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越孝順的兒女,卻越不受老人待見呢
不是不受待見吧!只不過我們很多人總是習慣忽略別人的好心意,總覺得好像他們做這些都是理所應當的,總而言之就是人心太過復雜了,我們總是咩有辦法理解別人的做法,也不必理解,畢竟每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不一樣。
㈡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個古詩詞
說的就是從古至今
認真的養育孩子,然後痴心不改的父母多了
但是看不到幾個能夠認真的孝順老人的
這個話就是教育年輕人好好孝順父母的
㈢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是什麼意思
一、釋義
自古以來全心全意為孩子付出的父母不計其數,可是孝順的子孫又有誰真看見了?
二、出處
請·曹雪芹《紅樓夢》之《好了歌》
三、原文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四、譯文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當神仙好,只是建功立名的事情忘不了!古往今來的文臣武將如今都在哪裡?只剩下一堆被荒草湮沒的墳墓。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當神仙好,只是戀著那金銀財寶忘不了!一天到晚抱怨聚斂的還不夠多,等到聚斂多的時候自己卻死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當神仙好,只是那美貌的妻子忘不了!你活著的時候她天天對你說如何恩愛,你一死她就立刻跟隨了別人。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當神仙好,只是那兒孫後代忘不了!自古以來痴心的父母不計其數,可是孝順的子孫又有誰真看見了?
一、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在《紅樓夢》里第一回出現的。當時,晚年落泊的甄士隱拄著拐杖,到街前來散散心,聽一位跛足道人唱的。曹雪芹在此回中借跛足道人寫《好了歌》是為隱射小說情節,藉此表達他的現實主義思想,傳遞其對現實的憤怒和失望。
從而宣揚了一種冷靜觀照人生的現實主義思想,亦有著濃厚的宗教色彩。全詩用語極為淺近,對仗、用韻均不講究,但卻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大俗之中可見大雅。
二、賞析
這首詩可以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來看。上半部分是說陞官發財,意思是說,那些追求功名的人,被一堆荒草埋沒了;那些追求財富的人,最後沒有享受就死去了。一切都是過眼煙雲、身外之物,只有生命才是最本真的。就算一無所有,無可遺憾的。
下半部分是說人的倫理道德。意思是說,那些生前恩愛的嬌妻,隨後又成了別人的妻子;那些生前為了兒孫辛勤勞動的父母,到頭來,有幾個兒孫孝順。
《好了歌》從個體生命角度,感慨人生匆匆,變幻無常,看破紅塵,是對的。雖然有著消極的思想,但也是對社會現實的尖銳批評。
㈣ 不孝順父母的經典句子
1、無父無君,是禽獸也。㈤ 形容「孝順」的詩句有哪些
十五綵衣年,承歡慈母前。——唐·孟浩然《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
譯文:十五歲的未冠少年,侍奉在慈母身旁。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遊子吟》
譯文: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誰氏子》
譯文:白發的老母親倚在門旁啼哭,扯斷了袖衫都挽留不住。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唐·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譯文:辛辛苦苦忙了三十天,拖瘦了母燕喂肥了小燕。
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唐·李白《豫章行》
譯文:老母別子,一片悲天蹌地的哭喊,人心愁煩。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唐·白居易《慈烏夜啼》
譯文:慈烏失去了它的母親,哀傷的一直啞啞啼哭。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唐·李商隱《送母回鄉》
譯文:無法報答母親的愛,人生還有什麼追求呢?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唐·白居易《母別子》
譯文:母別子,子別母,白天的陽光似乎都因為悲傷而失去了光彩,哭聲中無限凄苦。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元·王冕《墨萱圖·其一》
譯文: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清·黃景仁《別老母》
譯文: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㈥ 《紅樓夢》里的《好了歌》:痴心父母世多見,孝順兒女誰見了。是現狀嗎
《好了歌》的詞寫得非常精闢,《紅樓夢》的最終結局也印證了詞的精神內涵。“痴心父母世多見,孝順兒女誰見了”是其中的兩句,在書中由兩位超凡脫俗的世外高人說出,一位是癩頭和尚,另一位是跛腳道士。為何由這兩人說出來呢?因為他們容貌醜陋,身有殘疾,與世間權貴階層格格不入,在對比之下,反而襯托出他們不同於世間人的超凡智慧。
那我們就不該孝親了嗎?
推崇孝道是美德,正是有不孝的現象,才要更加努力宣揚孝,我們可以將《好了歌》當成對社會現象的一種診斷,診出了病,下一步就該好好治病,而不能讓病情自由發展,所以我說《好了歌》也有積極的一面,關鍵是人怎麼來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