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主題論文

重陽節主題論文

發布時間:2024-02-25 07:54:06

1. 有關重陽節的文章400字,這么寫急需!!!!!!!!!!

恆景斬瘟魔——重陽節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
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劍下。
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節俗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各地過重陽節的風俗
除了以上較為普遍的習俗外,各地還有些獨特的過節形式。
重陽節在陝北正式收割的季節。在重陽節晚上,月上樹梢,人們用蕎面熬羊肉。待吃過晚飯後,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家門,爬上附近山頭,點上火光,談天說地,待雞叫才回家。夜裡登山,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兒的頭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們沿襲舊俗,要蒸九層的重陽米果。近代以來,人們又把米果改制為一種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此米果分九層重疊,可以揭開,切成菱角,四邊層次分明,呈半透明體,食之甜軟適口,又不粘牙,堪稱重陽敬老的最佳禮饌。
一些地方的群眾也有利用重陽登山的機會,祭掃祖墓,紀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
菊酒濃時蟹正香——重陽食俗
談完節俗,現在我們來說說食俗。重陽節之際,黍谷成熟,人們用黍米做成糕點,是待客和祭祀的最佳食品。有一句民諺,是「九月九,九重陽,菊花做酒滿缸香」。 明代醫葯學家李時珍指出,菊花具有「治頭風,明耳目,去痿痹,治百病」的功效。古人還認為,久服菊花酒,可以延年益壽。人們還將菊花做成菊花酥餅和菊花餃等。
喝著香濃的菊花酒,再配以肥美的螃蟹,簡直就是人間美味。

2. 重陽節的作文300字

【熱門】重陽節的作文300字3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300字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重陽節的作文300字 篇1

我們推著母親沿東面的盤山路上山,當輪椅和母親一起被推上山頂時,吸引了不少羨慕的目光,而此時的母親更興奮得像個孩子。

在刻有漢白玉浮雕烈士紀念碑前,母親與一些素不相識的老人們聊起家常,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我用照相機記錄下了這其樂融融的一幕。

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登高和觀賞菊花是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這是20xx年重陽節記錄下的母親的一組圖片,當時89歲的母親身體尚好,重陽節那天恰逢「國慶」長假期間,我和家人用輪椅推著母親去登高和賞菊。

老年人登山秋遊,可以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

烈士山公園是城區中的一座紀念性公園,公園總面積37.5萬平方米,有紀念區、老年活動區、水景區、兒童活動區4個分區。

紀念區以烈士山峯為主景。

山峯海拔高度為97.5米,北坡是250級台階,象徵著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

我們推著母親沿東面的盤山路上山,當輪椅和母親一起被推上山頂時,吸引了不少羨慕的目光,而此時的母親

重陽節的作文300字 篇2

農歷九月初九是兩個陽數相疊,故為重陽。重陽節自遠古興起,從金秋走來,傳統的這一天,人們出戶郊遊,登高望遠,賞菊,侑朋相聚。這一天,古人今人心境迥異。「自古逢秋悲寂寥」,是說從古以來,文人到了秋天總是悲傷,感到寂寞空虛。於是就有了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里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之類的遺作,或亡國之音,或懷才不遇、大志未酬,或離親喪友,故紙里凄楚悲涼的秋詞不勝雲雲。

今天是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每個中國人都該記住的節日,也是每個中國人都該傳承下去的節日。在這天,人們要漫山遍野插茱萸來表達他們對節日的熱愛。大部分人在這天都會登高,這就是我們的風俗習慣。

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為什麼是傳統節日呢?因為它包含著我國悠久的民族文化,是我國民族風情的高度凝聚,這樣的'節日,怎麼能忘記?

中秋、端午、重陽等節日,是我們的精魂。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時,萬不可忘了老本啊!如果一個國家連自己的根基都沒了,那麼遇上狂風暴雨還怎麼自力更生!我們這個千年屹立不倒的祖國,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有著風格各異的傳統風情,不可否定,我們的民族是個優秀的民族,我們的祖國是個有志氣的國家,萬不可因為崇拜他國而拋棄了自己啊。

說這些,只是想告訴人們,在接受他國文化的同時,千萬別丟了自己!!

重陽節的作文300字 篇3

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重陽節里,我們應該給老人送上一句祝福,遞上一張賀卡。在那個重陽節里,我做了這樣一件事。

重陽節到了,我尋思著要給爺爺奶奶送什麼禮物。一邊的小王啟發我:「重陽糕怎麼樣?」我想了想,裝出生氣的樣子:「拜託,我爺爺奶奶又不在上海,寄過去不發霉才怪呢!」突然,一個念頭清晰地從我腦海中閃過:有了!

我急忙跑回家,翻箱倒櫃地找出了兩張精美的信紙和一隻小魚暖手袋。我記得奶奶曾說過,她一到冬天就怕冷,手腳冰涼,要是我給了奶奶一隻暖手袋,奶奶的手腳就不會冷了。

接著,我攤開精美的信紙,在上面寫滿了我的祝福和一直想對爺爺奶奶說的話。我的真心,裝滿了兩張薄薄的信紙。我署上自己的名字,將信裝進了信封,我要將我的思念和敬愛,送向遠方的爺爺奶奶的家……

小魚暖手袋被我用一個裝禮品的盒子包了起來,又在盒子四周圍上了金絲帶。傍晚,在爸爸的幫助下,我將禮物和信寄了出去,也將我的牽掛寄了出去。我堅信爺爺奶奶收到我的禮物,必然是開心與激動的……

標簽: 重陽節 作文

3. 重陽節作文

重陽節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重陽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重陽節作文1

今天是重陽節,一大早,天氣就特別好,天空一碧如洗、萬里無雲。我自告奮勇地邀請爺爺奶奶一起去東山玩,爺爺奶奶奶爽快地答應了。我們開始了去東山的路程。

一路的風景真美啊!在樹上,一個個火紅火紅的石榴,又圓又大。在草叢里,一束束美麗的月季花,簡直就是百花怒放。一陣陣風吹過,這可愛的月季花擺動著她那輕巧的身軀,像是在和我問早。我們來到東山了,遠遠望去中,那波光粼粼產太湖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奶奶看到了這美景不住地驚嘆道:「哇,這太湖真美啊!」一路伴隨著我們的蝴蝶,也不停地搖動著她那雙五彩斑斕的翅膀,像是在說:「太美了!太美了!」

到了中午,我們下到山腳去吃飯,媽媽特地點了太湖三白:白魚、白蝦、銀魚和好幾杯菊花酒。菜來了,我先熱情地敬了奶奶爺爺一杯菊花酒,他們喝了菊花酒心裡甜滋滋的。吃完飯我在湖邊玩耍,看見了湖面上有數千條小白魚,它們在水中自由自在的嘻戲玩鬧,我心裡羨慕極了!

重陽節作文2

重陽節到了,老師說,要到敬老院慰問五保老人,小紅、小強和小明商量著去探望的事情,最後決定分工合作:小紅負責帶雞蛋,小強負責帶餅乾和蘋果,小明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一束鮮花。很快,就約定好時間,准備好了禮品出發。

來到敬老院,找到院長說明來意,院長帶他們三人到老人們住的房間去,只見老人們有的看電視、有的打撲克、有的下象棋,還有的在聊天,個個都十分悠閑,院長向老人們介紹說,重陽節到了,文明小學的學生代表來探望你們了,老人們個個笑逐顏開,異口同聲說:「你們真有心,謝謝你們!」當小紅、小強和小明他們拿出帶來的禮物送給老人們並祝願老爺爺老奶奶節日快樂時,老人們感動不已,好像有千言萬語說不出來,只見他們眼眶裡濕潤了,閃爍著淚花連聲說:太謝謝你們啦!祝你們好好學習,好人有好報!帶著老人們的祝福和感謝,他們三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小紅、小強和小明他們想:自己快樂並不是真正的快樂,幫助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重陽節作文3

「重陽節?今天是重陽節?哈哈!早忘記了哦!」

走在中關村市場,不時的詢問一些朋友今天重陽節怎麼過。大多的人卻陷入了這種驚訝、茫然的狀態。說到重陽節我便想起王維的那首「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來。

今天的重陽節,也是第19個老人節。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敬老祭祖,傳統的重陽節是一個詩意又溫馨的節日。但在浮躁,匆忙的經濟市場生活工作中,重陽節的黃金甲正隨著金秋的過去而慢慢的退去。

在中關村廣場我遇到了一位正拿著報紙找工作的小夥子,他對報紙看的很執著,還不時的用筆點點畫畫。年輕人,有的是活力,有的是精神。登高是不在話下的,可這位小夥子卻深深的被失業的圈子套住了。他對我說這么一句話,「工作都沒有,吃飯都是問題了,那還有心思登高望遠,月飲菊花酒呢?既是對親人的思念這時也只是深深的埋藏在心裡罷了。」

重陽節作文4

重陽節晚上我們全家吃過晚飯,奶奶說她不舒服,要休息一會兒。我即刻攙扶著奶奶的胳膊,扶她坐在藤椅上休息。我看著奶奶那蒼白的臉色,心中十分擔心,突然,我想起前幾天從書本上看到:洗溫水腳對人體有益。我輕聲地對奶奶說:「奶奶,我給您洗腳,好不好?」奶奶點點頭低聲說:「行。」我拿來洗腳盆放在奶奶面前,到了小半盆冷水,接著又到了熱水,用手試一試,水溫正好。我脫下奶奶腳上的襪子,小心地把奶奶的雙腳放在溫水裡浸泡,用毛巾反復擦洗她的小腿下部、腳背、腳底,約十幾分鍾,奶奶的雙腳紅了,腳背上的青筋飽脹了。奶奶的臉色比以前好多了,再看奶奶的雙眼,淚眼模糊。我忙說:「奶奶,您怎麼啦?」奶奶笑眯眯地說:「今天你給奶奶洗腳,奶奶很高心,很欣慰。」從我四歲開始和奶奶一同生活,奶奶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傾注了所有的心血,她給了我無私的愛。

今天,我給奶奶洗腳,奶奶很高心 ,在重陽節這天我知道了不但要尊敬老人,還要愛護老人。

我覺得今年的重陽節比去年的重陽節過得更有意義。

重陽節作文5

星期五下午,我們班開展了「情暖重陽老幼同歡」的親子活動。媽媽給我們講了重陽節的來歷和風俗,馬老師教我們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准備了「祝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的祝福語。天陽媽媽給我們准備了重陽糕,我們都品嘗了一下重陽糕的味道,發現重陽糕又甜又粘又好吃,然後還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去了一塊分享。

品嘗完後,我們又開始學包餛飩,我的速度很快,馬上就包好了12個,金老師還給我拍了照片,後來媽媽又給我們抽了愛心簽,我抽到了打電話,外婆和我一起過了重陽節,外公、奶奶、爺爺我都打電話送出了祝福。

今天早上外婆煮了我自己包的餛飩,我們一起都嘗了一下,真是太美味了!

好難忘的一個重陽節!

重陽節作文6

今天是重陽節,也叫登高節。這是我們記住尊敬老人的一天。所以老師布置的作業之一就是幫助家裡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是我眼前一亮,終於可以幫助爺爺奶奶了。回到家放下書包,挽起袖子跑向外婆。

我問,今天奶奶能為我做點什麼嗎?什麼都可以!奶奶想了一下,說:「親愛的孫女,你今天怎麼這么勤快?好吧,我讓你拖地板。我相信對你來說很簡單。」我就是其中之一。聽著以閃電般的速度沖到陽台,拿起拖把,打了一桶水,把拖把布擰干。我開始用力拖地上的污漬,認真的從前到後拖,再從後到前拖。時不時地在地板上噴一點,威猛先生。盡量學奶奶平時的家務。過了十分鍾,二十分鍾,一個小時,我拖完了地。本來以為很簡單,沒想到做了這么久。奶奶做家務不容易,以後多幫幫她!

重陽節作文7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也是敬老節。

中午從興趣班放學回家的路上,爸媽告訴我,今天是重陽節,已經在酒店訂好晚餐,准備請爺爺奶奶,還有幾個從寧夏山西來的姑奶奶姑爺爺一起共度節日。

我卻犯了愁,重陽節是老人們的節日,我該如何表示一下呢,送點什麼禮物給這些疼愛我的爺爺奶奶們呢?

想送花,鮮花雖好看,但要花不少錢,卻沒幾天就謝了;買的現成的假花又沒意思……

忽然,一個念頭出現在我腦海里:上學期在學校里學過做絲網花,那時我沒做好。我想,要是我能用自己動手做的鮮花送給他們,那肯定很有意義!

一想到這,我就高興了,與爸爸媽媽一商量,爸爸媽媽都說好,說做就做,我們午飯都來不及吃,就奔向花鳥市場,買來做絲網花的各種材料,回家就迫不及待地做了起來。

本來想做每人一束送給他們,但不一會兒,他們一大群人來到了我們家,繼續再做是不可能了,我只好拿出已經做好的絲網花,一人一朵地送了,並且祝他們節日快樂!

重陽節作文8

重陽節的傳說農歷9月初9的重陽節快到了,我們來了解一下關於重陽的傳說吧:農歷9月初9,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

老人們在這一日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煉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重陽這一日,人們賞玩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游歡飲。9月重陽,天高雲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於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藉以示登高(糕)僻災之意。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重要植物,氣味辛烈,可以防止惡濁重陽花糕是用粳米製成的一種節令美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在九九重陽寫的《9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被後人廣泛流傳,現在在中國幾乎是全部人家都會慶祝重陽節,登高、探親、賞菊,是一種民俗的享受。

希望這種傳統的節日能夠永遠的流傳下去!

重陽節作文9

清早起床,打開窗戶一看陽光明媚,風和日麗,再過兩天就是重陽節了。聽說重陽節也叫老人節,而且重陽節有一個傳統習俗就是吃重陽糕和登高。吃完早飯,我就和外公外婆去爬紫金山了。到了那裡我們改乘索道上山。坐在索道上我看見天是湛藍湛藍的,樹是碧綠碧綠的,山道上還有許多人在爬山,這樣的美景讓我的心情也和大自然一樣特別愉悅。

一會功夫到了山頂,我看見這里有很多爬山的遊客,有老的,有年輕的`,還有小朋友。啊!還有騎自行車的運動員,他們真了不起,我也要向他們學習。

休息了一會,我們就徒步下山了,可是我沒想到下山比上山還難。外公外婆一口同聲的說:「是的,上山容易,下山難啊!」走了一個多小時,我們走到了中山陵。這時我又來了精神,想要去看孫中山的陵寢。我們登了392級台階,看到了孫中山先生的漢白玉雕像樹立在陵寢中,很多遊客在那裡瞻仰這一偉人。

晚上回家吃完飯,我看到外婆在辛苦的做著家務,就主動要求也當一個家務小幫手,幫外婆洗碗,看我洗的可認真可干凈了。

外公外婆都誇我是個能乾的小幫手。

雖然重陽節還沒有到,但是今天我提前和外公外婆渡過了一個有意義的重陽節。

重陽節作文10

今天是九九重陽佳節,重陽佳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佳節又稱「登高節」。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

因此,我想:我今天一定要為爺爺做點力所能及的事。那應該做點什麼呢?我左思右想,「對了,我可以幫爺爺按摩,還可以陪爺爺下棋。」我說做就做。爺爺回來了,我跑到爺爺面前說:「爺爺,我給你按摩。」爺爺說:「好的,看來孫子是長大了。」我開始按摩了,我輕輕的按,爺爺微微的笑了。我又和爺爺下棋,我和爺爺下的不分上下,最後,我快不行了。我笑著說:「爺爺真厲害。」下午,爺爺去外面逛了。我在家裡玩,今天過的真高興呀!

重陽節作文11

九月初九是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也是老年人的節日,我決定今天孝敬一下親愛的奶奶。

晚飯剛吃過,我早就將洗腳盆和毛巾准備好了,准備給奶奶一個驚喜。這時奶奶走進來了,我立即將洗腳盆和毛巾端到奶奶面前說:「奶奶,我想為你洗腳。」奶奶笑得合不攏嘴,開心地說:「好孩子,真是奶奶的乖孫女!」

我先讓奶奶坐在凳子上,放上滿滿一盆熱水,用手試試,水溫差不多了。然後蹲下來悄悄地將奶奶的鞋子、襪子脫下來放在一邊。「奶奶將腳放進來吧!我會好好服侍你的。」我開心地朝奶奶一笑。當我的手摸到奶奶的腳時,不禁心裡一顫,原來奶奶的腳是那麼粗糙。是啊,奶奶辛辛苦苦勞累了一輩子,到如今還要天天給我洗腳,我心裡真是慚愧啊!我漸漸地將奶奶的腳洗了一遍,然後悄悄地按摩了一遍。我非常仔細地對奶奶說:「奶奶,我以後天天給您洗腳。」奶奶開心地笑了。

重陽節作文12

這天是重陽節,我們一家人坐著汽車回家,在車上我們十分的熱鬧,有說有笑的。 到老家了,家裡的祖婆、祖公迎上前來歡迎我們的歸來,在老家裡,變化真大,經過休息,大人們准備好了東西,就坐上車,去紀念祖先元老們。

來到祖宗的墳前,爸爸拿出他那早已准備好的電鋸,「刷」的一聲,爸爸把墳前長滿及茂密又細長的草割斷了,變成了寸草不生土地。我看見了,也想上去試一試,把最後的一些草搞干凈,可爸爸說「小孩子,不能夠隨便亂碰的,很容易就會割到你自我那又嫩又胖的小手」我頓時聽了,不服氣的說:「老爸,就一次,行不?」老爸說:「好吧!」,爸爸拉動發動機後,把它交給了我,我心想是多麼的感到自豪,之後,我把電鋸放到草邊,輕輕的一碰草編粉身碎骨了。

誰知這是,我一個不留神,電鋸被,長長的草纏住了,爸爸趕忙把電鋸關停,慢慢的扯了出來。爸爸說:「看見沒有,如果你想做好事的話,就幫幫家裡人搬貢品,就算一件好事了。」

我說:「啊……」 透過,這次教順,偶明白了,做好事,並不要以為能得到炫耀的是就是做好事,做好事並不是那樣的,而是能幫的上忙的事,就是好事。

重陽節作文13

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是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所有親人一定要一起爬「避災」,插山茱萸,賞菊。在民俗觀念中,1999年的重陽節也叫「老人節」,因為它與「九九」諧音,含有長壽、健康、長壽的含義。

今年重陽節的早上,去白水山登高,看到很多年輕人一步一步扶著老人上來。我被他們敬老的行為感動了,決定回家給奶奶洗腳,給她一個驚喜。午飯後,我准備了足球和毛巾。然後奶奶進來了。我馬上把洗腳盆和毛巾拿來給奶奶,說:「奶奶,我要給你洗腳。」奶奶說:「你還是看書吧。」「請給我一個機會。」我說。「好吧。」奶奶說好。我讓奶奶先坐在凳子上,放滿一壺熱水,用手試試。水溫剛剛好。然後蹲下輕輕把奶奶的襪子脫下來放在一邊。「奶奶,把腳放進去。」當我的手碰到奶奶的腳時,我不禁感到心裡一顫。原來我奶奶的腳好粗糙。是的,我奶奶辛苦了一輩子,現在每天都要為我打工。我真的很慚愧!我慢慢給奶奶洗腳,然後給她輕輕按摩。我很認真的對奶奶說:「奶奶,以後我天天給你洗腳。」奶奶開心地笑了。

老年人的生活多麼需要我們的關心。以後每天都會幫爺爺奶奶做一件事。我會努力學習,不辜負他們對我的期望。

重陽節作文14

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在這一天中,人們要登高山,插茱萸,來思念遠在天邊的親人。

關於重陽節還有一個傳說呢:唐朝有個大詩人,有一次,他獨自去遠方,到了農歷九月初九這一天,他想:現在我的兄弟一定在插茱萸,當他們看到少了我一人,心裡應該很難過。於是,詩人便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詩詞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位作家就是唐代大詩人王維。

重陽節並不像春節那樣熱鬧,也不想國慶節那麼隆重,它和中秋節一樣,是節日中最情深意重的,因為它們有一樣的習俗:盼團圓,保平安,思念親人。俗話說的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因為這種情深意重的節日,便形成了愛的結晶,愛的源泉。正是這種情深意重的節日才會把我們的社會變得那麼美好。 我愛重陽節,更愛我們這個社會給了我親情的溫暖。

重陽節作文15

我站在山上,如今的重陽佳節,習習秋風。

沉甸甸的壓在我們心頭,可是,簌簌的落下,只給我們留下似楓葉般的片片回憶,終究讓大伯從此成為過去,生老病死–這一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那爽朗的笑容從此定格了。我似乎長大了,明白到人世的悲歡離合,明白到何謂親情,明白到在世的我們應該珍惜這一切,那一刻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心裡默念著,踏向了歸途……

又是重陽佳節到,」每逢佳節倍思親」楓葉正紅時。我登上了故鄉的山。如今還十分親切,而物事人非,因為,只是覺得更添了一份愁緒,往日,睹物思人,崎嶇的亂石小路,路旁的景物依舊。是的,過往的事,重陽佳節,更難免讓人觸景傷情,過往的一切,難免讓人回想起過往的人。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不經意間,親愛的大伯。又在我難中浮現,讓我對他的思念,往日與大伯的歡聲笑語,在秋風中更加濃烈……

4. 誰有重陽節論文800至2000字的

不少同學都知道,今年的10月22日是農歷九月初九,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又一個傳統佳節——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為什麼叫重陽?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又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所以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關於重陽節的故事很多.據說重陽節從漢朝初就有了.那時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後饞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皇宮,賈姓宮女又將此習俗傳入到民間.找範文

到了東漢,民間在該日又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以後到了唐朝,文人墨客們寫了很多登高詩,其中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則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當然,古人的登高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時還有吃"重陽糕"(一種九層糕)、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為昌盛,時間也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經很普遍.「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想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這些習俗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的中就有記載.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重陽節這個傳統的節日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把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從而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講的就是這層意思:尊敬、愛護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時也要象對待自家人那樣去尊敬、愛護別的老人和小孩.最近,從新聞媒體討論的話題中也可看出一二.如「該不該給老人讓座?」「怎樣做一個可愛的上海人?」這些活動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建設和塑造一個具有高度文明、能與國際接軌的國際大都市的形象,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就是其中的一項內容.作為生活在這座大城市的我們,更有義務為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作出努力.客觀地說,經過改革開放和精神文明建設,良好的社會風氣已經逐漸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為受到大家的譴責.反省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學生在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又做得怎樣?我不想對你們的過去予以評價.但是,在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全體同學是否想到,該如何為我們家的老人或者社會上的老人做點什麼呢?希望大家考慮一下.當然,學校政教處也有安排,要求各班的班主任在節後作個統計,看看我們的立達學生在老人節里為社會、老年人都做了些什麼.

我今天的國旗下的講話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重陽節國旗下講話2

尊敬的各位老領導、老同志:

大家上午好!在大家還沉浸在祖國六十華誕喜慶的日子裡,我們又迎來了傳統的重陽節。在此,我代表瑞祥中心小學的全體師生向在座的各位老前輩道一聲節日的問候和衷心的祝願,祝各位老同志節日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瑞祥中心小學的昨天,滲透著我們在座各位老一輩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傾注著你們的辛勤的探索和奉獻。學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無不銘刻著你們奉獻教育事業的功勞,浸潤著你們孜孜求索的深情。瑞祥中心小學是我們共同耕耘的園地,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今天,大家回到了曾經工作過、為之奮斗過的校園,了解學校的發展,暢談各自的幸福生活,我想這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幸事。藉此機會,我想向大家簡要匯報一下學校的發展情況。

1、硬體設施基本到位

近年來,我們抓住了四配套工程建設、合格學校建設,尤其是去年的「達標創特」的契機,全力籌措資金,購置電腦、開通校園網、安裝安全監控系統等,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現在,我校共有20隻普通教室,16隻教輔用房,舞蹈房、圖書室、圍棋室、多媒體教室、科學探究室等一應俱全,學校按省頒標准配置各類教育教學設備和圖書資料,並新建了閉路電視系統和校園廣播系統。建成了千兆主幹、百兆桌面的寬頻校園網路,接入點遍布校園。建立了學校網站,學校已實現辦公現代化,為建設數字化校園奠定了基礎。

2、師資隊伍健康成長

我校立足於本校實際,通過一系列活動,開展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校本培訓,促進教師的成長、成功。

(1)專家引領:過去的一年多來我們先後邀請了丁建強、周益民等教育專家來校為全體教師作專題講座,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指點迷津,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

(2)校本培訓:本學年我們以「學程導航」思想為指導,著力構建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教導處對全體教師作了多次的專題培訓,教研組集體備課,行政組成員聽取了所有教師的隨堂課,還開展了三屆「銀杏杯」備課、上課、論文隨筆評比等系列教學競賽,從而使教師的專業素質、學生的學習效益、學校的育人質量有新的提高。

(3)教師成長:為夯實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思想底蘊,確立「 終身學習、全員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理念,學校堅持一月一培訓、一學期讀兩本書、撰寫一篇論文的學習活動。一年來,全校教師在各級各類報刊雜志上發表或獲獎的論文隨筆87篇。在08年的「弘謇杯」教科研活動評比中,我校的體育課獲得了市一等等獎,一位教師獲青年教師基本功評比一等獎,另有 8位老師的論文、隨筆分別獲得了一二三等獎。

3、「三風建設」初見成效

幾年來,學校確立了「和諧的校園氛圍、優秀的師資隊伍、優化的常規管理、優異的教學質量、鮮明的辦學特色」的發展目標,形成了「讓生命之花在這里綻放」的校訓、「祥和、陽光、尚真、奮進」的校風、「教人求真,誨人不倦」的教風、「學做真人,學而不厭」的學風。以高分通過了市「達標創特」的檢查驗收。

如今我們的校園整潔而又美觀,文明衛生成為了每個學生的自覺行為;每一位教師每天都能鑽研教材,分析學情,在預設好學程的情況下認真地上好每一堂課。課余時間老師們及時批改好學生作業,進行培優補差。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更認真了,紀律更嚴明了。

一年中學校圍繞書香校園建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邀請了多名作家來校講學,先後舉辦了多次跳蚤書市活動等等,學生養成了愛讀書、喜讀書的良好的閱讀習慣。

4、學生素質全面提升。一年來,我們始終抓住教學這一中心不動搖,以「學程導航」為抓手,努力打造理想課堂,切實提高課堂效率,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在08-09學年度市百分考核中獲綜合評比二等獎。與此同時,學校的文藝節目、經典誦讀節目等在市比賽中屢屢獲獎,學生習作等在各級各類報刊雜志發表七十多篇,上周,我校五(1)班的關悅同學獲南通市「童心頌祖國」徵文評比一等獎。尤其是我校的運動隊在市08年田徑運動會上力克群雄獲團體總分第三名。

成績只能說明過去,未來還要考我們去拼搏、去創造。我們深信,有市局的正確領導,有我們在座各位老前輩的關心、支持,我們一定能夠邁出更加堅定的步伐,團結和帶領全體教職工共同打造我們瑞祥中心小學的新天地。我深信,瑞小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燦爛輝煌。

最後,再次祝願各位老領導、老前輩身體健康、合家歡樂!

謝謝大家!

5. 重陽節的作文

有關重陽節的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有關重陽節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重陽節的作文1

在我11歲的重陽節里,我和爸爸出外散步歸來。為了孝敬爸爸,我接了一盆水給爸爸洗腳。

「啊,這是爸爸的腳嗎?」。它布滿了繭子和疤痕,顯得滄桑和衰老,其中的疤痕聽爸爸說:「一個是爸爸下鄉勞動時碰傷的;一個是爸爸當兵時撞傷的;還有一個是在當民警時抓壞蛋時碰傷的……」。看著這些蒼老的疤痕不禁勾起了我小時候的回憶:每當我生病時,爸爸無論刮風下雨,抱起我奔向醫院;晚上散步時爸爸背著我走街串巷;兒時上學爸爸接送我回家。

爸爸的一雙腳啊,布滿了滄桑,承載著歷史,它伴隨我成長,也將伴隨我走向未來。在我11歲的重陽節里,我不單孝敬了爸爸,通過洗腳,也使我獲得了巨大的精神財富。

有關重陽節的作文2

10月13日即癸巳年九月初九,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悄然而至,市老體協組織的重陽節登山活動,顯現特別隆重之處是由廈門喬丹運動服裝集團贈送的天藍色棉織體恤統一運動服。從8日至13日鴻山公園、萬石山植物園登山的市民,尤其是穿著天藍色運動上衣退休老人絡繹不絕。

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重陽與旭日交輝,藍衣共秋天一色」。老人們以美麗廈門健步登山的實際行動迎接第26個敬老節。

重陽節登山秋遊,登高遠眺,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培養人們回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也充分體現了社會各界及親明好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社會新風尚。

以登高漫拍的影像慶祝20xx年重陽節,以照片與老同行、老朋友「重陽又重逢」。

有關重陽節的作文3

重陽節也是老人節日,我們應該做一些敬老的事情。我准備為養育我長大的爺爺泡一杯香甜可口的龍井茶。

我首先從櫥櫃里拿出了龍井茶,用手抓了一點茶葉放入杯子里。然後在杯子里倒上小半杯熱開水,搖一搖杯子,等水變得有點發黃了,將水倒掉,再倒上滿滿的一杯熱開水。漸漸的,茶葉開始浮起來,又慢慢下沉。茶葉娃娃可真頑皮,它們有的在杯子中間飄來飄去,有的徐徐上升在「空中」玩耍,還有的在杯子底呼呼地睡大覺呢!杯子里的水有點黃黃的了。我等待了一會兒,茶水已經黃得發紅了,這時,一股香味直往我的鼻子裡面鑽。

茶水泡好了,我小心翼翼地端著龍井茶走到爺爺跟前,對爺爺說:「爺爺,感謝您把我從小毛頭養到四歲,您為我做了許多事,今天,請您來品嘗一下我親手泡的茶吧!」爺爺非常高興,連忙喝了一口,又撫摸著我的頭說:「好喝極了,雪兒真不錯!」

我想:爺爺總是對我十分疼愛,我以後也要多關心爺爺。

有關重陽節的作文4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它是中國傳統的老人節。

清晨,秋高氣爽,萬里無雲,我和媽媽早早地就起床了,准備去買重陽糕,送到老人家。我問媽媽:「重陽糕是什麼?」媽媽說:「就是一種能讓老人長壽的糕。」我們高高興興地出發了。來到賣重陽糕的攤子旁邊,香味撲鼻而來,可香了!排隊的隊伍可真長啊,一籠新鮮的重陽糕不一會兒就賣完了。排了半小時的對,終於輪到我了,我拿著可口的重陽糕,上了車,去老人的家。

我到了爺爺家門口,敲敲門,爺爺來開門。我走進房間,獻上重陽糕,對爺爺奶奶說:「重陽節快樂!」奶奶抱起我,親了我一下,說:「不愧是我的好孫女。」我開心地笑了。緊接著,我幫爺爺奶奶捶捶背,又掃地、拖地,把房間打掃得干凈又整齊。看著我的`勞動成果,我又甜甜地笑了,爺爺奶奶也更開心了!

我希望爺爺奶奶吃了我送的重陽糕,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很長壽。我愛重陽節,希望明年的重陽節能和今年的一樣有意義。

有關重陽節的作文5

今天,就是九九重陽節。我想給爺爺奶奶一個大驚喜,所以一大早就起來做准備了。

我總是想不好該送什麼?突然我眼睛一亮,心想:自己做的才有意義,我可以做個愛的早餐。說做就做,我學著老媽平時做飯的樣子,繫上圍裙,想給奶奶爺爺做個荷包蛋。可我平時很少接觸煤氣,我努力的想著老媽平時開煤氣的動作,伸出顫抖的手慢慢打開煤氣,火終於點著了。我往鍋里放了一些油,油「吱吱」地響了起來,我拿著蛋,學著老媽的樣子,在灶台上輕輕一碰,然後在鍋里一掰,「嘩」油星四濺,我用鏟子翻了翻,一會兒,荷包蛋就做好了,我嘗了啊沒放鹽。我又按照同樣的動作,又做了兩份這次可沒忘記放鹽。

我把那兩份放在餐桌上,奶奶爺爺看了感動極了,直誇我是好孩子。還說:「我們不喜歡吃荷包蛋,還是你吃吧。」我聽了立刻到廚房裡拿出沒放鹽的荷包蛋,說:「我們一起吃吧!」我吃著沒放鹽的荷包蛋心裡咸鹹的。

有關重陽節的作文6

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系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俗的組成部分。宋代《東京楚華錄》卷八:「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者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金齡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

明代,在《陶庵夢憶》中記載有:「兗州紹紳家風氣襲王府。賞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燈、其爐、其盤、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盤大觥、其壺、其幃、其褥、其酒;其麵食、其衣服花樣,無不菊者夜燒燭照之,蒸蒸烘染,較日色更浮出數層。席散,撤葦簾以受繁露。」

有關重陽節的作文7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重陽節。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需要我們這些小輩尊老、敬老、愛老。

平常,老人們總是最疼小輩,有好吃的自己捨不得吃都留給我們;我沒見過爺爺奶奶給自己添件新衣,總是把省下的錢給我們買零食;我沒見過爺爺、奶奶哪天接我們放學時誤了點,常常是自己身體有病也要挺著,不讓我們在校門口等著急。

秋天天氣轉冷,奶奶總是問我:「穿那麼少,冷不冷?」這時我便會不耐煩地說:「不冷不冷。」現在想想,真是羞愧。孝敬老人不僅僅要在重陽節這天,而且要時常提醒自己,對老人要關心。其實,老人們要求很簡單,晚上散步時的陪伴,一家人圍在一起吃一頓晚餐,一句親切的問候,都能讓他們感到無比的滿足與幸福。

又是一年重陽節,從現在開始,就讓我們用心去關愛老人吧!

有關重陽節的作文8

今天,就是九九重陽節。我想給爺爺奶奶一個大驚喜,所以一大早就起來做准備了。

我總是想不好該送什麼?突然我眼睛一亮,心想篇自己做的才有意義,我可以做個愛的早餐。說做就做,我學著媽媽平時做飯的樣子,繫上圍裙,想給奶奶爺爺做個荷包蛋。可我平時很少接觸煤氣,我努力的想著媽媽平時開煤氣的動作,伸出顫抖的手慢慢打開煤氣,火終於點著了。我往鍋里放了一些油,油「吱吱」地響了起來,我拿著蛋,學著媽媽的樣子,在灶台上輕輕一碰,然後在鍋里一掰,「嘩」油星四濺,我用鏟子翻了翻,一會兒,荷包蛋就做好了,我嘗了啊沒放鹽。我又按照同樣的動作,又做了兩份這次可沒忘記放鹽。

我把那兩份放在餐桌上,奶奶爺爺看了感動極了,直誇我是好孩子。還說篇「我們不喜歡吃荷包蛋,還是你吃吧。」我聽了立刻到廚房裡拿出沒放鹽的荷包蛋,說篇「我們一起吃吧!」我吃著沒放鹽的荷包蛋心裡咸鹹的。

有關重陽節的作文9

10月17日是重陽節,我和爸爸、媽媽、哥哥到九連山去登高。

到了目的地,一幅非常壯觀的景象出現在我眼前,只見遠處九連山峰高低有致,連綿起伏,在飄渺的雲煙中,忽遠忽近,宛如一條巨龍盤曲而卧,這就是知名的九連山。

我登上半山腰,面前的險境更難忘,兩山相隔處,一塊石壁似摩天大廈迎面壓來,就像要坍塌下來,咄咄逼人。山巔相隔處,只見一線天空。這就是九連山出名的一線天山峰。看著這山,我心裡突然害怕起來,這么高,我爬得上去嗎?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不到山頂非好漢!」在媽媽的鼓勵下,我不怕疲勞,沿著石階終於登山了最高的山峰。在山峰高處,才知祖國的江山如此美麗。

今天是我最難忘的一天。

有關重陽節的作文10

農歷的9月9日,來自聊城晚報的一百多名小記者,和東昌府區愛心福利院的老人一起度過了一個快樂的重陽節。

下午1點30分,我們小記者從運河博物館乘車去愛心福利院,到了福利院我們大聲地說:「爺爺、奶奶你們好!」老人們也和我們打招呼,院子里立刻充滿了歡聲笑語。

一位叔叔帶著我們參觀,在爺爺住的房間里有空調、電視機、沙發等生活物品一應俱全,老人過的非常舒適快樂,我們還參觀了活動室、圖書室等。接著有的小記者給老人表演了太極拳,有的表演相聲,有的表演葫蘆絲,有的表演歌曲,還有的小記者給老人送了小禮物,爺爺奶奶看著表演不斷地鼓掌,有的情不自禁的大聲笑了起來。

活動完,我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爺爺奶奶。今天我十分高興,因為我們的到來,給爺爺奶奶帶來了快樂。我衷心的祝願全天下的老人身體健康,幸福快樂。

有關重陽節的作文11

今天是重陽節,早上我們學校進行了重陽節的專題廣播,廣播里介紹了重陽節的習俗,來歷等等,有趣極了。

一天的學習很快過去了。放學時,我在樓梯上看見了沈老師,心想,今天是個節日,那得有禮貌地祝福老師。於是,我連忙說:「沈老師,節日快樂!

」我心裡想沈老師一定會說「謝謝」。

誰知道,沈老師奇怪地看著我。她怎麼沒像往常一樣說謝謝呢?我有些納悶。正在這時,沈老師笑呵呵地說:「我又不老,跟我說節日快樂干什麼?」到底怎麼回事呢?我感到非常不解。

回到了家,我連忙把事情經過告訴了奶奶,問奶奶是怎麼一回事。奶奶哈哈大笑,說:「重陽節也是老人節,難道沈老師老嗎?」 聽到這里,我恍然大悟了。原本,我以為凡是遇到節日總要相互道「快樂」的呀!

卻忘了今天是個特殊的節日,都怪我聽廣播不仔細,鬧出個「張冠李戴」的大笑話。

有關重陽節的作文12

10月5日是重陽節,我們一家三口正好在奶奶家,就打算在奶奶家過重陽節了。奶奶家的重陽節有些特別。每家每戶都把親戚朋友請來吃飯、看社戲、看電視、做游戲、下象棋、釣魚、散步、聊家常……

重陽節前,村子中央的大操場里早早地搭起一個大大的戲篷,准備做社戲。重陽節那天,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看戲,村子裡熱鬧非凡。戲篷中間座位上坐的大多數都是老爺爺、老奶奶,我們小朋友都在戲篷外面邊看邊玩耍。社戲分中午和晚上兩場,中午演的是「桃園三結義」,晚上演的是「八仙過海」。演員們穿上絢麗多彩的服裝,化好了妝,表演非常精彩,台下掌聲雷動。

哈哈!我奶奶家的重陽節是不是很特別呀?

有關重陽節的作文13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在離我外婆家的中山村就會異常地熱鬧,他們村裡的人會邀請親朋好友一起過節。今天,我和外婆一早就往中山村趕。一進村口,就看見人山人海,車水馬龍。還有許多紅紅的大氣球在天空中飛舞。

廣場上,有很多精彩的表演。羅漢隊的老爺爺邁著整齊的步伐,個個精神抖擻地舞著刀、槍、劍、棍十分有勁,贏得觀眾的陣陣喝彩。羅漢隊剛表演完,又過來了腰鼓隊,腰鼓隊的阿姨穿著漂亮的服裝,背著圓圓的腰鼓擺開了陣勢,時而發出歡快的節奏、時而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讓人看了連連贊嘆。接下來還看了舞獅、街舞、相聲等等,看得人眼花繚亂。

後來,我們又去爬了中山村後的五指岩,直到爬到口乾舌燥,汗流浹背才回家。這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重陽節啊!

有關重陽節的作文14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主要寫了作者在重陽節思念家鄉的情景。今天是農歷九月九日中國傳統的重陽佳節,我國過重陽節時有登高、敬老的習俗。爸爸媽媽決定帶我回家看望爺爺奶奶。

我們去超市買完東西後就上路了,路上爸爸開著車,車在馬路上飛馳著。正值金秋時節,到處是一片豐收的景象,路邊的田野里,農民伯伯在忙碌著,不時的看見拖拉機跟三輪車拉著收獲的玉米,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到了奶奶家,因為今天是重陽節,爸爸媽媽決定讓爺爺奶奶休息一下他們來做餃子。爸爸媽媽跟面、擀皮、做餡,不一會兒一個個圓滾滾的餃子出鍋了。我先給爺爺奶奶盛了兩碗餃子,雙手端到他們面前,並祝他們身體健康、節日快樂!他們的臉上露出了快樂幸福的笑容,還誇我長大了,懂事了。

今天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節日,明年的重陽節我還要回來看望爺爺奶奶。

有關重陽節的作文15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我准備幫奶奶洗一次腳,因為從小到大都是奶奶給我洗腳的。我記得每一次都是奶奶把腳盆拿到我面前,輕輕地揉著我的腳,那感覺真是太舒服了。

晚飯剛吃過,我就把洗腳盆跟毛巾准備好了,准備給奶奶一個驚喜。這時奶奶走進來了,我立即把洗腳盆跟毛巾端到奶奶面前說:「奶奶,我想為你洗腳。」奶奶笑得合不攏嘴,開心地說:「好孩子,真是奶奶的乖孫子!」

我先讓奶奶坐在凳子上,放上滿滿一盆熱水,用手試試,水溫差不多了。然後蹲下來輕輕地把奶奶的鞋子、襪子脫下來放在一邊。「奶奶把腳放進來吧!我會好好伺候你的。」我開心地朝奶奶一笑。當我的手摸到奶奶的腳時,不禁心裡一顫,原來奶奶的腳是那麼粗糙。是呀,奶奶辛辛苦苦勞累了一輩子,到現在還要天天做家務,我心裡真是慚愧呀!我慢慢地把奶奶的腳洗了一遍,然後輕輕地按摩了一遍。我很認真地對奶奶說:「奶奶,我以後天天給您洗腳。」奶奶開心地笑了。

6. 中國傳統節日2000字論文,求教師解答

摘要:中國作為世界的文明古國,傳承著祖先流傳下來五千年的文化。各種禮教對子孫的影響甚大,之所以會流傳至今,證明其對中華民族的重要性是無可比擬的。本文著重介紹了中國的一些傳統節日,它們的來源,發展,習俗,以及慶祝的方式,讓人們對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使人們更加重視傳統節日,乃至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Abstract:China ,as one of the ol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s a traditional civilization of 5000 years ,circulated by her children .All kinds of old moral code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descendants of China .The reson why they can be spread is that their importance cannot be replaced . This article describes some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their origins ,development ,customs ,the ways people celebrate them. This article can help people get a good knowledge of Chinese festivals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m .

關鍵字:節日,來源,習俗,文化

一、除夕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義是「去」,引申為「易」(交替);「夕」字的本義原是「日暮」,引申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舊歲到此而除,明日另換新歲」的意思。「除」乃除舊布新之意。它起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除「疫癘之鬼」,來年才會無病無災。這就是「除夕」節的由來。除夕的叫法很多,但是基本含義無外乎送舊迎新、祛病消災的意思。

除夕發展到今天已經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但含義不變。現在人們在除夕夜會用吃年夜飯,放鞭炮、禮花來慶祝,告別舊的一年,所謂「爆竹聲中除舊歲」。其熱鬧場面堪稱一年中節日之最,屬於中國最熱鬧的節日之一。如今,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開始關注中國的除夕。而看春節聯歡晚會已經成為人們年夜飯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精彩的節目,家人相聚在一起,幸福,團圓,其樂融融,寄託著人們美好的祝願,希望新的一年裡有新的氣象。

二、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是春節。春節,在我國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是我國民間最熱鬧、最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古代的春節,是指農歷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時節,南北朝以後才將春節改在一年歲末,並泛指整個春季,這時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人們便把它作為新的一年的開始。到了辛亥革命後的民國初年,改農歷為公歷[陽歷]後,便將正月初一定為春節。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為「春節」,因而至今仍有許多人將過春節叫過年。關於年,還有一個傳說。

人們常把過春節說成「過年」,而「年」的最初含義與今天根本不同。據說,在遠古的時候,世界上有一種凶惡的野獸叫「年」。它生長得比駱駝還大。跑起來比風還快,吼起來比雷還響。它一出來,見人吃人,見畜傷畜,人們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天神為了懲罰「年」,把它鎖進深山,只許它一年出山一次。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了「年」有「三怕」——怕紅顏色、怕響聲、怕火光。於是,有一年臘月三十晚,大夥在門口貼上紅紙,不斷地敲鑼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裡徹夜點上燈。「年」晚上來了一看,家家燈光通明;一聽,處處放炮聲,嚇得它不敢進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來,見還是戶戶門上紅,遍地咚咚響,嚇得它膽顫心驚,調頭又跑回去了。從此後,「年」一直沒敢再來,據說餓死在深山老林里了。

後來,人們才把防「年」、「驅年」,變成安安穩穩地過年了。「年」沒有了,但是過年的習俗仍保持著。鮮紅的春聯,輝煌的燈火,清脆的爆竹,響亮的鑼鼓,年年如此。

三、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即陰歷正月十五日。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古書中,這一天稱為「上元」,其夜稱「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我國古代歷法和月相有密切的關系,每月十五,人們迎來了一年之中第一個月滿之夜,這一天理所當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漢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後來古人把正月十五稱「上元」,七月十五稱「中元」,十月十五稱「下元」。最遲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舉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視。到後來,中元、下元的慶典逐漸廢除,而上元經久不衰。

元宵節這天,人們張燈結綵,掛燈籠,猜燈謎,吃元宵,放煙花,好不熱鬧。有的地區還有踩高蹺的習俗(按地區的不同,慶祝方式也有差別)。元宵的種類區別主要在餡上。元宵爽口又好看,深受人們的喜愛,屬於中國的一種傳統食物。

四、打春

每年的第一個節氣就是「立春」,人們通常叫「打春」。為什麼這么叫打春呢?我國歷史上有這樣一種風俗,每年立春這一天,人們穿上節日的服裝,抬著一頭紙糊的大耕牛,載歌載舞上街遊行。遊行後,把紙糊的耕牛抬到縣衙的公堂上,由縣官親自執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趕緊耕種。因此,人們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打春的習俗不多,山西民間流行著春字歌:「春日春風動,春江春水流。春人飲春酒,春官鞭春牛。」講的就是打春牛的盛況。

五、寒食節

寒食節是清明節的前一天,它屬於舊俗中的一個節日。它來源於春秋時代。傳說中春秋時已出亡多年的晉國公子重耳回國即位[即晉文公],封賞隨其亡的臣子,唯獨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於是攜老母隱居綿山[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晉文公得知後欲加封賞,尋至綿山,找不到他,便想燒山逼他出來。但介子推堅持不出,結果母子二人俱被燒死。晉文公於是規定每年這一天禁止人們起火燒飯,以寒食表示悼念。後來便形成了在寒食這天寒食、掃墓的風俗。現在人們已經很少注意寒食節了。

六、清明節

清明節是農歷的三月初八。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七、端午節

陰歷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與「午」互為諧音而通用。是我國的一個古老節日。我國古代最早的愛國詩人屈原遭讒言被放逐後,目睹楚國政治日益腐敗,又不得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無力拯救危亡的祖國,於是自投汩羅江以殉國。此後,人們為了不使魚蝦吃掉其屍體,紛紛用糯米和麵粉捏成各種形狀的餅子投入江心,這便成為後來端午節吃粽子、炸糕的來源。這風俗已傳到了國外。

現在的端午節,人們在端午這天吃粽子,賽龍舟,非常熱鬧。而粽子也因此成為中國的傳統食物之一。粽子通常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糯米,也可以用竹筒來包,其他種類的粽子也很有特色。

八、七夕節

陰歷七月七日的晚上稱「七夕」。我國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此夜在天河鵲橋相會。所謂乞巧,即在月光下對著織女星用綵線穿針,如能穿過七枚大小不同的針眼,就算很「巧」了。農諺上說「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鐮割好稻。」這又是磨鐮刀准備收割早稻的時候。

七夕節,在現代,被稱作「紫色情人節」,屬於中國的情人節。。這一天,情侶們互贈禮物表達愛意,是一個浪漫的節日。

九、重陽節

重陽節,也叫雙九節,古代以九為陽,六為陰,雙九就是重陽,固稱重陽節。陰歷的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同時也是中國的敬老節。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每到重陽,人們就會想起王維寫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自古以來,重陽節就是人們敬老愛老、思念雙親、渴望團圓的日子。

十、中元節

正月十五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漢人於中元節放河燈,道士建醮祈禱,乃是漢族傳統民俗,舊歷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與正月十五日的上元節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同為古老傳統節日。

中元節是道教節日。道教認為,"三元"是"三官"的別稱。上元節又稱"上元天官節",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誕辰;中元節又稱"中元地官節",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誕辰;下元節又稱"下元水官節",是下員解厄水官洞陰大帝誕辰。道教《太上三官經》雲:"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

佛教徒在這一天要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也叫盂蘭盆齋、盂蘭盆供。盂蘭盆會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間,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廟,有條件的,如廣濟寺、法源寺、拈花寺、廣化寺、嘉興寺、長椿寺等都舉辦規模不同的盂蘭盆會和中元法會。民國以來,北海公園、中山公園音樂堂等處歷年此時都有"追悼陣亡將士法會"。用番(喇嘛)、道(道士)、禪(和尚)三台經,供著一個"海陸空軍陣亡將士"的牌位,進行公祭。

中元節期間,老北京還有舉行製法船、放荷燈、蓮花燈、祭祖、唱"應景戲"等活動。

十一、中秋節

陰歷八月十五日,這一天正當秋季的正中,故稱「中秋」。到了晚上,月圓桂香,舊俗人們把它看作大團圓的象徵,要備上各種瓜果和熟食品,是賞月的佳節。中秋節還要吃月餅。據傳說,元朝末年,廣大人民為了推翻殘暴的元朝統治,把發起暴動的日期寫在紙條上,放在月餅餡子里,以便互相秘密傳遞,號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義。終於在這一天爆發了全國規模的農民大起義,推翻了腐朽透頂的元朝統治。此後,中秋吃月餅的風俗就更加廣泛地流傳開來。

關於中秋,還有一個傳說。嫦娥偷吃了丈夫後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葯後,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後,又說:「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麵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的。

中秋佳節,家人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十分溫馨。

十二、冬至

農歷十一月初七是冬至。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在中國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十三、臘八節

農歷臘月初八為臘八節。古代十二月祭祀「眾神」叫臘,因此農歷十二月叫臘月。臘月初八這一天,舊俗要喝臘八粥。傳說釋迦牟尼在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這一天煮粥供佛,以後民間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人們通常在這一天喝臘八粥,在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些許暖意。

中國的特別節日比較多,但不都是傳統節日。諸如國慶節、建軍節、建黨節等等。這些都是後期發展起來的節日。在此不再做詳細介紹。

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上面列舉的這些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里,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滲入到社會生活的過程。它和社會的發展一樣,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和天文、歷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這從文獻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書》,到戰國時期,一年中劃分的二十四個節氣,已基本齊備,後來的傳統節日,全都和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節氣為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題條件,大部分節日在先秦時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風俗內容的豐富與流行,還需要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關;神話傳奇故事為節日憑添了幾分浪漫色彩;還有宗教對節日的沖擊與影響;一些歷史人物被賦予永恆的紀念滲入節日,所有這些,都融合凝聚節日的內容里,使中國的節日有了深沉的歷史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的文人雅士、詩人墨客,為一個個節日譜寫了許多千古名篇,這些詩文膾炙人口,被廣為傳頌,使我國的傳統節日滲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精彩浪漫,大俗中透著大雅,雅俗共賞。

中國的節日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舉國同慶,這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習俗,各種傳統節日成為各個名族的瑰寶。

相信我們子孫、後人會將傳統節日發揚光大,中國的傳統節日,乃至傳統文化必將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熠熠生輝。

7. 重陽節作文500字 好一點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媽媽拎著補品,帶著我去看望公公婆婆。

到了婆婆家,媽媽一邊把補品遞給婆婆,一邊笑著對我說「苗苗,見到公公婆婆要說寫什麼?」我一聽,頭立刻低了下去,抿著嘴笑著,什麼也沒說,跑進舅舅房間玩電腦了。媽媽無可奈何地說「這丫頭就是怕說話。」婆婆笑著說:「說什麼,能來看婆婆,婆婆就很開心了,還買這么多東西多浪費錢啊!」

中午婆婆燒了許多我愛吃的菜,而且把這些菜都放在我面前,還不停地夾菜往我碗里塞。吃完飯後,婆婆帶我去超市買吃的。到了超市,我買了一些零食,雖然婆婆說吃零食不好,但還是隨我拿。突然在文具架上,我看到一些漂亮的賀卡,我心動了,想買,婆婆問「買賀卡有什麼用?」

「送給你啊。」

「你想送給婆婆,就親手做一張吧。」

婆婆的話提醒了我,教師節的時候,學校就號召我們自己動手做賀卡送給老師,表達自己的心意。今天我也做一張賀卡送給婆婆。回到家中,我鑽進舅舅房間,關上門,開始做賀卡。我先拿出一張白紙對折,在上面一層畫一個大大的「愛心」,再用剪刀掏空,然後在下一層畫了一些代表感激之心的金盞花,還畫了一雙大手牽著一雙小手,最後我又在上面寫下了自己創作的小詩:

做好後,我把賀卡遞到正在幹活的婆婆手中,婆婆打開後,開心地讀了起來。讀完後,滿是皺紋的臉上樂開了化,連聲誇獎:「苗苗真能幹,賀卡做得比買的還漂亮,都會寫詩了。」聽了婆婆的誇獎,我不好意思的笑了,但心裡卻美滋滋的。

8. 求重陽節作文和習俗

重陽節習俗

賞菊

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賞菊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系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俗的組成部分。宋代《東京楚華錄》卷八:「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者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金齡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
明代,在《陶庵夢憶》中記載有:「兗州紹紳家風氣襲王府。賞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燈、其爐、其盤、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盤大觥、其壺、其幃、其褥、其酒;其麵食、其衣服花樣,無不菊者夜燒燭照之,蒸蒸烘染,較日色更浮出數層。席散,撤葦簾以受繁露。」
清代賞菊,如《燕京歲時記》:「九花者,菊花也。每屆重陽,富貴之家,以九花數百盆,架度廣廈中前軒後輕(軒輊,車前高後低叫軒,前低後高叫軒,比喻高低優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積者,曰『九花塔』。」在《清嘉錄》中記蘇州賞菊活動說:「畦菊乍放,虎阜花農,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擔入城市。居人買為瓶洗供賞者,或五器七器為一台,梗中置熟鐵絲,偃仰能如人意。或於廣庭大廈堆壘千百盆為玩者,縐紙為山,號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記》等書中也有賞菊之記載。至今,重陽節期間,各大公園也仍組織大型菊展,並將菊縛紮成各類動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觀。

登高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登高 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據《晉書》中《孟嘉傳》載,九月重陽這天,晉朝大司馬桓溫及參軍大將孟嘉等人登上龍山(今湖北江陵縣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觀賞山景,連帽被風吹走也不知道。桓溫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辯,一時傳為佳話。
南朝時,梁人吳均在《續齊諧記》中記載一個神異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游學,費長房要他在重陽這天讓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系臂,並登高,飲菊花酒,才可免禍。桓景照辦了,才逃脫災禍。這個故事,生動地反映出重陽時人們的避邪除災心理。
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如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記隋代風俗,已與後世近似。在南宋的《夢粱錄》卷五載:「日月梭飛,轉盼重陽。……是日『孟嘉登龍山落帽,淵明向東籬賞菊』,正是故事。」南宋韓元吉《水調歌頭·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負菊花開。試尋高處,攜手攝展上崔嵬。放目蒼崖萬仞,雲護曉霜成陣,知我與君來。古寺倚修竹,飛檻絕尖埃。」描寫了重陽賞菊及登高觀景的韻致。
明清時,北京地區登高頗盛,《燕京歲時記》雲:「京師謂重陽為九月九。每屆九月九日則都人提壺攜楹,出都登高。南則天寧寺、陶然亭、龍爪槐等處,北則薊門煙樹、清凈化域等處,遠則西山八處。賦詩飲酒,烤肉分糕,詢一時之快樂也。」不論文人百姓,都喜歡登高後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貴戚富家則帶上幕帳、烤具、車馬、樂器,登高台、土坡,架起幕帳、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並唱戲奏樂,聽歌看舞。如清末慈禧太後,每年重陽於北海東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並架藍布圍障,防止閑人偷看。在玉淵潭釣魚台等處,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故宮御花園里也有登高之山。
又如廣州地區,遊客多於重陽登上白雲山,飲酒賦詩,熱鬧非凡,影響至今。在上海,附近無山丘,便把滬南丹風樓及豫園的大假山作為登高雅集之所,也很熱鬧。至民國年間乾脆又登二十四層高的國際飯店。而近代的北京香山、山東的牛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閣等等,也都是登高勝地。尤其是滕王閣,因了唐代王勃於重陽節時在閣上寫出千古名文《滕王閣序》,更聞名天下。至於湖北江陵龍山上的紀念晉代孟嘉落帽的落帽台古跡,也吸引著許多遊客。
由於重陽為秋節,節後草木開始凋零,所以有稱重陽節野遊活動為「辭青」,與三月春遊「踏青」之說法相對應。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記:「(重陽)有治看攜酌於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這也是一個頗有詩意的名稱。
關於登高習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
一說可能源於古代對山神的崇拜,以為山神能使人免除災害。所以人們在「陽極必變」的重陽日子裡,要前往山上遊玩,以避災禍。或許最初還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後來才逐漸轉化成為一種娛樂活動了。(古代認為「九為老陽,陽極必變」,九月·九日,月、日均為老陽之數,不吉利。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長壽的活動,並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稱九為「宜於長久」之數。這是明代謝肇制《五雜咀》中的看法。
一說重陽時節,秋收已經完畢,農事相對比較空閑。這時山野里的野果、葯材之類又正是成熟的季節,農民紛紛上山採集野果、葯材和供副業用的植物原料。這種上山採集農民們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風俗最初可能就是從此演變而來的。至於集中到重陽這一天則是後來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為一種象徵,起點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於植樹,人們就定個植樹節的道理一樣。此外重陽節期間天氣晴朗,氣溫涼爽,適宜於登高望遠。

佩茱萸·簪菊花

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 佩茱萸
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葯的果實,因為出產於吳地(今江浙一帶)的茱萸質量最好,因而又叫吳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樹幾乎可以長到一丈多高,葉為羽狀復葉,初夏開綠白色的小花,結實似椒子;秋後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後變成紫紅色,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茱萸葉還可治霍亂,根可以殺蟲。《本草綱目》說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以辟邪去災。
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茱萸其實也和端午節的雄黃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於除蟲防蛀。因為過了重陽節,就是十月小陽春,天氣有一段時間回暖;而在重陽以前的一段時間內,秋雨潮濕,秋熱也尚未退盡,衣物容易霉變。這段時間又是桂花盛開之時,所以民間稱之為「桂花蒸」,這時必須防蟲。茱萸有小毒,有除蟲作用,制茱萸囊的風俗正是這樣來的。
但是在宋元之後,佩茱萸的習俗逐漸稀見了。其變化的因由大概要從重陽節俗的重心的潛移中去理。重陽在早期民眾的時間生活中強調的是避邪消災,隨著人們生活狀態的改善,人們不僅關注目前的現實生活,而且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長生與延壽。所以「延壽客」(菊花)的地位最終蓋過了「避邪瓮」(茱萸)。

放紙鷂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徵的。此習,除惠州流傳的民謠中有敘述以外,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 放紙鷂
紙鷂亦現在的風箏。風箏是五代以後的稱謂,五代之前,北方習慣稱「紙鳶」,南方則多叫「鷂子」,惠州的「紙鷂」稱謂很明顯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稱,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風箏始見於春秋時期,初型均是鳥類。相傳公輸般(魯班)「削竹為鶴,成而飛之」,「作木鳶以窺宋城」。這里的「竹鵲」「木鳶」,就是代風箏的雛型。不過,當時沒有紙,只能用竹木製成。清人筆記中說 「韓信率軍十萬圍攻項羽於垓下,以牛皮製風箏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鄉之曲,其聲悲怨,楚軍弟子八千人盡皆散去」。這里所說的漢代風箏,也只不過是牛皮製的風箏。東漢蔡倫造紙術面世後,始有紙制風箏,出現了「紙鳶」和「鷂子」的稱謂。「風箏」之名的出現,據記是出現在五代,《詢芻錄》記曰:「風箏,即紙鳶,又名風鳶。初,五代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采風為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聲如箏 鳴,俗呼風箏。」唐以後,風箏盛行,並定清明節為風箏節,宋已後更是在老百姓中間普及了。從這以後,風箏的形狀已不局限於鵲、鳶、鷂等鳥類,蟲、魚、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後,風箏製作已成為一種十分精湛的手工藝術。
惠州民間的紙鷂,已非本來面目,多為四方平面,帶一尾巴,其形狀與民間所貼門神、神位相似,故疑為神狀風箏的一種簡化。在惠州民間,風疹製作極為簡單,采竹一枝彎曲,一支直豎,撐住一張四方紙,貼上尾巴調好線,即可放飛。有一種不帶尾巴,四方狀紙稍大,稱「阿婆鷂」,以放飛時平穩、安定而得名。
除此外,其他形狀的紙鷂也偶而有之。
重陽這天,人們多伴以凳高,於街道和曠野處放飛風箏,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壯觀。
按我國的傳統習慣,放飛風箏多在清明。重陽放紙鷂可說是惠州民間特有習俗。其來由無從考究。但從惠州的領南氣候觀之,時間上似乎頗為恰當。清明前後為雨季,春雨不斷,這時顯然是不適合於放紙鷂的,而重陽前後秋高氣爽,勁風不斷,人們按傳統習俗要登山登高,進行戶外活動,此時放紙鷂,天時地利人和,是頗多為適合的。

吃重陽糕

重陽的飲食之風,除前所述的飲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還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 重陽糕
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餌,即古代之糕。《周禮》載餌用作祭祀或在宴會上食用。漢代又記有黍糕,可能與今天的糕已差不遠。蓬餌,想必也類似於黍糕之類。至宋代,吃重陽糕之風大盛了。糕與高諧音,吃糕是為了取吉祥之意義,因而才受到人們的青睞。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
粘些香菜葉以為標志,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乾果;細花糕 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 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 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據說,早年不家用發面餅夾上棗,栗諸果的, 或以江米、黃米面蒸成粘糕餅,似「上金」、「下銀」的花糕。
有詩描述重陽糕的製作:
蔡雲:
篝火鳴機夜作忙,
織工一飲登高酒,
依然風雨古重陽,
蒸出棗糕滿店香。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重陽糕不僅自家食用,還饋送親友,稱「送糕」;又請出嫁女兒回家食糕,稱「迎寧」。

飲菊酒

菊花,是我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徵。
早在屈原筆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五曾在重陽贈菊給鍾蹈,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採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採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我國釀制菊花酒,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盛行。據《西京雜記》載稱「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為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晉代陶淵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頹齡」之說。後來飲菊花酒逐漸成了民間的一種風俗習慣,尤其是在重陽時節,更要飲菊花酒。《荊楚歲時記》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
到了明清時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種草葯,其效更佳。製作方法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諸葯。
由於菊花酒能疏風除熱、養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指出,菊花具有「治頭風、明耳目、去瘺癉、治百病」的功效。
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准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從醫學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時逢佳節,清秋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除登高插茱萸外,親友們三五相邀,同飲菊酒,共賞黃花,確實別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詩人們,賞菊飲酒,吟詩唱酬,給後世留下不少佳句。
由於菊花酒的緣故,重陽又成了祭祀酒業神的酒神節。如《山東民俗·重陽節》介紹,山東酒坊於重陽節祭缸神,神為杜康。在貴州仁懷縣茅台鎮,每年重陽,開始投料下葯釀酒,傳說是因九九重陽,陽氣旺盛才釀得出好酒。每當烤出初酒時,老闆在貼「杜康先師之神位」的地方點香燭,擺供品祈禱釀酒順利(見《中國民俗采英錄》)。在湖南寧遠,每於九月九日「競造酒,日重陽酒」。這些風俗說明,重陽與酒的關系極深。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主題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養老保險的法律 瀏覽:303
退休年齡最新規定放屁 瀏覽:824
如何演好一個坐著的老人 瀏覽:677
結婚父母邀請微信怎麼寫 瀏覽:471
應征報名之後大概多久就要體檢 瀏覽:188
保定市靈活就業人員退休 瀏覽:283
長壽區電信 瀏覽:838
中老年人玩轉網路新生活捷徑 瀏覽:604
養生茶品牌起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862
遼寧省省直單位養老保險查詢 瀏覽:633
體檢顯示左氟沙星耐葯是什麼意思 瀏覽:524
學習不好與父母親關系如何 瀏覽:201
沂南小學老師退休工資 瀏覽:744
體檢血尿酸496怎麼辦 瀏覽:219
趕集網退休人員找工作 瀏覽:708
父母的撫恤金和子女的多少有關嗎 瀏覽:22
工作勞累體檢有什麼好處 瀏覽:194
蓬萊和即墨選哪個養老 瀏覽:9
花妮長壽 瀏覽:774
高曉松父母什麼時候離婚 瀏覽: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