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插茱萸是什麼節日的風俗
插茱萸是重陽節風俗。
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時,民間采茱萸插戴頭上,亦有用茱萸製成囊佩戴的,俗信能驅邪治病。重陽節插茱萸早在漢朝已有,當時是將茱萸切碎後裝在香袋裡隨身佩戴。
晉朝之後,則將茱萸插在頭上。這種風俗可在周處的《風土記》及王維的濤中得到反映。周處說:「九月九折茱萸以插頭,辟除惡氣而御初寒」。
古人在重陽節時以茱萸和菊花酒「消陽九之厄」,茱萸被稱作「辟邪翁」,菊花被稱作「延壽客」,宋元以後,重陽喝菊花酒的習俗一直巧脊州延續至今,但插茱萸的習俗卻很少見到記載。
茱萸與重陽節的故事
茱萸與重陽節的淵源由來已久,根據晉代《風土記》的記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避除惡氣,以御初寒。古代的重陽節又被叫作茱萸節,可見茱萸在大家心孝蔽目中的地位。
不止百姓喜歡,就連楚王王妃都對茱萸愛不釋手,不僅經常佩戴茱萸首飾,還會在重陽節那一天,登高望遠,將茱萸枝插滿身,佩戴茱萸香囊,飲茱萸酒,吟誦茱萸詩。至於楚王和王妃為什麼如此鍾愛茱萸,還有野尺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正可以解釋茱萸的寓意。
B. 重陽節傳統節日風俗(重陽節有什麼風俗 傳統)
九月九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因「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所以古人認為,重陽節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賞菊花】
歷來重陽節都有觀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在古時重陽節又叫菊花節,人們認為菊花是長壽的象徵,重陽節期間很多地方都會舉行菊花大會、菊花展,全城的人都會出動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成為一種風尚。
【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因此,重陽節才一直保留著飲菊花酒的習俗。
九日所釀的菊花酒在古代被視為延年益壽的長命酒。菊花酒有清熱解毒、明目祛風、平肝舒肺、益陰滋腎的葯用價值。宋人以菊花、茱萸泡酒,名茱萸為「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認為藉此二物,可消「陽九之厄」。如今,山東地區仍有民間童謠言:「九月九,九重陽,菊花做酒滿缸香」。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登高】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
如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描寫了重陽賞菊及登高觀景的韻致。由於重陽為秋節,節後草木開始凋零,所以有稱重陽節野遊活動為「辭青」,與三月春遊「踏青」之說法相對應。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記:「(重陽)有治看攜酌於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這也是一個頗有詩意的名稱。
【吃重陽糕】
重陽的飲食之風,除飲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還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糙花糕」以粘些香菜葉為標志,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乾果。細花糕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 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至宋代,吃重陽糕之風大盛了。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義,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
【放紙鷂】
重陽節習俗: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徵的。此習,除惠州流傳的民謠中有敘述以外,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紙鷂亦現在的風箏。風箏是五代以後的稱謂,五代之前,北方習慣稱「紙鳶」,南方則多叫「鷂子」,惠州的「紙鷂」稱謂很明顯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稱,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惠州民間的紙鷂,已非本來面目,多為四方平面,帶一尾巴,其形狀與民間所貼門神、神位相似,故疑為神狀風箏的一種簡化。
【佩茱萸·簪菊花】
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
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葯的果實,因為出產於吳地(今江浙一帶)的茱萸質量最好。茱萸秋後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後變成紫紅色,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本草綱目》說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以辟邪去災。
九月九,時重陽,遍插茱萸思念長;賞菊花,登高望,直抒胸臆喜洋洋;斜陽里,雁幾行,佳音頻傳福無疆;寄問候,訴衷腸,願你如意又安康。
C. 辟邪翁是什麼
茱萸又被稱為辟邪翁。
茱萸雅號「辟邪翁」,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
重陽這一天,採摘它的枝葉.連果實用紅布縫成一小囊,佩帶身上,可用來辟除邪惡之氣,是古來常用作防疫的中國民間葯。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
(3)辟邪翁是指重陽節什麼職務擴展閱讀
主要價值:
1、茱萸除了可以葯用和食用之外, 還有非常可觀的園林應用價值。山茱萸可以觀花、觀姿、觀葉, 花落果實成熟之後還可以觀果。等到果實脫落, 只剩光禿禿的山茱萸植株時, 仍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可以觀干。
2、茱萸的強心作用,抗炎抗菌作用,以及抗應激、抗氧化、降血脂等作用將使茱萸的葯用價值更加豐富。
3、以茱萸為原料加工而成的綠色保健食品,具有無毒副作用及綠色無污染的優點,被人們逐漸認識和喜愛。可以可加工成飲料、果醬、蜜餞及罐頭等多種食品。美味好吃,還具有保健作用,在市場上十分受歡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茱萸
D. 中國傳統節日檔案——重陽節
中國傳統節日檔案——重陽節
節日習俗,登高:
登高,指重九登高的習俗。這一活動具有陶冶情操、鍛煉體魄的特點,故屬節令性的一種民俗體育活動。古代對山神的崇拜,以為山神能使人免除災害,所以人們在「陽極必變」的重陽日子裡,要登山拜神以求吉祥。
節日習俗,賞菊:
自漢魏以來,重陽 (九月初九) 有登山、佩菜英、飲菊花酒之俗。晉代詩人陶淵明尤愛菊花。至唐宋時,重陽賞菊成為風俗。
節日習俗,佩萊英簪菊花:
佩菜英·簪菊花,重陽節並凱銷有佩莫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萊英節」。茱英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萊英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
節日習俗,飲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漢代已有重九日佩萊英、食蓬餌、飲菊花酒的風俗。飲菊花酒的時代,一般認為是從晉代陶淵明賞菊飲酒而來的。南朝檀道鸞《續晉陽秋》載:某年重陽,陶淵明在家中東籬下彈琴賞菊時,忽然想要飲酒 :恰好有一白衣使者挑擔前來送酒,於是立即暢飲,並寫下名詩《九日閑居》。晉代干寶《搜孫沒神記》中還記載釀造菊花酒的方法。
節日習俗,祭祖:
重陽節是我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人們會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祈求神靈降福,並推行敬老活動,傳承孝道文化。重陽節的拜祭,是出於作物收成後,祭謝祖先恩德,並祈求祖先保佑,所以氣氛是輕松愉悅的,不會有「行人慾斷魂」般的哀傷。
節日習俗,放紙鳶:
有些人認為重陽放風箏是「放吉祥」、「放福氣」,所以重陽節放的風箏飛得越高,寓意越好在放風箏過程中不能將風箏的絲線弄斷,若是絲線斷了,則「吉祥」、「福氣」也隨之飄向遠方。也有絕游某些地區,認為重陽時放風箏是為了「放晦氣」。風箏飛得越高、越遠,晦氣也離之遠去,有些人,在放風箏的時候還要將線燒斷,讓風箏消失得無影無蹤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