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樹欲風而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什麼意思
樹想靜靜地呆一會,可是風卻讓他不停地搖曳。當你想贍養雙親,可能他們已等不及便過世了
樓主的句子不是原句哦,是典型的侵權句!原句是這樣的: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但不管人家怎麼樣的沒創意,去更改。它的意思沒變!
⑵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孝而親不在是什麼意思
意思:樹要靜下來,可是風卻不停地刮;兒女想要表達孝順但是雙親已經不在人世。
欲:想要。
止:不停息,不停止。
孝:孝順。
在:存在,這里比喻離世、去世。
引用:時不我待,多陪伴,多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請不要用借口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在。——鄭爽
例句:人生最大的哀痛,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子」!人生最大的悲劇,是家未富而人先亡,人生最大的可憐,是彌留之際才明白自己是應該做什麼的!
近義詞: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讀音: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zǐ yù yǎng ér qīn bú dài
意思:樹希望靜止不擺,風卻不停息;子女想贍養父母,父母卻已離去。
寓意:比喻時間的流逝是不隨個人意願而停止的。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
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引用:唐·白居易《柳公綽等八人亡父同制》:「古人有雲:『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向無顯揚褒贈之事,則何以旌先臣德、慰後嗣心乎?」
翻譯:古人說:樹希望靜止不擺,風卻不停息;子女想贍養父母,父母卻已離去。(假如)之前沒有彰顯、褒獎、獎勵(財物)這一類的事情,那麼將用什麼來表彰前代大臣的功德,並慰問他們後代子嗣的人心呢?
⑶ 「兒子想孝順父母,父母已不在了」的成語是什麼
「兒子想孝順父母,父母已不在了」的成語是 子欲養而親不待。
⑷ 「子欲孝,而親不在」是什麼意思
樹欲靜而風不復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制。故事我也不知道,查到了這句話的出處給你看下吧。出自《韓詩外傳》卷九,原文是「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以上的嘆息是皋魚在父母死後有感而發的。皋魚周遊列國去尋師訪友,故此很少留在家裡侍奉父母。豈料父母相繼去世,皋魚驚覺從此不能再盡孝道,深悔父母在世時未能好好侍床,現在已追悔莫及了! 皋魚以「樹欲靜而風不止」,來比喻他痛失雙親的無奈。樹大不喜隨風擺動太多,否則便枝歪葉落;無奈勁風始終不肯停息,而樹木便不斷被吹得搖頭擺腦。風不止,是樹的無奈;而親不在則是孝子的無奈! 因為這緣故,後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親之痛。
⑸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 什麼意思
樹欲「靜」而風不止,
出自《漢·韓嬰·韓詩外傳》。
春秋時孔子偕徒外游,忽聞道旁有哭聲,停而趨前詢其故,哭者曰:「我少時好學,曾游學各國,歸時雙親已故。為人子者,昔日應侍奉父母時而我不在,猶如『樹欲靜而風不止』;今我欲供養父母而親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難忘,故感悲而哭。」
借樹欲靜,而風不休不止吹之為喻。實嘆人子欲孝敬雙親時,其父母皆已亡故。後喻事與願違,不盡人意。或客觀情況與主觀願望相悖,多用此語
總之是說天往往不隨人願,樹想靜下來而風並不歇息,兒子要孝順父母時而親人已經離世(沒有等著)。
所以,不要總想著以後孝順,時不我待
⑹ 子欲孝而親不待是什麼意思
」子欲孝而親不待「的意思是:
兒女想贍養雙親,但是雙親卻都已不在人世。警醒世人當親人健在的時候就要盡自己最大能力去報答、關心、孝順他們,不要等失去以後才懂得珍惜,才去後悔。
讀音:zǐ yù xiào ér qīn bú dài。
出自:唐代白居易《柳公綽父子溫贈尚書右僕射等八人亡父同制》:古人有雲: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向無顯揚褒贈之事,則何以旌先臣德,慰後嗣心乎?
全句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翻譯:樹想要靜止,風卻不停地刮動它的枝葉。樹是客觀事物,風是不停流逝的時間,比喻時間的流逝是不隨個人意願而停止的。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
(6)想孝順但親人不在身邊擴展閱讀:
」子欲孝而親不待「的作者是白居易,白居易在寫下這個句子的時候的背景:
820年冬,轉任主客郎中、知制誥。821年,加朝散大夫,始正式著五品緋色朝服,(緋色即硃色,為五品以上官員所用的服色)。轉上柱國,又轉中書舍人。822年,白居易上書論當時河北的軍事,不被採用,於是請求到外地任職,7月被任命為杭州刺史,10月到任。
任內有修築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政績。824年5月,任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秋天至洛陽,在洛陽履道里購宅。825年,被任命為蘇州刺史,5月到任
在杭州刺史任內,見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決杭州人飲水問題。又見西湖淤塞農田乾旱,因此修堤蓄積湖水,以利灌溉,舒緩旱災所造成的危害,並作《錢塘湖石記》,將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與注意事項,刻石置於湖邊,供後人知曉,對後來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響。
離任前,白居易將一筆官俸留在州庫之中作為基金,以供後來治理杭州的官員公務上的周轉,事後再補回原數。當這筆基金一直運作到黃巢之亂時,當黃巢抵達杭州,文書多焚燒散失,這筆基金才不知去向。
⑺ 想孝順親人親人卻不在的那句話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⑻ 子欲孝而親不待是什麼意思
兒女想贍養雙親,但抄是雙親卻都已不在人世。警醒世人當親人健在的時候就要盡自己最大能力去報答、關心、孝順他們,不要等失去以後才懂得珍惜,才去後悔。
選自《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和出自《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拓展資料
用於感嘆子女希望盡孝時,父母卻已經亡故。風不止,是樹的無奈;而親不待,則是孝子的無奈。後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親之痛。原話當是出自皋魚之口,並非出自孔子之口。
但是歷來被當做孔子之語。此誤有點像那句有名的「食、色,性也」。很多人將這句話的出處定為孔子。其實這句話出自《孟子》,說這話的人既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而是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