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農村孝敬老人事例

農村孝敬老人事例

發布時間:2024-02-09 04:38:34

孝敬老人先進事跡簡述範文三篇

孝敬老人先進事跡簡述範文三篇

家庭是社會的基石,家庭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前提,下面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孝老愛親模範 事跡材料 ,歡迎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孝敬老人先進事跡簡述1

楊玉西,50歲,是一名退休職工。家住長興園。楊雨西同志自從1983年與丈夫結婚後,20多年如一日孝敬婆婆,照顧家庭,婆媳關系親密勝過親生女兒。

結婚時,由於婆家兄弟姐妹多,加之當時經濟條件比較差,家庭生活不太富裕,楊雨西決定婚事新辦,一切從簡,取消了在賓館預訂的婚宴,僅僅雙方親戚在一起吃餐飯,就算將婚事辦了。對此,她受到了婆家和鄰居們的好評。婚後她們跟公婆一起住,由於婆婆身體不好,緊張的工作之餘,她包攬了家裡的大部分家務。後來,她們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兒,一家老小更是其樂融融。

婆婆由於早年守寡,一個人將三個子女拉扯大,大半生的窮苦日子,讓她落下了不少的病根,有冠心病、哮喘、高血壓等多種嚴重疾病,為了讓婆婆身體健康,她和丈夫一起帶她四處求醫問葯。婆婆每月的門診醫療費用都在600元上,而退休工資僅區區500多元,有時婆婆獨自一個人看了病,覺得葯費太高,不捨得買葯吃,她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她想了一個辦法,只要時間允許,每次都氏中親自陪婆婆去醫院看病,看完病後,先將婆婆送回家,她一個人再去醫院劃價拿葯,然後總是對婆婆說,現在葯價又降了,您的退休工資足夠買葯了,我們也不用給您貼錢了,讓婆婆覺得沒有增加家裡的經濟負擔,也安心多了。而實際上,她用自己並不多的工資收入支付了婆婆所有的醫療費用,而她自己在生活上則是能省就省,勤儉持家。近年來,隨著婆婆的年歲越來越高,朱小華還特意為老太太買了電子血壓計、家用氧氣瓶等家庭醫療器具。在飲食上,她也是盡量就著婆婆的口味來,精心安排適合老年人吃的食譜,老太太對媳婦是打心眼裡喜歡。長時間同婆婆的和睦相處,她們有了許多的相似之處,如:性格越來越像,都是大大咧咧的,直爽子、樂觀派;共同的愛好也越來越多,喜歡相同的電視劇,同一個影星、同一種類型的歌曲,就連喜歡吃的東西都一樣。婆婆常說“我有這個媳婦真是晚年得福!”20多年的朝夕相處,她和婆婆從沒有紅過臉。耳濡目染,兒子也很孝順老人,有好吃的總忘不了奶奶,時常給奶奶捶背按腰,端茶送水,講小故事給奶奶聽,把老太太樂得合不攏嘴。

楊玉西對“孝順”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孝順不僅僅是讓老人吃好穿好,還要給予老人更多的精神關懷,讓老人氣順,心情好比什麼都重要。作為媳婦,要做到盡善盡美的“孝順”是不可能,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終會有回報的。

孝敬老人先進事跡簡述2

游曉莉,女 現年32歲,中國共產黨黨員。筠連縣鎮舟小學教師。作為教師,我把所有的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哪個孩子掉淚,總要上前問個“為什麼?”“怎麼啦?”竭盡全力幫孩子解決困難。在工作上,兢兢業業,處處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工作成績突出。在生活中又是那麼正直、善良、堅強,滿懷深情,無私奉獻,盡力扮演好坦核滲做母親、做妻子、做教師、做親人、做朋友的角色。工作十多年來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擔,用自己的愛心彰顯出母愛的偉大,用不盡的愛為女兒撐起生的希望。面對年過八旬的(丈夫的)外公外婆,以孝為先,積極主動照顧其生活;面對家庭和社會以“愛”裝心。

一、 用不盡的母愛為女兒撐起生的希望

1999年10月與丈夫李春雷結婚組建家庭後於_年3月3日生下了大女兒李沁鴻,全家視女兒為掌上明珠,在_年冬回婆家(高坪鄉),因為爺爺奶奶對孫女的疼愛,用鯽魚熬粥給女兒喝,誰知女兒是先天性過敏體質。從那以後女兒全身生瘡,又紅又腫又癢,而且流濃。我從此帶著女兒走上了漫長的醫治之路。白天既要帶著女兒四處求醫,又要照顧女兒的生活起居,晚上女兒全身瘙癢,哭鬧不止,又得細心照料,為其擦葯、服葯、撓癢……

我先後帶著女兒輾轉奔波在筠連醫院、宜賓醫院、華西醫院、成都皮膚研究中心、重慶兒童醫院、重慶皮膚研究中心……凡是聽說好的醫生、好的醫院我們都去,結果得到的答案幾乎一樣:現已經轉化為慢性皮膚病,不能徹底根治,只能靠葯物控制病情。見到女兒讓脊兩年來全身百分之八十的皮膚潰爛,一天換洗數次,衣服上照樣血跡斑斑,有時脫衣服時,皮膚和衣服連在一起,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讓我心都快碎了。

孩子長期的煎熬,病情反反復復的惡化,盡管這樣過了倆年多,但困難沒有壓倒做母親的我,反而使我變得更加堅強,勇敢地面對。母愛,是母愛的力量使我沒有放棄對孩子的醫治,聽說哪個醫生好,再遠的路,再難的泥濘小道我們也帶著孩子去求醫尋葯。特別是_年在巡司醫治長達半年,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工作,耽誤孩子們的學業,我上午上完課後坐車帶著女兒去輸液,第二天清早帶著孩子輸液,輸完液後馬上趕回學校上課……當看到女兒病情有所好轉的時候,驚喜的淚水會情不自禁地掉下來。

經過四年多的漫長治療,在我和丈夫的努力下,孩子總算躲過了“敗血症”這一劫,親戚、朋友、鄰居見到女兒後沒有誰不說:如果沒有父母的精心照顧,細心呵護,早就沒有這個孩子啦!

二、 以“孝”為先 贍養老人

我丈夫的舅舅,姨媽都長期在外,家中只剩下八十高齡的外公外婆。作為外孫媳婦的我義不容辭地挑起了照顧老人、贍養老人的義務。外公今年已經81歲,患有高血壓、心血管、類風濕等,加之雙眼幾乎失明,生活極為不便,走路要人攙扶,吃飯要人夾菜……外婆年事已高,無法料理家務,特別是今年遇到天氣大旱,長期沒有水,靠挑水生活。為此我主動提出與二位老人一起生活,以便更好地照顧他們。為二老洗衣、做飯、挑水……常常徵求老人的意見,做老人喜歡的飯菜,為老人夾菜,向老人問寒問暖,想吃啥就買啥,需要什麼就買什麼。一旦老人生病,是我首先來到老人身邊,是我最先為老人請來醫生,為老人煎葯端到老人手裡。為此二老經常說:“沒有享到兒媳的福,能享受到孫媳如此精細的照料不知是哪輩子修來的福!” 我的父母沒有兒子,僅有倆女兒,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他們一致背著沉重的思想包袱。為使二老能早日從陰影中走出來,我成家以後家裡的大事小事都由我處理。作為農村父母最愁的是農忙,但不管是插秧,還是豐收時節,我都會帶上自己的丈夫去幫忙,我不怕苦不怕累,栽秧、打穀、收玉米、燒飯、喂豬、割草,樣樣活都干。在生活上,父母需要啥,我會盡力盡快給他們買,隔三差五割點肉、買點菜、買些水果帶上全家回娘家聚一聚。每逢父母生日或過節,總是先為父母考慮,給他們物質上的滿足,精神上的慰藉。每當父母生病時,還是我們護送看病,我們照顧,丈夫在我的影響下也特別孝敬我父母。如今我的父母終於從沒有兒子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過著幸福的生活。村子裡不少人羨慕我爸媽,常說:“你們多福氣,有這樣的一個女兒!”

三、 盡心盡力 幫助他人

我的父母生活在農村,整個大家庭上下幾代只有我,而且是女孩靠自己的拼搏擁有幸福的家庭,因此得到了長輩們的好評,當然有啥事也是找我商量,找我出主意。

那是_年,我堂妹父母外出打工,由於受封建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堂妹的母親一直反對她讀書,為此我就擔起了一個“家長”的義務,對堂妹關懷備至、問寒問暖、主動與其班主任交流,既做思想教育工作,同時又對其母親做思想說服工作,但其母態度之堅決,寧願拿錢讓她做生意結婚也不願出錢讓其上大學!沒辦法,堂妹考上了重慶大學,學費是一大難題,怎麼辦?“沒關系,只要考上大學就是好事!”我召集老爺、伯父、堂叔一起想辦法,為妹妹籌集了一萬五千元的學費,妹妹終於走進了自己理想的學府深造。

我老爺倆女兒一兒子,倆女兒讀書特別努力,成績優異,可老爺受封建思想,愛兒恨女,加之家庭貧窮,就是不讓女孩讀書,為此我把剛上班的第一個月的工資給了她們上學,最後女兒讀職高畢業,精通電腦,如今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還隨時寄錢給他們,倆老人特別感激我,這姑娘逢時過節都不忘給我們(寄)捎點禮物,不忘當年的恩情。

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只要她們需要幫助,只要找到我,我都會盡心盡力幫助他們。比如村子裡的楊江燕,是智殘兒童,父母忽視她的教育,見此情景我主動與其父母聯系,交談,想辦法與縣殘聯聯系辦殘疾證,與聾啞校聯系。

總之,我是一個熱心腸的人,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或是陌生人,只要他需要幫助,我一定會竭盡全力地幫助。我想“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作為社會小小的一份子,作為一名黨員,我應該為“構建和諧社會”增磚添瓦,“尊老愛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社會的美德,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應該更好地繼承、發揚!

孝敬老人先進事跡簡述3

馬__,男,布依族,32歲,中共黨員。明孝道、知榮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大力提倡樹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馬__同志以孝道為榮,以奉獻為榮,將自己的愛心一點一滴地傾注到父母身上,與鄰里之間和睦相處,用赤誠孝心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馬__同志在家排行老五,上有年邁的父母,兩個哥哥和姐姐,下有沒有工作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兒子,並且父母和他們生活在一起。

2019年,哥哥因患骨裂住進了醫院,父母年邁而且家裡需要料理,於是他日夜守護在哥哥的身旁,精心的照顧,復診時,由於當時沒有電梯,他背著哥哥奔波在樓上樓下十餘次,沒有任何怨言。悉心的照顧,長時間的治療,也許是兄弟情深感到了上蒼,此次手術非常成功,哥哥逐漸康復,他笑了,年邁的父親笑了。

馬__同志的父母已年過六旬,患有高血壓、風濕等病痛。在父母的卧室里床頭上常用的葯物整齊擺放;老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一應俱全,伸手就能取到,老人的衣服、被褥顯得乾乾凈凈,鄰里看見了無不誇贊。老人老了,兒女們又都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馬__同志只要一下班就會准時回到老人身邊,陪老人拉家常、談瑣事,讓老人擺脫孤單和寂寞。

馬__同志承擔贍養老人重擔十餘載,三世同堂,毫無怨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很好地詮釋了孝道。




Ⅱ 農村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

農村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對事跡材料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事跡材料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相信很多朋友都對擬事跡材料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農村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村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1

xx現年35歲,1996年技校畢業分配到xx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以下簡稱xx集團),現為xx集團本部資產管理公司聚氯乙烯廠的一名普通女工。1997年,她與xx公司員工xx自由戀愛結婚。作為普通工人,他倆收入微薄,婚房只是一間十三平米的小屋。2001年7月兒子出生,小家庭沉浸在歡樂中。雖經濟不算寬裕,他們仍在隔壁租好房子,將公婆從農村接來,一家人在一起過著簡單和睦的生活。

天有不測風雲,2003年3月22日丈夫在重慶萬州不幸因意外摔死,當時兒子還不到兩歲,27歲的xx嘗到了人生的苦痛、莫測與無奈。亡夫的父母都是普通農民,本養育了一雙兒女,期盼著能享受天倫之樂。但是女兒2002年因病去逝,老人又將全部的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命運對兩位老人是卻是如此苛刻,唯一的兒子也離他們而去。「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現實,再一次給年歲已高的公婆沉重打擊,公婆相繼病倒。

家裡失去了男人這個頂樑柱,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接踵而至——老的病,小的弱,xx微薄的工資要養活4口人,困難可想而知!她感覺天都要塌了,無法想像接下來的日子該怎麼辦。她想到了死!想到黃泉路上去追尋那相親相愛的丈夫。但看到一夜白頭的公婆無依無靠,再看看蹣跚學步的兒子天真無邪,幾年來一起生活的相濡以沫,善良的老人早就和她融為血肉相連的親人了,自己真的就能放棄他們嗎?不,不能啊!xx意識到:自己決不能垮!丈夫不在了,她就是這個家的頂樑柱,她要給兒子一個完整的家,要扛起兩個老人老有所養的擔當,命運既然這樣安排,她只能坦然面對,堅強地挺下去。

擦幹了眼淚的xx,面對公婆無助的眼神,她一字一句對老人許下承諾:「爸、媽,佰均和姐都走了,從今以後你們就把我當親生女兒來看待,我也會把你們當成自己親生父母一樣孝敬。」看到可愛年幼的孫子,再看看神情堅定的媳婦,兩位老人放下心來。一家人住在一起後,兒媳盡心照顧老人的生活,飯桌上的肉、好吃的菜,盡量給老人和孩子留著。八年來,雖然日子過得非常艱苦,但和睦謙讓的他們,讓孩子享受到了無比的幸福與快樂。

風燭殘年的公公經常生病,送醫院的路上夏天日曬雨淋是常事,冬天遇上寒風凜冽最苦的人還是xx。2010年初春的一個夜裡,老人發燒病得不輕,xx急忙收拾好到醫院需要的物品,背起老人來到樓下,漆黑的周圍沒有計程車的影子,更沒有一個可以幫忙的人。xx沒有因為難而放棄,背起老人就往醫院趕,靜靜的夜裡只有她呼呼的喘氣聲,伴著她深一腳、淺一腳趕往醫院。等醫生給老人檢查完並打上吊針後,又困又累的xx鬆了一口氣,趴在老人的床頭櫃上睡著了,等護士給老人輸完液叫醒她時,東方已泛出魚肚白……

為了讓兒子從小樹立孝敬老人的意識,成為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xx天天讓兒子為卧病在床的公公拿葯端飯,讓孩子和她一起照顧兩位老人,盡可能讓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增強生活的信心。

八年的光陰,xx為家庭付出了女人最好的青春年華,同事和朋友都希望能有一個男人幫幫她,每次介紹的男友,得知她還要供養前夫多病父母的實際情況後都離開了。現實的殘酷沒能動搖xx的決心,她回憶起以前和丈夫的相濡以沫,想到公婆兒女雙亡的無依無靠,她知道自己不能放棄老人,她毅然選擇了前夫的父母,放棄了重新組建家庭的希望,她要替逝去的愛人盡到贍養雙親的責任,讓愛人在九泉之下瞑目。

孩子一天天長大,需要各種學雜費,公公一直生病,只能靠簡單的葯物維持,生活上再怎麼節約開銷每月仍捉襟見肘,經濟壓力讓xx喘不過氣來。善良的婆婆為了替她減輕一些生活負擔,偷偷去撿破爛換錢以貼補家用,面對生活的艱難,面對「倔強」的老人,她不得已默認了婆婆的做法。一次婆婆一大早就出門了,到傍晚仍沒回來。xx下班得知後,不顧天已經下起了大雨,急忙跑去周圍的幾個小區找尋,當她在一個垃圾站低矮的屋檐下看到彎曲著脊背、被雨水濕透了的婆婆,看到婆婆身邊的一筐破爛時,她不禁流淚滿面,深深的自責,死死咬住嘴唇,顫抖著叫了一聲:「媽,讓我來背。」婆婆用慈愛的眼光看著她:「不關事,媽和老漢拖累你了,娃兒,你也辛苦啊」。當xx背起沉沉的破爛,一手撐起傘,一手扶起年邁的婆婆,冒著大雨往家裡走的時候,天已經黑盡了。

雖然生活艱難,但是xx卻沒有因為家庭原因影響過工作,十五年來,她勤勤懇懇地干好本職,通過不懈努力,從一名普通包裝操工成長為一名DCS自動控制系統的操作骨幹,多次被分廠評為「操作能手」,她用加倍努力工作來回報社會、公司、領導、同事的幫助和期望。

xx只是一名普通女工,沒有多少豐功偉績,但是她那種在重重困難和打擊下不自棄的堅強與獨立和對公婆不拋棄的堅守,深深地激勵和感動了周圍的人。她把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真實地融入平凡而又平淡的點滴生活中,她用真心善待人,以摯愛感染人,讓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成為一盞不滅的長明燈,照亮了這個命運多舛的家庭。

農村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2

xx,女,漢族,1979年2月出生,現年33歲,是xx鄉街道村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她的家是一個四代同堂的家庭,上有年邁的祖母、婆婆,下有正在上學的兩個女兒,家庭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是種地,全家勤勞節儉。多年來,xx用自我的愛心操持著整個家庭,她通情達理、持家有道、尊敬長輩、團結鄰里,家庭和睦的事廣為鄰里所稱道,她用家庭婦女特有的勤勞、善良、純朴,用她全身心地愛讓這個家庭始終持續著一種祥和的氣氛。為老人帶給了一個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生活氛圍。在鄰居眼中是一位隨和的好鄰里,在丈夫面前是一位體貼的好妻子,在婆婆眼中更是一位體貼孝順的好媳婦,在她的孩子面前是一位慈愛的好媽媽。

一、互敬、互助、互愛,家庭和睦

與丈夫結婚十幾年來,一向沒有與祖母、婆婆分家,與她們一齊吃住,人們常說:婆婆和媳婦的關系不好處,就像鍋和勺,沒有不叮叮當當響的,但xx覺得,這個事是兩好才能擱一好,只要真心實意待婆婆,像親閨女一樣,就沒有處不好的婆婆,兒媳學會了婆婆勤儉持家、勤勞致富的優良作風,「娶個兒媳,就是我多了個閨女」這是婆婆對人們說起兒媳時的自豪。祖母年邁,身體也不好,漸漸的脾氣也很暴躁,時常為難她,她也感到委屈,但是想到老人的心中也充滿了苦與痛,她就不那麼委屈了,反而更加的關心老人,陪老人說話,當她出去心中的不悅。xx說:「她給予我的也並非全是痛苦。我的勞動與付出,同樣得到了她的回報。」祖母也十分疼愛這個善良的孫媳婦。

祖母經常生病,需要照顧,她認為祖母年紀大了不容易,人都有老的時候,照顧好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自我義不容辭的職責,因此,她盡全力照顧好兩位老人。每一天,她除了安排好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外,還要妥善安排好兩位老人的起居飲食。平時,兩位老人提出的要求她都盡力給予滿足。老人年事已高,經常生病,葯不離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飯她從來毫無怨言。雖然生活拮據,逢年過節她總不忘給老人買點禮物,天冷了,她每一天早早為老人生好爐子,讓老人從心裡覺得暖烘烘的。提起xx,老人感動得說:這孩子比親閨女還親。一次,婆婆不慎摔倒造成骨折需要伺候,她按時按餐給婆婆喂粥喂飯,替婆婆換衣梳洗,任勞任怨,並時常攙扶老人到室外曬太陽,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就康復了。

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齊,每個人都有自我的生活習慣,每個人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因此,誤會和摩擦總是難免,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不計較。碰上不順心的事,不當場理論,等他們心平氣和後,再問明原因,和他們談心、解他們心中的疙瘩。在家庭生活中,xx對祖母和婆婆的照顧可謂體貼入微。

街坊鄰居提起她們三代人的關系,總是贊不絕口,她總笑著說:「誰家沒有老人?誰沒有老的時候?我只但是是在盡自我的義務,為孩子做榜樣。」兒女們的善解人意讓婆婆也沒有了擔心,孩子們也在這樣和睦的氛圍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xx的女兒們在學習上也年年拿先進,xx不僅僅精心照顧祖母、婆婆,而且與左鄰右舍都友好相處,誰家有事,只要是力所能及,她都會盡量幫忙。

在xx身上我們看到了幾千年來深印在中華兒女心頭的「孝」字。她總說:「我最怕的就是服侍不好老人,怕老人沒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她們雖然不是我的親生祖母和媽媽,但尊老愛老的品德一刻也不能忘!」、「這天孝順父母的人,將來也會得到子女的孝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xx的言傳身教下,她的孩子們也打小明白了要孝順父母的道理,個性孝順,整天圍著曾祖母和奶奶轉,媽媽給她們買了什麼好吃的她們都拿來給曾祖母和奶奶吃,樂得老人們總是笑的合不攏嘴。

二、重視教育,悉心培養孩子成才

為了培養孩子成才,她重視對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由於丈夫平時忙,老人又無力幫忙照看,孩子上學的接送、生活照料、家裡的活計全都是xx一個人承擔。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十分艱辛的事情。xx不僅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她們的獨立生活、學習的潛力。經常鼓勵她們勤奮刻苦學習,同時,還要養成團結同學、禮貌待人的好習慣。xx經常主動與學校老師聯系,了解孩子的成長狀況,孩子的學習成績始終在班裡名列前矛,連年被評為優秀生。

xx的事跡在xx鄉街道村裡傳為佳話,但是xx本人卻說,我做的這些都是我們作為兒女們的職責、作為父母的義務;村裡人提起xx都豎起大拇指說:「xx是當之無愧的敬老愛親的好模範!」

農村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3

xx,男,漢族,1975年3月生,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文憑,現任xx鎮xx村村委會主任。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村幹部,多年來,他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以為民謀利,為民造福,創建和諧社會為己任。在抓xx村工作的同時,把尊老愛幼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教育引導廣大村民增強尊老愛幼意識,著力為老年人安享晚年,小孩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他從2003年擔任xx村村幹部來,十年如一日,始終把xx村當成自己的「家」,把每一位村民當成自己的「親人」,在日常工作中始終堅守自己的崗位,不怕苦,不怕累,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全心全意為全村人服務,受到全村人和社會的廣泛贊揚。他將自己奉獻給306個村民,特別把愛用於溫暖17位留守老人,和留守及特殊兒童。這份與老年人和孤兒特殊的親情,特殊的友情,金錢買不來,全憑他一滴滴汗水苦出來,用自己的真心真意交換來。

xx把老人當作自己的親人,對每位老人都那樣熱情周到,那樣悉心照料。全村有五保戶5人,年世都已較高幾乎都喪失了勞動力,自己沒有兒女只能靠日常的政府救濟,但是遠水解不了近火,隨著時光的變遷,在他們眼裡只有孤獨,等待他們的並不是安享晚年而是風燭殘年,作為xx村的主任xx他把一切都看在眼裡,他用自己的行動去播撒愛的種子,時間停留在20xx年的冬天,那年冬天很冷,通村道路被大雪覆蓋幾乎車輛無法通行,一天晚上xx家的門被推開,來人正是五保戶xx的鄰居xx,面色焦慮、喘著粗氣說他看見xx家房子著火了,他立馬疾跑到xx家沖了進去把xx救了出來,可惜的是大火把xx面部燒傷,過了一會村民趕到把大火撲滅,但是由於火勢太猛把房屋燒毀,救人要緊,xx早已把xx背上跑向鎮上,因為是冬天車輛無法通行,送到醫院時身上已經被汗水侵透,醫生快點救救。

由於送的的及時面部只是輕微的燙傷沒有什麼後遺症,不幸的是xx經過這次大火人被嚇傻了,xx四處打聽,看能否醫治好,但是最後的結論是年齡較大無法治癒,在日後的日子裡xx組織村民對xx家進行房屋搭建,安頓好一切,每天有時間就去看看送去溫暖,送去吃的東西,村民們談論說,雖然xx沒有兒女但是他享受了比兒女還溫馨的照顧,比親兒女還親。

把回憶推向xx年的一天,不要吵了,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哭什麼,有我在我就要阻止你的這種想法。這是xx和xx家的對話,xx家裡比較貧窮,兒子王和平上初中沒幾天家裡就不讓上了,總之是沒錢的緣故,我們實在沒辦法供他上學了家裡只有兩畝薄地,妻子還有病沒有其他收入,苦了孩子了,xx流著眼淚說。再苦再累也不能耽誤孩子的學業,我們苦了一輩子不能讓下一代走我們的路啊,說著xx就離開了,過了一或兒他又回來了他沒走他回家和他哥家去了,借了500元,給拿著吧我只有這么多孩子這學期沒什麼問題,xx雙眼含淚說我不能要你的錢你也不容易,家裡孩子也在上學,還有個老母親身體還不好,說什麼也不要,xx說我雖不富裕但是在困難也不能耽誤孩子,你先拿上吧開玩笑著說等你孩子以後有出息了加倍還我,xx兩眼淚花、雙手顫抖接住500元,說我錯了,我的思想落後,我會好好把這個家支撐起來,一定讓孩子念完書,太感謝你了,你真是我們孩子的再生父母。

xx是個熱心人,他不僅照顧自己的母親婆婆,他還關心村裡的`老人,尤其是五保戶,一直以來擔負照顧村裡老人的重任,他多年來一直幫村裡老人屋裡屋外打掃得乾乾凈凈。晴天給老人洗衣曬被,雨天為老人遮風擋雨,夏天為老人開窗透風,冬天為老人生爐取暖。老人們發生口角也都找他給解決。老人們都非常喜歡他,也都感受到了他對他們的關心和照顧。

我村五保戶xx,現年60多歲,生活不能自理已經多年,生活十分困難。沒有子女的照顧,xx對他們十分關心敬重,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照顧他們。平時給他們送去衣服、麵粉等生活必需品。每年春節給他們包餃子吃。

每年冬天,他和妻子都會早起床幫他劈柴生火,待屋裡暖和後,服侍他起床,幫他穿好衣服,幫他梳理,一切打點妥當後再去做早飯,早飯做好後,xx先把飯盛給他吃,看他吃飽了之後,自己再回家為家人做飯、洗衣服。晚上,他一直到服侍他入睡後才回家休息,每天如此。這位五保老人感動地流過多次眼淚:「這孩子是個好孩子,為我們做了這么多事,我們感動啊!」

他不僅是尊老的模範,還是愛幼的楷模。每年暑寒假期間,也是他最忙的季節,因為他在這期間有了一非常重要的任務。此段時間孩子們都已放假,由於父母親都外出打工,無法正常照顧孩子。xx把這些孩子領到自己家,為他們免費照顧孩子,還教這些孩子一些科學知識,組織孩子們開展健康向上的娛樂活動。這樣他們的父母就能放心的幹活,孩子們也能學到一些知識,免於荒廢學業。

xx的行為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贏得了群眾的口碑,他是傳承中華民族孝老愛幼傳統美德的楷模。從他的行為上,我們看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風尚,從xx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農村婦女的臉上,我們真正讀懂了什麼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最近幾年年輕人都出去務工,家裡都留下老人和孩子,統計xx村全村有留守老人17位,留守兒童15人,他們不是孤獨的在親人不在時,xx有著自己的人生規劃,我既然是村上的一名幹部我就要負起這個責任,就算不是幹部作為人之常情也應該獻出愛心,他每周都要抽出時間走訪這些留守戶,給他們送去關懷,送去需要,記得又一次,一位老人給他說我沒有吃的了,農村人都是把小麥運到鎮上加工成麵粉在拿回家吃,他說不要緊我有車我給你磨去,學生上學都要經過一道河,對於留守上學兒童是個問題,經常下雨就過不了河,但是總會看見xx的身影,是他接送留守兒童的上學,村民說;好像都是他的兒女一樣,他說愛是超越一切的,都是我的子女。

如果人世間有真愛的話,那就是奉獻。不在於奉獻的多少,也不在於價值的大小,而在於你是否用心真正的感受它。

注重樹立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深刻懂得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xx說:「我們應該把別人的老人也當成自己的父母一樣孝敬。」xx身處農村,切身體察農村老年人的現狀,由於相當多的青壯年農民遠離故鄉務工,有的家庭成了「空巢老人」,有的不僅要種莊稼、養畜禽,還要撫育照顧孫輩兒童,一年四季辛苦勞累,尤其是每到傳統的中秋節、重陽節,很多老年人缺少一種親情的關愛,享受不到天倫之樂,心靈上不免產生一些孤獨和寂寞感。

欲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xx十分理解老年人的心情,關注老年人的疾苦,為了能使廣大老年人能在重陽節過得高興快樂,近年來一直堅持把本村的老年人請到他家作客,並請鎮黨委、政府領導到場指導,與老年人共同歡度節日。xx說:「我把他們請來團聚,能使他們笑一笑,送上我對他們的祝福,我要從多方面努力感召社會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每年春節,xx為了表達對附近貧困老黨員和貧困老年人的關愛,不僅要請他們吃團年飯,還要為他們購買豬肉、酒、茶之類的年貨,使廣大農村貧困老人深深感受到在共產黨領導下的當今社會,不僅有黨和政府的關心照顧,而且還有社會上有仁善之心的人帶來的溫暖和關愛。

農村孝老愛親模範事跡材料4

xx,男,漢族,1979年5月生,200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高中文憑,現任xx村村委委員。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是社會的基石,家庭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家庭和諧,既是一種生活目標,更是一種生活境界。恩愛和睦、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灣,是事業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諧社會不能沒有「孝」字,作為一個社會公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最重要特徵所在。若當今社會人人以孝當先,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

一個有責任感的男人,要切實履行好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職責義務,孝敬父母,讓他們安度晚年,呵護妻子,與之白頭到老,精心養育子女,言傳身教,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應當把生活的重心從自我擴展到家庭,多關心、體貼妻子,尊重老人,不斷增強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讓家人在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中享受天倫之樂。xx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與母親相依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孝敬老人的事跡在當地傳為佳話。他的孝心散發著火熱的光芒,感染了周圍的每一個人,讓家庭充滿了溫馨與和睦。村民們每次提起他都是贊不絕口,說他是孝敬老人、關愛家庭、團結鄰里的好楷模。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人對他更加信任,以他為主心骨,不管家裡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願意讓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樂融融的環境中。

xx的房子在滑坡險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會有滑坡發生的可能,裹挾著泥沙的滑坡體時刻威脅著房屋的安全,但迫於經濟困難,他便在天晴時,一個人拿著鐵鍬鏟除淤泥,疏通水道,確保房子安全,讓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時候,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經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因為他擔心自己睡的太死,讓老人受到傷害。

xx年5.12地震發生時,他正在家裡做飯,當感到房子出現劇烈晃動時,他第一時間飛奔進老人的卧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過去後,他回到房子檢查受損情況,在確認安全後,方才鬆了一口氣;盡管大震過去了,但小震卻不斷,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發現有異常,便立刻轉移老人。在震後的一個多月里,他時時刻刻都擔心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隨著災後重建的開展,xx想盡一切辦法籌措資金,克服各種困難蓋起了新房,他讓老人住進了寬敞安全的房間,終於不用再擔心房子的安全了,他心頭的擔子一下輕了不少。

xx不但孝敬老人,還和睦鄰里,不管誰家有個大小事情,他都會主動去幫忙。誰家有了困難無論是經濟,還是家庭糾紛他都主動幫助化解,街坊鄰居誰提起他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贊。

xx婚後,為了肩負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讓給老人和孩子,即使自己生病也捨不得給自己改善,依然把可口的飯菜端給老人並一再囑咐孩子們不準動老人的飯。他做在先、吃在後,收拾完碗筷,顧不得休息,就又抄起農具投入到農忙之中。

30多年來,xx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擺在第一位。一定要讓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說,千難萬難難不過給爹媽一個好臉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視和不耐煩,這種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為這會讓父母很不安心。但這樣的情況在xx家是看不到的,無論遇到什麼難心事,他從不在老人面前表現出來,他面對老人時永遠是一張笑臉。

有一次,老人因突發腦梗塞暈倒,他急忙找人、找車把老人送進醫院。看著病床上痛苦呻吟的老人,xx二話沒說,拿出所有積蓄,東拼西湊了幾千元錢,及時為老人看病。住院期間,xx跑上跑下交錢拿葯,端屎端尿,噓寒問暖,把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半個多月過去了,經過xx的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轉,也能自己走路了,全家人特別高興。

xx常說:「誰都有父母,誰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xx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他經常說:他覺得:孝敬老人,照顧妻子,讓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樂。

這位普通的農民,付出了人世間最寶貴的愛情、親情和真情,他愛老人、愛妻子。他用他那顆善良的心懷溫暖著老人,誰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這樣一些勤勞、善良、純朴的人們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美德,正是他們無怨無悔的奉獻,使多少家庭充滿了溫馨,充滿了幸福。

;

Ⅲ 農村孝老愛親事跡材料

農村孝老愛親事跡材料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是用於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幹部群眾見賢思齊,有所效仿,從而盡心竭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如實記載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的書面材料。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事跡材料而煩惱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農村孝老愛親事跡材料,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村孝老愛親事跡材料1

現年35歲,1996年技校畢業分配到xx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以下簡稱xx集團),現為xx集團本部資產管理公司聚氯乙烯廠的一名普通女工。1997年,她與xx公司員工自由戀愛結婚。作為普通工人,他倆收入微薄,婚房只是一間十三平米的小屋。20xx年7月兒子出生,小家庭沉浸在歡樂中。雖經濟不算寬裕,他們仍在隔壁租好房子,將公婆從農村接來,一家人在一起過著簡單和睦的生活。

天有不測風雲,20xx年3月22日丈夫在重慶萬州不幸因意外摔死,當時兒子還不到兩歲,27歲的嘗到了人生的苦痛、莫測與無奈。亡夫的父母都是普通農民,本養育了一雙兒女,期盼著能享受天倫之樂。但是女兒20xx年因病去逝,老人又將全部的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命運對兩位老人是卻是如此苛刻,唯一的兒子也離他們而去。「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現實,再一次給年歲已高的公婆沉重打擊,公婆相繼病倒。

家裡失去了男人這個頂樑柱,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接踵而至——老的病,小的弱,微薄的工資要養活4口人,困難可想而知!她感覺天都要塌了,無法想像接下來的日子該怎麼辦。她想到了死!想到黃泉路上去追尋那相親相愛的丈夫。但看到一夜白頭的公婆無依無靠,再看看蹣跚學步的兒子天真無邪,幾年來一起生活的相濡以沫,善良的老人早就和她融為血肉相連的親人了,自己真的就能放棄他們嗎?不,不能啊!意識到:自己決不能垮!丈夫不在了,她就是這個家的頂樑柱,她要給兒子一個完整的家,要扛起兩個老人老有所養的擔當,命運既然這樣安排,她只能坦然面對,堅強地挺下去。

擦幹了眼淚的,面對公婆無助的眼神,她一字一句對老人許下承諾:「爸、媽,佰均和姐都走了,從今以後你們就把我當親生女兒來看待,我也會把你們當成自己親生父母一樣孝敬。」看到可愛年幼的孫子,再看看神情堅定的媳婦,兩位老人放下心來。一家人住在一起後,兒媳盡心照顧老人的生活,飯桌上的肉、好吃的菜,盡量給老人和孩子留著。八年來,雖然日子過得非常艱苦,但和睦謙讓的他們,讓孩子享受到了無比的幸福與快樂。

風燭殘年的公公經常生病,送醫院的路上夏天日曬雨淋是常事,冬天遇上寒風凜冽最苦的人還是。20xx年初春的一個夜裡,老人發燒病得不輕,急忙收拾好到醫院需要的物品,背起老人來到樓下,漆黑的周圍沒有計程車的影子,更沒有一個可以幫忙的人。沒有因為難而放棄,背起老人就往醫院趕,靜靜的夜裡只有她呼呼的喘氣聲,伴著她深一腳、淺一腳趕往醫院。等醫生給老人檢查完並打上吊針後,又困又累的鬆了一口氣,趴在老人的床頭櫃上睡著了,等護士給老人輸完液叫醒她時,東方已泛出魚肚白……

為了讓兒子從小樹立孝敬老人的意識,成為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天天讓兒子為卧病在床的公公拿葯端飯,讓孩子和她一起照顧兩位老人,盡可能讓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增強生活的信心。

八年的光陰,為家庭付出了女人最好的青春年華,同事和朋友都希望能有一個男人幫幫她,每次介紹的男友,得知她還要供養前夫多病父母的實際情況後都離開了。現實的殘酷沒能動搖決心,她回憶起以前和丈夫的相濡以沫,想到公婆兒女雙亡的無依無靠,她知道自己不能放棄老人,她毅然選擇了前夫的父母,放棄了重新組建家庭的希望,她要替逝去的愛人盡到贍養雙親的責任,讓愛人在九泉之下瞑目。

孩子一天天長大,需要各種學雜費,公公一直生病,只能靠簡單的葯物維持,生活上再怎麼節約開銷每月仍捉襟見肘,經濟壓力讓喘不過氣來。善良的婆婆為了替她減輕一些生活負擔,偷偷去撿破爛換錢以貼補家用,面對生活的艱難,面對「倔強」的老人,她不得已默認了婆婆的做法。一次婆婆一大早就出門了,到傍晚仍沒回來。下班得知後,不顧天已經下起了大雨,急忙跑去周圍的幾個小區找尋,當她在一個垃圾站低矮的屋檐下看到彎曲著脊背、被雨水濕透了的婆婆,看到婆婆身邊的一筐破爛時,她不禁流淚滿面,深深的自責,死死咬住嘴唇,顫抖著叫了一聲:「媽,讓我來背。」婆婆用慈愛的眼光看著她:「不關事,媽和老漢拖累你了,娃兒,你也辛苦啊」。當背起沉沉的破爛,一手撐起傘,一手扶起年邁的婆婆,冒著大雨往家裡走的時候,天已經黑盡了。

雖然生活艱難,但是卻沒有因為家庭原因影響過工作,十五年來,她勤勤懇懇地干好本職,通過不懈努力,從一名普通包裝操工成長為一名DCS自動控制系統的操作骨幹,多次被分廠評為「操作能手」,她用加倍努力工作來回報社會、公司、領導、同事的幫助和期望。

只是一名普通女工,沒有多少豐功偉績,但是她那種在重重困難和打擊下不自棄的堅強與獨立和對公婆不拋棄的堅守,深深地激勵和感動了周圍的人。她把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真實地融入平凡而又平淡的點滴生活中,她用真心善待人,以摯愛感染人,讓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成為一盞不滅的長明燈,照亮了這個命運多舛的家庭。

農村孝老愛親事跡材料2

施亞仙,女,1963年8月出生,慈溪市宗漢街道曙光小區居民。施亞仙身上有著多重的角色,既是一名體貼入微的妻子,又是一位關懷備至的兒媳婦,更是一個細心孝順的好侄媳婦。盡管生活並不富裕,在丈夫去世後,她毅然擔起了照顧丈夫小伯的生活,為這個與自己毫無血緣關系的孤寡老人排憂解難,照料他穿衣吃飯。施亞仙白天上班,晚上做手工活,寧肯自己少吃些,省下開銷,也要保障老人一日三餐。20xx年春節還特地為老人舉辦九十歲壽宴。

從古至今,「孝道」是中國人傳統的美德。施亞仙對自己極其吝嗇,她從不給自己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但她卻把老人照顧得很周到。老人的家也是打掃得整潔舒適,老人穿戴一直都很乾凈,老人的飯菜天天葷素搭配,生活用品也時不時的添置。她從不在老人物質上的需求節約自己的錢,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給老人最好的東西。平時鄰居總會看見她和老人在家門口曬太陽,安靜的聽老人啰嗦,耐心的陪老人聊天。總會有人問:「你的心眼這么可以那麼好?」「女兒照顧老爹,天經地義。」

施亞仙總對別人提起自己年輕的時候,她說自己公公去的早,婆婆又不太會處理家庭事務,當發生什麼大事解決不了,老人總是趕來幫忙,為她們家解決過不少難題。所以她也常說:「我怎麼可以忘記他對我們的好,現在他老了,也該換我們報答,奉養了,我早就把他當作我自己的爹了。這位侄媳婦的孝心,老人也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也時常覺得自己過意不去,也總是不想給她添麻煩。所以總是對她說:「你少來我這幾趟沒關系,你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施亞仙覺得這就是應該做的事情。然而,這個善良,樂觀的婦女的背後卻有著很多的心酸。她的平常生活本就不富裕,就在去年又帶給她一個巨大的噩耗——丈夫的去世。這使這個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光靠她一個普通婦女的'能力,她獨自撐起一個家,她默默地承受生活的艱難和命運的不幸,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但她沒有在家人面前流露一點愁緒,而是一如既往地以一顆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孝親敬老的愛,盡到了一個兒女應盡的孝道,詮釋了為人子女的全部價值。

在今年春節,她還執意為這位老人舉辦了九十歲壽宴。為了給老年辦一個隆重的壽宴,她平時省吃儉用,除了白天上班,晚上還要在家做手工。壽宴當天,她為老人請來了很多親朋好友,燒了一桌的好菜,還給老年穿上了壽衣,買了一個蛋糕,點了蠟燭,唱了生日歌,當天老人感動得流出了眼淚:「今天我太開心了,你們給我過生日,雖然我沒兒沒女,但你們卻像我的親人一樣照顧我,關懷我,肯定是我前世修來的福氣。」可是她卻笑著對老人說:"這是我心甘情願的,你的長壽,是我們的福氣。"

這位「孝女」聽到別人對她的誇贊,也只是搖手,淡淡地說:「這都是應該的,都是一家人。」從施亞仙的孝行中,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不離不棄、孝敬親人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

農村孝老愛親事跡材料3

人物簡介:

王玉美,女,1973年8月出生,淮北市杜集區朔里鎮沈集村村民。

事跡簡介:

王玉美,一個普通善良的農村婦女。結婚23年,她經歷了旁人沒有經歷過的變故。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下了所有的苦難,不拋棄,不放棄,用愛和堅強撐起一個家。

正文:

意外降臨打破家庭的平靜

1993年,年滿20歲的王玉美嫁給了朔里鎮王檯子村的段載亮。婚後公婆關心,丈夫疼愛,結婚後第二年,王玉美夫妻倆有了第一個孩子,小日子過得平淡而又幸福。「那時候生活雖然不是很富裕,可是我們夫妻倆都年輕,想著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就在王玉美小兩口憧憬著未來的生活時,意外突然來臨。

1996年一天下午,突如其來的一場車禍奪去王玉美大伯哥一家4口中3口人的生命,隨後,王玉美的嫂子另嫁他人,一個幸福的家庭就這么沒了。這一變故也讓王玉美的公公、婆婆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兩位老人的身體很快跨掉。從那時起,王玉美就一直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她像照顧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伺候著公公、婆婆。「我自從嫁到段家後,公公婆婆都對我很好,我這么照顧他們也是應該的。」王玉美的公公因患前列腺癌晚期和腦梗後遺症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所有飲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冬天,為了不使老人吃涼飯,王玉美就用一個小盆倒半盆開水,將飯菜放入盆內溫著,一口一口地喂老人,一喂就是8年。

「我也有孩子,也會有老了的一天,照顧公婆也是給孩子做個榜樣,也想減輕一點丈夫的負擔。」鄰居都說她的公公有福氣,攤上她這么個好兒媳。王玉美公公臨去世時曾說,都是王玉美照顧得好,讓他在世上多活了幾年。

公公去世後,婆婆一時半會緩不過來,王玉美對婆婆的生活起居更加體貼入微。婆婆患有嚴重氣管炎和高血壓,走起路來總是氣喘吁吁,更是醫院的常客。出院後,老人的行動不如以前靈便,為了更好地照顧婆婆,王玉美就讓婆婆和他們夫妻倆同睡一個屋,夜裡只要聽到一點動靜,她就趕緊起來。

禍不單行磨難接踵而來

眼看著3個孩子健康成長,好日子剛有了起色,意外再次打破了這個家庭的平靜,讓王玉美的生活雪上加霜。20xx年的春天,王玉美的丈夫段載亮在修理雞舍時不慎從屋頂摔下來,造成腦出血、腦骨蓋破碎、全身多處骨折。經過搶救,命是保住了,可是段載亮卻一直處於昏迷狀態。「那時候,真是覺得天要塌了,最小的孩子才幾歲,這日子以後怎麼過。」王玉美沒想到生活會讓她經歷這么多的磨難。看到淚流滿面的孩子和焦急的公婆,王玉美強忍著痛苦擦乾眼淚,她在醫院里就告訴自己,「沒有別的路可以走了,就得我自己一個人扛起這個家了。」

接下來,最要緊的就是醫葯費,王玉美只好一家一家去借。「真的很感謝那些親朋好友,在我們家最困難的時候,都伸出了援助之手。」靠著大家的幫助,王玉美順利借到了救命的20多萬元。兩個月後,段載亮睜開了眼睛,王玉美看到了希望,可是醫生的一番話,又讓她跌入了谷底,段載亮雖然睜開了雙眼,卻成了不能說話、不能動的植物人。醫生告訴她,今後,她丈夫還要經過漫長保養和康復治療,至於什麼時候能行走和說話還是個未知數。

「我都沒有了主見,還欠著這么多錢,這日子以後還咋過。」看著原本一米八多的丈夫,如今已是骨瘦如柴的「植物人」,王玉美默默地流下了眼淚,「我當時就想,不能放棄,不然孩子就沒了父親。」王玉美下定決心,好好照顧生病的丈夫,「只有他在,這個家就是完整的。」

也就是從那一年起,孩子們好像突然長大了,開始幫著王玉美分擔家務。為了維持生計,王玉美在地里種上菜,靠著賣菜、做些小生意,艱難地維持這個風雨中搖搖欲墜的家庭。「那幾年,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咬牙堅持過來的,除了掙錢外,我還要照顧公婆,侍候不能動的丈夫,還有三個孩子正在上學,現在想想,我都佩服我自己。」再提起這些的時候,王玉美的臉上只有淡淡的笑容。

苦盡甘來迎接新生活

靠著堅韌的毅力,王玉美領著這個家庭迎來了20xx年的元旦。新年過去沒有幾天,王玉美的三輪摩托車和電瓶車都被偷了,這是家裡僅有的值錢大件。「我當時就絕望了,認為老天一點都不給我活路了。」王玉美就對著床上的丈夫哭訴起來。「我記得當時我跟他說,這日子不能過了,我買瓶農葯,我們一起死了算了。」就在王玉美哭的傷心的時候,來看她的妹妹突然對她大喊;「別哭了,俺哥流眼淚了!」聽到這話,王玉美顧不得擦拭眼淚,就往床頭湊,果然看到段載亮已經淚流滿臉,王玉美一下子撲到他身上嚎啕大哭。

第二天早上,給段載亮擦臉的時候,他突然斷斷續續說了一句話,王玉美一下子就愣住了,「我沒有聽清他說的什麼,反正就是高興,從那時候起,他就能開口講話了,雖然話不多,但是已經能清楚表達他的需要,我已經很滿意了。」一個多月後的一天,王玉美像往常一樣幹活回家,還沒有進門就聽到院子里有聲音,她還以為進了小偷。打開大門,就看到已經在床上躺了快3年的丈夫拄著拖把站在堂屋門口,笑眯眯地看著她。「我當時扔了手裡的東西,一把抱住他,痛痛快快地哭了很久。」王玉美將近1000個日夜的辛苦,終於換來了丈夫的蘇醒。如今,段載亮雖然還有些後遺症,但生活已經能自理。

王玉美81歲的婆婆還健在,跟著王玉美一起生活,雖然丈夫不能乾重活,婆婆還要人照顧,家裡的重擔依然還在她的肩上,但是她每天都開心的生活,因為她看到了希望。

農村孝老愛親事跡材料4

王必盛,男,1941年2月出生,會昌縣總工會退休幹部。20xx年「會昌好人」、「最美會昌人」。

20年來堅持記錄八本「病歷」照顧癱瘓妻子,在當地傳為佳話。20年,他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20年,他記錄妻子病情手寫了8本厚厚的自製病歷。如今,夫妻倆都已步入古稀之年,但依然恩愛如昨。「老王是重情重義大丈夫!」鄰居們如是評價。他,就是會昌縣文武壩鎮今年77歲的王必盛老人。

王必盛夫婦的家在會昌縣文武壩鎮民和路1號。新春伊始,記者走進了這個充滿愛的家。兩位老人的家裡,物品多卻不顯雜亂,被褥整齊地疊放著,桌面收拾的乾乾凈凈。溫暖的陽光下,王必盛老人端著一碗搗碎的蘋果,正給老伴劉桂淑餵食,並時不時地叮囑老伴慢點吃。兩人雖然均已頭發斑白,但是精神很好。輪椅中的劉桂淑臉色紅潤,很難想像已經癱瘓在床20年。

「母親的安好得益於父親幾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大兒子王志平說。王必盛的一天

6:00——12:00「老婆子,該起床了,我先給你測一下血壓,呆一會洗洗臉,好喂你葯。 」2月16日清晨,和往常一樣,王必盛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是查看天氣,給妻子測量血壓,並做好記錄,然後才是幫助妻子漱口洗臉,服降血壓葯和溶栓葯品。為了便於觀察病情變化和身體康復,王必盛從妻子患病就開始記錄病情信息,根據記錄情況來調節服葯。記「病歷」,也自然成為每天的一種雷打不動的習慣。以前記妻子每天身體的變化和反應,後來,詳細記錄起居作息、飲食變化,再後來又增加天氣變化、血壓、服葯時間等信息。20年來,這樣的「病歷」已經記錄了滿滿8本。

吃完早上的葯,王必盛推過靠椅,扶住老伴一步步挪到椅子上坐好,給她全身推拿、按摩等。「每次按摩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活動筋骨,可以加快血液循環。」隨後,王必盛顧不得自己吃飯,先給老伴餵食早餐;飯後吃一根香蕉,打開電視機,讓她看愉快歡樂的節目。等輪到自己吃飯時,經常是上午9點以後了。王必盛告訴記者,伺候妻子喂水喂葯、端屎接尿、擦洗按摩,一步一步扶著妻子下地活動,給她講一些趣事,對著鏡子大笑,保持樂觀的心情,這些工作一天要反復好多次。「要說煩,肯定有,但她是我的妻子,照顧她是我的責任。」王必盛笑著說。12:00——18:00中午吃過飯服過葯後,老伴有一段午休時間,這段時間是王必盛一天中最「悠閑」的時光。王必盛利用這段時間要麼讀書看報,要麼上網了解新聞信息,要麼和每天必到的鄰居老張聊聊天。王志平告訴記者,自從母親生病,父親20年來沒有出過遠門,唯一的一次去贛州,還是到醫院做一個小手術。長期不出外面,讀報上網是他獲取知識、開闊眼界的唯一方式。

據了解,王必盛給老伴按摩的技巧、用鹽清洗水果的方法等,還是從網上學來的。下午4點多,王必盛扶老伴從床上起來,給她全身活動一次,餵食她愛吃的蘋果汁。看天氣晴朗,外面的太陽暖洋洋的,王必盛用輪椅推著老伴出去走走,散散心。

18:00——第二天凌晨吃過晚飯後,王必盛為老伴簡單洗漱,服侍她上洗手間,安頓到床上,然後再給她按摩一次,睡前服葯,再次測量血壓。等忙完這些,時間已經來到晚上11點多。自己躺下後,王必盛將老伴的雙腳,放到自己的懷里焐熱。王必盛說:「她生病後,血液不暢,腳到半夜都是涼的,要先焐熱才行,如果遇到寒冷天氣,我的身體也不熱乎,就要再放個熱水袋。」王必盛睡的並不踏實,每隔一兩個小時要扶老伴起來小解,半夜還要喂喝白開水。事實上,滿打滿算,一天里,王必盛只能睡5個多小時。

王必盛這20年要照顧一個癱瘓的病人,一天兩天或者一年半載也許並不難,但是要照顧這樣一生一世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因為愛情,王必盛做到了。王必盛和妻子劉桂淑是早先的共大同學。在學校時,兩人經人介紹相識、相戀,並於1962年走進結婚禮堂,婚後育有兩子一女。夫妻倆攜手生活了半個多世紀,一直十分恩愛。1996年和1997年,妻子劉桂淑接連兩次出現腦溢血,導致半身癱瘓。前幾年還能勉強行走,但是後來病情加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從此,王必盛便擔負起照顧妻子的責任,迄今已經是20個年頭了。

為了避免妻子長期卧床造成背部潰爛,王必盛每天堅持用熱毛巾為妻子擦拭後背;為了減輕妻子病痛,老王每天忙完就講故事、對著鏡子大笑解悶;為了防止妻子手腳肌肉變形萎縮,老王又自學推拿按摩……隨著年歲的增加,兒女們都擔心父親吃不消,紛紛爭著出錢請人來侍候癱瘓的母親,但是王必盛堅決不答應,執意由自己照顧老伴。「別人來照顧我不放心,她也很難適應。」見老人態度堅決,孩子們也只能順著老人的心意。20年來,在王必盛無微不至地照顧下,妻子劉桂淑甚至沒有生過褥瘡,其病情雖然沒有明顯好轉,但也得到控制。回想過去歲月里照顧妻子的經歷,王必盛淡淡一笑,說:「只要能這樣陪著她,只要她樂觀地活著,我就覺得很幸福!」

;

Ⅳ 關於孝敬老人的故事30字

1、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琯,字從律,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

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2、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

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3、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4、哭竹生筍

孟宗(?—271),字恭武,三國時吳國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5、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

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Ⅳ 孝敬老人最美家庭事跡材料

孝敬老人最美家庭事跡材料(精選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跡吧,事跡可以起到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跡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孝敬老人最美家庭事跡材料(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孝敬老人最美家庭事跡材料1

俗話說:忠厚傳家遠,家和萬事興。在花石峽鎮吉日邁村,提起村民卓青一家,那是人人羨慕的幸福之家,全家共6口人,上有兩位老人,還有一雙兒女,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受到全村人的一致好評。

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積極擁護和遵守村規民約。卓青一家一直積極執行村委會有關規定,參加村委會組織的各項活動,配合村委會完成村裡的各項工作目標。在村硬化道路期間,因工作需要需佔用其部分土地,全家人二話不說,主動配合工作人員,完成清理整治工作,犧牲小我,顧全大局,起到良好的模範帶頭作用,使村委會硬化道路工作順利完成;卓青一家堅決抵制賭博、打架斗毆、聚眾鬧事等行為,勇於同歪風邪氣做斗爭,宣傳積極向上的良好的社會風氣。

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卓青還努力做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協調好家庭事務,使整個家庭和諧融洽,和睦相處。他把空餘時間都留給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他心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身為一家之主,他以寬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員,做到「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懷」。作為兒子,他尊敬老人,關心老人,孝順老人。在忙碌的工作過程中他仍然堅持抽空陪伴他人,是出了名的孝子;作為丈夫,他愛護妻子,與妻子相互關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從不為小事爭吵;作為父親,他以身作則,注重對兒女的教育,培養孩子節儉、謙遜、自強的良好品質,教育他們獨立自主、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積極幫助、團結鄰里。不管誰家有困難,卓青一家人總是伸出援助之手。2017年3月份的一天,村民羅保因車禍死亡,其上有老,下有小,一下子失去了家裡的頂樑柱,使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情況後,卓青一家人立即趕去幫忙解決問題,安慰老人孩子,送去錢物,這種做法得到了全村群眾的一致認可。不只是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卓青一家人不管走到哪兒,都能和群眾打成一片,受到群眾的好評。

牽手相伴幾十個春夏秋冬,卓青夫妻倆相濡以沫、風雨同舟,一同克服了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夫妻倆從沒因生活瑣事紅過臉、吵過嘴,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善良和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卓青一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文明和諧家庭的深刻內涵。

孝敬老人最美家庭事跡材料2

鼎山街道高牙村打石崗經濟合作社張澤雲、吳發芳家庭,雖然普通,但堪稱最美家庭。這是一個擁有著一個幸福的五口之家,夫妻倆、兩位老婆婆,一個女兒。她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朴實和寬容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享受著最舒心的生活。數十年來,夫妻倆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一家人勤勞善良,樂於助人,女兒懂事好學,受到了鄉鄰們的一致稱贊和好評。

互敬互愛是家庭幸福的基礎,也是家庭美麗幸福的源泉。婚後幾十年來,夫妻倆在生產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孝敬老人,照顧女兒;如今,夫妻倆都六十多歲了,不但要照顧年近九十的婆婆,還把一百多歲娘家老媽媽接到自家照顧。端飯遞水,洗臉抹汗,噓寒問暖,盡責盡孝,無微不至。每當看到兩位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臉,夫妻倆如同吃了蜜糖一樣的甜。每逢農忙時,挖地種菜,為花椒修枝剪葉、施肥澆水,夫妻倆往往從凌晨三四點就要出門,除了回家照顧老人,一忙就忙到中午,雖然勞累但因為擁有一個溫暖而幸福的家庭讓他們倍感欣慰。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樂,夫妻倆付出什麼都在所不惜,心甘情願。

說起女兒張利,是吳安芳和丈夫最大的驕傲。女兒從小就非常聽話懂事,平時在家,掃地、做飯等家務都幫忙分擔,若是碰上農忙的時候,更是會主動地去幫忙。吳安芳經常說:「自己再苦再累不算什麼,只要孩子們有出息,自己就心滿意足了」。雖然家庭生活並不富裕,但在這對農村夫婦的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為了供孩子讀書,夫妻倆一門心思扎進莊稼地,為的就是莊稼收成能好點,多賺點兒錢,供孩子們讀書。同時夫妻倆也很注重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教育,他們以身作則,孝敬老人,鄰里和睦,為的就是給孩子做好榜樣,使她能成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在他們心中,孩子才是他們的希望,自己苦點累點都沒關系,只要孩子有出息,他們這心裡才踏實,日子才更有盼頭兒。女兒也在他們的關愛和呵護下茁壯成長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夫婦倆的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女兒張利幾年前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現留學美國。雖然女兒在家的時間少了,但是在外的她總是常打電話回來關心兩位婆婆的健康,提醒自己的父母注意身體,每當節假日回家時總帶些好吃好用的禮物回來孝敬他們。看到孩子如此孝順,夫妻倆心裡總是美滋滋的。鄉鄰們有時會問起他們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吳安芳覺得言傳身教,做好行動表率非常重要,與其說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認認真真做一件。他們任勞任怨、勤儉持家、肯於吃苦以及尊老愛幼,給孩子做了個好榜樣。

幸福美滿家庭的建立離不開和鄉鄰們的和睦相處。在對待鄰里關繫上,他們全家人都一直堅持著「鄰里關系親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鄰居家只要誰有了困難,他們知道的,就一定會伸出友愛之手,主動去幫助大家,為大家排憂解難,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張澤雲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相識是一種緣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則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所以夫妻倆經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自己與家人,而他們的努力也讓他們收獲了幸福和溫暖。夫妻倆用孝心,愛心、真心演繹了小家庭最溫馨的幸福,詮釋了平凡的偉大,朴實的珍貴,幸福的最真實內涵。

孝敬老人最美家庭事跡材料3

楊勇,男,漢族,1982年7月生。2008年1月參加工作,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城區中隊負責。參加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暗暗告訴自己要做一名優秀的人民警察,一年來,他用的實際行動實現了自己入警時的誓言。

一、盡職盡責,使永善城區交通擁堵現象得到緩解

楊勇同志紮根基層、無私奉獻、忠實履行職責,擔任城區中隊負責人以來,他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堅持站好每一班崗。工作兢兢業業,成為了其他同志學習的楷模。

永善縣城街道由於歷史原因,街道非常狹窄,加之溪洛渡水電站的修建,大量的車流、人流湧入永善,永善縣城交通擁堵現象極端嚴重。在這樣的條件下,楊勇同志始終以糾正違法、違章、疏通交通,以全力保障城區道路交通的安全、暢通為已任,在認真調查的基礎上,採取了在城區重點路段、時段定人、定責的辦法,帶著戰友們時時守候在交通易堵的路口,使城區交通擁堵現象短時間內得到緩解,城區交通管理上了一個新台階,得到了縣委政府和縣公安局的肯定。

2017年1月,正逢春運要啟動時,永善城區進行部分街道維修,本來狹窄的街道只可用原來一半的寬度行車,一分鍾沒有交警指揮,兩邊的車輛就會堵上一長串,楊勇同志帶著城區中隊的兄弟姐妹們,日夜守候在公路維修段上,任憑寒風凜冽,白手套總是在空中揮舞,一天下來,個個白帽子變成了黑帽子,警服變成了黃色,徽章也被灰塵淹沒了,但是交警的形象在人民的心目中確沒有退色,反而更加輝煌閃亮了。

二、全力以赴,組織開展各種專項行動。

為達到「降事故、保平安」的目的,楊勇同志按照大隊的'安排,認真組織城區中隊開展無牌無證、涉酒駕車、高速飈車等各種專項行動。

特別是對永善振興大街夜晚高速飈車現象嚴重的情況,楊勇同志認真思考,在城區中隊集思廣益,制定方案。夜晚,當人們進入夢鄉,正在酣睡時,警燈還在正在振興大街不停的閃亮,楊勇和戰友們正在開展高速行車專項整治行動。通過10餘晚上了連續作戰,共扣留二輪摩托車20餘輛,警告教育10餘人,高速行車違法者終於被懾服了,現在的振興大街,夜晚燈火輝煌,交通井然有序,處於一片祥和之中。

春運快到了,為凈化交通環境,楊勇又組織開展了酒後駕車、無牌無證、疲勞駕駛等專項行動,為春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心懷關愛、誠心宣傳。

預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就必須提高駕駛員的交通安全意識,提高交通參與者交通安全意識是預防交通事故的根本方法,只有提高安全意識,才能有效地預防交通事故。楊勇雖然參加工作時間不久,但這些道理他確非常明白,因而他在帶領民警巡邏時,加強駕駛人交通安全宣傳工作,在糾正違章時,不忘宣傳提示駕駛員尊章守法,為了自己也為了別人,否則害人害已,做到糾正一次違法,送你一片關愛。在路面執勤中不忘給駕駛員們送上一句溫馨的祝福和問候。

參加工作以來,他本著全心全意為人服務的宗旨,定期帶領戰友開展「五進」工作。開展交通法規宣傳教育活動,使自己所承包的車輛及駕駛人和廣大群眾受到教育,同時做好車輛及駕駛人台賬建立工作,到目前為止,進學校講課10餘次,播放交通事故教育警示片10餘場次,發放材料2000餘份,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人們的安全行車意識明顯提高,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四、滿腔熱血搞春運,無怨無悔為人民

2017年春運啟動後,大量的車流,人流,物流蜂擁而至,給交通管理的工作帶來了空前的壓力和挑戰,社會各界倍加關注,滯後的交通基礎設施給交通管理工作帶來極大難度,在這種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楊勇同志帶領中隊同志放棄周末節假日的休息時間,不停地奔走在縣城的各個街道路口和城邊的雙鳳公路,任憑雪花怎樣飄舞,寒風怎樣吹刮,他們毅然站立在交通路口,向來往的車輛招手,向返家的旅客致意,為困難的車輛施援。我想在旅客們的旅途中什麼都可以忘記,唯一忘不了的是風雪中由我們的交警築成的這一道風景線。

大年三十,當人們沉浸在煙花爆竹聲中,享受著與親人團聚的幸福與喜慶時,他卻丟下已身懷六甲的妻子一個人在家,自己在寒風中守衛著自己的崗位,她對自己的妻子說:「交通安全是我的使命,只有交通安全、暢通,我的心裡才可能舒暢。」在他看來,人民群眾的安全高於一切。

交通管理工作其實很平凡,每時每刻都面對人、車、路的交通參與者,但在平凡的工作中,楊勇同志憑著滿腔的熱情和無怨無悔的付出,在短短的時間里樹造了交警在人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業績,他說在今後的工 作中,他將以更加謙虛謹慎的工作態度,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更加務實的創業精神去體現交通警察的無私與奉獻,努力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做出自己更大的貢獻,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孝敬老人最美家庭事跡材料4

我叫王緒銘,家住衛南社區如意城市花園,是一名普通的農民,擁有著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愛人和我,還有一個上大學的兒子。我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跡,但我們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朴實和寬容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享受著最舒心的生活。二十多年來,我和愛人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愛人教書育人,愛崗敬業,兒子熱情上進,勤奮好學,受到了同事(學)們的一致稱贊和好評。

為響應黨的號召開發大西北,建設大西北,我常年在新疆打工,戰天斗地為新疆修建出了條條寬敞明亮的大道。我從小愛好唱歌,所以經常積極參加各種文化娛樂活動,義務為群眾演出,歌唱祖國,歌唱黨,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正能量。今年我報名參加了濮陽市首屆農民春晚,身為一個農民,能在舞台上為全市農民朋友奉獻節目,我倍感榮幸和自豪。

我的愛人是一位中學老師,工作上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用她嫻熟的教學技術及高度的責任感,為祖國培養了一批批的建設人才。她工作成績優秀,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廣大師生及學生家長的一致認可,多次被評為鄉級、縣級優秀教師,還獲得"濮陽市文明教師"的光榮稱號,2007年還被鄉政府推選為縣人大代表,現已連任兩屆了。

她在學校是好領導、好教師,在村裡也是被親戚鄰居公認的好媳婦、好女兒。因為我常年工作在遙遠的新疆,一走就是八九個月,無法照顧父母的生活,更無法輔導孩子的功課,自然這些事情都落在了愛人一個人身上。每逢星期天,愛人就會帶著孩子去我們雙方的父母家裡,買些吃的、用的陪父母吃頓飯,說說話,洗頭洗腳剪指甲。同時為解父母思兒之苦,每次回到我家,她都會主動撥通我的電話,讓我和父母說說話,雖然大半年我都不在家,但是經常和父母通通電話,聽聽父母的聲音,知道了他們的情況,我感到心裡很輕松,很滿足。這兩年父母因病相繼離世,給我留下了很大的悲痛和遺憾。"子欲養而親不待"是最大的悲哀。大街上每每看到一雙年邁的老人互相攙扶著行走時,我總會駐足相望,心生感動,心想要是我的父母也健在該多好。

照顧孩子的生活,關注孩子的成長更是不容易的事情。衣食住行,學習健康哪一樣不得付出很大的精力呀,尤其是當孩子頭疼腦熱有個災、生個病的時候,我更能想像得出愛人的艱辛,何況她還要工作。但是她家庭事業兩不誤,把我們的孩子教育得很優秀,乖巧可愛,懂事知禮,上學期間年年都是三好學生。去年孩子參加高考,考入了平頂山學院法學系,剛進大學他就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表現出色,現在已是學生會幹部。

多年來,我能在外地安心打工,得益於愛人的默默付出,得益於孩子的乖巧懂事。為此我心存感激和愧疚,所以一回到家裡,我就會爭著干這做那,以彌補自己多年不在家的虧欠。

我們的家庭親情如此,我們的生活更是簡單朴實,苦中有樂。結婚之初,我們倆工資很低,當時我是代課教師,每月工資只有50快錢,愛人是公職教師,每月工資也只有一百多塊錢,我們雙方家庭又都沒有什麼收入,生活壓力很大,日子過得緊緊巴巴,說實在的我們是自由戀愛,結婚時她一分錢的彩禮沒要,反倒用她結婚前積攢的工資還清了我們因結婚辦酒席及蓋房子欠下的債務。但是愛人從不抱怨什麼,省吃儉用,勤勞持家。孩子四歲多時為增加家庭收入,改善家庭條件,我辭掉了代教工作,出外開始打工,轉眼已是十五、六年了。現在隨著國家政策的越來越好,我們家的收入也越來越高,我們家的生活自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6年我們在這里購買了房子,在濮陽市我們終於有了一席之地,面積雖然不太大,但是一個農民工入住到了濮陽市,我們感到很滿足,因為這是我們全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所以也倍感珍惜。如今的我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相信我們的生活會更加幸福美好,因為我們一家人相親相愛,攜手向前。

有人說,愛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間,那麼這種愛是小愛,如果把這種愛,這份情延伸到親朋鄰里以及陌生人身上,那麼成就的就是一種大愛。所以我們一家人一直樂於關心幫助鄰里朋友和兄弟姐妹,只要大家有什麼需要幫忙的,我們一定會二話不說,盡最大努力給予幫助,出錢出力,在所不惜。 除了關心鄰里朋友,我們一家還能夠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對社會上的貧困家庭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我們深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十分重視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學習習慣的培養,教育孩子要樂善好施,熱心助人。孩子很少買零食吃,每年自己積攢的零花錢基本上全都是通過學校捐給了慈善機關。見到街上乞討的老人、殘疾人或小孩,我們經常會讓兒子拿些零錢給他們。不僅如此,我們還非常注重搞好個人,家庭和公共場所的衛生及綠化工作。孩子在很小時,我們就注重樹立他的環保意識。在我們一家出去郊遊時,兒子總會將垃圾收拾整理好後,扔進垃圾箱。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帶頭遵守和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各個方面都要做孩子的表率,為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春節期間是我們家最幸福的時光,因為我們一家三口都放假回到了家裡,全家終於得到了團圓。可以一起聊天,一快購物。最愜意的事情莫過於晚飯後一家三口一起出去散步。生命在於運動,"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每天晚飯後,我們一家人都會出去鍛煉,我唱著歌,兒子給我打著節拍,愛人永遠是我忠實的聽眾,我們漫步在燈火通明的大道上,一路歡歌一路情,神清氣爽,其樂融融。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我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理解信任、互敬互愛"。相識是一種緣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則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我經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家人與自己,我的努力讓我收獲了幸福和快樂。只有我們每個家庭幸福了,生活和諧了,我們的社會和祖國才會更加繁榮昌盛。

我驕傲,我幸福,因為我有一個和美的家庭!

孝敬老人最美家庭事跡材料5

在三門峽,有一個愛心之家,一家三口都是優秀志願者,夫妻倆曾一同登上「中國好人榜」。

她就是三門峽愛心之家志願者協會會長孫梅麗和丈夫王世舉,女兒王怡楠。幾年來孫梅麗和丈夫累計到市社會兒童福利院、市老年服務中心以及敬老院做義工近3500小時,無償撫養和資助10餘名孤殘兒童,個人捐款捐物15萬余元。

孫梅麗與福利院結緣可以追溯到小時候,做教師的母親經常去福利院幫忙,孫梅麗自然就和院里的孩子成了玩伴,有時還幫母親拆縫被子等。成家立業後,她去得少了,但一直沒中斷過。2006年,幾個經常在福利院碰面的愛心人士開始商議建個qq群什麼的,便於大家聯系,於是,他們給這個「家庭」起名叫「愛心之家」。孫梅麗自然就成了這個大家庭的頭兒。在愛心之家的活動中,常能看到一個高大帥氣的男士和孫梅麗不離左右,那就是她的丈夫王世舉。王世舉在煙草部門上班,孫梅麗張羅公益活動,多是他寫策劃文案,有時為了一個活動,熬夜到凌晨是常有的事。

就這樣,福利院成了孫梅麗和愛心之家隊員的基地。每個星期天,孫梅麗和丈夫都會帶領志願者們到福利院做義工,給孩子們洗澡、喂飯,做康復訓練及游戲等,福利院的孩子們都親切的稱她為「媽媽」。 孫梅麗還積極組織志願者為福利院捐贈蚊帳、尿不濕、床單、被套、食品等,連續七年「一對一」給福利院的孩子們購買過年的新棉衣、棉鞋。每年大年初一他們都是到福利院和孩子們一起過年。

孫梅麗還有針對性的對一些孤殘兒童進行重點撫養幫扶。福利院的孤兒黨博濤脊膜膨出,做手術後走路不穩,為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生活環境,2010年6 月,孫梅麗和丈夫把孩子接到家將近兩年,視同己出,精心撫養,孩子一直給喊他們爸爸媽媽,直至2012年3月被一對美國夫妻收養。現在那對美國夫妻和孫梅麗家庭成了跨國親戚。福利院的孩子黨金銀下肢癱瘓,為了讓他將來能自立,她讓黨金銀到自己開的手機店裡免費學習維修技術,現在黨金銀已獨立開辦了手機維修業務,月收入2000餘元。為了讓3個智力正常的殘疾青年能融入社會,孫梅麗和她的丈夫帶頭捐款,並組織志願者們上街義賣玫瑰花,籌集資金7500元,為他們每人購買了一輛電動三輪車。

用真情救助孤兒。2010年6月,孫梅麗在電視台看到陝縣東凡鄉崔家村有一對夫婦因沼氣中毒雙雙身亡,留下兩個女兒由姥爺撫養,大女兒崔劉紅14歲,小的崔安心,才1歲半。第二天,她和愛人及朋友就帶著食品及文具等來到了孩子的姥爺家,看著這可憐的一家老小,她決定資助兩個孩子。當年9月,她將崔劉紅從東凡初中轉到了陝縣一中上學。三年多,她和愛人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崔劉紅的生活,包攬了她的一切費用。去年,崔劉紅中招以556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陝縣重點高中。

幫扶重病患者。2010年9月,孫梅麗和志願者們為患尿毒症患者孔翠翠捐贈3000多元;2012年7月,她組織志願者,在一個星期內為患尿毒症孤兒胥燕燕捐款2萬余元;2012年9月,她走進陝縣張卞鄉從小被燙傷的孩子荊少輝家,團隊隊員為荊少輝捐款3000元;2013年2月,他們為患腎母細胞瘤的留守兒童王秋燕發起救助活動,20多天共籌集善款14萬余元;2013年3月愛心之家和三門峽市婦聯聯合,為盧氏患重病女孩於佳靜進行義賣,籌集治療費 7274元;2013年4月,他們為雅安災區義賣4292元,全部捐給災區受災學生;2013年8月,他們為患白血病的王佳楠和患嚴重癲癇病的駱佳妮義賣 15371元……

為擴大愛心之家影響,幫助更多的人,他們設立了十個社區志願者服務站。他們組織志願者「五對一」對社區的孤寡老人進行上門服務,開展廣泛的貧困家庭扶持,從物資提供、日常幫助到免費家教等各方面開展。2012年6月,他們為會興農民工子弟學校的6個困難家庭,各捐助500元,計3000元;同年8月底至9月初,他們組織捐款3萬余元,資助陝縣十個家庭貧困大學生上學;同年10月,愛心之家協會隊員家中遇到困難,她組織隊員一天捐款1。2萬元給予幫助;愛心之家連續兩年拿出5000元,為三門峽職業技術學校的「自強之星」頒發獎學金;同年11月,孫梅麗組織隊員為盧氏山區貧困孩子捐贈棉衣、棉鞋,米、面、油等,捐款3000餘元。2013年由三門峽文明辦主辦,愛心之家承辦的「我的父親母親——黃手環愛心在行動」活動在三門峽地區全面展開,為各社區及農村老人免費提供黃手環,為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們提供有效幫助。

他們的愛心之家還連續幾年和市婦聯聯合,組織全市中、小學生在湖濱廣場舉行「關愛孤殘、留守兒童愛心義賣」活動,參與學生3826人,家長4325 人,共義賣善款24592元,評出「愛心小天使」425名,讓孩子們在義賣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愛心教育。他們還組織盧氏山區的41名留守兒童到三門峽參加為期兩天的愛心手拉手家庭生活體驗活動,讓山區的留守兒童走出大山,感受城市生活,幫助孩子們實現心中的夢想。

他們還走進貧困山區多次開展助學活動。2012年六一兒童節,孫梅麗帶領協會隊員為三門峽會興農民工子弟學校捐贈500餘冊圖書,為80名學生每人捐贈一件新衣服;2012年9月,孫梅麗帶領愛心之家聯合市區東風小學,為盧氏山區的小學募集圖書2700餘冊,在盧氏建12個愛心書屋,花費2萬余元,給山區的孩子們購買了學慣用具,並為孩子們捐贈了價值5萬余元的過冬棉衣。他們還計劃在盧氏山區小學逐步建立「愛心圖書屋」,為山區孩子有書讀,讀好書。

愛心之家還聯合三門峽市中心血站成立三門峽市無償獻血志願者服務隊,整合三門峽地區的無償獻血及骨髓捐贈志願者的資源,給獻血志願者搭建一個公益平台,孫梅麗和她的隊員累計獻血108500 毫升。

孫梅麗帶領隊員,還發起「愛心6+1溫暖包」溫暖冬天活動,先後做了27場大型寒冬送溫暖活動,為盧氏馬耳岩、楊庄、新坪、雙槐樹,下柳村、南窯、百花口、輾道小學、陝縣聾兒語言培訓學校、三門峽農民工子弟學校以及三門峽高廟鄉特困家庭、各社區孤寡老人,福利院的孩子,總計送出價值30餘元的1500 余套「愛心6+1溫暖包」。

七年來,孫梅麗和丈夫帶領隊員們累計做志願公益活動7。8萬小時,行程23。8萬公里,累計捐款捐物110餘萬元,幫扶救助困難弱勢群體涉及2186 人。他們的愛心之家多次被省、市媒體報道,所做活動多次被推薦到中國文明網,先後被省志願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評為「第三屆河南志願服務優秀組織」,被省文明委評為「河南省優秀志願服務活動品牌」。

孫梅麗的家庭更是一個文明、和諧之家:2012年孫梅麗被河南省慈善總會評為優秀慈善志願者,被市婦聯評為三門峽市優秀巾幗志願者,被市婦聯評為「身邊的好母親」。她還是團中央第139期身影榜樣人物在線訪談欄目嘉賓;王世舉先後被評為三門峽煙草行業道德模範、三門峽市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三門峽市第五屆「道德模範」、河南省志願服務優秀個人、2013年河南好人榜年度上榜人物、河南省煙草系統首屆感動行業十大人物,2013年5月,王世舉和孫梅麗夫婦一同登上「中國好人榜」,一時傳為佳話;女兒王怡楠從初二開始,周末就和父母一起到福利院、老人院做志願者,上大學後,就參加學校的各種志願者團隊,2011年榮獲愛心之家優秀志願者獎,2013年又獲得了團省委頒發的「傑出青年志願者」稱號。

;

Ⅵ 孝老愛親主要事跡簡介

孝老愛親主要事跡簡介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源於心,"愛"生於情。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家庭美滿幸福、社會發展進步的基石。下面是我精心收集的孝老愛親主要事跡簡介,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孝老愛親主要事跡簡介【1】

在孫村鄉新建村,有一個和睦、溫馨、幸福的家庭。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但卻處處體現出了孝老愛親的中華傳統美德,因為他們家有一個孝順的好兒媳――孫三華。

孫三華的丈夫韋培琦是一名手藝工,常年在外,工作辛苦,身為一家之主的他以寬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員,作為兒子,他孝敬父母,作為丈夫,他愛護妻子,作為父親,他以身作則,注重對女兒的教育。

孫三華一直站在丈夫的身後,扮演著賢內助的角色,丈夫常年在外工作忙,照顧公婆的重任落在她身上。婆婆自2008年5月因高燒引起半身不遂,說話口吃、手腳僵硬,吃飯、穿衣、梳頭、起床這些最簡單的事都不能自理。於是,她開始擔負起了給婆婆喂飯、喂水,洗臉、穿衣等繁瑣的護理工作。無論是日復一日的端湯送水、洗臉洗腳、揉肩捶背,還是每周一次的洗頭洗澡、擦身換衣等,她都從未落下過一次,也從未說過一句怨言。看著婆婆表達不準確,生活無法自理,難過又痛苦的樣子,孫三華心疼極了。她不辭辛苦,四處奔波,尋醫問葯,只要對婆婆病情有療效的葯,不管多貴,她都省吃儉用買來給婆婆服用。四年來,她盡心盡力照顧婆婆,不讓婆婆受絲毫委屈。她的孝順、賢惠得到鄰里鄉親的一致稱贊。

孫三華在生活中熱心、善良,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經常幫助鄰居解決家庭中困難,樂於為鄰里辦實事,辦好事。積極參與村裡的各項活動 ,配合村裡開展相關工作,熱心參加公益事業。在自己平凡的位置上,盡職盡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孝老愛親的精神,為和諧社會的創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孝老愛親主要事跡簡介【2】

我叫×××,家住××鎮水泥預制廠,在××一中工作,上有八十多歲的奶奶和五十多歲的父母,全家總共有八口人,孝老愛親先進事跡。多年以來,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鄰里團結,遵紀守法等方面做了一點應該做的事情,下面就幾個方面作以下匯報: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潘柯是XX年初結婚,至今已有四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個院、同吃一鍋飯.我門是這樣想的:父母歲數都大了,他門一輩子經歷的苦難不可勝數,可想而知。隨著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了勃勃生機,我門的日子是越過越好、越來越紅火,但我門絕不能因為生活好了而忘記生我、養我的父母,是他門給了我生命,撫養我門成人,是他門帶我步入社會,教我怎樣作人,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碼的標准,人人都要有一顆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門的良知不但僅埋再心裡,更重要的'是落實再行動上,精心贍養我門的父母與奶奶。奶奶從年青時身體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幾次院,爸爸工作忙,每當這個時候,都是我第一個帶奶奶去醫院,盡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堅持到奶奶病情穩定、痊癒後才離開病房。今年夏季的一個傍晚,天上的雨嘩嘩的下個不停,突然聽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來呀,咱奶病了"我立即趕到奶奶的房間,看到奶奶吃力地低這頭,嘔吐不止.我沒有再多想,立馬撐起雨傘,找車把她送到了醫院,樓上樓下拿葯、輸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點多鍾,直到奶奶病情穩定下來,這才喘了一口氣,事跡材料《孝老愛親先進事跡》。常言道:"順者為孝",老人上了歲數,話多嘮叨是經常的,每當這個時候,我都和妻子、女兒講,不能和老人計較小節,尊敬老人是我門的傳統美德.雖然有些話年輕人不愛聽,但絕無惡意,我門要耐心聽,等聽完再作解釋,這樣就會化解某些誤會.所以結婚幾年來,一家人關系一直很融洽,從沒紅過臉、吵過架.好心就有好報,我門對父母、奶奶的精心照料,同時也換取了她們對我門兒孫的疼愛,每當工作都忙的時候,父母總是能給我門燒好開水、作好飯菜,奶奶還能照顧好小孩子,使我門安心工作.

二、兄弟團結、妯娌和睦

我們堂兄弟六個,雖然都已分家過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門是分家不分心,每當家庭有事或困難的時候,總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決困難的辦法,特別是對待老人的問題上,我門都是爭先恐後地孝敬她們。比如:每當奶奶住院交葯費的時候,我們兄弟六人都是爭這去交錢,爭著在醫院照奶奶。我們之間相互謙讓、相互體諒,從不為雞毛蒜皮的事計較,都本著以和為貴的態度對待對方,每年孝敬父母贍養費都是多給。您敬我一尺、我敬您一丈,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兄弟之間、妯娌之間從不因一些鎖碎的小事而破壞家庭和睦.有些兄弟之間、妯娌之間鬧矛盾都是小事引起,他門之間的問題得不到解決,什麼也沒得到,到是受到了別人的指責,是背著不忠不孝的罵名,最終走上法庭.我門要本這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的態度,本這吃虧是福的心態.這樣才能處理好他門兄弟之間、我門妯娌之間的關系."這些年來,正是她門的高風亮節,大仁大義的作法,使我門這個大家庭和睦幸福,讓四鄰羨慕,並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稱贊。

三、鄰里關系

我的家住再一個不太大的院子里,周圍有零幾戶人家,這些年來,我門家從未和鄰里產生矛盾,大家都本這和平共處相互尊重的原則,一家有難、多家支援,把鄰里關系處理的很不錯,我門有一個鄰居是從外地搬來的,家境較為貧寒,他的兒子經人介紹毫不容易找了個對象,但家裡窮的連見面禮都拿不出來,最後還是我給了他二千錢才應付過去,後來結婚,照舊拿不出錢辦喜事,為成就這對青年的婚事,我再一次毫不猶豫的拿出二千元錢來,幫他門辦了婚事,使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感動得他門的老母親逢人就講、見人就誇,講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

Ⅶ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精選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用到過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以先進對象的先進事跡為主要內容,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想擬事跡材料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1

陳世鵬是濮陽實驗小學的學生,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在一個普通而又特別幸福的三口之家,他從小就體會著爸爸、媽媽一邊上班、一邊照看他的不容易,懂得了父母養育他的艱辛;看著爸爸、媽媽勤儉持家,家裡日子越來越好的變化,陳世鵬也深受感染,學會分擔家務,不挑吃穿,不亂花錢,不給父母增加負擔。不知不覺中,他成了一個善良、孝順、懂事的好孩子。他學習認真,成績優秀,懂得感恩父 母和老師,懂得尊老愛幼,經常因為做了好事、幫了別人而發自內心的高興和快樂。

在老師和家長的教育下,他在學校是一個認真學習、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學生。課前他能認真收集資料做好預習工作,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後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能抽出時間認真閱讀一些有益的課外書。不管何時,他見到老師總能熱情禮貌的打招呼。平時與同學團結友愛,熱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學校組織的獻愛心活動,他都踴躍參加。因她的出色表現,每個學期都被評為「三好學生」。

陳世鵬從小就很會孝順大人,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感人故事,卻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表現出來。在生活中,他也很懂禮貌講孝心,每次出門,進家門,總是和家人打招呼,回到家裡後,能主動給大人開門、倒茶、拿鞋,幫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當客人到家時,大膽、主動地與客人打招呼,和兄弟姐妹友好相處;經常把學校發生的趣事和大人說說,遇到困難時也能主動和家人交流,尋求幫助。在小區里見到老人總是爺爺、奶奶地叫個不停。

如果家裡遇到為難的事,家長講給她聽以後,他也會一起出主意想辦法,負起自己對家庭的責任。他會從細小的事情入手,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表達自己對她們的關心和熱愛,有時是一句輕聲的問候,一個細微的動作,或者是一句真誠的「謝謝」。在今年的「三八」婦女節那天,早上他主動給媽媽煎雞蛋,在學校里有時間就給媽媽精心准備節日禮物。為了給媽媽准備這份節日禮物,他花了很多心思,四處搜集材料,在放學時完成了一幅精美的畫,並在這幅畫上寫上了給媽媽的祝福。回家後她將這份特殊禮物送給了媽媽,大聲地對媽媽說:「媽媽您辛苦了,今天是您的節日,我祝福您!」

他體貼父母,年齡雖小,家裡的小主人翁意識很強。每當媽媽身體不舒服或者感到勞累的時候,鵬鵬總會關切地詢問:「媽媽,你怎麼了?」有時還會給媽媽揉揉肩,按摩按摩。媽媽生病時他端茶送水,用稚嫩的小手給媽媽按摩額頭,眼神里充滿關切和憂傷,問:「媽媽好點了嗎?」爸爸平時工作忙,特累,鵬鵬總能給爸爸捶捶背、揉揉肩,當爸爸歪在沙發上睡著了,陳世鵬總能拿起小被子輕輕的給爸爸蓋上;爸爸值班時,鵬鵬總能打電話向爸爸問侯。感覺到像一個小小男子漢,已經懂得照顧別人了。

鵬鵬真的是媽媽的好兒子,每天放學回家的路上,總要和媽媽聊聊天,把學校里發生的事情告訴媽媽。鵬鵬從小就很懂事孝順,從來不亂發脾氣。每次回到家,總是自覺地完成作業,從來不用家長操心。學什麼都很感興趣,都非常投入,也很刻苦。

每逢春節陳世鵬總能想起把平時攢的零花錢給爺爺奶奶作為一份小禮物以表達自己的心意,平時還會用自己的零花錢給家裡老人買鞋子、衣服等。

盡管有時陳世鵬總愛表現的「酷酷」的,有時也有點撒嬌,但其實他還是蠻細心的。每次進出校門,鵬鵬總是主動揮手再見;而且由於校門口附近車輛擁擠,鵬鵬也堅持自己走進校園,一句「媽媽,要小心開車哦」,總能讓一天保持美好的心情!平時,還常常幫媽媽作家務活,掃地、刷鍋、刷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物品整理得井然有序,自己整理好自己的學習有具、玩具、衣服,並且還會洗自己的衣服。有好吃的也不忘留著大家一起吃。

鵬鵬生病時從不哭鬧,他怕爸爸媽媽著急、怕治病多花錢、怕因給他看病耽誤爸爸、媽媽上班,又怕耽誤自己上學。

他從不亂花錢,即使是正常開銷,也總是說:多少錢夠嗎?咱家有嗎?

和鄰居奶奶一起上樓,主動幫奶奶那東西;謙讓年齡比他小的孩子,在幼兒園上學時,一名同學咬傷了鵬鵬的鼻子,他沒有責怪同學,反而說:「他小,我讓著他。」

陳世鵬做的令人感動、受人稱贊的小事還很多。雖然他還不懂什麼大道理,但是他這種做了好事、幫了別人而發自內心的高興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的人去學習。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2

莫錦清,今年11歲,是東成小學六年級學生。她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在一個普通的小家庭,從小就體會著爸爸、媽媽常年在外地打工照顧她自己是不容易的,懂得了父母養育她的艱辛,因此學會了感恩。

有一次,她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做農活,做了大半天,已經很累了,爸爸媽媽都躺在沙發上不願動,小清馬上給爸媽遞上一杯熱茶。然後又動手喂雞鴨,燒洗澡水。爸媽看著小女兒忙著忙那既高興又感動。

由於受父母的影響,每當節假日,她主動早起做早餐,晚上把青菜洗干凈,放米下鍋煮熟,等待父母回來煮菜,盡量減輕父母的家務。在去年,她媽媽由於工作太累,病倒了,從此,她就擔起媽媽的工作,邊學習邊照顧病中的媽媽。人人都說她是好孩子。

在學校,她有一顆真誠的愛心。有時同學忘了帶課本回家,她知道後總是趕緊做完作業把課本借給同學使用。對於學習上的後進生,她也是及時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她有一顆慎真的愛心,有一次,她看到鄰居家的小孩玩耍時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只見她把小孩抱了起來,輕輕地拍去他身上的灰塵,一邊安慰他,一邊哄他玩。還有一次,一位老爺爺手拿鐵杴在修路,突然下起雨來,她立刻回家拿出一把傘送給了老爺爺,老爺爺很感動。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3

張振柱,蘇茆小學五年級學生,今年剛11歲。他懂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是一個從來都不會讓父母操心的孩子。

到了上學的時候,父母為了讓生活過好一點,就到廣東去打工,把他留給爺爺奶奶照顧,以其說爺爺奶奶照顧他,還不如說是他照顧爺爺奶奶。每天早上都是他起來做早餐,還幫爺爺奶奶洗衣服。放晚學回家,他打掃房間,還幫奶奶做晚飯。

他是一個懂得感恩的學生。在學校,他對工作既認真又負責,是老師的得力小助手。在學習上,認真完成各科作業,並且能提前預習功課。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動腦思考,大膽回答問題。成績優異,不但團結同學,還熱心助人,大家都很喜歡他。

誠實、善良、勤奮的他,無論是老師交給的工作,還是爺爺奶奶交代的事情,都能認真去完成,在家裡、在學校里,他的表現都非常突出,大家都以他為榜樣,向他學習。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4

她叫馬慧琳,今年9歲,在東大小學三年級讀書,她活潑、伶俐、漂亮、充滿靈性,身兼班長和文藝委員兩職,又愛畫善舞,她是父母的好女兒,爺爺、奶奶的好孫女,老師的好幫手,同學們的好榜樣,她從小就知道使用禮貌用語,向長輩問好。在校她是個尊敬老師、積極向上的好學生,百善孝為先,學校推行的孝敬教育讓她充分認識到了孝敬父母和長輩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雖然她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但是點點滴滴中也體現了她對父母長輩那份真切的孝敬之心。

每次遇見老師、熟人或長輩,總能聽到她甜甜的叫聲,看到胡同的小妹妹,她總是開心地逗她玩玩。認識她的人們說起她,都會豎起大拇指:有靈性、有禮貌的好孩子。有時跟爸爸媽媽一起外出遊玩,吃剩的果皮紙屑,她總是撿起丟到垃圾桶中;有好吃的,她總是分給爸爸一份,媽媽一份,再自己一份;有時,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家,她總是主動地幫他們拿東西;爸媽燒菜時她總是積極幫忙。如果家裡來客人,有時她還會小試一手,總會得到客人誇獎

最值得誇獎的還是一次最難忘的事。那次爺爺去集市的路上,在拐彎處被一輛疾馳的轎車給撞昏迷了,爸媽都不在家,馬慧琳跟奶奶趕到現場,看到嚇人的一幕奶奶只知道哭已經手足無措了,她卻很鎮靜,流著淚走向爺爺呼喚爺爺,並對到現場的交警叔叔、120醫生護士阿姨們主動匯報爺爺的個人情況和現場傷勢情況。她那麼小的一個孩子,陪同一起去了醫院,在醫院一直跟隨。幫助爺爺去做各種檢查,在病房幫爺爺飲食起居,換衣服、喂葯等等。待到爺爺意識清醒,媽媽也趕到了。孩子真摯的孝心之舉感動了在場的人:爺爺流淚了,媽媽也哭了。

她在學校里是老師的小幫手,她總能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收發作業,排練節目。雖然任務很簡單但想到能減輕老師的負擔,她總是積極主動毫無怨言。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學生,樂於助人,工作負責,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為班級乃至學校爭光。她自上學以來,一直勤奮好學,加上伶俐才智,因此取得了一些成績和榮譽:全縣歌詠大賽中,她的一曲《櫻桃紅》榮獲二等獎。店子鎮「消夏文藝晚會」上她被推薦為主持人。她的沉穩健談隨機應變的主持風格得到了廣泛贊譽。在這次「孝德之星」的推選中,她在我們學校全票通過,獲得了「孝德之星」榮譽稱號。

現在她還是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漫漫長路才剛剛開始,但我們堅信,她一定會走的更遠更好,一定會做好「孝德之星」模範,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5

王立梅,開城鎮都督村人,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七年如一日服侍患有心臟病的公公和孝敬尚在人間的婆婆。無微不至,無怨無悔,她的孝心感染著周邊群眾,她的事跡傳遍六店街道。自與丈夫結婚以來,她和公婆的和諧程度如同自己的親生父母,公婆一直把她視如己出,從未把她當作兒媳看待,有些話寧願對她說也不願意告訴自己的女兒們,立梅成了他們生活中的貼心人。

2005年,身患心臟病的公公在南京市鼓樓醫院做了心臟搭橋手術,在眾多的子女中,是和老人關系最融洽的三兒媳婦王立梅主動去醫院照料公公,她沒有在丈夫的三個姐姐和兩個嫂子面前說一句抱怨的話。多年來,身患疾病的公公和年邁體弱的婆婆一直住在立梅家。公公自手術後,老年病纏身不能起床正常活動,連吃飯都要人喂,這些年來吃喝拉撒睡全靠兒媳立梅一人照料。立梅對一雙公婆真是無微不至地關心,生活上多方照顧,夏天買回夏裝,冬天買回毛衣、羽絨服。婆婆經常腰、腿痛,立梅就給婆婆尋醫問葯,擦腰洗腳或陪送醫院診治,就像女兒照顧母親一樣。

丈夫徐魯生因工作需要經常不在家,立梅不僅悉心照料公婆,還特別重視一對兒女的學習,把這個家操持得美滿溫馨,從不讓丈夫多操心,她既是一個孝順的媳婦,又是一個賢惠的妻子,還是一個善良的母親。

鄰居都羨慕徐家有一個像女兒一樣好的兒媳婦。王立梅的事跡不但在六店街道而且在周圍村莊也傳為佳話,沒有誰不誇她的。都說:「有好兒子不如有個好媳婦!」

經典國學《弟子規》中說:「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王立梅用自己切實的行動詮釋了「孝」的真諦。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今天,在越來越文明的新農村裡,這樣的好媳婦就是我們民族傳統美德的傑出代表!

;

Ⅷ 孝老愛親家庭事跡材料

孝老愛親家庭事跡材料(精選5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用到過事跡材料吧,藉助事跡材料可以很好地體現先進對象的先進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時代特徵。什麼樣的事跡材料才是規范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孝老愛親家庭事跡材料(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孝老愛親家庭事跡材料1

在索鎮河崖頭村,有這么一個家庭,父母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進步,對上孝敬老人,對下科學教子,任勞任怨,勤儉持家,肯於吃苦,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最美家庭"的深刻內涵。

身體力行,弘揚美德

耿玉海夫婦二人相敬如賓,互相支持,互相幫助,有困難共同面對,出了問題共同協商解決,是人人羨慕的模範夫婦。在贍養老人方面,他們盡心盡孝、精心照料、無微不至,總是竭盡所能為老人提供最好的飯菜、最好的衣物、最好的生活條件,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後來老母親卧床不起,耿玉海夫婦一邊忙於事業,一邊精心照顧著老人,定時喂湯、喂飯、喂葯,不讓老人受到一點委屈,一直到老母親九十四歲去世。村民們都豎起大拇指:"耿玉海夫婦,真是好樣的!"

樂於助人、鄰里和諧

耿玉海家庭平時就喜歡樂於助人,村裡誰家有困難,他們都會熱心的去幫助別人。等到別人渡過難關後要答謝他,他總是擺擺手,說鄰里鄰居的沒什麼。村民有什麼事,也都喜歡找耿玉海評理調解。 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家裡幾個孩子都養成了樂於助人的好品格。

自律自約,率先垂範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是令不從。"耿玉海夫婦堅信家庭教育是學育人才的搖籃,他們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更新知識,不斷地拓展視野,以自己的好學、善學感染孩子們,讓孩子們在不懈的努力中,一步一個腳印的超越自己。 他們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他們認為一個孩子無論長大以後干什麼,"德"總是最重要的,高尚的道德是家庭的重要財富,它會使人不斷的從中獲得幸福和享受。因此在言傳身教中,他們要求孩子們尊老愛幼、與人為善,關心他人,誠信正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愛國守法,廉潔奉公

耿玉海夫婦教育子女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在工作中,要堅持廉潔奉公的原則,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現在,孩子們各自已經成立了小家庭,並且各自都有自己的事業,在村裡也都有很好的口碑。

"家和萬事興",耿玉海夫婦多年來一直堅守著"言傳身教、以德育人、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的家風家訓,家庭和睦、家風和諧,他們一家的家風教育應該成為宣傳的榜樣,帶動更多的家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孝老愛親家庭事跡材料2

敬老愛老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孝敬父母更是我們中華兒女應盡的義務。明孝道、知榮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大力提倡樹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中傑村擁有"好媳婦"稱號的李采霞,多年來始終無怨無悔地侍奉於父母的身旁,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照料。贏得了鄉里和親朋好友的稱贊。她正是懷著感恩的心在默默的回報著父母的養育之恩,踐行著子女孝敬父母的美德。

她始終是"孝"字當先,"愛"字裝心,幾十年如一日的艱辛付出,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無怨無悔的侍奉著父母雙親。

李采霞一家以孝道為榮,以奉獻為榮,將愛心一點一滴地傾注在這個小家身上,他們用赤誠孝心詮釋傳統美德,他們用實際行動演繹平凡的親情故事。

這是一個令人羨慕的五口之家,公公張建國是一名忠厚勤快的老農民,積勞成疾行動不便,婆婆勤勞本分,有腰腿疼痛的老毛病,眼睛視力也不是很好,行動不便,丈夫在工廠上班,收入菲薄,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就是現有的那十幾畝地,以及丈夫外出打工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但他們是所有大家中的一個小家,也是所有小家中一個幸福和諧的大家。

志同道合,和諧維家

和諧的家庭是和諧社會重要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諧的堅實基礎。李采霞與愛人都在農村長大共同的'經歷,使他們的心貼得更近,也使他們倍加珍惜得來不易的幸福生活。在生活中他們相互照顧,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愛相扶,結婚8年,幾乎沒有因為什麼事情紅過臉,當意見不統一時候總是能夠用理智的態度去溝通、交流。這種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常常引來鄰里、同事、親朋的羨慕和稱贊。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正是在這樣和諧氛圍濃厚的家庭熏陶下,女兒張麗從小就非常懂禮貌,尊重長輩,孝順父母,成為鄰里間相互稱贊的對象和榜樣。都說婆媳問題是影響家庭和諧的一個關鍵,然而在這個小家中,從來沒有出現過爭吵的情形婆婆行動不便,吃喝拉撒都有李采霞照顧,婆婆經常感動地掉下了幸福的淚水,"我家的媳婦,比親閨女還親"這是婆婆逢人就說的話。這樣,家裡家外,就落到李采霞一人身上,整天忙得不亦樂乎,近幾年她累得人都瘦了一圈,但是她毫無怨言,還說這是作為一名兒媳婦應該做的,公公婆婆也是自己父母,要一視同仁。媳婦的善良,老人的寬容,也是這個小家一直和睦的關鍵所在。

生活本是平淡,然而不平淡的是人的心境。

存善心、種善果、得善報。這就是李采霞一家,一個平凡的小家,一個平凡而又普通的小家,他們用質朴的言語和實在的行為,踐行著父母、兒女、長輩和晚輩之間角色的內涵定義。我們深信,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今天,我們身邊一定會出現更多像李采霞一家一樣的家庭,用心經營,有愛互助,寬容理解,尊老愛幼,那麼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社會,乃至我們的國家,一定會變得越來越美!

孝老愛親家庭事跡材料3

莫錦清,今年11歲,是東成小學六年級學生。她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在一個普通的小家庭,從小就體會著爸爸、媽媽常年在外地打工照顧她自己是不容易的,懂得了父母養育她的艱辛,因此學會了感恩。

有一次,她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做農活,做了大半天,已經很累了,爸爸媽媽都躺在沙發上不願動,小清馬上給爸媽遞上一杯熱茶。然後又動手喂雞鴨,燒洗澡水。爸媽看著小女兒忙著忙那既高興又感動。

由於受父母的影響,每當節假日,她主動早起做早餐,晚上把青菜洗干凈,放米下鍋煮熟,等待父母回來煮菜,盡量減輕父母的家務。在去年,她媽媽由於工作太累,病倒了,從此,她就擔起媽媽的工作,邊學習邊照顧病中的媽媽。人人都說她是好孩子。

在學校,她有一顆真誠的愛心。有時同學忘了帶課本回家,她知道後總是趕緊做完作業把課本借給同學使用。對於學習上的後進生,她也是及時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她有一顆慎真的愛心,有一次,她看到鄰居家的小孩玩耍時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只見她把小孩抱了起來,輕輕地拍去他身上的灰塵,一邊安慰他,一邊哄他玩。還有一次,一位老爺爺手拿鐵杴在修路,突然下起雨來,她立刻回家拿出一把傘送給了老爺爺,老爺爺很感動。

孝老愛親家庭事跡材料4

陳世鵬是濮陽實驗小學的學生,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在一個普通而又特別幸福的三口之家,他從小就體會著爸爸、媽媽一邊上班、一邊照看他的不容易,懂得了父母養育他的艱辛;看著爸爸、媽媽勤儉持家,家裡日子越來越好的變化,陳世鵬也深受感染,學會分擔家務,不挑吃穿,不亂花錢,不給父母增加負擔。不知不覺中,他成了一個善良、孝順、懂事的好孩子。他學習認真,成績優秀,懂得感恩父 母和老師,懂得尊老愛幼,經常因為做了好事、幫了別人而發自內心的高興和快樂。

在老師和家長的教育下,他在學校是一個認真學習、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學生。課前他能認真收集資料做好預習工作,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後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能抽出時間認真閱讀一些有益的課外書。不管何時,他見到老師總能熱情禮貌的打招呼。平時與同學團結友愛,熱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學校組織的獻愛心活動,他都踴躍參加。因她的出色表現,每個學期都被評為「三好學生」。

陳世鵬從小就很會孝順大人,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感人故事,卻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表現出來。在生活中,他也很懂禮貌講孝心,每次出門,進家門,總是和家人打招呼,回到家裡後,能主動給大人開門、倒茶、拿鞋,幫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當客人到家時,大膽、主動地與客人打招呼,和兄弟姐妹友好相處;經常把學校發生的趣事和大人說說,遇到困難時也能主動和家人交流,尋求幫助。在小區里見到老人總是爺爺、奶奶地叫個不停。

如果家裡遇到為難的事,家長講給她聽以後,他也會一起出主意想辦法,負起自己對家庭的責任。他會從細小的事情入手,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表達自己對她們的關心和熱愛,有時是一句輕聲的問候,一個細微的動作,或者是一句真誠的「謝謝」。在今年的「三八」婦女節那天,早上他主動給媽媽煎雞蛋,在學校里有時間就給媽媽精心准備節日禮物。為了給媽媽准備這份節日禮物,他花了很多心思,四處搜集材料,在放學時完成了一幅精美的畫,並在這幅畫上寫上了給媽媽的祝福。回家後她將這份特殊禮物送給了媽媽,大聲地對媽媽說:「媽媽您辛苦了,今天是您的節日,我祝福您!」

他體貼父母,年齡雖小,家裡的小主人翁意識很強。每當媽媽身體不舒服或者感到勞累的時候,鵬鵬總會關切地詢問:「媽媽,你怎麼了?」有時還會給媽媽揉揉肩,按摩按摩。媽媽生病時他端茶送水,用稚嫩的小手給媽媽按摩額頭,眼神里充滿關切和憂傷,問:「媽媽好點了嗎?」爸爸平時工作忙,特累,鵬鵬總能給爸爸捶捶背、揉揉肩,當爸爸歪在沙發上睡著了,陳世鵬總能拿起小被子輕輕的給爸爸蓋上;爸爸值班時,鵬鵬總能打電話向爸爸問侯。感覺到像一個小小男子漢,已經懂得照顧別人了。

鵬鵬真的是媽媽的好兒子,每天放學回家的路上,總要和媽媽聊聊天,把學校里發生的事情告訴媽媽。鵬鵬從小就很懂事孝順,從來不亂發脾氣。每次回到家,總是自覺地完成作業,從來不用家長操心。學什麼都很感興趣,都非常投入,也很刻苦。

每逢春節陳世鵬總能想起把平時攢的零花錢給爺爺奶奶作為一份小禮物以表達自己的心意,平時還會用自己的零花錢給家裡老人買鞋子、衣服等。

盡管有時陳世鵬總愛表現的「酷酷」的,有時也有點撒嬌,但其實他還是蠻細心的。每次進出校門,鵬鵬總是主動揮手再見;而且由於校門口附近車輛擁擠,鵬鵬也堅持自己走進校園,一句「媽媽,要小心開車哦」,總能讓一天保持美好的心情!平時,還常常幫媽媽作家務活,掃地、刷鍋、刷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物品整理得井然有序,自己整理好自己的學習有具、玩具、衣服,並且還會洗自己的衣服。有好吃的也不忘留著大家一起吃。

鵬鵬生病時從不哭鬧,他怕爸爸媽媽著急、怕治病多花錢、怕因給他看病耽誤爸爸、媽媽上班,又怕耽誤自己上學。

他從不亂花錢,即使是正常開銷,也總是說:多少錢夠嗎?咱家有嗎?

和鄰居奶奶一起上樓,主動幫奶奶那東西;謙讓年齡比他小的孩子,在幼兒園上學時,一名同學咬傷了鵬鵬的鼻子,他沒有責怪同學,反而說:「他小,我讓著他。」

陳世鵬做的令人感動、受人稱贊的小事還很多。雖然他還不懂什麼大道理,但是他這種做了好事、幫了別人而發自內心的高興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的人去學習。

孝老愛親家庭事跡材料5

苗雅傑,今年12歲,在武陟縣育才學校六二班就讀。在和眼中他是一個聰明懂事、上孝、下愛弟妹、尊師長幫弱小的好學生、好孩子。

在家裡,打小起,雅傑就是大人眼裡最為懂事的孩子,他養成了的事做,並且的好習慣。起,他就自己洗自己的內衣和襪子,時就學會了做飯。從小就知道使用禮貌用語,向長輩問好,深受長輩們的喜愛。他看到每天工作很辛苦,媽媽要帶小弟弟,還要買菜做飯,洗衣拖地,照顧年邁的爺爺,很是辛苦。懂事的雅傑每天一放學就認真地做,不讓媽媽操心。做完就開始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洗菜,搶著為父母盛飯、端飯、洗刷鍋碗,掃地,收拾房間等。晚上,媽媽做完了一天的活,累得腰酸背痛,他就幫媽媽打開,找到媽媽喜歡看的節目,再倒上一杯熱騰騰的茶水,把在學校里發生的的事講給媽媽聽,讓媽媽的勞累因為有了他的關心而減輕了許多。記得有一次,就他和媽媽在家,媽媽了,晚飯也沒吃,就躺下睡,她立即煮了方便麵和雞蛋,送到媽媽床前,看媽媽吃了後,就又拿了自己存錢罐的錢到樓下的診所給媽媽抓葯。然後為媽媽端上開水,看媽媽把葯吃了,就一邊做作業,一邊守著媽媽,直到媽媽感覺好多了熟睡過去後,他做完了作業才安心去睡覺。當然,每逢全家坐在一起的時候,他總是等大人都坐下後,自己才坐在桌岩處,把好吃的讓給爺爺,媽媽。去年,有病住院,雅傑和媽媽每天騎車跑幾公里去送飯。給講,逗他們。每周都要陪媽媽跑幾十公里去看望外公一次。對於外公外婆,雅傑也就如同對爺爺奶奶一般,所以每當他一出現在外公外婆的眼前,外公外婆總是臉上樂呵呵。家裡要是來客人,他會招呼客人坐,為客人端茶送水,且從不在客人面前亂跑亂鬧。現在,他越來越懂事了。他把爸爸媽媽對他的愛轉化成刻苦、勤儉節約、尊老敬老的動力,深受鄰里、親友的誇獎。

在學校,他總是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聽的話,做老師交代的事。同時也不忘對們講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要善待父母,尊敬長輩和老師。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其他。上,他刻苦勤奮,主動好學,他說要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父母、老師為他的付出。

在中,他還是個勤儉節約的好孩子,他從不吵著鬧著要媽媽給他買新衣服。衣服舊了他照樣高高興興地穿著。媽媽的家的哥哥衣服穿小了送給他,他也都不嫌棄。前幾天爸爸問他過年了想要什麼樣的衣服,他說就穿姑姑家哥哥穿小的,鞋子有點破了就買雙便宜的球鞋就行。每當取得好成績,爸爸媽媽說要獎勵他,他從不像別的孩子開口要錢或要什麼貴重,而只讓爸爸媽媽買一套他喜歡的魔方作為獎勵。

苗雅傑就是這樣一個懂事,有孝心的好孩子!

;

Ⅸ 孝老敬親先進事跡材料

孝老敬親先進事跡材料(精選7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事跡都不陌生吧,事跡是為了表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對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如實記載和反映的書面材料。那麼什麼樣的事跡才是規范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孝老敬親先進事跡材料(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孝老敬親先進事跡材料1

董昌友,男,1949年出生,中共黨員,鄂城區澤林鎮余山下村村民。其父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把毫無血緣關系的孤寡老人接到家中當自我的母親一樣照顧,父親去世後董昌友夫婦接過愛心和孝心的接力棒。為了方便照顧老人,他們將自我的母親送到三弟家贍養。

家裡條件拮據,他們寧願自我餓著肚子幹活也要讓老人吃上米飯;家裡無錢買葯治療老人腎炎,董昌友在醫生的指導下親自到白雉山採摘草葯,一采就是10年,老人在董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腎炎奇跡般的痊癒了。老人怕拖累董昌友一家曾幾次想絕食自殺,董昌友夫妻那幾天輪流日夜守在她身邊,耐心開導老人。為了讓老人解開心結,董昌友夫婦專門用人力車拖著老人到城裡、西山公園等處遊玩。他們把老人當成自我的親奶奶,50多年來,接力悉心照料老人至103歲。

董家兩代人孝行善舉感動眾生,董昌友被評為鄂州市第二屆「孝老愛親模範」。

孝老敬親先進事跡材料2

田義華,女,廣元市元壩區沙壩鄉紅寨村九組村民。2008年9月,在外打工的田義剛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經過醫院診治,醫院提出要延續生命務必換腎。對田義剛來說,如果不能早日進行腎移植,他的生命只能以分鍾計數了。當他的妹妹田義華得知後,毅然決定把自我的一個腎捐給哥哥。她的決定遭到其丈夫堅決反對,並提出捐腎就離婚。田義華沒有因此而改變,一方面她不斷和丈夫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用心實施自我決定;此舉終究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她不僅僅捐出了一個腎,還把全部存款拿來支付換腎手術費用,拯救了哥哥的生命。田義華也是遠近聞名的孝順媳婦。其公公去世得早,丈夫又長年在外打工,她便擔負起了照顧孩子和患病婆婆的重擔。婆婆一向以來身體不太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口齒不清楚,行動不便。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而田義華悉心照料著婆婆,毫無怨言,無悔付出,為老人喂飯,梳頭,端屎端尿……十多年如一日,直到婆婆去世。她用無私的雙手托起了婆婆的老年生活,她用自我善良的心照亮了家裡的每一個角落。

孝老敬親先進事跡材料3

在孫村鄉新建村,有一個和睦、溫馨、幸福的家庭。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但卻處處體現出了孝老愛親的中華傳統美德,因為他們家有一個孝順的好兒媳——孫三華。

孫三華的丈夫韋培琦是一名手藝工,常年在外,工作辛苦,身為一家之主的他以寬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員,作為兒子,他孝敬父母,作為丈夫,他愛護妻子,作為父親,他以身作則,注重對女兒的教育。

孫三華一向站在丈夫的身後,扮演著賢內助的主角,丈夫常年在外工作忙,照顧公婆的重任落在她身上。婆婆自2008年5月因高燒引起半身不遂,說話口吃、手腳僵硬,吃飯、穿衣、梳頭、起床這些最簡單的事都不能自理。於是,她開始擔負起了給婆婆喂飯、喂水,洗臉、穿衣等繁瑣的護理工作。無論是日復一日的端湯送水、洗臉洗腳、揉肩捶背,還是每周一次的洗頭洗澡、擦身換衣等,她都從未落下過一次,也從未說過一句怨言。看著婆婆表達不準確,生活無法自理,難過又痛苦的樣貌,孫三華心疼極了。她不辭辛苦,四處奔波,尋醫問葯,只要對婆婆病情有療效的葯,不管多貴,她都省吃儉用買來給婆婆服用。四年來,她盡心盡力照顧婆婆,不讓婆婆受絲毫委屈。她的孝順、賢惠得到鄰里鄉親的一致稱贊。

孫三華在生活中熱心、善良,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經常幫忙鄰居解決家庭中困難,樂於為鄰里辦實事,辦好事。用心參與村裡的各項活動,配合村裡開展相關工作,熱心參加公益事業。在自我平凡的位置上,盡職盡責,用自我的實際行動詮釋孝老愛親的精神,為和諧社會的建立貢獻自我的一份力量。

孝老敬親先進事跡材料4

彭露瑾,女,漢族,1986年9月出生,丫普龍村委會丫普龍村小組村民,現系丫普龍村委會副主任。從小因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緊靠奶奶撫養並供其上學,這些磨難使她從小就形成了樂善好施,尊老愛幼,性情率真,熱情開朗的性格。在村民眼裡,她是個好孩子,在奶奶眼裡,她是個好孫女;在親朋好友之中,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沒有人不肅然起敬。她的的確確是一位值得我們學習的敬老孝親、和睦鄰里的好榜樣。

一、她是一位樂善好施的好青年

彭露瑾從小因為學習成績優秀,村裡很多家長慕名而來,要求她為其孩子補習功課,她每次都將自己所學所悟知識不厭其煩的講給他們,將自己的學習經驗、學習技巧一一傳授給他們。很多孩子因此取得很大的進步。

大學畢業後,因為學的是英語專業,很多孩子都紛紛要求她輔導他們的英語,彭露瑾不管多忙,只要一有時間,她就到需要補課的孩子家裡輔導他們,從不收一分錢。

村民苗大娘因為丈夫癱瘓,子女又不盡贍養義務,致使苗大娘悲痛欲絕,多次想輕生。她聽說此事,急忙跑去他們家了解情況,一邊做子女的思想工作,一邊開導苗大娘,並把自家的糧食錢物拿去給苗大娘應急,幫苗大娘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直至她的子女主動提出照顧二老起居生活她才放下心來。

隔壁村村民孔德榮,家境困難,自身患有間接性精神病,父母年老體衰,女兒幼小,妻子為此曾多次想離家出走。她聽說此事,一邊做他妻子的思想工作,一邊連忙向村小組反映,響應村民捐資捐款幫助其治病,幫他們一家渡過難關。

二、她是一位恪盡孝道的好女兒

從小因為父親生病癱瘓在床,母親也患有間接性精神病離家出走,她除了好好學習之外,回到家裡就給父親做飯,給父親按摩,天氣好了,就把父親弄到院子里曬曬太陽。每逢周末,只要條件允許,她除了把作業做完,衣服洗完,一有時間就給父親按摩,找好吃的野菜做給父親吃,聽到對父親病情有益的葯材,只要能找到的就立馬弄給父親吃,希望能夠減輕他的痛苦。尤其在父親病重期間,他幾乎把學習的時間都擠壓出來陪父親聊天,撿一些可以賣錢的的東西賣了買營養品給父親補身,特別是在父親最後的日子裡,還好遇上假期,她就將所有時間和精力花在陪伴父親身上,寸步不離,喂飯、擦洗、按摩、洗腳、陪床,並在父親熟睡時去尋找中葯材來煨給父親喝。不幸的是父親最終還是被病魔奪走了生命,那時父親才37歲,她才9歲,弱小年幼的她最終成了孤兒。她也為此悲痛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堅強面對。幸運的是,奶奶毅然決然的挑起撫養她並繼續供他上學的重擔。從那以後,她就立志要好好學習,將來好好回報奶奶。

大學畢業後,她放棄了外地優越的工作待遇,毅然決然的選擇回家創業,以便照顧年邁的奶奶,因奶奶曾在她上大一的那年去地里幹活不慎從山坡上摔下來,致使臉部、腰部、腿部均摔成了重傷,躺在床上近兩個月,還好遇上放假,她得知此事,放棄在城裡打工的機會,急速趕回家裡,帶奶奶輸液、喂葯、端水、喂飯,幫奶奶按摩,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奶奶漸漸恢復了健康,但由於年邁,腰部的傷已無法治癒,只要一變天,奶奶就感到疼痛難忍,為此,她特意買了按摩器幫奶奶按摩,遇到重活,臟活,她都不讓奶奶干,只要是她能做的,盡量不讓奶奶插手,她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奶奶安享晚年。

三、她是一位貼心辦事的好乾部

2013年,她有幸被選為村委會副主任,這對剛剛走向社會的她來說可是一件及有挑戰性的工作,面對各種各樣前來辦事的村民,她不得不一邊學習,一邊鑽研,並不時向長輩討教如何才能把事情處理得既讓村民滿意,又遵照了原則辦事。只要一有時間,她就查找資料,看相關書籍,不斷更新自己,以便適應更多百姓需求。

丫普龍村委會轄12個小組,有幾個村山高路遠,交通極為不便,自然條件惡劣。為了做好工作,她不畏路遠,一有時間就下到村裡,訪村問民,了解村民的實際情況,遇有實際困難的村民,立馬向上級反映,以幫村民尋求到更多更好的幫助。同時將有關農民生計,有幫農富農的資料政策一一發放到農民手中,以帶動村民腳踏實地,幫助他們走向致富的道路。

由於村中外出務工人員多,流動幅員廣,外出時間長,信息變動頻繁,給工作帶來了諸多困難和不便。彭露瑾同志總是想千方設萬計獲取外出人員信息,經常保持聯系。以便關注更多留守兒童、老人,除了做好上級交給的任務和工作以外,彭露瑾同志還把作為一位基層村幹部的溫暖、關愛送到困難群眾手中,為老百姓辦實在事,做老百姓的貼心人。她時常去走訪那些低保戶、五保戶,給他們送錢送物,送醫送葯成了家常便飯。低保戶陳永雲、苗國良就是她幫助最多的對象。行動不便的老人苗國良,出於信任,連砍肉、購物之類的事兒,也常由她無償代辦並送至家中。

孝敬父母、尊敬長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國人倫道德的基石。我國有著十分悠久的孝傳統,在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孝文化是一種核心的理念與精神,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百善孝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是其中的精髓。彭露瑾同志是在中華孝文化熏陶下茁壯成長起來的,是孝老典型中的代表。彭露瑾同志敬老孝親,且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與村民笑容相待,樂善好施,與家人和睦相處,用真誠的心去關懷身邊的人,用熱心去幫助身邊的人,她用實際行動感動了許多人,也感染教育了許多人,成了十里八鄉敬老孝親的楷模,帶動了一方敬老孝親的社會風氣。

孝老敬親先進事跡材料5

王立梅,開城鎮都督村人,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七年如一日服侍患有心臟病的公公和孝敬尚在人間的婆婆。無微不至,無怨無悔,她的孝心感染著周邊群眾,她的事跡傳遍六店街道。自與丈夫結婚以來,她和公婆的和諧程度如同自己的親生父母,公婆一直把她視如己出,從未把她當作兒媳看待,有些話寧願對她說也不願意告訴自己的女兒們,立梅成了他們生活中的貼心人。

2005年,身患心臟病的公公在南京市鼓樓醫院做了心臟搭橋手術,在眾多的子女中,是和老人關系最融洽的三兒媳婦王立梅主動去醫院照料公公,她沒有在丈夫的三個姐姐和兩個嫂子面前說一句抱怨的話。多年來,身患疾病的公公和年邁體弱的婆婆一直住在立梅家。公公自手術後,老年病纏身不能起床正常活動,連吃飯都要人喂,這些年來吃喝拉撒睡全靠兒媳立梅一人照料。立梅對一雙公婆真是無微不至地關心,生活上多方照顧,夏天買回夏裝,冬天買回毛衣、羽絨服。婆婆經常腰、腿痛,立梅就給婆婆尋醫問葯,擦腰洗腳或陪送醫院診治,就像女兒照顧母親一樣。

丈夫徐魯生因工作需要經常不在家,立梅不僅悉心照料公婆,還特別重視一對兒女的學習,把這個家操持得美滿溫馨,從不讓丈夫多操心,她既是一個孝順的媳婦,又是一個賢惠的妻子,還是一個善良的母親。

鄰居都羨慕徐家有一個像女兒一樣好的兒媳婦。王立梅的事跡不但在六店街道而且在周圍村莊也傳為佳話,沒有誰不誇她的。都說:「有好兒子不如有個好媳婦!」

經典國學《弟子規》中說:「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王立梅用自己切實的行動詮釋了「孝」的真諦。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今天,在越來越文明的`新農村裡,這樣的好媳婦就是我們民族傳統美德的傑出代表!

孝老敬親先進事跡材料6

10歲的呂文靜是通渭縣馬營鎮呂楊村水泉灣社人,現在馬營小學讀四年級。小文靜是一個乖巧、懂事的女孩子,她善良好學、樂於助人、成績優秀,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優秀孩子,上天對她似乎特別不公。2004年5月,小文靜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她的爸爸在外打工時遭遇事故不幸離世,她媽媽生下她後另嫁別人,這樣,呂文靜從小就成了孤兒,靠爺爺奶奶養活。屋漏偏遇連陰雨,在她4歲時,疼愛她的爺爺又去世了,她只好與60多歲的奶奶相依為命。

為了方便上學,她和奶奶寄宿在馬營鎮區。懂事的小文靜很小的時候就懂得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每天在學校里她認真刻苦學習,成績一直在班裡是前一二名;在家裡,她體貼奶奶,總是搶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打掃衛生、摘菜洗菜、洗衣服;在假期里,她幫奶奶喂雞、挑水等等,減輕奶奶的負擔。7歲那年,她就學會了挑水,當她顫顫歪歪的把一擔水挑回家時,奶奶禁不住淚水縱橫,小文靜反倒安慰說:「奶奶,我學會擔水了,以後你再也不用擔水了。」在她幼小的心靈里想著為奶奶減了一點負擔,總算沒讓奶奶白養活她!

由於家境貧寒,她穿的衣服比較破舊,懂事的她從不向奶奶伸手要錢,也不同同學們比吃比穿。奶奶給她點零花錢,她總是用在學習上。她聽到牛肉麵很好吃,但就是捨不得吃碗,班主任老師聽到她這個情況後,帶她滿足了這個小小心願。當有同學因為不理解家長,甚至恨自己的父母時,她會耐心的勸導,用自己的真實經歷去引導她們,讓自己的同學也成為孝順父母的好兒女。

縣鄉黨委政府了解到她家的情況後,給予了大力幫助,鎮政府把她家列為低保家庭,從各方面給予支持;學校把她列為重點對象,從生活、學習上都給予幫助,老師也非常欣賞她的為人,時時刻刻關心呵護她成長;縣文明委表彰她為美德孝心少年,在全縣道德講堂上宣揚她的優秀事跡。希望小文靜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再接再厲,繼續發揚決不服輸,勇往直前的精神,走好人生每一步!

孝老敬親先進事跡材料7

陳世鵬是濮陽實驗小學的學生,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在一個普通而又特別幸福的三口之家,他從小就體會著爸爸、媽媽一邊上班、一邊照看他的不容易,懂得了父母養育他的艱辛;看著爸爸、媽媽勤儉持家,家裡日子越來越好的變化,陳世鵬也深受感染,學會分擔家務,不挑吃穿,不亂花錢,不給父母增加負擔。不知不覺中,他成了一個善良、孝順、懂事的好孩子。他學習認真,成績優秀,懂得感恩父母和老師,懂得尊老愛幼,經常因為做了好事、幫了別人而發自內心的高興和快樂。

在老師和家長的教育下,他在學校是一個認真學習、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學生。課前他能認真收集資料做好預習工作,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後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能抽出時間認真閱讀一些有益的課外書。不管何時,他見到老師總能熱情禮貌的打招呼。平時與同學團結友愛,熱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學校組織的獻愛心活動,他都踴躍參加。因她的出色表現,每個學期都被評為「三好學生」。

陳世鵬從小就很會孝順大人,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感人故事,卻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表現出來。在生活中,他也很懂禮貌講孝心,每次出門,進家門,總是和家人打招呼,回到家裡後,能主動給大人開門、倒茶、拿鞋,幫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當客人到家時,大膽、主動地與客人打招呼,和兄弟姐妹友好相處;經常把學校發生的趣事和大人說說,遇到困難時也能主動和家人交流,尋求幫助。在小區里見到老人總是爺爺、奶奶地叫個不停。

如果家裡遇到為難的事,家長講給她聽以後,他也會一起出主意想辦法,負起自己對家庭的責任。他會從細小的事情入手,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表達自己對她們的關心和熱愛,有時是一句輕聲的問候,一個細微的動作,或者是一句真誠的「謝謝」。在今年的「三八」婦女節那天,早上他主動給媽媽煎雞蛋,在學校里有時間就給媽媽精心准備節日禮物。為了給媽媽准備這份節日禮物,他花了很多心思,四處搜集材料,在放學時完成了一幅精美的畫,並在這幅畫上寫上了給媽媽的祝福。回家後她將這份特殊禮物送給了媽媽,大聲地對媽媽說:「媽媽您辛苦了,今天是您的節日,我祝福您!」

他體貼父母,年齡雖小,家裡的小主人翁意識很強。每當媽媽身體不舒服或者感到勞累的時候,鵬鵬總會關切地詢問:「媽媽,你怎麼了?」有時還會給媽媽揉揉肩,按摩按摩。媽媽生病時他端茶送水,用稚嫩的小手給媽媽按摩額頭,眼神里充滿關切和憂傷,問:「媽媽好點了嗎?」爸爸平時工作忙,特累,鵬鵬總能給爸爸捶捶背、揉揉肩,當爸爸歪在沙發上睡著了,陳世鵬總能拿起小被子輕輕的給爸爸蓋上;爸爸值班時,鵬鵬總能打電話向爸爸問侯。感覺到像一個小小男子漢,已經懂得照顧別人了。

鵬鵬真的是媽媽的好兒子,每天放學回家的路上,總要和媽媽聊聊天,把學校里發生的事情告訴媽媽。鵬鵬從小就很懂事孝順,從來不亂發脾氣。每次回到家,總是自覺地完成作業,從來不用家長操心。學什麼都很感興趣,都非常投入,也很刻苦。

每逢春節陳世鵬總能想起把平時攢的零花錢給爺爺奶奶作為一份小禮物以表達自己的心意,平時還會用自己的零花錢給家裡老人買鞋子、衣服等。

盡管有時陳世鵬總愛表現的「酷酷」的,有時也有點撒嬌,但其實他還是蠻細心的。每次進出校門,鵬鵬總是主動揮手再見;而且由於校門口附近車輛擁擠,鵬鵬也堅持自己走進校園,一句「媽媽,要小心開車哦」,總能讓一天保持美好的心情!平時,還常常幫媽媽作家務活,掃地、刷鍋、刷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物品整理得井然有序,自己整理好自己的學習有具、玩具、衣服,並且還會洗自己的衣服。有好吃的也不忘留著大家一起吃。

鵬鵬生病時從不哭鬧,他怕爸爸媽媽著急、怕治病多花錢、怕因給他看病耽誤爸爸、媽媽上班,又怕耽誤自己上學。

他從不亂花錢,即使是正常開銷,也總是說:多少錢夠嗎?咱家有嗎?

和鄰居奶奶一起上樓,主動幫奶奶那東西;謙讓年齡比他小的孩子,在幼兒園上學時,一名同學咬傷了鵬鵬的鼻子,他沒有責怪同學,反而說:「他小,我讓著他。」

陳世鵬做的令人感動、受人稱贊的小事還很多。雖然他還不懂什麼大道理,但是他這種做了好事、幫了別人而發自內心的高興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的人去學習。

;
閱讀全文

與農村孝敬老人事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腦部腫瘤壓迫眼神經和壓迫老年痴呆有關系么 瀏覽:438
如何暗示父母自己一定得配眼鏡了 瀏覽:474
老年人興趣小組活動照片 瀏覽:226
物業公司用退休人員做保安 瀏覽:424
濟南兒童醫保如何掛在父母名下 瀏覽:330
工作多少歲可以領養老金 瀏覽:21
標準的老人床多少錢 瀏覽:970
60歲的男人還會愛上女人嗎 瀏覽:130
60歲能買平安什麼保險 瀏覽:54
老年人安全帶怎麼系 瀏覽:219
70歲老人海上婚紗照 瀏覽:253
中國官員級別退休年齡 瀏覽:589
老年節主題黨日活動計劃 瀏覽:522
農村養老保險交多少錢農村 瀏覽:632
父母不喜歡玩游戲怎麼辦 瀏覽:425
養生葯如何做兩用產品 瀏覽:608
老年人奇葩創業 瀏覽:568
治療老年人的葯酒方 瀏覽:353
陽光城養老院 瀏覽:926
老年人麻將桌怎麼用 瀏覽: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