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這個范圍非常的廣泛,無論是幫父母買一間小小的禮品,還是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都是孝順的表現。至於真正的孝順,只是在心底里就想著父母,每次干什麼事情都能想起他們,不一定是需要買昂貴的禮物,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其實對於父母來講,只要孩子平平安安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孝敬。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給父母打一個電話。陪父母吃一頓飯這就是孝順,同在春節的時候會看到一個那樣的廣告,父母勤勤懇懇的做了那麼一大桌子菜。結果子女一個個打電話說比較忙回不了家,我對這個廣告的印象非常深刻,是因為父母親的反差比較大,廣告一開始是母親忙忙碌碌,正在做菜,是從她的臉部表情就可以看出來她非常的高興。我聽興高采烈地不停地忙碌著,而這時電話來了。先是女兒打了電話說「媽我今天比較忙,又不回來吃飯了!」親,想說點什麼但又放棄了,她默默的放下了電話。但是看她也調整自己的情緒,又轉身回去繼續做菜。我怕做了一大桌子菜,等孩子回來的時候,這一個電話接著又一個電話,他們都說自己忙不回來了。這是母親掛了電話,嘆息的嘆息了一口氣,說了一聲忙忙,大家都忙。廣告結束的時候我們只能看到父母,母親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大圓桌前。所以我認為真那麼孝順是你為母親買了多少東西,那你在生活中都能想起她們,在端午和中秋佳節的時候。回去陪陪他們,時間打電話多溝通,交流。這就是真正的孝順。
❷ 什麼才是孝順
孝順,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長輩的尊重和順從。孝順是一個人最起碼的品德。孝順的人是有良心的,是懂得愛的人,是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喜歡的人。孝順的孩子是父母的驕傲,父母的自豪,父母的希望。為什麼呢?因為孝順的人會得到上天的保佑,他們一生平安,幸福快樂,事業成功,家庭美滿。為什麼呢?因為孝順的人會得到老天的保佑,他們一生平安,幸福快樂,事業成功,家庭美滿。孝順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們有愛的存在,有愛的呵護,他們會健康成長。為什麼呢?因為孝順的人是快樂的,因為有愛的存在,有愛的呵護,他們的人生是多姿多彩的,是幸福美滿的。為什麼呢?因為孝順的人是有福氣的人,他們會得到上天和老天的保佑。
❸ 什麼是孝順
問題一:什麼是孝順 孝順是用情感和尊重為基礎的,是發自內心的無私無利的一廂情願的情感流露。有時就是一種理解、關愛、順從、尊重、幫助撫微笑、認同和幫助。
問題二:孝順的含義是什麼 ● 要想有福氣,必須孝順,一個懂得孝道的人在陽間一定會有福。
● 如果做兒女的不孝順父母, 就脫離不了苦難的業海, 不能登陸幸福的彼岸。
● 孝順,孝而不順,就是對爸爸媽媽好是「孝」;跟爸爸媽媽頂撞就是「不順」,所以孝順,孝和順是分開的。
● 如果一個人在家做不到孝順父母甚至傷害父母,那麼無論他在外面做多少善事功德都難堵住著這個不孝父母的漏洞,因為積福沒有折福快。
● 對自己身體的傷害就是對父母親的不孝順,因為父母親給你這個身體,你不好好地保護好就是對父母親的不孝順。
● 你的骨頭是爸爸給的,你的肉是媽媽給的。如果你們損害自己的身體爸爸媽媽會很難過,比你們自己還要難過。
● 你躺在床上生病的時候,最難過的不是你而是你的爸爸媽媽。所以說孝順的同時,也要保護好你們自己的身體。
● 孝感天地,能夠為父母長輩祈福就是孝順。
● 母親多偉大,把我們養育了一輩子,我們沒有對她付出什麼,希望大家現在對母親孝順,孝字非常重要。中國人講的是孝順,實際上孝能感恩天地。我希望你們好好地照顧和孝順自己的父母親。
● 請問大家,我們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好好地洗過臉和洗過腳沒有?而我罩螞櫻們的父母親從小就幫我們洗臉洗腳。
● 慈悲的心是什麼?年邁的老媽媽坐在輪椅上,有些人推著自己母親在輪椅的時候覺得別人在看他,覺得很難為情,好像推著自己的媽媽丟了自己的面子,你想想看,你孝順地推著自己的媽媽都怕別人笑話你,你這個人哪有慈悲心啊,所以勇氣是在慈悲心中生出來的。
● 老人家不貪什麼,孩子經常孝順孝順,不要去惹老人家生氣,你給她說幾句好話買點東西,看到孩子很孝順,爸爸媽媽就滿足了。
● 如果你們自己不孝順,那你們的孩子就不會孝順,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白話佛法
問題三:孝順是什麼意思? 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種力量,感恩是一種責物豎任,感恩是一種義務!詩經、爾雅中》說:「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意思就是說,要盡心贍養侍奉父母,尊敬愛護老人「順」,就是要順從,依老人的意願行事,主要指在養老方式、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方面,也可以說,「順」是「孝」的具體體現。
子女是父母生養,從出生開始,喂養撫育,洗漿補訂,生病時不眠不休的照料,若是難治物叢之病,情願捨命換兒安;稍長,教給基本生活能力,供給讀書,關心其成長,永不停歇。父母對子女付出的愛,是一生一世,可謂:親情無價,骨肉情深。而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遠是負著債的。
子女對父母盡孝道,是一種基本道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礎。孝是天經地義的人類本性。孝的真諦是:「報本思源、尊重生命、圖謀發展」。
父母生前應做到:「尊重關愛,順從意願,不虧吃住,衣潔保暖,病有所醫」。讓父母「活得自尊」、「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活得有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父母的過錯,應柔和、細聲進行勸諫,耐心溫和地指出,決不能對父母進行粗暴的訓斥指責,更不能惡意地譏諷。
問題四:什麼是孝順,怎麼做才是真正的孝順呢? 孝順的含義有很多,從經濟到精神都有。但現代孝順並不等於就是買些東西,吃頓飯之類,更需要的是發自內心對父母的關愛。也許只是幫老人梳梳頭,或許只是捏捏父母的肩,甚至只是一聲問候,但這份心意會讓父母和子女都共同感動,有心便好。
現在的老人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贍養。生活條件好了,經濟不愁了,以前看到子女拿點錢帶點東西回來總覺得開心的感覺也不復存在。寧可只是看看孩子有沒有胖了瘦了,心甘情願為他做頓飯,這些都會讓老人們獲得一種經濟上無法獲得的愉悅,來自心理的這種感受會更持久,也更真實。
以前並沒有意識到父母對子女的需要,直到今年我的兒子去讀了寄宿制中學,我的心裡一下子失落了許多,我才明白父母對於我一定也有這樣的失落。我們總是沉浸在「忙、忙、忙」的生活中,卻不知道生命的真正意義在哪裡。我們需要的不是再多的金錢、再多的世人認可,其實僅僅只是家人的那一個會心微笑而已。當把父母擺到和孩子一樣的位子上時,來自父母的會心微笑也會給你帶來愉悅。
我國改革開放以後,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提高,隨著社會老齡化的進程,老年人也不再為經濟狀況煩惱,因此贍養方式無疑要發生變化。現代社會的競爭非常激烈,常會提到時間、競爭、選擇這些生活模式,這將會影響到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其實現代中國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已經有所變化,不再完全受傳統束縛,尤其在49年後婦女走出家庭、家庭革命等以後。
在商品社會中,這種關系的變化顯得更為劇烈,這就要求我們調整傳統的生活方式。當基本的物質需求都能夠滿足的時候,人們的追求也就更多了,精神上的需求就出現了,這也是一個社會進步的標志。
現代社會的標志是理性化,不論是社會安排還是人際交往,利益最大化成為理性選擇,而親情做不到理性化。即使你說,可以把父母放到養老院,有人照顧起居飲食,還有醫療上的保障,但人是一種感情動物,這種理性的安排中仍然會有感性成分出現。
怎樣才算孝順,這是一個現代人需要面對的問題。現在已經無法完全按照家庭提供的養老功能來贍養父母,應該更換一種新方式,既體現理性的一面,讓生活有人照顧;同時又顧及親情。
我們應該思考一下,近幾十年的教育中有一些問題。並不是要提倡傳統的「孝道」,但確實應該讓人知道除了經濟追求,人還有精神追求,這並不是你可以忽視掉的。在現代教育和社會化過程中缺少了一些道德、倫理的教育,缺乏了這樣的觀念,就會讓人以太忙了而推脫盡孝的責任,而實際上恰恰是忽視了人生中有意義的部分。
很多西方人並不那麼講究「孝道」,但並不是不講究親情,而他們比我們活得更自在。現代的中國人太匆忙了,缺少了含飴弄孫、舔犢之情等天倫之樂,而恰恰是這些最簡單的卻是最重要的,而我們往往把人最基本最平凡的享受給忽視掉了。我們應該反思一下該怎麼活,活得更有意義。了解了這些最平凡卻最重要的感受,所謂兩代之間的矛盾也不再成其為矛盾。
對老年人的贍養不再是衣食無憂,而是強調精神需求。比如黃昏戀,很多子女反對,其實老人對生理上的需求已經很少了,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依靠。所以給父母一種精神上的依靠,也是一種贍養的方式、一種孝敬。
問題五:什麼是孝順 自古以來,孝順是中華傳統的美德,繼承了一代又一代偉大而高尚的情操。對於孝順,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定義和概念。不同的人生經歷和生活環境,卻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只是反哺之心奉敬父母的多與少,滿意與欠缺的差距,都是心存感恩,孝順的意義卻是相同的。每個人心中都埋有一顆孝順的種子,在父母陪伴成長的過程中發芽,在長大後懂得理解、心疼父母時蔓延,自然懂得了尊敬孝順。?怎樣才算孝順?答案在每個人心中都有相同或不同的。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做人的道理,做人的准則,首先就是要以孝當先。贍養父母是每個做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而孝順則是人之常情范疇的升華,是衡量一個人道德素質高低的砝碼。孝是要竭盡全力對父母的衣食住行提供保障,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一定要讓父母吃飽穿暖,要讓父母不缺錢花。順是要順從父母的意願,不要惹父母生氣不高興,父母喜歡的事,要盡量做到使父母開心快樂,父母不喜歡的事,要盡量避免遠離。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時要面帶笑容,語氣柔和。孝順父母是要給予他們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滿足。孝順是對父母的關心。從身邊小事做起,自我做起,只要心中時刻裝著父母,想著父母,孝順就是心中不滅的火焰。當我們吃到好吃好喝的,和父母住在一起的,要讓父母先吃,沒住在一起的,一定要給他們留點送點,不要光顧著自己吃飽喝足,長的膘肥體壯。現實生活中的子女吃穿的都要比父母好的多。天氣涼了,當你給自己和孩子買衣服時,是否想到也要給父母增添一些衣裳,他們不需要多麼的華麗和昂貴,只要能夠驅寒取暖,穿的合適舒服,就會感到很開心。天氣熱了,當你躲在空調屋裡都不敢出門的時候,是否想到:父母他們過得好嗎?你給他們安裝空調和電扇了嗎?他們的身體健康嗎?你給他們打電話問候了嗎?我們一定要記得叮囑他們不要在烈日下外出勞作,要在家裡多注意休息,多保重身體才是最重的。孝順是對父母的體貼。小的時候,父母為培育子女長大,他們含辛茹苦,日夜操勞,傾注他們所有的愛。上學的時候,有父親辛苦掙來的血汗錢去交學費,回到家的時候,有母親天天為我們洗衣做飯。而今,子女長大了,成家了,卻不能將父母照顧,快節奏的生活現狀,總是忙的像陀螺轉。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在飛快的流逝,無情的歲月迫使著匆忙的腳步,可憐父母已經慢慢變老。無論你有多麼的忙碌,不要忘了和父母相聚,常回家看看,不要忽略了父母,幫他們洗洗衣服,做做飯。多陪他們散散步,聊聊天,說說貼心的話語,溫暖他們的心,讓父母少一些苦悶的孤獨,多一些快樂的微笑。記住每年父母的生日,不忘在那天趕回去陪父母一起過生日,一起吃蛋糕,道一聲辛苦,說一句祝福,都會讓父母喜笑顏開。收集著一幕幕溫暖動人的畫面,在腦海中放大,留在他們的記憶深處,細細的回味,讓每天幸福的生活都流淌著蜜。能夠常陪伴父母身邊噓寒問暖,能夠陪父母一起過生日,都是子女的幸福。孝順是對父母的理解。父母畢竟和我們不是同一年代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也許不是我們所能接受滿意的,但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擁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的樂趣。不要去挑剔父母,不要給他們製造生活上的壓抑,不要去強求改變他們。要面帶微笑,試著去開導勸解他們,讓他們知道社會在進步,人的生活態度和思想觀念也要不斷的提升和完善。翻開過去,就是今天的美好,沒必要生活在過去節衣縮食的年代,餓著肚子,穿著補丁衣服了,沒必要把幾天前剩下的飯菜也吃掉,那樣對身體是不健康的,是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倘若父母聽不進勸說,改變不了長久以來的習慣,我們就要迎合、依照、順從父母,只要他們過得開心比什麼都好。理解父母做的每件事,無論是對的或錯的。理解父母的心情,不要讓他們傷心和難過......>>
問題六:你認為的孝順是什麼 ---看到你談到的問題,就知到你是個孝子,要不然也不會問得那麼深刻。我認為孝順是廣義的,當然對父母的孝順也就不外乎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 首先看精神方面: 1、自己要勤勞發奮、發展好自己的事業,不要好吃懶做、不要走歪門邪道,這是對父母精神上的最大安慰; 2、對父母言語溫和、行為尊敬、事事都能表現出關心父母的行動; 3、父母與兒女必竟有年代差別(也就是常說的代溝),所以在看待事物和處理問題方面和兒女們有一定的差異,在這方面兒女們就要遷就父母一點,口頭上要順從他們一些; 4、平時對父母經常噓寒問暖(電話也行),讓他(她)們消除孤感; 在物質方面: 1、首先要解決父母的基本溫飽; 2、其次才是根據自己的情況給予父母豐富的物質享受(如果沒有解決好溫飽,就談不上享受); 3、對父母的物質享受是沒有界限的,就要看你本人的情況了,如果你條件很好,很富裕,只給父母的基本生活,那也等於不孝;如果你條件較差,經濟很困難,這種情況下能保障父母的基本生活,這也是孝敬。 總之,只要是真心對待父母(不在於物質的多少),父母就滿足,父母能滿足,就表現了你的孝順。 但願天下的子女都能孝順自己的父母, 祝願天下的父母都能享受子女的孝敬。 此為天倫之樂也!
問題七:"孝敬"與"孝順"的具體區別是什麼? 孝敬和孝順雖然都是孝道,但還是有微小差別的。孝敬是對老人無條件的尊從,有時會變成不分好壞的聽,這裡面有敬畏的意味。而孝順是在贍養老人方面不但要孝敬,而且不和老人已般見識,明知他錯了,但表面上還要裝作聽他們的,主要是為了他高興,但事情過後你該怎母做還怎麼做。
問題八:「孝順」是怎麼理解的? 《孝經》諫諍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孔子的弟子曾參問孔子:「冒昧的問您下,子女順從父母就可以說是孝嗎?」
孔子立刻回答道:「這是什麼話!這是什麼話!當父母有不義的地方,就要設法婉轉的去勸阻他們,這樣才能使他們不會陷入不義之中。如果一味的順從,使父母陷入不義之中,這樣又怎麼能夠稱為孝呢?」
孟子說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然而孟子並沒有說出其他二不孝具體是指什麼。後來漢代人趙岐指出:「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屈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其中第一種不孝就是一味的順從父母的話,陷父母於不義。
對父母盡孝是天經地義的,上到天子,下至平民老百姓都是一樣的。同時孔子和孟子都指出要孝但不一定要順。該順則順,不該順就不順。
另一方面,父母在養育我們的時候,我們年小,不懂事,做了錯事,父母對我們是教育,批評,甚至打罵,這是用這種方式來教育我們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能做,教育我們為人處事。那麼,他們年老了,一些行為處事偏激或者過分了,我們就不能勸阻嗎,或許,老人家的出發點是好的,他們為了我們好,但是,用錯了方式方法,那也是不能接受和理解的。作為子女,對父母要孝,同時也要對父母尊敬,與其孝順父母,不如孝敬父母。
問題九:孝順的順是指什麼 意思是 先做到順從了,才能夠進一步做到 孝敬。不能順從,就難以孝敬。
因為我們孝敬父母、師長,所以我們與他們相處時,順從他們的意志,使得他們心裡「順暢」,身體健康。
❹ 怎樣才算是孝順
首先,要在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保證老人生活無憂。①在老人能自立的時候,尊重他們的選擇,老人一般喜歡住在老家的房子里,因為他們非常需要平靜和懷舊。子女們應提供生活保障,不要憐惜幾個錢。②願意離子女近一點,但又不想擠在一塊怎麼辦?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可給老人買一個公寓(小平米的商品房)。暫時無經濟能力的,也要先租賃一個離自己近點的房子。③願意與子女住在一起的父母,做子女的盡量不要讓老人二次"上崗就業",做飯、洗衣、搞衛生、帶孩子。④遠離父母在外工作的要經常回家,
看看水、電、氣是否安全,父母身體是否安然無恙,及時排除安全隱患,確保萬無一失。實在不能回家的托鄰居和親戚常去家看看,要經常電話聯系。⑤與父母住在一塊的,要多做一些家務,給老人買好吃的、買好穿的,有條件的話按排老人出去遊山玩水。千萬不要嫌棄老人臟和啰嗦。⑥在父母生活不能自理和患病的時候,一定要讓老人和自己住在一起,在老人身旁端飯遞茶、倒屎倒尿。萬一工作太忙抽不出身時,也要請人伺候老人。不要在自己身上應證"久病床前無孝子」。
其次,是在精神上和情感上倍加關懷,使老人天天開心快樂。有不少子女認為在金錢上和生活上,滿足了老人就算自己孝順了,這是大錯特錯。①常回家陪老人拉拉家常、敘敘舊,耐心聽聽老人們的嘮叨;陪老人走出家門散散步。②給老人洗洗腳、錘錘背、揉揉肩,給予肢體上的交流和溝通。③"孝順"要體現一個順字。盡量滿足老人的需求,不與老人頂嘴、吵架。④讓自己的子女多去陪陪爺爺奶奶。俗話說隔輩親,孫輩可給老人帶去歡樂和笑聲。⑤在外工作不能常回家探望老人的子女,要經常電話聯系,問寒問暖報平安,逢年過節、尤其是老人的生日要送去祝福,千萬不能忘了爸媽的生日。⑥在父母臨終時,就是爬千山涉萬水也要趕回家,陪老人走完人生的最後旅程。
最後,子女爭氣、成器,不讓老人牽掛也是最大的孝教。①"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本來是有爭議,但天下的父母,還是最期盼子女們早日成家生育,為本家族延繼煙火、傳宗接代。有了孫子孫女還會給老人平添很多快樂。②在事業上成就一番事業,出人頭地、光宗耀祖,讓老人在他人面前抬得起頭,為其感到自豪。③遵紀守法,行善積德。父母最起碼的要求是子女不要違法、犯法,一生平安。在外還要多做善事多積德。
❺ 什麼是孝順
孝順
1.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
2.指以財物賄賂官吏或尊長等。
3.指用其他方式討好人家。
4.指賄賂官吏或尊長的財物。
5.特指獻給皇帝的貢物。
對比古今孝順
在古代,女性是不出來工作的,也就是不直接掙錢養家(當然在婆家活還是要乾的),男性的父母在娶媳婦時要有所謂「明媒正娶」、「八抬大轎」以及聘禮等等,還要給新人在家裡劃出一套單獨的居室供居住(這相當於准備住房了),所以在古代要求媳婦孝順公婆,還算說得過去的。
時代在變,現代社會中,男、女同樣掙錢養家,很多新婚夫婦結婚時的房子及物品都是自己准備的,可有些「孝子」和公婆卻依然想按古代的標准來要求現代人,這不是糊塗嗎?
婆媳、岳婿之間,只要能達到有足夠的客氣其實就夠了,不要提出過高要求,否則要求越高,失望就越大,最後導致無法相處了。
我們對自己的父母因為有二、三十年的生活和養育關系,所以很容易做到尊重(少數不合格父母除外),但婆媳、岳婿之間就不大容易產生這種尊重,所以我說只要保持足夠的客氣就可以了,沒必要「牛不喝水強按頭」。
反正我不指望我媳婦對我的父母有多麼尊重,只要大家保持客客氣氣的就挺好,同樣我媳婦對我也就這個要求,事實上這就相當於互相給點面子,所以相處得還可以,沒什麼大矛盾。
某些「孝子」說:現代人頂多隻做到了「孝」,也就是只是花了點錢和時間,「順」則一點也沒做到。
不知這樣的「孝子」自己做的如何?據我看好象也是他媳婦在盡孝,而他本人似乎也沒做什麼。
所以說:強調「孝順」的人,多數都是用來要求別人的,自己其實並不用做什麼,所以做「孝子」根本就是一件輕松的事呀!
大家知道宋代的朱熹吧,此人為百姓制定了一套「天理」(就是孝順准則),
可他本人並不遵守,他曾將兩個漂亮小尼姑騙來給自己當小妾,鬧的實在不象話,結果皇帝將他叫去訓了一頓,本打算收拾他的,但念在他年事已高也就作罷了(這是史有所載的)。
****************************************************************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事例三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事例四
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贊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執意要給癱瘓在床的母親洗衣服。李鵬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鵬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到母親處請安問好。
事例五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