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教育孩子孝順的正確方法和視頻

教育孩子孝順的正確方法和視頻

發布時間:2024-01-24 22:47:08

㈠ 如何教育孩子孝敬長輩

現在的孩子往往自我意識較強,不懂得去關心別人,父母似乎只能為他服務,慢慢的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自私,所以孩子要從小教育孝敬長輩,下面我收集了一些關於教育孩子孝敬長輩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孩子孝敬長輩方法1

一、要教育孩子孝敬長輩,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樣,平時多體貼關心老人,這樣孩子耳濡目染就會受到熏陶。

二、父母可以從日常小事中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如爺爺為孩子買玩具時、帶孩子玩時,家長都可以適時的教育孩子:"看,爺爺多疼你,你怎麼孝敬爺爺呢?"讓孩子自覺的去思考如何孝敬長輩的問題。

三、也可以讓孩子飼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在飼養過程中體味做爸爸媽媽的辛勞,讓孩子學會感恩。

四、平時爸媽孝敬父母時最好讓孩子幫助去完成,如買了好吃的首先讓孩子給爺爺奶奶送去,這樣,孩子在無形中就受到了思想教育。

五、平時空閑時可以給孩子講講孩子的成長經歷,從中讓孩子了解一下父母為此付出的犧牲,看似不經意的聊天,卻可以讓孩子記一輩子。

六、從小要教育孩子要體貼父母,並且要給孩子表現的機會,如工作忙時,可以讓孩子替自己倒一杯水,做飯時,可以讓孩子幫助媽媽摘摘菜葉等,讓孩子從小養成體貼父母的好習慣。

七、當然!孩子做的好時,別忘了要誇誇孩子呀!這樣,孩子下次做起來才會更積極。

教育孩子孝敬長輩方法2

第一,明確家庭關系。家庭中,應當營造一種長幼有序的環境,讓孩子從小知曉長幼尊卑。比如等父母長輩都到齊才能吃飯;看電視先徵求長輩的意見等。

第二,堅持細節訓練。孩子的道德標准和生活習慣幾乎完全在家長的引導下建立。因此,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提出具體要求。比如,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可以要求他們“回家主動和父母問好”;中學生可以要求“父母生病時主動照顧”等。

第三,父母以身作則。孩子最善模仿,就像父母的一面“鏡子”。須知,您今天給自己的父母倒一杯水,將來您的孩子就可能端一碗湯,送到您的床前。

教育孩子孝敬長輩方法3

1、父母和孩子一起孝敬老人;

2、讓孩子感受父母的辛苦,給孩子孝敬父母提供機會;

3、要求孩子為老人做事時理直氣壯;

4、讓孩子給爸爸媽媽過生日;

5、從日常生活小事上對孩子提出要求;

6、讓孩子體驗父母的辛苦;

7、耳鬢廝磨中建立親情;

8、用親情故事啟發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識。

㈡ 怎樣教育兒女孝順父母

教圓配育孩子孝順父母是每個家長的責任和義務。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教育孩子孝順父母:
1. 以身作則: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純豎成為孩子的榜樣。我們應該盡力表現出對我們自己的父母的尊重和關愛,這樣孩子才能從我們身上學到正確的行為。
2. 培養感恩之心:教育孩子要感恩,讓他們明白父母的辛苦和付出,讓他們知道父母是為了他們的幸做腔大福而努力工作和生活。
3. 培養責任感:教育孩子要承擔自己的責任,讓他們知道父母需要他們的幫助和支持,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到家庭的和諧。
4. 培養關愛之心:教育孩子要關心和照顧父母,讓他們知道父母需要他們的關愛和陪伴,讓他們知道父母的健康和幸福是他們最重要的責任。
5. 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教育孩子要獨立自主,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能力和責任,讓他們知道自己可以為家庭做出貢獻。
總之,教育孩子孝順父母需要我們的耐心和努力,我們需要不斷地引導和教育孩子,讓他們明白孝順父母的重要性和意義。

㈢ 如何教育孩子孝敬老人

教育孩子孝敬老人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以下是一些方法:

1. 起到榜樣作用:父母或家攔碼長應該成為孩子最好的榜樣,尤其是在對待老人方面。當父母尊敬,關心和照顧老人時,孩子會向他們學習。

2. 培養孝敬的情感:孩簡凱哪子為自己的祖父母、爺爺奶奶等長輩培養出孝敬的感情需要時間和經驗,家長應該給予耐心和溫暖的支持。

3. 解釋孝敬老人的意義:家長應該向孩子解釋孝敬老人的含義和重要性,讓他們理解老人承受了多少艱辛與恩情,需得到我們的尊重和照顧。

4. 讓孩子參與照顧老人:家長可以讓孩子積極參與照顧老人的生活,例如幫忙做家務、陪同外出、關心生活起居等,讓孩子體驗孝敬的過程。

5. 給孩子機會去了解老人:家長可以把孩子帶回老人的故鄉或者家裡,讓孩子深入了解老人的經歷和背景,培養孩子對老人的感情和尊重。

6. 社會化教育的力量:為了開拓孩子的社會視野和體驗,可以安排孩子去一些老年活動中心或者志願服務機構,從而了解和關注老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和需求。

總之,家長應該用愛和耐心來灌輸孩子孝敬老孫漏人的道理和意義,同時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尊重和關愛他人的能力。

㈣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有哪些

孝敬父母,是一個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孝敬父母是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的品德。那麼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有哪些?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
1.身教重於言教

孩子對父母的態度,往往是從父母對待長輩的態度中學來的 。在孩子的眼裡,父母的行為就是一把尺子,認為父母能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樣做,他就應該怎樣做。因此,父母在與老人(自己父母、公婆、岳父母和其他老人)相處中,態度應謙恭、彬彬有禮,對老人關心照顧、體貼入微。比如,在家給老人端茶倒水,在公共場合給老人讓座、讓路。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表現在自己的行動中,他們也會像父母一樣孝敬老人。

(某部隊的一位軍醫,利用自己的積蓄堅持為敬老院的老人服務,定期為他們檢查身體,並親自為他們做可口的飯菜,妻子非常理解他,並積極支持丈夫的作法。這樣幾十年如一日,他們的言行,使8歲的兒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並從父母那裡自然地學會了如何尊重、關心、照顧老人。孩子雖小,卻不僅懂得關心父母,尊重老人,還經常到敬老院去給老人們講故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後來,孩子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當記者問他為什麼能這樣做時,他的回答是那樣的朴實而簡單:“我向爸爸和媽媽學習得還不夠。”)

以身作則,言傳不如身教。如果身為父母對自己的長輩不好、不孝順,想讓子女對自己孝順是很難的。

(有一對中年夫婦對年邁的父母很不孝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裡居住,每頓飯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東西給老人。一天,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在雕刻一塊木頭,就問孩子刻的是什麼,孩子說:“刻木碗,等你們年紀大時好用。”這對中年夫婦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請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隻小木碗,拿出家裡最好吃的東西給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轉變了對他們的態度,從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

可見,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現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況還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僅不照顧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計“刮”老人們的財物,這給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因此,家長應率先孝順父母,努力做孩子的楷模。

2.常回家看看

現在大多數老人,雖然兒孫滿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錢花,但是孩子因為工作的緣故幾乎都不在身邊,平時很少見面,所以,他們在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與兒女團聚。

(1999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曲表達了中華兒女對家的那份親情,以及父母對子女的心聲,提醒現在忙碌的年輕人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找點空閑,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帶上笑容,帶上祝福,陪同愛人常回家看看……”)

父母要利用假日,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家務,與老人共聚歡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果做不到,那就應該給老人多打電話。如此日久天長,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漸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3.從小事做起

父母為孩子做出表率,還表現在具體細節之中,例如,在每年或每兩年帶父母去做一次體檢;經常給父母拍照,尤其是帶著孩子與老年人合影是長輩最高興的;認真回父母的簡訊,不要因父母的電話啰嗦而煩躁;有時間時帶父母去旅遊,等等。
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習慣
1.讓孩子了解父母為家庭的付出

家長應該讓孩子了解父母為家庭的付出、父母的身體情況、父母的工作情況,明白父母的錢來之不易。現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掙來的,只知道盲目攀比,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認為父母讓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這樣的孩子怎麼會從心底里孝敬父母呢?為此,父母應該通過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情況,了解自己的錢得來不易,使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生活,從心底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2.讓孩子在生活細節中養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要把這些要求變為孩子的實際行動,就應當從日常小事抓起。比如,當父母下班時,孩子要問候父母;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多做一些家務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孩子應提醒父母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生病時,孩子應主動照顧、寬慰父母等。孩子外出時要和家長道別,回家時要先向父母問好,吃飯時先請父母入座。孩子應承擔必須完成的家務勞動,哪怕是吃飯時擺碗筷。小學生不僅要孝敬父母,更要孝敬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放學回家先向祖父母問安,做一些端茶倒水的事,給他們講一些校園里的所見所聞,吃飯時,先扶他們入座,恭恭敬敬地遞上碗筷。這樣,不僅有利於孩子養成參與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

在祖孫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中,只要用心更容易教育孩子養成孝敬父母的習慣。比如,每逢家人吃水果,爺爺奶奶就說:“看孫子怎麼分?”孫子每次都是把大的給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每逢節假日家人聚餐時,都等長輩入座後,孫子 才上桌。遇到好吃的東西,孫子也學著大人的樣子,多往爺爺奶奶的碗里夾。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孩子必將養成孝敬父母的良好習慣。

3.引導孩子在情感上關心理解父母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要對父母的情緒、興趣等有所了解,在生活中盡量要讓父母高興,發現父母心情不好時要主動去安慰。

家長要教育孩子了解父母的需求。即使將來孩子長大了,成家立業了,父母對子女的物質需求並不高,真正讓父母有強烈歸宿感和滿足感的,是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溝通、相伴。有沒有親近的交談,有沒有認真傾聽父母的話語,有沒有聽懂父母的真正想法,有沒有輕松的家庭氣氛,有沒有家人聚會的溫暖,對父母來說更為重要。家長要讓孩子記住父母的生日,用簡朴的方式向家長祝賀生日。據某小學調查顯示,有50%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能主動祝賀父母生日的更少。現在不是孩子為父母祝壽,而只是父母為孩子過生日,這是不正常的。應該讓孩子懂得為父母祝賀生日,記住父母的生日,在生日當天送上生日禮物,或親口說“我愛你”。

4.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對父母不要有過高的要求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懂得,父母將自己帶到這個世界來,撫養孩子長大,已經很不容易,要懂得感恩。父母只是一個普通人,對父母的期盼要切合實際。要知道,父母的精力有限、時間有限、金錢有限、能力有限,他們怎麼能無限地滿足孩子呢?要讓孩子知道,父母也是平常的人,有好多事情他們也做不到,他們也沒有辦法。讓孩子不要對父母有過高期盼,要學會滿足。如果子女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就活得很快樂,就容易孝敬父母。

5.鼓勵孩子向父母示愛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懂得,做兒女的要學會把自己對父母的愛和感謝表達出來。中國人比較含蓄,不太會在一些公開的場合來感謝父母,有些人甚至在家中也不善於表達對父母的愛和感謝。孝敬父母需要實際行動,也需要情感的表達。因此,父母在表達對孩子的愛的時候,也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對父母的愛,使父母感到溫暖,也更好地融洽親子關系。

6.利用有關節日啟發孩子表達孝心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懂得,在相關節日向父母表達自己的孝心。家長可藉助長輩生日、重陽節、母親節、父親節、婦女節、勞動節、元旦、春節等有利時機,通過談話、點撥、暗示,啟發孩子向祖輩或父母表達自己的孝心。當然,孝敬父母應該是一種日常行為,而不應該局限於每一天的“節日行為”。父母要信任孩子,多給孩子“表現”的機會。孩子孝敬長輩的行為常常會得到周圍人的贊賞,這種贊賞正是讓孩子持續孝順長輩最好的催化劑。
孩子不孝敬父母的原因
一、父母的溺愛使孩子內心無愛

現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出生那天起,就把全家的目光都吸引過來了。全家人視其為掌上明珠,真可謂“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如果用畫圖表示,那麼圖上的箭頭都是指向孩子的,這就是現在很多家庭中大人對孩子的愛。孩子在這種溺愛的環境中長大,導致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感,只知道接受愛,而不懂得付出愛。孩子內心沒有愛,就無法去愛他人,也就不懂得孝敬父母。案例中的巍巍不懂得孝敬長輩,就與家長的溺愛有關。

二、父母重智輕德使孩子問題多

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應是“以德育人”,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自然觀和道德觀,從而建立起實現其自身發展的思想道德基礎。但事實上,家長大都希望孩子將來從事文化、教育、科研或醫務工作,對孩子智育方面的關注大大超過德育方面。這種“重智輕德”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一些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沒有把學會做人當作自己的首要任務,當然也就不會顧及如何孝敬父母。

三、父母對長輩的不孝影響了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榜樣是最有效的教育“工具”。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孩子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和父母朝夕相處,日夜為伴,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模仿性更強。父母待人接物、對待爺爺奶奶的態度等,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這種影響是在無意識中產生的,其作用也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案例中,巍巍對父母和爺爺奶奶不敬的表現,就是父母對爺爺奶奶不敬的翻版。

四、家長用自己的行動抵消了言語教育的效果

有些家長在言語上要求孩子體諒父母,孝順長輩,而在實際行動中,卻沒有嚴格要求孩子,如在長輩面前,總是先將好吃的食品拿給孩子吃,家長常常抱怨孩子不孝順父母,實際上是自己說一套做一套導致的。案例中,巍巍的父母用自己的行動抵消了言語教育的效果。

五、家長忽視了從點滴小事培養孩子的孝心

家長要教育孩子孝順父母,必須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長期培養,點滴做起。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逐步具備孝順父母的美德。案例中,巍巍的父母很少下廚房,七十多歲的奶奶不僅要做好飯菜,飯後還要洗碗刷鍋、打掃廚房,巍巍的父母不幹家務活,巍巍更不做這些事情,培養巍巍孝敬父母就成了一句空話。

猜你喜歡:

1. 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有哪些

2. 家庭教育十種有效的方法

3. 教育孩子父母存在哪些方面的問題

4. 家庭教育方法有哪些

5. 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哪些問題

㈤ 如何教育孩子懂得孝順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起碼規范,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懂得孝順很有必要。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懂得孝順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懂得孝順的方法
1.讓孩子知道父母為孩子和家庭付出的辛苦

讓孩子了解父母通過勞動給自己的一切是用心血汗水換來的,要百倍珍惜,並要有感激之情。父母應根據孩子的年齡,所提出的問題,決定讓他們了解家庭經濟問題到什麼程度。家境困難的,使孩子了解家庭的經濟狀況,懂得生活應該儉朴,與父母共同克服困難;家庭富裕的要讓孩子知道富裕更是父母辛勤勞動換來的,要在學習、品德上努力上進,珍惜父母的勞動所得。

2.父母要以身作則,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父母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教育孩子。父母怎樣對待長輩,孩子將來就會怎樣對待父母。當孩子明白他有為家人的歡樂、幸福出一份力,並能自覺地為維護家庭利益而努力,甚至限制自己的一些需要和願望時,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就已經建立起來了。

家庭責任感是社會責任感的基礎。社會責任感是一種高尚的感情,它要求個人處理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到對社會、對公共利益的影響,並自覺抵制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

要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擴大為社會責任感,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榜樣。比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關心爺爺、奶奶、伯父、伯母、堂兄妹、表兄妹等親屬,當知道他們當中有人生病了,帶上孩子去探望,當他們求助時,盡自己所能給以幫助。然後引導孩子尊敬老師、關愛同學、鄰居,進而關心幫助社會上不相識的人。

3.讓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教育孩子盡早學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並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這樣可以使孩子從中體驗父母的辛苦,減輕父母的負擔。

4.教會孩子同情、體諒和憐憫別人

父母要從小教育孩子眼中有人,學會理解父母,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權歡樂、幸福,孩子不僅應知道自己有需要和願望,還應想到父母和親人的需要和願望。

父母要教會孩子對人有同情心,告訴孩子為了實現父母和親人的願望,可以適當地限制或放棄自己的部分需要和願望,比如父母應堅持讓孩子把好吃的先讓給長輩;與孩子一同上街購物,要求孩子幫助拎些東西;父母下班回家,應主動讓父母安靜休息,當家裡條件不許可時,限制自己的某些需要與願望等等。

5.具體要求和訓練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不是抽象的說教,而是有具體內容的訓練。如教孩子學會根據性別年齡稱呼“叔叔”、“阿姨”、“老爺爺”、“老奶奶"等;聽父母說話時要認真,眼睛不東張西望,不插嘴;父母批評時不頂嘴,不任性;在家要當父母的小幫手;要知道父母的生日,主動為父母祝賀生日;有好吃的,先讓父母嘗等等。孩子從小事做起,天天訓練,就可以形成習慣。
教育孩子懂得孝順的方法
如何培養孩子孝順的品質

第一、要讓孩子了解父母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現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得來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認為父母給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這樣的孩子怎麼會從心底里孝敬父母呢?為此,父母應當有意識地經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說得越具體越了,從而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得來不易。自然,孩子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里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二、要從小事入手訓練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愁,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要把這些要求變為孩子的實際行動,就應當從日常小事抓起。如關心家長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問候下班回家的父母親;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幫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孩子應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有病時,孩子應主動照護,多說寬慰話,替他們接待客人等。孩子應承擔必須完成的家務勞動,哪怕是吃飯時擺筷子。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學習情況,合理分配,具體指導,耐心訓練,熱情鼓勵。這樣不但有利孩子養成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

第三,要以身作則,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長輩的楷模。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有一個故事是值得借鑒的。從前有一對中年夫婦對年邁的父母很不孝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裡居住,每頓飯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東西給老人。一天,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在雕刻一塊木頭,就問孩子刻的是什麼,孩子說:“刻木碗,等你們年紀大時好用。”這時,這對中年夫婦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請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隻小木碗,拿出家裡最好吃的東西給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轉變了對他們的態度,從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見,父母的榜樣,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現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況還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僅不照顧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計“刮”老人們的財物,這給自己孩子的影響更不好了。因此,我們不得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還要時刻不忘照顧年邁的父母親,決不能添了兒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說平時因居住地較遠,工作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處,那麼在休假日要盡量抽時間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同老人共聚同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日長時久,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步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一、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二、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五、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六、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

七、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八、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九、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十、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

猜你喜歡:

1. 如何教育孩子善良感恩

2. 如何教育孩子懂得知恩圖報

3. 如何教育孩子有感恩的心

4. 如何教育孩子成才心得體會有哪些

5. 家庭教育孩子十大方法

㈥ 怎麼能教育出孝順的孩子

怎麼能教育出孝順的孩子?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百德孝為先,講的就是作為一個人,首先要孝敬老人,孝順老人。

孝順的孩子,不是單靠說教能夠教育出來。而是要靠你給孩子做出的榜樣,從小帶領孩子參加孝順老人的實踐活動。在孩子的內心處打上深深的烙印,成為孩子的行為道德規范。

要培養孝順的孩子,還要讓孩子感受生活的艱難。該孩子自己做的事讓孩子自己做。吃的苦讓孩子去品嘗一下苦難的滋味。從小要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做一些生活自理的事項。只有孩子自己體會到了為人處事的艱難,才能更深刻的感悟到做父母的不易。

其三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在撫養自己長大成人的過程中,付出的艱辛。讓孩子了解嬰幼時期父母為自己的奉獻。學生時代為自己做出的犧牲。成人以後,為自己成家立業付出的心血。甚至自己有了孩子以後,父母對子孫的關愛和付出的辛勞。

其四要培養孩子有一顆感恩的心。要為父母做出孝順的行動。生活上要贍養老人,關照老人。精神上要讓老人得到慰藉。在一些生活具體事項中,只要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要順從老人。孝更多的是贍養,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關心,尊重和感恩。

培養孝順的孩子,要從娃娃抓起。在6歲以前的教育是最容易見效的。有很多事例說明,如果錯失了這個階段的教育黃金期。孩子不僅不孝順父母,甚至於加害父母,這都是在孝道教育上失敗的案例。

孝順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孝順的孩子誰不愛,但是教育培養出孝順的孩子不易。

首先,要從小進行教育。孩子就像小樹苗一樣,從栽植下去之日起,就得按時澆水,修理枝叉,不至於長歪。現代家庭都是獨苗,孩子從小嬌生慣養,怕磕怕碰,對長輩沒有尊敬的意思,就像小祖宗。這和平時的教育分不開的,父母只重視灌輸知識,而忽略了道德教育。所以對孩子要從小進行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教育,從一點一滴做起,持之以恆。

其次,父母要以身示範,起到表率作用。若父母對自己的老人不孝順,孩子一定會跟著學。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對老人的態度,孩子看在眼裡,學在心裡。作為家長一定要對自己老人盡到孝心,父母養我們從小到大不容易,孝敬老人是應該的。

最後,學校開展孝敬長輩活動。孝順也要從尊敬長輩做起,學校的平台要比家庭平台豐富的多,班主任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對學生進行孝道教育,比如關於孝順的主題班隊會,徵文比賽,文藝節目等等。

我認為孝順不是教育出來的,而應該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從生活中、從閱歷中、從課本、從家長的為人處事中,潛移默化的形成。孩子會慢慢領悟家長的不容易,也會從父母的對待爺爺奶奶,對待外公外婆的方式中,感悟孝順。

換言之,如果我們大人從小對自己的父母孝順,那麼孩子也模仿大人的行為,當我們老人,孩子也會像我們孝敬爸媽一樣,孝順我們。

家長並不是天天把孝順掛在嘴巴,孩子就孝順了。而要是要以身作則,聽父母話,多陪伴老人,給自己的爸媽洗腳,承擔起贍養老人的職責。這樣,孩子才會以你為榜樣,孝敬你!


從小我們就聽過這樣一句話「百善孝為先」。家長們教育孩子長大了一定要孝順家裡的長輩,一個孩子因為孝順這項美德,也會被長輩們誇獎。

孝順並不是孩子天生就能明白,就能去做的行為。教育孩子要孝順沒錯,但是一定要選對方法,不要光靠講道理。那麼怎麼讓孩子學會孝順才是正確的呢?

1. 家長通過言傳身教教育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成長環境是父母造就的,年紀還小的孩子在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人就是爸爸媽媽,孩子也會學習爸爸媽媽的一舉一動。

父母應該以身作則,以自身為榜樣,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去孝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2. 家長通過講故事、觀看影片教育

很多的孝敬父母的故事都是我們從書上看來的,比如「卧冰求鯉」、「綵衣娛親」還有「黃香溫席」等等。一些教育片段也可以用來教育孩子孝順,比如曾經很火的「媽媽洗腳」。

家長小時候能從這些故事中學習,並且變的孝順,那麼給孩子講這些故事,孩子也會懂得如何去孝敬父母,關愛老人。

3. 家長通過適當的獎勵教育

當孩子做出了一些孝順的舉動,家長應該馬上誇獎並給予獎勵。獎勵可以是孩子喜歡的玩具,或者是擁抱親吻等,目的是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舉動是正確的。

孩子得到獎勵,下次還會去這樣做,慢慢養成習慣,孝順就變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4. 家長通過適當的懲罰教育

當孩子作出對長輩不禮貌的舉動,家長應該馬上制止並給孩子小小的懲罰。比如孩子比較活潑,就讓他安靜的罰站一會。

等孩子冷靜下來就告訴孩子,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不應該對長輩不禮貌,這樣孩子才會明白道理,對待長輩應該尊重並且有禮。

5. 家長通過公開收支教育

把孩子當成家裡的一員,平等的對待他。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賺錢養家的辛苦,並且讓孩子了解養一個孩子要付出的精力和金錢。

但是這里有需要注意的一點,教育孩子賺錢辛苦但是要以平和輕松的口吻敘述,不要帶有抱怨。

許多家長帶有抱怨的對孩子說自己的辛苦不易,孩子就為認為自己是多餘的,時間長了就會變的不自信、做事畏手畏腳起來,所以這里要注意態度。

家長教育孩子孝順沒有錯,首先是自己先做到孝順長輩。教育本身就是一件長久且復雜的事情,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做到有耐心、以身作則,這樣才能把孩子教育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怎麼能教育出孝順的孩子?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但有些遺憾的是,我的回答可能不是你想要的答案。

因為我壓根就沒想著讓我的孩子對我「孝順」。

為什麼這么說呢?原因如下:

一、 父母與子女是平等的

作為父母的,將子女帶到這個世界上,就有義務將子女養大成人。 孩子出生的一剎那,最快樂的一定是父母,這快樂是誰給的?是孩子給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所有為人父母的人都曉得,養孩子不易,傾注了多少心血只有自已知道,對子女的付出是一種多麼快樂的事情。是孩子,給了父母釋放愛心的機會。 善良的人都有一種感覺:付出愛心的快樂遠遠大於得到的快樂。


二、「你不孝順父母,你的孩子將來也不孝順你」。——這種教育是錯誤的!

這是赤裸裸地將感情商業化,且有威脅的意味。

我孝順父母,不僅是我的義務,更重要的是父母對我有恩。而且自私地講,孝順我的父母,我可以從中獲得快樂。我為什麼不孝順呢?

話說回來,如果我孝順父母是為了換取我的子女對我的孝順,那這裡面還是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的,有誰敢確定地講,你孝順你的父母,那麼你的子女一定會孝順你?

如果這個回答是肯定的,那麼,在一個宗族中,只要有一個孝順的,那麼一定可以推出,上下幾十代都是孝順的。可能么?

三、 我只教育我的子女,讓子女愛身邊的人,愛這個世界。

《弟子規》有講道:「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前

半句「親愛我,孝何難」很容易理解,但後半句「親憎我,孝方賢」就顯得很扯淡了:父母可以很憎惡孩子,孩子仍以孝示賢。

這是有悖於人性。因為現實中我見過多個這樣的例子。我就想問一下句,父母憎惡孩子的行為算什麼行為?還要求孩子「孝方賢」?有平等的意識嗎? 沒有平等就不有文明, 你養孩子難到是在是蓄奴?


三、「養兒防老」有錯嗎?沒錯!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人生歷程,誰也繞不過去的。

含辛茹苦將孩子拉扯大,無欲無求,就為了老有所依,不該將孩子孝順嗎?應該的。但凡對孩子好的父母,孩子一般都對父母好,這是大概率事件。經常對子女說「我是為了你好」的父母,你確定不是為了自已?

我們也許見過,對孩子嬌生慣養,就差沒將生命給孩子了,但最終孩子非常不孝,是何因?也許,你對子女所有的愛歸根結蒂還是為了你自已。 表象可以用眼睛看,但內心的想法只能用心去感受。


四、「孝順」的邊界很模糊。

什麼是對父母的孝?

讓父母吃飽穿暖?讓父母快快樂樂?讓父母 旅遊 休閑? 但沒有心與心交流的「孝」是沒有靈魂的,但心與心怎麼交流?至少要兩個同樣用心的人,缺一便是殘缺的。

所以,「孝順」難嗎?易嗎?自在人心。

五、 或許,「愛」的教育比「孝」的教育更有意義。

最後,祝願天下所有老人快樂度晚年,希望天下所有子女有一顆愛父母的心。所有的人都成為一個有愛的人,讓世界更美。

你好,我是燕子伊人,孩子孝不孝順,這跟他的生長環境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做父母平時對待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不孝順。就不要期待孩子以後會有多孝順!正所謂言傳身教,父母光知道說要孝順,但行動上卻沒有體現出孝順,言行不一,在孩子心裡難免會有一種想法,你們自己對老人都不順,憑什麼就要我孝順?

經常參加這樣的一些活動,能讓孩子的心靈得到洗禮,這樣的環境更能讓孩子體會孝的意義,明白孝的重要,更懂得感恩。

言傳身教最重要!

前兩去去朋友家裡玩,發現他剛上一年級的兒子,突然懂事了許多——這個7歲的男孩,看到爸爸下班回來,很累的樣子,立即從冰箱里拿出一瓶冷飲,遞給爸爸,還說:「爸外面很熱吧,你趕快喝瓶飲料吧!」

「咦,你家這孩子什麼時候變得這么懂事啊?」我說。

「哈哈,你不知道吧。我兒子就是變懂事了,因為這段時間我們經常帶他去看望爺爺奶奶,還有外公外婆,於是他也跟我們學會體貼人了。」

「哦,明白了。你這叫以身作則培養孝順孩子啊!」我說。


「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不養兒不知道父母恩。」作為年輕的父母,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才大後能孝順我們,體貼我們,那麼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先體諒自己父母的對自己的辛苦付出,然後尊重他們、孝順他們,才能換來孩子對自己的孝順與尊重。雖然父母不要求我們回報,但孝順雙親卻是我們做人的良知。可是現在 社會 ,涌現出的「啃老族」,卻越來越多,讓很多老人慾哭無淚,一輩子辛辛苦苦,到老了孩子還知道感恩。其實,發生這種「啃老「情況,多與小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關。


有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表現怎樣全在家長的教育。想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父母還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平時多做出一些感恩的行為給孩子看。比如,經常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有好吃的要先給老人吃,如果老人不在身邊要經常打電話,有時間就常去探望,逢年過節多給老人送禮物等。父母對上一輩的孝順行為,就是孩子心中的一盞明燈,會引導著孩子也去孝順自己的父母。只要做好這5點,不怕孩子不孝順:


1、從小讓孩子分擔家務

家是我們和父母共同的,愛護它、美化它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所以,做家務是我們應盡的義務,這種責任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雖然平時父母總是不讓我們做那些又臟又累的家務活,因為他們對我們總是非常的疼惜和愛護,但是只要我們力所能及就應該孝順父母,盡量替他們分擔一些家務,減輕父母的負擔,這樣才是父母的好孩子。


2、加強孩子道德行為

當孩子意識的良好的道德行為會得到成人的稱贊時,他往往會積極的履行這種行為,做做出更多有道德的事跡。所以,當孩子做好事時,爸爸要及時的稱贊,以提升孩子的道德水準,比如,你能把好吃的給爸爸吃,真是個孝順的孩子。」如此,孩子往往會更樂意表現這種行為。


3、培養感恩之心

一個人心存感恩之心,才能心中有愛,才能照顧他人,關心 社會 ,關愛國家。所以,那些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才能心中有愛,才能知恩圖報,才能孝順父母,尊重他人。也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才能與人為善、才能樂於助人,才能形成 健康 的人格,才能活得更 健康 更快樂。


4、不要溺愛

溺愛的孩子往往沒有感恩之心,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的人生將會孤獨而寂寞的。因為他不知道孝順父母,不知道尊敬老人,不知道關心朋友,更不知道感恩於 社會 ,報效於祖國。試想一個連親愛的父母也不知道關愛的人,他還會關心什麼呢?


5、大人以身作則

作為家長,平時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爸爸媽媽既要各自承擔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又要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平時,自己要孝順父母和長輩,關愛家裡每個人的需求。而不要把孝敬老人,變成了孝敬孩子。要知道,感恩的心是一種美好的心理能力,它不僅讓孩子懂得回報,也讓孩子在感激他人的時候獲得了自我幸福感的提升。

一句話,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就是最好的教育!再多的說教都沒用,如果家長嘴上說孩子要孝順,自己卻對父母卻是天壤之別,那恐怕是沒任何用處,還會讓孩子混亂:爸爸媽媽說的跟做的怎麼不一樣?

我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說教育的話,不如說以身作則,自己去給孩子做榜樣,

因為就我來說,小時候我媽媽做的一些事,我現在都還記得,對姥姥姥爺怎麼樣?對爺爺奶奶怎麼樣?

長大了以後,孩子會有他自己的一個判斷,

說教育孩子不如把自己的本分做好,自然而然就會影響孩子

閱讀全文

與教育孩子孝順的正確方法和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人50歲性生活每幾天一次最合適 瀏覽:78
中老年人營養學 瀏覽:221
春頤養老院 瀏覽:132
99歲老年人做白內障手術多少錢 瀏覽:117
如何查是否交養老保險 瀏覽:543
紫蘇長壽 瀏覽:875
孩子離開父母怎麼樣不哭 瀏覽:217
中國城鄉居民養老金多錢 瀏覽:818
長壽秘訣知識試卷答案 瀏覽:876
老人脖子前面兩側痛看什麼科 瀏覽:500
老人家能吃桑葚嗎 瀏覽:278
個人養老保險調檔退休領多少 瀏覽:374
錢塘養老服務中心多少錢 瀏覽:327
深圳適合老人家玩耍的地方 瀏覽:465
社會養老保險查詢網站 瀏覽:118
無錫老人60歲公園卡多少錢 瀏覽:898
外地退休人員享受上海醫保 瀏覽:881
漢口哪裡有足浴養生放水 瀏覽:508
天人合一長壽 瀏覽:432
老年人沒力氣吃什麼好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