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敬的好人好事事跡

孝敬的好人好事事跡

發布時間:2024-01-17 06:51:52

❶ 村級好人好事事跡材料

村級好人好事事跡材料(通用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跡吧,根據范圍的不同,事跡可分為集體事跡和個人事跡。一般事跡是怎麼起草的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村級好人好事事跡材料,歡迎大家分享。

村級好人好事事跡材料 篇1

鼎山街道高牙村打石崗經濟合作社張澤雲、吳發芳家庭,雖然普通,但堪稱最美家庭。這是一個擁有著一個幸福的五口之家,夫妻倆、兩位老婆婆,一個女兒。她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朴實和寬容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享受著最舒心的生活。數十年來,夫妻倆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一家人勤勞善良,樂於助人,女兒懂事好學,受到了鄉鄰們的一致稱贊和好評。

互敬互愛是家庭幸福的基礎,也是家庭美麗幸福的源泉。婚後幾十年來,夫妻倆在生產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孝敬老人,照顧女兒;如今,夫妻倆都六十多歲了,不但要照顧年近九十的婆婆,還把一百多歲娘家老媽媽接到自家照顧。端飯遞水,洗臉抹汗,噓寒問暖,盡責盡孝,無微不至。每當看到兩位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臉,夫妻倆如同吃了蜜糖一樣的甜。每逢農忙時,挖地種菜,為花椒修枝剪葉、施肥澆水,夫妻倆往往從凌晨三四點就要出門,除了回家照顧老人,一忙就忙到中午,雖然勞累但因為擁有一個溫暖而幸福的家庭讓他們倍感欣慰。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樂,夫妻倆付出什麼都在所不惜,心甘情願。

說起女兒張利,是吳安芳和丈夫最大的驕傲。女兒從小就非常聽話懂事,平時在家,掃地、做飯等家務都幫忙分擔,若是碰上農忙的時候,更是會主動地去幫忙。吳安芳經常說:「自己再苦再累不算什麼,只要孩子們有出息,自己就心滿意足了」。雖然家庭生活並不富裕,但在這對農村夫婦的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為了供孩子讀書,夫妻倆一門心思扎進莊稼地,為的就是莊稼收成能好點,多賺點兒錢,供孩子們讀書。同時夫妻倆也很注重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教育,他們以身作則,孝敬老人,鄰里和睦,為的就是給孩子做好榜樣,使她能成為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在他們心中,孩子才是他們的希望,自己苦點累點都沒關系,只要孩子有出息,他們這心裡才踏實,日子才更有盼頭兒。女兒也在他們的關愛和呵護下茁壯成長起來。功夫不負有心人,夫婦倆的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女兒張利幾年前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現留學美國。雖然女兒在家的時間少了,但是在外的她總是常打電話回來關心兩位婆婆的健康,提醒自己的父母注意身體,每當節假日回家時總帶些好吃好用的禮物回來孝敬他們。看到孩子如此孝順,夫妻倆心裡總是美滋滋的。鄉鄰們有時會問起他們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吳安芳覺得言傳身教,做好行動表率非常重要,與其說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認認真真做一件。他們任勞任怨、勤儉持家、肯於吃苦以及尊老愛幼,給孩子做了個好榜樣。

幸福美滿家庭的建立離不開和鄉鄰們的和睦相處。在對待鄰里關繫上,他們全家人都一直堅持著「鄰里關系親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鄰居家只要誰有了困難,他們知道的,就一定會伸出友愛之手,主動去幫助大家,為大家排憂解難,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張澤雲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相識是一種緣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則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所以夫妻倆經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自己與家人,而他們的努力也讓他們收獲了幸福和溫暖。夫妻倆用孝心,愛心、真心演繹了小家庭最溫馨的幸福,詮釋了平凡的偉大,朴實的珍貴,幸福的最真實內涵。

村級好人好事事跡材料 篇2

戶主陳兵,家住襄山區歐洲鎮小洲村二組,全家6口人。這是一個祖孫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陳兵夫婦上有父母,下有兒女。在這個家庭里,大家互敬互愛,和睦平等,母慈子孝;夫妻遇到事情主動商量配合,互相關心扶助,理解溝通,一家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這稱得上是農村最美的家庭。世間萬物因和諧而美麗,因和諧而溫馨。

社會是這樣,家庭也是這樣。他們家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跡,他們是萬家燈火中最平凡不過的那一盞,但他們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朴實和寬容努力創造自己的生活,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他們的事跡也是平凡的。

一、家庭和睦,尊老愛幼

陳兵夫婦家庭多年來夫妻和睦,尊老愛幼,團結鄰里,樂於助人,是村裡有口皆碑的模範家庭。生活當中,每當發生摩擦時,他們都能設身處地地換位思考,從而較好地解決了問題。陳兵長年從事廚師工作,方圓左右,十里八鄉紅白喜事都請他幫忙,他的廚師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妻子劉愛民既是陳兵事業的好幫手,又是家庭主婦,把家庭照顧的細致入微。長期以來,她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業,只要丈夫有紅白喜事活,她都積極配合,甘當配手,從不叫一聲苦,喊一聲累,更沒有一句抱怨的話。一個具有優良的家風的家庭,家庭成員不自私、不狹隘、不懶散不怠惰,互諒互讓,互敬互愛,積極進取。積聚正能量,釋放正能量。夫婦兩人對上伺奉老人。父母年近七旬,身體多病,不能乾重活。陳兵夫婦對二老體貼入微,經常噓寒問暖,從不在父母面前說一句狠話臟話,有病及時醫治,有好吃的讓著二老先吃。特別是妻子劉愛民對公婆比對自己的親爹娘還好,為二老洗衣做飯,端茶倒水樣樣都搶著干,是遠近聞名的好媳婦。

陳兵夫婦還十分重視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深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十分重視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學習習慣的培養,始終把對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孩子的德育放在第一位,堅信只有德育教育好了,才有資格接受別的教育。經常與孩子溝通交流,加強親情培育,不斷磨煉,言傳身教,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並健康快樂長大成人。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加強自身思想道德的修養,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

在父母的影響下,女兒順利考入襄山重點高中,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秀。兒子在楊柳中學讀書,一直受到任課教師的好評。一家人對本地舉辦的各種募捐活動經常參加,對乞討的老人、殘疾或小孩,經常教育兒女拿些給他們,對社會弱勢群體要有愛心,孩子心甘情願地把他的錢全部捐出去了,極大地培養了孩子的愛心。

二、勤勞致富,勤儉持家

陳兵夫婦既勤勞又勤儉。他們長年累月當廚師,為本村和附近幾個村的農戶紅白喜事包席整場子,一場結束,少則兩天,多則四、五天,不管是皎陽似火的盛夏,還是冰雪交加的嚴冬,只要有人請,他們總是欣然前往。夫妻倆遇到事情一起商量,遇到困難一起解決,生活上共同照顧,事業上互扶互持,二人互相理解、尊重、關心、支持,從來沒有因生活瑣事而吵架。由於夫妻倆誠信經營,本分做人,勤勞吃苦,廚師生意越做越紅火,附近幾個村有事都找他,業務量大了,勞動量也大了,有時一場結束,累的小夫妻筋疲力盡。但遇到一場接一場的紅白喜事,還是要含笑去面對,還要做好。再累也要忍著,再累也要堅持。不到萬不得已不請人幫忙,就是夫妻兩人硬撐著干,就是靠著夫妻二人勤勞的雙手使家庭慢慢變得富有了。對一般人來說,有錢了,責任田應該讓給別人種了,但他們不這樣,他們只要一閑著就下地,把幾畝地整的有條不紊,收入高於同村其他專業種田戶。他們就是靠著勤勞精神,搞一樣像一樣,做啥都賺錢。

陳兵夫婦致富不忘節儉,倡導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他們時常教導兒女:「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家裡面的每樣東西能修復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盡量使其再發揮作用。平時做到人走燈滅,養成隨手關燈的良好習慣,只要家裡沒人就關掉一切電源,注意節約每一度電和每一噸水。這一勤儉節約的意識已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之中,並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助人為樂,鄰里團結

致富不忘飲水思源,陳兵夫婦做廚師,整場子,幾年時間生意做的風生水起,紅紅火火,方圓十幾里附近幾個村紅白喜事都找他們夫婦,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人品好,助人為樂導致人緣好。他們經常把幫助別人當成一種樂趣。當別人請求幫忙時,自己再忙也要竭盡全力幫忙,當看到別人有困難時,即使別人沒有打招呼,自己也主動伸出手拉一把。有一次,鄰居一位老人突然生病,當時他的子女們都沒有在家,陳兵知道後,一邊跟老人的子女聯系,一邊用自己的麻木車將老人送到歐洲衛生院檢查,衛生院讓老人立即住院檢查,陳兵幫助老人進行了檢查,並墊付了住院費,辦理了住院手續,直到老人的子女趕到才離開。他家裡經濟條件好些,正因為如此,平常向他借錢的人不少,只要有困難的人張嘴借錢,他總是笑著滿足對方的要求,不打半點折扣,人們有困難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陳兵,因為他有助人為樂的好習慣。

陳兵還十分注重鄰里團結,和他住一起,從不擔心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吵嘴,平時,夫妻二人樂於助人,寧可自己吃點虧,也不和鄰居們爭這爭那。從不背後論人長短,說三道四,有話桌面上說,公道正派。鄰居們相處幾時年沒有鬧過矛盾。人們總說他們夫妻脾氣好,其實是他們修養好。

牽手相伴近二十個春夏秋冬,陳兵夫婦相濡以沫、風雨同舟,一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夫妻倆從沒因生活瑣事紅過臉、吵過嘴,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善良和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陳兵一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最美家庭的真正內涵。

村級好人好事事跡材料 篇3

蔡林花,女,1965年出生,是新林村一名普通的農民,她的丈夫現擔任村黨總支書記。一向以來,她們夫妻二人相親、相敬、相愛,真誠相處,建立起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老人、夫妻、小孩一家人和睦相處,快樂美滿,把小家庭安排的井井有條。全家人團結和睦,遵紀守法,堅信科學,用心進行,樂於助人,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一、愛黨愛國、誠實信用

她丈夫禮貌,有著多年的黨齡,且一向在村裡工作,對黨組織、對國家有著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這種感情用心地影響著每一個家人,全家人擁護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支持改革開放,是一個政治上信得過的家庭。全家人遵紀守法,而且用心幫忙和教育村違法人員改過自新、重新作人。慎諾守信是該家庭的傳統美德,也是鄰里和社會公認的優良品質。

二、愛崗敬業、用心奉獻

禮貌在職這些年,他兢兢業業,克已奉公,工作中既勤勤懇懇,又堅持原則,較好地配合了鎮政府布置的各項工作,帶領新林村多次取得鎮年度考核前五名的好成績,並且兩次獲得縣級優秀村班子稱號。家中其他人也能自謀職業、自食其力,減輕政府和社會的負擔。

三、家庭和睦、鄰里團結

男女平等、夫妻和睦是該家庭的良好的家規與家風,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愛。晚輩對長輩尊敬、孝順,長輩對晚輩愛護,妯娌之間、姑嫂之間關聯十分親近,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和睦在家庭。在對待鄰里關聯上,全家人能夠善待左鄰右舍,幫忙他們排擾解難,鄰里關聯親如弟兄,情同手足。

四、尊老愛幼、重視學習

在眾多的親戚朋友關聯中,他們做到以誠相待,對雙方父母,都孝敬有加。對兄妹的子女,他們均視如己出。在外面,也能做到尊老愛幼。車上,經常給老人或病人讓座;用心幫忙村裡需要幫忙的孩子,並經常教育子女,要尊重老人,禮讓別人。

該家庭的思想較為開明,對一些不禮貌的陋習十分反感,遇到婚嫁喪事基本能做到移風易俗,不鋪張浪費。同時,該家庭有著勤儉持家的傳統,不會正因追求時尚而亂花錢。

村級好人好事事跡材料 篇4

楊有庫,男,現年45歲,是北留鎮南留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年富力強的他尊老愛幼、樂於助人、勤勞致富、家庭和睦。在外是好村民、好鄰居,在家是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他把事業和家庭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成為新時代和諧家庭的典範。

他成功地把家作為事業的基地,夫妻恩愛,夫唱婦隨。他在家和在外一樣勤快,夫妻倆平日里常和老人走動幫老人做點事情,逢年過節更是去拜見並孝敬老人。他教子有方,兒女在家庭的溫暖下茁壯成長。

平時鄰居常常能看見他們全家其樂融融、親密無間的身影。

一、互敬、互助、互愛,家庭和睦

楊有庫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普通農民,有著農民與生俱來的朴實,為了村民能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他不怕苦不怕累,毅然做起了別人都不願做的掏糞工。他全心全意為民工作,哪家地里要上肥,只要言語一聲,他就會及時地把肥料送到地里,他沒有時間照顧家庭,繁重的家務、子女教育和照顧老人的工作都落在妻子常聰苗一個人肩上,她不緊不嫌氣丈夫的工作不體面,反而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而且在家裡做妻子、做母親,相夫教子、孝敬老人她同樣做得非常出色。

常聰苗放棄個人的業余愛好和休息時間,承擔起全部的家務。家務活是一個極其繁雜、出力不出活的工作。她為讓丈夫安心工作,生活中她常抽空和其他幾個妯娌相互走動,相互溝通,促進彼此間的感情。每次只要是輪到她們家照顧老人,她總是在打發走丈夫和上學的兒女後就急忙往婆婆家趕,幫婆婆做家務。為料理好兩家的家務,她養成了中午不休息的習慣,始終把家務做得井井有條,整潔舒適,給丈夫、女兒和公婆創造了一個舒心安逸的生活環境,同時也受到鄰里的贊揚。

在處理家庭的大事時,夫妻平等對待,互相通氣,共同磋商決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議,求大同,存小異,做到辦每件大事雙方都心情舒暢。他們勤儉持家,合理安排收入,從不鋪張浪費。添置家居用品,洗刷買燒、培養子女上學以及其它生活瑣事,妻子常聰苗獨自承擔,從不讓丈夫操心。並在工作上全力支持丈夫為民做事。

二、重視教育,悉心培養子女成才

為了培養子女成才,他們重視對子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由於丈夫工作忙,老人又無力幫助照看,子女上學的接送、生活照料管理的工作,基本上全有常聰苗一個人承擔。子女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艱辛的事情,特別是對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來說更是如此。她愉快地承擔起子女上學接送、管理的全部事務。她不僅注重子女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子女的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時時關心子女沿著正道走,勉勵子女勤奮刻苦學習、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團結、禮貌待人,並主動與學校老師聯系,了解、關心子女的成長狀況。楊有庫深知妻子的辛苦,有點空閑時間他也顧不上休息,總想著幫妻子做點事情。他們夫妻間相互忠誠信任,互相關愛,形成了一個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環境,他們的子女學習成績好,愛好廣泛,身心健康。

三、尊重老人,孝敬父母獻愛心

生活日常開支,常聰苗能合理安排,克勤克儉,該花的一定花,不該花的,從不浪費。在雙方父母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盡心盡力給予幫助。他們對年邁體弱的老人,能經常利用閑暇時間去看望他們,或帶上一些水果、營養品之類的東西孝敬父母;老人頭痛腦熱時,帶他們去醫院看病、拿葯。在家庭經濟關系中他們雙方都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處理得非常好。對雙方的老人都能做到經常去關心照料,並掏錢幫助解決問題。他們常教育子女要關心敬重老人,常回家去看看老人,問寒問暖。在他們夫妻的教導下,孫子、孫女樹立了正確的敬老觀,每逢雙休日和節假日都會去看望老人,並講一些新事情、新思想給老人聽,幫助老人了解當前的社會形式。

四、團結鄰里,互幫互助。

楊有庫夫妻倆都是熱心腸。街坊鄰居哪家有個什麼事,只要用的著、能幫的上的他們都會伸出手來幫一把。就拿鄰居家孩子辦婚事來說吧,辦喜事都圖個喜慶熱鬧,人自然少不了,請客也是難免的,光應付這就得好幾天。楊有庫的妻子常聰苗主動上門去幫忙,一幫就是三四天。拔蔥倒蒜、洗碗摘菜,做完這個做那個,象給自家辦事一樣踏實。有人說你一個鄰居過來應付一下就行了何必要做的那麼辛苦呢,那麼多人做事你少做點也無所謂。可她卻說:都是街坊鄰居住著,誰家能沒有個事,互相幫幫就都過去了。普通的人,朴實的話,可這裡麵包涵的意義卻令人深思。

在家裡,他們是好兒子、好媳婦、好父母,在外面他們是好鄰居、好家庭、好村民。他們創建了和睦的家庭,他們做到了鄰里的融洽,他們更點燃了和諧的希望。

只有家庭和諧,社會才能和諧。大力宣揚和諧家庭先進事跡正是希望利用我們周圍觸手可及的榜樣力量來推動更多的家庭走向和諧。

村級好人好事事跡材料 篇5

王永廣老師是文留鎮三中的中學一級教師,畢業於新鄉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自xx年8月份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擔任班主任,現任學校教務主任兼九年級班主任。

有人說:「選擇了教師,就註定一生清貧。」王老師選擇了鄉村教師,也就註定更要獨飲這份清貧。他的生活可能沒有外面的世界那樣多姿多彩,有的只是幾倍甚至更多地付出。但他認為自己並不孤獨,決不寂寞,他覺得教師有教師獨有的快樂。條件苦,但人心不能苦;生活清貧,卻不能少了對事業的激情。用自己的行為詮釋了一位精神富有的道德楷模!

他雖然是一名農村教師,卻深得學生的愛戴、家長的贊譽和領導的好評。學生說:「您是我們遇到的最好的老師!」家長說:「把孩子交給王老師,我們放心!」轉變差生,他有絕招;物理教學,方法獨到。愛生是他的秘訣,勤奮是他的信條。

一、以德樹人,傾注師愛。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王老師傾注了全部師愛,去呵護一顆顆童心。

王永廣老師深知:一個人如果思想品德不好是危險品,他一貫重視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通過班會課適時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20xx年春,他剛接過九年級的班主任,那個班由於換老師頻繁,班級紀律渙散,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個別學生對別人的東西(中性筆、鋼筆、橡皮等)較感興趣,趁別人不注意時,就順手牽羊。一次盧老師的一支鋼筆放在講台上不見了,他就委婉的說:「哪位同學用老師的鋼筆,不用的時候再還給老師」,一個多星期過去了,這支鋼筆還沒回來,王老師利用班會時間,進行了一次品德教育,讓學生找一找班內近期有哪些好人好事,並把掌聲送給他們,哪些同學表現不好,讓表現不好的同學表個態。也許是王老師的班會起了作用,第二天上午,李老師在室外值班,順手把包放到講台上,值完班後再拿包時,發現丟失的那支鋼筆「物歸原主」了。他高興極了,不僅僅為那支失而復得的鋼筆,更為一顆迷失心靈的回歸。放學時,王老師把這件事告訴了全班同學,並告訴同學們,王老師為他感到驕傲,因為他能夠戰勝自己,知錯就改。李老師說,沒有一個人,不會犯錯,可怕的是知錯不改。王老師還率先帶領全班同學把掌聲送給了那個孩子。從此,班裡再也沒發生過「失竊」現象,拾金不昧卻蔚然成風。

20xx年春天,學校舉行慈善一日捐。王永廣老師發現,班裡有幾個同學竟然沒有捐贈,為了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同時又對他們進行教育,王老師私下問他們:將心比心,如果你們遇到困難,你希望別人這樣對你們嗎?那幾個學生低下了頭。王老師沒再說什麼,讓他們回到了教室。第二天,王老師還沒到教室,那幾個孩子就氣喘吁吁跑來,爭先恐後地把錢交到了王老師手裡。王老師一個個撫摸著他們的頭,欣慰地笑了。世上是沒有壞學生的,只要教育得法。王老師一直這樣說。

愛學生,就是要尊重學生。老師一個慈祥的微笑,一句愛的話語,都可能激起學生潛在的能量,有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甚至會影響到家長對老師的看法。那是20xx年的時候,學校正在舉行迎元旦聯歡會,突然,有一個女生報告,尚慶展嘔吐啦,旁邊其它同學捂著嘴嫌氣味難聞,有的還站了起來,王老師急忙走過去詢問情況,在得知具體情況後,王老師一面安排其他學生打掃衛生,一面把學生攙扶到自己的辦公室給他倒上一杯水喝,然後打電話通知他的家長把學生接回家。

這類事例不勝枚舉。是啊,金獎銀獎不如家長的誇獎,金杯銀杯不如家長的口碑。

二、以人為本,竭盡師責

人們常說:「教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王永廣老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這句話做了最好的演繹。

1、勇挑重擔,無私奉獻。

由於現在學校師資緊張,王老師除擔任校教務主任、九年級班主任還擔任九年級數學、物理及七年級的歷史。兩個年級各有30幾個孩子,共有60多個孩子,60多個孩子就是60多份沉甸甸的責任,他盡量不讓一個孩子掉隊。60多本作業厚厚地堆在他面前,他一本本用心地批閱著,他用百分之百的愛心和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責任心對待孩子們。

2、愛崗敬業,從未落下一堂課。

誰人家中沒有事,誰人身體沒有病,關鍵是要看你怎樣處理,這是他的一貫想法,這也是他的一貫做法,令人感動不已。

按照教師法規定教師結婚至少有一周的婚假,王老師在結婚後的第二天就回到工作崗位,他不想耽誤學生的課程。

有一次他五歲的兒子患了感冒,由於發燒孩子的口腔潰瘍非常嚴重,讓人看到都覺得可憐,他和孩子的媽媽帶孩子去醫院,醫生要求住院治療。王老師為了耽誤孩子的學習,每天在孩子紮上吊瓶後就回到學校繼續上課。

三、立身煉志,正師德。

王永廣老師管理的班級,班風正,學風濃,班級比較和諧,班級凝聚力強。他在幾年的班級管理中,深深感悟到:班級管理事無巨細,班級是一個大家庭,管理好一個班級並非易事,需要班主任付出大量的心血,需要班主任具有高超的管理藝術。遇到問題不能盲目、沖動,要善於動腦,冷靜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對症下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書山有路,他是拓荒者;學海無涯,他是引路人。從踏上教壇的那天起,他就在青春的芳草地里編織著一個美麗的夢,那就是做一個優秀的小學教師。幾年來,他辛勤耕耘,用愛心、耐心和智慧,把夢想一點點變成現實!

;

❷ 好人好事事跡材料

聆聽好人的聲音,感受好人的力量。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推薦好人好事事跡材料,歡迎大家閱讀!

【2017推薦好人好事事跡材料1】

xx任職以來,帶領村“兩委”一班人,轉變作風,積極為群眾致富奔小康出謀劃策,推進全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大幅增加,得到了廣大黨員群眾的一致好評。一是強化班子建設。為方便村級事務管理,籌資32萬元修建了總面積500平方米的集村“兩委”辦公室、遠程電教中心、廣播站、計生、群團組織等於一體的多功能活動陣地,完善了各種規章制度,確保了村級工作規范化運行。二是狠抓全村經濟發展。該同志從村民最不滿意的村級債務入手,對開荒地重新丈量、發包,獲得承包費15萬元;他又充分利用村裡的自然資源,延包果園、公開招標發包林地。通過種種努力,不但全部償還了村裡的30餘萬元外債,而且還有10多萬元存款。充分利用元老平台,實施網路致富。以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網路為依託,建立了元老大櫻桃基地、花卉基地,開發了農家課堂,多次贏得了省、市、區委組織部門及外市地(濰坊市)的好評與認可,也年增加村集體收入16萬元。率先垂範,發展養殖。為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該同志帶頭干,多方籌措7萬余元,建立了6個佔地面積12畝的養鴨大棚,一年六茬,一茬養殖1700隻,每茬40天左右,收益2000多元。目前,全村養鴨規模已達2萬余只,規模優勢初步,有力地加快了群眾的增收步伐。三是注重民心工程建設。利用在棗礦集團供電工程處工作多年的人際關系,爭取資金30多萬元,為村裡新修4米寬、30公分厚的水泥路2000多米,形成了五縱兩橫交錯的交通網路格局,實現了戶戶通水泥路,為廣大群眾的生產生活極大地提供了便利。為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該同志積極籌集資金2萬多元,開挖完成排澇溝1000多米,完成澇窪地治理面積140畝,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經濟效益,確保了農作物的增產豐收。為解決村民夜間出行照明問題,先後投資1萬多元,在村內主幹道架設路燈15盞,專人負責,定點開閘,極大地改善了村民夜間的出行環境。

【2017推薦好人好事事跡材料2】

xx從1999年起,對困難學生進行幫助。他所在村有個十三歲的女孩王岩,父亡故,母改嫁。跟80多歲的奶奶生活,生活十分困難。當王祥九同志聽說她考上鄒塢五中交不上學雜費時,就主動與當時的老幹部黨支部書記曹昭福一起到她家裡,當面交給學生200元現金,促其上學,並說以後有困難再幫助,直到初中畢業,三年來不斷資助2000多元,後來去薛城一家個體企業參加了工作。2003年,王祥九所在村十六歲的王楠,其父母是鉻塔埠陶瓷廠的下崗工人,家庭無經濟收入,生活十分困難。這時學習成績優秀的她考取了湖南師范大學,當為萬元的學費犯難時,老王及時送去6000元現金,使其及時入學,隨後又寄去數千元使學生安心就讀,從此,每個學期老王都要准備3000元現金,親自交到學生手中。學生在校學習很努力,表現非常出色,政治上要求進步,申請加入了共產黨組織,當上了學生部的團委書記、除了學習優秀外,舞蹈音樂也很有天賦,是當老師的'好苗子,2008年該生畢業,留校參加了工作。2009年鄒塢鎮庄頭村一名女孩孫麗,考取淄博理工大學,因家庭三個學生都需要上學,父母經濟實力不佳,於是老王決定對她進行幫助仍是每學期3000元的資助,現在學生在校學習很用功,成績突出,經常寫信給老王匯報她的學習情況。

【2017推薦好人好事事跡材料3】

xx今年55歲,13年前因工作需要,她被臨城街道辦事處安排到敬老院任院長。從她到敬老院上班的那一刻開始,她決定自己一定要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孤寡老人。那天晚上,徐世珍對老人們說:“你們不是沒有孩子,從今以後,我就是你們的閨女,我要像孝順父母一樣孝順你們。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上任不久,徐世珍在和老人交談時,聽到老人有許多盼望,敬老院里沒有像樣的廚房,沒有餐廳,沒有洗澡堂,沒有坐便池,對於年老體弱的老人,生活有諸多不便。徐世珍想孤老們最怕生活不好有孤獨和凄涼感,她當即對老人們承諾,我一定要讓您感受到滿意的晚年生活。徐世珍不僅真情孝敬老人,她那顆善良之心還溫暖著無家可歸的孤兒。在臨城敬老院里有一個13歲的小女孩,一提起徐世珍就哭著說:“她是俺的好媽媽,她是個好人,我一定好好上學,以後報答俺媽媽。”

❸ 關於萊州市的孝敬好人好事事跡材料總結

有句古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在我們禪林寺村就有這樣一個愛老、敬老的好榜樣,她名叫楊秀紅,多年如一日,不辭辛勞孝敬長輩,無微不至照料患有半身不遂的母親,盡心竭力贍養年長的父親,她用真情無私的付出在村民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鄉親們的一致好評。 楊秀紅今年39歲,土生土長在村裡,打小就孝敬父母, 結婚後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現在一家人和父母住一起, 前幾年奶奶還沒有去世的時候,每當輪班到楊秀紅父親家,楊秀紅總是把奶奶照顧的特別好,從來沒有讓父親在贍養老奶奶的事情上操過心。奶奶由於年事已高,又患上了疾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楊秀紅每次在操勞農活之後還要照顧一家人的飲食起居,每次她都是把好吃的讓給老人和孩子,有時候即使自己身體不適也不捨得給自己改善,總把好菜好飯給老人留著。後來,奶奶又患上了小腦萎縮,常年癱瘓在床,楊秀紅堅持給奶奶端屎端尿、擦拭身體、噓寒問暖,把老人照顧的無微不至。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本來照顧一個癱瘓的奶奶,再照顧年邁的父母和兩個上學的孩子就已經夠她受的了,可楊秀紅母親又患上腦血栓,雖然搶救及時沒有生命危險,但還是落得半身不遂,癱瘓在床,連話都說不清楚了。母親在住院期間,楊秀紅每天都陪在母親身邊,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她身上,她照顧母親絲毫不敢懈怠。等回到家裡,她堅持每天都給母親擦拭、按摩身體,忙完農活回來陪母親聊聊天解解悶,一有時間就攙扶母親鍛煉恢復,老人想吃啥,她總是盡量滿足,從來不嫌麻煩,把老人照顧得舒舒服服、乾乾凈凈、開開心心。常言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這句話用在楊秀紅身上並不合適,到現在母親已經能獨立行走了,原來滿是皺紋和苦惱的臉上總是掛滿笑容。 有人說,孝順老人最大的挑戰是「色難」。千難萬難難不過給老人個好臉色,若在照顧老人時流露出半點不耐煩,就會讓老人很不安心,這樣的情況在楊秀紅家是看不到的,盡管有時候楊秀紅也會遇到難心事,但她從不在奶奶和母親面前表現出來;有時候患有小腦萎縮的奶奶會無緣無故地耍脾氣,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有時候性情暴躁,對楊秀紅謾罵,而她總是面帶笑容,想盡一切辦法把老人們哄開心。就這樣,來來往往,她始終堅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照顧奶奶,孝敬母親,直到奶奶在她家中去世,那年奶奶92歲,患小腦萎縮第四年。照料癱瘓的奶奶好幾年,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雖屬人間常情,但確實是難能可貴。楊秀紅在孝敬長輩方面得到了父老鄉親的絕口稱贊,為我們做出了好榜樣。 楊秀紅父親由於年齡大了,身體也不太好,耳朵基本上聽不見,平時老爺子每頓飯都要喝點小酒,楊秀紅總是盡量滿足,家裡總是給父親備著酒,父親高興的時候,她也總是陪父親喝上兩口,為的是讓父親開開心心。 楊秀紅常說:「誰都有父母,誰都有歲數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兒女,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 沒有豪言壯語,也沒用華麗的辭藻,但正是這朴實簡單的話語卻卻蘊含著大道理。飲水思源,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中華兒女的美德,讓老人安度晚年是每個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上行下效,老人撫養好子女,子女贍養好老人,尊老愛幼的風氣就能一代代傳承下去,只有這樣中華民族的這一傳統美德才能發揚光大。 楊秀紅,用她的善良和孝心為長輩和父母的晚年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也為禪林寺村街坊四鄰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❹ 《在家孝敬父母,在學校尊敬老師,在社會奉獻他人》作文

爸爸媽媽是把生命給我們的人,他們用世上最無私的愛養育我們,使我們長大成人。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孝順和尊敬我們的爸爸媽媽。
爸爸媽媽賜予我們生命。我們從呱呱落地到成長為今天的學生,爸爸媽媽犧牲了多少的時間和心血,花費了多少的精力和財力。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恩情深厚而無私,孝敬父母是我們做人的起碼的道德。
孝敬父母是從點點滴滴做起的,並不是轟轟烈烈才是孝敬父母的。作家畢淑敏曾言「孝心無價」。 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好字。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凈的舊鞋。也許是數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在「孝」的天平上是等價的。
――畢淑敏《孝心無價》
既然父母對兒女如此恩重如山,做兒女的又有什麼理由不孝敬父母呢?不僅沒有任何理由,而且做兒女的對父母的孝敬無論好到什麼程度都不為過。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子女者應負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在中國歷史上,從古到今,沒有哪個朝代不重視孝道,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視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當代不少倫理學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處理人際關系的第一台階,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關心他人、自覺上進、熱愛祖國等品德形成的基礎。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凡是精忠報國、事業有成的人,都和聽從父母善言、尊敬奉養父母、不忘父母養育之恩是分不開的。凡是不敬師長、不講信用、不思進取、好逸惡勞、自私自利、無惡不作、干盡天理不容、危害社會和人民利益的人,都是敗家子、逆子;尤其是對父母忘恩負義的人更是不孝之子。
在古代,帝王選用良才時,首先就看你是不是孝子。他們認為:連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怎麼會對我君王盡忠呢?此說十分有理。因為孝敬父母的人忠心耿耿,實在可靠。可見,孝敬父母是一切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礎。所以,中國古代是以孝道作為思想教育的中心,有德之君以孝治天下,其本人也是百姓行孝、盡孝的好榜樣。
一個人無論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如果飲水思源,他都不應該忘記老師在自己成長道路上所花費的心血。老師,是心靈的拓荒者;老師,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老師,是培育我們成材的辛勤的園丁;老師,為我們付出無私的勞動。蒙昧的童心,有了老師的辛勤耕耘,便萌發出春天般的勃勃生機,萌生出翱翔於未來世界的理想的翅膀,我們沒有理由不尊敬老師。
老師不僅是我們學識上的啟蒙者,還是我們思想上的引路人和生活上的益友。老師為我們嘔心瀝血,獻出了自己的一切,他們愛學生勝過愛自己的親人。學生就是老師的一切。
老師為了上好40分鍾的一堂課,要查閱資料,要翻參考書,花去的何止兩、三個40分鍾?老師的工作沒有八小時的界限,他們為了學生,即使滿臉皺紋,滿頭白發,也在所不辭。老師為我們操碎了心,我們還能不尊敬他們嗎?
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是護花的園丁;老師,是那擺渡的船工。他們用自己的「楫漿」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求知者,使他們朝著確定的方向前進,而自己,卻把青春年華留在此地彼岸之間。老師們唯一的願望,就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讓學生超過自己,使我們的民族前進。
古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尊師,是我們這個文明古國的傳統。一個人若是連他的前途指引者----老師也不尊敬的話,那麼還能想像他會孝順父母,熱愛祖國,為祖國建設出力嗎?
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古今中外有哪一位偉人不是將自己的老師敬若上賓的呢?曾經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著名物理學家居里夫人在她成名之後,還念念不忘她的小學老師,並在公開場合向她致敬,奉獻給她一束鮮花。偉大的革命家導師毛澤東同志對他的老師徐特立先生也十分尊敬,他在祝賀徐老60歲生日的信中說:「徐老同志,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您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偉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呢?
老師的工作不僅是辛苦的,而且是崇高的。有了老師的辛勤勞動,中國才能成為世界強國;有了老師的辛勤勞動,中國才能保持文明古國的稱號……老師們具有創造性的勞動,應該受到全社會的尊敬。
願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很好地來孝敬父母、尊師敬師,並以此為基點,來面對家庭、社會,面對他人,面對工作等,那麼,我們所得到的將會是天下太平,福滿人間。

母親節,不買禮物

――致所有的中小學學生

臨近母親節,學生們都會躊躇該送母親什麼禮物,絞盡腦汁地想到底該買什麼禮物母親收到後會高興,又想該怎麼把禮物送出去才能給母親一個驚喜。
其實,不管你買什麼禮物送給母親,母親都是高興的,她們都會想啊:我這平日毛毛躁躁的孩子居然也會留意到母親節,並且還會這么精心地准備一份這么令人驚喜的禮物!想到這里,母親的心裡都會充滿欣慰。但欣慰歸欣慰,母親在母親節這一天最希望得到的,是孩子買來送她的禮物?
不。為什麼呢?
第一,買禮物勞神。有的為了准備這份禮物,特地逛完城裡所有的商店,回到家,像得了相思病般想啊想,買什麼送母親最好呢?這樣不但影響你的學習狀態,又讓母親為心事重重的你擔擾,這反而起了反效果。
第二,買禮物傷財。要買禮物,花錢是必不可少的。自己這么小的年紀,有能力賺錢買禮物嗎?有的說可以用平日攢積的錢來買啊,可是,這平日里攢的錢,不又都是從母親那兒拿來的么?父母賺的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不該隨意花。這里說「隨意」,是因為大家所買的大都是吃的用的,在家裡,母親需要什麼只有她自己最清楚,也明白在什麼時候買最合適,萬一你買的母親現在並不需要或已經不想要了,那豈不是浪費?如果說禮物買的是飾物之類的,那比實用的東西更沒價值,買了的話更是浪費。像這種勞神傷財的事,母親一定不希望發生。倘若你真的想給母親祝福,一個親吻,一個擁抱,一句問候,一次談心或幫幫做家務或許比買禮物送母親來得實在。
綜上所述,母親節還是不買禮物的好。但這並不代表不要送禮物,可是送什麼呢?那一個親吻或是一個擁抱或者一句問候,一次談心,幫忙家務,就是在母親節送給母親最好的禮物了。既能表達你對母親的敬意和感激,又同樣能給母親帶來驚喜和寬慰。
呵呵,話說完了。今年的母親節,或許還在苦惱買什麼母親的你是否要改變一下你原來的想法呢?

《史記》中說:「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父母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啟蒙老師,是天下最疼愛自己的人。倘若沒有父母的撫養,自己能從一棵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嗎?世間最可報答的人是誰?依我看就是父母親。自己本事再大,官職再高,也不能忘本,不能過河拆橋。正如一首詩中寫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乳恩。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能承望他愛別人呢?
小時侯,常聽祖父講過這么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說:有一個耄耋老人,他眼花耳聾,膝蓋不停地哆嗦著,他兒子和兒媳婦把他趕下飯桌,讓他用木板吃飯,老人的孫子看見了,也想用木板給他父母做碗,讓父母老了以後用。父母知道後,明白自己錯了,把老人接上了飯桌和他們一起吃飯。第二個故事說:一個男人很討厭他的父親,讓他的父親帶著一條毛毯出去「闖闖」。這時他不會說話的兒子居然說:「父親,你不必給爺爺一條毛毯,給他半條就行了。剩下的半條請你好好收藏起來,等我長大後可以把它給你們,讓你們到外面『闖闖』」。孩子的父母幡然悔悟,急忙留住了老父親。這兩則故事說明,你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孩子就怎麼對待你。可見,孝敬父母不但是自己的良心使然,也是為兒女做典範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自己的老人也要尊敬別人的老人,對待公公、婆婆,也應和自己的父母親一樣,公公、婆婆老了,不能自理了,理應我們贍養。人都有老的一天,將心比心,當自己老了,無人關照,自己是什麼滋味?有一種人,生前不孝敬老人,一旦老人一口氣咽了,就大辦喪事,哭得昏天黑地,死去活來。這也是不應該的,生前對老人孝順一點,讓老人活得健康愉快,死後,喪事簡單一點,也沒人說你不孝順。即如古人所說:「生前能孝方為孝,死後盡孝枉徒然;孝順傳家孝是寶,孝性溫和孝味甘;羊羔跪乳尚知孝,烏鴉反哺孝親顏;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類實可憐.
其實,尊敬自己的父母親並不難,老人們大都要求都很低,沒有生活來源的老人,你可每月寄些生活費;在鄉下住的老人,你可以接到城裡享幾天清福;分隔兩地者,你可以常回家看看,每周打一次電話問候;回家去,親手為老人做一頓飯,洗一次鍋,燉一杯茶,敬一杯酒,同時,教育自己的子女經常問候老人;經常為老人買些衣服食品,滿足他們的生活需要;家裡遇到什麼事情,也讓父母親參與民主討論;吃飯時,讓老人先吃;老人有病,要及時治療,要捨得為老人花錢;作為妻子,要多關心老人的飲食起居,作為丈夫,也要關心岳父、岳母的生活和健康。

❺ 現代孝親敬老的故事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久病不起的公公又能要求一個兒媳婦盡多少孝道呢?然而,慶雲縣常家鎮胡店村村民閆景雲,卻用自己35年來的一言一行為人們演繹了一個至真至美的故事。
現56歲的閆景雲,1973年與丈夫結婚。當時公公已因車禍造成左胯骨軸粉碎性骨折,生活不能自理,婆婆又體弱多病。閆景雲的丈夫在基層單位上班,離家四五十里地,工作繁忙,半月回不來一次,根本沒有時間料理家裡的事。剛過門的她,就義不容辭地擔起了家庭的重任,開始了既要下地幹活、照顧孩子,又要照顧公公和婆婆的辛勞生活。而她,無一句怨言。
孝敬老人說來容易做起來難。在閆景雲照顧公公的日子裡,她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每天她都要背著公公上廁所,剛開始,公公感到不好意思,說什麼都不依。閆景雲就說:「你就把我當成大夫,女大夫不也給男病人看病么,病人是不避諱醫生的!」她好說歹說,公公才算默許。
有一年冬天,老人實在不願意讓兒媳在大冷天背著自己上廁所,他就開始控制食慾,一天只喝一杯水,吃一頓飯。見公公飯量猛減,閆景雲就不停地問:「爹啊,你哪不舒服嗎?」公公一個勁兒地搖頭。朴實的閆景雲以為老人病了,第二天,就找車找人送老人去醫院做全面檢查。老人說什麼都不去,最後逼急了,抓住閆景雲的手說:「媳婦啊,爹哪兒也沒病,是不忍心讓你大冷天天天背著俺上廁所,累得滿頭大汗,俺心裡不是滋味啊!」閆景雲聽後,禁不住眼裡浸滿了淚水。「爹,怎麼能這樣想啊,您活著就是我們的福分,俗話說『家有高堂日子安康』。雖然累點兒,但俺心裡踏實!」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在閆景雲的照料下,公公終於能做些簡單的動作了,閆景雲心裡鬆了一口氣。可天有不測風雲,2002年,年事已高的公公又患上了腦血栓,住進了醫院。她就常常奔波於家和醫院之間,累得腰酸腿疼,直不起腰來。公公出院那天,醫生笑著對老人說:「祝賀你呀老人家,86歲得這病,還能出院也算個奇跡了,這也是你閨女精心照料的功勞!」公公自豪地告訴醫生:「她是俺的兒媳婦!」
為了讓公公恢復得快些,閆景雲除了每天給公公服葯喂飯外,還給老人翻身擦背。公公僵硬的身體毫無知覺,但是景雲還是堅持給老人按摩。老人由於無法行動,生活不能自理,有時大小便失禁,景雲沒嫌苦也沒嫌臟,按時給老人整理梳洗,病床收拾得乾乾凈凈,讓老人生活得安逸舒適。怕老人寂寞,她時常和公公拉家常,給公公讀書念報,講一些笑話。為老人方便,她在公公床邊裝了個鈴鐺,只要鈴鐺一響,無論白天晚上,她就趕緊跑過來,端茶送水,整理被褥,聊天說話。春夏秋冬,年復一年,閆景雲就這樣無微不至地照顧著老人,一做就是35年。
35年如一日,閆景雲精心照顧老人,不但贏得了丈夫感恩,兒女尊敬,還成了村裡鎮上的榜樣。鄉里鄉親誰家婆媳鬧矛盾了,村幹部就拿景雲當例子,要這些不懂「孝」理兒的媳婦們好好學學。在閆景雲的感召下,胡店村30多年沒有發生一例贍養糾紛。去年,她被評為「感動慶雲十大人物」之一、全市的「好媳婦」、全國「中華孝親敬老之星」,她的事跡在當地傳為美談。

閱讀全文

與孝敬的好人好事事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今年退休人員高溫補貼標准 瀏覽:307
二星級養老機構如何申報 瀏覽:908
古代怎麼說養生的 瀏覽:7
山東省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待遇 瀏覽:372
武漢退休個人社保網上年審 瀏覽:966
流失率含退休職工嗎 瀏覽:267
養老保險忘記交了怎麼辦 瀏覽:592
父母房產過戶兒女要交多少稅 瀏覽:572
以房養老的人死後怎麼辦 瀏覽:158
2017年養老保險政策 瀏覽:679
養老保險中間斷對退休有影響嗎 瀏覽:19
單位未給職工繳納社保已退休 瀏覽:759
別怕老年痴呆吃一味中葯 瀏覽:401
重陽節吃重陽糕祝福 瀏覽:151
全國哪裡最適合養生 瀏覽:398
肇東退休人員醫保 瀏覽:130
敬父母茶的杯子准備多少 瀏覽:990
老人家庭急救箱 瀏覽:63
仙桃職工退休年令 瀏覽:873
養老院監護人的權利和義務 瀏覽:133