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孝惠皇後賀氏:讓宋太祖趙匡胤一生追憶的白月光
公元962年(建隆三年),也就是宋太祖趙匡胤登基的第三年,根據《宋史》卷一百七十·志第一百二十三·職官十等·贈官記載,趙匡胤頒布了一條規定:
這條規定最直接的受益人就是趙匡胤已故妻子賀氏的父親,隨後賀氏父親賀景思被封廣平王,賜第開封隆和里。
縱觀整個宋朝,享受封王賜第這一殊榮的僅有宋高宗吳皇後、宋度宗的全皇後。而這兩位都是生前冊立的皇後,賀氏只是死後追封的,待遇不可同日而語。
可趙匡胤卻堅持賞賜賀氏父親這個無上的殊榮,歸根到底,趙匡胤心中始終放不下早逝的賀氏。
賀氏是趙匡胤的結發妻子,他與趙匡胤青梅竹馬,兩人感情深厚。可惜賀氏體弱多病,在趙匡胤登基前兩年就病逝了,趙匡胤登基後,追封其為孝惠皇後。
賀氏出身於江東大族會稽賀氏,這是個文武雙全的世家大族,是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僚的兒子公子慶忌的後人。
漢安帝時,賀氏先祖慶純為避安帝父親(清河王劉慶)名諱,改姓賀。
賀氏家族漢代從中土遷至會稽,具有深厚的儒學修養、堅守儒學世族的立場,家風嚴正,詩禮傳家,其父賀景思乃賀知章十世孫。 千年家學,造就了賀氏名門閨秀的氣質。
賀氏相貌出眾,溫良恭順。是個才貌雙全的女子,非一般大家閨秀可比。
賀氏的父親賀景思曾經和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是同僚,一起擔任過後晉皇帝的護衛武官。
賀趙兩家都住在護聖營官舍,交情非常好,來往親密,趙匡胤與賀氏青梅竹馬,經常在一處玩耍。
賀氏十六歲時,嫁給了比她大兩歲的趙匡胤。賀氏知書識禮,時常以禮法規勸丈夫應有大丈夫之志。
趙匡胤結婚前是個爭強好勝、吊兒郎當的紈絝公子哥兒,和賀氏結婚以後,在賀氏的影響下,一改往日逢場作戲、好勇鬥狠的本性,變成了一個喜愛讀書的好學青年。
趙匡胤聽說哪裡有好書奇書,就會不惜重金買回來認真學習研讀。賀氏也非常支持丈夫的做法,她總是盡可能的料理好府中諸事,侍奉好公婆,使趙匡胤能一心專注事業,沒有後顧之憂。
有一次,趙匡胤外出遊歷,行至襄陽寄居在一座寺廟里,有個會看相的老和尚指導趙匡胤向北出發。趙匡胤聽從老和尚的建議一路向北尋找新的事業機會,沒想到果真如老和尚所言,他的事業從此青雲之上。
公元948年,趙匡胤投身後漢樞密使郭威帳下,隨郭威東征西討屢立戰功,逐漸成為郭威團隊中的核心人物。
郭威登基稱帝後,趙匡胤的官職從東西班行首到滑州副指揮使,再到開封府馬直軍使。在郭威養子柴榮即位後,趙匡胤開始執掌禁軍,成為保護皇城安全的最高負責人。
短短六年時間,趙匡胤從軍中一個普通士兵一路升遷成為皇帝身邊最信任的人。賀氏也妻憑夫貴,被封會稽郡夫人。
賀氏與趙匡胤伉儷情深,如果說他們的婚姻非要吹毛求疵的挑點問題出來,那可能就是賀氏體弱,子嗣緣薄。
賀氏與趙匡胤婚後生有三子兩女,可惜其中兩子早夭,僅剩下一子兩女,這給了體弱的賀氏沉重的打擊。可即便如此,趙匡胤仍獨寵賀氏,在這期間,並沒有和其他女子生育。
自古情深不壽,賀氏最終還是未能與趙匡胤白頭到老。在趙匡胤登基前兩年,二十九歲的賀氏病逝。
賀氏帶著趙匡胤對她無盡的寵愛的離開了人世,她終未能等到趙匡胤黃袍加身的那一天。
愛妻的早逝,是趙匡胤的內心中最大的遺憾,也許在他面對臣民高呼萬歲那一刻,他最想的是身邊能有她。
公元962年,天下稍定,趙匡胤就下令:「發開封浚儀民城皇城東北隅。「(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三)。
浚儀的護聖營是他們小時候一起生活過的地方,那裡承載了他們太多美好的回憶,從青梅竹馬到結發夫妻,浚儀見證了他對她的愛、見證了他為她的轉變。所以,天下稍定,他便有此令。
趙匡胤想為發妻做的太多太多,他追封賀氏為皇後,給賀氏的父親封王賜第。
他的三個女兒都以「慶」為號,昭慶、延永、永慶,而「慶」字正是賀氏的本姓。
甚至他選的第三個皇後宋氏,完全就是賀氏的翻版。他對宋氏寵愛至極,每次下朝,宋氏就像平常女子等待下班歸來的丈夫一樣,倆人手牽手一起回到寢宮。
也許趙匡胤把在亡妻賀氏那裡未能實現的願望都實現在了宋氏身上。
趙匡胤一點都不想委屈亡妻,他要讓他和正式冊立的皇後一樣,享有一切該享的哀榮,因為追冊皇後是沒有謚冊的,而有謚冊才能告廟。為此他不惜逾越禮制,命人補上謚冊,讓賀氏告廟。
其實趙匡胤也知道,他做得再多,也只是讓生者心裡安慰而已,賀氏什麼都看不到了。
賀氏在世時,經常釀一種酒給趙匡胤喝,趙匡胤登基後,下旨向賀家索要這種酒,賀氏族人將酒和釀法一起獻了給他,他給酒賜名「鑒湖春」。
每每思念愛妻,憶及往昔,趙匡胤都會獨飲一壺清酒,傷心佳人已去,唯有一聲嘆息。
❷ 孝敬憲皇後
作為雍正帝的第一位皇後孝敬憲皇後你了解她的人生歷程嗎?她有著些什麼人生的經歷?她和雍正帝的關系怎樣,最後是怎樣死的?想了解真正的歷史人物結局的話那就趕緊來下面看看相關介紹吧!
❸ 無寵無子的孝惠章皇後,康熙繼位後對這位嫡母盡了五十七年孝心
清朝有這么一位皇後,從十四歲進宮開始一直在後宮生活,活了七十七歲,她生前既無寵又無子。但人生卻很美滿,因為她名義上的皇帝兒子對她極盡孝心,而且這個兒子只比她小十四歲。從二十歲做太後,直到七十七歲高齡壽終正寢,皇帝兒子足足盡孝五十七年。她也因此成為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太後,也是除了乾隆生母孝聖憲皇後之外第二高壽的皇後。這位皇後就是順治帝繼後博爾濟吉特氏,也就是孝惠章皇後,也稱仁憲皇太後,同時還是康熙爺的嫡母。孝惠章皇後知名度並不高,甚至文學作品和影視劇裡面基本都沒有露面,不過她的人生比經常露面的後妃完美多了。
看到博爾濟吉特氏這個姓氏大家可能已經想到了她的出身,沒錯她跟孝庄文皇後一樣都是出自蒙古科爾沁大草原。還是孝庄文皇後的親戚,孝惠章皇後是順治帝第一位皇後,也就是清朝唯一的廢後博爾濟吉特氏的堂侄女。而廢後是孝庄太後的親侄女,所以孝惠章皇後要叫孝庄太後姑祖母,也就是堂姑奶奶。
孝惠章皇後的一生既平淡又頗具傳奇色彩,她的人生詮釋了什麼叫做"不爭即是爭"的道理。她一生與世無爭的性格,所以不僅高壽還活的精彩。因為她地位尊貴,間接讓她的娘家人都沾了光,她的娘家本來是旁系(嫡系是孝庄太後的親哥哥吳克善)。由於她的身份,曾一度超過嫡系吳克善,從她之後清朝皇室跟她的家族頻繁聯姻達十七次之多。家族在她影響下達到巔峰,這些榮耀都是因為她有一個名義上的好兒子康熙。
不過她在成為皇太後之前過得可不如意,甚至十分壓抑,時刻有被廢的危險,幸虧她謹小慎微,唯唯諾諾,再加上姑奶奶給她撐腰,要不然分分鍾被廢。順治帝在多爾袞和孝庄太後做主之下,為她選了孝庄太後娘家侄女為元妃。順治帝是個非常叛逆的少年天子,對他叔叔和母親給他選的政治婚姻是一百個不滿意。他嚮往自由,不想活在他人的音響下,所以他對原配皇後根本不待見。後來乾脆找來各種理由把皇後給廢為靜妃,根本不給母親面子,也許他更恨多爾袞,所以把氣都灑在皇後博爾濟吉特氏頭上。
廢後一年之後,中宮不能無主,孝庄太後和百官又給他張羅一門親事。范圍在滿族和蒙古之間選一個,最後選定孝庄太後娘家侄孫女,科爾沁鎮國公綽爾濟女為妃。可想而知順治帝肯定不會滿意,剛趕走一個蒙古皇後,又來倆,還是姐妹花。孝惠章皇後跟妹妹淑惠妃同時被送進宮,進宮後兩人先封為妃子,姐姐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冊立為皇後。速度快的很,人家就是來入主中宮的,比開火箭的速度還快,直接一步登天。
雖然順治不喜歡這個表侄女兼妻子,但表面上還是把父親關系維持的不錯,從順治十二年孝惠章皇後一次生病就可以看出來。這次病的很重,順治很關心,派了朝廷重臣索尼入宮侍衛,甚至還褒獎索尼: 「頃因皇後遘疾甚危。朕心實為憂慮……遂爾勿葯而愈立奏康和上釋聖母顧慮之懷。下慰臣民仰望之意。朕心不勝嘉悅。」
不過在一年之後順治就不待見她了,因為董鄂妃的出現。順治十三年,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入宮,立為賢妃,九月,晉為皇貴妃,她的速度跟孝惠章皇後不相上下。順治是位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個性天子,自從有了寵冠六宮的董鄂妃之後更加不喜歡皇後了,甚至一度要廢掉皇後立寵妃為後的決心。在有皇後的情況下冊封皇貴妃,這不明擺著為廢後做准備呢!
順治是怎麼找皇後茬的呢?辦法多的是,他說皇後沒有孝心,順治十四年冬天,昭聖皇太後(孝庄太後)聖體違和,董鄂妃天天侍奉,而皇後當做沒事人一樣。順治找這個理由已經暗示大臣們要廢後了,不過孝庄太後不會坐視不管,她娘家侄女已經被廢了一個,這個侄孫女她可不想再被廢。董鄂妃也請求順治不要廢後,甚至還說要是皇帝廢後自己也不活了,估計是孝庄太後嚇唬過董鄂妃。
順治十五年正月,順治又以孝庄太後身體抱恙,董鄂妃在太後面前盡孝,親侍湯葯衣不解帶的伺候,而皇後卻不盡心為由 。「將皇後位號及冊寶照舊外,其應進中宮箋奏等項,暫行停止」。
順治帝的這個動作對皇後來說絕不是什麼好事,情況不妙啊!停止了皇後應有的不少特權,快成空架子了,這是明擺著又要廢後。緊接著順治又說 :"皇後則因未精勤侍奉皇太後,有違孝道,下諸王大臣議論廢後事宜。" 這不又把廢後之事拿到明面上來說了,順治的這番操作讓皇後心驚膽戰,被嚇出病來了。順治曾經說過 「今後秉心淳樸,顧又乏長才」, 意思就是說皇後老實巴交,又沒有什麼特長,是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人了。
二月,皇後生病,皇貴妃董鄂氏「五晝夜目不交睫」照顧,直到皇後痊癒。
董鄂妃還是比較善良、知書達禮的,並沒有因為皇帝的寵愛而目中無人,反而在史書上多次記載她為人友善懂規矩。她和皇後兩人都是受害者,都是被夾在皇帝和太後中間。董鄂妃在照顧皇後這五天五夜之間肯定有過交談,董鄂妃也不想因為皇後被廢讓自己留下罵名。所以她極力勸諫順治不要廢後,終於在太後和董鄂妃的努力下,皇後的位置算是暫時保住了。皇後該有的身份和特權也恢復了,「 當遵奉嗣後中宮箋奏等項,著照舊封進」 。
順治十七年(1660年),順治帝的寵妃董鄂妃在遭受喪子之痛後不久身體每況愈下,於八月十九日薨逝。順治破了祖制追尊為孝獻皇後。皇後還在竟然直接追封側室為皇後,這是刺裸裸的瞧不起皇後,同時也是跟母親嘔氣。自己的寵妃去世讓順治備受打擊,傷心欲絕,董鄂妃去世後才過了三個多月,於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順治帝緊隨寵妃之後也駕崩了。遺詔年僅八歲的皇三子玄燁繼皇帝位,是為聖祖康熙皇帝,交由母親孝庄太後照顧。
康熙繼位後對長輩們一一上徽號,尊祖母為昭聖太皇太後,後人還是習慣叫她孝庄太後或者孝庄文皇後。此時康熙有兩位母親,既嫡母和生母,康熙尊嫡母博爾濟吉特氏為"仁憲皇太後",居慈仁宮。尊生母庶妃佟氏為聖母皇太後,上徽號曰慈和皇太後,也就是兩宮並立。
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後是個可憐又沒有福氣的女人,根本不受寵,萬幸的是兒子當了皇帝。本來可以享兒子的福,讓兒子膝前盡孝,可剛當太後兩年就去世了,才二十四歲。康熙也才十歲,母親的死讓他悲傷欲絕,肝腸寸斷。天天為母親守陵,日日哭泣,幾乎要哭出血來。直到後來康熙還回憶自己從小就沒在父母前面盡過一日孝心。
康熙八歲的時候沒了父親,十歲的時候又沒了母親,現在最親的長輩就剩祖母和嫡母兩人了。之後康熙一直把孝心放在兩位長輩身上,就因為自己沒有機會給生母盡孝,他把本來給母親的孝心全部給了嫡母。不過孝惠章皇後對康熙也是如此,她自己沒有孩子,自然把康熙當成自己親生的兒子來看待。史書上對她們母子兩人的感情記載的非常多也非常詳細,母慈子孝的事情一直在上演。
史書記載孝庄太後、孝惠章皇後、孝成仁皇後(康熙元後)婆媳三代人一起前往順治的孝陵祭奠。像這種三代人一起祭祖的事情在皇室是很少見的,可見她們婆媳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和睦的。
康熙十九年十月初三日,是孝惠章皇後四十大壽,康熙破例一整天不上班,就專門給母後做壽。整個皇宮熱鬧非凡, 娛樂 節目也少不了,到了吃飯時間。孝庄太後、孝惠章皇後、康熙以及皇太子胤礽祖孫四代人共坐一桌,慶祝皇太後大壽。孝惠章皇後看到整個家族子孫滿堂,她由衷的感到高興,也感謝兒子康熙對自己的孝心。以後只要是太後過整壽,康熙一定會有表示,均親制詞賦並大禮以祝。每次康熙都想給母後大辦壽宴,都被崇尚節儉的皇太後給拒絕了。
然太後均以尚儉故,停止宴飲。
康熙二十六年,皇祖母孝庄太皇太後以七十四歲高齡駕崩,孝惠章皇後和康熙兩人悲傷異常。康熙割斷辮子來表示對皇祖母的思念,皇太後哭的更加傷心,幾乎哭的起不了身了。
帝後母子慟甚,仁憲太後哀哭不能起身,康熙帝亦割辮哀痛以表孝思。
康熙最親的太皇太後駕崩之後,更加敬重太後這個第二親的長輩,極盡所能的在太後面前盡孝,事事都要考慮到母後的感受,而且外出只要太後身體允許都要尊奉出行。只要太後想要干什麼,康熙基本都會抽空親自奉陪,康熙的意思就是只要母後開心,干什麼都行。
《清史稿·列傳·卷一後妃》記載:「上奉太皇太後謁孝陵,幸盛京,謁福陵、昭陵,出古北口避暑,幸五台山,皆奉太後侍行。」
康熙二十二年,康熙陪著皇祖母出塞,皇太後沒有隨行,但康熙並沒有忘記太後,而是時刻掛念她。其中一次圍獵,射了一隻鹿,康熙親自把最好的鹿尾巴割下來,又選了一塊最好的鹿肉腌制好,讓人快馬加鞭送到紫禁城給太後品嘗。太後收到鹿肉心情大好,直誇皇兒孝順,讓人帶信給太皇太後和康熙問安。
「康熙二十二年,上奉太皇太後出塞,太後未侍行,中途射得鹿,斷尾漬以鹽,並親選榛實,進太後。」
康熙怕母後孤獨寂寞,把宜妃所生的皇五子胤祺交給她膝下撫養,胤祺後面沒有參與"九子奪嫡",雍正繼位後對這位五弟非常不錯,這些都是太後教導有方。
康熙四十七年,"九子奪嫡"白熱化,皇太子胤礽被廢,康熙被一堆兒子搞的身心疲憊。他把廢太子的事情跟母後談了,太後是看著胤礽長大的,她很不捨得這個嫡長孫。康熙明白了太後的意思,於是決定復立胤礽為皇太子,他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說了復立胤礽為皇太子也是皇太後的意思,大臣們知道康熙是個大孝子,所以都沒有反對。
《清聖祖實錄》中記載了一件康熙為母後祝壽的重視,復立皇太子的第二年,康熙四十九年正月十六日,是皇太後七十大壽,康熙為母後舉行隆重的生日宴會。排場非常盛大,他邀請了歲貢來京的外藩、貝勒、貝子和全體皇子、大臣以及各位福晉、夫人等齊聚寧壽宮,為皇太後祝壽。這是給足了嫡母面子,不僅如此,康熙還隨著音樂跳起了滿族的蟒式舞,一邊跳還一邊頻繁的跪地給母後敬酒祝壽。要想此時的康熙已經快五十六了,皇太後自然高興的不得了,一個勁的說讓皇兒破費了。看到母後如此開心,康熙也跟著高興。
康熙四十六年,二十八歲的皇七子胤祐病的比較重,康熙害怕快七十歲的皇太後憂傷,他叮囑兒子們不要把這事故事他們的皇祖母,以免她老人家悲傷。
康熙對太後的住所也非常上心,太後住所寧壽宮比較老舊,康熙考慮到太後會住的不舒服,於是給太後建了一座新宮殿。
「朕因皇太後所居寧壽舊宮,歷年已久,特建新宮,比舊更加弘敞輝煌,今已告成,應即恭奉皇太後移居。"
太後移居新寧壽宮那天,康熙親自帶著王公大臣們,「儀仗全設」,跪迎母後。
孝庄太後在世的時候,因熱河避暑山莊尚未修建,所以她沒有去過熱河避暑。不過母後還健在,康熙把孝心放在太後身上,每年盛夏,康熙都要奉皇太後去熱河避暑。每次都是到了半路自己提前帶著一部分兒子和大臣先走,先到避暑山莊布置好一切。當太後到達之後,康熙率領諸皇子、王公大臣出面跪拜迎接母後。
康熙三十七年七月二十九日,康熙親奉皇太後出巡塞外,這次跟以往不同,這次是去科爾沁大草原。這是康熙給嫡母盡孝心,特意安排太後回家看看,這次也是孝惠皇後離別家鄉40多年後第一次踏上故士,她那激動的心情可想而知。他們首先來到喀喇沁蒙古部,住在和碩端靜公主(康熙第五女)府第,九月初,皇太後來到出生地科爾沁草原,曾幸科爾沁和碩純禧公主府第。期間,一一接見了前來朝見的蒙古各王公部落。從科爾沁反回會,康熙又奉太後到盛京祭祖。
《康熙帝家訓格言》記載,康熙五十二年,太後親妹淑惠太妃以年過七十高齡壽終正寢。太後感到非常悲傷,自己也七十多了,頭發蒼白牙齒也沒剩幾顆了,心裡怏怏不樂。康熙發現母後狀態不對,趕緊問安,太後說 :「牙齒動搖,其已脫落者,則痛止,其未脫落者,痛難忍」 ,她跟康熙說自己的牙齒掉了的已經不會疼了,會動搖還沒掉的疼痛難忍,也是在告訴康熙自己已經老了。
康熙趕緊安慰說 :「太後聖壽已逾七旬,孫及曾孫殆及百餘,且太後之孫,皆已須發將白而牙齒將落矣,何況祖母享如此高年。我朝先輩,常言老人牙齒脫落,於子孫有益,此正太後慈闈福澤綿長之嘉兆也」 。
意思是說太後已經七十多高壽,孫子和曾孫輩都百餘人了,您的孫子都已經快要頭發白了牙齒要掉了。先輩們說老人掉牙齒對子孫有益,這正是母後福澤子孫的好兆頭啊!太後聽到康熙說的這么好聽,心情一下子大好,笑著說 :「皇帝此語,凡我老嫗輩,皆當聞之而生歡喜也!」 皇兒說的這些話讓我這老太婆心裡高興的很啊!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初四,皇太後病危,當時康熙身體也不好,再加上"九子奪嫡"搞的康熙身心疲憊,雙腳浮腫的幾乎走不了路了。他用手帕纏裹雙腳,坐著轎子來到寧壽宮看望母後。康熙跪在床前雙手握著太後的手說 :「母後,兒臣在此。」 太後緊緊握住康熙的手,睜著眼睛一直看著他,此時她已經虛弱到說不出話來了。
兩天之後,做了五十七太後的孝惠章皇後,以七十七歲高齡壽終正寢。在太後駕崩前後一個月內,康熙都住在蒼震門內,未回寢宮,以示尊敬。他親自赴寧壽宮奠酒致祭,當拿著祭文還沒開始讀的時候就已經哭的泣不成聲。等祭文讀完之後,哭的依舊停不下來。
康熙是個大孝子,跟仁憲皇太後的母子感情長達五十七年之久。他在位共六十一年,孝惠章皇後只比康熙大十四歲,太後七十七歲高齡駕崩,康熙也已經六十三歲了,離他駕崩也只有五年光景。當回憶起跟嫡母五十多年的感情的點點滴滴都非常傷感懷念,經常感嘆:
「當此之時,止有孝敬朕之人,並無愛恤朕之人」
孝惠章皇後去世後,康熙感覺心裡空盪盪的,身邊孝敬他的人多的是,疼愛他的人卻沒有,足見他們母子情深。
孝惠章皇後去世後,有大臣揣摩聖意想尊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後為尊,躋身與嫡母孝惠章皇後之上,結果被康熙臭罵了一頓,說這是想讓後人罵自己不孝。最後孝康皇後、孝獻皇後同葬於順治帝孝陵,孝惠章皇後葬在孝陵東邊,也稱孝東陵。順治自己給寵妃董鄂妃追封的孝獻皇後沒有得到"章"字謚號(章是順治帝的謚號,順治叫世祖章皇帝,他的皇後帶有他的謚號才是正統),等於是不承認她的正統性。同祔太廟的只有生母孝康章皇後和嫡母孝惠章皇後,並沒有董鄂妃。
孝惠章皇後的一生是值得的,她十四歲進宮,在後宮整整呆了六十三年之久,做了七年皇後,五十七年皇太後,享年七十七。她命不好是因為無寵無子,幸運的是兒子皇帝對她極為敬重,一般皇帝連對生母都沒有這么好。
她的優點就如同順治對她的 評價「今後秉心淳樸,顧又乏長才」一樣,她為人淳樸沒有心機,又與世無爭,這是她的不足也是優良品德。她從來不幹政,把一切感情都投入到了自己名義上的兒子康熙身上,關鍵是這個兒子是個出了名的大孝子。當然,她得到的回報也是非常豐厚的,整個 歷史 上也沒幾個人能有她這種際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