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陪伴是最好的孝順的論據

陪伴是最好的孝順的論據

發布時間:2024-01-28 05:47:38

孝敬父母議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寫論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孝敬父母議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孝敬父母議論文1

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這句出自《中庸》的名言看似深奧難懂,然而,如果你領悟了它所蘊含的思想,就能清楚明了「道不遠人」的微言大義——道,其實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而孝敬父母,便是一種我們理應遵循的道。

有人說:親情是永恆的。它像鑽石一樣,璀璨奪目,歷久彌堅。對於這句話,我非常贊同。

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從古至今,人們一直在用行動詮釋它的含義。小時候,媽媽教我讀《三字經》。念到「小黃香,能溫席」一句時,媽媽告訴我,這是一個發生在東漢年間的故事,有個名叫黃香的小男孩,年僅九歲,但已十分懂事了。他每天都幫父親整理床榻。當夏天到來時,他把父親的涼席晾曬,驅走蚊蟲,然後再給父親睡。到了冬天,他先睡在父親的被窩里,直到把床暖熱,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黃香小小年紀,就有如此孝心,不得不叫人感嘆。

反觀現在,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誰能做到這樣細心地照料、孝敬我們的父母呢?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遮風避雨的港灣,還給予了我們溫暖無私的愛與關懷。歲月如梭,我們在一天天長大,而他們額頭的汗水、鬢邊的白發、眼角的皺紋也在一天天增多。可處於叛逆期的我們,有時候非但不領情,還動輒與他們發生沖突。我們不滿父母對我們的教育,覺得父母不理解我們的心情——然而,也許有一天,當我們長大成人,在不經意間驀然回首,才會發現,那些我們討厭的說教,其實都是金玉良言,那些我們嫌惡的規矩,其實都是用善意鋪就的人生正途。只是,彼時尚青春的我們,總是不懂他們的良苦用心。

人生就需要多一點寬容和理解,學會換位思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理解父母那珍貴而無私的愛。所以,當我們和父母鬧脾氣的時候,不妨仔細想一想:在你病重的無數個夜晚,陪在你身邊為你擔憂的是誰?在你回家時,用盼望的眼神和燦爛的微笑迎接你的是誰?在你取得優異成績時,非常真誠地為你歡呼雀躍的又是誰?毋需贅言,相信我們的心裡,都已經有了答案。

古人有言,百善孝為先。父母這樣無私地對待我們,我們該用什麼來回報他們呢?其實,盡孝心不需要什麼貴重物品,也不需要什麼蜜語甜言。只需要在他們的生日時候,送上一句溫馨的祝福,一支盛開的康乃馨;在他們勞累的時候,遞上一杯沏好的茶,說上一聲,爸媽,你們辛苦了。

道不遠人人自遠,本心已足更何求。只有用我們真心的努力,去孝敬父母,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

孝敬父母議論文2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題記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父母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相信他還是一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小時候,我們對父母依附、崇拜。進入青春期後,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開始獨立行事,渴望從家長那裡拿到「解放證」,渴望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我們,甚至挑戰父母的權威。而在父母的眼裡,我們總是長不大的孩子,沒有生活經驗,沒有豐富的閱歷,卻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責怪我們越來越不懂事,而懷念我們小時候的乖樣子。他們對我們的關愛之心沒有變,只是要求更加嚴格,免不了多叮囑幾句。

當我們要發火的時候,不妨用手摸一下肚臍。它曾是我們與父母相連的地方,也是母親用營養維持我們生命的地方。我們曾經是父母的一部分,現在能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替他們想想嗎?我們忍心傷害自己最親近的人嗎?冷靜下來,讓自己做出恰當的選擇。

望子成龍,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願。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願。我們與父母的沖突,往往基於父母對我們的高期待、嚴要求。在這種我們看來有些苛刻的「嚴」,反映出父母對我們的愛。我們要理解、體諒父母的一片苦心。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災災病病使父母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讀書升學花費去父母多少心血;成家立業鋪墊著父母多少艱辛。可以說。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

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如果人類應該有愛,那麼首先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談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

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的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而且要盡力滿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感情方面的需求。特別對年邁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顧,耐心安慰。

不是有首歌中唱到:「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哪怕幫媽媽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為家作多大貢獻,只求個平平安安,團團圓圓」。所以將來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都要記得爸爸媽媽。而且更要趁現在在他們身邊的時候,多孝敬他們。

孝敬父母議論文3

是誰,在你熬夜學習時關心的為你捧上一杯熱牛奶?

是誰,在轉冷的深夜為你掖被子?

是誰,在你放學時早就擺好滿桌佳餚?

那是你的母親。

而是誰,給你盡述歷史故事?

是誰,給你修理爛掉的自行車?

是誰,給你寬厚的肩膀在你生病時送你去醫院?

那是你的父親。

而又是誰,一生為你操勞,把他們全部的愛都傾注於你身上?他們就是你的父母啊。做為子女的我們,應該學會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寶貴的精神財富。古代就有九歲的黃香,在炎熱的夜裡為父母驅逐蚊蟲,在冬天為父親暖床。到近代,陳毅元帥回家探望病母,堅持親自為母親洗尿布。這都是些小事,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也應該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孝敬父母是一個人道德教養和文化內涵的體現。一個人通過學習,完善了人格,一定是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的。父母把我們生下來,含辛茹苦的把我們拉扯大,他們向我們索要過什麼嗎?沒有。義大利的小說家亞米契斯說過:「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若一個人不會孝敬父母感恩親人,那可以說這個人連基本的道德常識都沒有。

父母養育我們,給我們提供基本生活物質。在我們失意時給我們鼓勵,我們受傷時給予我們關懷。「人生莫忘父母恩」,我們報答父母是應盡的義務。

其實孝敬父母很簡單。只要你在回到家裡時,一句輕輕的「爸、媽,我回來了」;晚歸之前給家裡打個電話,告訴他們你在哪裡;游園活動結束後,給他們帶回幾顆你的「戰利品」……甚至好好學習,照顧好自己,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報答。

光陰似箭,我們漸漸成長,歲月卻偷偷爬上父母的臉頰、發鬢,我們更應該孝敬父母。父母在為我們忙碌了大半生以後,應該安逸享受生活。

孝敬父母其實不需要什麼理由,正因為他們是我們的父母,他們愛我們,所以,我們也要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愛。孝敬父母吧!懷著感恩的心情!以子女的身份!

孝敬父母議論文4

1、道理論據: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肥哺之義。——諺語

長江能容百代客,寸草難報三春暉。——楹聯

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俗語

2、事實論據:

孝道要看盡心。孔子的大弟子子路是個有孝心的人。有一天他想到已去世的父母,感慨地說:「我真傷心,因太貧困了父母在世時,沒有好的東丁供養他們;父母去世時,喪禮辦得也簡單。」孔子勸解地說:「你不要有這樣的想法,你用大豆做食品,將白水當飲料,侍奉父母又親,雖說是清苦些,但能盡量讓他們高興快樂,就算盡到你的孝道了。」

母親永遠只有一個。恩格斯的父親去世時,留下一筆巨額遺產。按照法律,長子恩格斯應該得到一筆遺產,但恩格斯的弟弟卻蠻橫地要恩格斯入棄繼承權。這時,恩格斯的母親正患重病,為了不使母親因兄弟間的財產糾紛加劇病情,他毅然放棄了繼承權。一年之後,母親的身體逐漸康復,恩格斯才將真相告訴母親。「世上的任何東西都不能使我讓您在晚年時因家庭糾紛而悲傷。我還會有成百上千個企業,但我永遠只有一個母親。」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

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人的一生中,對自己恩情最深重的莫過於父母。是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是父母辛勤地養育著我們,我們的成長凝結著父母的心血。每一個人都是在父母的悉心關懷、百般呵護和辛苦撫育下慢慢長大的。父母的親子之愛、舔犢之情只能用兩個詞來形容——無私、偉大。他們可以為子女付出一切,也甘心情願付出一切。所以說,父母之愛位於人世間各種各樣的愛之上。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受恩不忘,知恩必報,這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也即一個人的良心。一個人如果對給予了自己生命和辛勤哺育自己長大的、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報答,不知孝敬,那他就喪失了人生來就該有的良心,那是沒有起碼的做人道德可言的。試想一下,一個連生他養他的父母都不愛的人,怎麼能指望他去愛別人呢?可見,人世間一切的愛都需要從愛父母開始。

用心做一件事來孝敬父母,是每一個人必須做的一件事,也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

比如,尊重父母的教導。父母所積累的人生經驗是極其寶貴的,往往是我們在課堂上、書本里學不到的,他們對我們這些經驗的傳授是不計回報、真心實意的,所以我們應該認真聽取,虛心接受,否則就會失卻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那樣會是可嘆可息的。

比如,接受父母的監護。父母是子女的監護人,子女要自覺接受父母的監護。例如,離家時要告訴父母,到家時要先見過父母,告訴父母自己已經回家了,使父母放心。平時要定期向父母匯報學習、生活情況,並時時問候父母,以免父母牽掛於心。

比如,不辜負父母的期望。父母對子女的最大期望,先是成人,再是成才,最終成家立業,有所成就。哪個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作為有孝心的子女要學會學習,學會工作,學會生活,學會處世,學會做人,努力進取,認真學習或工作,不再抱怨生活,不負父母的願望,實現父母的期望,這是最重要的孝行。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不只是在心裡想著,口裡念著,更重要的是要付諸於行動,不要以工作忙碌為借口,而忽視了父母的存在,而冷落了父母的情感。在閑下來的時候,多多陪伴在父母的身邊,拉拉家常,讓他們享受到天倫之樂的親情體驗也是難能可貴的。

許多時候,我們總覺得父母有他們自己的生活圈子,自己會照顧自己,我們盡可能地不去打擾他們,給他們點錢就可以了,就算是盡到孝心了。其實,父母更需要的是子女們的關愛和理解。一個問候的電話,一次家庭聚會,哪怕是請子女們來吃一餐他們自己親手做的飯菜,他們都會覺得十分滿足的。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它之所以流傳久遠,倍感親切,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旋律優美,而更重要的是它道出了人間真諦,——常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為家作出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有時候,父母就像一個孩子,為他們做一點小事情,就好似對他們的特別寵愛一般,就會像個孩子般似的開心滿足地笑著,正如老子所言的「復歸於嬰兒」。從小到老,我們一直是父母眼裡的孩子,但年邁的父母,又何嘗不是我們心靈上的「孩子」?在他們論分記秒所過的日子裡,我們還能為他們做些什麼,才能不會留下更多的遺憾呢?

其實,只要想想還有什麼是我們能夠做到的,坐在父母身邊旁,給他們捶捶背,然後像哄小孩子一樣教他們改掉一些多年來形成的、有害健康的不良習慣,叮囑他們多吃點兒有營養的食品,少操心,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老年集體活動之類的交流。

有位哲人曾經說過:「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步入老齡化的父母,在生活上、 精神上越來越需要子女孝順,而且這種孝敬主要應該表現在親情上,而絕非全都可以用金錢或僱傭個保姆來替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子女孝敬父母的機會逐漸減少,商機錯過還會再來,而失去父母健在的孝敬機會,那就會時不再來,會遺憾終身。

孝敬父母議論文5

父愛如山,母愛如火,孝敬父母不光只停留在口頭上,也不是盲目的順從,是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那怕是為父母端一杯熱水, 那也是孝敬父母。

父母生我育我,這些年的生活真是不易呀!相信每個家庭都是如此,在我的家庭里我是最小的,父母經常把我捧上天。我在家中非常隨便,有時經常惹父母生氣,愛爾蘭母讓我做的我經常是不想做。比我大的兩個姐姐可就比我孝順、懂事多了。每當爸爸和媽媽去幹活回來,大姐和二姐總不會忘了問一句爸媽,你們回來了累嗎接著端上一杯熱氣騰騰的白開水。媽媽總是會幸福地和爸爸這樣說:「看,沒白生吧!」一到這時我心裡總是很難受,好像就是在說我是白生的一樣,我總會說:「要說我就直說好了,何必拐彎抹角的,你那兩個女兒孝順以後就讓她們養你們好了。」總耍自己的小孩子脾氣。隨著時間慢慢過去,我也一天天長大,我現在特別為此感到後悔。

藍天白雲,天地良心,爭作孝順子女,讓家人開心自己。

孝敬父母議論文6

大部份的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之下快快樂樂的長大,我們好像是小雞一樣,羞赧的躲藏在母雞的肥厚翅膀之下,受到完美的照顧。有些父母則是因為某些因素而無法自行照顧,但也會對孩子做萬完的准備,使他們的孩子快快樂樂的成長,人家說:虎毒不食子,還會照顧虎子。就是這個道理。

而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從小到大都是由外婆帶大的。小時候我每天都很晚睡,但外婆總是會陪著我,外婆也教我騎自行車,很有耐心的教導我,使我學會騎腳踏車。當我難過或是絕望時,外婆也總是適時的給我加油和鼓勵,並讓我重新再次的站起來。暑假時,我和妹妹都會到高雄外婆家住,就算外婆再忙,也會帶我們去踏青或是游泳,玩累了回家之後,還會做一整桌豐盛的飯菜給我們吃,對我們實在是太好了。

在我幼小的心靈里,我都想著當我長大時一定會好好的孝順外婆的,因為她很辛苦,而且待我和妹妹又是那麼的好,此恩此德我一輩子都難以望懷的。

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當我還沒來得及孝順外婆時,外婆就因為生了重病而撒手人寰。就這樣輕輕的走了,走了令我來不及思想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好希望好希望時間可偶倒流,讓我把握時光的好好孝順外婆,如果還有下輩子的話,我願意再次為外婆的孫女,但是我會把握點點滴滴的光陰,好好的孝順外婆的。

從我自己的例子當中,我知道孝順最重要的是即時實行孝道,而不是等到將來才來孝順,因為等到那時再來好好孝順的話,可能會來不及了。孝順是隨時隨地的,不是等到將來賺大錢之後才來孝順,那是一種藉口,不孝的人的借口而已。

孝順不僅要即時,而且也要重視長輩的心裡,讓他們感到窩心,讓他們感到被重視,而且不使他們擔心。孝順不僅要即時,而且是不看地方的,不管在任何的地方,都要重視孝道,都要做到孝順的行為。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人會想,會孝順。但是如果有人不孝順的話,那麼那種人就不配被稱為人,因為孝順是為人處事很重要的准繩,人家說:百善孝為先。即是此理,但願天下人都能做到孝道,不要等親愛的長輩逝去之後,才來後悔來不及。

孝敬父母議論文7

不久前,因為我奶奶的腳上長了一個腫瘤,做了一次手術,所以行動很不方便。

記得奶奶剛做完手術那天,爸爸就立馬下發了工作任務,詢問我的時候可婉轉了:「路路(我的小名),奶奶行動不便,你要記住每天洗洗碗、給奶奶送送水,幫幫奶奶的忙,行嗎?」幫奶奶做事我很樂意,可我非常明白一點,每當爸爸問我行不行的時候,選擇是唯一的,只能回答好。不然離「竹筍炒肉」就不遠啦!

爸爸一說完我就開工了!「路路,你幫我把樓上的被子拿下來!」奶奶用純正的四川話說道。我蹦蹦跳跳地到樓上把奶奶的被子捧了下來。「路路,我有點渴,幫我倒點水,要稍微燙一點的!」我幫奶奶倒好了水,給奶奶端了過去,不過水不夠燙,回去重倒也是經常有的事。「路路,碗該洗了喲!」奶奶每次吃完飯都會提醒我,絕對不會忘啊!我家廚房的熱水來得特別慢,我的碗洗完了,熱水來了……每次洗完碗我的手都會紅通通的,卻還有別的事等著我去干。我覺得洗碗太辛苦了,因此抱怨過不少次。可是奶奶天天洗碗,從沒抱怨過。我才洗了幾天的碗,就在這叫苦,真是不應該!「路路,我想上個廁所,你扶我一下。」我攙扶著奶奶去廁所,上完廁所再把奶奶扶回去。反正奶奶大大小小的事我都一手包辦了。奶奶的命令無時不在,我在認真做作業的時候,奶奶突然叫我端個水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得「時刻准備著」!這種事做多了,我也厭煩了,覺得我就像奶奶的傭人,可我仔細想想,要是照我這么說的話,那奶奶豈不是當了一輩子的傭人嗎?

我有個幼兒園同學,他在家是有償服務的:洗個碗8塊,倒個垃圾3塊,家裡還是有電梯的!為自己父母做事還要報酬!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個問題:說幫父母做家務是助人為樂嗎?我看了真氣憤,父母生我們,叫助人為樂嗎?父母一輩子為我們做的那麼多的事,從我們的出生開始,每一天都在為我們的衣食住行而操心,這能叫助人為樂嘛?!

長輩、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他們一直在為了我們操勞。以前是我們小,還不懂的孝敬父母,可現在。我們應該去孝敬父母,報答他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⑵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作文論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今天的孩子,將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起決定作用的是他的童年如何度過,童年時期有誰攜手帶路,周圍的世界哪些東西進入了他的頭腦和心靈」——

■ 本報記者 高城

留守娃遭遇親情飢渴

「我好想爸爸!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就外出打工,一年最多隻能見上一兩次面……」說著這話,阜陽市潁州區馬寨鄉廟東小學留守女童姚楠的眼裡噙滿淚水。她告訴記者,父親遠在廣東打工,母親在城裡做生意,自己的日常生活一直是由60多歲的奶奶照顧。
「每周能和爸爸打一次『親情電話』,和他聊聊天。就算看不到,聽到聲音也會感覺很親切。 」姚楠說,可每當看到其他同學父母來接送他們上學放學、或是帶他們出去玩耍的時候,自己就情不自禁地郁悶和難過,「尤其是每年過生日,特別羨慕有父母陪伴的同學。 」
和姚楠一樣,父母不在身邊、由祖父輩隔代撫養、或寄養在親戚家的留守娃不在少數。根據《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2015)》消息,我國6100萬留守兒童中,約15.1%的孩子一年到頭見不到父母,即使春節也無法團聚,4.3%的留守兒童甚至一年連父母的電話也接不到一次。
省關工委的一份調研報告也顯示,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很難對孩子進行直接教育,對孩子親情、情感和心理關懷較少,使這些孩子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孤獨感、自卑感和心理性格缺陷較為突出。而他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重養輕教,留守兒童學習得不到及時輔導和督促,成績普遍偏差,有的甚至厭學、逃學。
「爸爸媽媽很少打電話給我,我很獨立,他們也很放心。 」黃山市徽州區富溪鄉長塢村13歲的留守女童媛媛說,剛開始很想他們,但現在已習慣了,「很久沒見到爸媽了,照片也沒有,都快忘了他們的模樣。 」
歙縣「徽鴻留守兒童家園」負責人吳宏斌告訴記者,像媛媛這樣的情況在現實中並不少見,盡管我們為留守兒童安裝了「親情電話」,也要求父母每周給孩子至少打一次電話,但很多父母做不到。長此以往,有的孩子不願與父母溝通交流,內心更加孤單,影響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許多留守兒童由於親情缺失、家庭教育弱化,在性格上具有任性、冷漠、內向、焦慮和易沖動等特徵。有一部分孩子受不良社會因素影響而成為『問題少年』,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省政協委員孫學龍調研發現,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家教缺位、親情缺失、交流缺少、監護缺乏」等現實問題。

孩子成長需父母陪伴

「媽媽不讓我玩手機,媽媽壞。 」11月中旬的一個周末,合肥一家大型商場里,一個小女孩跟在媽媽身後哭鬧。年輕的媽媽侯女士一臉無奈:「老玩手機對眼睛不好……」
侯女士告訴記者,由於他們夫妻倆工作忙、每天早出晚歸,孩子一直都由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輪流照看,「有老人幫忙,我們省了不少心。可在孩子教育方面,也確實存在不少矛盾。就拿玩手機來說吧,我不同意孩子玩,可一轉身爺爺奶奶就拿給她玩了。」現在孩子已經4歲了,侯女士卻發現女兒的脾氣越來越壞,提出的要求不予滿足就大吵大鬧,直到家長同意才罷休。
「父母缺位的隔代教育,往往過分地溺愛和遷就孩子,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唯我獨尊、不合群、不懂禮貌等不好的性格和習慣。 」省人大代表、有著30多年幼教經驗的蕪湖市鏡湖幼兒園園長張錦麗表示,過分地保護還會遏制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信心的發展,增強孩子們的依賴性,容易使孩子變得更加嬌氣。
工作忙、壓力大,讓很多與侯女士一樣的年輕職場父母,選擇請老人幫忙帶孩子。可下班之後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比陪孩子更多的父母,也不在少數。
「我的爸爸很愛看手機,只要有空他都會拿出手機來看。有一次,我叫爸爸來跟我一起看書、畫畫,可爸爸不理我、一直在看手機。我叫了很久,爸爸終於來到我身邊,手裡還拿著手機……」這篇被稱為小學生「心酸作文」的《爸爸看手機》,與之前被稱為「最催淚作文」的《我想和爸爸媽媽一起吃晚飯》,在網上熱傳。一個家庭是因為家長迷戀手機,與孩子缺少交流,一個家庭是因為家長工作忙,忽視了陪孩子吃飯,角度不同,卻都道出了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
「孩子作文中所反映的正是不少父母的現狀。很多家長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連WiFi,用手機刷微博、微信,看電影,花在手機上的時間遠比陪孩子的時間多。」心理咨詢師王維維表示,當家長沉迷於手機,孩子或許會模仿家長,逐漸沉迷於各類電子產品中。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陪伴,沒有父母的陪伴,就會造成親情上的缺失,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孤僻。

親情歸位給孩子溫暖

「好久沒人牽我的手,好久沒人摸我的頭。冰涼的小手、發燙的額頭,生病是最想你們的時候……」一首留守兒童的歌曲,唱得讓人心酸。研究表明,由於親情、情感和心理關懷較少,留守兒童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孤獨感、自卑感和心理性格缺陷較為突出。堅強獨立但又敏感脆弱,是這些留守兒童的共同特點;拒絕孤獨冷漠,渴望溫暖關懷,是這些留守兒童的共同心聲。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這樣寫到:「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不是對未來生活的准備時期,而是一段獨特的、真正的、光彩奪目的、不可再現的生活。今天的孩子,將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起決定作用的是他的童年如何度過,童年時期有誰攜手帶路,周圍的世界哪些東西進入了他的頭腦和心靈。 」
讓缺失的親情重新歸位,是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途徑。 「18歲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需要家長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專家建議,離家長期在外打工的家長,盡可能每周抽出一兩個晚上給孩子打個電話,減少孩子對他們父母的陌生感,溫暖孩子的心。
「對於在城市忙碌的職場父母來說,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不能成為父母不陪孩子的理由。 」王維維表示,哪怕只是臨睡前的半個小時,也一定要抽出空來陪陪孩子。
省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張曉蘭也認為,父母對子女的親子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隔代教育只能是親子教育的補充而不是替代,在孩子的教育上,祖輩要當好助手,做好親子之愛的「潤滑劑」。

⑶ 陪伴是最好的感恩800字議論文

十二年前,爸爸、媽媽把我帶到了這個世界,因為我是爸、媽的獨生女,更是他們的心肝,所以理所當然地享受著爸、媽的關懷、給予和饋贈,從來沒有認為有什麼不妥,更沒想過為爸媽分擔點什麼。是去年的那節主題班隊會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徹底改變了我。記得那節班隊會的名字就叫《感恩父母,點亮真情》,在班隊會舒緩的音樂聲中,爸、媽關愛我的情景歷歷在目:兩年前,我得了一場病,爸媽背著我東奔西跑,到處求醫,從他們焦急的神態中,從他們悉心的呵護中,我深深地體會到父母對我發自內心的愛。在我住院期間的一天傍晚,天很冷,外面的雪下得很大。爸爸下班後趕來給我送飯,可是我想吃餃子。他二話不說,放下手裡提來的家常菜,迎著凜冽的大風,冒著漫天的飛雪又出去為我買餃子。過了好久,雪人似的爸爸回來了,身上的雪還沒來得及撣掉就急切地問我:「餓壞了吧?」看著爸爸慈祥的面容,摸著爸爸凍得通紅的雙手,我感動得流淚了。爸爸媽媽不僅關心著我的健康,更關心著我的成長。他們教我說話,教我走路,教我看書和寫字,給我講故事。他們是我的啟蒙老師。在我上學以後,雖然爸爸媽媽工作很忙,但每天晚上總要問我在學校里學得怎麼樣,和同學相處得好不好,學習有沒有困難等等,特別在刮風、下雨、下雪的天氣,爸媽總是到學校接送我,生怕我淋著、凍著。每當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他們總是耐心地幫助我,鼓勵我不要害怕。記得我上三年級時的一天傍晚,我坐在餐桌上寫作業,媽媽在炒菜。我有一道數學題怎麼也不會做,一個人唉聲嘆氣。媽媽注意到了,便跑過來耐心地給我指導。當我在她的指導下做出這道題時,一股焦味傳來,媽媽這才想起鍋中的菜。……十幾年來,爸爸媽媽關心我的事說也說不完,道不盡。去年的一天,我坐在沙發上,隨意地拿起了果盤中的一個桔子。那桔子亮澄澄的,我三下五除二便剝掉了它的皮。突然想起了老師教育我們感恩的話,我呆了一呆,接著便將剝好的桔子一分為二,一半遞給了媽媽,一半遞給了爸爸。沒有過多的言語,只見媽媽高興得露出了甜蜜的微笑。而爸爸則開心地大聲說:「謝謝!我女兒剝桔子給我吃了!」望著爸媽那令我難以置信的幸福模樣,我突然發現:原來父母是那麼容易感到滿足。於是,我開始思索,在平凡的生活中,我能做的一些小事不也是感恩的行動嗎?從那以後,我在學習上特別認真刻苦,因為我知道,我的點滴成績都會給父母帶來無限的快樂和幸福的滿足,所以我要用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放學回家,做完作業,我就順便拿起笤帚掃一掃地;吃完飯,我搶著幫媽媽洗洗碗;爸爸看報時,我為他倒上一杯熱茶,早上起來,我自己疊起被子,自己整理房間……爸爸媽媽直誇我,說我長大了。同學們,爸媽的皺紋深了,因為他們把美麗的青春給了我們;爸媽的手粗了,因為他們把溫暖的陽光給了我們;爸媽的腰彎了,因為他們把挺直的脊樑給了我們;爸媽的眼睛花了,因為他們把明亮的雙眸給了我們。讓我們學會感恩吧,感謝爸爸媽媽將我們養育成人,感謝爸爸媽媽給予我們的一點一滴。一個感激的眼神,一聲溫馨的問候,一次真誠的交流,一份滿意的答卷;做一個孝順的子女,做一個優秀的學生,成為一個傑.出的棟梁……這就是回報,這就是對父母最好的感恩。感恩父母,點亮真情。學會感恩親愛的同學們,我們的人生之路總是陽光明媚,晴空萬里,到底哪一縷陽光最耀眼?有人說是優異的學習成績,有人說是給予別人幫助……而我認為在我們的人生路上最燦爛的陽光應該屬於知恩圖報,感謝幫助我們成長的每一個人。是的,學會感恩,是一種情懷,學會感恩,更是一種情操.兩年前,我得了一場大病,父母背著我東奔西跑,到處求醫,從他們焦急的神態中,從他們悉心的呵護中,我深深地體會到父母對我發自內心的愛。一天,爸爸用自行車馱我去醫院,我坐車後發現爸爸騎得很慢.幾個月了,爸爸是太累了,我的病讓他身心疲憊。我無意中發現了爸爸頭上的一些白發。啊,爸爸變了,變老了。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歲月的滄桑,看到了生活的艱辛,更看到了爸爸為我操勞的痕跡。啊,爸爸沒變,大山般的父愛沒變。我依然感受著他的溫暖,他的愛。那是我住院期間的一天傍晚,天很冷,外面的雪下得很大。爸爸下班後趕來給我送飯,可是我想吃餃子。他二話不說,放下手裡提來的家裡做好的飯菜,迎著凜冽的大風,冒著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又出去為我買餃子。天黑了,風更猛了,雪更大了.這時,雪人似的爸爸一邊走還一邊說:「餓壞了吧!」看著爸爸慈祥的面容,摸著爸爸凍得通紅的雙手,我感動得流淚了。「爸爸,爸爸……」我在心裡一遍遍地念叨,「你真是我的好爸爸!」。冬天是寒冷的,而爸爸所做的一切,卻彷彿陽光,溫暖我病痛的軀體;又似暖流,融進我愁苦的心坎里;爸爸的關愛,撐起了我戰勝病魔的信念,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我康復出院.我永遠不會忘記父母對我的愛,對我的呵護和關懷。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我常常這樣問自己。哪怕是為他們垂垂肩,洗洗碗,給他們唱段曲兒,陪他們逛逛街,散散步,我也會感到心裡的安慰。學會感恩,學會報答,我彷彿一下子長大了:我用心學習,不讓他們為我的操心;我搶著洗碗揀菜,讓他們能多休息一會兒;我經常哼哼小曲,讓家庭充滿歡聲笑語……我盡我所能給父母留下最難忘的美好時光,讓他們開心,讓他們驕傲,我愛我的父母,普天下的孩子們都愛自己的父母.讓我們一起對父母說一聲:「我們愛您!」讓我們一起行動,知恩圖報,學會感恩.冬天就不再寒冷,黑夜就不再漫長,幸福快樂就時刻陪伴在你我身邊.

⑷ (陪伴父母才是最好的孝順)議論文,需要三個分論點,應該怎麼寫

記得幾年前看一個記者采訪一個著名企業家的節目,在談到今生有什麼無奈和遺憾的時候,剛剛還侃侃而談的企業家頓時淚光盈盈,說自己愧對母親。雖然母親住在他購置的大房子里,平時有保姆陪伴,生活無憂,但母親曾對他說寧願不住大房子、不要保姆悉心照顧,只要能經常看到他,就心滿意足了。現實生活中,每年他只有一天可以見到母親,就是在自己生日那天。相信認識他的人都能理解他,企業那麼大,社會責任也巨大。家國面前,身不由己。但是,對於日漸衰老的親人,我們更要理解,他們需要的很少,僅僅是子女的陪伴而已。
2014年初,故事大王鄭淵潔一篇關於給自己60歲生日禮物的微博引起了許多人的關註:2014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給父母做兩年的飯。他是那樣說的,也是那樣做的。據鄭淵潔的父親鄭洪升老人透露,從2014年初開始鄭淵潔每周一到周四都會親自給他們做「鄭氏炒飯」,還給他媽洗腳。「鄭淵潔也是60歲的人了,經常有很多社會活動,還能給我們做飯,不容易。說他做的炒飯有多好吃不一定,但他做飯很講科學。他媽媽有糖尿病,吃了他的炒飯血糖確實降下來了,這裡面還有個情感問題。」看來鄭淵潔深知老人的心願,最好的孝順是陪伴。
看看周圍,我們許多人每天都在為所謂的前途、命運拼搏,為房子、車子、票子絞盡腦汁,為子女上更好的學校、擁有更好的工作費盡心力,給父母的只是房子、衣食無憂,有病了才慌忙過去,平時很難光顧,最多就是打電話問候一下,有時就連這問候也省略了。
對於漸漸老去的父母,我們做子女的想法是:只要老人健康、快樂、長壽就好。可是,健康也好,快樂也好,長壽也罷,固然是父母希望的,不過對他們而言更希望的是:我們有時間回去看看他們,陪他們吃一頓飯,和他們嘮嘮家常,哪怕不言不語,靜靜地坐上一兩個小時也好,因為在他們腦子里或許只剩下我們小時候追隨他們的模樣,他們現在更需要我們對他們的依戀和陪伴。
陪伴,是最好的孝順。捫心自問,我們做到了嗎?

閱讀全文

與陪伴是最好的孝順的論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私營企業為員工交養老保險 瀏覽:840
腦部腫瘤壓迫眼神經和壓迫老年痴呆有關系么 瀏覽:438
如何暗示父母自己一定得配眼鏡了 瀏覽:474
老年人興趣小組活動照片 瀏覽:226
物業公司用退休人員做保安 瀏覽:424
濟南兒童醫保如何掛在父母名下 瀏覽:330
工作多少歲可以領養老金 瀏覽:21
標準的老人床多少錢 瀏覽:970
60歲的男人還會愛上女人嗎 瀏覽:130
60歲能買平安什麼保險 瀏覽:54
老年人安全帶怎麼系 瀏覽:219
70歲老人海上婚紗照 瀏覽:253
中國官員級別退休年齡 瀏覽:589
老年節主題黨日活動計劃 瀏覽:522
農村養老保險交多少錢農村 瀏覽:632
父母不喜歡玩游戲怎麼辦 瀏覽:425
養生葯如何做兩用產品 瀏覽:608
老年人奇葩創業 瀏覽:568
治療老年人的葯酒方 瀏覽:353
陽光城養老院 瀏覽: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