地說:「別人說吃魚尾巴,就跑得快;吃魚眼睛,眼睛就亮;多吃魚,人會變機靈。你怎麼就不吃呢?」
我趁機夾了一個雞翅膀,放在奶奶碗里。奶奶嘆了聲氣,說:「你不吃,你買來干什麼?不能白白浪費呀!」我撒嬌似地說:「您一直吃白菜,也不行,總得吃點肉。」
吃完飯,奶奶剛准備去洗碗,我就跑過去對奶奶說:「我會洗碗,讓我來洗吧!」奶奶說:「你弄不好的,不把碗摔破了。」我說:「我暑假在媽媽那裡,經常洗碗,從來沒有摔破過。」奶奶說:「好,好,你就別把摔破碗了。」我拿著碗就去洗了。
這一天,我沒有做什麼,也沒有得到什麼,卻如釋重負。
孝心簡短故事事例2
孝心,是讓父母臉上盪起微笑;孝心,是讓父母不再費心操勞。當我明白孝心的時候,父母已滿頭白發;當我實施孝心的時候,父母終於露出會心的微笑。啊!孝心!
這首小詩,是我自己創作的,我把它寫在了小本子上,靜靜的,等著那一天的到來……
很快,那個日子臨近了,我把那首詩工工整整地抄在了彩紙上,折好放入信封里,藏進了書包。
放學了,我拉開了家門,看到爸媽都不在家,我便早早地寫完作業,靜靜地等候著爸媽回家。
外面下起了雨,窗戶因雨而變得模糊。我心頭一緊,爸媽不會被淋濕了吧?轟隆一聲雷鳴打斷了我的思緒,我立刻端端正正地坐好…
「吱呀一"一聲,門打開了,爸媽終於回來了,他們渾身都濕漉漉的,直往下滴水,布滿紅血絲的眼睛中透著疲憊。我連忙拿來兩條毛巾,他們倆摘下眼鏡,用毛巾在頭上,身上,手臂上胡亂地擦了一通,然後把毛巾扔進盆里。
等他們倆在沙發上坐定,我就轉身跑回房間拿來了那個信封,神秘地一笑:「爸媽,你猜我給你們拿來了什麼?」「什麼呀!」媽媽忍不住說到。我從身後拿出了那個信封遞給了他們,他們拿出那首詩,眼眶濕潤了…我也流下了眼淚,撲上去擁抱他們。
爸,媽,我們之間語言越來越少,溝壑越來越大,我有時也頂嘴,那是多麼不孝啊!最後,讓我輕輕地把這首詩再一次吟誦:孝心,讓父母臉上盪起的微笑;孝心,是讓父母不再費心操勞。當我明白的時候,父母已經滿頭白發;當我實施了孝心的時候,父母終於露出了會心的微笑。啊!孝心!
孝心簡短故事事例3
「孝」是傳統美德里最重要的一條,而我們則是由爸爸媽媽生下來的,所以我們要對爸爸媽媽好好的。
六年級上學期時,因為作業多所以媽媽每天晚上都會陪我熬到十點多,才去睡覺。不僅如此,媽媽每天晚上熬夜,早晨又早早地起來。因此我每天晚上都會保證高質量地完成作業讓爸爸媽媽放心。
不僅是作業上孝順,還有做家務事呢!
在星期天時,媽媽一個人彎著腰,手裡拿著拖把,彎著胳膊往前一伸一縮,在家認認真真地拖地呢!而過了不久,媽媽早已經是大汗淋漓,一顆顆豆兒大的汗珠,清晰可見。我連忙上去說:「媽媽,給我吧!我來拖吧!」
「好吧!」說完媽媽便坐在了一旁的沙發上面。
「哎呦,哎呦……」這拖地,我剛拖了一會兒,便腰酸腿疼的。可是我轉念一想,媽媽拖不是一樣的累嗎!何必又讓媽媽累著呢!想到這,我「蹭」的一下充滿了力量,又認認真真地拖起地來!
過了一會兒,我好不容易地拖好了地!心想:這拖地也太累了吧!還好我有力氣!
媽媽和爸爸不僅每天來回跑,還要做晚飯,督促我學習和查我作業,所以他們每天都是很累的,但是日子過的很充實。
現在,我會不時地去幫助爸爸和媽媽,讓他們身上的擔子變得輕一些,生活變得更愉快些!
孝心簡短故事事例4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青少年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孝敬父母, 不是光用嘴巴來說的;也不是只給予父母金錢和物質上的滿足,卻很久都沒有回過家陪父母聊天、說過自己的心裡話的;更不是因為工作忙沒時間而借故很久都沒有回過家陪陪父母的,而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孝敬父母,並不是體現在要做一番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大事情;而是體現在平時為父母做的一點一滴的小事情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體現。
電視台常播放這樣一則 廣告 :一位年輕的媽媽給自己的母親洗腳,並且告訴老人這對她的腳有好處。這一切都被自己的孩子看見了,有一次當她下班回到家的時候,自己的孩子一邊端著洗腳水向她走來,一邊說:「媽媽,洗腳!」端不穩水的小朋友,水花濺到她一臉。這種發自內心的孝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的。
孝敬父母,是在父母工作累回家休息時給父母遞上一杯熱茶;孝敬父母,是在父母傷心、難過時送給父母一句溫暖而又安慰的話語;孝敬父母,是在父母勞作累時給父母捶捶背、捏捏腿。而這些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
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腿腳不利索的老人,她的兒子和兒媳看他不順眼、礙事,覺得他是個累贅,她的兒子和兒媳就商量送他到郊外的一片樹林里。有一天晚上,他的兒子和兒媳趁他睡的時候,便悄悄的將他背起。這時老人8歲的孫子突然起來了,他不明白他爸爸媽媽在干什麼,便悄悄地跟著爸爸媽媽來到郊外的一片小樹林里,進了林子,只見他的爸爸媽媽將他的爺爺扔在了只鋪了一張席子的草叢里,而且只給了他的爺爺一床薄薄的被子。「哦!原來,爸爸媽媽是想丟下爺爺。」於是,他像大人一樣對他的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等你們老了以後,我也把你們背到這里來,也給你們一床薄薄的被子,一張席子。」爸爸媽媽聽見了兒子的一番話後,後悔莫及,他們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多麼的殘忍,多麼地傷人!於是趕緊把老人給背會家,好好的贍養了,並且告訴自己的兒子以後要好好孝敬父母,不要走他們的後塵。由此可見,孝敬父母對於我們來說是多麼重要!
其實,孝敬父母很簡單。只要在父母下班回到家時給父母遞上一杯熱茶;在父母傷心難過時送給父母一句溫暖的話語;在父母工作勞累時給父母捶捶背、捏捏腿。哪怕只是對父母噓寒問暖,講講學習的近況,都能體現出孝敬父母,都能夠讓父母心滿意足。
父母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無償地付出了艱辛,是多麼的偉大啊!他們理應受到孩子們的孝敬,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孝敬父母,弘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吧!
孝心簡短故事事例5
一晃十幾年了,父母無私養育我十幾年,我想,也應該輪到我報恩了。
這個周末,我起了個大早,真想痛快地玩一頓!我走到客廳,發現爸爸已經去上班了,我暗暗嘆口氣,唉,爸爸太辛苦了。我想為爸爸做點什麼。爸爸下班回來了,他拎著公文包,滿身疲倦,他往沙發上一躺,閉著眼,休息去了。我溜進廚房,拿起爸爸的杯子,泡上一杯茶。這時,爸爸疲憊地叫我:「寶貝,幫我遞杯茶。」嘿,正好泡的是茶,如他所願!我將茶遞到爸爸手上,爸爸喝完茶,便翻身起來,去做飯了。我只好在一旁默默地給他幫忙。爸爸一會兒洗菜,一會兒給鍋里的菜加點水,忙個不停。我當起了爸爸的小助手,一會兒遞刀,一會兒洗碟。
趁著爸爸喝水,活兒不多的當,我悄悄溜進了房間。我捧起日歷,一天一天地數,還差9天,就是爸爸的生日啦!我在12月7日上畫了一個大圈圈。
「咔嚓-----」媽媽也回來了!媽媽這幾天在賽課,一回家便一頭扎進電腦、教案里,忙個不停,看著媽媽勞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泛起一陣陣心疼。我悄悄走到媽媽身邊,輕聲叫到:「媽,媽!」媽媽太投入,壓根沒注意到。算了,白費勁。我走到媽媽身後,嫻熟地為媽媽捶起了背,媽媽終於有反應了,扭過頭,笑容溢滿臉頰:「孩子,長大了!」接著又投入她的備課中。有了我的按摩,媽媽備起課來輕松多了。媽媽練到一半,有些渴,習慣性伸手去抓水杯,可沒有,他看了眼爸爸:「算了吧。」便繼續背她的開場白。我躡手躡腳進了廚房,幫媽媽倒了一杯白開水,放上一點鹽,放在桌子上。媽媽第二次伸手去抓杯時,她拿到了水杯,她愣了一下,微微揚起嘴角。
其實,孝敬父母不要很大的舉動,不要浮誇的語言,只要小小的行動,愛就在言行中流淌……
孝心簡短故事事例相關 文章 :
★ 孝心故事作文素材
★ 關於孝心的小故事:小烏鴉愛媽媽
★ 中學生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 七年級現代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 傳統文化孝道故事
★ 關於子女孝順父母的短文章5篇
★ 孝敬父母的故事800字五篇
★ 孝敬父母的故事600字五篇
★ 關於孝順的小故事:小烏鴉愛媽媽
★ 感恩經典故事事例五篇
㈣ 孝親的故事
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
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
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㈤ 關於現代『孝』的故事,200字以內,100字以上。
1、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2、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
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3、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4、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5、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5)孝敬的故事200擴展閱讀
作為封建專制主義的社會基礎和思想核心的傳統孝道在中國根深蒂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自古以來嚴重威脅著中國人特別是弱勢兒童的生存權、生命健康權、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獲得救助權、表達權、參與權、發展權、婚姻自由權、不作偽證權。
以至年長公民的社會保障權益(妨害社會進步,只能養兒防老——現在有的人都不需要「養兒防老」了,更容易暴露人性中的罪惡與孝道之本質)。中國的家庭暴力與社會腐敗(絕對權力,絕對導致腐敗;淫情暴孝,從小訓練;有禮有眾,無法無天。)問題形勢依然嚴峻。
㈥ 有關現代孝敬老人的故事
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身為中國人,理所應當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這一優良傳統。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現代孝敬老人的 故事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現代孝敬老人的故事1
每個人都會變老,但是,尊老敬老卻是每個人的本分。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從古至今,孝敬長輩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何況我們人類呢?
回想一下,當我們第一次叫爸爸媽媽時、第一次邁開步子時……是誰在細心地教導我們?是誰在耐心地引導我們?是父母。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受到委屈時……是誰在給予我們鼓勵?是誰在給予我們安慰?是父母。當我們取得成績時、當我們取得成功時……是誰在給予我們喝彩?是誰為我們慶祝?是父母。因此,不管父母對我們怎麼樣,我們都應該孝敬父母。
我也許沒有董永那樣賣身葬父,沒有像許多孝子那樣為父母獻出寶貴生命,但生活中的許多小事也能使父母的心靈得到慰籍。冬天的下午,媽媽下班後拖著疲乏的雙腿走進屋裡,倦累的身體一下軟倒在沙發上。我看到後急忙倒一杯熱水,送到她嘴邊。她接過茶杯,杯里騰起的熱氣,襯托著她那張泛紅的臉,此刻的媽媽眼中掠過一絲欣喜,享受著這片刻的盡孝之情。
是啊,父母並非要求兒女給予多少,只奢求兒女的一點點孝心。記得一天傍晚,媽媽下班做完晚飯沒吃就敲敲到房間去了,我發現後覺得媽媽不對勁,跑到媽媽房間一看,只見媽媽滿臉通紅,「媽媽,您怎麼了?」媽媽怕我擔心就說沒事,只是有點頭暈,你去吃飯,吃完飯抓緊做作業。我放心不下,摸了摸媽媽的頭,哇,好燙!於是忙找來體溫計讓媽媽量體溫,一測40度,媽媽發高燒了,怎麼辦?此刻我想起媽媽在我發燒時給我泡退燒葯、用濕毛巾敷,我忙下樓找來一包退燒葯和濕毛巾幫媽媽退熱,我把葯吹涼,讓媽媽喝下,再讓媽媽躺下,把濕毛巾敷在媽媽的額頭上,一會兒摸摸體溫,一會兒給媽媽換濕毛巾,不知過了多久,媽媽的體溫有所下降,在媽媽的再三催促下我草草吃了飯,趕忙去做作業。當我做完作業時,忽然想起媽媽還沒吃飯,我盛了一碗稀飯,一口一口吹涼,往媽媽口中送,此刻的媽媽眼中濕潤了,笑著對我說「你真是媽媽貼心的小棉襖」看著媽媽會心的笑容,我也開心地笑了。
是啊「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更何況我們是有血有肉的人呢?即使別人給予你一點一滴的恩情,也要湧泉相報,而父母則是養育之恩啊,雖然此刻我們還不能有太多的能力和精力去敬孝您們,但我們可以是一個小小的舉動,可以是一句貼心的話語,可以是一個理解的微笑……,我們要以真情敬老,以真愛敬老,以實際行動助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讓孝心永存!
現代孝敬老人的故事2
老吾老,以及他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他人之幼。——題記
敬老是一個古老的話題;老人,則是這個話題中永不褪色的字眼。在人生的答卷中,我們是否能用愛心和耐心續補空缺的橫線,在傾聽老人們的闡述中重溫他們走過的人生之路,在敬老的氛圍中感受熾熱的回憶?
「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敬老愛老並非一個 傳說 ,我們必須用真誠去充實它。
我樓下楊奶奶的女兒楊阿姨,正是敬老的典範。她總是竭盡所能,為老人送去溫馨與舒適,讓老人安享晚年。物質上的照顧是有形和有限的,精神上的理解、信賴、認同與贊許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每當楊奶奶不開心時,她都會想盡辦法耐心開導,讓笑容在楊奶奶臉上重現。有一會,楊奶奶因為在買菜路上掉了20元前悶悶不樂了好幾天,楊阿姨知道後,給楊奶奶送來了錢,並勸楊奶奶要放寬心,免得影響健康。在委婉的勸說下,楊奶奶慢慢地解開了心結,恢復了往日的歡愉。
楊奶奶身體不好,想去學 太極拳 健身,卻怕自己年紀太大學不會。楊阿姨知道後,給楊奶奶送來了鼓勵,給她報了名,並連續好幾天陪老人聯系,增強了老人的信心。楊奶奶又增添了一項生活的樂趣。
作為一個普通的職工,楊阿姨的收入並不多,但她總是從自己微薄的收入中分一部分來,為楊奶奶添置衣物,改善生活。每當單位發放米油時,楊阿姨總會分給楊奶奶。每隔幾天,她總會給楊奶奶送來好吃的東西。在楊奶奶的生日和年節,楊阿姨總會組織家人與老人家齊聚一堂,熱熱鬧鬧地給老人慶賀。
楊奶奶生病了,住了院,楊阿姨每天奔波於醫院、家裡和單位之間,堅守在老人床前,給她遞水送飯,給老人以精神鼓勵。一個月後,老人康復出院了,可楊阿姨卻整整瘦了十斤。
「百善孝為先」,敬老愛老是美德之始,幸福之源。楊阿姨是一個平凡的人,她的敬老行為也看似平凡。敬老並不難,只要行動起來,讓我們從點滴做起,從細微處做起,共同譜寫敬老的愛老的美德華章。
現代孝敬老人的故事3
尊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把我們當作掌上明珠,在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愛和照顧下我們一天天長大,但他們卻一天天變老了。我也應該像他們愛護我一樣愛護他們。
作為學生的我應該為老人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爺爺奶奶倒水,捶捶背,講講學校里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逗他們笑一笑,有好吃的東西要和爺爺奶奶一起分享,讓他們先品嘗……雖然這對我來說只是一些小事,但不管我做什麼,只要我用心去做,相信他們一定會心花怒放,心裡感到欣慰。因為老人最大的心願不是物質上的享受,而是我們的關心和愛護。
其實我不僅要對自己的爺爺奶奶,對別的老人也要一樣。為老人做好事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我在坐公共汽車時,主動給老個人讓座,早上起床,放學回家,見到長輩主動向他們問好,看到行動不便的老人過馬路要上前幫忙。下雨時看見老人沒帶傘要主動與他們共撐一把傘……
在我們國家還專門設定了給老人的節日— 重陽節 ,也就是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這一天,人們都會表達對老人的尊敬和關愛。但我們尊老愛老不能僅限在這一天。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小主人,要把中國的「孝道」發揚光大。所以我們在家不能做「小皇帝」。不能在家裡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或者稍不順心,就對長輩大發脾氣。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長輩都不熱愛,又怎麼可能對其他的人充滿愛心呢?「尊老愛老」它不是一句空洞的 口號 ,它是我們的一個小小的舉動,一句貼心的話,一個甜甜的微笑。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陪爺爺奶奶去了廈門。其實廈門我和爸爸媽媽已經去過了,但是爺爺奶奶沒去過,他們沒看過海。為了陪爺爺奶奶看海所以我們就舊地重遊。出發前一天我爸爸還特地給我爺爺買了一雙新鞋呢!
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們應當是傳播美德的先鋒。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個尊老愛老的好少年!如果你們的爺爺奶奶不是和你們住在一起記得常回家看看喲!
現代孝敬老人的故事4
白晝里,始終都有他們孤獨的背影;心靈中,總是有他們流不出的淚;白發間,鐫刻著多心酸與淚。這里住著許多年過六旬的老翁老婦,他們有的是孤家寡人;有的被子女送來了這里。不知怎麼的,這里很安靜,卻有一絲若隱若現的悲涼,這里就是——敬老院。
我時常在家裡細細咀嚼這個詞,心想:敬老院?不就是尊敬老人的地方嗎?可是,我在這里,卻看不到一絲的歡樂,卻只能嗅到那股深深的離愁。
或許有些人良心有些不忍,所以經常主動上門給老人們關懷和溫暖。今天,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敬老院關愛老人。進入敬老院,一切都出奇的靜,。 幾個老爺爺下著象棋沉默不語,幾個老婆婆湊在一起扇著涼扇看電視,可是,這里並沒有其他地方那種悠閑的氣氛,相反,卻是一片悲涼……
耐不住性子的靈一下子沖到了前面,站在大廳中央振振有詞的說:「爺爺奶奶們!請允許我這樣稱呼你們!今天,您的「孫子孫女」來看你啦!希望我們這樣 會讓你們感到溫暖,要知道,你們是我們尊敬的上一代,你們不會感到寂寞的,因為,有我們!」大廳里頓時轟動了,老人們投來灼灼的目光,時間凝固了十幾秒 後,投來了欣慰的目光,有的老人甚至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是啊,他們是多麼希望他們的「孫子孫女」來看他們啊。這時,我們大傢伙一起用上去,投入了每個老人 的懷抱。「爺爺!」「奶奶!」「好孫子!」「乖孫女!」……每個老人撫摸著懷中小孩的腦袋,心裡像吃了蜜一樣甜。
靈在奶奶的懷里撒著嬌;喬在爺爺膝前聊著天;伊在爺爺面前和爺爺下象棋,濤在廚房甩開了膀子的打掃衛生;成在爺爺旁邊給爺爺講笑話;蒙在奶奶面前表演舞蹈……每個人都洋溢著幸福的歡笑,每個人心中都打著快樂的節拍……
而我呢,則靜靜地坐在一個正在酣睡的奶奶邊上,為她輕輕地打著蒲扇,她雖然在睡覺,可她的嘴角卻輕微上揚……漸漸地,奶奶醒來了,此時已是夕陽西下 了她眨了幾下眼皮,看著我,露出了一副吃驚的表情,我為奶奶解釋了一遍,奶奶才明白過來,把我拉到木椅前,說:「好孩子,你們真偉大。不過,孩子,你的力 量是遠遠不夠的。奶奶希望你不要坐外面這西下的太陽,雖然會照耀給了每一寸土地,可他終究是要走的。今天你播下了愛心的種子,十年後,將會有更多的人來播 撒愛心。希望你以後也像現在這樣這樣關愛他人,給予他人。奶奶希望你作不落的太陽,好嗎?」「我一定會的!」
說完,老師便帶我們離開了這座敬老院。其他同學都是一步三回頭,可我卻沒有,因為我有了新的目標!
現代孝敬老人的故事5
小時候,我生活在奶奶家,隨著年齡的長大,我也經常幫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記得有一次,奶奶的手受傷了,幫奶奶貼創口貼,過了幾天,創口貼又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我覺得很奇怪,奶奶的傷還沒好,為什麼不貼了呢?經過觀察後,才發現,原來是因為奶奶每次洗碗時必須把創口貼撕下,久而久之,黏性消失,就沒法貼了。
一天,我剛重新幫奶奶貼完創口貼,可中午一桌的碗還沒洗,我自告奮勇地說:「奶奶,今天的碗由我來洗,您去休息吧。」奶奶聽了,一個勁兒地說:「呵呵,我孫子好孝順!」 我先把碗一個個摞起來,小心翼翼地捧著來到廚房,輕輕地把碗放在水池裡,又堵上水口,擰開水龍頭。「嘩」地一下,水流了出來。當快要接近半水池的時候,我快速關上水龍頭,隨手拿了一個碗。噢,是我中午吃飯的碗。由於擱置時間太久。殘余的粒米緊緊地和碗粘在一起,我用抹布擦呀擦呀,可這些米粒像頑固分子一樣,怎麼擦都擦不下來。我生氣了,把吃奶的力氣都使了出來。終於,這些「頑固分子」投降了,捧著亮晶晶的碗,我好不得意!
過了一會兒,我瞅見了一個比較難對付的傢伙----中午盛肉的盤子,上面布滿了油斑,剛才的米粒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我用抹布使勁地擦呀擦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可這些油斑還是不肯乖乖就範,急的我滿頭大汗。突然,我眼睛一亮,計上心來,對,雙管齊下,讓洗潔精當我的「先鋒官」,鐵絲球當「副官」,它倆精誠合作,果然有「大俠「風范,只輕輕一擦,剛才還在我前面耀武揚威的「勁敵」,一下消失的無影無蹤了。我舉起盤子左照右照,准備好好展示一下自己的勞動成果,一不小心手中一滑,盤子像張了對翅膀,一下子「飛」到了池子里,我濺的到處都是:我身上、地上、煤氣爐上......我趕緊掩飾自己的過失,生怕被奶奶發現。「唉,古人雲:驕兵必敗,此話不假也!」我喃喃自語。
有了前兩次的 經驗 與教訓,後面的碗我只用幾分鍾就大功告成了。洗完以後,我開始顯擺起來了:「哎喲,洗碗太簡單了,奶奶,以後這活,我包了。」奶奶聽了,連連說:「你真是個懂事的孩子......」我聽了,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我嘴上雖那麼說,心裡卻有點慚愧:洗那麼幾個碗就鬥智斗勇,脖子都僵硬了,何況做別的家務呢?奶奶天天那麼辛苦地做家務,都沒說什麼,以後,我也不能一味索取,也該想到「奉獻」了。
有關現代孝敬老人的故事相關 文章 :
★ 關於現代孝心的故事
★ 七年級現代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 關於現代孝心故事事例
★ 關於當代孝心的故事事例
★ 現代最美孝心少年故事
★ 關於孝心的當代小故事
★ 孝敬老人的作文6篇
★ 現代感恩父母故事最新
★ 尊老敬老愛老的感人故事5篇
★ 關於孝敬老人的文章欣賞:陪伴
㈦ 3個關於孝敬的故事200字
關於孝心的故事二百字
《聞雷泣墓》
魏晉時代的王裒,字偉元,晉城陽營(今山東昌樂縣的陽郡)人。他身長八尺四寸,容貌絕異,博學多能,德操高尚,言行必遵禮法,侍奉親人至孝。
他的母親活著時,性極膽小,畏懼打雷。其母死後,葬於山林中,每次遇到風雨,聽到雷聲,王裒就即刻奔向母親的墓地,跪拜哭泣,並訴說: 我王裒在此,母親不要畏懼! 其詩描寫得很生動: 慈母怕聞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 冰魂 ,形容梅花、蓮花等清白純凈的品質。這里另有意思,指因夜宿墳墓,有侵骨之冷。 夜台 ,指墳墓、墓穴。 阿香 ,是神話傳說中的推雷車的女神;又有 阿香車 之說,指雷神之車,或雷聲;說見晉陶潛《搜神後記》卷五所載。不過,讀到這里我們也會馬上想起,在《後漢書·蔡順傳》一則里也有記載: 母平生畏雷,自亡後,每有雷震,順輒圜冢泣,曰: 順在此。 這也見到古人在表述孝子之孝行時,有雷同的模式。
王裒的祖父王修,是魏國的名士,官至大司農郎中令;其父是王儀,為司馬昭的司馬,因討伐東吳失敗,直言得罪了司馬昭而被殺害。王裒就攜其母,將其父的靈柩運回家鄉昌樂,隱居起來,自耕自食,並以教授為生。
他終生不面向西而坐,表示絕不做晉朝之臣。《詩經·小雅·蓼莪》有雲: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這是說,又長又大的莪啊,那不是莪而是蒿;哀傷哀苦啊我的父母,生養我啊真勞苦。文中的 蓼 ,是長、大的意思。 莪 ,美菜。 蒿 ,賤草。莪蒿,也叫蘿蒿、抱娘蒿。詩句的意思很有喻義,莪蒿常常抱宿根而生長,就像子依靠著母一樣,比喻子長大了,全靠父母生養我。然而蒿不可食,又比喻子不能終養父母之遺憾。據說,每次王裒讀到這里,就常常流淚,後來他的門人甚至避開《蓼莪》之篇而不誦讀了。
司馬炎建立晉朝後,知王裒賢德有才,不僅給其父王儀平反,並多次邀請王裒做官,但王裒堅辭不就。據說,他在其父墓側築屋而居,每日朝夕至墓前跪拜,且攀柏悲號,涕淚濺樹枝。日久,樹木也為之枯槁。王裒孝行操尚感動鄉里,曾被推為孝廉。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漢劉曜攻陷洛陽,大肆燒殺搶掠,齊地盜匪四起,親戚朋友大批南遷,但王裒戀祖塋不肯離去,遂為盜賊所害。
從身邊尋找感人的小孝敬事,編寫一段孝敬故事200字
事例一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 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並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忍受,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他臟衣服都拿出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事例二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shaorunjia2001真心為您解答~~
~親,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者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如果我做錯了歡迎大家指出我的錯誤,畢竟我不是萬能的】
~如還有新的問題,請好評和採納後重新另外起一題向我求助,答題不易,敬請諒解~~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祝共同進步!
孝敬老人的故事兩百字
該還是會
孝敬父母現代故事200字
我叫巴飛翔,今年6歲了,在育才學校一年級七班上學。在家裡,我是內媽媽的好孩子,在學校,容我是老師的好幫手。
從小,我就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疊被子然後吃飯穿衣也是自己做, 吃完飯我還會把吃飯剩下的菜渣掃一下。 如果還有時間,我還會幫助爸爸媽媽掃掃地,擦擦桌。放學回家如果看見爸媽在做飯,我就會幫媽媽摘菜。 上幼兒園我就知道使用禮貌用語,向長輩問好,鄰里街坊都很喜歡我。每次有好吃的也都是先想到長輩。這學期,我決定用功學習,因為我知道優異的成績才是對爸爸媽媽最好的回報!
關於孝的故事的感悟200--300字
關於孝順的故事: 記得是六十年代某一年的冬天,下了好大一場雪,田野里,房子上,草垛上蓋著厚厚的一層雪被,屋檐上掛著又粗又長的櫨軲槌(即冰掛)。雪夜裡,靜得出奇,偶爾聽見一兩聲樹枝被雪壓斷的聲音。這時,我跟祖母摸黑坐在炕上,把腳伸進一個大糠布袋下取暖,祖母又給我講了一遍關於孝順的故事:
早前年,村裡有一個寡婦,拉扯著一個男孩過日子,毫不容易把孩子把扯大了,孩子要娶媳婦了。孩子嫌娘長的奇醜,就叫娘住進南屋裡。媳婦進門後,孩子就對媳婦說南屋裡住著雇來的老媽子(傭人)。寡婦很愛自己的孩子,不想把事說破,強忍著淚咽到肚子里,在家默默的做飯、喂豬、干雜務。
有一天,寡婦喂的豬抱了一窩小豬,一共七個。寡婦高興之餘,一邊喂豬,一邊嘆氣:唉!豬啊豬,你生七子並頭連,我生一子把娘嫌。偏巧這話被媳婦聽見了。媳婦是個很有家教的女人。她等丈夫上坡幹活回家,就問丈夫家裡的老媽子到底是誰,丈夫不得已說了實情,媳婦把丈夫數落了一大頓。夫妻倆來到南屋,給娘跪下了,請求娘原諒。夫妻倆把娘請到上房住下。從此,小兩口孝敬親娘,一家人過上了和和美美的日子。
聽過這個故事,很小的我就懂得了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那時的冬天特別冷,取暖物品僅僅是一床薄被、一個糠布袋而已。我就把祖母的一雙小腳摟在懷里,給她取暖,一年又一年,直到我上高中住校。從此,村裡人都誇我孝順。到現在,我回娘家,村裡的人還叫我好人。我想,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而已。可憐天下父母心,正所謂有次心的兒女,沒有次心的爹娘,望天下人都莫忘記自己的爹和娘。
孝敬父母的故事300字
冬夜裡,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裡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確實很難入睡。一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么冷的天氣,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幹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想到這里,小黃香心裡很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裡,給他鋪好被,然後脫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
黃香為了讓父親休息好,晚飯後,總是拿著扇了,把蚊蠅扇跑,還要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使勞累了一天的父親早些入睡。
三個孝子孝親的故事(簡要)
孝子孝親的故事
1、
春秋時的卞州人仲由,字子路,小時候家裡非常窮,他侍奉父母卻是極盡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盡所能讓父母吃好穿好,而自己往往只隨便吃些粗糧。有一次,家裡沒有糧食吃了,卞州的糧價卻一路飛漲,家裡僅剩的那些錢已無法維持下去。子路聽說百里之外的某地糧價較低,便不分晝夜地親自趕往那裡買了米,扛著回 家。看著父母又能吃上香噴噴的米飯,他心裡樂滋茲的。
兩位老人過世後,子路游學到南方,得到楚王的重用。每次外出隨從的車子都有上百輛,座位上的墊子鋪得特別厚,每次宴飲都是豐盛的佳餚,在當時聲勢極為煊赫。子路卻一點也不高興,面對著自己擁有的一切往往黯然神傷,嘆息著對人說:「我現在雖然高貴了,可我的父母在哪裡?雖然我還想吃粗糧,還想像當年一樣肩扛米袋步行百里回家,可是這一切都沒有機會了。」
2、
清朝乾隆年間,安徽桐城的方觀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親的故事,至今被人們傳為美談。
方觀承的祖父、父親都曾做過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獄使其祖父、父親因一朋友寫了一書而被株連,流放到黑龍江充軍服役,其家產也被沒收充公。年幼的方觀承兄弟無依無靠,只得到寺廟中暫棲其身。
在寺廟中,方觀承兄弟含淚度日,備嘗艱辛,但方觀承最想念的還是祖父和父親。他鼓足勇氣,向長老提出請求,允許他倆前往邊疆探望長輩。長老念及二人年幼,盡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極力勸阻。方觀承則懇求說:「祖父、父親遙在天涯,對家中親人望眼欲穿,我們若能前往,定會增添些許慰藉。為給二老一點安慰,我們即使受點折磨,遭受點艱難,也在所不辭。請長老思准,讓我們啟程。」
方家兄弟的義舉,感動了長老,長老送其路費,含淚目送他們踏上探親路程。
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飢挨餓,攙扶相行,衣破成條,腳生老繭。幾個月後,他們終於見到了二老。四人抱頭痛哭之後,祖父、父親心中為自己有這樣的孝順後代頓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倫之樂之中。
3、
閔子騫(前536年—前487年),名損,字子騫,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門生。
子騫從小就死了生母,父親娶了後妻,成為他的繼母。子騫年紀雖小,卻孝順父母。平時吃飯,他總是恭敬地把好飯菜端到父母面前,吃完飯後,他又搶著收拾桌子,洗刷碗筷。後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弟弟,子騫的日子從此便不好過了。他像奴僕一樣被使來喚去,白天要帶弟弟玩耍,晚上要哄弟弟睡覺。繼母稍不順心,就又打又罵。
一個嚴寒的冬日,子騫給父親趕車。大風夾著碎雪打來,把他凍得瑟瑟發抖,手上的韁繩老掉在地上。父親呵斥他做事不專心,子騫一句話也不分辯。可凍僵的雙手還是拉不住韁繩。父親看看兒子身上穿的棉衣,覺得厚厚的,怎麼會冷成這樣?一定是兒子裝的,沒出息!父親生氣地一鞭子打了下去。棉衣當即裂開了一個大口子,一團團蘆花露了出來,被風吹走。父親大吃一驚,怎麼後妻竟干出這種事?他帶著子騫駕車返回家去。再一看兩個小兒子穿的都是棉花絮的新棉衣。父親難過得掉下眼淚。他責備自己讓兒子忍凍幹活,憎恨後妻虐待子騫。他不顧後妻下跪磕頭求饒,執意要將她趕出家門。
子騫淚如雨下,苦苦哀求父親道:「母親在家,就我一個人受寒;母親要是走了,三個孩子都要受凍,望父親大人深思啊!」
父親感到兒子的話在理,便將後妻留下來。繼母見子騫以德報怨,很受感動,從此對三個兒子一樣對待。子騫長大後,孝名聞於天下。
孔於稱贊說:「閔子騫真是個孝子啊,他孝順父母, 友愛兄弟,讓別人對他的父母兄弟都沒有不好的閑話。」
孝敬父母的小故事200字
嘉陵江樓繼偉iqworwenflsa
200~300字的孝順父母的故事
一、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二、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五、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六、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
七、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八、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九、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十、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
十一、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十二、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十三、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十四、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十五、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十六、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十七、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十八、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十九、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二十、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二十一、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二十二、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二十三、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二十四、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關於孝順的小故事
1、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
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2、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
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3、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
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4、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
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5、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
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6、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
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㈧ 關於孝順的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有哪些
周朝時,有一位叫郯子的,從小就很孝順。 他的父母年老的時候,雙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於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這樣去取得鹿乳供奉雙親,沒想到被打獵的人發現。 正當獵人舉起了弓箭要射殺他時,他急忙喊道:」我為了取得鹿乳,給患有眼疾的雙親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採取鹿乳。」獵人知道原來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沒有射他,並且對他這種孝敬父母的行為贊嘆不已。
鮑出,字文芳,是後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夥強盜把他母親劫走。鮑出聞訊後,怒發沖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終於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起。 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眾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著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 後來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背回家鄉。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
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裡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 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 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㈨ 現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大全
㈩ 關於孝敬的故事有哪些
孝親敬老的故事1
晉朝人吳猛,幼年母親早逝,與父親相依為命。由於家貧買不起蚊帳,每到夏夜,吳父常常因蚊蟲叮咬而睡不好覺,吳猛年紀雖小,但非常有孝心,為了讓父親睡好,自己竟赤裸上身,讓蚊子咬吸自己的血,希望蚊子喝飽了血就不再叮咬父親。吳父去世後,吳猛為父親守喪三年,三年裡他燒紙供奉,早晚祭奠,從不間斷,受到後人的贊譽。
孝親敬老的故事2
卧冰求鯉,出自二十四史。傳說晉時王祥,小時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彎拿使他失去父愛。繼母患病,很想吃鯉魚,適值天寒地凍,河裡結冰無法捕魚。王祥不計前嫌,於是心生一計,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人們都說孝感天地,必得天佑。
孝親敬老的故事3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
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埋逗搭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 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
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孝親敬老的故事4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指肆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孝親敬老的故事5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