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嘉興重陽節風俗

嘉興重陽節風俗

發布時間:2024-03-23 18:11:11

A. 重陽節喝菊花酒的寓意是什麼

重陽節 是我國非常出名的節日,一般重陽節大家都會喝酒賞菊。那麼你知道重陽節喝菊花酒有什麼寓意嗎?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重陽節喝菊花酒的寓意是什麼,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更多重陽節相關內容推薦↓↓↓

重陽節為什麼敬老

重陽節的節日小知識

重陽節日的主要習俗

重陽節的寓意是什麼

重陽節喝菊花酒的寓意是什麼

在重陽節飲菊花酒,是古代重陽節的一種民間習俗,其寓意是強身健體求長壽。古人把菊花酒稱之為「不老方」,《太清記》中就記述了一種「不老方」謂:「九月九日採菊花與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

在《本草綱目》中則有更具體的記載:「九月九日采白菊花,名曰金精菊,取二斤,茯苓一斤,搗羅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日三服,或以煉過松脂和丸雞子(雞蛋)大,每服一丸。主頭眩,久服令人好顏色,不老。」

飲菊花酒的習俗,其實與節氣養生保健有關。菊是重陽節期的應時花草,所謂「 霜降 之時,唯此草盛茂」。從中葯理論來說,菊花的性味與歸經應屬「甘、苦、微寒,歸肺、肝經」,其功能與主治為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治療風熱感冒、目赤腫痛、眼目昏花等。

重陽節是農歷九月九日,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意即長長久久,古人把菊花釀製成酒,每到重陽節時取出飲用,保健養生之餘也有祈求吉祥的寓意。

重陽節喝什麼酒好

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採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採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重陽節很早就有喝菊花酒的習俗,但其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一說是起於上古,由杜康創造,另一說是起於漢初,源自宮廷。但不論何種說法,將菊花和酒緊密聯系,並賦予 文化 內涵、影響深遠的是晉代陶淵明。

陶淵明一生酷愛菊花和酒,他在《九日閑居》詩序中寫到:「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魏晉之後唐代也盛行飲菊花酒。權德輿《嘉興九日寄丹陽親故》詩雲:「草露荷衣冷,山風菊酒香」。歷代文人雅士喜好菊花酒,這一方面和菊花酒的健身功益有關,另一方面也和士大夫對菊花人文風格的大力推崇有著緊密聯系。

當然茱萸和菊花並不是完全分開的,茱萸也可以吃,菊花也可以插。如《夢梁錄》雲:「今世之以菊花茱萸浮於酒飲之,蓋茱萸名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姑假此兩物服之,以消陽九之厄。」而杜牧在《九日齊山登高》詩:「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可見除了飲菊花酒之外還有簪菊花的習俗,而茱萸除了可以插在頭上之外還可以吃,也可以佩帶於臂或用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等。這種習俗後來發展成各種變俗,如重陽節在門窗上掛菊花枝葉或貼剪紙,或者把彩繒剪成茱萸、菊花形狀來相贈佩帶等。

重陽節有什麼習俗

1、登高

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

2、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農歷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3、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4、飲菊花酒

重陽佳節,中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採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採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5、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重陽節喝菊花酒的寓意是什麼相關 文章 :

★ 重陽節寓意著什麼意思

★ 重陽節的寓意是什麼

★ 重陽節為什麼要賞菊

★ 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是什麼

★ 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的民間習俗

★ 2021重陽節的寓意是什麼意思

★ 重陽節民間習俗有什麼

★ 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及習俗介紹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B. 重陽節可以送什麼禮物

重陽節 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 文化 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那麼重陽節可以送什麼禮物呢?下面我就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問。

重陽節可以送什麼禮物

蜂蜜

會養生的朋友都知道,「葯補不如食補」,所以營養品以實用為主,比如說蜂蜜,老年人容易出現便秘的情況,所以蜂蜜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不要在商店裡買經過加工或包裝的。直接去聯系養蜂人,這樣花銷也會相對減少。另外,蜂蜜用溫水化開了給老人服用,水溫超過四十度會把蜂蜜燙壞,太多會給老人沉重的消化負擔。每天一勺的量就夠了。

鴨子油

老年人還經常會血管硬化,鴨子油可以有效地軟化血管,所以可以多為老人做做飯,但是它也是油,所以不要多吃。根據老人的實際情況,來調整合理的飲食結構。

燕麥

燕麥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和維生素E的含量比白面和大米還高,其微量元素鈣、磷、鐵的含量也頗豐富。不僅如此,燕麥對預防老年人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浮腫、便秘等,也有積極的輔助療效,能增強老年人體力,起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重陽節的起源

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後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

唐朝時,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宋代,重陽節更為熱鬧,《東京夢華錄》曾記載了北宋時重陽節的盛況。《武林舊事》也記載南宋宮廷「於八日作重九排當」,以待翌日隆重遊樂一番。

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初一時就開始一起吃花糕慶祝。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以暢秋志。

清代,明代的風俗依舊盛行。

重陽節的主要習俗

1、飲重陽酒、菊花酒

重陽節很早就有喝菊花酒的習俗,但其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一說是起於上古,由杜康創造,另一說是起於漢初,源自宮廷。但不論何種說法,將菊花和酒緊密聯系,並賦予文化內涵、影響深遠的是晉代陶淵明。陶淵明一生酷愛菊花和酒,他在《九日閑居》詩序中寫到:「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魏晉之後唐代也盛行飲菊花酒。權德輿《嘉興九日寄丹陽親故》詩雲:「草露荷衣冷,山風菊酒香」。歷代文人雅士喜好菊花酒,這一方面和菊花酒的健身功益有關,另一方面也和士大夫對菊花人文風格的大力推崇有著緊密聯系。

當然茱萸和菊花並不是完全分開的,茱萸也可以吃,菊花也可以插。如《夢梁錄》雲:「今世之以菊花茱萸浮於酒飲之,蓋茱萸名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姑假此兩物服之,以消陽九之厄。」而杜牧在《九日齊山登高》詩:「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可見除了飲菊花酒之外還有簪菊花的習俗,而茱萸除了可以插在頭上之外還可以吃,也可以佩帶於臂或用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等。這種習俗後來發展成各種變俗,如重陽節在門窗上掛菊花枝葉或貼剪紙,或者把彩繒剪成茱萸、菊花形狀來相贈佩帶等。

2、登高嘯詠、群聚宴飲

登高是重陽節的典型習俗,無論是驅邪祈壽還是宴飲狂歡,古人過重陽節一般都將其和登高這一習俗緊密結合在一起。登高是一項古老的活動,它首要的是和先民的狩獵、採集等活動有關,後來慢慢地與人類關於祭祀、山神崇拜、登高避禍、登高升仙等認識或活動發生聯系,從而賦予登高一種特殊含義。

3、重陽騎射、重陽競射

先秦九月舉行大規模田獵和軍事操練的習俗,在漢代以後也得到流傳。據《南齊書》記載,南朝宋武帝劉裕規定九月九日為騎馬 射箭 、檢閱軍隊的日期——而這可能就是後世「沙場秋點兵」的起源。而後世流行的重陽糕相傳就是當年發給士兵干糧的遺制。到了唐代,「重陽騎射」發展成「重陽競射」,成為唐宋時期一項重要的重陽節競技習俗,據說當時的王公貴族都樂此不疲。

重陽節有哪些美食

重陽糕

重陽糕是重陽節的主要吃食之一,我國南北方此食俗均十分盛勝。北方以麵粉制糕為多,南方以糯米粉制糕為多。

重陽饃

用白面蒸成圓塔形的模,模上插茱英、艾草葉等花草。這天家家戶戶要登高野遊,這種白面蒸制的重陽摸既耐飢,又便於攜帶。重陽模多為我國西北地區重陽節的吃食。

糍粑重陽糕

糍粑糕多為我國西南地區的重陽節吃食。這天家家戶戶用糯米制糍粑,親友間互相請吃撇把,喝米酒,有「共慶豐收」之意。民謠雲:「九月九,喝辣酒,吃核把,慶豐收。」因此,西南地區又稱重陽節為糍粑節

菊花酒

重陽節家家戶戶均爭飲菊花酒。菊花酒在每年九月菊花盛開之時釀制,但當年釀制不能當年飲用,需待一至二年後,釀成菊花露汁。

菊花湯

重陽節還有飲菊花湯的食俗,謂能祛疾。將新鮮菊花採摘洗凈,放入陶器或瓷器的炊具內(不可用鐵器),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入文火慢慢熬制。飲用時略加冰糖或蜂蜜,對人體有益。這天,小孩因不善飲菊花酒,故大多飲菊花湯。舊時,許多家長還用菊花湯的湯汁和花渣替小孩洗澡,認為菊花水沐浴可除膚疾。

菊花菜

金秋九月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我們除了能欣賞秋菊的「秀色」,及其不隨流俗的高風亮節以外,還可一飽口福,品嘗「秀色」的特殊風味以及利用其保健強身的價值,「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頹令。」所謂制頹令,便是預防早衰、防治老年病的意思。


重陽節可以送什麼禮物相關 文章 :

★ 重陽節怎樣孝敬老人

★ 爺爺重陽節過生日送什麼禮物好

★ 九九重陽節活動總結(精選10篇)

★ 重陽節養生粥

★ 重陽節活動方案50篇

★ 重陽節活動方案和總結參考5篇

★ 為什麼要定期回家探望

★ 重陽節禮物為主題的四年級作文10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C. 嘉興有哪些風俗

◇嘉興傳統節日和習俗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舊時為元旦,俗稱「年初一」,實行公歷後,改稱「春節」。據《古禾雜識》記載:「元旦黎明即聞拉燃爆竹聲,謂之開門炮仗。先禮佛像、宗廟,次拜尊長。食團圓餌、長壽面,男女多持齋者。俗謂不可食湯飯,食之,一年出門逢雨。禾俗崇信鬼神,(是日)每燒香填塞街巷,城隍廟為最鬧」。此為清代風俗。
民國時,初一凌晨,嘉興居民爭去南門外小曹王廟燒頭香,得第一者大吉。海寧硤石則為「燒十廟香」(凌晨從家中出發,放一個爆竹迎新,然後依次去十個廟宇內燒香)。至天明「開門炮仗」此起彼落。清早拜天地祖宗,向尊長拜年,尊長對未成年晚輩給拜年錢。食米粉圓子,大人小孩穿新衣。早餐盛行吃「燒賣」。建國後,破除迷信,「燒頭香」等俗漸廢。80年代以來,「燒頭香」有抬頭之勢,城鄉居民中信佛者紛紛去覺海寺等處燒香。
海寧一帶,此日早晨吃年糕,取「年年高」之意。敲鑼打鼓稱「年鑼鼓」。蠶農在此日掃地稱「掃蠶花」,見面互視「蠶花甘四分」,祈蠶繭豐收。嘉善農村還有家家在門上插柏枝的習俗。嘉善、海寧有些地方初一都不燒飯,吃除夕燒好的飯,象徵年年有餘。是日,城鄉居民開始走親訪友拜年。民國時期有「接土地」、「接灶君」之舉,「接灶君」是在灶台上點蠟燭、線香,供「接灶年糕」,掛一張新的灶神禡幛、一塊「灶牌」,「迎接灶君自天上回歸」。解放以來已無此俗。
小年朝
正月初三,舊俗嘉興人在此日禮佛祭祖。民國時,凡女婿都選定此日到妻家拜年。
「財神」生日
正月初五舊說為「財神生日」。據《古禾雜識》記載:「初四日午後接灶,至夜則接路頭,大家小戶門前各懸燈二盞,中堂陳設水果、粉團、魚肉等物,並有路頭飯、路頭湯,鄙俚之至。「路頭」即民間所說的「五路財神」。民國時,各商店於年初四午夜至初五凌晨敞開店門,燈燭輝煌,盛設供壇,接「財神」,並蜂擁去財神廟「換元寶」。初五,各商店開始照常營業,並擺見神酒。凡被邀吃酒的店員即為繼續僱傭者。接財神陋俗,解放後本已消失,近年,初四夜初五清晨,有的商店大放鞭炮煙火,寓「接財神」之意,有的則在門上張貼神像。
人日
舊俗正月初七為人日,又稱「人生日」。是日,人家懸巨秤,秤人之體重。並有為小姑娘穿耳朵戴耳環的習俗。據《古禾雜識》記載:「人日俗喜秤人,謂秤則可免一年疾病。此例大約始行於小兒,稱之以驗逐年增長若干。繼而婦女效之,漸至不問老幼男女人人效之矣」。
天生日
舊俗正月初九為「天生日」,即玉皇大帝生日。民國時期,善男信女去城內玄妙觀進香,禮拜玉帝塑像。觀中設羅天大醮三日,末一天「上天表」,布施者名列「天表」。
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俗稱「正月半」,又稱「元宵」、「上元節」。親友往來拜年至此漸止,鄉人有諺語,「拜年拜到正月半,拔出門閂追一段」。元宵為燈節,舊俗正月十三上燈,至十七日收燈。據《古禾雜識》記載:「上元燈市十三日上燈,十七日收燈。雜彩扎縛鱉山,綉球人物、樓台,燈有五色、明角、官紗、剔墨、料絲」。是日,合家吃湯團(湯圓),夜晚迎燈。古代嘉興迎燈熱鬧非常,民國時期,國計民生艱窘,故「迎龍燈」自辛亥革命至建國前40年中,僅舉行數次。城內燈會以鱉山為華麗,燈傘(又稱「紙涼傘」,傘上刻有三國志、紅樓夢等戲文)為名貴。鄉間以調馬燈為娛樂。城區有王聚興紙扎店等七八家制燈,其製作較海寧燈粗糙。燈會以火流星開道,自荷花堤集合出發至北大街、宣公橋,沿途觀者如堵。迎燈的隊伍配有絲竹演奏以及高蹺、盪湖船、地戲等民間歌舞。五六十年代,元宵燈會頗盛,有抬閣、火流星、免燈、魚燈、花籃燈、走馬燈、龍燈、獅燈及表現《西遊記》人物的燈彩,有組織地結隊遊行。
海鹽舊時有「滾燈」,歷史悠久。見本志《文學藝術》篇。建國後,海鹽縣長川壩一帶尚有人會玩滾燈,有劉海灑金錢、鰟鮍倚灘、仙鶴生蛋、燥煎鰺鰷、眾星拱月等程式動作,其實是一整套結合滾燈表演的雜技、舞蹈動作,如托舉、騰跳,側手翻、倒立、竄撲、疊羅漢等,均組合在內,頗為壯觀。
海寧硤石燈彩在歷史上最負盛名,始於唐, 盛於宋,現更發揚光大,知名海內外。80年代,硤石數次舉行元宵燈會,火樹銀花,流光溢彩,萬人空巷,景象壯觀(參閱本志《名優特產》篇)。歷史上桐鄉濮院迎燈,可與硤石燈會相媲美,其 「剔墨紗燈」造型美觀,融繪畫、雕刻於一爐。已有數百年歷史,惜現代衰落。
元宵習俗在桐鄉烏鎮為「走橋」,是夜男女老幼沿街自南而北走過每座橋,步月看燈,兆一年健康幸福。
嘉善於窯一帶,則盛行「走馬燈」,用竹扎紙糊馬頭馬尾,馬頭系於表演者腹部,馬尾系於腰後,人如騎馬上。表演者每隊12人,由2人騎馬,10人手持松鶴延年、龍風呈樣、蝴蝶、鳥獸等造型的花籃。也有的扮演《白蛇傳》、《三國演義》等人物。表演者邊舞邊唱,古稱「地戲」,馬燈隊每到一家,備受歡迎,視為吉利。
舉行燈會時有的地方也舞龍,1988年元宵,平湖的九彩龍在浙江省龍舞大賽上獲獎。
舊俗,嘉興一帶此日忌雨。諺語:「雨打正月半,一年勿好看」。民國前後,此日店家在帳台上點蠟燭,稱「歲燭」。
二月初二
舊時農歷二月初二稱土地誕辰。人家食油煎年糕,稱「撐腰糕」,以示即將開始農事,需強健身體之意。海寧一帶稱此日為「蘿卜生日」。據《古禾雜識》記載:「二月二日土地生日,俗食油熯年糕,謂之『撐腰』。是日鄉間下瓜茄諸菜種。廟中或醵錢奏樂一天,晚放花爆。」
花朝
農歷二月十二日稱花朝,俗稱百花生日,依次為稻等作物生日。(見本篇農業習俗部分)
放風箏
正月、二月為放風箏季節,諺語:「正月鷂、二月鷂,三月放只斷線鷂。」建國後,放風箏成為群眾娛樂活動。1990年3月20日,郊區首屆風箏賽在嘉興體育場舉行,最大一隻「百腳鷂」有110節、55米長。
三月三
據《嘉興府志》(卷34·風俗)記載:「是日競往小武當進香」。桐鄉、平湖鄉間婦女頭戴薺菜花,謂入夏頭不暈。晚食螺螄謂「挑青」。嘉興人在門上掛野菜花,裹以紅紙,稱為「野菜花開結牡丹」,以圖吉利。婦女、兒童於是日頭插薺菜花。民國時期,是日嘉興有迎水會習俗,在參加水會的船上扮演各種戲文,從南堰出發至北門結束。
舊時桐鄉濮院三月初三舉行「珠寶會」,約始於明朝後期,初稱神會,民間稱之為珠寶會。明李日華《味水軒日記》載:「萬曆三十八年,濮院鎮神會,結綴羅綺,攢簇珠翠,為台閣數十座,閣上率用民間娟秀幼稚扮故事人物,備極巧麗,迎於市中。遠近士女走集,一國若狂。」至清初,神會改稱佑聖會,每隔數年舉行一次。民國時已停止。
清明
古代清明為與春節相似的大節日,俗諺雲:「清明大似年。」因其時春光明媚,又在農事蠶事繁忙前夕,所以廟會、水會、競渡、踏青等活動均於其時舉行,特別是清明掃墓歷史悠久。民國時期,城市居民多雇小船,攜紙錠、享菜、青團子等供物,去郊外祭掃祖墳,並借機踏青。建國後,各地清明掃墓習俗不變,並有瞻仰、祭掃革命烈士墓、碑,緬懷先烈的新風俗。近年,人們多於是日埋葬先人骨灰盒。
立夏
舊俗相傳立夏為「酒仙生日」,人家飲酒者多。亦有秤人的習俗,謂立夏秤人,可保人不疰夏。民國時期,是日吃「麥芽揚餅」。立夏前後,市上亦有麥芽搨餅出售,稱為立夏搨餅。舊時立夏還興吃櫻桃、海螺螄等。是日兒童各湊柴米,從田中採摘新鮮蠶豆,在野外搭鍋燒煮蠶豆飯(也有的加入少量鹹肉、春筍),謂「燒野米飯」。勞動者是日歇工一天,本地農諺曰:「跨出絲車,踏進水田」。意指即將開始插秧。燒野米飯、秤人等習俗,建國後仍多見於農村。
端午
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天中節」、「重午」。是日鬥草、吃粽子、飲雄黃酒、吃咸鴨蛋,又有吃「五黃」(黃瓜、黃魚、黃鱔、黃泥蛋即咸鴨蛋、雄黃酒)之俗。掛菖蒲、大蒜、艾葉;燃熏蒼術、白芷,有消毒、驅蟲的用意。小孩額頭上用雄黃寫王字,佩掛香囊,婦女頭上插黃繭剪成的小老虎,門上貼道士所送的黃紙符,花瓶插石榴花,中堂懸鍾旭畫像,都為驅邪祛病之徵。舊時郊區新豐、凈相鄉一帶,農家有以磚測午(在院子當中豎磚一塊,當看不到磚影時即為正午)的習俗。並在此日熏黃煙(用硫黃、雄黃等物驅蟲),在大門上貼「端午送百蟲,一送影無蹤」字幅。又將蒜頭埋在火灰里焐熟食用,稱燒蒜頭,此俗至今仍存。端午節吃棕子、醬鴨廣泛流行,至今不變。
分龍日
舊俗五月二十為「分龍日」,各地民間聚「水龍」作消防演習,又稱「水龍會」。嘉興「水龍會」集中在南湖舉行。此俗延續至50年代。
燒「汰腳香」、「賽花船」
舊時嘉興新豐及平湖縣一帶農村,插秧完畢,農民都上寺廟燒香稱「汰腳香」,有的地方舉行「賽花船」。據記載,「賽花船」已有300多年歷史。主船上豎寶傘,掛彩旗,參賽的船均是小巧玲瓏,油漆一新的艄船,故又名「賽舶船」。近時此俗消失。
獻灶日
舊俗六月初四為「獻灶日」,祭祀灶君菩薩。
荷花生日
舊俗嘉興六月二十四為「荷花生日」,又稱雷祖(嫘祖)生日,盛行於清乾隆及民國時期,是日市民傾城游南湖,可不付擺渡錢。農民去煙雨樓側雷祖殿(嫘祖殿)進香。此日南湖遊船匯集,大小船隻數百。大船中有「絲網船」,俗稱「雙夾弄」、「單夾弄」,可供酒菜。小船蓋船篷,擺渡載客。
夜晚南湖湖面放荷花燈,以紙扎燈,下系木片,中燃紅燭,飄浮水上,多至千盞。煙雨樓通宵達旦供應茶酒麵食,又有崑曲社在湖上舉行曲會助興。
長工生日
嘉興風橋鄉一帶舊俗稱七月初一為「長工生日」,是日鎮上市況熱鬧。
七夕
農歷七月初七晚稱「七夕」,又稱「乞巧節」。舊俗是日晚,婦女在月下穿針乞巧。據《嘉興府志》(卷34·風俗)記載:「七夕,婦女結綵縷穿針月下,陳瓜果把牛女星,曰:乞巧,搗鳳仙花染指甲。女子於月下穿針,三穿而過者,謂之得巧」。七夕習俗起源於「牛郎織女」的傳說,是日演戲,一般都點演《牛郎織女》。嘉善農村家家用西瓜祭牛郎織女,用臉盆接露水,謂露水為牛郎織女眼淚,抹眼和手,可使人眼目清亮,心靈手巧。桐鄉濮院七夕有請機神的習俗。
民國時期,嘉興有童謠:「七七星,扁擔星,念巧七遍就聰明。」夜晚齋星,供品以西瓜、藕、菱為主。是日南湖盛會再度出現,不亞於六月二十四夜。
七月半
俗稱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又稱「鬼節」。有「探亡人」、「燒陰香」等活動。民國時期,城隍廟香火鼎盛。在城隍廟焚化紙錠,名「寄庫」。前一夜,鄉村婦女紛紛匯集城隍廟,席地而坐,燒香念佛,名「伴城隆」。民間祭祖一如清明,唯以餛飩代替團子。桐鄉縣東南部與海寧市西北部農村,七月半吃餛飩。建國後,「伴城隍:等活動廢止,但民間祭祖、吃餛飩等習俗仍延續。
「地藏王」誕辰
舊俗七月三十為「地藏王誕辰」,此夜點燃地香,地上支放瓦片,成燈形,內置油膏、香屑之類,大街小巷遍地皆是,點燃後形同白晝。民間一說「地藏香」是祀地藏王;另一說「燒九四香」,是為元末的張士誠燒香。張原為農民起義領袖,在蘇州稱吳王,後被朱元璋所滅。他小名九四,生日在七月二十,是日燒香稱「九四香」,後訛為「救世香」,甚至稱為「狗屎香」。舊時,此日人家抱嬰兒到廟中寄名,求佛保佑,作「佛子」。小孩於是日都穿新鞋。此風俗久廢。
燒八寺香
民國時期,八月初八嘉興大批農民(以中年以上婦女為多)進城燒「八寺香」。八寺者:楞嚴寺、精嚴寺、祥符寺、天寧寺、報忠寺、金明寺、東塔寺、茶禪寺。另有加燒「四塔香」的,四塔指:東塔、壕股塔、真如塔、三塔。建國後廢。
中秋
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俗稱「八月半」,吃月餅,賞月,全國同俗。嘉興獨特者,中秋夜有載酒游南湖之舉。又據《嘉興府志》(卷34·風俗)記載:「女郎於是夜種罌粟花」。清初朱彝尊亦有詩記述:「秋燈無焰剪刀停,冷露濃濃桂樹青。怕解羅衣種罌粟,月明如水浸中庭」。所種植的罌粟供觀賞。此俗久廢。
觀湖節
舊俗八月十八為潮神誕辰,人們多去鹽官觀海潮,現代更加興盛。辛亥革命前,地方官於是日備三牲香燭,在鎮海塔旁之大觀亭內祭潮神,朝廷有時亦派大員在海神廟致祭。
重陽
九月初九為重陽節,是日登高用米粉、栗子做糕,插三角彩旗,稱「重陽糕」。舊俗一般人家在此日砌新灶,民國時期本地人延續清代舊俗去郊區胥山、城內瓶山、真如塔登高。郊區新豐鄉登青村有登青墩,系胥山余脈,「廣尋數丈」,附近群眾到此登高。城中怡情曲社於是日在寄園舉行「同期」,拍曲賞菊。桐鄉濮院重陽興吃赤豆糯米飯,稱「增智飯」。建國後,有關重陽諸習俗漸淡。80年代後,定為「老人節」,開展敬老活動。
十月朝
舊俗農歷十月初一稱「十月朝」。民國時期,農民進城至紙扎店購置冥衣冥器祭祖,建國後此俗已廢。
冬至
冬至古代為大節日,嘉興重冬至,俗諺「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風。據《嘉興府志》(卷34·風俗)記載:「冬至祀先,冠蓋相賀,如元旦儀」。民國時期,冬至重祭祖,並掩埋浮棺骨殖焚燒廢棺。民間祟尚冬至進補,有赤豆糯米飯、人參湯;白木耳、核桃仁燉酒、桂圓煮雞蛋等。海鹽一帶以吃羊肉為食補。人家在冬至前後腌魚肉,准備過年,稱「年魚」、「年肉」,又腌制青菜、雪裡蕻,為入冬蔬菜之備,進補、腌制魚肉鹹菜之俗延續至今。是日,上墳祭祀先人者亦多。近年,人家多在此日擇地或上公墓埋葬逝者骨灰盒。
臘八
舊俗農歷十二月初八稱「臘八」,以果棗等物煮粥,名「臘八粥」,近時,尚有少數人家保持此習俗,精嚴寺等寺廟亦煮粥供信徒。
送灶日
舊俗陰歷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稱「送灶日」,有打掃室中灰塵之俗。民國時期,人家在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夜「送灶」,以糖糕、米粉糖餡團子或麥芽餡糖等物祀「灶君」,迷信「灶君」上天會言人家過失,用餡糖等物糊其口,俗稱「醉司命」,用麻秸、蘆席等做成「轎子」,取出灶君像塞轎內焚燒。此俗建國後城內漸廢,農村仍存在,唯儀式已簡化。
嘉興舊俗此夜還吃赤豆糯米飯、小湯團、飴糖做的元寶、炒毛豆等。
送灶過後為「謝年」、酬神。在二十五至二十八日,四天中擇一天夜晚舉行,供品豐盛,具桌圍、點紅燭、線香。供品上插紅紙剪的花鳥人物和如意,稱為「年花」。用糯米粉製成成套大小元寶。還用紅線懸掛活鯉魚。
農歷除夕
是日吃年夜飯,合家團聚、守歲。舊時嘉善農村,年夜飯有吃「塌棵菜」習俗。「塌棵」與「脫苦」諧音。嘉興吃年夜飯,花生稱「長生不老」,黃豆芽稱「如意菜」,醬蛋稱「元寶」,均取其吉利之意。飯不能吃盡,以示年年有餘,飯吃畢不可說「吃完」,要說「吃好」等。剩飯盛在新飯籮,用紅紙封好,稱「隔年飯」,放置到年初一。餐桌上的魚不能吃,也是表示年年有餘之意。是夜,各商店伙計手執燈籠,奔走催收欠帳。債戶則躲避逃債,舊習過半夜後欠債就可延期歸還。理發店、浴室一直營業至半夜。守歲;長輩給小輩「壓歲錢」,壓於枕下,有的在枕下還放荸薺、桔子、花生等果物。

解放以來節日活動

解放後,社會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變化,許多舊俗被淘汰,一些有價值的節日風俗被保存下來,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組成部分。總的特點是形式從簡,迷信內容淡化或被破除。解放後,黨領導樹新風、破舊俗,新的節日習俗在形成中。國家以法令規定了國定節日,元旦、春節和國慶日都放假慶祝,人們利用節日娛樂、休息、旅遊、家庭歡聚或探親訪友。勞動節、婦女節、兒童節和教師節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對人民和婦女、教師、兒童的關懷,每逢節日都進行有意義的慶祝活動。植樹節,綠化植樹成為群眾性活動。近些年,在許多傳統節日趨於簡化的同時,春節則有越來越隆重之勢,操辦年貨、吃年夜飯愈加講究,放爆竹、放煙花,傾城震動,日夜連綿,特別是各種禮花,五彩繽紛,齊放時,布滿城市上空,有的人家花費數百元,不但造成浪費,而且影響安全和衛生,火警、傷人事件頻頻發生。除夕夜,全家團聚吃年夜飯後,齊集觀看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已成為80年代以來的慣例。近年又時興全家去飯店吃年夜飯或包租卡拉OK演唱。有些青年對過外國節日感興趣,雖不是基督徒,在聖誕節也紛紛往基督教堂看聖誕典禮,教堂內人滿為患。80年代以來,在聖誕節,新年,特別是青年人中,流行親友之間致寄賀卡,成為多年不衰的時尚,賀卡多數購自商店,有的自行製作,卡上書寫美好的祝詞,付郵投寄,十二月下旬郵筒常為之塞。賀卡考究的有聲響或立體畫,價格不菲。

D. 重陽節的活動總結十篇

1.重陽節的活動總結


金秋時節,為了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20xx級四班在家委會的組織下,成功舉行了以「葯山登高,重陽敬老」為主題的班級活動。

本次活動受到同學們的熱烈歡迎,大家都踴躍報名參加,同時也得到了各位家長的積極配合和大力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次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

1、本次活動同學們的活動觀念和組織觀念很強,參加活動的人員沒有一人畝巧遲到,使整個活動完全按照方案計劃舉行。

2、本次活動充分體現了同學們的團隊精神,大家互相鼓勵、團結協作,所有參與人員都爬上了山頂。

通過本次活動的舉行,勵志,讓學生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重申了中國乃傳統禮儀之邦,教導學生懂得發長幼有序尊老敬老;走進自然,欣賞美景,登高望遠,既鍛煉身體,放鬆身心,陶冶情操,磨練意志,又加強了交流,促進了溝通,增進了感情,進一步增強了孩子們的凝聚力和團隊協作意識。

2.重陽節的活動總結

通過本次重陽節活動,孩子們為老人過了一個開心快樂的節日,老人們的寂寞、辛勞在孩子們的歡歌笑語、聲聲祝福中化化成一股暖流溫暖與心中。做為幼兒的啟蒙教師,我們有責任教育幼兒尊敬、愛護老人,感知老人的辛苦。

我們通過這個活動向幼兒傳授感恩的拍中理念,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為長輩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例如:倒茶、洗腳、送水果、還有不讓「長輩抱」說句祝福話送給老人,幼兒收獲了愛,老人們收獲了滿意的笑容。

我們的親子游戲,讓孩子與家長留下快樂的回憶,家長與老師之間理解、溝通,都為我們更好的教育幼兒提供了資料,讓我們攜手一起為孩子們樹立榜樣,尊敬老人、愛護老人、度過晚年的幸福生活。

3.重陽節的活動總結

農歷的九月初九是重陽節。為了培養幼兒尊老愛老的良好文明禮貌,關愛身邊的老年人,我們結合重陽節這一傳統節日,組織幼兒訪問了敬老園里的老人。以此使幼兒能學著關心襲耐山身邊的老人,了解重陽節的意義與習俗。

早晨,孩子們從自己的家中到來了鮮花和水果,以及重陽節所特有的糕點—重陽糕。老師告訴孩子們重陽節吃重陽糕寓意是「步步高」的意思,人們希望生活能步步高。老人的牙口不好,吃軟軟的糯米糕點有助於咀嚼。孩子們知道後一直小心地將糕點捧在手中直到敬老院里。

敬老園里的老爺爺老奶奶們看見天真活潑的孩子,各個都非常喜悅。孩子們同老人握握手,祝老爺爺老奶奶節日快樂,身體健康,並送上自己帶來的鮮花、水果、重陽糕。老人們更是樂得合不攏嘴。大家一同唱起節日的歌謠,歡樂氣氛溢滿整個敬老院。以至於離別時,老人們不舍地拉住孩子們的小手,希望下次再來。

孩子們通過了這次活動,知道怎樣從老人的角度為老人選禮物,在高興的同時,他們發現自己竟有能使爺爺奶奶們高興的魔力,這種魔力只要陪伴爺爺奶奶們聊天歌唱時便會出現。同時也了解了重陽節是老人們的節日,過重陽為什麼要吃重陽的民間習俗。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4.重陽節的活動總結

「百善孝為先」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了迎接重陽節這個特殊的日子,培養孩子從小敬老愛老的美德,野徐中心小學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把重陽敬老活動引向深入。

一、開展以「愛在重陽.雛鷹行動」為主題的走進敬老院慰問老人感恩教育活動。10月23號下午,學校少先隊員代表及部分教師代表,手捧慰問品,帶上打掃工具,來到野徐敬老院。他們通過志願服務,溫馨祝福,幫老人捏背捶背等實際行動讓老人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懷和溫暖。

二、各班召開一次以重陽敬老為主題的主題班(隊)會。充分發揮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他們在活動中得到活生生的尊老敬老教育。

三、發動學生為老人做一件好事。通過國旗下講話、班會向全體學生發出倡議,為身邊認識和不認識的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並力爭形成習慣,讓全社會的老人都沐浴在溫情之中。

四、要求全體學生在重陽節前後為家中的老人送上一份有意義的禮物。禮輕情意重,鼓勵學生通過自製賀卡、合影留念等方式表達自己對老人的孝敬之心。

xx小學旨在通過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營造濃厚的尊老孝親的文化氛圍,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使全校師生受到教育和感染。使學生們深刻領悟孝敬長輩要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促進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

5.重陽節的活動總結

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五埭小學利用重陽節這一契機,開展了以「關愛老人,全民行動」為主題的系列尊老、敬老的感恩活動。

一、利用國旗下講話介紹重陽節的由來、歷史典故等,號召全校師生從自己做起,用行動去關心、愛護身邊的老人。

二、各班組織開展《弟子規》經典誦讀比賽。引導學生感受傳統「孝」文化的魅力,讓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中,汲取精神營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在重陽節期間做一件敬老事,用溫暖表達愛心,給老人帶去快樂和歡笑。

四、各班組織開展「念親恩,抒親情」主題班隊活動課,進一步教育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做人。

通過開展重陽節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們進一步了解傳統節日,提高感恩意識,促進社會和諧。

6.重陽節的活動總結

對於生活在校園中的中小學生來說,秉承起愛老、尊老、敬老、助老的傳統美德是義不容辭的職責。我中心校根據XX縣老齡工作委員會文件的要求,在全鎮校園范圍內開展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的道德教育宣傳月活動,以此增強中小學生的敬老意識,透過活動,使中學生增強了「敬老」、「愛老」的意識,並付諸行動。現將工作小結如下:

一、宣傳發動,認識到位

為了組織好我鎮校園的「敬老月」活動,充分體現關愛老年人的精神風貌,首先,發動各校認真開展「敬老月」活動,得到了各校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其次,要求各校,從實際出發,開展各具特色的愛老敬老活動;第三,利用各種宣傳形式,大力營*老敬老的輿論氛圍,強化了全鎮校園的愛老敬老意識,使這次「敬老月」活動豐富多彩,得到了老年人的好評。

二、求真務實,工作到位

重大節日期間,用心開展了慰問困難老人活動,為困難老人送去了溫暖,確保了困難老人們過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教代會及重大活動,校園都邀請離退休教職工或代表參加,組織他們參觀校園,介紹教改的形勢,徵求他們對校園工作和老教師工作的意見,了解他們的退休生活,研究關心下一代工作。重視和鼓勵離退休教職工老有所為、關心下一代,這也是對老教師晚年生活的關心。

敬老月期間,全鎮校園用心主動為老年人辦好事、實事,在活動中,各個校師生向老人們講解了有關老齡方面的知識,用心倡導每個家庭關心、愛護老人,透過宣傳在中小學生中營造出了關心老年人,支持發展關心老齡人的濃厚氛圍,為孤寡老人和貧困老人送去了溫暖。

在深入開展「關愛老齡人活動」的活動中,發動中小學生,在「敬老月」期間,走訪慰問孤寡老人和貧困老人,為老年人表演節目、剪指甲、梳頭等,進一步培養了青少年愛老敬老的思想品德。


7.重陽節的活動總結

九九重陽節到了,為了創建一個愛老敬老、養老助老的氛圍,為了從小培養他們尊老愛老的優良習慣,幼兒園在x月x日下午3點舉行重陽節感恩活動,組織孩子們與自己的爺爺、奶奶們一起聯歡,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人的關心和愛護。這次活動舉辦有成績有不足,現總結如下:

一、活動設計新穎

本次活動設計方案比較新穎,把老人作為本次活動的主角,讓老人感受到了孩子真摯的愛意。活動設計的形式比較豐富,有教育活動、有表演、有感恩活動,讓整個活動推向高點。

二、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認為別人的付出是應該的。通過教育活動讓孩子明白爺爺奶奶對自己濃濃的愛,讓孩子懂得感恩,要孝敬和感謝爺爺奶奶。

活動之前一周各班教師們就開展了各種教育活動,讓幼兒回憶爺爺奶奶曾經為我們做的事,理解他們的艱辛。同時還開展了教育活動「我們為爺爺奶奶做點事」,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會做力所能及的事,為爺爺奶奶減輕負擔。

三、活動前准備充分

提前一周教師們認真商定活動方案,大家提出合理的建議。王老師製作了一個重陽節感恩活動的ppt,陳老師製作了一個重陽節風俗的ppt,周老師下載了一個重陽節來歷的視頻,大家忙碌起來,整合各種資源。各班提前開展教育活動。提前兩天做好宣傳告訴爺爺奶奶,期待他們的參與。

活動之前後勤人員還准備了橘子、菊花茶、杯子等。9月28日分發邀請函,顯示屏上寫上了祝福語。周老師提前下載了各種音樂,讓整個活動更加溫馨。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們准備好各種道具,讓活動得以有序進行。

8.重陽節的活動總結

10月23日是農歷的九月初九,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根據實際,學校抓住「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有利契機,展開了「我向老人表心意的敬老活動」。通過一系列活動加深了師生對「九九重陽節」的認識,展示了師生的風采,讓老教師和教師的老人度過了一個祥和、快樂的重陽節。

一、加強宣傳、弘揚美德

為了更好的落實上級的精神,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我校開展了一次宣傳活動,利用前一周的晨會、廣播操等時間向師生加以宣傳重陽節,在校園中張貼宣傳畫,給學生講一講「尊老、敬老、愛老」的先進事跡,了解並寫一寫身邊人尊敬老人的人和事,讓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到尊老愛老的活動中,不但把宣傳落手到位,更重要的是落實到了實際行動中,並且把此次活動作為學校精神文明和學生感恩活動的一部分,讓我們的師生度過了一個值得回憶的重陽節。

二、服務社會、從我做起

為了把尊老、愛老的精神落到實處,切實讓老年人體會到社會的溫暖,確定「為身邊的老人做一件好事」,過一個有意義的重陽節,通過親身體驗來加深印象,讓我們的特殊學生能弘揚我們的傳統。學校採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每一位教師在重陽節前後,利用國慶長假時間與父母團聚,溝通交流;二是讓學生為父母處理家務,為父母秋收秋種季節減輕負擔;三是組織學生到孤寡老人家中走訪、打掃衛生。通過以上活動,讓教師走進家中、讓學生走進家庭、讓師生走進社會,開展尊老、愛老、幫老活動,使師生真正去關愛老人,為學生樹立了榜樣,也把學校的德育建設得有聲有色。

三、老友相聚,共度佳節

召開了老教師座談會,學區老教師歡聚一堂,石校長代表學校致辭,在致辭中感謝老一輩教師為茶業口學區的發展作出的貢獻,衷心祝願他們節日快樂、身體健康,並簡要匯報了一年來學校取得的成績,面臨的壓力。接著,退休教師就健康話題暢所欲言,坦誠交流,並感謝學校對他們的關心,對學校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對學校發展充滿了信心。座談會結束後,老教師觀看了學校的建設和教學資源設置,並參觀了茶業口鎮汪洋中學建設效果圖。一致認為,在各級政府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茶業的教育終將蓬勃發展,並相約明年再相會。

9.重陽節的活動總結

為讓孩子們了解重陽節的來歷與意義,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幼兒園於10月9日開展以「我為爺爺奶奶做點什麼」為主題的活動。此次活動提倡孩子們為老人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用童真的方式向老人表達關心和愛護。

節日前夕,濱海實驗幼兒園的老師通過帶領孩子們觀看多媒體課件,讓他們了解到九九重陽節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並告訴孩子們,重陽節是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人過的節日,以此弘揚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

幼兒園老師表示,此次活動以「我為爺爺奶奶做點什麼」為主題,組織孩子們集體做賀卡、畫畫及親手製作物品等送給老人,既能節約資源又能充分表達了孩子們的內心情感。「許多孩子回到家後選擇為爺爺奶奶捶捶背、洗腳、端水、洗水果、幫家裡人做家務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對他們的愛」。

據了解,此次活動也得到眾多年輕家長的支持,「不少家長意識到由於自己整日忙於工作,而孩子交給老人照顧,無形中加重了老人的負擔。」老師稱,許多家長在活動過程中不光記錄下老人與孩子互動的瞬間,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孩子們做出榜樣。也有家長表示,通過此次活動,孩子與家長共同了解了怎樣表達對親人的愛,懂得了感恩,傳承了尊老、敬老、愛老的良好品德,達到家園合作共同成長的效果

尊老活動,不僅體現了全體師生退休教師和所有老人的美好祝願,同時也彰顯了學校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

10.重陽節的活動總結

為認真貫徹落實嘉興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文件精神,積極響應上級「老人月」的各項活動,進一步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紫溪社區經過認真規劃和部署,開展了一系列針對社區老年朋友的活動,現總結如下:

一、經開環保局的工作人員慰問社區困難老人家庭。

在重陽節前夕,經開環保分局的工作人員為社區的神秀文家庭送上了慰問金。沈阿姨原本是社區的一名小組長,去年不幸被查出患有腮腺癌,一直靠著高昂的醫療費用維持著。三個兒子由於經歷單位下崗等風波,生活上也不是很寬裕。她的老伴胡師傅是社區義務巡邏隊的一員,為人熱心的他經常關心社區的大小事務,在創文明、創衛生城市期間作為志願者為社區出了不少力。面對這樣一戶家庭,經開環保局一直都很關心,主動聯系我們前去看望,並向他們送上了1000元的慰問金。

二、在重陽節當天,社區組織開展了「重陽節觀嘉興新貌」的活動。

社區的30位老人一起乘坐專用公交車游覽了南湖新區、嘉興南站、凌公塘公園和落帆亭。讓平時出門不太方便的一些老人們領略到了如今嘉興的風貌。回到社區後,社區工作人員還給每一位參加活動的老年朋友送上了重陽糕,希望他們「高高興興歲歲登高」。

三、重陽祝福送高齡老人。

社區工作人員將100元蛋糕票和重陽糕送到了八十歲以上老人的手中,同時也送上了我們最真摯的祝福。老人們都笑的合不攏嘴,每當看到這一幕,我們的心裡也是分外甜蜜。老吾老及人之老,我們希望大家能夠共同用心關心我們的老年朋友們,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E. 重陽節的由來簡短100字

重陽節的由來簡短100字

重陽節的由來簡短100字。我們國家有著各種各樣的節日,而重陽節就是其中一個節日,每個節日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來歷。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了解重陽節的由來簡短100字的相關內容。

重陽節的由來簡短100字1

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

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19 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嘉興重陽節風俗擴展閱讀:

重陽節活動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1、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為主要特徵的。

2、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重陽節的由來簡短100字2

重陽節,為農歷九月初九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20xx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會表決通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重陽節)為老年節。

重陽節喝酒的風俗

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採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採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重陽節很早就有喝菊花酒的習俗,但其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一說是起於上古,由杜康創造,另一說是起於漢初,源衡鋒自宮廷。但不論何種說法,將菊花和酒緊密聯系,並賦予文化內涵、影響深遠的是晉代陶淵明。陶淵明一生酷愛菊花和酒,他在《九日閑居》詩序中寫到:「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魏晉之後唐代也盛行飲菊花酒。權德輿《嘉興九日寄丹陽親故》詩雲:「草露荷衣冷,山風菊酒香」。歷代文人雅士喜好菊花酒,這一方面和菊花酒的健身功益有關,另一方面也和士大夫對菊花人文風格的'大力推崇有著緊密聯系。

重陽詩詞鑒賞

秋登蘭山寄張五

北山白升攔毀雲里,隱者自怡悅。(面對北山嶺上白雲起伏霏霏,我這隱者自己能把歡欣品味。)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我試著登上高山是為了遙望,心情早就隨著鴻雁遠去高飛。)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憂愁每每是薄暮引發的情緒,興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圍。)

時見歸村吵備人,沙行渡頭歇。(在山上時時望見回村的人們,走過沙灘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遠看天邊的樹林活象是薺菜,俯視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彎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什麼時候你能載酒到這里來,重陽佳節咱們開懷暢飲共醉。)

作者: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陽人。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詩與王維齊名,號王孟。其詩每無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復出人意表,清閑淺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重陽節的由來簡短100字3

重陽節的由來簡短

重陽節的起源主要有三個不同的說法,一是來源於《易經》中九之陽數相重,二是來源於古代豐收祭天的活動,三是來源於古代的祭祀火星儀式。

《易經》中九之陽數相重

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雙九,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謂之「重陽」,所以這一天為重陽日。在中國古代人的觀念里,雙九代表著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因此古人都十分重視重陽節,每年在重陽節的時候都要舉辦隆重的宴會。

豐收祭天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在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遠古時期,重陽節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在西漢時,人們就有在九月九日插茱萸、喝菊花酒的習俗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有了重陽節求壽的習俗,同時還要舉辦大型的宴會。

古代的祭祀火星儀式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早已經沒有祭火的習俗了,但是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候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重陽節登高避禍的習俗就一直存在了。

重陽節在我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每年重陽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很熱鬧,人們會有登高,賞菊、插茱萸、喝菊花酒等一些習俗。除此之外,現在的重陽節也是許多年輕人尊老愛老的節日。

重陽節的由來100字

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陽節的起源簡短

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這一天,正值仲秋季節,天高氣爽,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中國歷代許多文人雅士,每當此時,登上高處,一面飲菊花酒,一面吟詩取樂,留下無數詩篇。九月,嚴寒的冬關即將降臨,人們開始添置冬裝,他們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時燒紙衣,讓先人在陰間過冬。這一來,重陽節便演變為掃墓及為先人焚化冬衣的節日。

F. 重陽節傳統節日風俗

重陽節傳統節日風俗

重陽節傳統節日風俗,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九月初九又稱之為重陽節,每個重要的節日我們都會有一些傳統的習俗一起看看,我收集的關於重陽節傳統節日風俗的相關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重陽節傳統節日風俗1

1、飲重陽酒、菊花酒

重陽節很早就有喝菊花酒的習俗、但其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一說是起於上古、由杜康創造、另一說是起於漢初、源自宮廷。但不論何種說法、將菊花和酒緊密聯系、並賦予文化內涵、影響深遠的是晉代陶淵明。陶淵明一生酷愛菊花和酒、他在《九日閑居》詩序中寫到:「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魏晉之後唐代也盛行飲菊花酒。權德輿《嘉興九日寄丹陽親故》詩雲:「草露荷衣冷、山風菊酒香」。歷代文人雅士喜好菊花酒、這一方面和菊花酒的健身功益有關、另一方面也和士大夫對菊花人文風格的大力推崇有著緊密聯系。

當然茱萸和菊花並不是完全分開的、茱萸也可以吃、菊花也可以插。如《夢梁錄》雲:「今世之以菊花茱萸浮於酒飲之、蓋茱萸名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姑假此兩物服之、以消陽九之厄。」而杜牧在《九日齊山登高》詩:「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可見除了飲菊花酒之外還有簪菊花的習俗、而茱萸除了可以插在頭上之外還可以吃、也可以佩帶於臂或用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等。這種習俗後來發展成各種變俗、如重陽節在門窗上掛菊花枝葉或貼剪紙、或者把彩繒剪成茱萸、菊花形狀來相贈佩帶等。

2、登高嘯詠、群聚宴飲

登高是重陽節的典型習俗、無論是驅邪祈壽還是宴飲狂歡、古人過重陽節一般都將其和登高這一習俗緊密結合在一起。登高是一項古老的活動、它首要的是和先民的狩獵、採集等活動有關、後來慢慢地與人類關於祭祀、山神崇拜、登高避禍、登高升仙等認識或活動發生聯系、從而賦予登高一種特殊含義。

3、重陽騎射、重陽競射

先秦九月舉行大規模田獵和軍事操練的習俗、在漢代以後也得到流傳。據《南齊書》記載、南朝宋武帝劉裕規定九月九日為騎馬射箭、檢閱軍隊的日期——而這可能就是後世「沙場秋點兵」的起源。[12]而後世流行的重陽糕相傳就是當年發給士兵干糧的遺制。到了唐代、「重陽騎射」發展成「重陽競射」、成為唐宋時期一項重要的重陽節競技習俗、據說當時的王公貴族都樂此不疲。

重陽節傳統節日風俗2

1、登高

登高最初的意義或是躲避災禍、後來也有強健身體、觀賞美景等目的、登高望遠、會使人想起遠方的親人、這樣又有思親的含義。唐朝大詩人王維有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七絕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反映的就是重陽登高、插茱萸和思念親人的情況。

從農時節氣來說、在霜降前後、晝暖夜涼、風清氣爽、楓葉紅時、依然是戶外活動的好時機。秋風蕭瑟、落葉紛紛、長空雁叫、其聲悲戚、此時登高、感悟人生、真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道教登高有接近天的意思、渴望得道成為永生的神仙。

登高與野炊結合起來、則是重陽節發展過程的一種時尚。重陽出遊、親近自然、觀賞自然、感激自然、回歸自然、帶上食品飲料、家人團聚、親戚相伴、友人相邀、鄰居相應、遠離喧囂、拋去煩惱、徜徉山水之間、品嘗美味佳餚、當是其樂融融的。

2、賞菊

九月稱「菊月」、正是菊黃蟹肥時。百花凋零、唯菊花凌霜開放、一團團、一簇簇、千姿百態的花朵、清新高雅的神韻、使秋日多了生氣、多了艷麗的色彩、令人賞心悅目。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菊花以黃色為主、秋季屬金、金為黃色、黃色菊花不僅合於九月時令、更是重陽佳節觀賞菊花的主色。菊花又以其素雅堅貞、凌霜傲骨為文人士大夫所欣賞。古代未婚女子稱為「黃花閨女」、言其金貴和高雅、女孩在重陽節、不但賞菊、還要戴菊、「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杜牧詩)。文人墨客還有重陽畫菊、贈菊、詠菊的習俗。

3、飲菊花酒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由屈原的《離騷》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早在戰國時就有餐飲菊花的風俗。菊花是我國常用中葯、具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之功效。菊花在秋日冷霜中開放、氣味芬芳。人們認為它是延年益壽的佳品、古人稱菊花為「延壽客」。在菊花含苞待放的時候、人們便將其花蕾莖葉一起採摘下來、和黍米一起釀製成酒、等到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的時候開壇飲用。飲菊花酒可以活血行氣、延遲衰老、延年益壽、還可以避災免難、長期飲用、對身體有極大好處。民間更多的是飲菊花茶、菊花味苦平、「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

4、插茱萸

插茱萸的習俗起源很早。茱萸、又名越椒、艾子、別名「避邪翁」。是一種葯用植物、有益於內臟。晉朝的時候、人們就已認識到它的葯用價值、並開始種植。重陽時節、人們折下茱萸插在室內各處和頭上、據說這樣可以抵禦寒冷、躲避災難。隋唐時茱萸的作用被誇大、成為驅邪的神物。飲茱萸酒、佩茱萸囊、戴茱萸花、室內插茱萸辟邪蔚成風氣。宋朝以後、插茱萸的風俗逐漸淡薄。茱萸已不再被視為神物、僅僅是作為葯材使用了。隨著重陽民俗重心從辟邪消災轉到延年益壽、插茱萸這一風俗漸漸式微。

5、吃重陽糕

重陽糕是重陽節的應時食物、就如同元宵節吃元宵、中秋節吃月餅一樣。重陽糕是以米粉麵粉為原料、加上棗、栗子、石榴籽或其它乾果蒸製成的.。講究的重陽糕要做九層、象徵寶山、上面做兩只小羊、兆九九重陽。在糕上插一些小紙旗、代替茱萸、置蠟燭燈、用點燈、吃糕、諧意「登高」。最初、吃重陽糕有辟邪和祭祀的寓意、之後、重陽糕演變為一種對美好生活的祝福。糕點上裝飾紅棗、栗子、有傳統的早生貴子意義、是祈子的象徵物。明清的時候、在九月初九這日清晨、長輩們將重陽糕切成薄片、放在未成年子女的額頭上、口中還祝福道:「願我的孩子事事皆高。」這是取「糕」與「高」同音、表達了人們對兒女的殷切祝福。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天、登高吃糕、也就象徵著未來的日子步步皆高。

重陽節傳統節日風俗3

一、插茱萸

古代有在九月九日插茱萸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茱萸節。茱萸香味濃郁、有驅蟲去濕、去除風邪的作用、也有消積食、治寒熱的功能、可以入葯、也可以制酒養生祛病。所以在重陽節這一天、人們有佩帶茱萸或者登高望遠時插茱萸的習俗、還可以將茱萸當作禮物送給親朋好友、以求辟邪求吉、延年益壽。

二、飲菊花酒

菊花酒清涼甘美、有明目、補肝氣、安腸胃、利血、治頭昏、降血壓、減肥之功效、是強身益壽的佳品。飲菊花酒、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經開始盛行。在我國民俗中、人們在菊花盛開之時、採集菊花的莖葉、與穀物摻在一起釀酒、等到來年九月九日飲用。

三 、登高望遠

在重陽節這一天、民間有一個普遍的習俗、就是人們要在這一天外出登高望遠。關於它的來源、有兩種說法。

1、古代人們崇拜山神、認為「九九老陽、陽極必變」、所以在九月九日、要前往山上登高望遠、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後來逐漸演化為一種娛樂活動。

2、重陽時節、農忙秋收大多已經結束、這時候老百姓比較清閑、山裡的野果、葯材又是成熟季節、所以人們這時候就會去山上採集野果、葯材等等、後來逐漸將活動集中到重陽這一天、演變成重陽節登高望遠的習俗。

四、賞菊花

在九九重陽節期間、各種各樣的菊花正是盛開的時候、觀賞菊花自然就成為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除了觀賞明目繁多的菊花、同時還會點燃菊燈、舉辦酒宴、樂鼓並作、大慶重陽節。

五、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是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代表性食品。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為了慶祝糧食豐收、喜嘗新糧。因為「高」與「糕」諧音、有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後來才有了重陽節登高吃糕的習俗。

閱讀全文

與嘉興重陽節風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農村60歲退伍軍人補貼 瀏覽:958
開設養老院資質 瀏覽:873
軍人退伍後養老金怎麼交 瀏覽:893
慈銘體檢濱江和江干哪個好 瀏覽:81
十年沒體檢怎麼辦 瀏覽:168
2017年延長退休年齡 瀏覽:234
老人家半夜醒來 瀏覽:174
為什麼人老了要退休金 瀏覽:613
60歲爬四樓 瀏覽:548
遼寧省勞模敬老院 瀏覽:443
360能量養生艙怎麼樣 瀏覽:856
老年人視力不好用什麼葯 瀏覽:289
保定老年大學攝影 瀏覽:168
退休的算國家公職人員嗎 瀏覽:280
怎樣算退休後每月領多少養老金 瀏覽:280
父母不懂如何付出愛該怎麼辦呢 瀏覽:569
濟寧如意老年大學民族舞 瀏覽:575
老年大學教師評優方案 瀏覽:86
下崗人員退休延遲嗎 瀏覽:617
參公人員二等功退休後待遇 瀏覽: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