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丈夫分不清「孝順」和「愚孝」,妻子如何一招制勝
婚後我們除掉房貸生活開銷,每個月差不多能剩3000塊。公婆在老家生活,我們每個月回去看望一次,再給1000現金當生活費。
有天婆婆和老公打電話,說她的老姐妹兒新戴了個手鐲,是她女兒買的,特別顯擺。第二天老公沒有和我商量,就去給婆婆買了個10800元的。想到這個男人求婚那會兒,還說鑽戒是商家故意做的營銷,不劃算沒意義,只給我買了個1200多的鉑金戒指。我就氣不打一處來,怎麼到了婆婆那裡,萬把塊說花就花了呢?
要是就這一次也就算了。偏偏之後好幾次,都是差不多的情況:鄰居的女兒給買了大衣,老公勢必不落人後。公公的手機壞了,我們自己用1000來塊的,給他的必須用3000塊的。
以上是網友來信。丈夫孝順是好事,但不能一味愚孝,不顧及妻子孩子的生活水平。
心理學家曾奇峰曾說:「關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在公婆、夫妻和孩子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關系是家庭核心,他們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確實,有條件的情況下,誰不願意多孝順父母呢?但很多時候,生活並不允許你管太多,每個小家庭都需要先有積累,才能慢慢撐起大家庭。
B. 怎麼理解對父母孝順和聽話的區別孝順等於聽話嗎
孝順很大程度上是等於聽話,聽話是包含在孝順裡面的,不聽父母話的人談不上孝順父母。
C. 所謂的孝順是不是給錢就代表了孝順
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教我們做人,給我們無私的愛,春天般的溫暖。在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就是父母的愛。但是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對於回報父母有些錯誤的認知。總認為只要給他們錢就一切都解決了,給錢就是最好的回報,最好的禮物。其實不是這樣的,錢雖然可以買到想要的東西,但是回報父母最好的方式是關心,問候,陪伴。
很多人認為給父母錢就是最好的回報,父母就會開心快樂,其實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有時候甚至會適得其反,不但不能給父母帶來開心快樂,反而會給他們帶來痛苦和煩惱。我的一個同學最近就非常的煩惱,和父母鬧得很不愉快。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原來事情是這樣的。我的同學家裡面兄妹兩個,他是老大,父母辛辛苦苦培養他讀完大學。因為他大學是在浙江讀的,畢業以後就在本地找了工作,然後認識了一個本地女孩,家裡面非常富裕,於是他就選擇了留在本地工作生活結婚生子,只有逢年過節才回家一次,平時和父母也很少聯系。和父母唯一的溝通就是給他們錢,他總覺得只要錢給的多,總能彌補不能陪伴他們帶來的傷害!可是他的父母總是臉上沒有微笑,總是心事重重的樣子。這讓他也非常的不解和困惑!
其實他的父母之所以會不開心,不快樂,不是因為錢給的少,而是因為缺少兒子的陪伴。含辛茹苦把他養大,供他讀完大學,而他卻選擇了留在外地生活工作娶妻生子。逢年過節回去也待不了幾天,家對他而言就好像一個旅館。可以說一年365天有350天是在外面的,是和父母見不到面的,我想只要是做父母的,恐怕都非常的難受吧!但是他們不敢對兒子有什麼要求,怕對兒子工作和前途有影響,所以就整天鬱郁寡歡。這種情況下給的錢越多父母反而就越是不開心,因為他們的內心深處認為你給的錢越多,就是離他們越來越遠,給了錢就意味著不會再陪伴,這樣父母心情難受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等我們老了,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去了異地結婚生子生活,逢年過節給錢就當是安慰,就當是陪伴,想想都覺得心裡不舒服。
有時候我們做晚輩的不能太自以為是,認為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對待父母也是這樣。其實父母對兒女的要求恰恰是相反的。晚輩給多少錢無所謂,重要的是有空可以開開心心的陪伴著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最深的愛就是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